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概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504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形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地形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地形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地形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地形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形概况.docx

《地形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形概况.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形概况.docx

地形概况

地形概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使学生分析得出我国地形、地势的基

本特征;使学生在图上确定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分界线,了解三级阶梯的特

点;能在图上找出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区。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

读、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种地形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进行国情教育;通过分析地形、地势

条件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教材分析,讲述这部分知识时,并没有

急于要求读图总结我国地势的特征,那样学生在读图时就会很盲目,找不到

回答问题的入手点,也就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

所以教材设计了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即有事可

做,又不会东闯西撞做无用功,因此学生在完成这三个读图题,(不知不觉沿

着设计者的思路接近正确答案),即可顺利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结论。

接着,教材给出两幅地势剖面略图,要求学生判读找出能反映我国地势的,

进一步使学生认识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教材结合地

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分别介绍了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海拔和地形类型,

以及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由于地势对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人

类的经济活动都产生深刻影响,那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

点,会对上述各要素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教材做了简要分析。

 关于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个知识点简单易懂,所以教材通过列举

五种地形类型齐全,说明我国地形多种多样,通过具体数据说明山区面积广

大。

为了复习等高线的知识,教材给出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初步训练学生通

过等高线地形图来判读实际地形类型的能力。

我国的地形特征,也会对自然

地理要素和人类经济活动产生深刻影响,教材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侧

面分别叙述。

 教法建议

 关于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以学习指导法为主,结合讨论法,教学

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教师的作用是通过适时适度

的设问,引导学生读图思考,使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切忌直接把结论告

诉学生。

运用计算机课件使知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立体地

出现在学生面前。

 关于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要避免平铺直叙,可以结合生活联系实

际,调动起学生活动,如提问有哪些同学外出旅游?

到过哪些地方?

或者教师

展示一些图片、照片,让学生根据景观分析是何种地形。

接着再复习提问最

基本的地形类型有哪几种?

得到答案后,要求学生在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

找,看我国是否都有,各找一至两例。

自此,学生可总结出地形多种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通过数字即可说明,但要注意讲清山地和山区两个概念的区

别。

地形特点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可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渗透辩证唯物主

义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地形的两大基本特点

 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

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

 教材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形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

 (引课)我们已经学习过我国人口的分布非常不均:

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

部人口稀少。

这样的分布状况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而致,其中一个重要的影

响因素就是地形,本章我们学习中国的地形。

 (板书)第3章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地形概况

 (学生活动)完成P20读图1。

 (计算机演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位置。

 (学生活动)完成P20读图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知道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3.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4.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5.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6.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

民族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

族的分布地区。

 2.通过收集资料或调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

化。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发

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

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

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

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8%。

在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百万人口以上的

民族有18个。

众多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本节的重点

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由于各民族团结协作,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

献。

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

我国的民族政策知识要求理解,对其他知识要求识记。

汉语(普通话和方

言)、汉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内容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讲。

 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是本节重要的基本训练要求。

通过使用

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逐步提

高阅读专题地图的技能。

 (计算机演示)在地图上用褐色表示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地区、用黄色表示

海拔1000米至2000米的地区、用绿色表示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

 (学生活动)完成P20读图3。

 (总结板书)地势西高东低。

 提出问题:

P20图⒊1中国地势变化示意图的正误均为西高东低,我国属于

哪种情况呢?

 (计算机演示)绘制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的过程。

 (总结板书)呈阶梯状分布。

 (计算机演示)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山脉的名称。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读图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地势分成几级阶梯?

(2)

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3)每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海拔高度?

(4)这样的地势特

点给我国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经济活动带来哪些影响?

 (计算机演示)总结: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对我国的影响。

 (板书)有利:

降水丰沛、东西交通、水能丰富。

 (学生活动)

(1)回忆最基本的地形类型有哪几种?

(2)在我国是否都有分布?

(3)

如有,请在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找一至二例?

 (总结)可见,我国地形特征之二是:

地形多种多样。

 (板书)地形多种多样。

 (学生活动)读P22图⒊4找出占比例较大的地形?

说出山地与山区的区别。

 (板书)山区面积广大。

 (学生活动)讨论:

这样的地形特点,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呢?

 (总结板书)有利:

多种生产、资源丰富。

 不利:

交通不便、耕地少。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如何利用地形地势的有利条

件,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不利因素?

 (总结板书)发展河运

 开发水能

 多种农业方式

 矿业、旅游业等

 改善交通

 (反馈练习)

 (总结)通过本章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的两大基本特征,以及带来的

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影响。

地形会影响人类的活动(如人口的分布),另一方

面人类也会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适应和适当改造不利的影响。

 〈设计思想〉

 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三个方面的要求,本节课

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提出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各种

地形图、示意图,通过读图总结概况出我国的地形特征、地势特征。

由于地

图中,尤其是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信息量很大,学生又是初次接触这张

图,因此,本环节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问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度要由

浅到深,给学生一个适应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读图方法。

教材中的三个读

图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上述思想。

第二个环节,分析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征,

给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

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山川秀

丽,景色多姿多彩,我们拥有发展多种生产的条件;拥有世界着名的大江大河;

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同纬度

的西岸和内陆的地区却是干旱的沙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同时,也

要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不利影响,这样才能做到生产中扬长避短、因地制

宜。

因此,本环节既要注意进行生动具体的国情教育,同时也要为下一环节

埋下伏笔。

第三个环节,研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有利条件,适应

和改造不利条件,即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发展生产。

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中

没有突出体现,但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地协调的观念也应该在初

中地理教学中逐渐渗透。

由于初中学生理解力有限,建议师生共同讨论。

环节的知识也不要求必须掌握,重在培养思想和观念。

 更多精彩推荐:

初中>初二>地理>初二地理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