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洪水神话的异同概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6914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洪水神话的异同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西方洪水神话的异同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西方洪水神话的异同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西方洪水神话的异同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西方洪水神话的异同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方洪水神话的异同概要.docx

《中西方洪水神话的异同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洪水神话的异同概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西方洪水神话的异同概要.docx

中西方洪水神话的异同概要

中西方洪水神话的异同

摘要

世界上已有181个国家和民族有洪水故事发现,主要有以希腊和希伯来民族为代表的西方神话和以华夏民族的大禹治水、女娲补天为代表的东方神话显得尤为突出。

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中西洪水神话,从中探寻二者之间差异面,从神话的交流和传承中窥见洪水遗民神话的世界性。

中西方神话不同在于西方神话宣扬的是对天神力量的崇拜,中国神话则表现的是对人的坚强意志的肯定。

关键字洪水神话;中国;希伯来;希腊;民族

 

Abstract

181countriesandnationalfloodstoryfoundintheworld,includingGreekandHebrewNational,representativeofWesternmythandChinaDaYuethnic,NvworeplenishtheskiesastherepresentativeofOrientalmythologytomakecomparison.BycomparisonofChineseandWesternFloodmyth,fromwhichtoexploreandWesternFloodMythdifferencesinthesurface,youcangetaglimpseofthefloodmythonsurvivorsfromthemythofcommunicationandtransmissionworldwide.ObtainedinWesternmythisthatWesternmythologytopromotetheworshipofthegodforce,Chinesemythology,theperformanceisdefinitelystrong-willedperson.

Keywords:

floodmyth;Chinese;Hebrew;Greek;national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中西洪水神话的相同之处2

1.1中国洪水神话简介2

1.1.1鲧禹治水2

1.1.2女娲伏羲3

1.2西方洪水简介3

1.2.1古希腊洪水神话《皮拉和丢卡利翁》简介4

1.2.2古希伯来洪水神话简介5

1.3中西洪水神话的相似6

1.3.1中西洪水神话在特定事物上的相似性6

1.3.2中西洪水神话故事类似性的客观原因6

1.3.3中西先民将洪水神化的主观原因7

第二章中西洪水神话的不同点8

2.1中西洪水神话差异性8

2.1.1人类遭遇洪水的原因差异8

2.1.2人类面对洪水的态度差异8

2.1.3有关人类延续的结局的差异9

2.2中西民族文化心理差异10

2.2.1差异性原因10

2.2.2神定胜人与人定胜天10

2.2.3个人意识与集体观念11

2.2.4务实精神与超越精神11

第三章洪水神话启示12

3.1希伯来洪水神话给我们的启示12

3.2希腊洪水神话给我们的启示12

3.3中国洪水神话给我们的启示13

结语13

参考文献15

前 言

洪水神话是世界上广泛流传的一个著名神话,对它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的热点。

几个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对这个神话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从不同视角对洪水神话加以解读。

洪水神话具有世界性,世界上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均有流传,并具有某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马克·埃萨克(MarkIsaak)2002年在网上发布的《世界各地洪水故事》一书,显示世界上已有一百八十一个国家和民族有洪水故事发现。

几个世纪以来,国际学术界对洪水神话进行了长期的探讨与论争。

邓迪斯教授在《洪水神话》一书中,将英语世界有关这个问题的成果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关于《圣经》挪亚故事的分析;二是有关洪水故事的比较研究;三是世界各地洪水神话的调查;四是洪水神话在神学和地质学领域引起的论争。

下面,我们就以这本书为主,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对国外洪水神话研究的主要成果作一下简介,以拓展对我国洪水神话研究的视野。

了解中西洪水神话的故事背景,发现中西洪水神话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及差异性原因,以及从三地区洪水神话中我们得到的有益启示。

通过研究中西洪水神话的异同,来发掘这种现象造成的原因和中西不同民族的差异性,为对深入了解中西文化方面做出一定力量。

其中以希腊和希伯来民族为代表的西方神话和以华夏民族的大禹治水、女娲补天为代表的东方神话做出对比。

通过比较中西洪水神话,从中探寻中西洪水神话差异面,从神话的交流和传承中可以窥见洪水遗民神话的世界性。

 

第一章中西洪水神话的相同之处

1.1中国洪水神话简介

我国许多民族都流传着有关洪水的神话传说,如著名的鲸禹治水、女蜗伏羲等。

不仅如此,即使同一个神话,不同地区或民族的神话内容还有些差别。

下面分别介绍三个地区洪水神话的传说。

1.1.1鲧禹治水

中国的洪水神话相当丰富,不仅汉族史志和民俗资料中有,而且散见于苗、瑶等少数民族的传说中。

至于鲧禹治水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中国洪水神话的主要情节是: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淮南子.天文云》)“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山海经·海内经》)“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

”鲧由于志向未竟,死不暝目,终于破腹以生禹”。

(《离骚》)

大约在4000多年前,水神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天柱折断,导致我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

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但是洪水太严重了,他东堵西防,填了九年,洪水仍然铺天盖地,一只猫头鹰和一只乌龟告诉鲧,天庭中有一种生长不息的土壤,取一点投向大地就能积成山堆成堤。

鲧为了制服洪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待天帝允许,私自取了息壤去救黎民百姓。

鲧的行为触怒了天帝,被天帝派祝融杀于羽山之野。

鲧虽然被杀,但是精魂不死,他的尸体三年不腐。

天帝怕他复活,就令一位神人用“吴刀”把他的肚子剖开。

这时,从鲧的肚子里跳出一条虬龙,即长着双角的龙。

虬龙盘曲腾跃,升上天空,这就是鲧的儿子大禹。

鲧治水失败后由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禹接受任务后大禹毫不留情地镇压那些兴风作浪的恶神。

首先是驱逐了狂暴的水神共工,然后就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全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周密的考察。

他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他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

于是他确立了一条与他父亲的“堵”相反的方针,叫作“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的通过。

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

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

根据轻重缓急,定了一个治的顺序,先从首都附近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其它各地。

据说禹治水到涂山国,即他家所在地,但他三过家门,都因治水忙碌,无法进家门看看。

他的妻子到工地看他,也被他送回。

禹治水十三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这一件名垂青史的大业。

大禹制服了洪水,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1.1.2女娲伏羲

女蜗伏羲是更远古的洪水传说,汉代应劭《风俗通义》记载,大洪水之后,女娲曾补天、立地,除杀毒虫猛兽,积芦灰以止滔水,安定生民。

女始祖名叫巫娘、巫仰、龟婆、榜妹等下六个蛋,孵出龙、蛇、虎、雷公、魔鬼以及人类始祖姜央,他们分管天地,雷公与姜央闹矛盾,争夺掌管天地的权力。

雷公下凡劈姜央,被捉住关在笼子,姜央因事外出,嘱咐孩子们(名叫伏羲、女娲)看管好雷公,但兄妹俩由于怜悯心而帮助雷公逃脱。

雷公逃走前,送给两兄妹一颗牙齿,叫他们赶快种下,并告诉他们,洪水即将淹灭天下,雷公发下大洪水,人类全被淹死,只有兄妹俩躲在雷公赠送的牙齿所长出的大葫芦中幸存。

为了再繁衍人类,兄妹婚配,繁衍后代。

关于雷公发大水原因还有一说:

雷公纵雷雨伤人,人类上天告状,导致上天囚禁他以防止灾害的发生。

雷公施诡计逃脱后,为一已之私发洪水报复人类。

1.2西方洪水简介

1.2.1古希腊洪水神话《皮拉和丢卡利翁》简介

  在青铜人类的时代,世界的主宰宙斯不断地听到这代人的恶行,他决定扮作凡人降临到人间去查看。

来到地上后,发现情况比传说中的还要严重。

一天,快要深夜时,他走进阿耳卡狄亚国王吕卡翁的大厅里,吕卡翁不仅待客冷淡,而且残暴成性。

宙斯神以神奇的法力,表明自己不是凡人,其他人见此都跪下来向他顶礼膜拜。

但国王吕卡翁却不以为然,嘲笑人们虔诚的祈祷。

吕卡翁说,“看看他到底是凡人还是神!

”于是,国王暗自决定趁着来客半夜熟睡的时候将他杀害。

在这之前国王吕卡翁首先悄悄杀了一个可怜人,让人剁下他的四肢,然后扔在滚开的水里煮,其余部分放在火上烤,以此作为晚餐献给宙斯神。

宙斯神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被激怒了,从餐桌上跳起来,唤来一团复仇的怒火,投放在这个不仁不义的国王的宫院里。

国王惊恐万分,想逃到宫外去。

可是吕卡翁国王变成了一只嗜血成性的恶狼。

宙斯看到了世人极度的罪恶后,回到圣山与诸神商量,决定根除地上败坏的人类。

他决定向地下降下暴雨,用洪水灭绝人类。

于是神释放出夹雨的南风。

南风接受了命令,扇动着湿漉漉的翅膀直扑地面。

顿时,雷声隆隆,大雨如注。

暴风雨摧残了地里的庄稼。

农民的希望破灭了,整整一年的辛劳都白费了。

海神把所有的河流都召集起来,说:

“你们应该掀起狂澜,吞没房屋,冲垮堤坝!

”他们都听从他的命令。

海神亲自上阵,撞击大地,为洪水开路。

河水汹涌澎河,势不可挡。

泛滥的洪水涌上田野,犹如狂暴的野兽,冲倒庙宇和房屋。

水势不断上涨,不久便淹没了宫殿,连塔尖也卷入湍急的漩涡中。

顷刻间,水陆莫辨,整个大地一片汪洋,无边无际。

人类面对滔滔的洪水,绝望地寻找救命的办法。

有的爬上山顶,有的驾起木船,航行在淹没的房顶上。

大水一直漫过了葡萄园,船底扫过了葡萄架。

鱼儿在枝蔓间挣扎,满山遍野逃遁的野猪被浪涛吞没,淹死。

一群群人都被洪水冲走,幸免于难的人后来也饿死在光秃秃的山顶上。

普罗米修斯的儿子丢卡利翁事先得到父亲的警告,造了一条大船。

当洪水到来时,他和妻子皮拉驾船驶往帕耳那索斯。

宙斯召唤大水淹没大地,报复了人类。

他从天上俯视人间,看到千千万万的人中只剩下一对可怜的人,漂在水面上,这对夫妇善良而信仰神。

宙斯平熄了怒火。

他退走了洪水,大地复原。

  丢卡利翁和妻子皮拉,两个孤单的人在这荒凉的世界上,他们希望创造被消灭的人类,向女神忒弥斯恳求如何创造已经灭亡了的一代人类,帮助沉沦的世界再生。

女神教会了他把灵魂给予泥人的技术。

  按照女神的命令,把石块朝身后扔去。

一种奇迹出现了:

石头突然不再坚硬、松脆,而是变得柔软,巨大,逐渐成形。

人的模样开始显现出来,可是还没有完全成型,石头上湿润的泥土变成了块块肌肉,结实坚硬的石头变成了骨头,石块间的纹路变成了人的脉络。

丢卡利翁往后扔的石块都变成男人,而妻子皮拉扔的石头全变成了女人。

直到今天人类并不否认他们的起源和来历。

这是坚强、刻苦、勤劳的一代。

  

1.2.2古希伯来洪水神话简介

传播最广的洪水神话来自圣经中记载的希伯来人的洪水故事“诺亚方舟”。

由于基督教的影响,它已经成为西方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

希伯来洪水神话的主要情节是:

由于偷吃禁果,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

亚当活了930岁,他和夏娃的子女无数,他们的后代子孙传宗接代,越来越多,逐渐遍布整个大地。

此后,揭开了人类互相残杀的序幕。

人类打着原罪的烙印,上帝诅咒了土地,人们不得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果腹,并且由于堕落的本性人的怨恨与恶念与日俱增。

人们无休止地相互厮杀、争斗、掠夺,人世间的暴力和罪恶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上帝看到了这一切,他非常后悔创造了人,对人类犯下的罪孽心里十分忧伤。

上帝说:

“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消灭。

”在罪孽深重的人群中,只有诺亚在上帝眼前蒙恩。

上帝认为他是一个义人,很守本分,他的三个儿子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也没有误入歧途。

于是上帝选择留下善人诺亚一家,嘱咐诺亚造一只方舟,携带每种生物雌雄各一只,入方舟避难。

大雨倾盆连下四十昼夜,整个世界洪水滔天,只有方舟幸存。

诺亚方舟停靠在亚拉腊山上。

诺亚打开方舟的窗户,放出乌鸦和鸽子试探水势,待鸽子叼来新的橄榄叶后意味着春回大地,洪水退去,才走出方舟,之后人类才得以保存。

从此人类和各种生物重新开始繁衍。

1.3中西洪水神话的相似

洪水神话作为民俗艺术同样具有传承性,其传承性是指洪水神话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的那些相对稳定的因素,即这样一些相同或相近的主题。

譬如五个神话故事尽管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但是都存在洪水扰人、洪水灭世基本相似的情节,有学者将之总结为三个情节段:

1.天神发洪水毁灭人类;2.人类得到帮助劫后余生;3.大洪水被战胜。

1.3.1中西洪水神话在特定事物上的相似性

洪水神话既与人类某种本质属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又蕴藏着许多与各民族独特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信息。

因此不难理解神话之间往往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其相似性可从以下几点看出。

第一,中西洪水神话中都不可避免洪水这一主要事物,洪水这个事物,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民族中都有出现。

第二,中西洪水神话中都出现了“神”这一概念。

第三,主人公在躲避洪水时所运用的逃生事物是类似的。

中国的“女蜗伏羲”神话故事中,女娲和伏羲俩是躲在雷公赠送的牙齿所长出的大葫芦中,才得以幸存下来;西方希腊“皮拉和丢卡利翁”神话故事中,皮拉和丢卡利翁是在船上,才避免洪水的冲击。

希伯来神话故事中诺亚在方舟上,才幸免于难。

由此可见这几个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类似的事物,或说一种容器,来躲过洪水。

1.3.2中西洪水神话故事类似性的客观原因

华夏、希腊和希伯来这三个古老民族的洪水故事虽存在很大差异,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在远古时都发生过一次历时长久,影响广泛,灾害严重的大洪水。

传说纵然不可当正史信之,但洪水故事居然在各个民族中广泛流传,大大增加了其可信度。

由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史前时期都出现过一次世界级的大洪水。

在远古时期,人类在艰苦的条件下与自然作斗争,天灾人祸固然不可避免,但似乎只有在大洪水这一点上有共识,所以研究世界各民族的洪水故事对研究人类远古时的自然环境,气候变化都有帮助。

中外古籍一些文献记载如下:

“洪水滔天,鲧窃息壤以湮洪水。

”——《山海经·海内篇》

“望古之际,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炎而不灭,水泱泱而不息。

”——《淮南子·览冥训》 

“洪水伴随着风暴,几乎在一夜之间淹没了大陆上所有的高山,只有居住在山上和逃到山上的人才得以生存。

”——《季尔加米士史诗》

“天接近了地,一天之内,所有的人都灭绝了,山也隐没在了洪水之中......”——《奇马尔波波卡绘图文字书》

“这是毁灭性的大破坏......一场大洪灾......人们都淹死在从天而降的黏糊糊的大雨中。

”——玛雅圣书

从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这一客观因素对洪水神化故事重大意义。

1.3.3中西先民将洪水神化的主观原因

无论华夏、希腊、还是古希伯来民族,遇到洪水,都从万物有灵的这个观念出发,认为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主宰世界,洪水都是他对人类的惩罚。

中西先民将洪水神化的原因,一方面不可避免有宗教宣传的原因,还有一方面在于古代先民在不屈不饶与自然斗争中反映出来的无奈。

人类愿意把自然力量和自然现象人物化,这些物化了的形象便成了受人们尊奉的神。

人类希望拜神、敬神,来避免天灾。

那时候的先民在不了解洪水形成的科学客观原因的情况下,主观把洪水神化,希望神能够解救他们,避免灾祸。

在这几个神话故事中,都出现一个英雄人物的形象,这个英雄人物是神或者在神的指引之下,帮助人类,征服洪水,赢得希望。

神话中英雄式的人物反映了先民征服洪水的愿望,诺亚,丢卡利翁,大禹,女娲,这些人物的出现正是某些英雄人物的集中体现。

第二章中西洪水神话的不同点

2.1中西洪水神话差异性

2.1.1人类遭遇洪水的原因差异

西方洪水的起因在于人类的邪恶,导致上帝发怒借洪水毁灭世界。

洪水彻底消灭无序的世界,只留下具有良好道德并且忠于上帝的臣民。

我国古人把洪水起因看成自然灾害,或者至少可以说洪水起因不明,因此中国洪水神话缺少或者至少是淡化了上帝惩罚人类的母题。

《淮南子·览冥篇》说: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这里的描写侧重于自然环境的变化,看不到上帝之手在操纵。

由此可见中西洪水神话中人类遭遇洪水的原因不同。

2.1.2人类面对洪水的态度差异

希腊洪水神话中丢卡利翁得到普罗米修斯的洪水警示,没有告知其他人,自己造了一只船,在洪水来临时与妻子皮拉乘船漂往帕尔那索斯山。

丢卡利翁遇到洪水以后想到的只是自己如何躲避这场灾祸,对于神的惩罚不敢有丝毫怨言,更不敢反抗。

西方的希伯来洪水神话故事中,同样也是,诺亚只是自己造了方舟,没有告诉别人,不敢违抗上帝的意思。

中国神话中人类却勇敢地与洪水做斗争。

雷公逃脱之后发洪水来报复人类的时候,人类没有逃跑,而是直上九天,去找天帝告状,天帝只能命令水神立即退水。

还有鲧禹父子作为人类的立场,为了人民安居乐业,不受洪水的侵害,前赴后继,不屈不饶,最后战胜了洪水。

面对可怕的洪水时,中西方神话里,人类的态度不同,一个是安于现状,不敢反抗,只知道逃避。

另一个是与洪水不屈不饶的做斗争。

2.1.3有关人类延续的结局的差异

希腊洪水神话还包含有“洪水遗民,再造人类”的母题。

丢卡利翁夫妇事先得到其父普罗米修斯关于洪水的警示,逃过了灭顶之灾,成为洪水过后仅存的人类,即“洪水遗民”。

陷于孤寂的丢卡利翁夫妻向忒弥斯女神哭诉祈祷,女神指点创造人类的技术。

我国的洪水神话中以兄妹婚传宗接代而继续繁衍人类者为最多的一种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是伏羲和女娲。

在后世描绘中伏羲女娲鳞身蛇躯交尾,其意自明。

女娲与伏羲相婚,唐李冗《独异志》卷下表述更为具体。

书云:

“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

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

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

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

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

”女娲与伏羲点香观烟以散合为据,确定是否相婚。

《独异志》将其行为看成是“女娲与伏羲再造人类说之大略”。

五代后唐马镐《中华古今注》对女娲与伏羲再造人类也有记述。

当时,洪水横贯九州,淹没人类。

女娲与伏羲避水逃到一岛,称葫芦匏。

为使人类续延,女娲与伏羲相婚,生育子女。

此说在西南区域苗瑶等族流传颇为广泛。

《中华古今注》与《独异志》记述女娲与伏羲相婚,从不同角度表明其衍生子孙的目的。

 

2.2中西民族文化心理差异

2.2.1差异性原因

首先在于其传播方式多是口传心记,没有固定的文字形式,它所经过的每一个人既是传播者,也是再创作者,使得洪水神话作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其次因洪水神话所反映的史前社会状况的不同、孕育洪水神话的地域环境的不同以及群体意识、智慧、心理和信仰的差异,不同民族的洪水神话又呈现出各自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正是这样才造成中西洪水神话上的差异,从而折射出了中西方的民族文化心理差异。

2.2.2神定胜人与人定胜天

希腊和希伯来的洪水神话强调人类的毁灭是由人类的罪恶带来的,洪水代表神意,是天帝惩罚人类的手段,将洪水灭绝人类的原因归结在人类自身的罪恶上。

洪水遗民丢卡利翁夫妇和诺亚一家能够逃脱洪水的原因,在于他们敬畏神明,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善人”,幸存归功于他们的善良与敬神赢得了天帝的宽恕,带有明显的伦理道德解释的意味。

当人类再以这样的角度去看待人生,就会把这些痛苦与苦难同人自身的道德过失联系起来,就很自然会形成一种自我批判的传统。

在中国的洪水神话中,洪水不过是一些水神的个人行为。

“洪从共声”,“江从工声”,共工实际上是洪水的形象化罢了。

从水神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对华夏民族而言,洪水并不与自身的道德相关,并不代表神意惩罚人类,而只是一种自然灾害。

既然如此,人类要生存下去,要做的就不是道德反省和祈求天帝的宽恕,而是积极地治理洪水。

中国的洪水神话表现出的往往是一种现实性的生存斗争,一种积极务实的思考角度。

中国神话强调的是某个邪恶的个体与众神和众人的矛盾造成洪水滔天,只有少数人是罪恶的。

而西方却是上帝想要毁灭罪恶的人类而发动洪水,是对多数罪恶的人的,这正是中西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2.2.3个人意识与集体观念

这几个神话中虽然都有英雄式的人物出现,但是中西洪水神话中体现的英雄主义确实不同的,一个是个人英雄主义,一个是集体为重的英雄主义。

希腊洪水神话和希伯来洪水神话中,主人公都没有告知周围的人避难,而是自己保命。

希腊神话中常常张扬的是一种个体本位的英雄主义。

但同时,却又对这种个体行为而产生孤独感。

在中国洪水神话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英雄人物面对人民苦难的挺身而出的集体利益观念。

作为人类母亲的女娲,看见他的孩子们饱受洪水之苦,只得不辞辛劳担负起补天治水的重任。

这体现了深重的厚生爱民意识。

鲧治水失败被杀,三年尸体不腐,孕育出儿子禹为完成他的事业,其出发点也同样不是一己之利。

禹治理洪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但禹的心中关注着受苦的群众,他娶了涂山氏之女为妻,新婚燕尔,不仅新婚只在家呆了四天,个人的衣食居室,统统放在次要地位,一切以治水为重,正是这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促使他投身于这场生死成功都未可预卜的斗争。

也正是这样,大禹在治水成功后,他的这段生活被传为佳话。

2.2.4务实精神与超越精神

中国洪水神话的治水母题反映出我国古人把洪水起因看成自然灾害,体现了中国人的务实文化传统。

这种文化传统与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

首先,中国文化是一种大陆性的农业文化。

几千年来,我们的先民在黄河、长江流域从事农业生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若无大的灾荒,只要勤于耕作,总会有所收获。

这种简单而又重复的生产方式,使得我们的先民注重实际,轻视理论,追求功利,讲求实用,养成了重实际、轻玄想的务实精神。

其次,我国属于世界上灾害较多的国家。

我们始祖生活的黄河流域曾是一个经常遭受洪水泛滥危害的地带,这里灌木丛生,沼泽里有毒蛇猛兽出没。

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先民必须尽人力与大自然斗争,靠部族的共同奋斗才能获取生活所需。

西方洪水神话孕育了西方文化的超越精神。

人类道德堕落时神会主持惩罚,获救的人类得以超越旧生活,摆脱旧世界的束缚,重新开始新人类的生活,追求更高的自由状态。

这种神话反映出西方人对无道德生活的谴责意识,证明西方人对生活的意义与道德的重视。

人类原罪的潜意识常常提醒西方人注意人类自身的有限性和理性本身的缺陷,这种缺憾意识导致了西方哲学中的怀疑论,也就是不断地反省自身、反思人性和批判现实的思维方式,进而奠定西方文化在不断的自身否定中进步向前的趋势。

第三章洪水神话启示

3.1希伯来洪水神话给我们的启示

《圣经》宣扬的是“原罪观”、“救赎观”,唯有神才是真正的救世主。

耶和华后悔造人于地.让洪水泛滥了40天,起因便来自干人类的罪恶。

而人类的堕落恰恰来自于人类自身的“原罪”繁衍。

遗明确告诉了人们一条准则,只有至高无七的神才能使人类得以“救赎”,并要为自身的罪过付出惨痛的代价。

当人类感到唯有信奉主神才能拯救自己时,实际上就等于加重了人类自身的崇拜意识。

上帝承诺让地上的人“生养众多,昌盛繁茂”。

便是诺亚虔诚膜拜和丰盛祭祀的结果。

因此,敬威上帝、信仰和服从上帝,便成了最根本的、不可动摇的绝对戒命。

人类谦卑地承认自己要依赖于神的权力,恳求神的怜悯,保护他们免擅各种威胁,在痛苦和悲哀中将自己的是魂从躯体的重负下解脱出来,这就是《圣经》宗教上的意味。

因此希伯来人宣传了宗教信仰。

3.2希腊洪水神话给我们的启示

希腊神话中的原始宗教是自然崇拜,人类把自然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