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7238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省昆明一中2009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省昆明一中2009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蠕动

懦弱

孺子可教

鸿学大儒

B.拮据

发髻

桀骜不驯

捷足先登

C.商榷

宫阙

欢欣雀跃

声名鹊起

D.舷窗

玄机

垂涎欲滴

天悬地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抱怨

竞聘上岗

固步自封

豆腐渣工程

B.租赁

代薪休假

突如其来

无立椎之地

C.把炳

唇枪舌箭

额首称庆

万变不离其中

D.对峙

恃才傲物

响誉中外

聪明一世,湖涂一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看一段快乐的小品,听一曲喜欢的歌曲,读一本隽永的书籍,和知心的朋友开心的聊聊天,这时,你的忧愁、烦恼都可能在一瞬之间付诸东流。

B.下半场比赛,中国队主教练杜伊在中国队落后时,果断换上了五名替补队员,就是这一念之差,使中国国奥队连扳三球,以3:

3逼平了美国队。

C.新年第一天,街上热闹非凡,秧歌表演、穿越长跑等活动掀起了阵阵高潮,整个城市喜气洋洋,不可终日,市民们以丰富多彩的众文体活动庆贺元旦到来。

D.就在各界对于贝·布托遇刺事件的幕后黑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际,她的一名贴身随从进入了调查人员的视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这一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决策,必须贯穿于我国科技发展的全过程。

B.要使课程改革真正起到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达到三个面向的要求,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育观念的变是关键。

C.在都灵冬奥会的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比赛中,无名小子韩晓鹏一鸣惊人,勇夺金牌,并且一连战胜了好几个强劲的对手。

D.据省气象台预报,我省中部、西部及东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受南下强冷空气的影响,今晚将大幅度降温。

昆明地区明天气温为5°C至11°C,阴有小雨。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掠夺式发展是地球无法承受之重

不要再说如果、但是了,应该付诸行动。

在十几年间,人类打乱了地球用45亿建立起来的一些平衡。

地球是脆弱的,现在我们知道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不会长久的。

全世界专家的报告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我们的发展方式与地球资源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除了今天吸引我们消费注意力的石油之外,还有那些生命必须的资源——首先是淡水——因为受到破坏而再也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更不用说每年以16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的原始森林,随之一起消失的不仅是整个动植物落,还有抵御自然灾害的天然屏障,此外再加上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的各种影响,它们如今已经演变为一个恶性循环:

洪水、酷暑、暴风雨……而这些仅仅是开始。

随着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打算采纳跟我们一样的消费方式,我们陷入了一场全球困境。

这种过度开发将不会惠及所有人。

今天,地球上的60亿人中有30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

人们因为石油、水和捕鱼而发生冲突……只要存在财富和资源的分配不公,这些冲突就不可避免。

到2050年,有80亿到120亿人生活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呢?

人们要迎接这样的挑战:

协调人类的持续扩张和地球的有限资源;协调经济需求和生态的迫切需要。

法国著名生态保护者尼古拉·于洛认为:

改革发展的方向是唯一的机会。

这是一场人文主义斗争,涉及人类的未来。

在此背后,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人类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进步的方向在哪里?

更多地消费还是更合理地消费?

更多地生产还是更合理地生产?

‘拥有’更重要还是‘存在’更重要?

早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科学家和生态学家们就已经开始思考持续发展和资源有限的地球之间的协调性。

有些人主张实现人口零增长以节约迟早要枯竭的自然资源;还有人寻找在尊重环境的前提下使经济生产和社会进步相协调的方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由此产生。

在1987年提交给联合国的报告中,它被定义为一种既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造成危害的发展。

但是,富裕国家把他们生活方式中的一切改变都想象成被剥夺。

1992年,老布什就宣称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不容商议!

人们的行为肯定要逐步改变。

只不过,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求社会各方人士如政治家、工业家、研究者和其他公民都动员起来。

要合理采集资源,合理消费资源,寻找资源替代品,公平分配资源。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在法国的负责人图弗诺说:

在20年中,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有可能扭消费方向、改变运输的总量和发展对环境影响小的住宅。

5.以下各项,不属于掠夺式发展造成的后果的一项是

A.人类生命必需的资源因为受到破坏而再也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B.原始森林快速消失,抵御自然灾害的天然屏障也随之一起消失。

C.人们因为财富和资源的分配不公而发生冲突。

D.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掠夺式发展与地球资源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如果发展中国家也采用这样的发展方式,人类将陷入一场全球困境。

B.尼古拉·于洛认为改革发展的方向是唯一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C.世界各国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并不一致,有些人主张不生育以节约迟早要枯竭的自然资源。

D.可持续发展既考虑了当代的需要,也顾及到了未来的发展,不会损害后代对资源的需求。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人类的很多财富是靠掠夺地球资源、打乱地球平衡而获取的,要协调人类的发展与地球资源的矛盾,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极其重要的。

B.人类的发展与地球资源的矛盾由来已久,人类解决这个问题的努力也一直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正是这种努力的结果。

C.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可持续发展都表现出了消极的态度,这是解决问题的一大障碍。

D.在可持续发展中,政府的作为显得格外重要,其他力量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在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沈充,字士居。

少好兵书,颇以雄豪闻于乡里。

敦引为参军,充因荐同郡钱凤。

凤字世仪,敦以为铠曹参军,数得进见。

知敦有不臣之心,因进邪说,遂相朋构,专弄威权,言成祸福。

遭父丧,外托还葬,而密为敦使,与充交构。

初,敦参军熊甫见敦委任凤,将有异图,因酒酣谓敦曰:

开国承家,小人勿用,佞幸在位,鲜不败业。

敦作色曰:

小人阿谁?

甫无惧容,因此告归。

临与敦别,因歌曰:

徂风飙起盖山陵,氛雾蔽日玉石焚。

往事既去可长叹,念别惆怅复会难。

敦知其讽己而不纳。

明帝将伐敦,遣其乡人沈祯谕充,许以为司空。

充谓祯曰:

三司具瞻之重,岂吾所任!

币厚言甘,古人所畏。

且丈夫共事,终始当同,宁可中道改易,人谁容我!

祯曰:

不然。

舍忠与顺,未有不亡者也。

大将军阻兵不朝,爵赏自己,五尺之童知其异志。

今此之举,将行篡弑耳,岂同于往年乎?

是以疆场诸将莫不归赴本朝,内外之士咸愿致死,正以移国易主,义不北面以事之也,奈何协同逆图,当不义之责乎!

朝廷坦诚,祯所知也。

贼之党类,犹宥其罪,与之更始,况见机而作邪!

充不纳。

率兵临发,谓其妻子曰:

男儿不竖豹尾,终不还也。

及败归吴兴,亡失道,误入其故将吴儒家。

儒诱充内重壁中,因笑谓充曰:

三千户侯也。

充曰:

封侯不足贪也。

尔以大义存我,我宗族必厚报汝。

若必杀我,汝族灭矣。

儒遂杀之。

充子劲竟灭吴氏。

(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八》,有删节)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进邪说,遂相朋构

朋构:

勾结

B.敦知其讽己而不纳

讽:

委婉劝告

C.贼之党类,犹宥其罪

宥:

释放

D.尔以大义存我

存:

使……存活,保全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密为敦使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B.敦知其讽己而不纳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三司具瞻之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今此之举,将行篡弑耳,岂同于往年乎

燕王欲结于君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沈充向王敦推荐了钱凤,钱凤发现敦有造反的迹象,就秘密向沈充作了汇报。

B.熊甫反对王敦任用钱凤,直言讽谏,毫无惧色,但敦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C.明帝要讨伐王敦,派沈祯去明示沈充,答应让他做司空。

D.沈充兵败,误入旧将吴儒家,吴儒骗他进入夹墙并把他杀掉。

第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且丈夫共事,终始当同,宁可中道改易,人谁容我!

(5分)

(2)义不北面以事之也,奈何协同逆图,当不义之责乎!

(5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请简要概括半山春晚的特点。

(3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

(5分)

13.填空。

(两题任选一题,5分,第

(1)题每空1分,第

(2)题题1分,题每空1分。

(1)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吞二周而亡诸侯,

,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贾谊《过秦论》)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20090311

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这首歌化用了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诗句:

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

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

,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

故垒西边,

,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花的九重塔

唐敏

十年前,我曾经在公路测量队里干活,到过深深的山之中。

然而,我却不喜欢公路。

每到一地所感受到的山川原始的美,带有神秘不可探测的深度。

一旦修了公路,整座山被割得支离破碎,所谓茫茫林海也不能莽莽无边了。

本来有深度的景观,都变得浅薄零乱,宛如破镜,这是因为测量时所接触的山岭,就是山民也不会去的。

在深深贴近荒野的山中,心情与别人完全不同。

测量的时候,无法步入山中。

雇民工在前面劈开满山苦竹、杂木和草藤,身体完全沉浸在深草中。

被刀砍过的地方,草木流着汁液,发出强烈的辛涩味,混合着生土的腥气。

中午就在这样的山坡上吃干粮。

太阳逼出满山又潮又热的气体。

谁也不说话,蹲在深深的草丛里,如同野兽一样,谁也看不见谁。

与其说是在享受深山的静寂,不如说是陷入了迷迷茫茫的梦游状态。

山的形状以一种流水般悄然的滑动,展现出凄凉的无边的波浪。

有一天,向导带我们走进一个终年狂风不息的峡口。

从高处望下去,峡谷像大地的巨嘴,万丈瀑布落下去,发出空洞的呼号。

接着,踏上了几乎荒废的栈道。

这是在峡谷半腰的陡壁上凿出来的栈道。

天气阴沉。

快要过清明节了,可还像冬天那么寒冷。

背着仪器和背包,越发觉得栈道狭窄。

身子尽量贴着长着青苔和滴水的石壁。

有时,树根像瀑布一样泻下来,落到栈道下的草皮里。

从阴暗的树根下穿过去,活生生的根湿漉漉的。

栈道上盖满腐烂的落叶,泡在多日的雨水里,踏上去叽咕叽咕地响。

屏气吞声地一步接一步,仿佛走在鲸鱼的唇沿,那大嘴里喷出雾气要一把人吸下去。

有时还要从几根树枝搭成的桥上,摇摇晃晃、两面悬空地走过去。

阴雾综绕的峡谷,一口气伸延了十几里长。

正走得沉闷不堪时,姑娘和小伙子们大声叫起来:

看,这是什么花啊!

哦,这真是奇异的巨大的植物啊!

在直上直下的悬崖半腰,长着几株向外翻的小树。

它们的根上积了一片泥土,形成一个厚厚的小土坎。

乌黑的泥土上没有杂草,七片巨大的叶子贴在泥地上,形成圆圈,圆心中抽出胳膊般茁壮的、两丈高的绿茎。

每隔一段,就有七片叶子围绕,一层层围绕着,上面的叶子很小,顶上开着一盘耀眼夺目的红花。

向导说,这和采药人往常采到的仅一尺多高的相比,真是巨塔一般。

数了数,它已有八重叶子,第九重的七片叶子正在鲜红的花盘下伸展出来。

把它挖出来,值好多钱呢!

大家商量着要放下绳索,挖出根茎换了钱买酒喝。

向导温和地说。

这样的宝物,长在我们山里,是大家的福气。

我们要换钱过日子,山里有木材、药材。

这好比是山的眼睛,怎么能去乱碰呢?

要是不明道理胡来,这栈道谁还敢走?

于是,大家静默下来,望着九重塔般的七叶一枝花,心中恐惧而敬畏。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独茎的花枝都奇异地高伸着。

它在风中微微摇晃,使我着魔般地迷恋它。

为了看到它,我领了一份苦差事。

每天在峡谷两端的分队之间来回交换图纸和数据。

我不走石板铺的官道,而在连山民们也极少知道的这条栈道上来回钻。

从来路和去路上看七叶一枝花,每天每次的心情和感觉都不会一样……

几天后,经历了一场奇特的大暴雨。

那是午饭后不久,天色由阴黑,黑得象夜幕降临。

从门口望去,满天的乌云挟着大风压下来。

那是真正的乌云啊!

雷声贴着屋顶滚动,巨大的电火球发出暗红的亮光,在乌云和泥地的一点空隙中放肆地滚动、爆炸。

那是悲哀的苍天整个坍在大地上。

我第一次如此之近地看着苍天躺在地上,迸出忍无可忍的嚎叫,弹丸大的丽珠铺天盖地砸下来。

瓦片发出牙齿碎裂的痛苦声,满屋子尘埃飞扬。

大地卷起寒冷的厉风,捶打着绝望的天。

乌云渐渐变成土黄色。

雨像夹云带泥的洪水,把天地连成泥浆黄汤,恐怖而肮脏的黄色吞没了一切。

我心中念念不忘的是那株七叶一枝花。

我内心异常焦急,象关心自己的恋人一样关心它。

大雨终于停了。

我不顾劝阻,贸然上路。

被暴雨摧残过的山,是多么可怕啊!

草木泥沙向山下倾泻。

云雾低低压着山顶,从峡口扑来的狂风鞭答着我的神经。

残余的雷声在峡谷里滚荡,像野牛般吼叫。

到处是溃散的滔滔流水声。

栈道变得面目全非,倒塌的树木,崩塌的泥石,一片触目惊心的混乱和危险,真像一幅大屠杀后可怕的画面,深褐的积水像腐臭的血液灌满了栈道。

我不知是怎么走过栈道的,好久才发现牙齿在打抖。

我在那儿来回地乱找,花的九重塔没有了,连同它一起生长的几棵树也没有了。

起初,我感到麻木、迟钝、筋疲力尽。

但脑子却清醒地活动着。

第一次感到不可思议的是:

这么多天,怎么能忍受这险恶、阴森的栈道呢?

一天走上两次,全然没有想到自身的安危,是为了梦一般的花的九重塔?

往前走,我突然感到无形的闪光,四顾茫然。

我又走了几步。

啊!

多么奇怪,花的九重塔就在我的脚下!

它仍然开放着鲜红夺目的花,摇晃着独茎的身子。

这九重塔庄重地突立在峭壁间,每片叶子上布满雨珠,巨塔闪耀着高贵的浅灰的光芒。

红的花盘在一片破败的山景中显得耀眼夺目。

我这才想起,在栈道上走了这么多天,竟然没有遇到过一个人。

充塞耳目的只是山石草木的形态和声音。

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寻找幸福之所依的物体,事实上是为了享受完全与世隔绝的庄严的力量。

有清脆的鸟鸣响起,在山谷里变得辽阔、幽丽。

暴雨之后,整个山野有生命的物体似乎都站了起来,以反抗暴虐的愤怒而欣欣向荣!

就在这时,在花的九重塔前,我体会到身心消溶、忘却存在的心境。

从暴风雨和腐朽的栈道,看到了大地重放光明的启示。

14.从全文内容看,七叶一枝花具有哪些特点?

请分点简要概括。

(6分)

15.结合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8分)

(1)文章开头4段文字写出了怎样的心情?

作用是什么?

(4分)

(2)文章第16段说自己着魔般的迷恋七叶一枝花,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16.文中集中笔墨描写了雷电风雨肆掠大地的情景和暴雨摧残后的山林景象,说说它们在文

中的作用。

(4分)

17.文章末尾,说从暴风雨和腐朽的栈道,看到了大地重放光明的启示,请结合文意,谈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至少写出两点。

4分)

六、(15分)

18.按照亲切的话的内容,仿造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另写两个语意明确、形象生动的语句。

(6分)

例句:

这几句有力的话,好像枪膛里射出的子弹,使他的心灵受到猛烈叩击。

这几句有力的话,好像落在身旁的重磅炸弹,使他的头脑受到剧烈震动。

19.把下面的五句重新组成一个长单句,给银联标准卡下个定义。

要求:

句意明确连贯,可以增删个别语句,但不得改变原意。

(5分)

银联标准卡的卡面加贴有银联标识。

银联标准卡是国际标准银行卡。

银联标准卡是由国内各发卡机构发行的。

银联标准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符合国际标准。

银联标准卡的卡号是以62开头。

20.以下是四幅新闻图片的说明文字,编辑要把这些报道编到一个版面里,请根据这些图片的说明文字所反映的内容,为这组报道拟一个标题,10个字以内。

(4分)

图片一:

12月31日,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日溪乡山仔濑畲族自然村的18户龙王

台风的受灾户迁入新居。

图为77岁的畲族老太太领到政府分发的灯笼,喜迁新居。

图片二:

12月31日,浙江省温江市区一家商场挂起了200个卡通笑脸,迎接新年的到来。

图片三:

12月31日,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新开河社区的居民通过民间吹打乐、威风锣鼓、民间秧歌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喜迎新年的到来。

图片四:

12月31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外语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将自己的课外读物带到学校,在校园里举办了我们一起迎新年图书义卖活动,并将义卖所得捐给本校贫困生。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个世界五十代年,美国密歇根州一个农场主把一头牛用链条拴在一棵榆树上。

牛常拖着沉重的铁链绕着榆树踱步,天长日久,在榆树皮上离地面约一米的地方蹭出了一首凹痕。

年复一年,凹痕越磨越深,但榆树并未因此死亡。

过了很多年,农场主带着牛离开了农场。

他砍断了链条,留下铁圈环在树干上。

又过了很多年,树皮慢慢覆盖了生锈的链条。

后来有一年,一场严重的荷兰榆树病袭击了密歇根州,通向农场道路两旁的榆树全部染病而死。

令人惊讶的是,在农场里那棵古老的榆树非但没有死,反而长得一年比一年茂盛。

植物学家们慕名前来观察、研究,他们的结论是:

正是那条铁链救了这棵榆树的命。

他们推断,这棵树一定是从锈蚀的铁链吸收了大量的铁,所以才对病菌产生的免疫力。

要求: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立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C

2.B[解析:

A全对;B代[带]薪休假、无立椎[锥]之地;C把炳[柄]、唇枪舌箭[剑]、额首[手]称庆、万变不离其中[宗];D响[享]誉中外]

3.D[解析:

A付诸东流:

表示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B一念之差:

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严重后果),看电影的时间只是不同,不是差错。

C不可终日:

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D莫衷一是:

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4.A(B项成分残缺,起到……的作用C项夺取金牌,和一连战胜了好几个强劲的对手语序相反,D项省中部、西部及东北部的大部分地区的大部分地区表意不明)

二、(9分,每小题3分)

5.D(此项不属于后果)

6.D(A不是将陷入一场全球困境而是已陷入一场全球困境,B(不是尼古拉·于洛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C

原文实现人口零增长不是不生育

7.C(西方国家对可持续发展都表现出了消极的态度,都不正确)

三、(9分,每小题3分)

8.C[解析]宽恕

9.A[解析]A.为:

动词,成为,做/介词,替;B.而:

表折,却;C.之: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D.于:

介词,和。

10.A[解析]就秘密向沈充作了汇报错误。

四、(23分)

11.

(1)况且,大丈夫与人共事,应该自始至终都一样,怎么能中途改变,这样,谁还能容得下我!

(5分)

(译出大意2分,且宁可易改关键词译出各1分,共5分)

(2)坚守正义不向北面称臣来侍奉他,你怎么还要协助他图谋叛逆,来承担不道义的责任呢?

(5分)

(译出大意2分,义北面当关键词译出各1分,共5分)

[附]参考译文:

沈充,字士居。

年少时就好读兵书,因为雄才豪气在乡里很有名。

王敦任用他做了参军,沈充于是举荐同乡钱凤。

钱凤字世仪,王敦让他做了铠曹参军,屡次得到进见的机会。

钱凤知道王敦怀有对君不忠之心,趁机出坏点子,于是与王敦结为死党,专横弄权,出言即可决定他人的灾祸和幸福。

父亲去世,对外假托回家葬父之名,暗地里却成为王敦的使者,与沈充勾结。

起初,王敦的参军熊甫见王敦任用钱凤,将要有所图谋,就趁着酒意正浓时对王敦说:

要建国兴家,就不要重用小人,得到宠幸的奸佞小人占据国家重要职位,很少有不败国家大业的。

王敦变色说:

谁是小人?

熊甫面无惧色,因此造退请求回乡。

与王敦告别时,就高歌唱道:

吹来猛烈的风遮盖了山陵,浓雾遮蔽太阳玉石被焚毁。

声声长叹往事一去不复返,离别后难再相会惆怅满怀。

王敦知道他委婉劝告自己但没有采纳。

明帝将要讨伐王敦,派沈充的同乡沈祯告诉他,答应让他做司空。

沈充对沈祯说:

做三司这样重要的官员需要有远见卓识,怎么是我所能担任的!

丰厚的财物,美好的言词,这是古人都惧怕做的。

况且,大丈夫与人共事,应该自始至终都一样,怎么能中途改变,这样,谁还能容得下我!

沈祯说:

不对。

舍弃忠和顺,没有不灭亡的。

大将军敦拥兵自重不上朝,封爵进赏,自己作主。

就是五尺高的童子也知道他心存异志。

他现在的举动,是要代弑君篡位的事,怎么能看作是跟以往相同呢?

所以身处沙场的将士没有不归附本朝的,朝迁内外有识之士都希望为国效死命,坚守正义不北面称臣来侍奉他,你怎么还要协助他图谋叛逆,来承担不道义的责任呢?

朝廷的坦诚。

我是知道的。

逆贼的同党,还得到宽恕,让他们重新开始,何况是对见机行事的人呢!

沈充没有采纳沈祯的建议。

沈充率领军队临时出发时,对他的妻子说:

男子汉不像豹子竖起坚硬的尾巴那样(坚定信念),决不回来。

等到兵败回到吴兴,逃亡途中走错了路,误入他的旧将吴儒家。

吴儒把沈充诱骗到屋内夹墙中,笑着对他说:

(抓住你)是三千户侯的赏赐呀。

沈充说:

封侯不值得这样贪。

你如果讲大义使我活下来,我的宗族后代一定会优厚地报答你。

你如果一定要杀了我,你会被灭族的。

吴儒于是杀了沈充。

沈充的儿子沈劲最终灭掉了吴氏一族。

12.参考答案:

(1)春花凋谢,树木清阴,气氛静谧。

(3分,每个特点1分)

(2)以动衬静(或:

以有声写无声)。

诗歌头两联写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半山园主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更衬托出诗歌境界之幽。

寓情于景(或:

情景交融)。

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

(5分。

答出以动衬静给1分,分析恰当2分;答出寓情于景1分,分析恰当1分)

13.(5分,第

(1)题每空1分,第

(2)题题1分,题每空1分。

有错别字该句不给分。

(1)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秋水共长天一色/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五、(22分)

14.(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开在人迹罕至的深山,或生长在峭壁上;体形如塔,耀眼

夺目;有反抗暴雨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