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毒理学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6772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92 大小:8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毒理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2页
卫生毒理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2页
卫生毒理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2页
卫生毒理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2页
卫生毒理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毒理学教案.docx

《卫生毒理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毒理学教案.docx(1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毒理学教案.docx

卫生毒理学教案

第一单元卫生毒理学基本概念

一、题型:

A1

题号:

1本题分数:

1.8

毒物是指

A. 可引起机体受损害的化学物

B. 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时可造成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C. 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时可造成机体功能性损害的化学物

D. 在一定条件下,投予大剂量时才造成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E. 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时就会造成机体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毒理学的最根本概念是“剂量决定毒性”,也就是说任何物质在一定剂量下都有潜在的毒性,但是毒性有大有小,因此在定义毒物时,一般是认为较少剂量下可能对机体造成损害的化学物,当然这种损害效应既包括功能损害也包括器质性损害。

选项A未提及剂量,C、E包含的内容不全范围太窄,D选项所指的较大剂量是相反的。

因此B为正确答案。

做答人数:

11

做对人数:

9

所占比例:

81.82%

题号:

2本题分数:

1.8

欲把毒理学剂量反应关系中常见的非对称S状曲线转换为直线,需要将

A. 纵坐标用对数表示,横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

B. 纵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横坐标用对数表示

C. 纵坐标用对数表示,横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

D. 纵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横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

E. 纵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横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首先,我们提及剂量-应关系,那坐标系横轴一定是剂量或者剂量的转换形式,选项A、E横坐标用的是反应频数,显然与剂量无关;选项C、D横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概率单位是反应率的一种转换形式,因此也不是剂量或者其转换形式。

这样,只有B选项,横坐标用对数,即剂量的对数值表示才对,另外,对于剂量反应关系的纵坐标,应当是反应率或者反应率的转换形式,一般在S型曲线向直线转换时,采用概率单位对反应率进行转换。

做答人数:

11

做对人数:

7

所占比例:

63.64%

题号:

3本题分数:

1.8

下列属于无阈值效应的是

A. 汞所致的中毒性脑病

B. 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坏死

C. 氢氟酸所致的皮肤灼伤

D. 乙酰水杨酸所致的胎仔畸形

E. 氯乙烯所致的肝血管肉瘤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毒理学研究中毒性效应分为两类:

一类为有阈效应,另一类为无阈效应。

无阈值效应是指致突变和致癌效应,在给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E是致癌效应,因此正确答案是E。

做答人数:

11

做对人数:

5

所占比例:

45.45%

题号:

4本题分数:

1.8

未观察到损害作用水平(NOAEL)是指

A. 不引起亚临床改变或某项检测指标出现异常的最高剂量

B. 引起DNA损伤的最低剂量

C. 引起免疫功能降低的最低剂量

D. 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学物不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E. 引起畸形的最低剂量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未观察到损害作用水平(NOAEL)是指研究中未能观察到出现毒性效应的最高剂量。

此处所提到的损害效应是一种很宽的概念,不是特指某一毒性效应。

因此,选项B、C、E不是正确选项,另外此三个选项所提及的都是引起损害效应的最低剂量,实为相应毒效应的LOAEL。

毒理学研究中剂量与水平都是通过动物实验得到的,而不是人摄入水平,因此选项D不正确,正确答案应该是A。

做答人数:

10

做对人数:

5

所占比例:

50%

题号:

5本题分数:

1.8

癌基因活化属于

A. 疾病标志

B. 内剂量标志

C. 早期生物效应标志

D. 生物效应剂量标志

E. 结构和/或功能改变标志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内剂量标志和生物效应剂量标志都是指受试物在不同环节的浓度或者剂量。

疾病标志是一种疾病的发生和状态。

结构和功能改变是指具有生物效应的分子,主要是蛋白(酶)、激素等生物分子的变化。

而癌基因的活化是致癌物或者助致癌物在发挥效应时引起的细胞内的早期变化,应该属于早期生物效应标志。

做答人数:

11

做对人数:

5

所占比例:

45.45%

题号:

6本题分数:

1.8

卫生毒理学研究方法不包括

A. 使用整体动物的试验

B. 利用器官、细胞或细胞器进行研究

C. 确定化学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D. 中毒事故的诊治和人体实验

E.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整体动物、体外试验(细胞、器官培养)、人体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

化学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的确定属于化学分析的范畴,因此答案为C。

做答人数:

10

做对人数:

1

所占比例:

10%

题号:

7本题分数:

1.8

关于卫生毒理学的概念,错误的是

A. 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B. 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C. 研究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

D. 研究所有化学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

E. 卫生毒理学研究范围不止限于化学物质

正确答案:

D

做答人数:

11

做对人数:

7

所占比例:

63.64%

题号:

8本题分数:

1.8

下列化学物质中不属于外来化合物的是

A. 农药

B. 药品

C. 食品

D. 微量元素

E. 生物毒素

正确答案:

C

做答人数:

10

做对人数:

6

所占比例:

60%

题号:

9本题分数:

1.8

化学物的非损害作用是

A. 永久的

B. 动态的

C. 相对的

D. 绝对的

E. 不可逆的

正确答案:

C

做答人数:

11

做对人数:

8

所占比例:

72.73%

题号:

10本题分数:

1.8

化学物是否产生毒性反应,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化学物的

A. 理化性质

B. 物理状态

C. 接触的方式

D. 接触的剂量

E. 接触的途径

正确答案:

D

做答人数:

9

做对人数:

8

所占比例:

88.89%

题号:

11本题分数:

1.8

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称

A. 毒作用

B. 毒效应

C. 毒剂量

D. 毒性

E. 毒物

正确答案:

E

做答人数:

10

做对人数:

7

所占比例:

70%

题号:

12本题分数:

1.8

体外试验常用的材料是

A. 组织器官

B. 原代培养细胞

C. 细胞器

D. 细胞株

E.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E

做答人数:

10

做对人数:

9

所占比例:

90%

题号:

13本题分数:

1.8

致死剂量是指

A. 引起人死亡的最小剂量

B. 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C. 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D. 引起生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E. 引起生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正确答案:

B

做答人数:

10

做对人数:

8

所占比例:

80%

题号:

14本题分数:

1.8

LD50的概念是

A.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B.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C. 出现试验组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D. 经统计计算获得的,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的剂量

E. 经统计计算获得的,抑制50%酶活力所需的浓度

正确答案:

D

做答人数:

10

做对人数:

6

所占比例:

60%

题号:

15本题分数:

1.8

化学物出现选择毒性的原因,不包括

A. 物种和细胞学差异

B. 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物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

C. 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物生物转运过程的差异

D. 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亲和力的差异

E. 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所致损害的修复能力的差异

正确答案:

C

做答人数:

10

做对人数:

5

所占比例:

50%

题号:

16本题分数:

1.8

最大无作用剂量是

A.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B.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C. 人类终身接触该化合物不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D. 化合物在环境中存在而不引起生物体的损害的最高剂量

E.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B

做答人数:

10

做对人数:

6

所占比例:

60%

题号:

17本题分数:

1.8

毒作用带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毒作用带的大小表明化学物毒性大小

B. 毒作用带的大小表明化学物引起死亡的剂量大小

C. Zac小表明表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

D. Zch小表明引起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小

E. 表示化学物质毒作用特点的参数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毒作用带是表示化学物质毒作用特点的参数,分为急性毒作用带和慢性毒作用带。

Zac小表明化学物从产生轻微危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引起急性中毒死亡的危险性小;Zch小表明从轻微的慢性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急性中毒之间剂量范围窄,发生慢性中毒的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小。

做答人数:

10

做对人数:

0

所占比例:

0%

题号:

18本题分数:

1.8

急性毒作用带的计算公式是

A. Zac=LD50/Limac

B. Zac=Limac/LD50

C. Zac=LD0/Limac

D. Zac=Limac/LD0

E. Zac=LD100/Limac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Zac=LD50/Limac,Zac小表明化学物从产生轻微危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引起急性中毒死亡的危险性小。

做答人数:

10

做对人数:

1

所占比例:

10%

题号:

19本题分数:

1.8

慢性毒作用带的计算公式是

A. Zch=LD50/Limac

B. Zch=Limac/LD50

C. Zch=Limac/Limch

D. Zch=Limch/Limac

E. Zch=LD50/Limch

正确答案:

E

做答人数:

10

做对人数:

0

所占比例:

0%

题号:

20本题分数:

1.8

关于药物的安全范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可用于评价药物的安全性

B. MOS=LD50/ED50

C. MOS=LD01/ED99

D. 用于单次给药的安全性定量比较

E. MOS大则发生有害作用的危险性小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对于药物可用治疗指数(TI)和安全范围来评价安全性。

TI=LD50/ED50,TI越大则安全性越高。

但TI没有考虑药物的疗效和毒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斜率。

对于ED50和LD50相同因而TI相同的两种化学物,当其剂量反应关系斜率不同时,可用安全范围(MOS=LD01/ED99)来评价安全性,MOS越大则安全性越大,但这种定量比较主要用于单次给药的化学物。

做答人数:

9

做对人数:

4

所占比例:

44.44%

题号:

21本题分数:

1.8

关于化学物的安全范围(MOS)和暴露范围(MOE),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以人群暴露量估计值为中心

B. 定性反映人群暴露的危险性

C. 定量反映人群暴露的危险性

D. MOE大则发生有害作用的危险性小

E. MOS大则发生有害作用的危险性大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安全范围和暴露范围的概念是以人群暴露量的估计值为中心,定性反映人群暴露的危险性。

MOE=NOAEL/人群暴露量,MOE大则发生有害作用的危险性小;MOS=人群暴露量/安全限值,MOS大则发生有害作用的危险性大。

做答人数:

9

做对人数:

1

所占比例:

11.11%

题号:

22本题分数:

1.8

关于化学物的安全范围,暴露范围和毒作用带所对应的剂量取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暴露范围<安全范围<慢性毒作用带<急性毒作用带

B. 安全范围<暴露范围<慢性毒作用带<急性毒作用带

C. 暴露范围<安全范围<急性毒作用带<慢性毒作用带

D. 安全范围<暴露范围<急性毒作用带<慢性毒作用带

E.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安全范围,暴露范围和毒作用范围相结合,可以分别从人群暴露量估计值和化学物毒性为中心,全面反映化学物毒作用特点和与人群暴露的关系。

从各个指标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安全范围,暴露范围和毒作用带所对应的剂量取值为安全范围<暴露范围<慢性毒作用带<急性毒作用带。

做答人数:

9

做对人数:

2

所占比例:

22.22%

题号:

23本题分数:

1.8

毒物是

A. 动植物中的天然毒素以及有毒的矿物质

B. 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的物质

C. 凡能对机体产生功能和(或)器质损害的物质

D. 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效应的物质

E. 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的物质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做答人数:

9

做对人数:

5

所占比例:

55.56%

题号:

24本题分数:

1.8

人类目前常用的化学物质种类有

A. 300万

B. 8万

C. 40万

D. 100万

E. 15万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目前,全世界登记的化学物质已达1000多万种,人们经常使用和接触的约有7~8万种。

做答人数:

9

做对人数:

6

所占比例:

66.67%

题号:

25本题分数:

1.8

有关毒理学科学未来发展趋势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A. 从高度综合到高度分化

B. 从整体动物的体内试验到体外替代试验

C. 从结构-活性关系到三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D. 从基准剂量到阈剂量

E. 从危险度评估到危险度管理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有关毒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除选项D以外,其他都正确。

在整体动物实验中,不可能获得准确的阈剂量,一般用类似参数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和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代替。

近年来有人提出用基准剂量法(BMD),来替代NOAEL和LOAEL,优点除计算准确外,采用反应剂量的95%可信限下限值,充分考虑了观察终点参数的离散程度。

做答人数:

9

做对人数:

3

所占比例:

33.33%

题号:

26本题分数:

1.8

损害作用所致机体生物学改变不包括

A. 机体正常形态、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影响、寿命缩短

B. 机体功能容量如进食量降低

C. 对外加应激的代偿能力降低

D. 机体维持稳态能力下降

E. 对其他环境有害因素的易感性降低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化学物质对机体产生的生物学作用既有损害作用,又有非损害作用,但毒性的具体表现是损害作用。

损害作用所致的机体生物学改变通常造成机体功能容量如进食量降低、对外加应激的代偿能力降低、机体维持稳态能力下降、机体正常形态、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影响、寿命缩短,而对其他环境有害因素的易感性升高。

做答人数:

9

做对人数:

3

所占比例:

33.33%

题号:

27本题分数:

1.8

CO染毒大鼠中100只有40只发生死亡,此为

A. 效应

B. 反应

C. 剂量-效应关系

D. 剂量-反应关系

E. 有的个体不遵循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规律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反应指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分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

剂量-量反应关系与剂量-质反应关系统称为剂量-反应关系。

化学物质剂量越大,所致的量反应强度应该越大,或出现的质反应发生率应该越高。

做答人数:

10

做对人数:

2

所占比例:

20%

题号:

28本题分数:

1.8

有关毒效应谱的叙述中不确切的是

A. 毒效应的性质与强度变化构成毒效应谱

B. 毒效应谱变化从微小的生理生化变化到临床中毒直至死亡

C. 毒效应一般由毒作用终点的观察指标来检测

D. 有机磷农药抑制血液中的胆碱酯酶活性属于毒效应的特异指标

E. 苯胺可致红细胞内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属于毒效应的非特异指标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毒效应,其效应的范围从微小的生理生化正常值的异常改变到明显的临床中毒表现直至死亡。

毒效应的这些性质与强度的变化构成了化学物质的毒效应谱。

反映毒作用终点的观察指标分为特异指标与死亡指标。

例如有机磷农药与苯胺的例子,这类指标的出现与特定化学物质之间有着明确的因果关系,故属于特异指标。

做答人数:

10

做对人数:

8

所占比例:

80%

题号:

29本题分数:

1.8

有关靶器官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脂肪组织是最常见的靶器官之一

B. 靶器官一般只有一个不可能有几个

C. 在同一靶器官产生毒效应的化学物质毒作用机制相同

D. 靶器官一定是该化学物质浓度最高的场所

E. 苯胺和CO均可作用于红细胞影响其运输氧的能力,但毒作用机制不同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化学物质被吸收后可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但其直接发挥毒作用的部位往往只限于一个或几个组织器官,这样的组织器官称为靶器官。

许多化学物质有特定的靶器官,另有一些则作用于同一个或者同几个靶器官,常见于同系物或同类物。

在同一靶器官产生相同毒效应的化学物质,其作用机制可能不同,例如苯胺和CO。

组织器官成为化学物质的靶器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做答人数:

10

做对人数:

8

所占比例:

80%

题号:

30本题分数:

1.8

下列有关LD50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使一半受试动物死亡的剂量

B. 通常以mg/kg体重表示

C. 是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的依据

D. 与染毒途径无关

E. 与动物种属有关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LD50,即半数致死剂量,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又称致死中量。

它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

LD50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动物种属,接触途径,动物性别等。

通常以mg/kg体重表示。

做答人数:

10

做对人数:

9

所占比例:

90%

题号:

31本题分数:

1.8

毒理学研究中最常见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为

A. 直线

B. 抛物线

C. 对称S状曲线

D. 不对称S状曲线

E. U形曲线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剂量-反应曲线的形式通常包括S状曲线、直线型、抛物线型。

其中最常见的是非对称S状曲线,其表示随着剂量增加,反应率的变化呈偏态分布。

主要由于毒理学实验中实验组数和动物数有限,又存在一些高耐受个体。

直线,表示化学物质剂量的变化和反应的改变成正比,由于生物体中,反应的产生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此种曲线少见。

抛物线,又称对数曲线型,可见于剂量-量反应关系。

做答人数:

10

做对人数:

6

所占比例:

60%

题号:

32本题分数:

1.8

关于Zac说法正确的是

A. Zac=Limac/LD50

B. Zac越大,表明化学物质引起急性死亡的危险性越大

C. Zac值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指标

D. Zac是急性毒性常用参数之一

E. Zac=Limac/limch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为基本理论题。

Zac即急性毒作用带,为半数致死剂量与阈剂量的比值(LD50/Limac)。

Zac表示化学物质急性毒性与急性毒作用特点的重要参数之一。

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之,危险性小。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做答人数:

10

做对人数:

8

所占比例:

80%

题号:

33本题分数:

1.8

Zch值越大的毒物引起

A. 慢性中毒的实际危险性越大

B. 慢性中毒的实际危险性越小

C. 蓄积中毒的实际危险性越小

D. 致死性中毒的实际危险性越大

E. 致死性中毒的实际危险性越小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Zch即慢性毒作用带,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Limac/Limch)。

此值越大,表明该化合物易于发生慢性中毒,在一次接触较高剂量的外源化学物才引起有害作用,人人对于高于慢性阈剂量的较低剂量接触不易引起警惕和主动预防,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做答人数:

10

做对人数:

5

所占比例:

50%

题号:

34本题分数:

1.8

先天缺乏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活力的患者,对亚硝酸盐类物质异常敏感,这种毒作用改变可以归因为

A. 过敏反应

B. 速发作用

C. 迟发作用

D. 特异体质反应

E. 超敏反应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特异体质反应系由遗传因素所致的对某些化学物质的反应异常。

先天缺乏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活力的患者,对亚硝酸盐类等可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化学物质异常敏感。

原因是该酶基因中的127密码子发生了突变,致使原来的丝氨酸为脯氨酸所代,故丧失了活性。

做答人数:

8

做对人数:

7

所占比例:

87.5%

二、题型:

B1

 共用备选答案

A. 接触标志

B. 早期生物效应标志

C. 结构和功能改变标志

D. 疾病效应标志

E. 易感性标志

题号:

1本题分数:

1.8

血铅升高属于

ABCDE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生物标志物主要分为三类:

接触标志、效应标志和易感性标志。

接触标志是指化学物原形或者特异性代谢产物在体内的水平升高,如血铅升高表明受观察者接触了铅。

而低色素性贫血是一种疾病状态,是外源性化学物作用于机体后,产生一定的损害效应,导致血色素降低,出现低色素性贫血。

这是一种损伤效应的表现和后果,因此属于效应标志。

在选项中有早期生物效应标志和疾病效应标志,一般说来,早期生物效应标志是指引起某些生物分子或者功能的变化,而未达到疾病的状态。

贫血已经是疾病状态,因此属于疾病效应标志。

做答人数:

8

做对人数:

6

所占比例:

75%

题号:

2本题分数:

1.8

低色素性贫血属于

ABCDE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生物标志物主要分为三类:

接触标志、效应标志和易感性标志。

接触标志是指化学物原形或者特异性代谢产物在体内的水平升高,如血铅升高表明受观察者接触了铅。

而低色素性贫血是一种疾病状态,是外源性化学物作用于机体后,产生一定的损害效应,导致血色素降低,出现低色素性贫血。

这是一种损伤效应的表现和后果,因此属于效应标志。

在选项中有早期生物效应标志和疾病效应标志,一般说来,早期生物效应标志是指引起某些生物分子或者功能的变化,而未达到疾病的状态。

贫血已经是疾病状态,因此属于疾病效应标志。

做答人数:

8

做对人数:

7

所占比例:

87.5%

 共用备选答案

A. 脏器系数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