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农场绿化苗木基地后续产业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 内部 保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5479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农场绿化苗木基地后续产业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 内部 保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某某农场绿化苗木基地后续产业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 内部 保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某某农场绿化苗木基地后续产业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 内部 保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某某农场绿化苗木基地后续产业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 内部 保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某某农场绿化苗木基地后续产业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 内部 保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某农场绿化苗木基地后续产业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 内部 保密.docx

《某某农场绿化苗木基地后续产业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 内部 保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农场绿化苗木基地后续产业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 内部 保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某农场绿化苗木基地后续产业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 内部 保密.docx

某某农场绿化苗木基地后续产业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内部保密

 

甘肃农垦平凉农业总场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2010年度后续产业建设

实施方案

 

目录

目录III

第一章基本情况1

1.1自然概况1

1.1.1地理位置1

1.1.2地形地貌1

1.1.3气候条件2

1.1.4水资源2

1.1.5植被2

1.2社会经济条件3

1.3土地利用现状3

1.4工程实施情况4

1.4.1工程分年度实施情况4

1.4.2分林种(生态林、经济林)实施情况5

1.4.3工程涉及农户情况6

1.4.4政策兑现情况6

第二章后续产业发展情况8

2.1后续产业发展现状8

2.2存在的主要问题8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10

3.1编制依据10

3.2指导思想10

3.3建设原则11

3.4建设目标11

3.4.1总体目标11

3.4.2产业发展目标11

第四章建设布局及任务13

4.1建设布局13

4.2建设任务13

4.3建设内容13

第五章投资概算及来源15

5.1概算指标15

5.1.1概算原则15

5.1.2概算依据15

5.1.3补助标准15

5.1.3补助方式15

5.2投资测算和资金来源16

5.2.1投资测算16

5.2.2资金来源17

第六章保障措施18

6.1政策措施18

6.2组织领导18

6.3资金管理19

6.4科技支撑19

6.5机制探索19

6.6档案管理19

第八章附件21

附表1平凉农业总场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建设项目区基本情况表22

附表2平凉农业总场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建设项目任务安排表23

附表3平凉农业总场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建设项目投资计划表24

附表4平凉农业总场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建设项目实施范围表25

附图1平凉农业总场地理位置图26

第一章基本情况

1.1自然概况

1.1.1地理位置

平凉农业总场位于平凉市东部,地处东经106°57′~107°22′,北纬34°53′~35°20′之间,海拔890~1480米。

所属张老寺、万宝川、五举三个农场分别位于平凉市泾川、灵台、崇信三县境内,张老寺农场东与泾川县太平乡接壤,西与崇信县木林乡相邻,南与灵台县梁塬乡接壤,北与泾川县汭丰乡毗邻;万宝川农场东与麟游县高崖乡接壤,南同千阳县大湾岭乡相交,北西与灵台县百里乡相邻;五举农场处于陇县河北乡、灵台县龙门乡、崇信县的新窑镇包围之中。

1.1.2地形地貌

全场辖区内地貌可分为残塬沟壑区、丘陵沟壑区、川台区等三种类型,属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

张老寺农场地形起伏、支离破碎,其地貌类型主要有破碎残塬、梁峁状丘陵和沟壑;万宝川农场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北高、东南低,受水流切割,南北沟壑纵横,山多、川窄,山川分布明显,具有陇东黄土高原山川相间的典型地貌特征;五举农场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受达溪河及其支流的切割,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形成了“一条川四道沟”的低山丘陵沟壑地貌。

1.1.3气候条件

我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受季风影响强烈,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暴雨,秋季阴雨连绵,冬季寒冷且长。

年均降水量520~650mm,七至九月份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66.6%。

年均蒸发量1385.8~1432mm。

年日照时数2316.8小时,日照百分率52%。

年均气温8.6~10℃,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24.0℃,≥10℃有效积温2558.7~2862℃。

最大冻土层深度51cm。

无霜期142~159天。

1.1.4水资源

所属三场地处黄河二级支流泾河流域境内,张老寺农场位于泾河一级支流黑河源头的残塬地段,万宝川、五举农场位于泾河一级支流达溪河源头山区。

万宝川农场场区内有三条小溪,汇集后流入达溪河。

在三条小溪中以万家川最长,全长12.5公里,一年四季均有流水,流量也最大;白马川次之,全长11.5公里;小南川最短,全长9公里,流水量最小。

五举农场有达溪河及其三条支流王家河、贾沟河、南沟河流经场区,场内总长度约20公里。

1.1.5植被

垦区年降雨较多,地广人稀,灌草丛生,天然植被保存良好。

在阳坡、半阳坡分布着散生乔木树种与灌木混生,梁峁、沟坡多为狼牙刺、酸枣、忍冬、枸子等天然灌木林,沟壑、阴坡多为漆树、五倍、杜梨、山杏等乔木林,草本有蒿类、针茅、莎草、卫茅等,林下副产品资源有刺五加、黄芩、黄柏、柴胡、麻黄、枸杞等野生药材。

人工植被有刺槐、油松、杨树、国槐、落叶松等。

四旁树种和经济果树主要为云杉、油松及苹果、山楂、核桃等。

1.2社会经济条件

甘肃省平凉农业总场始建于1958年,隶属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下辖张老寺、万宝川、五举三个农场10个农业分场65个生产队,三个农场内分别有职工医院、派出所、民政办、社会福利院、场区管理服务中心、林业管理站以及农场控股的平凉绿业有限公司、万宝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张老寺农场林果服务公司、崆峒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

全场总人口5100人,1531户,各类从业人员1500人,在册职工1450人,参保职工608人,离退休人员885人,管理人员128人。

自建场以来,经过几代农垦人的艰苦奋斗,平凉垦区逐步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业、林业为主,农林牧综合发展,科工贸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企业。

2009年,全场总资产10196万元,固定资产8600万元,所有者权益5125万元,资产负债率49.74%,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444万元,主营业务收入3360万元,实现利润112万元,职工人均收入13406元。

1.3土地利用现状

我场现有土地总面积30.16万亩,其中林地21万亩、耕地4.8万亩、园地0.4万亩、草场0.8万亩、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0.5万亩、交通用地0.2万亩、河流水面0.06万亩、未利用土地2.4万亩。

全场现有耕地总面积48000亩。

2009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1100亩,粮食总产12249吨,其中:

小麦播种9700亩,总产2173吨;玉米播种14900亩,总产8312吨;秋杂粮播种6500亩,总产1764吨。

完成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100亩,播种牧草8000亩。

目前,我场人均耕地面积9.4亩,83%的耕地为坡地,均属低产田。

1.4工程实施情况

2003年以来,平凉农业总场遵照国家“退耕还林、荒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退耕还林基本方针、政策,积极响应“西部大开发”号召,努力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截止2009年底,集团公司累计下达我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4.3万亩。

退耕还林工程覆盖了全场所辖3个农场及所有农业分场。

对此项工程,全场各级党委及总场、农场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从组织机构到人员充实、资金落实都给予了充分的保障,整个工程的实施情况良好,工程实施质量已经集团公司复查及省核查,任务完成率及面积核实率均为100%,得到了省检查组的好评。

2007年所属万宝川农场被评为“退耕还林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1.4.1工程分年度实施情况

退耕还林工程分年度实施情况详见下表1—1。

表1—1退耕还林工程分年度实施情况表

单位:

年度

合计

退耕还林

荒山造林

备注

合计

43000

29000

14000

2003年

15000

15000

0

2004年

10000

4000

6000

2005年

8000

8000

0

2006年

2000

2000

0

2007年

5000

0

5000

2008年

3000

0

3000

2009年

0

0

0

1.4.2分林种(生态林、经济林)实施情况

退耕还林工程分林种(生态林、经济林)度实施情况详见下表1—2。

表1—2退耕还林工程分林种实施情况表

单位:

年度

合计

生态林

经济林

合计

43000

42380

620

2003年

15000

14380

620

2004年

10000

10000

0

2005年

8000

8000

0

2006年

2000

2000

0

2007年

5000

5000

0

2008年

3000

3000

620

2009年

0

0

0

注:

因自然灾害,2003年退耕还林工程中的620亩经济林面积逐年减少,到2007年面积保存率不足20%。

2008年经省退耕办批准对2003年退耕还林工程中的经济林实施了易地重造。

1.4.3工程涉及农户情况

我场退耕还林工程涉及3个农场10个农业分场,涉及退耕户434户,涉及人口2094人。

具体详见表1—3。

表1—3退耕还林涉及农户相关情况统计表

年度

合计

户数(户)

人数(人)

户数

人数

张老寺

万宝川

五举

张老寺

万宝川

五举

合计

434

2094

434

159

150

125

2094

771

648

675

2003

272

1352

272

107

95

70

1352

532

379

441

2004

41

193

41

10

9

22

193

42

63

88

2005

68

282

68

5

40

23

282

20

170

92

2006

21

122

21

13

3

5

122

76

18

28

2007

32

145

32

24

3

5

145

101

18

26

2008

3

12

2009

1.4.4政策兑现情况

我场严格按照检查验收——张榜公示——政策兑现的程序,及时足额兑现政策补助,使政策落实到每一个退耕户,杜绝了代领、冒领和挤占、挪用、克扣等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截至目前,集团公司下达我场各类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款累计3498.18万元,其中:

粮食补助2857.96万元,生活补助401.22万元,苗木款230万元。

累计发放3498.18万元,兑现率100%。

按照实际退耕人口计算,我场退耕户人均退耕面积为13.8亩,退耕户人均直接受益2208元。

具体详见表1-4。

表1—4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情况统计表

单位:

万亩、万元

年度

合计

退耕还林

荒山造林

面积

补助

金额

面积

合计

苗木

生活

补助

粮食

补助

面积

苗木

合计

4.3

3498.18

2.9

3413.18

145

410.22

2857.96

1.4

85

2003

1.5

313.76

1.5

313.76

75

28.76

210

2004

1

354

0.4

324

20

38

266

0.6

30

2005

0.8

472

0.8

472

40

54

378

2006

0.2

474

0.2

474

10

58

406

2007

0.2

489

464

58

406

0.5

25

2008

0.3

485.32

455.32

58

397.32

0.3

30

2009

455.32

455.32

58

397.32

2010

454.78

454.78

57.46

397.32

 

第二章后续产业发展情况

2.1后续产业发展现状

后续产业建设对于退耕还林工程持续健康的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农民增收、实现“退得下、稳得往、能致富、不返弹”的目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针对我场的实际情况,根据集团公司党委、集团公司的安排,在工程实施中,总场党委、总场提出“稳农、促牧、强林、兴工”的战略部署,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全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来抓,把实现职工增收、全场经济发展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强化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初步形成了优质肉牛和绒山羊养殖、优质玉米和饲草种植、用材林和绿化苗木、优质苹果生产等七大产业带。

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

据统计,到2009年,工程区用材林面积达21万亩、绿化苗木226亩、优质红富士苹果1740亩,发展牧草种植8000亩,建成优质肉牛养殖示范小区3处,标准化养殖畜棚2580平方米,青贮窖3500立方米。

为今后的林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场经济总量小,资金投入不足,养殖基地配套设施落实不到位,苗木基地规模小影响了效益的发挥,农场担负着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无法落实管理经费,给农场造成很大的压力。

2.我场巩固退耕还林后续工程起步晚、规模小、效益差,影响了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和发展。

3.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垦区广大退耕还林群众生活用能源日趋紧张,煤炭价格不断上涨,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

同时,燃烧秸秆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4.退耕农户缺乏主动求出路的想法,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对已实施的养殖小区认识不够,缺乏主动参与性。

由于退耕农户在主观上缺乏主动性,后续产业的建设难度加大。

5.由于农场自身因素,涉农项目没有全部向我垦区倾斜,涉农项目向退耕还林工程倾斜,有利于帮助农户建立替代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更有利于退耕还林成果。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3.1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

(2)《财政部、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7]327号);

(3)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水利部批复的《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

(4)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办公室《关于组织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2010年林业建设项目的通知》(甘林还办字[2010]26号);

(5)《甘肃农垦集团公司关于下达2010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计划的通知》(甘垦集团发规[2010]113号);

(6)2003—2008年平凉农业总场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

(7)其他相关规划、规定等。

3.2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本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25号文件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采取综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起促进生态改善、职工(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我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3建设原则

1.坚持生态效益优先,三大效益统一;

2.坚持巩固成果与解决退耕农户生计相结合;

3.坚持国家支持与农户自筹相结合;

4.注重质量,提高效益;

5.坚持建设与管护并重,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3.4建设目标

3.4.1总体目标

通过几年后续产业的发展,使每个退耕户都有近期收益项目,一亩高效经济林,一个林木下种植、养殖或者一个外出务工人员,达到户年均增收1万元的目的。

3.4.2产业发展目标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本建设和绿化力度的不断加大,绿化苗木需求持续增加,价格上扬。

项目区土地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有苗木基地建设的基本条件。

走“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把垦区处于优势地位的特色绿化苗木做大做强,对于加快全场绿化苗木发展,振兴垦区经济和增加职工(农民)收入都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可进一步促进农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真正实现农、林、牧综合发展的目标。

第四章建设布局及任务

4.1建设布局

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关于下达2010年退耕还林成果任务计划的通知》、《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关于组织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2010年林业建设项目的通知》(甘林还办字[2010]26号)和《省农垦集团公司关于下达2010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计划的通知》(甘垦集团发规[2010]113号)文件精神,结合全场实际情况,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农场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市场需求,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发展绿化苗木基地,为切实改变我场无苗木现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拟在万宝川农场白马川分场建设苗木基地533亩。

涉及白马川分场16户职工。

4.2建设任务

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平凉垦区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市场需求,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发展绿化苗木基地,为切实改变我场无苗木现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万宝川农场白马川分场麻园新建云杉、刺柏苗木基地一处,三年后产出50—80公分中高档合格苗木6万株。

4.3建设内容

建设对象:

万宝川农场退耕还林户。

建设时间:

2011年(一年)。

苗木品种:

根据立地条件和市场需求,按照适地适树原则,所用苗木均属绿化苗木。

主要定植云杉、刺柏。

营造方式:

全部为人工植苗、定植。

整地时间:

2011年春季(3月5日—3月20日)。

整地方式:

苗木定植整地采用人工整平带状方式,亩整地330平方米。

定植方式:

植苗定植要掌握“三埋两踩一提一灌及深埋、砸实、根展”等要求,栽植穴挖成圆形,坑底宜平,不能挖成锅底形,将苗木放好,整理根系,填土一半,略提苗,踩实,再填土,踩实,覆些虚土。

定植密度:

按照苗木大小、密植度,株行距以1m×2m每亩定植绿化苗木初值密度为亩330株左右(视苗木大小而定)。

抚育管护:

根据我场气象灾害、兔、鼠害特点、管护内容及管护习惯,抚育管护主要包括松土除草、防兔、防鼠、防病虫害等四项内容。

管护强度每年5次,全抚育期共6次。

第五章投资概算及来源

5.1概算指标

5.1.1概算原则

(1)以退耕户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

(2)退耕户的投工投劳折资计入总投资内。

(3)对国家已经补助建设的退耕户,不再进行同类项目的投资安排。

5.1.2概算依据

(1)国家计委《投资项目可行行研究指南》(试用版);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计委、建设部);

(3)拟建项目各单项工程的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4)项目区及本项目有关资料等;

(5)结合我场所在地区现行市场价格作为估算依据。

(6)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

5.1.3补助标准

根据集团公司《关于下达2010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计划的通知》(甘垦集团发规[2010]113号)文件精神,苹果基地建设每亩补助300元,苗木基地建设每亩补助1500元。

5.1.3补助方式

项目竣工后,经农场自查,总场复查,规划的工程区苗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面积核实率达到100%,合格率达100%的退耕户,填发《项目验收合格证》后,由农场通过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以“一册明、一折通(卡)”形式将补助款直接发放到退耕户手中。

5.2投资测算和资金来源

5.2.1投资测算

万宝川农场白马川分场苗木基地建设计划投资88万元,包括造林投资49.62万元,抚育费38.38万元。

详见表5-1。

表5-1投资测算表

单位:

元、亩

编号

项目

投资估算

备注

单位

单位

造价

数量

金额

造林投资

496240

 

1

整地费用

1

175890

175890

 

2

苗木费用

 

249994

 

2.1

云杉

1.9

100000

190000

 

2.2

刺柏、油松

0.8

74993

59994

 

3

定植费用

0.4

175890

70356

职工投工投劳

抚育费用

383760

 

1

锄草

720

533

383760

60元/亩×4次/年,按三年计

合计

(一)+

(二)

880000

 

 

5.2.2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88万元,资金来源采取中央专项补助资金和企业配套及职工投工投劳相结合的方式筹措,具体如下:

(一)中央专项补助资金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80万元,中央专项补助资金1500元/亩,占项目总投资的90.9%;

(二)企业配套资金

企业配套及职工投工投劳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9.1%。

第六章保障措施

6.1政策措施

退耕还林是扶贫帮困最直接、最有效的手续之一。

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和繁重。

从生态状况看,工程实施区原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实施退耕还林后虽有较大改善,但稳定性比较差。

从经济状况看,退耕还林地营造的林木大多处在未成林或幼林阶段,短期内难有经济效益。

从农户生计看,退耕农户尚有大多数缺乏增收门路,长远生计没有得到解决,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随着现行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一旦停止补助,部分退耕农户的生计将会出现困难。

因此,切实做好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工作,搞好以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建设、补植补造和后续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认真贯彻落实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树立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将退耕还林后续建设与家庭农场、职工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6.2组织领导

成立总场苗木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总场场长任组长,分管场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及各农场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示范小区建设重大事项的决策与协调。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企业管理科,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其职责是负责领导小组下达的各项工作的组织落实、监督检查、总结验收。

抽调相关技术人员,成立总场苗木基地建设专家小组,配合办公室做好示范小区建设实施方案、规划设计、项目审定、评价和验收等工作

6.3资金管理

首先,对苗木基地建设资金坚持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人负责,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其次进一步加大负责力度,对工程建设资金使用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审计和检查。

把坚持检查、验收作为重要环节来抓,统一部署组成专业队伍,采取现场规划,实地定植,定期检查验收,并实行定点、定人工作责任制“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保证合理利用工程建设资金。

6.4科技支撑

培养科技人才,完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加大培训教育投入,调整思路,开展技术承包,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等多种形式技术服务活动,尽快促使科技成果向生态绿化林业、生产实践转化,切实发挥科技的支撑和主导作用。

6.5机制探索

在2010年的巩固退耕还林后续工程、绿化苗木建设中,我场进一步活化机制,创造宽松环境,鼓励和引导外部经济组织或个人参与绿化苗木基地工程建设。

与此同时,在工程管理上,大力推行苗木询价采购,工程苗木规范定植,资金使用报账制。

6.6档案管理

首先,农场成立林业站加强技术组织机构,加强领导,并抽调专门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责任。

其次,健全制度,依照国家、省、市有关档案管理办法,制定切合我场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办法,使农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档案管理逐步走向正规化。

第八章附件

附表:

1.平凉农业总场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