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新闻学研究生考试理论新闻部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597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大学新闻学研究生考试理论新闻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上海大学新闻学研究生考试理论新闻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上海大学新闻学研究生考试理论新闻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上海大学新闻学研究生考试理论新闻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上海大学新闻学研究生考试理论新闻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大学新闻学研究生考试理论新闻部分.docx

《上海大学新闻学研究生考试理论新闻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大学新闻学研究生考试理论新闻部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大学新闻学研究生考试理论新闻部分.docx

上海大学新闻学研究生考试理论新闻部分

参考书目:

1.《传播学通论》,戴元光、金冠军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郝雨著:

《新闻学引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中国传播思想史》(现当代卷、近代卷),戴元光、徐培汀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B:

新闻学复习重点

一、新闻学与新闻

1、世界新闻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世界新闻学的萌芽过程

萌芽状态的新闻学,最初孕育在它的母体政治学中。

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

(约翰·弥尔顿(JohnMilton,1608~1674)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

弥尔顿是清教徒文学的代表,他的一生都在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而奋斗,代表作《失乐园》是和《荷马史诗》、《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

1641年,弥尔顿站在革命的清教徒一边,开始参加宗教论战,反对封建王朝的支柱国教。

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发表了5本有关宗教自由的小册子,1644年又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写了《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首次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关于新闻自由的口号和思想,其主要观点是“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壮大,新闻学开始脱离它的母体逐步形成独立的学科架构。

早期的新闻学又称为报学。

普尔兹的《德国新闻事业史》:

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的《德国新闻事业史》出版,标志着新闻学开始超越单纯业务研究的微观视野,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揭示新闻活动的客观规律。

其意义在于从业务角度转向理论角度。

、世界新闻学的成熟时期

到了20世纪20年代,系统化的新闻理论创立于世,标志着新闻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李普曼的《舆论学》:

1922年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李普曼《舆论学》出版,第一次揭示了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舆论过程。

卡斯柏·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

1924年美国著名新闻教育家约斯特《新闻学原理》出版,第一次对新闻理论范畴体系做了较为完整深刻的表述。

随着资本主义新闻学的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诞生,产生了社会主义新闻学。

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

1956年,美国新闻学专家施拉姆等人出版《报刊的四种理论》,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集权主义理论:

报刊是国家的公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大众媒介统一步调,国家才能顺利地为公众的利益服务;在某些情况下(如在交战状态的国家里,军人统治下),集权原则甚至体现人民的意志。

自由主义理论:

不管观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应该让他在报刊上出现,自由讨论,有可能在讨论中在一定时代中错误有可能压倒真理,但真理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吸取力量,最终达到谬误而重现真理的光彩。

社会责任论:

传媒(报刊)对社会有着种种义务,要不负公众的信任;报刊要“供给真实的、概括的、明智的关于当天事件的记述,它要能说明事件的意义”;它应当成为“一个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要能描绘出“社会各个成员集团的典型图画”;要负责介绍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美德;要使人们“便于获得当天的消息。

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大众传播媒介与组织传播媒介不可分割;大众传播媒介是作为国家和党的工具来使用的,并作为党实现统一的工具、发布“指示”的工具;它们几乎是专用于宣传和鼓动;传播者被强制性地要求承担严格的宣传责任;它们由国家经营和控制;传播者的自由和责任也不可分地连在一起。

、世界新闻学的发展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西方国家,新闻学逐渐融入大众传播学。

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

a、研究对象不同:

新闻学以新闻传媒及其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大众传播学把研究对象扩展为所有大众传播手段;

b、研究方法不同:

新闻学主要运动定性研究,大众传播学以定量分析作为基本方法;

c、研究重点不同:

新闻学重点研究新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舆论效应,大众传播学重在研究传播行为与社会的一半互动关系。

2、中国新闻学的发展状况:

洪仁玕:

(洪仁玕(1822年-1864年),广东花县人,是太平天囯天王洪秀全的族弟,曾在香港居住多年,1859年到天京(即南京),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理朝政,1864年在江西被清朝捕杀。

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领导层中对西方见识较广的一位,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具有发展资本主义主张的政治纲领,在当时的中国算是相当先进的思想。

洪仁轩的主要新闻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四条:

1、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可以通过报纸“禁朋党之弊”,以消除种种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

2、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可以通过报纸这一桥梁,沟通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和民众之间的公议。

3、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

4、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

王韬:

香港《循环日报》主笔

(王韬1828年11月10日-1897年5月24日江苏苏州人王韬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

19世纪70年代后,王韬撰写了《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和《论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等文章,阐述了他对报业的认识和有关办报、特别是中国人办报的主张与思想:

第一、阐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阐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

第三、第三阐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

第四、阐述了报纸的文风。

第五、阐述了报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循环日报》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为办报宗旨,成为我国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图强的报纸之一。

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

他不仅同戊戌变法这一政治运动相联系,更是我国资产阶级报业的先驱者之一。

他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创办和领导了数十种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如《中外纪闻》、《强学报》,进行了救亡图存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宣传教育,冲破了封建言禁,掀起了中国人自己办报的第一次高潮,成为促进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领头雁”,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梁启超:

(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革维新的道路,世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

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1898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孙中山: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孙中山是伟大的宣传家,一生创办了十多种报刊,领导了三次新旧思想的报刊论战.在长期的报刊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己的报刊宣传思想,掌握了一系列报刊宣传方法。

他高度重视报刊宣传的鼓动作用,但又过于夸大报刊宣传的作用。

英雄史观的唯心观点决定了他不可能平等地对民众进行宣传。

1900年在日本横滨创办《开智录》;

1900年在香港创办兴中会机关报《中国日报》;

1902年改组《大同日报》;

1903年在香港创办《世界公益报》;

1905年在日本创办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1907年领导同盟会在新加坡创办《中兴日报》;

1910年创办旧金山《少年中国晨报》;

1914年在东京创办《民国》杂志,后为中华革命党机关刊;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孙中山指派廖仲恺和朱执信等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及印刷机关。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新闻周刊》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正式成立。

校长蔡元培为该会拟定了简章,规定其宗旨是“灌输新闻知识,培养新闻人才”。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新闻的范围、选题、采访、编辑、通讯方法以及报社和通讯社的组织等。

会长由蔡元培担任,由留美归国的徐宝璜教授和著名记者邵飘萍任导师。

徐、邵等利用星期日上午给会员讲课,传授新闻学知识。

该会还出版了《新闻周刊》,这是当时中国唯一传播新闻学知识的报纸,也是中国最早采用横排式的报纸。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标志着中国学术新闻学的形成,也是中国大学新闻教育的开端。

徐宝璜的《新闻学》:

徐宝璜,字伯轩,江西九江人。

著名新闻教育家。

是最先在国内开设新闻学课程的大学教授,主张报纸应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应代表国民提出建议和要求。

认为报纸的舆论是根据新闻而来,新闻又以正确的事实为基础,因此新闻中的事实正确与否决定舆论的健全与否,报纸在提倡道德,开启民智方面具有重要的职责和作用。

徐宝璜在我国新闻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被誉为“新闻教育界第一位大师”,和“新闻学界最初开山祖”。

作为北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徐宝璜为新闻学研究会殚精竭虑,在主持研究会会务的同时,撰写了被誉为新闻界“破天荒”之作的《新闻学》一书,这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

邵飘萍,原名新成,革命烈士,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人称为“新闻全才”。

《实际应用新闻学》主要整理了他的新闻学教学讲义的内容,以他自己的采访实践经历为主要内容,融合了一些他去欧美日本考察后的认识,是对新闻采访和写作,记者修养等新闻实践进行理论的概括,这本书立足于实际应用,力求指导记者进行实际采访。

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

戈公振,现代著名新闻学家,江苏东台人。

是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

《中国报学史》系统全面地介绍和论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汇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基本勾勒出了中国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大致脉络,确定了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内容。

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系统研究的开端,这在我国新闻史学史上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中国报学史》代表了旧中国报刊史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自一九二七年初版后,曾多次重印,并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在国内外都有重大影响,是公认的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至今还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所推崇,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陆定一,江苏人,1927年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

陆定一同志为建设和发展我军的政治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是1942年春天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的产物,也是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为标志的中国第一次新闻改革的产物。

它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与方法,阐述了无产阶级新闻学最基本的问题,即新闻的本源问题,同时阐明了“新闻如何能真实”的问题。

论文提出,新闻工作者要“做人民的公仆”;办报的人要有群众观点,办报要走群众路线。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所阐明的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在新闻学研究领域的指导意义至今未变。

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

1、新闻的特征:

(1)事实传播的快捷性——新闻是对于事实的传播;新闻史对事实的最快速的传播。

(2)对世界变异的敏感性——客观事物的“新鲜性”特征是非常易逝的和脆弱的,新闻传播者就必须要非常敏感和及时地在它还处于“新状态”和“新面貌”的那个瞬间,迅速准确的把它报道出来,反映出来。

(3)话语表达的直观性——新闻可以通过直接而生动的语言、直观而真实的场面、动感和逼真的声音把人们带入新闻的现场,同时新闻不是对生活的艺术化再现,而是对客观的再现。

(4)信息覆盖的无限性——新闻传播本质上是一种大众传播,其信息所达到的终端是不受任何人群范围上的限制的。

如何理解“新闻姓‘新’”?

如何理解“直观性”?

新,首先体现在新闻的时效性上。

即新闻事实从发生到采写、刊播的时间要迅速、及时、越快越好。

新,还体现在报道的内容上,即事实本身新鲜并有新的意义。

感官层面而言,报纸媒体上新闻图片的运用以及文字表达上对追求现场感的自觉带给人们视觉的直观性;从心理的层面而言,话语表达的直观性和直接性,主要体现在对于新闻事件的叙述上非常直白,易于被理解和接受。

“陈述事实”和新闻传播的真实性:

答:

(1)“陈述事实”

①陈述事实,是新闻传播的主要方法。

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忠实报道,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是传播者应该采取朴素的陈述事实的方法,不能加入外来的成分。

老老实实地向受传者报告事实产生的原因、发生与发展的经过以及它所产生的结果。

尽管报道者在报道事实的过程中,不免搀入他个人的看法及评价,但传播该事实的信息,是新闻的主体与受传者欲获知的主要内容。

②陈述事实,是新闻传播的最重要特征。

如果传播中没有事实,只有空话或谎言,或者传播的事实被夸大或者被缩小,某些事实层面被篡改,那么这样的“报道”,就不是真正的新闻或者完全的新闻。

因此,忠实地陈述事实,确保新闻的真实,就是维护新闻的生命。

(2)新闻传播的真实性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则是非常微观、非常具体的。

它要求记者笔下的或话筒、镜头中的每一个人物,曾经“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每一个事件,每一个时空背景,以及每一个细节,时间点、地点都必须绝对真实。

(3)“陈述事实”与新闻传播的真实性的关系

①新闻传播的这种真实性的实现,是“陈述事实”的结果。

新闻传播的这种真实,是它的特点,也是它区别其他社会意识的具有本质意义的根本属性。

②新闻传播的真实性通常要求“陈述事实”具备五个要素,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

后来,人们又加上一个“如何”(How),就变成了“五个W”加一个“H”,简称为“新闻六要素”。

二、新闻起源与发展

1、西方学者关于新闻起源的观点:

约斯特的“新闻欲”:

所谓“新闻欲”,是由于“欲知道”,“欲使人知道”及“欲被人知道”三个心理作用而发生了“新闻欲”。

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得源泉,也是文化和人类进展的基础。

由“欲知道”的愿望才生读者,由“欲使人知道”的愿望才生新闻纸,由“欲被人知道”的愿望才生新闻广告。

格劳德、小野秀雄的“群居说”和“交流说”: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需求产生了群居,而群居则必须相互沟通与交流,生存与发展是人类交流即新闻传播行为发生的本质动因。

2、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

新闻的起源,既不是由于人的“新闻欲”所促成的,也不是因为人长着“说话器官”和“听觉器官”才创造的,而是由于社会物质生产和人类精神交往的需要所决定的。

人的“新闻欲”或“好奇心”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思想或意识,但心理、思想、意识是由社会的存在所决定的,只有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才能形成某种意识——新闻欲,并去进行某种活动——新闻活动。

3、新闻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征:

传播技术与新闻事业的发展:

单一纸质媒介阶段——最早实现了人类传播活动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开启了人类新闻事业发展的源头,由于印刷技术的批量生产性,也就具备了将新闻传播逐步推向社会平民的条件,从而引发了更广大的信息共享时代的真正到来。

电讯为王传播阶段——电讯传播在世界的全面推广使人类真正进入了大众传播时代。

以广播和电视为主题的电讯传播,不仅彻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信息传播瞬息万里,而且挣脱了印刷传播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载体(纸张等)和运输方面的束缚,为新闻传播开辟了一条极其便捷、高效、省钱、省力的空中通道。

网络强势传播阶段——网络传播将以往各自独立的单一传播转变为综合传播,将单功能的媒体转变为多功能的媒体,将人类由工业社会带入了信息社会。

社会形态与新闻事业发展:

专制工具阶段——报刊的出版权,新闻的发稿权,严格控制在政府手里;普遍实行出版前的审查制度,只允许刊登符合政府意志和维护封建制度的内容,严禁来自人民大众的任何自由思想的表达。

政党喉舌阶段——完全打破了以往政府对于媒体的绝对控制,争取都了新闻自由的基本权利。

这样的报刊体制至今还在许多国家继续存在着。

现代报业阶段——新闻媒介由大大小小的企业主创办和经营,以赢利为第一目的,进行媒体间的自由竞争,不听命于政府和政党。

而且,报刊还有权对政府实行舆论监督,被称为与立法、司法、行政平行的“第四权利”。

多体制共存阶段——专制控制的体制、自由主义市场化的体制、集团垄断的体制以及社会主义体制会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交替出现。

“耳目喉舌”说:

“耳目喉舌”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一批维新派基于对报刊社会功能的思考而提出的,强调报纸在封建群王的统治下具有消除上下内外之隔的作用。

所谓“耳目”,是指报纸能帮助人们掌握国内外的消息,“喉舌”则是指报纸能让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新闻一向被称作社会的喉舌。

不管是把它看作哪一种意义上和范围内的喉舌,革命的、政党的、阶级的、政府的或者人民的,总而言之,其喉舌的性质和地位几乎是天然注定的。

无产阶段的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的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

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记者作为“耳目喉舌”的作用。

“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哈钦斯委员会):

“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是1943年由时代出版公司创始人亨利·鲁斯提议并资助20万美元,为调查分析美国报刊自由现状和前景而成立的非官方、临时性新闻研究机构。

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进行修正,提出了社会责任论。

认为“观点的自由市场”所主张的自我纠正过程,其实际功效是靠不住的,必须靠新闻传媒切实对社会负责,而要做到这一点,新闻界自身必须努力,公众和政府也有责任。

三、新闻的意识形态属性

1、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兴起与发展:

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孕育了新闻事业,新闻事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17世纪初,西欧相继出现了许多连续出版的印刷报纸。

(2)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以英、美、法等国为代表的许多欧美国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将报刊作为宣传自由、平等、博爱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舆论工具,为资产阶级政权的简历创造舆论环境。

(3)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资产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而资产阶级内部由于各自的政治及经济利益也开始分化。

此时的报刊又变成了资产阶级内部各派别、各集团进行争斗、谩骂甚至人身攻击的工具,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

(4)19世纪30年代,“政党报纸”被“大众化报纸”所取代。

“大众化报纸”又称便士报、廉价报纸。

强调报纸的独立性,声称“不党、不私、不偏、不倚”,即不受任何政党、团体左右;大量刊登趣味性强乃至耸人听闻的新闻报道;价格低廉,大量发行。

“大众化报纸”使报纸称为一种资本主义企业,经营完全企业化。

到19世纪末,“大众化报纸”已经成为资产阶级报纸的主体。

(5)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欧美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原来各自独立的“大众化报纸”纷纷被有实力的资本家收购,形成报系和报团。

大众化报纸:

“大众化报纸”又称便士报、廉价报纸。

强调报纸的独立性,声称“不党、不私、不偏、不倚”,即不受任何政党、团体左右;大量刊登趣味性强乃至耸人听闻的新闻报道;价格低廉,大量发行。

“大众化报纸”使报纸称为一种资本主义企业,经营完全企业化。

到19世纪末,“大众化报纸”已经成为资产阶级报纸的主体。

资产阶级报团: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欧美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原来各自独立的“大众化报纸”纷纷被有实力的资本家收购,形成报系和报团。

其资本相对集中,由某个资本家或更大的垄断资本集团统一经营管理,有一致的办报思想和方针。

2、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发展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建立了自己的组织,工人办报也随之开始出现。

(1)19世纪20年代,随着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斗争的深入开展,出现了最初的无产阶级报刊。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国相继爆发了规模宏大的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产生了革命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报刊。

(3)19世纪40年代后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从而使得无产阶级逐渐形成并诞生了一个独立的、自觉的阶级政党,创立了世界第一份真正的无产阶级报纸《新莱茵报》。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中心逐渐转移至俄国。

《新莱茵报》:

1986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创办了《新莱茵报》。

它是全世界第一份真正的无产阶级报纸,是第一份无产阶级政党的机关报。

《新莱茵报》一创刊就高举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大旗,大力支持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事业,始终坚持与敌人进行斗争,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和路线,充分体现出了无产阶级报纸的性质。

《新莱茵报》在世界无产阶级报刊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列宁称赞它是最好的、无与伦比的革命无产阶级的机关报。

《火星报》:

1900年12月,列宁同普列汉诺夫等人在德国的莱比锡创办了《火星报》,这是全俄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报纸。

报纸明确提出了建党计划:

“报纸的作用并不限制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吸引政治同盟军,报纸不仅是集团的宣传员和集团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火星报》是继《新莱茵报》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出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机关报。

《真理报》:

1912年,俄国掀起新的革命高潮,群众性的工人日报《真理报》应运而生。

它继承和发扬《火星报》的优良传统,造就了整整一代新的革命工人。

十月革命胜利后,《真理报》成了社会主义报刊的典范和核心。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几种报刊;

1922——第一个中央机关报《向导》;

1925——第一个日报《热血日报》

抗战期间——《解放日报》、《新华日报》

3、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1)党性原则该说。

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不仅具有鲜明的党性,而且公开宣布自己的党性,声明在新闻工作中提心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

这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区别于其他阶级的新闻事业的显著标志。

(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在社会主义社会,新闻事业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业,成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担负着宣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积极、准确、生动地向群众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政策成为广大群众自觉行动的理论指南。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在思想上,就是要以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新闻事业的指南,宣传党的思想体系和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在组织上的要求,就是接受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遵守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政治家办报”:

“政治家办报”只要是指办报的人要有政治头脑,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复杂的事实面前能够做到把握全局,高瞻远瞩。

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对一切新闻工作者的具体要求,每个办报人都要有政治家的眼光、政治敏锐力和政治责任感;一个各种新闻事业都要“讲政治”,要体现出坚定的党性原则。

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

(1)新闻工作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

政治不是自发的、盲目的政治,而是一种自觉的政治,那就需要懂的理论。

(3)还要有优良的思想作风。

优良的作风是实现政治方向的一个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