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6057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客观题共48分)

1.左传·桓公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制度

A.分封制 B.宗法制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

2.恩格斯说:

“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

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

”其含义是

A.这些城址体现了政治权力已经形成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制性力量 

B.早期国家尚未形成

C.氏族制度处在父系阶段

D.这些城址明显体现了等级制森严

3.读图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4.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

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

5.《隋书·杨尚希传》记载:

“当今郡县,倍多于古。

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滥设郡县等官僚机构

B.官吏的委任越制超编,官员数量越越多

C.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和强化的必然产物

D.官民之比畸形发展,官多民少

6.德国历史学家西格弗里德·劳菲尔(SiegfriedLauffer)曾强调:

“这两条原则,即所有公民都应该享有平等权利,所有决定必须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是古代民主政治和现

代民主政治相似的特征。

从古代到现代,它们都被迅速接受……所以现代政治思想起于古代雅典,而不是其他任何过去的政治形式。

”下列说法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

B.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

C.民主是具有阶级性和时代性的,是一定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的产物

D.雅典的民主是奴隶主自由民的特权民主

7.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

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

胡子。

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

咙。

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

这表明罗马法

A.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8.《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

“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看,谁也无法否认

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

显。

”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9.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

德国在统一前后,广泛深入地推行了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思想:

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

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

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对这两种理念在政治方面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德国的“老师”在政治上实际是指皇帝和首相

B.美国的学生是“太阳”,反映了政治制度的核心特征是代议制民主

C.两国基本国情的差异决定了两国政治体制的不同

D.两国政治体制尽管不同,但在确立后都牢牢地控制了地方势力,维护了中央集权

10.突尼斯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

“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阿尔及利亚呢?

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

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

”这一材料说明了

A.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B.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C.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

D.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11.美国史学家魏斐德作品《大门口的陌生人》利用“冲突——反应理论”论证了太平天国起义是由西方的冲突引发的,因此断定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主要原因是西方的侵略。

这段述叙

A.材料充分,结论合理B.材料充分,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D.材料不充分,结论不合理

12.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

“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

“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

”这次会议是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13.当今世界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媒体。

冷战时期的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

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建立起

B.“和平崛起”的理念得到世界认可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务实调整

14.法国史学家谢和耐说,中国“是一个面积可与整个欧洲相匹,具备近3000年有记载历

史的国度”,“任何对它的有效论述都必须涉及确切的时间和地点,再不许奢谈什么‘永恒不

变’中国了”。

他强调的是

A.中国历史比欧洲历史更加复杂B.中国有确切记载的历史长达3000年

C.中国历史不存在任何不变的成分D.研究中国历史要注意时空的复杂性

15.“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於农。

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材料体现出①重视农业生产②关注农民利益③抑制商业发展④力求社会稳定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16.有学者指出,古代小农的供给行为具有双重性,即在满足自己家庭消费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剩余农产品和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活动。

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市场需求是影响古代小农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B.古代小农生产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C.古代小农具有强烈的商品生产的意识

D.古代小农主要通过市场交换获得生活必需品

17.钱兵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

‘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

今则不然……十年之内,已易数主。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是

A.政府的“不抑兼并”B.封建土地私有制

C.重农抑商政策D.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18.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

“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

”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

A.工商皆本B.海禁和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D.断绝中西贸易

19.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朝中后期至清朝中叶。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变的。

若没有西方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变化。

此观点称为“停滞论”。

……。

下列史实可以反驳中国古代社会“停滞论”观点的是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②小农经济占主导理学制约着民众的思想③专制集权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④民主思想萌发,开启西学东渐之风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0.有学者断言:

“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

”其主要观点是

A.“工业化革命”开始于美洲B.殖民扩张推动“工业化革命”

C.“欧洲奇迹”成就“工业化革命”D.“工业化革命”在全球扩展

21.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

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22.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

“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

”“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积累的完成

C.市场的需求D.科学技术的进步

23.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

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

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这些措施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

B.工人的权益得到了较大的保障

C.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法律保障

D.显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24.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

这段论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以下哪一论述,才能使前因后果关系更完整

A.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推行B.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影响

C.新型工厂制度产生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25.一位西方政治家曾说:

“政府经营商业将损害政治平等”,此观点所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重商主义      C.自由主义      D.凯恩斯主义 

26.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同时存在于某座城市。

“某座城市”应该是

A.南京B.广州C.上海D.重庆

27..《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各种土产。

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

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洋货铺”。

由材料可以得出

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28.《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

“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

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

”材料反映实质是

A.消费资料的工业产值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比重逐年下降

B.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工业布局不合理

D.在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29.下图反映的是从西周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锐减的现象。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长期大规模的农耕活动B.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内迁

C.统治者大肆修建宫室陵苑D.近代以大规模的工业建设

 

30.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说:

“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的新途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

B.“过去的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

C.“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道路

D.“新途径”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1.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描述某个国家所追求的现代化基本发展格局时写道:

“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指令与有限市场结合+集权型现代国家机构”。

该国现代化模式最有可能是

A.苏联模式现代化B.中国特色现代化

C.美国模式现代化D.混合型现代化

32.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

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

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这表明斯大林

A.初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B.尝试以市场调节发展经济

C.摒弃意识形态差异谋发展D.抓住机遇推进国家工业化

33.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时许多欧洲中心论者乐观地认为,20世纪,还会是欧洲的世纪。

(据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等))下列叙述不能论证霍布斯鲍姆论断的是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支撑着世界的金融领域②十九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亚非拉大多数国家成为它们的经济附庸③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④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4.老子和孔子思想观点的相似之处是

A.都否认天命论B.都主张恢复周礼

C.都主张体谅百姓,不要过分压迫D.都强调贵贱有序

35.宋儒朱熹有诗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头活水。

”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头活水”是

A.诚敬存之B.发明本心C.端坐澄心D.读圣贤书

36.秦汉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7.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

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

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A.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D.李贽《焚书》

3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

”这实质上是主张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限制君权

C.天下为主,君为客D.民为邦本

39.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学风:

“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指道光、咸丰)以降之学新。

”文中的“新”主要是指

A.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B.针砭社会时弊C.注重经典考据 D.学习西方文化

40.“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

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这说明文化是①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②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④圣人用以自省的产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41.“今切以为其当与不当,可内反于心而定也。

尧谓舜曰:

‘天之历数在尔躬。

’言察身以知天也。

……天子者,则天之子也,以身度天。

”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是一种格物致知的认识论B.意为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C.意为对君主的权力形成制约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42.“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者师也。

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

”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

A.人们很难从历史记载中找到规律

B.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学以致用

C.历史技术不必涉及繁琐的历史细节

D.《资治通鉴》的史学研究价值不高

43.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分人“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这部分人“难以挣脱传统”的原因是

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维护传统思想及制度的需要

C.对西方传统的难以接受D.中西文化传统的迥异

44.2011年5月6日新华网发表评论说:

“醉驾入刑”体现人对生命的尊重,是对民意的呼应,是现代社会的理性选择。

下列与此观点所体现的精神类似的是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45.《论语》载:

“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

‘敢问死。

曰:

‘未知生,焉知死?

’”与这场对话体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

A.认识你自己B.知识即美德

C.因信称义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46.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学者提出:

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最优秀者。

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

47.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

“……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

将它描写出的艺术主张。

……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

这些事件整理起,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

”下列作品中代表这种文学流派的是

A.约翰·克里斯多夫B.西风颂

C.唐璜D.巴黎圣母院

48.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

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

上述材料说明①欧洲中世纪地图主要用于宗教宣传②中国古代地图主要用于世俗事务③欧洲中世纪地图反映出当时基督教神权思想居于社会统治地位④中国古代地图反映出中国中心论的思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第Ⅱ卷(主观题共52分)

49.(26分)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

现代社会看重软实力的竞争。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请回答:

(1)试以唐宋的史实为例,从文化价值、社会制度等角度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

(6分)

 

(2)有人认为,美国开国元勋奠定了美国发展软实力的基础,请从价值观念和体制构建两个方面说明这一观点。

(6分)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任意一个观点。

(要求:

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8分)

 

(4)新中国成立以,中国在政府主导下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所作政治方面、外交方面、文化教育的努力有哪些?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化史观角度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14分)

 

2017-2018学年度(上)高三年级三模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本题共2小题,共52分.

49.(26分)

(1)表现:

(6分)

  文化价值:

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理学;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中华文化圈形成;四大发明的传播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

(4分,每点2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社会制度:

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完善中央集权制。

(2分)

(2)(6分)

价值观念: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

(3分,每点1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以上得3分。

   体制构建:

三权分立、共和制、总统制。

(3分,每点1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以上得3分。

如果答三权分

立的具体内容得2分。

(3)论证(8分)

观点一中国的传统文化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

(2分)

①物质层面: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2分)

②制度层面:

君主专制制度受冲击;(2分)

③思想层面:

儒家思想为主的封建思想受冲击;(2分)

观点二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

(2分)

①物质层面:

兴起洋务运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2分)

②制度层面: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民主政治的构建、发展;(2分)

③精神层面:

掀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推动民主思想的发展。

(2分)

(4)努力(6分)

 政治方面: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外交方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加入WTO组织等。

文化教育:

实行双百方针;推动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创办孔子学院;

(至少从三个方面回答,每个方面得分不超过2分。

每个方面具体史实每点1分,答对两点即得2分,如能综合叙述则得2分。

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酎情给分,软实力如果答了经济发展或军事方面,不给分。

50.(26)

(1)(14分)评分标准

一等(11—14)①紧扣评分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10--5):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

①偏高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达不清楚。

参考答案:

答案一:

“新贵”推动了工业革命。

(2分)

企业家善于抓住历史的潜在机遇;具有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创办大量工厂、推进了工业化;关心技术进步;加速了新技术发明;关心生产过程,创新企业管理。

(12分)

答案二:

工业革命造就了“新贵”。

(2分)

当时英国殖民地众多;有巨大的资与消费市场;英国高度重视科学和工程;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英国有比较丰富的煤铁资;国家制定了一套专利制度;发财致富成为整个社会的追求(12分)

答案三:

“新贵”推动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造就了“新贵”(2分)

当时英国殖民地众多;有巨大的资与消费市场;英国高度重视科学和工程;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英国有比较丰富的煤铁资;国家制定了一套专利制度;发财致富成为整个社会的追求(6分)

企业家善于抓住历史的潜在机遇;具有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创办大量工厂、推进了工业化;关心技术进步;加速了新技术发明;关心生产过程,创新企业管理。

(6分)

(2)(12分)

工业革命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4分)工业革命引起世界各国民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的变化;(2分)工业革命推动整体世界的形成发展,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分)被殖民的国家地区逐渐衣服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殖民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