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和谐校园打造康健品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4818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建和谐校园打造康健品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共建和谐校园打造康健品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共建和谐校园打造康健品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共建和谐校园打造康健品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共建和谐校园打造康健品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共建和谐校园打造康健品牌.docx

《共建和谐校园打造康健品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建和谐校园打造康健品牌.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共建和谐校园打造康健品牌.docx

共建和谐校园打造康健品牌

共建和谐校园,打造康健品牌

董李凤美07—09三年发展规划

一、现况分析:

(一)、学生

学校目前实际学生206人,年龄跨度为3岁至18岁,其中在编人数为198人。

在校就读为184人,送教上门人数为22人。

全校目前有19个教学班。

目前学生中轻度智力障碍约占15%,中度、重度学生约占85%;肢体障碍学生27人,约占14%;孤独症学生共40人,占20%;多动症、情绪与行为障碍约占13%;语言障碍学生71人,约占27%;多重障碍17人约占9%。

根据有家长提供的病史统计,有癫痫病史的学生约占16%;心脏病史约占8%;哮喘约占7%。

三年后我校学生对象将基本是中重度及多重障碍、有多种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轻度智力障碍学生仅占约4%。

(二)、师资:

现有教工49名,其中男性9名,占18.36%。

在编在岗教师38名,占71.1%;二线员工11名,占28.9%。

教师学历:

大学本科毕业19名,占50%;大专毕业13名,占34.2%;中等学历6名,占15.8%。

教师专业技术职称:

中学高级2名,占5.26%;小学高级25名,占65.78%;小学一级11名,占28.95%。

教育生涯:

教师平均年龄38岁。

5年教龄以下4人,占10.53%;5—10年教龄7人,占18.42%;10-20年教龄18人,占47.37%(徐健);20-30年教龄5人,占13.16%;30年以上4人,占10.53%。

现有党员11人,占22.45%。

已经递交入党申请7人。

骨干教师:

区拔尖人才1名,市名校长后备人选1名,市名师后备人选1名,局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获得班主任“育人奖”2名,中老年教师“耕耘奖”1名;市级课题获奖4人,市级教研组中心组成员6人,市级特教课程开发成员4人。

至2009年,学校进入法定退休年龄6人,因此出现的岗位需求有:

可以承担教育科研引领的教师1名、重度学生干预的教师1名、专项训练的教师2名、学前教师2名、学科教师2名、图书管理教师1名、食堂人员1名。

(三)、硬件

学校在04年进行过一次大修,近几年教育局为学校配备的设备有:

教师用电脑基本达到人均1台,学生用电脑基本到位,多媒体安装基本满足教室需要,朝北教室安装了空调,教室桌椅、橱柜、电视机、教师办公桌等都进行了更新。

学校操场重铺了地砖、装置了塑胶跑道。

学校向市教委申请专项经费配备的特殊设施设备有:

设置在分校的感知觉刺激室、设置在总校的脑电波诱导仪、音乐治疗仪、语言训练转向设备等。

学校目前硬件设施的需求主要有:

专用教室设施、设备老化,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专用教室不足,摄影摄像器材严重老化、不足,学生安全、无障碍设施尚不完善。

(四)、社区资源

学校处于徐汇区西南部康健社区,环境清洁安静,周边社区完善,有完善的幼、小、中学,学校附近有新落成的康健广场、有超市、菜场、餐饮场所、车站、苗圃、废品回收站等,都是学生课程的实践基地。

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紧密,与十多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建立普特融合伙伴关系,与附近的居委会、福利院、医院、部队等多个单位共建文明。

(五)、前三年取得的重大成绩:

2006年4月经摩迪国际认证有限公司审核,确认学校“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O9001:

2000”标准,通过评估认证。

2006年4月上海市教委授予“上海市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称号

2006年6月学校党支部荣获徐汇区2003——2005年度徐汇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6年12月荣获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2004—2006年度先进单位

2007年1月荣获2006年度徐汇区文明单位

2005年读、2006年度连续荣获徐汇区教育局绩效考核综合优秀

(六)、发展的优势和弱势:

●优势:

1、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具体表现在课程建构基本成熟、课程资源不断充实;学校管理脉络逐渐清晰、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在特教界获得一定认可、在本区教育系统和社区中树立一定形象。

2、形成了一支结构相对合理、遇事能上下齐心协力的教职员工队伍:

具体表现在学校领导层具有一定的发展思想,方向明确;形成了一支团结向上、勇于创新的中层干部及骨干教师核心力量;有一批稳定的师资队伍,有专业出身的年青教师及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一个专业全面的优秀人力资源库;教职员工有强烈的学校集体荣誉感,有搞好工作的热情,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努力为学校发展尽力。

3、学生生源相对稳定:

徐汇区属人口密集大区,每年有固定的学生来源。

4、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日益改善:

具体表现在上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硬件设施配备逐步到位,学生生均费逐年提高。

●劣势:

1、学校特色不明显:

表现在学校缺乏有特色的服务,各类专项训练还没能切实、有效地落实到位。

2、教职工个体素质水平不均衡:

表现在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思想觉悟差异大,信息技术能力整体不足。

3、人员紧张,任务多,对潜心教育、教学、服务、研究有影响。

4、科研意识薄弱、科研力量不强。

5、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通:

表现在学校内部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不通畅,教职工信息滞后,不了解其它学校、周边社区发展的前沿信息;学校对外宣传工作力度不够。

6、硬件设置并不能完全配合学校教育服务发展需求。

缺乏必备的摄影摄像等器材,专用教室尚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七)、学校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1、师资力量紧缺问题,更加合理的人员配置。

2、针对自闭症及重度学生教育服务的完善和实效。

3、意外事故的防范能力,对学校环境的安全设置。

4、执行力、共同价值观的建立。

5、配制专业用的影像设备,以记录学生的活动、发展。

(现在大多使用私人设备)。

二、指导思想

以徐汇区教育局《徐汇区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徐汇区小学建设行动计划(2007-2009年)》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各项工作,坚持“尊重需求、开发潜能、融入社会、追求卓越”的质量方针,坚持“科研兴校、规划引领、自主发展、多元互动”的战略,突出“遵循教育和管理规律,满腔热情抓教学、聚精会神建队伍”的工作主基调,推动我校全面、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我校三年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是:

以“智障儿童‘生活目标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市级课题研究为统领,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服务及管理运行机制,形成学校依法、规范、人性化的管理文化;落实每位学生的教育需求、特别是重度智障、多重障碍学生的教育需求,建立学校特色服务,进一步改进教学行为,完善服务机制;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加强师德教育,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理念、科研能力、教学功底;完善骨干队伍培养机制,加强课程开发带头人的培养,基本形成师德高尚、业务优良,适应现代化教育的教师队伍。

四、各项具体目标与发展策略:

(一)以市级课题研究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

1、统一课程思想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我们课程的灵魂和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

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以每一位智障学生生活所需的教育需求为出发点,并以学校过去的发展基础、利用周边社区特色资源、教师特殊专长等条件,营造一个“富于学习的情境”,建构一个“充满生机的小区感”的生活情境,以学生最熟知或在生活脉络的景物、事件问题,提供学习的直接经验,善用教学时机和选取生活素材,提供“开放性教材”,提供更广泛的生活实践机会,大力提升家庭、社会在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作用,使学生在更加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增加互动。

指导学生探索,引导学生建构新知。

选择“由生活细节入手,同社会进步接轨”、“让学生在活动中练习,在实践中发展”的课程行动策略,深入探索与总结集体课堂教学、个别化专项康复训练、校园节庆活动、班队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兴趣小组、普特融合伙伴互助、环境引导和家庭指导等多渠道多样化的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从而形成“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堂”的共同价值观,使课程真正为学生生活服务、解决学生的生存危机,完善学生的生存状态,让学生过健康、快乐而有质量的生活。

2、明确课程研究目标

1)编制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生活教育目标序列。

2)研制满足不同需求、可供选择的教育套件。

3)形成动态的“任务驱动下实施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育模式。

4)构建“学校主导,家校一体,社区参与”的“生活目标为本”的课程管理体系。

3、完善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体系

包括对智障儿童个体生活环境的分析评估、儿童个体的生理及心理评量、确立教育的理念、选择学习的内容、研究教学的实施、对学习效果与发展的评估、以及为保证实施的学校政策导向、管理制度、支持设施、家庭指导、环境创设、社区资源支持等。

4、确立学校教育服务特色、确立研究重点

1)学校特色课程:

以节庆为主线的综合活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阅读、珠心算数学教学、感知运动训练、手工与制作

2)完善重度学生的专项服务,对重度学生开展更合适的课程,

3)实现每个学生“生活目标为本”的个别教育方案的制定、实施与评价,建立学生个人成长电子档案,运用摄像、实录、目标评估等多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变化。

4)学前授课模式的深入探索与改进。

5)社会实践、社区服务、融合等社会性课程活动。

温馨教室建设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每个学生一项特色体育项目,

6)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成立家长学校。

7)深入推进送教上门工作,让徐汇区与内每个孩子都受到其应该得到的教育。

5、落实课题研究阶段进程

2007年2月—2007年5月:

(1)情报资料综述;

(2)教师课程理论学习:

陶行知“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

2007年5月—7月:

(1)向家长、教师、社会有关人士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围绕学生生活与发展,进行(沟通交往、自我照顾、居家生活、休闲娱乐、健康及安全、社区运用等领域)问题收集,形成“问题集锦”。

(2)梳理问题,去伪存真,进行问题分类、排序。

2007年7月—8月:

(1)编制“生活目标为本”课程教学目标分类、排序。

(2)编制“生活目标为本”课程学科教学套件范式。

(3)语文学科教学套件试点开发。

(4)教师培训:

课程理论/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观。

2007年9月—2008年7月:

(1)各学科教学套件开发。

(2)综合主题教育活动案例收集、整理。

(3)教师培训:

课程理论/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4)课题中期汇报。

2008年8月—2009年1月:

(1)继续学科教育套件开发。

(2)家庭学校合作、社区资源开发案例整理

(3)建立评估小组并试行“学生生活目标达成”评估。

(4)完善“学校主导,家校一体,社区参与”的课程管理体系。

2009年2月—2009年8月:

反思、总结阶段,形成成果、研究报告。

6、实行民主的课程领导

1)寻找课程开发共同体

在课程共同体中,校长、教师、学生、家庭、社会共同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管理者和评鉴者。

行政是课程发展的火车头,教学团队是课程设计的主力军,社会是课程实施的支持者,家长是课程评鉴的主角。

2)引入审议文化

通过调动所有教师的主体性,参与课程开发的全过程,针对实践性问题产生尽可能多的方案,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审议的过程就是一个团队研究的过程,唯有团队合作才能创造更大的教学空间及绩效。

课题组团队集中研究与个体分散总结相结合。

根据组员的专业特点进行分工,确定研究重点,定期组织交流分享。

3)完善有效管理制度

将本课题研究与学校常规日常教育管理有机结合,校长室重在课程开发、实施、评估管理,教导处重点综合主题课程套件开发管理,教研组重在学科课程套件开发,形成全校教工共同参与合力开发课程的研究团队。

4)经营对话空间,分享与成长

教师必须体认唯有开放心胸,愿意对话,分享自己的想法、心得并接受同事的批评、指正,才能为课程统整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持续改进课程的研究氛围,使教师专注于研究学生成长规律,优化成长环境。

促进教研增效,形成勤于实践、敢于创新、乐于分享的群体研究团队。

5)找出课程发展模式

维持学科的独立并不与综合活动领域相违。

采用领域教学的概念,课程统整的教学模式,主题式的教学型态、体验的学习活动、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更需要教师与教师间更密切的合作,彼此更开放、无私的对话,才能完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任务。

(二)遵循管理规律,保持和谐发展

1、建立共同愿景

04-06三年的发展,特别是示范校、文明单位的获得以及家长、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给全体教职员工带来了莫大的信心,问卷调查显示:

我校教职员工有着强烈的建立共同愿景的美好愿望,归纳提炼这些愿景是:

继续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有序、温馨的工作氛围,平等、支持的教育氛围,积极、真诚的研究氛围,勤勉、自律、协作的发展氛围。

运用先进理念,培养一个专业团队,为学生提供一流服务,打造优质特教品牌。

形成有品位的校园文化。

2、增强规划意识

从规划制定开始,即让全体教职员工成为主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参与学校三年规划的制定,同时制定自己个人的三年发展规划;以后的每年都进行年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和目标的调整,年度计划与三年规划保持一致。

3、提高执行能力

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制度体系。

在课程的研制开发进程中,变革和完善学校“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服务”的课程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实施有效的课程领导。

2009年完全通过监督认证,得到永久质量认证资格。

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制度文化,把管理工作与质量标准对应起来,使管理体系良性运行,提升学校管理效能。

逐步形成“系统思考、系统管理,共同智慧、共同管理”的积极主动、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集约化团队管理模式。

4、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修订完善《教师业务考核办法》和《教职工岗位绩效评估操作方案》,建立学校管理监督机制,对学校办学目标、办学质量进行自我督导,保证三年规划的有效实施。

5、增强和谐文化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创建和谐校园。

营造团结和谐的积极向上的氛围,弘扬正气、扬荣抑耻,淡化经济奖励、提倡奉献精神,尤其是党员、干部带头。

改进领导方法,通达民意,疏导情绪。

创建温馨教工之家,为教职工创设较舒适的休息场所。

制定教师健康计划,组织教工参加体育锻炼。

继续关爱退休教职员工,巩固“尊老、敬老”的康健教工氛围。

以和谐文化建设为核心,形成人人参与构建和谐校园的良好局面。

(三)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规律,优化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修养

以弘扬孟二冬教授“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的精神为主线,提倡“敬业、爱生”的职业风范,完善相关细则,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结合“育人奖”评选,开展学习宣传身边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营造“敬业、爱生”的氛围。

2、合理人员配置

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置,增强专项、送教上门、档案管理、对外宣传、社会交流接待等岗位的设置和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3、主抓校本培训

紧密围绕市级课题制订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计划,如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杜威教育理论、陶性知教育理论、陈鹤琴教育理论等课程理论、科研方法、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医学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学习。

多为教职工创造外出参观、培训,听课、专业技术培训、交流等机会,拓展教师的眼界。

选择有特色的同行学校去参观、学习,如深圳元平、广东、重庆等特教理念较为先进的地区,威海路幼儿园、启星、浦东、杨浦、长宁、卢湾、宝山等,以及一些有特色的本区普通学校、幼儿园,每学期组织教师去本是一所特教学校参观,每年组织一次去外省市学校考察。

站在国际前沿的高度,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对话,如香港余李慕芬特殊教育学校、香港天宝民、台湾、日本、甚至英美国家等,参加国际教育研讨会,向香港、台湾、欧美等特殊教育同行学习,学习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敬业精神。

同时运用个别化教育思想,实行教师培训梯队化策略,如5年以下以系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方法为培训主要内容,每年选派热爱特教、有专业追求的年轻教师赴重庆学习营学习,5年-15年教研组长,三奖人员、中层以上逐步选派去香港、台湾、日本等地教育交流。

中老年同样给与适合的学习机会,为每一位教职员工提供业务提升,个人发展的机会。

4、全面提升教师学历

通过人才引进、鼓励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与华师大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合作引进特殊教育研究生课程,至2010年,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92-95%,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60-70%,研究生学历5-8%。

5、倡导形成学习性校园

每年举办“阅读节”,倡导广大师生、家长一起参与阅读,每年每人精读一本专业书籍。

鼓励青年教师学习外语。

6、磨炼青年教师,打造骨干队伍

积极鼓励、创造机会让年轻教师参加上海市、全国性特殊教育信息技术、公开教学、论文评选等活动,历练打造有真正实力的年轻骨干队伍,提高专业水平。

组织优秀教研组评选、“育人、耕耘、骏马”三奖的评比,从中选拔学科带头人,制定适性人才培养计划。

进行专业引领,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合作、以及寻找普教优秀教师结对,为有发展潜能、师德高尚、群众认可的教师建立带教老师。

建立完善后备干部培养机制,用项目管理培养人,让青年干部在挫折中风雨中多加磨炼,使其能逐步培养成宽容大度,善于听各种意见,勇于改正自己缺点,待人谦虚,亲近群众的好干部。

7、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记录下教师每一步成长的脚印,增强教师“自主发展、自我管理”的档案管理意识。

(四)保障措施

1、规划学校环境的整修

对学校的整体(教室、专用室、办公室等)进行整修规划,并逐年改造与实施。

如学校安全设置,校园的美观、整洁,墙体的粉刷,总、分校后场地的改造和利用,食堂设备的改善,心理辅导室等专用教室、工会室的布局,均纳入专项经费预算申请。

2、硬件设施、设备的更新与添置

如4楼的开发、生活技能操作室设备的更新,增添必备的现代化设备(摄影、摄像器材)等,均纳入专项经费预算申请。

3、办学资金的落实

每年向教育局申请学生班车减免费用、开展综合活动的资金。

向市教委申请如蒙台梭利教玩具、身体障碍学生安全用椅等专项设备。

设立全员校本教研修专项经费,教师省际考察专项经费,教师学历奖励专项经费,教师境(国)内外学术交流专项经费,优秀教师奖励经费。

4、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

加强学生安全设施、设备的装置。

如为有肢体障碍和癫痫病症的儿童购置有防护的桌椅,学校环境的安全设置(2~3楼走廊窗子需要安装低位栏杆、报警装置进一步完善)等,健全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追查制度。

5、人力资源的到位

切实落实孩子的需求,引进专项人才,配备更多的教师,帮助学生得到更大的进步。

进行言语治疗、自闭症训练等专业人员的培训,按需引进医护、辅助教学人员、作业治疗、物理治疗等专项康复人员,档案管理、图书馆管理人员等。

6、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

顺应新的变化,研究梳理切实需要保管的档案资料,增强各职能部门及每位教职工档案管理意识,做好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电子化和文本资料的管理。

7、加强学校宣传工作

加大学校宣传力度,加强信息报道工作,拓展学校各方面宣传渠道,设置专人负责,让社会了解特教、了解康健,为交流、共享、融合开辟通道。

8、加强学校网站建设

至2009年,使我校网站成为有实质内容的资源分享站,网络信息互动平台,学校管理的主要通道。

9、进一步加大与社区的融合力度

继续拓展社区特殊教育咨询服务,扶助做好随班就读的指导工作,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课程及设施设备对普通学校、家庭、社区的支持作用。

积极主动地与周边更多小区、学校、单位结成共建单位,形成长效融合机制,为学生之间的互动、融合、社会实践等建立稳定的保障。

支持和规范志愿者活动,为形成关注智障儿童群体、平等关爱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做出贡献,为构建区域更为广阔的和谐社会打下基础。

董李凤美康建学校

2007年4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