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123单元备课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4904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5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123单元备课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六年级上册123单元备课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六年级上册123单元备课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六年级上册123单元备课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六年级上册123单元备课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123单元备课2.docx

《六年级上册123单元备课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123单元备课2.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123单元备课2.docx

六年级上册123单元备课2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1.单元名称:

感受自然

2.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优美的语言和奇特的想象,引领人们步入美丽的大自然之中,去领略自然带给人们的各种美好的感受。

《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

《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

《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

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

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

《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

《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

3.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a.会写19个生字;

b.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部分课文会背诵;

c.了解作者在课文中所运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d、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积累。

4.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

a.会写19个生字;

b.了解作者在课文中所运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c、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品味优美的语言。

5.教学内容及课时数:

《山中访友》2课时

《山雨》1课时

《草虫的村落》2课时

《索溪峪的野》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2课时

回顾·拓展一1课时

 

小学语文课时教学计划总第1课时授课日期

●课题:

1、山中访友●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课前布置预习本课字词,熟读课文。

2.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

3.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目标:

本设计第1分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学习课文的1---3段。

课时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导语: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

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作业设计: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必做)

2.抄写生字词语

●主要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古桥、鸟儿、露珠、树……

拟人

小学语文课时教学计划总第2课时授课日期

●课时目标:

本设计第2分课时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摘录好词好句。

课时重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

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联想)

  ②第5自然段:

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

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

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

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

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

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

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

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堂作业本》

2、背诵喜欢的段落,摘抄笔记

●主要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联想(手法)

                           热爱自然(情)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时教学计划总第3课时授课日期

●课题:

2、山雨●共1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分 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

2.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2、揭示课题:

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醒学生需注意的字音, 并理解这个词。

啼 (tí)啭(zhūàn)一缕缕

2、质疑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组织交流答案(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组织学生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①引导学生找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小结。

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引导理解山雨的色彩美。

4、引导思考:

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板书:

雨前、雨中、雨后)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6、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7、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8、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摘抄好句。

●主要板书设计:

山雨

              声音  变幻

 颜色  流动

雨前、雨中、雨后

●教学反思:

 

第4课时练习

小学语文课时教学计划总第5课时授课日期

●课题:

3、草虫的村落●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和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3、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用心观察大自然,用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自然中的花鸟草虫、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多媒体课件

●课时目标:

本设计第1分课时

1.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时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观察过虫子吗?

你看过“草虫的村落”吗?

   2、《草虫的村落》一文通过奇特想象,描述草虫的村落有趣生活,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为友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2、字词检查。

   3、读写本课的生词。

三、梳理层次,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思考:

“草虫的村落”在哪?

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3、再读课文思考:

    

(1)作者是怎样发现“草虫的村落”的?

    

(2)“草虫的村落”在作者看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面对“草虫的村落”,作者是怎样的态度、情感?

   4、交流讨论

  四、总结回顾。

●作业设计:

抄写本

●主要板书设计:

草虫的村落

小学语文课时教学计划总第6课时授课日期

●课时目标:

本设计第2分课时

1、积累和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3、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课时重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草虫的村落”在作者看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你从文章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二、研读、探究

   1、交流、探究:

“草虫的村落”是快乐的天地,在文章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

    A“我想它一定是游侠之流吧!

------终于走出一条路。

”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要体会到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欢乐的。

    B“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感受到它们的快乐、和谐。

    C“伫足痴望”,“攀谈得好像很投机”体会到小的相处融洽、快乐。

    D“我看到虫子劳动生活的形态------”体会到它们的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2、小结:

  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和睦,友好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创造着。

   3、小虫们不但有生命,而且还有灵性。

你领悟到作者表达这一独特感受的方法了吗?

    

(1)学生自读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2)交流汇报

  作者用心观察,通过联想、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升华情感。

   1、说说你观察过什么?

   2、发挥想象,运用作者的写法,把自己的观察写下来。

  四、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1、听写词语

2、完成课堂作业本

●主要板书设计:

   3草虫的村落           游侠归来

                     和睦相处

                     奇异的游历   音乐演奏会  爱散步

                     勤劳地工作

小学语文课时教学计划总第7课时授课日期

●课题:

4*索溪峪的“野”●共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高纯真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感悟文章的野性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文章的野性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 师:

 让我们轻松走入课堂,回顾刚刚学过的一篇课文。

《草虫的村落》一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积累了那些好词佳句?

(学生自由发言)

2.这一节课我们将游赏索溪峪,看看作者曹敬庄又是怎样给我们介绍索溪峪的美景的?

(板书课题)

   3、“野”字为什么加引号?

什么意思?

在文中寻找答案。

(二)、检查预习,理清思路

1. 读准字音,扫清障碍,出示:

荡涤.老叟.不拘一格.绵亘蜿蜒等词。

2. 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3. 检查读文,指名读,思考:

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

4. 学生汇报并板书:

山野、水野、野物野、人野。

5. 师:

在文中哪些找到答案的画一画、读一读。

想想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总起句)再看一看,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

(总—分—总结构)

(三)、交流体会、合作探究

1. 师: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作者的思路被你们摸透了,文章的结构被你们理清了,那么通过预习.你们也一定对索溪峪的野有自己的体会,现在就请你把你的读书体会和不懂的问题与你的伙伴交流探讨。

(点击课件,出示问题:

交流预习收获,探究作者是怎样写出索溪峪的野的?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收获,老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体会索溪峪的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图文结合,谈“野”论“野”

1、自由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野”的句子。

2、让四名同学,分别朗读野山、野水、野物、野人这部分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画出课文中每一部分的中心句。

   3、自己读“野山”的描写。

画出课文中描写索溪峪的山的样子和形状的词语。

画出描写山的惊险的词、句。

   4、读“野水”的美景。

(1)“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是什么意思?

(2)作者是怎样描写山路和索溪峪的关系的?

(3)说说你觉得作者这样描写野水的景色有趣吗?

为什么?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再次读课文,读出索溪峪的野。

引导学生体会在描写中,景物描写得越美,越生动,感情就抒发得越真挚,越充分。

(六).齐读第五部分课文。

1、“全无了市井中的那股俗气”这是什么意思?

2、人们总结了一句谚语是怎么说的?

3、课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结:

作者这样写,既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使文章脉络清晰。

通过联想,又一次表现了作者对索溪峪的赞美之情。

●作业设计:

用几句话来赞美家乡的一处风景,用上今天所学的几个词语。

●主要板书设计:

4*索溪峪的“野”

山“野”

水“野”

动物“野”

 人“野”

●教学反思:

 

第8、9课时练习

 

小学语文课时教学计划总第10课时授课日期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一●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点:

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教师:

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

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

   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

  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

课时目标:

本设计第1分课时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时重难点:

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试着表达我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

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

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活:

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

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

  3.评议。

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作业设计:

看课外书,摘抄写景文好词句

●主要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小学语文课时教学计划总第11课时授课日期

●课时目标:

本设计第2分课时

1.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2.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课时重难点:

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过程

1、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

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

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

     小树与鸟的对话

     雪的自述

     大自然的声音

     蟋蟀在唱歌

     听雨

     游×××

     ……

  (3)习作要求。

(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

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作业设计: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主要板书设计:

习作

 

小学语文课时教学计划总第12课时授课日期

●课题:

回顾·拓展一●共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教学重点:

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幻灯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a学生自由吟诵。

      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a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

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b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

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

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

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c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

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

诗人从菊花在四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