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县首届名师培养工作简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4845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3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昌县首届名师培养工作简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会昌县首届名师培养工作简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会昌县首届名师培养工作简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会昌县首届名师培养工作简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会昌县首届名师培养工作简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昌县首届名师培养工作简报.docx

《会昌县首届名师培养工作简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昌县首届名师培养工作简报.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昌县首届名师培养工作简报.docx

会昌县首届名师培养工作简报

 

名师启航

会昌县首届名师培养工作简报

第4期

会昌县名师工作室编

2012年10月28日

 

目录

成长足迹……………………1

教研动态……………………2

教坛短波……………………3

师路心语

以文化的力量推进课改饶华章

课改的魅力,永久的动力李淑琴

打造高效课堂,做课改的践行者彭志华

观摩全国思想品德优质课学习心得体会刘小明

观名师风采,品名师魅力胡珍

聆听经典课堂,感受名师魅力周海燕

从上海之行看有效教研刘有生

叩开生本教育之门饱览生本教育之果汪利招

且行且思,修炼自我钟玉林

课标解读

赴井冈山学习新课标心得文彩兰

师路回眸

爱献孩子,情系幼教黄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刘雪清

在路上廖玉生

【成长足迹】

2012年6月11日—7月22日,会昌县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带领各学科教师分批次奔赴美丽的井冈山,参加省教研室举办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培训者省级研修班,共有32名教师(含9名教研员)参加了培训,参训学科涵括了小学、初中的所有学科。

参训学科、教师名单具体如下:

汪春蓉、邱晓华、文彩兰(小学语文)、肖鹏云、肖云岚、杨帼惠(小学数学)、李莉、刘彩云、董燕(小学英语)、彭林春、许传通、宋丽春(小学品德与生活)、胡蓓(小学音乐)、何世珠(小学体育)、陈晓燕(小学美术)、李淑琴、何勋(初中语文)、刘鑫、黄国坚(初中数学)、吴泽亮、欧亮清(初中英语)、胡宏伟、饶禄文(初中思想品德)、

刘有生、胡小荣(初中物理)、黄春林、肖招军(初中化学)、张志明(初中历史)、任汉玲(初中地理)、邹新华(初中生物)、邹剑(初中体育)、吕素清(初中美术)。

2012年7月14日至27日,会昌县教育局分两批外派100名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赴上海学习考察,实地参观考察了两所上海的知名中学和大学。

2012年8月11日,会昌县教研室初中英语教研员吴泽亮与刘以发、余晓英、徐源沁、陈云峰、胡春花、张清、江国华共8名初中英语教师赴井冈山参加初中英语新教材培训。

2012年8月6日至13日,我县20名小学起始学科教师参加了江西省2012年小学新教材骨干教师培训,其中刘华清、吕会珍、张泉兰、肖秀云、何梅娇、欧玉英、赖燕春、李长发、肖晓霞、肖阳平、廖兴平、李慧、周小莲、罗春富、谢平教师赴井冈山参加一年级数学新教材培训,小学英语教师曾金花、王小艳、吴宝华,小学音乐教师潘昌凤、小学体育教师王春蓉赴南昌参训。

2012年7月9日~13日实验学校刘桂平、池华庆赴广州、台山学习,聆听专家对粤人版地理教材的深度解读。

2012年9月23、24日,许福州、郭清华、文兴来、刘运春、何武、彭志华、张盛、刘以发、饶华章、吴丽华、肖云岚、李淑琴赴山东青岛即墨28中,参加全国高校课堂研讨会,聆听课改成功学校介绍经验,感受课改课堂的鲜活生机。

2012年10月12日晚,全县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在会昌中学多功能报告厅聆听了山东昌乐二中黄华老师精彩的报告《打造你的高效课堂》,对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有了更加全面、透彻的了解。

2012年10月,县教研室张志明、英才学校饶运华等赴南昌参加全国历史优质课竞赛观摩活动。

2012年10月28日,县教研室汪春蓉老师与希小金晓庆、会小吴丽蓉、三小钟玉林以及周田小学谢丽芳、西江小学梁翠玉一行六人,赴吉安参加全省小学语文“走过十年”课改教学成果展示会暨新课标培训会。

此次会议,参会教师达1600多人,上示范课、交流教学经验的专家除本省的教师外,还邀请了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和全国特级名师王崧舟老师。

2012年10月起,“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启动,各学科学员分赴全国各地参训,学习时间约为半个月。

参训学员有胡小平(县教研室)、吴人英(二中)、黄芳(会昌幼儿园)、郭和生(二中)、邹平州(二中)。

【教研动态】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贯彻新课标理念,力促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012年8月23、24日,县教育局举办了为期两天的2011年版新课标培训活动。

参训人员有各初中、小学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研处主任、教研组长、教研员及各学校各学科的部分骨干教师。

8月23日上午,由何发生校长作了振奋人心的开班讲话,激励广大教师践行课标理念,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中去。

实验学校副校长黄悠有作了题为《新课标下,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的专题讲座,从“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两个方面作了生动、具体的阐述。

教研室副主任胡小平以《新课标、新课堂》为题与广大教师一起探讨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

下午,分别在实验学校、会昌小学进行了初中中考质量分析和小学期末检测质量分析。

8月24日,由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解读2011年版课程标准,各教研员从新版课标的基本内容、修订中坚持的基本思路、修订的具体内容、新课标新亮点等方面,对各学科课标作了精辟到位的解读,并辅之以名师课堂实录、专家视频等多种媒介,引领教师全面把握课标基本内容、深刻领悟课标基本精神,为开展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初中物理、化学还分别聘请了省、市教研员做专题讲座。

课标培训获得了教师的一致好评,活动圆满成功,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热烈祝贺黄芳等38名教师评为首届“会昌名师”!

★2012年11月,根据《会昌县首届名师培养工作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对申报的107位名师培养对象进行材料审核、业绩考评,最后授予38位教师为首届“会昌名师”。

名单如下:

黄芳(县幼儿园)、汪春蓉(教研室)、陈九秀(会昌小学)、张萍(希望小学)、邱晓华(第三小学)、胡小平(教研室)、

刘春山(第三小学)、宋振林(希望小学)、李莉(会昌小学)、

刘彩云(会昌小学)、胡健来(实验学校)、刘小明(私立英才学校)、李淑琴(教研室)、何勋(实验学校)、刘鑫(教研室)、

胡小明(实验学校)、饶运洪(实验学校)、刘以发(实验学校)、谢军锋(会昌二中)、刘有生(教研室)、何文春(麻州初中)、

黄春林(教研室)、王万春(实验学校)、张志明(教研室)、

刘桂平(实验学校)、任汉玲(教研室)、邹新华(实验学校)、

黄五二英(会昌中学)、王容生(会昌中学)、汪杰(会昌中学)、张爱斌(会昌中学)、王东平(会昌中学)、钟德华(会昌中学)、赖顺发(会昌中学)、曾宪环(会昌中学)、魏小文(会昌中学)、廖玉生(会昌中学)、王舒闳(会昌中学)。

★为了更好推进教研工作,根据教育局安排,决定在一线优秀教师中聘用兼职教研员,负责相关工作,经过认真筛选考察,确定了五名兼职教研员。

他们是:

汪杰(高中语文)、郭向清(高中数学)、王东平(高中英语)、刘小明(初中政治)、曾晓华(小学英语)。

【教坛短波】

2012年9月,在赣州市初中语文教师现场教学设计比赛中,英才学校胡丽萍获得二等奖,实验学校何燚秀获得三等奖。

2012年10月,在赣州市初中生物教师说课比赛中,会昌二中许慧、林繁获初中组一等奖(会昌二中)获初中组二等奖(会昌二中),会昌中学梁念荣、刘媛获高中组二等奖。

2012年10月26-29日,会昌二中朱慧清老师代表赣州地区参加了在抚州市举办的江西省第六届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取得了色彩、中国画、手工制作三个单项一等奖,电脑设计单项二等奖,并荣获“全能一等奖”。

2012年10月,在赣州市初中语文高效课竞赛中,实验学校罗娟获得二等奖。

2012年11月,在赣州市初中化学教师实验综合能力竞赛中,实验学校姚立军获一等奖,麻州初中何文春、会昌二中廖方有获市三等奖。

2012年10月,在赣州市化学实验创新大赛中,会昌中学李其垭、袁小勇分获高中组一、二等奖,会昌二中李朋和实验学校吴林飞获得初中组三等奖。

2012年11月,在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说课比赛中,会昌小学教师欧素珍获小学组三等奖。

【师路心语】

以文化的力量推进课改

——赴青岛即墨二十八中学习心得体会

会昌第三小学饶华章

金秋时节,硕果满枝。

怀着对高效课堂的满心期待,带着改变教育现状的强烈渴求,9月21日至26日,我们一行十二人远赴青岛即墨二十八中参加了由《中国教师报》主办的“全国高效课堂成果交流研讨会暨山东即墨二十八中高效课堂现场会”。

这是一次思想的盛宴,山东青岛即墨28中校长李志刚、河南洛阳西工区西下池小学校长李艳丽等课改名校的领军人物齐集一堂,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分享课改成果,代表着时下全国课改的最新潮流,非常具有前瞻性、建设性和实用性。

这也是一次取经之旅,让我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课改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深感自己落后太多了,当我们还抱着自以为先进的理念时,别人早已在课改的路上走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通过这次取经之旅,增强了我实施课改的信心。

纵观全国很多课改名校,在课改前都是一些落后的学校,是课改,让这些学校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山东杜郎口中学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本次与会的河南洛阳西工区西下池小学也是如此。

课改,是一剂改变落后面貌的特效良药,是一股推动发展的高能动力,更是一次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

我们必须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勇气和干劲努力推进课改。

一、以学生为主体是课改的核心理念

本次活动的承办单位是青岛即墨28中,其课改的成功经验就是打造智育和德育完美整合的“和谐互助”高效课堂。

这种课堂模式是以同桌两人为一个基本单元组,学习优秀的做“师傅”,学习较弱的做“学友”,通过生帮生,生教生,亦师亦友,实现师友双赢。

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互助”,在“五步十环节”课堂操作过程中,每一步、每一环节都是通过师友互助来完成的。

新课程改革倡导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强调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而即墨28中的“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就是把这种理念通过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固定下来。

让学生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了以互助学习为主,“以讲为主”的课堂被“以学为主”的课堂所取代,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互助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教师的“讲堂”真正就了学生的“学堂”。

在其学校展示的两堂课上,就教师的表现而言,无论是教学语言还是教学设计,和我们普通教师并无两样,甚至我们的很多教师还略胜于他们。

但他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却不是我们的学生所能比拟的。

无论课前的互助预习,还是课堂上的互助合作学习,学生的参与热情都非常高。

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当教师出示学习任务后,大课堂立即变成多个“小课堂”,“师友”之间互相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然后一起汇报、展示。

整个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落实,一半“师傅”,一半“学友”占据课堂整个江山,“师友”同桌和谐互助学习30分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参与机会,营造了欣赏与尊重的和谐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诚如一位与会嘉宾在发言中所说的一样,我们的课改要有一定的程序,要有一定的模式,一定要通过模式来保障课改理念的落实。

虽然我们都知道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

但如果没有课堂模式的改变,仍然是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这些理念也永远只能是停留在口头上。

纵观很多课改名校,其课改的突破口都是课堂模式的改变,以模式的转变体现理念的改变,甚至是以模式的转变倒逼理念的转变。

理念与模式,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虽然是核心因素,但如果没有一定的形式的表现出来,那只能是空谈。

当然,我们的课改也不能只拘泥于某一种模式。

无论是即墨28中的两人互助合作学习,还是杜郎口的学生上讲台展示。

其核心理念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利,真正把时间权还给学生,学习权还给学生,话语权还给学生,探索权还给学生,教学权还给学生。

河南洛阳西下池小学校长李艳丽在介绍她的“心教育”时说,一种教学模式或教育理念的优劣,不在于用什么词语来命名,而在于是不是回到了教育的原点,是不是符合教育的规律。

她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坚持“爱和自由”的办学理念,提出课堂既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也要注意“实物配对”发展智能。

这种教学模式是基于“智力中没有一样东西不是源自感觉”的儿童认知心理,其核心思想仍是以学生为主体。

“千江有水千江月”,“条条大道通罗马”。

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核心理念,我们的课改一定可以创造出更多科学有效而又切合实际的模式。

二、学校文化是推进课改的根本动力

在即墨28中参观,学生的互助学习习惯让人惊叹。

课间时,教室里一对对“师友”在热火朝天地互学,“学友”问“师傅”,“师傅”教“学友”,“师傅”督促“学友”,还有的是几对小组围在一起讨论。

听课老师站在他们身边观看,他们也毫不害羞,如平常一样。

随机问几对“师友”,有没有“学友”不听话的时候?

都笑着说没有。

再问如何教自己的“学友”?

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滔滔不绝地说出一系列方法。

是什么让“师傅”这么尽心地教“学友”?

又是什么让“学友”这么心甘情愿地被“师傅”教?

这些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我们的学生有如此好的学习习惯,什么课改模式也能创造出来!

探寻课改背后的成功因素,校园文化是其根本动力。

据李志刚校长介绍,即墨28中是一所以“雷锋精神”为校魂的学校。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学校就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

建校几十年来,学校一以贯之地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让学雷锋活动与时俱进、常学常新,系统地建立起学雷锋活动课程。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是将雷锋精神引入课堂,引入教与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将“雷锋精神”内化到课堂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德育和教学的完美结合,真正打造了智育和德育并举的高效课堂。

在即墨28中“互助”已潜移默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师友“互助”的范围已超出课堂,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有幸参观了学校的一次升旗仪式,仪式上所颁发的各种将项都是团结“和谐互助”而设立的。

班级评比是“和谐互助”先进班,学生个人是评优秀师傅、优秀学友、优秀师友、最佳拍档等。

这些评比后面,是围绕“和谐互助”的一整套独特的评价体系。

如在课堂合作中,在“和谐互助”后,由“学友”主动回答问题的,答对了,学友获得加0.5分奖励,那么“师傅”可以获得加1分的奖励。

如果答错了,“学友”不但不扣分,还可以得0.2分作为主动回答问题的奖励(以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和交流),“师傅”不能得分。

记分由班长或者“高级师傅”记录。

课改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事,课改要成功必然要涉及整个校园文化的塑造。

洛阳西下池小学的课改不但有“心课堂”,还有“心培训”让教师完整成长,“心课程”在活动中体验生命,“心环境”让儿童创造自己。

课堂教学改革只是其办学理念的一个载体,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爱和自由,让师生成为自己”的办学目标。

课改必须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来抓,努力把课改理念融入整个校园文化之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

课改也只有深入到校园文化的层面,成为全体师生的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行为方式,一种工作习惯,才能真正获得持续不断的动力。

仰望星空远赴青岛辛苦学习取经,脚踏实地立足会昌扎实推进课改。

课改,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口号,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

我们需要克服叶公好龙式的“约拿情结”,既渴望课改,却又害怕课改。

要直面课改的艰辛,勇于承担责任,把课改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追求和精神品质,努力去开创课改的崭新局面,为会昌教育发展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课改的魅力永恒的动力

——青岛即墨28中学习心得

会昌县教研室李淑琴

2012年9月23日、24日,我们一行12人满怀期待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参加全国高效课堂创新成果交流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主要以报告会为主,听取了四所课改学校校长介绍成功的经验,观摩了两节课改模式下的公开课,参观了主办学校——山东即墨28中的校园和成果展示厅,亲自感受即墨28中震撼人心的升旗仪式。

一天半的时间短暂而忙碌,每个人都认真地聆听、观看、记录,用心地思索、感受、品味,唯恐自己的疏忽遗漏了些许精彩,因为大家都很清楚此行的目的——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借鉴吸纳有用的东西,从而推动我们的课改,提升我县的教学质量。

此次学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即墨28中的“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模式”。

“和谐互助”,简单说,就是让同桌两人组成一个单元学习组,学习优秀的做“师傅”,学习较弱的当“学友”,课堂上,通过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亦师亦友,最终实现师友互助双赢。

每一堂课都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

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提高——巩固反馈,再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作细微调整。

“和谐互助课堂模式”巧妙地把雷锋精神融入其中,很好地激励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傅”为了教好“学友”,深入钻研教材,积极研究学习方法,努力采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让“学友”听懂、学会,“学友”因为有了“师傅”的指导、帮助,学习兴趣渐浓,成绩也逐渐好起来;这样,师傅为“学友”的进步而自豪,“学友”因师傅的无私而感动,彼此互相促进,关系和谐,动力持久,达到“教学相长”的高境界。

在和谐互助的高效课堂中,教师只是引路人,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调控者。

课堂的学习的权利完全“送”给了学生,凡是学生自学已会的内容,教师坚决不教;教师所教的,只是学生费劲心思却仍然学不会的地方。

学生的会与不会,也不是教师说了算,而是学生自己对师友板演或回答对错的评定。

课堂上,学生不但是学的主体,也是教的主体,不是师教生,而是“兵教兵”。

先让会的学生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就表示肯定,不再重复。

如果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适当补充;中等学生讲错了,让优秀学生讲,还讲不对,且学生普遍期待教师讲的时候,教师才适当点拨并引导学生更正,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索精神。

在课堂上,教师以学定教,根据课堂上学生互助的具体学情进行巡视、点拨、引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参与程度,点评师友的表现,设计适合学生的分层提高练习,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励学生挑战自我,到达更高台阶。

在和谐互助“五步十环节”的课堂模式中,每个步骤,学生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恰当,学生积极思考,始终保持亢奋状态,就如同在短短四十五分钟里不断翻越一座又一座小山,体验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师友大胆展示,和谐互助,肯定双方的付出与努力,勇敢挑战自己,不断去超越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变成了“学堂”,教师的教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享受探索和分享的快乐,思想不断碰撞,知识不断累积,快乐不断传递,整个教室弥漫着和谐轻松的氛围,让人为之沉醉。

更让我心生向往的是河南洛阳西下池小学。

听了知性端庄的李艳丽校长的介绍,大家都有感慨:

如果我们的孩子在西下池小学读书,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校长李艳丽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因此她从尊重学生天性出发,从心理学角度去构建校园文化,营造了充满童趣、自由、快乐的校园。

她强调:

教育的使命,就是重建生命的高价值感,让每个人都高度接纳自己、认同自己,认识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重要意义;教育的本质是创造幸福,让学生和教师都享受到幸福,每个人不仅为自己创造幸福,也为社会创造幸福。

从她的描述中,我们尽情想象西下池小学的校园场景:

学校树木成阴,树种多样,树叶四季变换颜色,引得孩子时常驻足、仰头观察;围墙边,有孩子种的各种植物,麦子、花生、西红柿,数量不多,却凝聚着孩子的汗水,牵挂着孩子们的心;“星光大道”旁,贴着学校各次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孩子的照片;沙池边,回荡着自由嬉戏的孩子的笑声;秋千上,闪现着孩子们兴奋灿烂的笑脸;教室书架上,摆放着孩子们喜欢的图书,可以随时自主选择阅读;茵茵草地上,孩子们自由地舒展身体,或端坐凝神,或歪躺遐想,你想怎样就怎样,没有整齐划一的要求,只要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就可以……在那样的环境里学习、工作,该是见多么美好的事情!

不光这些,外在的环境固然重要,但人的精神需求却更加重要。

李校长特别注意从精神层面去建设校园文化,选择适合各年龄段学生阅读的书籍,引领孩子在阅读中获得心理的成熟,没有要求做读书笔记、没有要求写读书心得,远离功利,追求自由,在与经典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得到浸润;老师们也读书,读各种管理情绪、发现心灵的书籍,在阅读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成为自我。

听了李校长的介绍,我们深感自己如井底之蛙,有那么的东西我们是完全陌生的,很多时候,我们只读自己认为有用的书,功利目的强,很少从自我成长角度去阅读。

这次学习,让我重新审视理解“课改”这个热点词汇。

我理解,“课改”其实是“改课”。

课改,对于我们普通教师来说,不可能是国家层面的课程改革,而应是课堂教学改革或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真正可操作的课改就是改革课堂,改革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

在大背景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去探寻一条路,努力改变课堂的状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摸索,去挑战,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享受更多的快乐,体验更多的成功。

课改下的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为学生的学着想,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学得更积极,学得更愉快,多思量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如今,课改成功的模式很多,但无论哪种模式,关键点在于是否能让学生动起来,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就是对路的模式。

如果学生真正动起来了,我们老师该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设置好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点,引导学生突破,从而达到学会的目的。

同时,我们还应更多去思考如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这远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运用方法进行学习,从而达到会学的更高境界。

从这个层面来说,每个教师都可以进行课改,每个教师都可以根据所任学科特点、所带学生特点和自己的特长,创造性开展工作,或投入真情,或调动学生,无论你采用哪种手段,通过哪种模式,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

在课堂中,能让学生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升,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的课堂就是成功的。

其次,“课改”改的是“思想”。

课改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关键点是教师思想的转变。

任何大的变革必然引发阵痛,许多教师习惯以教师的讲来贯穿整个课堂,如果让他彻底改变,必然会在思想上产生大的震荡。

很多课改成功学校也曾经历这样的过程,许多老师不理解、不愿意去改变已有的教学模式,不习惯把讲台认为给学生,不习惯教学中放手学生,认为失去了讲,教师没有了地位,无法体现自己的水平,缺失了成功感。

可见,要想真正推行课改,就得让教师的思想发生改变,只有教师有参与的热情,课改才能真正成功。

因此,学校在推动课改之前,必须先给教师们“洗脑”,让教师体会到课改的迫切性,感受到课改带来的成果,然后认可、支持课改,全力以赴投入课改,课改才有可能实行,取得效应。

学校要想真正推动课改,就得舍得投入,积极选派教师外出学习,让他们亲自感受课改给学生、教师、课堂带来的改变,激活他们内心的动力,因为许多人在多年工作之后,已经没有改变的动力,习惯按部就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亲身感受了课改课堂中澎湃的激情、鲜活的碰撞之后,或许他们就会反思、触动,也许就会有所行动。

这时,我们再推出课改方案,老师们就能愉快地接受,执行力就会更强,效果或许就会更加明显。

结合我县实际,我觉得,各校要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课改,或是一门学科,或是一种课型,甚至一种作业批改方式,找准课改试点教师,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实施自己的想法,予以大力支持,帮助他们解决课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醒他们注意总结反思,当课改取得一定成效时,要善于总结推广,然后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铺开,这样,长在自家园里的成功的花儿就容易被人认可,产生的效应才会深远。

因此,课改专家说:

课改先全盘复制,再批判吸收,最后独特创造,只有这样的课改才有生命力,不会昙花一现,半路夭折。

通过阅读和思考,我对“高效课堂”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高效课堂其实就是学生学的有效,学得轻松,学得扎实的课堂。

以前,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