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北省高考仿真模拟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578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湖北省高考仿真模拟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湖北省高考仿真模拟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湖北省高考仿真模拟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湖北省高考仿真模拟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湖北省高考仿真模拟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湖北省高考仿真模拟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湖北省高考仿真模拟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北省高考仿真模拟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湖北省高考仿真模拟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湖北省高考仿真模拟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由周公开始将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格化,确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影响至深的“周礼”。

这主要说明“周礼”

A.植根于原始礼仪和宗教

B.源于周公加强皇权的需要

C.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

D.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

【答案】D

2.下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C.治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答案】A

【解析】柱状图体现出用于农业的工具多样化,有碎土工具、刨土工具等,体现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特点,故A正确;材料中主要提及农业生产,不是官营手工业特点,故B错误;冶铁业应该多样化,并不是单纯农具为主,故C错误;D中全面说法绝对。

3.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

“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

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

A.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

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朱熹认为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这其中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这与材料“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观点一致,故B项正确。

胡道静和李约瑟肯定的主要是朱熹的方法论,AC两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D项说法错误,朱熹的主张属于唯心主义,故D项排除。

4.1727年,清政府推行开豁贱籍的政策,宣布取消山西乐户、浙江惰民、微州伴当(仆人)、宁国府世仆等“贱民”的贱籍,户口统一编入正册,使“俾得奋兴向上,免至污贱终身、累及后裔”。

这一举措

A.是对传统封建等级秩序的彻底否定

B.促进了社会流动和统治秩序稳定

C.减轻了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D.改变了传统“因业而贱”的职业观

【答案】B

【解析】取消所谓的“贱民”的贱籍而统一编入正册既有利于促进社会流动又有利于统治秩序稳定,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彻底否定”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统一编入正册是加强了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举措并不能改变传统“因业而贱”的职业观,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

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5.从1895--1898年,据初步统计,中国约有76个学会组织。

一般而言,学会这种组织并不需要相当的人力与物力才能实现,它只要一群知识分子有此意总就可以成立,当时知识分子集会讲学论政的意愿是很普遍的。

这表明当时的学会

A.建立成本低因而组织成分复杂

B.具各早期政党组织的某些特征

C.受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而出现

D.有利于西方新思想的传播扩散

【答案】D

【解析】材料并不能体现当时学会的组织成分复杂,故A错误;政党是以参与或夺取政权为目标,具有统一的纲领和组织、统一的领袖,学会并不具备政党的特征,故B错误;当时处于维新变法时期,三民主义思想并未形成,故C错误;学会知识分子集会讲学论政,这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6.下图是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关于抗日战争平型关大捷的油画作品,据此可知该作品

A.以详实的史料和数据分析为基础

B.革命艺术价值高于历史研究价值

C.真实地再现了平型关大捷的场景

D.是研究抗日战争历史的必要史料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常识。

材料中的油画作品并非出于历史研究的目的,不会以详实的史料和数据分析为基础,故A错误;该油画作品主要反映平型关大捷我军英勇杀敌的革命精神,其革命艺术价值高于历史研究价值,故B正确;艺术作品是经过主观构造加工过的,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故C错误;研究抗日战争历史并不一定需要该油画作品,故D错误。

故选B。

7.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强调:

“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

”这一主张的贯彻

A.巩固了土地革命战争的社会基础

B.有益于内战向抗日战争的转变

C.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D.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形势需要

【答案】C

【解析】毛泽东是在1949年3月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上述主张的。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革命的转变关头,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因此这些主张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故答案为C项。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1949年3月召开,不是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也早已结束,排除A、B项;1949年3月属于内战时期,D项“民族解放战争”说法错误,排除。

点睛: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的主张。

这次会议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8.1958年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决议中规定,社员个人所有的房屋、衣被、家具等生活资料和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

这一决议

A.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C.克服了党内的盲进思想

D.有利于减缓“共产风”的蔓延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社员个人所有的生活资料等仍然归“个人”所有而不是集体所有,这样是能制约“共产风”的,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公社而非社会主义改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决议是符合实际的,并未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克服了”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9.公元前242年,罗马增设外务大法官,处理外国人和罗马市民之间以及外国人相互间事件,其主要职责为“依据其职权给予或不给予诉讼当事人以诉讼权、抗辩权或准予恢复限状等,使合法而不合理的权利丧失其法律上的保障,而使合理而不合法的关系则获得事实上的保护,如同合法的权利一样”。

这表明在罗马境内

A.公民与非公民无区别

B.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C.外国人获得司法保障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C

【解析】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并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然后向地中海地区扩张,伴随疆域的扩大,管辖人口的增多,原有的公民法已经无法满足处理不同民族、种族间的矛盾的需要,罗马公民侵犯外国人的利益是合法的却是不合理的,表明外国人获得司法保障,故选C;公元前3世纪公民与非公民存在区别,A表述错误;公元3世纪万民法取代公民法,B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0.导致下表数据所反映的英德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下表

工业年增长率

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比重

1850-1870年

1870-1900年

1870年

1914年

英国

3.12%

1.6%

31.8%

14%

德国

2.7%

4.8%

13.2%

14.3%

 

A.思想解放程度的差异

B.君主立宪政体的差异

C.利用先进科技的程度不同

D.确立民主制度的道路不同

【答案】C

.........

11.下图是一幅1933年的苏联漫画。

该漫画的寓意是

A.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遭到严重破坏

C.经济笨条促使资本主艾国家向苏联学习

D.美苏在经济领域处于冷战对峙状态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五年计划”“不切实际的幻想”,表明五年计划目标不好实现,但事实是1933年苏联实现了1928年制定的五年计划,体现了计划经济(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大优势,故A正确;B、C在图片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D的时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点睛:

抓住图片的关键信息“五年计划”“不切实际的幻想”,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解答。

12.下图是U型微笑曲线,它反映了20世纪60、7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的某种现象。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际产业分工趋于良性发展

B.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占据中游

C.国际经济新秩序重建任重道远

D.发展中国家处于曲线左上角

【答案】C

【解析】材料曲线图反映了现在的国际产业分工曲线弯曲度比20世纪60、70年代更大,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产业分工不合理性更突出,故A错误;图中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占据上游和下游,故B错误;国际产业分工不合理性愈发严重,这说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故C正确;图中发展中国家应该处于曲线中间,即“制造”端,故D错误。

故选C。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的京师与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负责对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

京师的左右厢店宅务,设“勾当店宅务”一员,“勾押官”各三四员,“掠房钱亲事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另有“修造指挥”各五百人,店宅务的账目管理非常周密、严格。

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薄多达二十八种,包括旧管入库薄、赁簿、欠钱薄、新旧界倒塌屋薄等。

由于店宅务公屋具有廉租房性质,政府对租赁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应监官、典押公文人员、作区之类,在京管辖两务官吏,不得承赁官宅、舍屋、地段,违者杖一一百以上,”在京城拥有房产的市民,也不得承租汴京店宅务的公屋。

——摘编自吴钧《宋朝的廉租房制度堪称完备》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紛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

在住房保障方面,美国的一大特色是通过立法保障来实施各项措施,《住房法》规定政府必须为低收入者提供较低租金住房,其租金一般不到私有住房租金的一半。

而英国则是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急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摘编自陈小春、杨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廉租房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推行廉租房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原因。

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上述举措对我国改善居民住房问题的启示。

【答案】

(1)特点:

设机构直接管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账目管理周密;资格审查严格等

背景:

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壮大:

科考制度及文官政治的推动;人地矛盾突出;市坊界限的打破;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影响。

(2)原因:

战争的破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启示:

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住房保障体系:

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增加政府政府资金投入;加强监管,建立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

【解析】

(1)特点可以从材料中概括出来,“宋朝的京师与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负责对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可以看出宋朝设立机构进行专门管理;“京师的左右厢店宅务......另有‘修造指挥’各五百人”,可以看出管理廉租房的各级官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店宅务的账目管理非常周密、严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