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阿里山纪行》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537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阿里山纪行》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阿里山纪行》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阿里山纪行》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阿里山纪行》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阿里山纪行》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阿里山纪行》学案.docx

《八年级语文《阿里山纪行》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阿里山纪行》学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阿里山纪行》学案.docx

八年级语文《阿里山纪行》学案

《阿里山纪行》自主学习案

班级姓名

自主学习目标:

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品味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学习方法指导:

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资料,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秀丽风光。

可以是图片,文字,还可以是歌曲。

(分组活动)

自主学习评价: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莽莽(máng)浓稠(chóu)山岚(lán)鱼鳖(biē)

B.堪(kān)称风靡(mí)谛(dì)听静谧(mì)

C.茸茸(róng)幢(chuáng)顶禅(chán)纯粹(cuì)

D.雄踞(jù)红桧(huì)模(mú)样镶嵌(qiàn)

2.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1)于是,晏席上便轻轻回汤着两支歌的旋律,我和这批台湾学者的心似乎融会起来了。

()

(2)不过,它经过改装,变成了纯悴的旅游性小火车,还顽有古式小火车的模样和情调。

()

(3)这是浓荫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荫,绝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水游》全书重要人物中至少有一打以上各有各的面目。

B.最初是作者出名全靠作品的力量,到后来是作品有名全亏作者的招牌。

C.该厂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先进企业和二轻局文明单位,南市区政府连续五年授予该厂“重合同、守信誉”单位。

D.凡在本店购货满300元者,本店将惠赠一份精美的礼品。

4.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语气通畅,表意正确。

⑴这种小火车,我们在祖国东北的深山老林子里才能见到。

⑵山上树林不是倒映在潭中,与水江镇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⑶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了《高山情》,“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旅程没有看到。

5.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堪称山间一明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盛夏亭午时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可匹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里山纪行》互动学习评价

班级姓名

坐对一山青

——日月潭的沉思

①我真愿永远这样静静地坐着。

静静地,静静地,坐对一山青。

②坐对一山青,把心灵开放,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

采集风景的人们到哪儿去了?

竟把这一片宁静的山水,独留给我。

这样最好,在冥坐中,我才能摄得两眼盈盈的波光,两眼青青的

山色!

说也奇怪?

为什么人们都媚惑于一潭明艳,却无视这满山青翠呢?

是为了这座山过于拙朴?

还是因为人心多窍?

我,愿望只有一个:

我爱这座山。

我不是没有见过那些耸峙的高峰的,匍匐在千仞绝壁之下,人啊,便挣扎在无望的卑微里。

因此,我爱这座山,爱就爱这份平凡。

它安稳地矗立在水之湄,不以巍峨震慑我,不以奇奥炫惑我,在金色的阳光下,却自有一份庄严在。

九月的阳光,像一脉透明的灵泉,把长空洗得好蓝好辽阔。

满山林木,也沐着阳光的爽朗,绿得纯净、绿得年轻、绿得好耀眼!

在无边无际的亮蓝上抹下一大丛浓绿,除了自然,任谁的彩笔也无法把风景画得这么令人惊心!

啊!

这不像是九月,要不,我得说秋天仍是生命的季节。

看这座山吧,每一片林子,每一块绿坡,甚至每一张高举的叶片上,都展示着最放纵的生命。

不必解释也不能解释,我只能喃喃地独语:

这是神!

③坐对一山青,把心灵开放,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

可是别以为这么容易就认识了山,山有一千个面貌,每个面貌都含蕴着奇异的风采。

看啊!

不知道什么时候,山岚已悄然升起,空溕溕的一片白,才涨上了山腰忽而又沿着山脊流淌向幽谷,俏

丽的丝丝缕缕,若有若无的牵连着,徜徉在峰颠林梢,可不是么?

雾掩云遮,风情千种,这座山一下子就妩媚得像三月的新娘。

让人怎么也难以相信,它本来拙朴的样子,也有如此细腻的情韵?

但是,对这突如其来的景象,顿感迷离!

烟云的浓浓淡淡且别管,阳光的明明暗暗且别管,峰峦的隐隐约约且别管,在这织梦的时刻,我知道,我需要的是一份醉意的朦胧。

沉醉吧!

沉醉吧!

在纯然的沉醉中,才能撷一束山之梦。

④坐对一山青,把心灵开放,向着绝俗的世界,真美。

整整的一个下午,我就这么静对着山,山也静对着我。

我心如镜,映山的影子在我的光心,山谷空灵,寄我的遐思如云。

我的遐思如云而如云的遐思并非幻梦,山,热情着哪!

一山的清韵饮我,一山的秀色餐我,要说幸福有许多种,就是再细的心也分析不清我的满足。

我陶然醺然终至于暝然,像一个入定的老僧,垂下眼帘,恍惚中,我满心都是山。

⑤坐对一山青,把心灵开放,向着一绝俗的世界,真美。

是的,得打开窗子,让心灵开放。

我要是不开放我的,山怎会开放山的?

我要是不认识我,我怎会认识山?

以前,我曾有过山居的岁月,也曾有过寻山的旅游,那些矗立在记忆中的山峦们,峥嵘雄伟,深邃幽秘,我惊奇,我赞叹。

可是,却从来没能让我的心灵激动得有这仲惊悸的喜悦!

喜悦不要多,一粒喜悦的种子就能结出满树的回忆,山不须高,一回灵性的了悟就耐人终生追寻,别说时间短暂,短暂里也有永恒。

淡紫的暮色掩来了,大地将要退隐于玄秘的幽光里,一切美的或是不美的,都变形、收缩、模糊。

但,今晚,虽黝黑如荒古,我也能看见这座山傲然挺立——它在我的生命里已铸下永恒的像。

⑥山之外还有山,我知道。

山山不同,我就爱这么一座。

多美啊!

向着一个绝美的世界,把心灵开放,坐对一山青。

1.划分这篇文章结构层次(2分)

①②③④⑤⑥

2.文中反复吟咏的“坐对一山青,把心灵开放,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有何作用?

(2分)

答:

3.从第②段中找出最能概括山的特点的二个词语(2分)

答:

4.第④段中划线句“一山的清韵饮我,一山的秀色餐我”及“我满心都是山”,谈谈你的理解。

(3分)

答:

5.从文中挑出一个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工整地抄写下来,再作评点,说说它好在哪里。

(3分)

句子:

评点:

6.第⑤段中划线句“山不须高,一回灵性的了悟就耐人终生追寻”与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

7.请各用四个字概括②③④⑤段的内容。

(4分)

答:

②;③

;⑤

《阿里山纪行》教师案

互动学习目标:

1.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2.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的风光。

3.理解作者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愿望。

4.学习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互动学习过程:

一、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二、介绍阿里山:

阿里山,位于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峦的总称。

最高峰为大塔山,海拔为2663米,东距台湾最高峰玉山(高3997米)甚近。

阿里山风景区面积约有175公顷,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森林公园和旅游胜地。

三、学习指导: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得流畅。

边读边划出表示作者地点转化的语句。

2、假如你是吴功正先生阿里山之行的导游,你将如何介绍今天的行程?

请快速浏览课文,参照标明作者行踪的语句,填写完善下列解说词。

(温馨提示:

注意安排好说话的顺序。

还有啊,千万别忘了你是导游,要注意语态和礼貌哦。

给下面参考答案填空:

大家好!

非常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览阿里山,宴会结束后,我们将从(台北的松山机场)乘飞机到达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经过3个小时的运行后我们会到达(阿里山站),从这里开始我们需要步行上山,穿过一片(林区),我们会看到(姊妹潭),迈过(原始森林)间的(曲径幽路),最终将会欣赏到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神木)……

3、阿里山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

(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

风光美如画

(二)、合作探究

1、阿里山如画的风光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景点?

请用五个字的短语来归纳一下,例如“古式的火车”。

(作者在写阿里山景物时,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移步换景就是指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答:

古式的火车,清澈的水潭,静谧的森林,厚密的青苔,无边的林海,神奇的神木。

2、请你仿照老师的示例也来绘绘你喜欢的“一幅画”

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你看这是一幅林海云雾画。

那森林似汪洋,茂茂密密;山上云雾浓稠,树干都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中,人走其中,真有“入云深处亦沾衣”的感觉。

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你看

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你看

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你看

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你看

3、在这些景点中,你觉得最能体现阿里山特点的是哪一个景点?

答:

由神木的创伤联想到台湾遭受有风风雨雨,“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 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其不折不挠、威武向上的精神品格。

神木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

神木昂扬向上,生机勃勃,不折不挠,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我们伟大的民族虽然历经磨难,却不折不挠,昂然屹立于世界强族之林。

神木是阿里山的精髓之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之所在。

 

4、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和谐,具有音乐美和情韵美,请从文中找出几例,谈谈你的感受。

(1)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

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

偶有一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答:

这段文字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鲜明的节奏,富有声感和音乐美。

“循声得情”,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静谧、洁净、禅的世界的独特体验。

(2)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

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

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答:

这段文字用了六个比喻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

第一个比喻,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是形容森林的无边无际;“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作者一连用三个比喻,描写树木的盘曲之势。

这里连用助词“之”,不仅使句式整齐,而且使文章足句足拍,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

两个比喻兼拟人古色古香,写出了森林排列整齐和严肃威武的气势,给森林以人格化

(3)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

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

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答:

这段文字在全文带有总结性,“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以高度凝练的短句集中了高密度的信息,收到“以少胜多,情貌无遗”的效果。

(三)、探究情感:

1、从作者对阿里山不同风光的描写中,作者对阿里山有着怎样的感情?

答:

喜爱、赞美。

2作者的这种感情在文中有没有直接表露出来?

你是通过什么体会到的?

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答:

作者的感情通过景物流露出来的。

这样的写法叫“融情于景”。

3“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

”“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

”如果你现在置身阿里山中,你对阿里山和阿里山的神木有哪些认识和感受?

答:

阿里山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

阿里山有着“莽莽不尽的林海”,林海内“云雾浓稠”,再加上“古典文化”的氛围,确实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

神木巨大无比,历史悠久,它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有着一种丰富而深邃的内涵。

作者置身于阿里山时,确实被那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阴凉的世界、厚密的青苔、神奇的神木所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