学科知识与入文素质的整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394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知识与入文素质的整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科知识与入文素质的整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科知识与入文素质的整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科知识与入文素质的整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科知识与入文素质的整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科知识与入文素质的整合.docx

《学科知识与入文素质的整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知识与入文素质的整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科知识与入文素质的整合.docx

学科知识与入文素质的整合

学科知识与入文素质的整合

摘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大、中小学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满足社会各各行各业的需要。

文章通过分析讲授学科知识,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课堂和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素质教育创新发展教育

1人文素质的内涵

1.1人文概念

人文是关心他人、集体、国家、民族、社会、自然界。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尊重他人的价值,强调人的自我尊重,重视对人类处境的终极关怀。

人文精神的实质是对人之为人的思考,包括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对追寻人本身及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关系的探询;培养人文精神的目标是追求善和美,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1.2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

科学层面-对知识、科学、真理的重视;道德层面-对道德行为、道德修养、道德信念和道德人格的看重;人生追求层面-具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自强不息的开拓创新精神;社会关怀层面-人对社会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终极关怀层面——人这一主体对超越和追求的无限渴望,对生命意义的不断探寻,对人生的一种思考,具体表现为人对信仰和信念的追求。

1.3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其核心是倡导人道,肯定人的价值,地位和尊严。

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提倡学术尊崇理性。

新课程改革体现了人文教育的思想,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责任等人文品质和社会、伦理、生态环境文化教育和审美能力、劳动能力的培养。

2行业对人文素质的要求

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对跨世纪的各类人才进行专业知识以及与此相关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其强烈的求知欲和获取各种专业知识与社会知识能力;对跨世纪各类人才进行理想、道德、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培养其人文意识或人文精神。

那么,人文素质教育要达到以下几点。

2.1社会发展对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

学生的素质有基础文化和专业技术素质。

基础文化素质体现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学习和探索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专业技术素质体现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能够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和大量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新型职业和交叉职业层出不穷。

社会职业的发展变化使专业对口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职业变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行业特征不像过去那么鲜明,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变短,复合程度提高。

职业的发展需要学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学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继续学习,不断增强适应能力。

2.2行业要求

现代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市场竞争激烈化,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每一位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胜任其所从事的工作。

学生时代是学生向职业工作者转形时期。

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

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认清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取向,正确认识社会现实需求,热爱本职工作,履行职业义务。

2.3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因买方市场的形成,消费者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愈来愈大。

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市场规范,强化为顾客服务的理念,重视产品的人文内涵。

用人单位聘用员工标准从单纯注重专业变为注重社会综合素质。

社会综合素质包括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等。

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学生管理工作等对于培养其社会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择业过程中,具备良好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社会综合素质的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快地适应岗位;相反,综合素质差的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不具备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2.4创业需要

创业需要综合素质,特别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因此,创业教育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基础上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创业又是一种创新,需要有智慧、视野开阔、知识面广泛,既懂专业知识,又有组织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合作精神的人来实现。

3人文素质建设实施途径

3.1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从教师抓起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通过言传身教,以渊博的知识、创新的精神激励学生,以严肃认真、兢兢业业的教学作风感染学生,以热情的态度、亲切的关怀、耐心的教诲、坦诚的心态对待学生。

学生才会在专业结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处事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彰显出良好的素质。

3.2实施人文素质从课堂开始

教学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把握情感性原则。

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其情绪在学习中得到勃发,全身心地投入到审美的境界。

用动情的语言,传情的眼神还不够。

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唤起学生的感受,用朴实、自然、大众的语言来触动孩子们的情感世界。

没有不渗透人文精神的自然科学,没有人文精神的自然科学教育是没有灵魂的自然科学教育。

我们教师在各门学科进行授课时进行。

3.2.1德育渗透,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社会的道德危机,让道德教育来解决道德问题。

学校的教育以德育为首,发挥各学科的德育功能。

学科教育就是要培养促进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人才。

各门学科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都关注着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养成。

3.2.2利用各门学科史对学生渗透人文教育

每一门学科的发展史,每一个发现经历了科学家周密的实验、细致的观察、严谨的推理和验证等过程。

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学习科学家严谨的思维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理解和建构知识,去发现真理,悟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的涵义。

3.2.3利用理科知识对学生渗透人文教育

理科知识是实验科学,实验室严整的物品摆放以及学生严格的实验操作和规范程序,都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和行为规范。

学生在实验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积极动脑、动手,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开展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保护和爱护各种资源,培养节约养成习惯。

3.2.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渗透人文教育

人是以实践为本质的存在,道德必须通过实践去实现,而实践又可以反映道德。

学生品德的形成发展是在道德实践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

通过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进行社会实践,到农村参观养殖基地及生态农业基地,调查访问改革开放以来的致富专业户,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学生不仅可以亲身体验求知过程的乐趣,而且可以培养求真的探索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认知与实践的“融通”中,让知识活化为生活,最终形成关注生命本体的人文情怀。

3.2.5挖掘学科蕴涵的美,引导学生在审美中求知

美能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实质是求美。

它是建立在情感活动基础上的感受美、识别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其最高层次是美感体验和审美,达到心灵美。

生物学中的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功能、生存繁衍过程,孕育着丰富的美感和丰厚的人文底蕴。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审美施教,课堂上创设审美氛围,激发学生的认知情趣,使学生产生审美体验,以轻松、愉快的心理接受知识,更好地实现智力开发。

3.3学科知识审美培养

3.3.1理解简约美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些概念、原理和规律,看似枯燥,却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内容。

原理和规律性的语言描述简练并高度概括,准确地揭示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

实验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观察、思考获取学科知识。

让学生懂得怎样做才能使实验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体育的动作标准、数学定位推理、美术的素描、音乐的和声、物理的省力、英语的省略和独立句等都是简约美。

达尔文将“自然选择”高度概括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种高度凝练的简约之美,是理性的、智慧的,需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体会。

3.3.2感受艺术美

理科学科的动植物标本、试验设备等,学生能通过外表感受到物体的构思、形成、建筑风格等的静态和动态美,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种艺术美。

文科知识的语言背景、历史事件等用词丰富;幽默,诙谐,双关,回文,押韵,排比等修饰手法都体现文字学科的外在和内在美。

3.3.3学会审美

人生活在美的世界,美无处不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可塑性,教师要发掘教材中生动的材料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学会鉴赏美,文科内容的寓意、内涵和理科的生成、结构等都是美。

教师让学生了解来历,体会各自的韵味才能识别美。

如英语中Words&theirStories、“eye”中“e”为眼珠,“y”为鼻梁;“swan”中“s”为天鹅的颈,“w”为翼,“a”为躯,“n”为脚等形象表达。

3.3.4发现自然美

发现自然美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任务。

引导学生明白美比比皆是。

自然界生物的生存本能、生活方式是最佳自然美的典范。

如墨鱼为逃生所释放墨雾,壁虎为逃避敌害而自动断尾、孔雀开屏是为了向异性求爱等。

我国的名胜古迹,江山如此多娇也是自然美,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3.4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活动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发挥学生主观精神、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着眼于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在教学内容的创新上,打破学科界线开设通选课。

我国基础教育在升学率的压力下,造成理工科学生普遍人文素质欠缺,文科学生科学精神不足。

学校素质教育要针对性地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通选课。

打通原有专业和学科的分界,把现代学术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划分为几个最基本的领域,构建一个跨学科的基础课程新体系。

实践证明,通选课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为学生未来学术或职业的发展构建一个更加广泛的基础,而且可以让学生透过基本知识的学习,认识和掌握不同学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和素质。

在理工科的课堂上,教师要注意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在文科的课堂上则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保证专业教学,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数学课传授基本知识、推导公式,解决人类历史上重大科技和社会问题的基本精神和方法;哲学课教给学生系统的哲学体系,坚持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冲破程式,关注热点问题,突出哲学的时代性、学术性、启迪性和前瞻性特点,引导学生对某些问题深入思考等。

学校开设的每个专业、每门课程都蕴涵着丰富的素质教育内容,关键看教师下工夫去挖掘、发挥和利用,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并能把素质教育融入教学之中。

3.5注意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教师之间的水平差距体现在科研能力上。

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讲课生动,信息量大,实用性强,讲同样的内容用时少,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方面能收发自如,做到“名师出高徒”。

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到实验室,深入社会,获得实践经验和第一手资料,充实教学,更新课程内容、开发新的教学实验,对课程的某些经典内容加以创新处理,使之富有新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热情。

4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向

任何一个坚称理性爱国的人一定具有“两个统一”的视野。

概括为:

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精神独立而思想自由的全面人格,传统的知识观养成了守成教育,而新的知识观为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重在培养学生的完整经验,这是培养和提高理解能力的基础。

素质教育在教学模式上,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固定不变,这正是“变是绝对的,不变才是相对的。

”素质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不能把知识当作课程的全部,课程本身不仅是组织知识的方式,还应有学生的活动及经验的增长,要让知识和学生的活动与经验融合。

5素质教育的创新教学

创新是敢于冲破旧思想、旧观念、旧模式的束缚,具有解决新问题、获得新成果、开拓新局面的思想和主动精神,在复杂、迷茫、艰苦的情形中有所发明、有所突破。

就创新型人才在人格(或个性)上有八个特点:

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强烈的好奇心,善于思考;知识面广,善于观察;工作中讲求理性和严肃性;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富有幽默感;意志坚定,品质出众。

这些应为学校创新教育塑造和完善学生创新人格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标准。

落实素质教育课堂讨论会、学术报告会、学术讨论会等交互式、开放式学习研讨,开阔学术视野、启发主动思考、激发创新灵感,提高综合素质。

这是国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我国学生总体上在各种学术研讨会上刨根问底的劲头、阐述自己观点的激情和辩论问题的热情都远逊于国外学生。

其原因在于我们的文化传统。

虽然“教学相长”体现了中国古代儒家的进步教育思想,其核心伦理思想的作用,教学的教师与学习的学生不可能处于平等地位,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实现也就受到限制。

教师不能经常举行讨论活动,或者启发引导不够,甚至压制学生的活跃思维和新的学术观点。

落实素质教育,教学方法就要创新。

5.1提倡教学互动

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形式还普遍存在。

在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听课,训练的只是求同思维,学生的求异思维就被压抑了。

提倡教学互动,课堂上以学识和人格引导、启发学生,并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知识中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不再有某种权威,淡化标准答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方法与学识、人格会鼓励着学生,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会从不同的方面提出问题,逼着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深入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做教学工作、做科学研究、开阔学术视野,实现教学过程的良性互动,促进双方素质共同提高。

5.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没有不渗透人文精神的自然科学,没有人文精神的自然科学教育是没有灵魂的自然科学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辅导教学发展很快,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

我国学校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侧重将电子教案、网络课程、网络课堂、网上讨论、电子图书、国内外视频资料等作为教学的部分内容或辅助内容进入学生自主学习或课后学习的领域,弥补学校新图书资料不足等问题,提供自主学习和广阔发展的空间,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学习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运用不是素质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全部,不能代替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着眼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把形象思维提高到抽象思维,否则就是失败。

常规教学方式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5.3全新理念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海顿(Hytten,2006)提出“教学应加强民主习惯(democratichabits)和敏感sensibilities)培训,有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社会活动更加,也有意于和谐、公正的未来。

超越单纯的文化知识填补活动,关注人文文化的内在教育价值,关心受教育者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内化。

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培养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构建富含人文关怀、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环境。

这和我国“十一五”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一致。

6结语

日本社会流行语:

“管好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

”具有这个信念,整个社会公民素质就非常高。

人文教育与p[2]靳燕.立足教学创新落实素质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06(22):

250~251.

[3]孙以红.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探析[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总第75期,2006(3):

15~27.

[4]陈义云.在初中化学实验中体现人文教育[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84~85.

[5]黑格尔.美学[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1,1:

6.

[6]孙珍英.生物教学应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10,20(5):

41~42.

[7]KathyHytten.EducationforSocialJustice:

ProvocationsandChallenges[J].ducationalTheory.Blackwell,2006,56

(2):

221-2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