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上期末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5190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6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八上期末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物理八上期末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物理八上期末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物理八上期末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物理八上期末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八上期末专题复习.docx

《物理八上期末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八上期末专题复习.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八上期末专题复习.docx

物理八上期末专题复习

物理八上期末专题复习

一、作图专题

1.在图8中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9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如图11所示,魔术箱正面有透明玻璃板(内部有一块平面镜),从P处放入一物,箱中见不到该物体;换从Q处放入,箱中却见到两个此物体.图12是这种魔术箱的一个剖面图,试在此图中作出平面镜的位置以及图中物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4.如图11所示,a、b为岸上灯泡S发出的射入潜水员眼睛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画出潜水员看到岸上灯泡S的像S’.

 

5.OB是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标出入射角的度数,并画出折射光线OC的大致方向。

 

6.如图4所示,一束光线AO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在图中作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7.如图中a为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b为点光源S发出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请完成光路图,并确定S的位置。

 

8.如图3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从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光路图。

 

9.上面的右图中的两条光线是由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经过平面镜MN反射后的光线,请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

10.

(1)如图甲所示,已知入射光AO与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反射光BO,请你找出反射面的位置.

(2)有一束光沿AO射入一个暗盒中的平面镜上,如图乙所示,若要使反射光从小孔B中射出,可以将平面镜上下左右移动,使移动后的镜面与原镜面平行,试画出此时平面镜放置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11.在图12中,AO、BO’为点光源S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S’像的位置并画出光路线。

12.如图11,处于主光轴上的物体AB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成的像A'B',请你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画出凸透镜,并确定焦点F的位置(4分)

M

13、如图,为某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物体,MN是AB的像,试在图上的适当位置画上合适的透镜,并大致标出其焦点的位置.

A

N

B

 

二、运动专题

1.“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7m,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1.76×109nm可能是()

A.一个人的身高B.物理课本的长度C.一座山的高度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2.(3分)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甲、乙两卷粗细不同的细铜线,甲卷铜线标签上注明直径是0.8mm,乙卷的标签已经模糊不清了。

不用刻度尺,你用什么简易办法可以求出乙卷铜线的直径?

4.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入航天飞行。

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

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

5.中国民航的飞机从门飞往北京,一位坐着的乘客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

A. 走过的空姐    B.飞机  C.地面的建筑物 D.天上静止的云

6.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河岸上有树,那么相对于船来说,人是__________的,树是_____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

7.小华坐在甲火车某节车厢的窗旁。

突然,小华发现窗外车道上的火车乙向西运动起来,于火车甲、乙可能的运动状态的猜测中不可能的是()

A.甲车静止,乙车向西运动B.乙车静止,甲车向西运动

C.甲、乙均向东运动,但甲车更快D.甲、乙均向西运动,但乙车更快

8.小刚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运动,这时一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过,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则小刚是向________运动的。

9.自古长江三峡雄奇险秀,滔滔江水奔腾直下.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其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写道: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中所描写船的平均速度约为()

A.5km/hB.50km/hC.100km/hD.50km/h

10.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16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你从该图象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要写3条)?

⑴;

⑵;

⑶.

11.一小车在40米长的平直轨道上运动,前4秒内通过10米路程,接着又以5米/秒速度到达终点,则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5m/sB.3.75m/sC.4m/sD.2.5m/s

1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2:

3,路程之比为3:

1,则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_________.

13.雷雨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5s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A.850mB.1700mC.68mD.无法确定

14.在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经历中,我们所经历的如下探究中,与“测量细铜丝直径”方法相同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装满水的玻璃杯还放多少大头针②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

③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④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

⑤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⑥测一测你的听觉的频率范围

⑦观察水的沸腾⑧探测红光外侧的热效应

⑨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⑩观察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情况

15.有一天兔子和乌龟在一起赛跑。

兔子跑得真快,一会儿就跑得很远了。

它回头一看,乌龟才爬了一小段路呢,心想:

乌龟敢跟兔子赛跑,真是天大的笑话!

我呀,在这儿睡上一大觉,兔子于是在树下就呼呼大睡起来了。

 乌龟,爬得也真慢,可是它一个劲儿地爬,等它爬到兔子身边,已经累坏了。

兔子还在睡觉,乌龟也想休息一会儿,可它知道兔子跑得比它快,于是,它不停地往前爬、爬、爬,终于到了。

  兔子呢?

它还在睡觉呢!

兔子醒来后往后一看,唉,乌龟怎么不见了?

再往前一看,哎呀,不得了了!

乌龟已经到了终点。

(1)请提出一个与运动有关的合理的问题并加以回答。

(2分)

 

(2)兔子奔跑的速度约为30m/s,乌龟爬行的速度约为2×10-2m/s。

现乌龟与兔子进行赛跑比赛,比赛的起点距离终点小山头约600m。

兔子为了不输给乌龟,比赛期间最多可睡多长时间的觉?

你每天能有这么长的睡眠时间吗?

(4分)

16.如图,

(1)请描述摩托车的运动规律

(2)画出v-t图象.

 

17.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

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

求:

(1)该汽车在模拟上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三、声现象专题

1、下列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A、放在书包里的口琴B、泉水叮咚响中流动的水

C、正在发出悦耳哨声的哨子D、牛叫时的声带

2.下列是小明列举的实验与实例,其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A.用电话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手机显示电话号码,却听不到呼叫声

B.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

C.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交谈

3、关于声音传播的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给远方亲友打电话,是利用空气把声音传到远方

B、宇航员在太空只能用电子通讯设备进行交流是因为距离太远

C、在教室后排有时听不清楚老师讲话,如果没有空气回听得更清楚些

D、在天坛回音壁三音石上拍一次手,听到的三次回声都是声音反射产生的

4.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改编题)

A.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声音是一种波,但它没有能量

5、为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

(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2)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面,水面溅起水花;(3)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4)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只细小的铅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快速拖过,纸上可以看到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

A、

(1)

(2)B、

(2)(3)

C、

(2)(4)D、(3)(4)

6.小红同学是位音乐爱好者,钢琴独奏或手风琴独奏她一听便能分辨,她区分这两种乐器的主要依据是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当她弹钢琴时,用不同的力度弹奏同一个音,钢琴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7.有甲、乙两个音叉发声时,用同一个麦克风接收声音,将声音转变为电信号输入到同一个示波器中,其声波图形如下图的甲和乙。

对甲和乙音叉发声的振幅和频率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甲、乙音叉的振幅和频率都相同;

B.两音叉的振幅相同,但乙音叉的频率较大;

C.两音叉的频率相同,但甲音叉的振幅较大;D.两音叉的振幅和频率都比乙的大。

8.以下研究方法与研究通过乒乓球跳动的远近反映出振幅的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是()A.不可见光时将他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

C.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用控制钢尺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

D.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

9.擂鼓人用力擂鼓是为了使鼓声()

A.音调升高B.响度增大C.音色改变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古诗:

“少小离家老在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是指没有改变( )。

A.音调            B.方言、土语C.音色            D.响度

11.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响度太小B.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12.对由于衣物没有放平引起洗衣机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最合理的处理方法是()

A.在声源处减弱:

放平衣物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关上门窗

C.在人耳处减弱:

塞上耳塞D.在洗衣机里加更多的水

13.海豚有完善的声纳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准确而快速地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系统,这是它利用了自身发出的()

A.次声波B.超声波C.电磁波D.红外线

14.当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次声波时,人类就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

A.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D.一般来说,人耳不能感觉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15.如图1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声音是一种波B.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

C.声波具有能量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

16.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

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

这哨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7.探究:

发声的桌面也在振动。

提出问题:

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但肉眼却看不见桌子在振动。

桌子是否在振动呢?

有什么方法证明桌子在发声的同时也在振动呢?

实验设计:

(1)如图12所示,在桌子上固定一小块平面镜,让激光笔发出的激光照射在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在墙上出现一个小光斑,这是由于光在墙壁上发生了反射的缘故。

图12

(2)用力敲击桌面,观察小光斑位置的变化。

收集证据:

桌面发声时,你发现墙壁上小光斑,这说明。

交流合作:

若用这套器材研究声音的响度和发声体振幅的关系,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同时观察。

18.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小明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上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发现钢尺压得越弯,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桌面被拍打得越响.根据这些实验证据他得出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收集证据时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两图是探究声音特性的两个实验,图21是用弹性塑料片分别以快、慢的速度来拨动书页;图22是改变不同力度来敲击音叉,并观察小球弹起的高度。

图21探究的实验是:

声音的与的关系。

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

图22探究的实验是:

声音的与的关系。

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

20.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

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________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

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物理学是探索的科学,物理学家们在科学之路上披荆斩棘,勇于探索,为人类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自开始接触物理这门课以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也进行了许多探究活动。

以下几项活动,你肯定参与过:

A.探究琴弦的音调跟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

B.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液体表面积、温度、表面空气流速的关系;

C.探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

D.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其中有两组所用的研究方法是相同的,它们是和。

(填写字母)

22.漫步花丛,我们听到蜜蜂嗡嗡声是由蜜蜂的翅膀的产生的。

在校艺术节上,小明同学敲鼓时,用力大小不同时,鼓声的__________不同,台下观众听到鼓声是靠________传播的.

23.正常人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Hz.蝙蝠在飞行时.是依靠来导航的.

24.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主要的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现象)。

要求:

设计的实验既要具有可行性,还要符合安全原则。

(1)实验器材:

(2)操作过程:

(3)实验现象:

 

四、物态变化专题

1.如图2所示.使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①和④B.②和⑤C.③和⑥D.都正确

2.“每天测量体温”是抗击“非典”期间的重要措施之一,四位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时,分别沿A、B、C、D方向(如图甲)观察读数,其中沿_____________方向观察易于读数,图乙是小红同学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她的体温是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不再熔化,这是因为()

A.冰的温度降低,达不到熔点,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

B.房间的温度太低,冰不能吸热,所以冰不再熔化

C.房间与冰的温度都是0℃,没有温度差,不进行热传递,则冰不再熔化

D.冰和水的温度都是0℃,没有温度差,不进行热传递,则冰不再熔化

4.原来是冰水混合的甲、乙两杯水,现将甲杯放在阳光照射下,乙杯放在旁边背阴处,则当冰决完全熔化前()

A.甲杯水的温度比乙杯水的温度低B.甲、乙两杯水的温度相同

C.甲杯水的温度比乙杯水的温度高D.条件不足,不能判定

5.小红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图1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图1

6.冬天,医生检查患者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患者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镜子接触患者口腔时患者感到太冷B.进行消毒

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D.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7.下面的各组现象中都属于液化的一种是()

A.露的形成,霜的形成;B.雪熔化成水,水结成冰;

C.烧开水时壶口“白气”的形成,地面上的水被晾干;

D.冰箱中拿出冰棒周围“白气”的形成,雾的形成。

8.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霜的形成是凝固B.冰糕冒“白气”是升华

C.水烧开了冒泡是汽化D.冬天树上的“雾凇”是凝固

9.利用锡焊接的铝壶烧水时,已知火炉温度达800℃左右,而锡的熔点是232℃,烧水时间很长,只要铝壶中还有水,锡就决不会熔化,壶也不会烧漏.这是因为( )

A.铝壶散热效果好,温度不会升高 B.铝的熔点高于炉火温度

C.壶内水温不会超过100℃,铝壶温度也不会超过100℃,锡不会熔化

D.铝具有吸热后温度不升高的特点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固体熔化时温度都保持不变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液化

C.蒸发、升华都有致冷作用D.液体沸腾时对它继续加热,温度不升高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达到100℃时,水才能沸腾B.温度达到了熔点时,晶体一定熔化

C.冰吸收了热量不一定熔化D.汽化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

12.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13.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规律的是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在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以缓解症状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14.“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升华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15.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一某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温

30℃

40℃

50℃

60℃

70℃

80℃

除去奶渍所需时间

28秒

12秒

6秒

4秒

12秒

17秒

根据表中有关实验数据,用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最好的水温条件可能是()

A.80℃B.60℃C.50℃D.30℃

16.火箭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上,很多物体遇到这样的高温火焰将会_______,为了保护发射台,就需要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的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白色气团是______形成的。

17、冬天,用雪堆成的雪人,气温即使在0℃以下,时间久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这是物态变化中的现象,这个过程中雪需要热量。

18.夏天的早晨,室外的花草、树叶上常常有晶莹的小露珠,这是现象;寒冷的冬天,清晨起床时常常看到窗户上有一层白色的冰花,这是现象.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的原因.

19.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__(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该过程水 ___(选填“吸热”、“放热”).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___(选填“酒精”“水银”)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0.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白气”的形成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的原因.

21.图9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的①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②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和,同时伴随着热,

22.在“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活动中,如图16所示,向甲、乙两个圆锥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后,取放有冰块和开水、外表面干燥的两只蒸发皿分别盖在瓶口,则稍后瓶口内出“白雾”并在蒸发皿底部出现“雨滴”的是瓶,这说明:

“雨”是由(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条件是。

23.由于怕饭菜太烫,来不及冷却而影响小明的早餐,妈妈总是很早就起床了为了让妈妈多睡一会儿,小明就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

为此小明进行如下探究:

小明注意到妈妈是把饭菜放在空气中冷却的,而厨房中适合用来冷却的另一种物质就是水。

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

为此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21所示。

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甲的示数/℃

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

乙的示数/℃

70

66

61

58

55

52

50

48

46

44

(1)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

①②。

(2)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的,小明想用“冷却速度”(用字母V代表〕来描述液体冷却的快慢程度,请你给这个物理量下个定义:

叫做冷却速度。

(4)小明仔细分析了表格中的数据,认识到牛奶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的影响。

(5)很据(4)中的分析,小明终于找到了一个使物体快速冷却的办法,井且举一反三,明白了工业生产中使用流水喷淋法冲却高盆物体的好处,请你也试着写出其中的好处:

①。

②。

24、上课时,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某个小组的实验装置及读数方法如下图:

(1)如图3,他们实验中的错误是、。

(2)实验中他们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4),则图(4)中是沸腾前的情况,是水沸腾后的情况。

(3)下表是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