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3习题精选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379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0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3习题精选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地理必修3习题精选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地理必修3习题精选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中地理必修3习题精选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中地理必修3习题精选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3习题精选2.docx

《高中地理必修3习题精选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3习题精选2.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3习题精选2.docx

高中地理必修3习题精选2

二、综合题(52分)

13.“创新驱动、跨越发展,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未来五年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

”2011年2月13日,武汉市代理市长唐良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这一目标。

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部六省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三大地区GDP比重增幅图

材料三六省面积、人口、耕地及主要农产品占全国比重图

(1)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

根据材料二,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

(2)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B.与东部地区相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

C.劳动力丰富

D.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

E.“中部崛起”战略尚未实施

(3)下列关于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

B.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C.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

D.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

 

14·(探究创新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3月31日中国经济网:

一年多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扎实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2010年“黄三角,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78.5亿元。

这块涉及山东6市19个县(市、区),占山东省域1/6的大河三角洲,正成为山东打造强省的重要引擎。

材料二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两侧新淤地带。

该保护区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类型独特,是中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栖息和繁殖地”,是全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世界范围内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极具代表性的范例之一。

(1)关于下列两幅经纬网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均是河流侵蚀而成

B.甲、乙两地沿海均有优良港口

C.乙地区面积增长速度快于甲地区

D.甲地区近年面积增长速度变缓

(2)关于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三角洲位于黄海沿岸

B.黄河三角洲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C.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面积广,生物资源丰富

D.黄河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3)试从地理位置上分析“黄三角”崛起的优势。

 

15.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11月16日,“广佛超级城市体”与“港深全球城市”比翼齐飞,托举珠三角成为亚太经济发展的新超级引擎。

从此,长三角和珠三角将走上差异化发展道路,两区域同质化竞争引起内耗的状况会有所改善。

材料二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

(1)从省级行政区划上看,两地区有差异:

“珠三角”各地同属广东省;“长三角”各地则分属上海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区域的经济高速发展,均得益于国家政策―改革开放。

但也略有区别:

“珠三角”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政策);“长三角”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政策)。

(3)近几年,两区域都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供给短缺

B.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许多民工在当地便可以就业

C.由于两地区生活成本高,民工更愿意到生活成本低、相对工资高的地方工作

D.两地企业应在提升工资的同时,加强人性化管理,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E.两地企业应有意识地向技术、资金密集的行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4)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5)根据材料判断两区域发展处于________阶段。

答案:

1D2C3D4B5A6C7D8C9D10A11A12B

13.

(1)①中部地区的GDP比重增幅下降;

②在三大地区中,中部的GDP比重增幅最小。

(2)BE(3)ABE(4)优势:

①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丰富)

②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大面积的平原,如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等)。

不利:

①降水季节变化大,多洪涝、干旱灾害;

②初春、冬季多寒潮;③水土流失严重。

14.

(1)D

(2)C(3)①“黄三角”位置上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和黄河经济带的交汇处;②是东北经济区、京津唐经济区和山东半岛的重要通道;③与日本、朝鲜半岛距离近。

15.

(1)江苏省浙江省

(2)发展经济特区浦东开发

(3)BCDE(4)①耕地减少,土地资源紧缺;②农业基础地位明显削弱;③生态环境被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降;④能源紧张(5)转型

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下图表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的关系,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自然资源名称: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2)简述自然资源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后工业化阶段,人口增长有何特点?

 

答案:

(1)水资源 生物资源(可互换) 矿产资源

(2)农业社会: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工业社会:

煤、铁等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起着决定性影响;后工业化阶段: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由强到弱)。

(3)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

2.(探究创新题)2011年的3月22日是第十九届世界水日。

其主题是“城市用水:

应对都市化挑战”,3月22-28日是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宣传主题为“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l)-(4)题。

材料一近20年来导致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污染物类型构成图

材料二近20年来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构成图

(1)从污染物类型分析,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B.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C.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D.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1/5E.水源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超过了70%

(3)分析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

 

(4)如何使水变清,使水污染情况改善,你的建议是:

 

【答案】

(1)生活污染工业污染

(2)BDE

(3)主要危害:

①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②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4)①水源取水口周围应划定水源保护区;②加强供水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③建立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④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⑤提高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l)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_________持续发展是基础,__________持续发展是条件,__________持续发展是目的。

(2)“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属于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的()

A.经济系统B.生态系统

C.人的管理调控D.社会系统

(3)“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原则。

(4)说出图中经济系统所包含的基本经济活动(说出三类即可),并以其中一类基本经济活动为例说明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答案:

(l)生态经济社会

(2)C

(3)公平性(4)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强化训练】

1.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非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生活需求

现在人们普遍担心的是餐桌污染:

馒头里加增白剂,各种食品里加糖精、香精等,这些对人体都是极其有害的。

据此回答2-4题。

2.与消除餐桌污染无关的措施是()

A.不吃含甜、香味的食品

B.禁止向食品中添加各种化学剂

C.提倡吃有机、绿色和安全的食品

D.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

3.餐桌污染直接影响()

A.生态持续发展B.经济持续发展

C.社会持续发展D.环境持续发展

4.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施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病虫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某英国公司打算在印度孟买建一化工厂。

据此回答5-6题。

5.这一思路反映了()

A.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B.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C.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具有比发达国家更好的投资环境

6.这种行为最主要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

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

读右图,完成7、8题。

7.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A.K1线B.AC曲线C.AD曲线D.AB曲线

8.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

9.读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图,分析回答问题。

(1)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比人口增长速度_____(快或慢)。

(2)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来看,“财富的多少”属于__________的可持续发展,“生活质量的高低”属于_______________的可持续发展。

(3)由此图可推测,一个国家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2C3C4B5B6A7D8C

9.

(1)快

(2)经济社会(3)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经济崩溃

第三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例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27亿亩。

人均耕地仅有1.39亩,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5%。

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

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占1/3左右。

材料二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

(1)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主要是()

A.人口众多B.山地多,平地少C.退耕还林工作显著D.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2)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的不断膨胀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3)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

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l)B

(2)B(3)生态退耕还草,有利于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退耕还林,有利于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态退耕扩大湖泊、沼泽面积,有利于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使水循环活跃,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强化训练】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

据此回答1-3题。

1.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③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④深刻的环境危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及人口战略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

B.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表现之一

C.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有关

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可完全消除文盲、半文盲

3.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

A.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

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

C.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中国广播网2010年3月1日消息从3月1日起,银川市供水价格进行调整。

其中居民生活用水和非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将在两年内调整到位,特种行业用水价格调整一次到位,到2011年综合水价调整将达到0.7元/立方米。

据此回答4-6题。

4.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最有可能发生水资源危机的城市是()

A.东京B.伦敦C.北京D.罗马

5.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提高了水价,其目的是()

A.节约用水B.与国际水价接轨

C.控制水污染D.增加财政收入

6.在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修建水库,改造不稳定的径流

B.进行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C.大力发展节水产业

D.大量抽取地下水,扩大灌溉面积

(2011·台州模拟)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

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

读图,完成7、8题。

7.当前,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

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C.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较低的人口素质

D.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8.该产业构想对农业的影响是()

A.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B.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C.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D.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

9.(探究创新题)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地时间2010年12月11日5时(西六区),备受关注的坎昆气候大会,在多次被拖入漫长的“加时赛”后终于落幕,大会最终达成折中、平衡与灵活的“一揽子方案”-《坎昆协议》。

2℃的气温警戒线则被人们熟知,有人认为这是地球所能承受的升温极限。

材料二低碳生活(lowcarbonliving),正是指人们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

(1)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坎昆闭幕时,北京时间为____日______时。

(2)根据材料一分析,此次会议旨在解决问题,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将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答出三点即可)

 

(4)根据材料二,谈一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去实践“低碳”生活?

 

1C2B3B4C5A6D7C8B

9.

(1)1119

(2)全球气候变暖大量矿物化石燃料的燃烧大量植被的破坏(3)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4)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随手关灯;自备购物袋;双面用纸;少用一次性产品;使用节能产品;夏季调高空调设定温度等

【单元总结】

【例1】根据我国农村某地区的发展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l)这种发展模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通过对这种发展模式的分析,将该地区社会、经济、生态三个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填入下面的图甲中。

(2)分析模式图中的一个恶性循环,对它设计一个调控方案,从而使其社会、经济、生态三个系统相互协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将调控方案的具体措施填入图乙中。

(3)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阶段性原则。

下列做法符合的原则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__________________。

②国际合作解决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③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______________。

答案:

(3)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

【知识总结】

1.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分析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项目

含义

循环

经济

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清洁生产

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

生态农业

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据有关材料报道,世界每年耕地表土净流失量高达230亿吨,我国则高达33亿吨,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8.2%;荒漠化面积达262万平方千米,而且荒漠化面积仍以较快速度扩展。

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酸雨物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一位。

据世界银行估计,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6%-0.8%。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表明,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两大障碍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请你就我国的人口状况,谈一谈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3)结合材料一,说明荒漠化加剧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多选)()

A.使耕地资源减少

B.使耕地质量下降

C.耕地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D.加剧了全球的温室效应及酸雨危害

(4)为使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建立怎样的发展观和人口观?

 

答案:

(1)环境问题严重人口过量增长

(2)人口数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从环境中索取的资源量多,加剧了资源的短缺。

人口数量多,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多,致使环境污染加重,同时迫于发展的需要,也导致保护环境的意识淡薄。

(3)A、B、C(4)发展观:

人口、生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口观:

既要重视人口数量的控制,又要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

【综合提升】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和态度的转变。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生产方式或有关生产的叙述,同人地关系思想演变顺序相一致的是()

①种植谷物、靠天吃饭②轮作、套种、生态种养

③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①③②

2.人类中心论把人的能动作用绝对化,在人地关系中认为人的意志可以代替一切,可以“决定”一切,所以又称唯意志论。

它和地理环境决定论一样,把复杂的人地关系看做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

下列做法符合人类中心论思想的是()

A.采用生物技术和有机肥料,提高农业单产

B.取缔小煤窑,关闭小造纸厂

C.退耕还湖

D.填海造陆,增加土地面积

3.下列观点符合人地伙伴论的是()

A.“5·12”四川汉川地震灾害说明了天灾是不可避免的,人无回天之力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D.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的发射,说明人类是宇宙的主宰

读某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示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全球气候变暖B.人口增加

C.荒漠化D.湿地破坏

5.解决图中环境问题,首先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6.201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2010年我国“两会”所有用纸是用石头做的再生纸,笔是废物综合利用制成的

B.过节日时,给朋友们写了好多张贺卡

C.推广节能空调、高效照明灯具

D.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7.近年来“绿色GDP”(是指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日益成为专家和政府决策层关注的一个话题,下列经济增长可以反映绿色GDP理念的是()

①大力发展传统工业,提高经济收入水平

②砍伐出售林木,获得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得到大片耕地

③发展“循环经济”,获得经济收益

④实行清洁生产,获得经济收益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读化肥的污染示意图,完成8、9题。

8.如图所示施肥过程,可能造成的后果有()

①水体富营养化②臭氧层破坏

③全球变暖④土壤板结

⑤有毒有害物质在作物体内积累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

9.由图可以看出,过量施肥可能造成()

①土壤污染②白色污染③臭氧层破坏

④水体污染⑤农作物污染

A.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B.①③④⑤D.①④⑤

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为了迎接上海世博会,2009年上海采取了多项措施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据悉上海市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总悬浮颗粒物含量比往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1%、18%、7%。

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有关控制上海市大气污染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为机动车加装净化装置并使用清洁燃料

②植树种草,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③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④大量使用石油作为能源,减少煤炭使用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为防治酸雨上海市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属于防治

①限制高硫煤的使用②实施西气东输工程

③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④植树造林

⑤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环境管理

A.①②③B.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⑤

某市积极响应国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号召,对市内服装产业进行综合规划。

下图为该服装产业集聚地循环经济产业链。

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服装产业集聚地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是()

①清洁生产,区域废物接近零排放

②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工业产出

③充分利用资源,追求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

④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⑤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⑤

13.下列对图中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

C.以较少的投人获得更大的收入,降低环境污染,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D.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