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交通安全管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4583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12交通安全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112交通安全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112交通安全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112交通安全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112交通安全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12交通安全管理.docx

《2112交通安全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12交通安全管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12交通安全管理.docx

2112交通安全管理

交通安全管理

一、交通事故的特点

(一)交通事故具有突发性。

无论是对交通事故双方来说,还是对他们双方所涉及的亲属及工作单位来说,交通事故都是突发性的,无任何思想准备,特别是会给他们的亲属突发其来的打击,危害极大。

(二)交通事故涉及的面广。

交通事故每死伤1人一般要直接、间接地涉及5~10个家庭。

有人做过统计,象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每年将会有1~4%的家庭直接或间接地受交通事故的影响。

(三)交通事故具有极强的社会性。

一般事故要么原则上可以单方面预防,如:

可在房间或楼道里装上烟雾报警器来防止火灾,一旦出事,可以主动采取措施。

要么虽很难单方面预防,但发生的机率很小,如:

地震等。

然而对于交通事故,用形象化语言来说,“你不撞别人,但别人可能撞你”,不论是什么人都可能死伤于交通事故。

(四)交通事故隐患具有频发性。

每个驾驶员在开车当中时刻都可能遇到交通事故险情,即交通事故隐患。

我国自行车多,行人多,人们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特别是交通法规观念还不够强。

在我国,每个机动车驾驶员每天约要遇到200次险情,每次险情发生时,如果驾驶员处理不好,都有可以发生交通事故,因此,我国的交通事故隐患具有极高的频发性。

可见,要减少交通事故,其难度之大。

二、为什么会发生交通事故

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观因素有三种,即:

违反规定、疏忽大意、操作失误。

(一)违反规定是指当事人由于不按交通法规和其它交通安全规定行车或走路,致使交通事故发生,如:

酒后开车、非司机开车、超速行驶、争道抢行、故意不让路、违章超车、违章装载、非机动车走快车道、骑车猛拐、骑车带人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大约80%左右的交通事故由此造成。

(二)疏忽大意是指当事人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原因,没有正确观察和判断外界事物而造成的失误。

如心理烦恼,情绪急躁,身体疲劳都可能造成精力分散,反应迟钝,表现为了望不周,采取措施不及时或不当。

也有当事人凭主观想像判断事物,或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技术,过分自信,行为不当而造成事故。

(三)操作失误指驾驶车辆的人员技术生疏、经验不足、对车辆、道路情况不熟悉、对对方可能采取的行为方式预测不准,遇有紧急情况便惊慌失措,发生操作错误。

比如,有的机动车驾驶员刹车时误把油门当刹车紧紧踩住不放,有的骑自行车人遇紧急情况心慌意乱不能及时停车或躲避而发生事故。

在很多交通事故中,绝大多数是当事人的主观原因造成的,当然有时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如道路,环境等不利的客观因素。

客观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就是意外交通事故。

三、交通事故预防措施

(一)不折不扣落实“三不超,五不开”的预防措施

“三不超,五不开”是我集团经过长期摸索,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保安全、防事故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具体内容是:

不超速、不超载、不超劳;无证不开,无令不开,酒后不开,车辆带病不开,身体有病不开。

如“疲劳开车”是指驾驶员每天开车超过8小时或从事其它劳动,体力消耗过大或睡眠不足,以致行车中困倦瞌睡,四肢无力,不能及时发现和准确处理路面的交通情况;“患有妨碍安全行车的疾病”是指患有足以影响观察,判断事物能力和控制行为能力的疾病。

如:

脑血管、心血管疾病、癫病、眩晕、发烧、严重的耳疾、眼疾、肢体严重伤残等。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三不超、五不开”与执行《条例》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二)严格教育司机,必须做到“九禁”和“十不准”

1.九禁

1)严禁开“英雄车”、“斗气车”。

2)严禁争道抢行。

3)严禁酒后开车。

4)严禁把车交给非驾驶员开。

5)严禁开车时吸烟、饮食和闲谈。

6)严禁驾驶室超乘人员。

7)严禁随意让人搭车。

8)严禁超载、超高、超长、超宽。

9)严禁肇事(包括碰挂)后逃离现场。

2.十不准

1)不准无牌照和不符合行驶规定条件的车辆出车。

2)不准驾驶与证照不符的车辆。

3)不准在货车挂车、自动倾卸车、平板拖车、起重车(除驾驶室外)上乘人。

4)不准教练车载人或运载危险品。

5)不准闯禁令标志。

6)不准强行超车和故意不让。

7)不准在下坡时熄火滑行。

8)不准后溜发动。

9)不准违反有关行驶速度、会车、车距、转弯、停放等规定。

10)不准搞直流供油。

(三)驾车穿拖鞋容易发生事故

驾驶操作中的踩制动、离合器和油门踏板等重要动作都要靠脚来完成,每一个动作稍有迟缓或失误,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车辆在行驶中需要停车或遇紧急情况需要紧急制动时,驾驶员施于制动踏板上的力达几十公斤,若穿拖鞋踩制动踏板,很可能因用力过度造成滑动或踩空,使制动无效,造成车祸。

另外,车辆行驶时,驾驶室内温度高,脚容易出汗,拖鞋极易脱落,对行车安全危害极大。

因此,交规中规定“不准穿拖鞋驾车”应严格遵守。

(四)落实预防措施,创造良好运输环境

安全行车预防措施很多,认真落实预防措施,不但可以圆满完成各项运输任务,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些预防措施概括起来有:

1.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主人翁责任感,把立足本职与远大理想紧密结合起来,把执行制度同奉献精神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为祖国、为铁路新线建设无私奉献的崇高情操。

深刻认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安全工作占居着重要位置,从一个侧面讲,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

2.在行车中,牢记十次肇事九次快、十次肇事九违章的教训,按规定速度行驶,文明礼让,不开斗气车,提高警惕,随时准备处理突然情况,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3.把车保养好,路上不抛锚,执行定车定人、“三勤、三检”(勤检查,勤保养,勤调整;出车前检查,行驶中检查,收车后检查)制度,为安全运输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汽车穿过铁路、隧道、涵洞等固有设施

铁路、隧道、涵洞等设施是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几个重要障碍。

为此,应按如下安全要求行驶:

(一)铁路道口

通过铁路道口时,应提前降低车速,密切注意两边有无火车开来,并听从铁路道口管理人员的指挥。

如栅栏已放下,应立即停车;如栅栏虽未放下而指挥人员已发出信号,包应立即减速,做好停车准备。

汽车已驶近铁路线上,应迅速加大油门赶紧通过;如汽车距铁路尚远,应停在栅栏线以外等待放行。

通过无人管理的铁路道口,要切实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确保安全,严禁与火车抢行。

在交叉路口等待放行时,应尾随前车纵列停放,不可超越抢前,以免造成交通阻塞。

穿过铁路时,应平稳通过,不得在火车行驶区内变速、制动、停车。

为防止在铁路上熄火,过铁路前应换中速档或低速档,保持足够动力,稳速通过,汽车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30公里,其中拖拉机、电瓶车、轮式专用机械车不得超过每小时15公里。

如汽车在火车行驶区内发生故障,必须千方百计设法迅速离开。

(二)隧道

穿越隧道前,应观察清楚交通标志所示净空高度和以文字说明的有关规定。

通过隧道时,注意前、后、左、右方各有无障碍和来车,视情况启用小灯和车尾灯通过。

在隧道中,一般不宜鸣号,切勿高速行驶和在隧道内停放车辆,以免造成隧道噪声和交通阻塞。

(三)涵洞

涵洞是公路与公路或公路与铁路交叉下层叉口。

涵洞的基本特点是高度受到限制,路幅不宽,通过条件较差,路面湿滑。

通过涵洞时,要适当减速,注意车辆的装载高度是否在交通标志的允许范围内,必要时停车核实,决不可粗心大意。

有怀疑时,应请人下车照看,缓缓驶入。

五、凹凸路面行驶安全技术

(一)通过凹凸路面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在凹凸路上行驶时,必须耐心,保持正确的驾驶姿势,上体紧贴靠背,两手握牢方向盘,避免身体晃动或跳跃,以保证加速踏板稳定。

否则,会使车速忽快忽慢,加剧车辆跳动。

行驶中,要随时注意各种机件的声响及装载物资的状况。

通过凹凸路后,应停车检查各部连接螺丝是否松动或折断,物资装载是否牢固。

通过凹凸路时,要注意观察和选择路面,及时减速,看清凹凸的情况、位置,决定通过的方法。

一般有以下几种通过方法:

1.如果凹凸处在路的中间,而它的两侧可以通过时,可选择道路较安全的一侧通过。

最好选择右侧通过。

2.如果凹凸处两侧都不利通行,而凸物低于汽车最小离地间距。

其宽度又小于轮距时,可使左右轮居于凹凸处两侧,车辆骑着通过。

3.如果凹凸处两侧不利通行,且此处又无法骑驶过去,应换用低速档,使一边车轮压在凹凸物较低的一面,另一边车轮压在平路上,慢慢通过。

4.凹凸处较大,并将整个道路堵塞时,应使两前轮与障碍物成直角,用低速档,缓慢驶过。

5.凹凸处短而小时,可减速后踏下离合器踏板,滑行通过,后轮缓慢地滚过障碍,减轻撞击。

通过一般不高的横向凹凸时,可使车辆成斜角行驶,左右轮先后接触障碍,避免两轮同时振跳及胎面与沟沿垂直切割,以减小对车辆的冲击力。

六、泥泞路行驶安全技术

(一)泥泞路对汽车行驶的影响

雨水浸泡泥土路面的简易公路后,就会出现泥泞。

即使是等级公路,一旦路面上盖上一层湿土,也会变得泥泞,泥泞路对汽车行驶的影响是:

1.松软的路面和粘稠的泥浆,在车轮挤压下显著变形,造成较大的滚动阻力。

2.泥浆在车轮与地面之间起着润滑的作用,松软地对驱动轮不能形成足够的反作用力,造成附着力不足,车轮容易打滑空转。

3.转向引起的离心力容易超过降低了的附着力,导致车轮侧滑,使方向不易掌握,行驶中车头摆动,转弯困难。

4.在附着条件差的情况下,各车轮的制动效果不一致。

制动时,车轮会滑动,使制动距离延长或侧滑。

5.在湿润的横向倾斜的路面上,加剧了汽车横向推力,汽车极易发生横滑。

(二)泥泞道路的行驶安全要求

1.起步时,根据泥泞的情况,正确选择挡位。

加油时,只要能够保证车辆起步即可,不可将油门加得过大,以免后轮打滑。

如后轮打滑不能起步,应挂倒档后倒少许,再重新起步或直接采取防滑措施,将车开出。

在泥泞的坑、沟处起步时,如路基坚硬,可挂二挡起步,用离合器结合—分离—再结合—再分离的方法,使车辆在原地前后晃动,并利用向前晃动的惯性加油驶出。

2.在泥泞道路行驶,应选择道路中央或泥泞浅,滑度小,路面较干燥、平坦、坚硬的地方。

如有前车辙,应沿着有车辙的地方行驶。

通过泥泞较深的地段,应保持充足的动力,并注意不使车辆底盘部分碰及地面的坚硬物体。

通过泥泞深、距离短、没有危险的地段时,可加速冲过。

3.为防止车轮横滑,方向盘要少打少回。

一旦发生横滑,立即减低速度,将方向盘向横滑的方向转动,待不横滑时,再回转方向盘继续前进。

如前轮滑向路侧而不能再前进,应立即停车,采用后倒的方法,将车辆调整后再行驶。

车辆横滑时切忌紧急制动或乱打方向盘,以免造成更大幅度的横滑。

4.上坡时,如果条件允许,可用冲坡的办法,但修正方向要灵活及时,不宜猛打猛回。

一般情况下,上坡应用稳定的低速行驶,尽可能少换档和停车。

5.要注意档位和油门的正确运用。

一般泥泞路可用中速档或低速档,保持足够的动力,平稳通过,减档时机要提前,换档动作要准确、迅速,必要时可用一脚离合器换档。

换档后,油门应跟得及时。

若要降低车速,应采用发动机制动的方法。

6.如汽车驱动轮陷入泥泞内,空转打滑时,应立即试行倒退,退出湿润地段后另选路线前进。

如倒退同样打滑,应立即停车。

7.在翻浆的泥泞路行驶时,应自选新路,不要沿前车辙行驶。

通过短的翻浆地段,可加速冲过;通过较长的翻浆地段,应详细勘察行驶路线,保持中等速度进行,中途不要变速和停车。

8.汽车在泥泞路上行驶,如需靠边时,应先在路中间减速,换好低速档再逐渐驶向路边。

9.有前桥驱动的汽车,在通过泥泞或翻浆路段时,可挂接前桥驱动,以加强通过的能力。

有差速器锁止装置的汽车,在通过泥泞路时,可将差速器锁住,通过泥泞路后再解除。

10.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30公里。

(三)防滑安全措施

1.通过泥泞路时,可采取以下防滑安全措施:

(1)通过泥泞路段以前,清除轮胎花纹中嵌入的石子和泥沙。

(2)泥泞浅而路基坚硬的道路,可铲除表面的浮泥。

(3)如泥泞路段不长而条件许可时,可在选定的行车路线上铺设碎石、沙子、禾草或木板等,构成防滑轨道。

(4)如行驶中驱动轮被陷打滑,可在车轮下垫木板、干土、石块或杂草等。

(5)必要时,可适当降低轮胎气压,加大轮胎着地面积,驶出泥泞后,及时充气。

(6)长期在泥泞区域行车时,应设法将轮胎更换成大花纹的防滑轮胎。

(7)在驱动轮上装上防滑链或缠上草绳。

2.防滑链的使用方法:

把防滑链条套在后外轮上,先扣好里面的链条挂钩,再把链条往外拉紧,扣上外面的链条挂沟。

使用时应注意:

(1)防滑链不可在硬路上使用,通过泥泞路后应立即卸下,以免损伤轮胎和链条。

(2)防滑链条不可装得过紧或过松,过紧易损伤轮胎,甩泥困难;过松容易在行驶中自行脱落。

(3)防滑链条不可当作钢绳用,以免链条断裂。

(4)防滑链条使用后要洗净,并涂上废机油,防止锈蚀。

七、山路及高原地区行驶安全技术:

山路及高原地区驾驶难度比较大。

未经过一定训练的驾驶员,在山路和高原地区不能单车行驶。

(一)山路和高原地区的公路,一般依据自然地理条件修筑,多是傍岩临谷,坡陡路险,弯急路窄,视线不良高原地区气候变化无常,晴雨相间。

高山上云雾笼罩,常有山洪暴发,泥石塌方,温差悬殊,酷热严寒交替。

朝阳面道路坚实干燥,尘土飞扬,背阳面道路湿滑泥泞。

高原地区气压低,冷却水容易沸腾,发动机动力性能降低,驾驶员容易发生头晕、呼吸困难、精神疲劳等高原反应。

这些因素,给汽车行驶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二)坡道安全驾驶技术

山地上下坡多,山地驾驶难度大。

为此,必须掌握好坡道驾驶安全技术要求。

1.上坡起步、停车

(1)在山地的上坡处起步应谨慎,如感到动力不足,汽车无法起动时,应立即踏下离合器踏板和制动踏板,然后拉紧手制动杆,再放松制动踏板,重新起步。

绝对不可在汽车后退时松抬前进档的离合器踏板,以免损伤传动机件,使车辆失去控制。

(2)上坡停车抬起油门时,应迅速踏下离合器踏板,同时踏下制动踏板。

停车后拉紧手制动杆并关闭点火开关,将变速杆推入一档位置,并视情况用三角棱木或石块塞在后轮的后面,以防车辆后溜。

2.下坡起步,停车

(1)下坡起步时,须起动发动机,视坡度倾斜程度,将变速杆挂入适当的档位,坡小的放低速档,坡大的放中速档,然后放松手制动杆,抬起离合器踏板,让车慢慢滑行起步。

(2)下坡停车时,应先踏制动踏板,减低速度,再迅速踏下离合器踏板,使车辆停止,然后拉紧手制动杆,关闭电路,将变速杆推进倒档位置,必要时用三角棱木或石块塞在后轮的前面,以防车辆冲溜。

3坡道换挡

(1)上坡加档:

上坡行驶中如情况允许需换高速档时,冲车距离要长些,车速要比平路高些,否则换档后会感到动力不足,造成停车至后溜。

加档动作要准确、迅速,加档后油门要及时跟上,但应防止空油声。

(2)上坡减档除掌握平路减档要领外,还需细听发动机声音的变化,感到动力不足应迅速减档。

减档后,油门迅速跟上,保持发动机的动力必要时,可以越级减档,如从四档直接换入二档。

(3)下坡加档,可按平路的加档要领,但冲车要小,有的不需冲车。

若陡坡,可在下坡前根据坡度情况,预先挂入适当的档位。

(4)下坡减档一般用于陡坡道上,需要利用发动机制动时的情况,在减档前要先使用脚制动,使车速减慢,再根据需要减档。

减档时踏离合器踏板的时间不可太长,否则会使车速加快,造成减档困难。

如果减不进档时,应再次制动,使车速减慢再行减档。

不可急躁,不可强行减档,以免损坏变速器齿轮。

4.上坡行驶

(1)通过短而不陡,路面较宽,两侧无危险的上坡时,可适当加速利用惯性冲坡,或提前换用低一级档位加速冲坡、如通过连续的短小坡道时,应根据地形情况掌握车速,在下坡中途适当加速,握稳方向盘,利用惯性冲上第二个坡道。

(2)通过长上坡道时,既要利用高速冲坡,又要及时变换档位。

不可用高速档勉强行驶,也不宜过分地使用低速档,必须掌握“三、四、五档不硬撑,一、二档不硬冲”的操作方法,使汽车保持充足的动力徐徐上坡。

(3)汽车连续上坡时,要注意水温表的指示温度,如果发动机过热,应及时选择适当地点停车降温,待温度正常后再继续行车。

5.下坡行驶

(1)下坡时.应根据坡度和道路情况,将车速控制在30公里/时以内。

下陡而长的坡道时,应在坡顶试踏制动踏板,检查制动器是否良好,再挂上与该坡同级的档位,利用发动机的阻滞(制动)作用和间歇使用脚制动来控制车速下坡,不可踏下离合器踏板或脱档滑行,不可使用紧急制动,尽量避免中途变速。

(2)下坡时若必须换档,应先踏下制动踏板,当感觉已起到制动作用后,即迅速踏下离合器踏板进行换档。

换档后,应先松离合器踏板,后松制动踏板。

(3)下坡时,要注意观察前方情况,在视距较短地带,应随时鸣喇叭发出警告;在路面狭窄或地势险峻的地带,应随时做好停车避让的准备。

(4)下坡如使用制动器时间长,制动鼓和轮毂会发热。

因此,经常使用制动器时,应适时停车,让制动鼓和轮毂冷却后再行驶。

6.下坡滑行

山地驾驶中,滑行的机会很多,但采取不适当的滑行,易发生危险,应按如下安全技术要求进行滑行。

(1)下陡坡时不能滑行,因为坡愈陡,汽车下滑的加速度愈快,使用制动也愈频繁,制动蹄片和制动鼓的磨损愈大,很容易导致脚制动器失灵,必须要利用手制动器进行紧急制动,或临时抢档,利用发动机制动。

这种制动很容易造成传动机件扭损折断,发生事故。

再则,车速过快,遇到紧急情况,就会措手不及,发生事故。

所以,在陡坡道上不要滑行。

(2)一般的坡滑行时,要采用不脱档,关闭点火开关的滑行方法,滑行速度不可太快。

真空加力式制动装置的车辆,滑行不能关闭点火开关(熄火)。

(3)无论哪种滑行,滑行一段距离后,应试用一下制动器的工作效能,一旦发现制动器踏板踩下去发软。

应立即停车检查,不可继续滑行。

7.下陡坡时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30公里,其中拖拉机、电瓶车、轮式专用机械车不得超过每小时15公里。

(三)通过各种复杂路段的安全方法

山路地形复杂,道路千变万化,用一成不变的驾驶方式在山路上行车是不行的,必须根据不同的道路情况采取不同的驾驶方法。

1.通过危险陡坡

通过危险陡坡时,应先换入低速档,保持足够的动力。

副驾驶员应事先下车,拿三角木跟进,一旦汽车有后倒情况,立即用三角木塞住后轮,勿使倒溜。

使用三角木时,人应站在车轮外侧,以防止停不住车时发生事故。

2.通过山间便道

山地行车,经常会遇到只能勉强通过一辆车的单车施工便道。

这些施工便道有的是临时建筑;有的是因公路或桥梁被冲毁而另开辟的代用道路;还有的是通车很少的简易道路。

在通过这些便道,特别是危险地段的便道时,应事先下车察看路况,必要时加以整修或填补,然后用低速档缓行通过。

对于长时间未通车的便道,更须谨慎,应仔细察看道路路基情况及前方有无倒车回旋的余地,防止进去后无法返回。

如车上有乘员,应下车步行通过。

3.通过易塌方地段

山路上有一些临岩地段,由于风化作用,常有岩石滚落到公路上,或大面积塌方,堵塞道路。

汽车通过这些地段要提高警惕,一面观察道路,一面看山上的情况。

如果前面有碎石下落,说明将有大面积塌方,应立即停车;碎石若落在后边,应加速通过。

通过时,不要鸣高音喇叭,防止风化石受到声波的冲击后发生崩塌。

4.通过傍山险路

傍山险路大多是路窄、坡陡、弯急、涵洞多,一边临崖或靠河,一边靠山,对面来车不易发现。

通过这些险路,应选择道路中间或靠山的一侧谨慎行车。

转弯时,应随时提防对方来车和注意路旁情况,遇有来车时,应遵照“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原则,选择安全地带会车。

如会车时靠近崖边或河岸一侧,应先下车察看路基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靠边停车。

如果路窄,交会困难,需有专人指挥通过、驶近弯道时必须做到“减速,鸣喇叭,靠右行”,要注意路基边缘是否坚实可靠。

在陡坡处转弯,要提前换入低档,避免在转弯过程中换档,以便集中精力转动方向盘。

驾驶员的注意力要侧重于路面及靠山的一面,注意观察交通标志,遵守标志规定,不要窥视崖下深涧,以免分散精力和产生紧张心理。

遇有洪水将公路冲断时,不能盲目地涉水通过,应查看好水势和道路情况后,设法通过或绕过。

5.通过坡道起伏的地段

有的山路,特别是丘陵地带,道路的坡道起伏变化比较大。

对这样的地段,若道路平坦,视线较好,可采取鸣号、加速、滑行的办法。

就是即将下完坡道时,挂高速档,利用坡道冲车,使车速提高到一定程度,冲上前面的上坡道。

这样可避免单纯地用低速档爬坡。

当车即将到坡顶时要鸣喇叭,靠右行,适当地收油门,让车平稳地驶上坡顶,防止对面来车或坡顶有其他情况。

到坡顶发现下坡道无车或交通情况良好时,可进行滑行。

在即将下完坡时,再挂高速档冲车,准备爬下一道坡道。

照此办法,通过所有起伏的地段。

6.通过高原地区

高原地区海拔高,气压低,气候寒冷,常有风沙飞雪,给汽车行驶带来很大不便。

在高原地区,车速不可太快,不可频繁使用制动,需经常停车休息检查。

驾驶员工作时间不宜过长,若有气短、眼花等高原病症状时,应及时停车休息,不可勉强行车,防止发生意外。

7.通过山地、高原地区桥梁

山地、高原公路桥梁较多,这些桥梁大多数都在坡底下,下了坡就是桥。

驾驶汽车通过这样的路段时,应当减速,平稳行驶。

因为桥面一般要比路面高,桥梁的两头大都凹凸不平。

通过时,如只顾高速冲坡,汽车会在桥梁凹凸处发生猛烈的跳动,轻则引起钢板弹簧折断,或方向盘猛烈转动,将驾驶员手臂击伤,重则车辆发生颠覆,车翻桥毁。

山地桥梁都是跨越山壑的,这些桥下经常要排泄山洪。

当山洪爆发时,桥两头的路基虽被冲塌,但路面仍完好无损,车辆驶近桥时,驾驶员往往看不出危险,所以,山洪爆发后或雨季期间在山路通过桥梁前,应停车察看。

在桥梁上不宜停车,不宜靠边,必须提前减速,缓行通过。

通过险桥时,应下车察看或询问桥情,必要时卸下载运物通过。

(四)防止坡道溜滑的方法

山地及高原地区行车中危及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坡道溜滑现象。

溜滑现象就是在坡道上汽车前溜或后滑以及侧向滑动。

汽车在坡道上出现溜滑现象及防止方法有以下三种类型。

1.行进间的溜滑,就是指上坡时后滑,下坡时前溜。

这主要是驾驶员的操作问题所引起的,其中以换档操作不当为主要原因。

有的是对发动机动力判断不准,换档过迟;有的是档位不熟,操作动作迟缓;也有的是挂档失误。

汽车下坡时所发生的溜车,主要是由于制动装置失灵,车辆失去控制的缘故。

为了防止车辆的溜滑,在坡道换档时,动作要敏捷、准确上坡减档,必须在汽车尚有充足动力时进行,减档时机要适当提前,必要时可越级减档。

下坡换档要选降低车速,并采用两脚离合器的操作方法进行减档。

2.起步溜滑。

汽车在坡道上起步,若不按操作要领进行,就会造成溜滑。

造成汽车上坡起步后滑的主要原因是制动器在离合器之前放松;或离合器踏板松得过早,制动器踏板松得较晚,致使发动机熄火而造成后滑。

为了防止后滑,在坡道上起步一定要严格按操作要领进行,尤其在险要山坡道上更应注意。

一般情况下,油门要根据陡度情况适当加大,在离合器达到半联动位置后再松开手制动,使汽车略有一点前冲起步。

特殊情况下,用脚制动配合起步,一面拉手加速拉钮,加大油门,一面松抬离合器踏板。

当开始联动时,右脚迅速放松制动踏板,使其起步。

3.停驶中溜滑。

它是指停驶的汽车在坡道上自行移动。

汽车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时的振动,有时可使车辆移动。

熄火后的车辆移动,往往是路面附着条件的变异(温度、风火、湿度)所造成的。

停驶中的溜车比较少见,一旦出现,后果就很严重。

为了防止停驶车辆的溜滑,在坡道停车时,应尽量选择路宽的地方。

车熄火后,要拉紧手制动器,并按上、下坡度的不同,分别挂上一档或倒档,在车轮下塞石块或三角木等。

也可偏转方向盘,使前轮朝向安全方向,万一发生溜滑,车辆往安全地滑动。

汽车一旦发生溜滑,不可慌张,要沉着冷静地处理。

应先用脚制动,将车速减慢,然后再使用手制动将车停住。

如果制动失灵,停不住车,应及时将方向盘适当地转向有行道树或靠山的一侧,使溜滑的汽车前部或后部车体的一侧抵在行道树或山石上,利用天然的障碍将车挡住。

千万不可任其溜滑,致使车辆愈滑愈快,最后无法控制,发生掉沟翻车事故。

(五)山地驾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1.加强出车前的检查。

出车前要认真检查汽车的技术状况,尤其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