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2143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长方体的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方体的认识.docx

《长方体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的认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方体的认识.docx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一、复习引入.

1、师:

我们已学过一些几何图形,你们还记得是哪些吗?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出示实物(牙膏盒、魔方、墨水盒、粉笔盒、圆柱形水壶、网球)

师:

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呢?

(学生分别回答)

师:

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现在看到的这些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叫做立体图形。

在低年级时我们曾认识过长方体和正方体,谁能找出这些物体中哪些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

生:

药品的包装盒、商店的牌匾……

师:

这些物体,它们的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为什么都是长方体?

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

板书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师:

我们研究平面图形主要是研究它的边和角,那么对于长方体,我们应该研究些什么呢?

(一)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师: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操作,摸一摸长方体的面。

师:

请你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

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生1:

我数了一共有6个面。

有上、下、前、后4个面,将长方体树起来以后发现还有左、右两个面。

加在一起就是6个面。

生2:

我数的也是6个面。

我是按照前后一组、左右一组、上下一组分组来数的,每组都有两个面,所以3×2=6个面。

师:

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做到了准确、有序,真不错。

请其他同学按照他的方法再数一遍。

师:

摸它的上面和前面,这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请同学们指出你的长方体的一条棱。

谁能数一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

(学生操作并汇报)

生1:

有12条棱。

我是这样数的:

上边的面有四条棱,下边的面有四条棱,中间还有四条竖着的棱,所以有12条棱。

师:

还有谁的方法和她不一样?

生2:

我是分成三部分来数的。

横着的有四条棱,竖着的有四条棱,剩下的这个方向还有四条棱。

所以一共有12条棱。

师:

你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的来数,而且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他的方法再数一遍。

师:

看,三条棱相交于一个顶点。

请你指出一个顶点。

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顶点。

生:

一共有8个顶点,上边的面上有4个顶点,下边的面上有4个顶点。

如果再数,就重复了。

所以长方体有8个顶点。

(二)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点

师:

刚才我们已认识了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那么它的面、棱、顶点分别还有什么特征呢?

我们4人小组再深入地探究一下好吗?

师: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14页,根据表格的内容进行研究,你可以自己研究、也可以小组合作,要把结果用铅笔填在书上。

(学生操作活动、教师巡视)

师:

谁愿意说说你发现了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生1:

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是一样的。

我先把长方体放在纸上,用笔描出它的下面,然后把长方体翻过来,发现上面和刚才描的边完全重合,说明他们不仅形状相同,而且大小一样。

同样,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后面也是完全重合的。

师:

你通过画一画、比一比发现了长方体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的。

生2:

我发现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

同意吗?

生3:

不同意。

有的时候两个相对的面会是正方形。

生4:

正方形也是特殊的长方形啊。

师:

研究了长方体面的特征,那谁来说说棱有什么特征?

生5:

我发现12条棱的长度不完全相同。

只有同一方向上的四条棱的长度是相同的。

生6:

我采用了测量的方法。

我手中的长方体,横着的这四条棱长度都是10厘米,竖着的四条棱的长度都是7.5厘米,剩下的四条棱的长度都是6厘米。

因为他们的方向不同,所以我把它们分成了三组,每个方向是一组,每一组的4条棱的长度是相同的。

师:

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测量,我们发现:

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和12条棱,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并且相对的面完全相同,12条棱可以按方向分成三组,每一组的四条棱长度相同。

(三)认识长、宽、高.

师:

刚才我们发现,长方体的三个不同方向上的棱的长度不尽相同。

那我们就把从同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习惯上,把水平方向的棱的长度作为长,把前后方向棱的长度作为宽,竖着的棱的长度作为高。

师:

现在请同学们从右下方的定点出发,用手摸一摸你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再把它立起来,摸摸它的长、宽、高。

你发现了什么?

生:

长、宽、高变了。

但是长方体的形状没有发生变化。

(四)研究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点

师:

研究完长方体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采用同样的方法来研究正方体的特点,并将表格补充完整。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

师:

谁来说说你发现的正方体的特征?

生1:

我发现正方体也有8个顶点。

生2:

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并且它们的大小也相同。

所以正方体的六个面,完全相同。

生3:

正方体也有12条棱。

而且长度都相同。

我是通过测量发现的。

我手中的正方体的每条棱的长度都是6厘米。

师:

请同学们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

生1:

它们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生2:

长方体的长、宽、高不一定相同;而正方体的长、宽、高都完全相同,它的12条棱的长度都是相同的。

生3: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五)、认识透视立体图.

师:

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你能看见它的哪几个面?

生1:

我只能看见它朝着我的前面。

生2:

我能看见它的前面和左面。

生3:

我能看见它的前面、右面还有上面。

师:

看来,观察一个长方体,我们最多能看见它的三个面。

如果从右前方观察这个长方体,画出来的立体图形就是这样的.

(教师演示画图,先画前面、再画侧面、接着画上面)。

师:

我们已经把看得见的面都画出来了,那看不见的呢?

生:

用虚线。

师:

在画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同一方向的棱一定要画的互相平行。

华正方体的方法和长方体一样,只是要注意长、宽、高都要相等。

四、课堂总结.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那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收获?

生1:

我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生2:

我知道了从同一顶点引出的三条棱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生3:

我知道了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12条棱的长度也完全相同。

生4:

我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师:

看来,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一定的收获。

那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

 

“玩”出来的精彩——特级教师卫建玫《长方体的认识》课例教学实录与赏析

 

2004年10月,笔者有幸在苏州市吴中区体育馆观摩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常州钟楼区教研室主任卫建玫执教的苏教版第10册《长方体的认识》一课。

在教学中,教师突破了传统的思路,成功地组织学生进行了真正有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摸——做——说——画——玩的活动线索中亲历知识形成过程,学生对于长方体的认识十分透彻,达到了一个新的深度。

该节课引起了1600多名听课教师的强烈反响,下面笔者就这节课的一些环节作一点个人的剖析,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

摸出来的精彩。

师生问好。

师: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魔袋,里面有很多的物体。

你能大中摆出一个长方体吗?

生上台来摆了。

师:

是吗?

师:

你们想不想摆。

在你们身边都有一个魔袋,请你们组内的成员都摸摸。

要求摸出长方体。

学生动手摸。

师:

不错,摸得还真快,感觉还真灵。

师:

请同学们把摸的长方体的物体高高举起。

师:

这个圆的形状是长方体吗?

师:

到底是不是呢?

师:

你能不能把你的感觉或是成功的经验,与大家说一说。

生:

我感它的六个面都是长方体,对边都是相等的。

生:

我摸的时侯,有八个角

生:

我还有发现,有四边是窄的,有两边是宽的。

师:

我们同学分别是从面、角、边来感觉。

所以一摸就成功。

他们摸的时候这些感觉,换句话说,就是抓着了长方体的某些特征。

那长方体有那些特征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明白了。

(简析:

摸长方体的活动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感知,把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对长方体的零星认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二:

做出来的精彩。

老师给大家准备一个些材料,用这些材料加上你的巧手,你们就可以做出一个或是两个长方体,要做得又快,又好。

就需要小组合作。

制作材料有方形纸板,萝卜,养料小棒,插口,刀,刀板,透明胶等。

制作时,小组合作,边观察,边制作。

边读书,边修正,并讨论组织汇报表示语言,力求准备精彩。

展示时,介绍制作所用的材料。

方法及你们的发现。

学生动手操作。

(简析:

在分组活动前,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制作材料,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制作长方体。

制作的过程实际就是把学生的直观感知、生活经验充分糅合,做中观察、做中模仿、做中探究、做中发现。

做的过程是在摸的基础上再次把实物、模型、表象三者有机的建立联系,学生对于长方体的特征有了不出声的认识。

三:

说出来的精彩。

师:

刚才同学做得非常非常投入,你们一定想把你的成果把你们的成果展示。

生:

用萝卜切出一个长方体

师:

出这个长方体至少要切几刀。

生:

切六刀。

师:

切六刀是因为长方体有(六个面)

师:

是不是六刀一定能切出一个长方体呢?

生:

不能,所以切歪时,需要修正。

师:

做得很好,说得也很好。

边做边思考。

师:

除了切的,还有其它的吗?

生:

我们用插的方法,插出一个长方体。

我们是12小棒,八个插口。

师:

12根小棒是三种颜色,每一种颜色长度(都相等),用插的方法研究时

这12小棒不是任意12小棒,分为三组,这三组的长度分别相等。

生:

我们六个长方形纸片贴成一个立体的长方体。

师:

用六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

六个长方形一定会围成一个长方体吗?

其它同学呢?

说说看。

生:

我觉得对边的两条都要平等。

面的话,对边也可平行的贴上去。

师:

用六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这六个长方形有特殊的要求。

3对长方形,一对是两个。

这两个长方形怎么样呢?

(完全一样,也就是完全相等)

师:

三组完全相等的长方形就一定会能围成一个长方体吗?

出示插的长方体。

师:

在长方体中,这些小棒叫做什么?

生:

叫做边

生:

我觉得说的是棱

师:

说说你对棱的认识

生:

三个棱就组成一个角

生:

两个面相交的边就是棱。

指一指棱

师:

这个长方体有多少条棱。

我们就可以将四组相等的棱也叫做相对的棱。

师:

有八个插口,叫做?

生:

师:

在数学中,这叫顶点。

师:

在你做的长方体中指一条棱,说一说它是由那两个面组成的。

学生动手摸一摸。

(简析:

在学生介绍自己制作的过程与发现环节,教师的提问很精当,准确地引导学生观察作品,在与教师的语言交流中不断地被纠正表述的不足,从而发现它的本质特征。

在这里教师很有耐心地引导学生说出了面、边、顶点、棱的概念与特征,又注意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说的过程很好地实现了学生的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四:

“画”出来的精彩。

出示光盘盒。

师:

它是一个长方体。

师:

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它的话,这是中间的颜色,文字与图形,它就变成了一个长方体。

电脑出示一个立体的长方体。

师:

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又叫长,宽,高。

标出长宽高

移一下这个图形,将长缩短成与宽一样长。

变成了另一个长方体。

师:

它还是长方体?

师:

说说你为什么说它是长方体?

生:

因为它与长方体一样,它也有六个面,还有条件与长方体都一样的。

只是它的长与宽一样,只不过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

师:

它的六个面有些特殊。

怎么特殊?

生:

在六个面中,有两个正方形

师:

这种是长方体中比较特殊的情况。

把高拉长,拉得与宽一样长,

师:

现在的图形还是长方体吗?

生:

生:

不是

师:

说说看。

生:

它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应该是正方体。

生:

可是我觉得,正方体是一个特殊长方体,所以我认为正方体也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

师:

这个图形真像同学所说,它是一个长方体。

它与长方体有什么正方体关系的。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好不好。

出示一个绕转的长方体。

师:

如果这们放,它与生活中间的什么物体很相似?

生:

像块砖

生:

像铅笔盒

生:

像讲台

生:

像一台空调

师:

如果这样放,又可以把它想象成?

生:

一扇门

生:

大楼

生:

一台冰箱

师:

如果展开我们丰富想象,你把它想到什么,它就是什么。

同学们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没有吗?

(简析:

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学生经历了实物——模型——图形——变式的认识过程,建立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在图形位置变化、特征增加的变化中,丰富了对长方体特征的全面认识。

五:

玩出来的精彩。

敢不敢说一说。

我们先玩一个游戏。

玩过之后,就可以了。

学生上台。

准备了一些长方体的盒子,一些圆球。

比赛,把这里物品堆得高,堆得多。

学生在堆长方体物体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情况,有的把最大的面相叠,有的把最小的面叠。

教师问:

你们认为怎样叠放最稳定又可以堆的多?

学生讨论,认为把最大的面叠放最稳定,可以堆的多。

(学生在堆乒乓球时遇到困难)

师:

如果把这些球堆起来,有办法吗?

生:

我认为,上面再叠一层。

生:

我可以把盒子里面放乒乓球就可以了。

生:

可以把长方体盒子的高在变长,可以多装一些球。

、、、、、、

师:

今天这堂课研究了长方体。

带着今天的学习,下课自己再研究一下好吗?

(简析:

通过游戏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老师,我的小棒不够”

       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集体备课时,我们一致认为让学生借助学具袋里的学具“搭一搭”长方体的框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我特意邀请了组内教师听课。

可是,就在这个最关键的“搭一搭”环节出现了一点意外。

事情是这样的:

      师:

你能借助学具袋中的学具搭出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吗?

同桌合作试着搭一搭。

      学具袋中的学具中有:

8个“小连接”,每个“小连接”上有三个相互垂直的插孔,可以插小棒连接各棱;4根较长的小棒;4根中等长度的小棒;12根较短的小棒(如图1)。

                     图1

   生:

老师,我的“小连接”不够。

   生:

我的也不够(见图2)。

                       图2

       接下来相继几个小组都出现了这种情况:

“小连接”少一个。

       我很诧异,“为什么都是相同的学具袋,小连接’的数量却不同呢?

”于是,我找了一些给他们补上。

   生:

老师,我的小棒不够。

 

   生:

我的也不够。

      我更加诧异了:

怎么会呢?

”于是,我走过去查看,原来学生是这样搭的(如图3、图4)。

                图3

 

                  图4

       学生是选择了只有4根的较长的小棒作为长方体的底面,上面就需要同样长的4根才能搭成长方体,这样当然就不够了。

我豁然明白了问题所在!

于是,我让学生停了下来。

   师:

刚刚有几个小组发现自己的学具袋里有的材料不够。

请大家仔细想一想,是真的不够吗?

如果是顶点(小连接)不够,想一想需要多少个就够了?

如果觉得小棒不够,那就是你的选择出了问题。

想一想:

到底怎样选择才能搭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呢?

       听了我的提示,学生搭得越发起劲了!

小组汇报也异常精彩。

      课后,在对这节课进行研讨时,听课教师居然以为这个环节是我精心设计的。

      事后,我仔细琢磨产生意外的原因,大概是自己对于“搭一搭”这个环节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对于活动的安排不够紧凑和细致,对于学具的利用不够恰当和巧妙。

      一、为什么“搭”

      其一,这是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动手操作活动,能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其二,搭”本身就是一个平面到立体的建构过程。

作为立体图形认识的第一节课,“搭”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非常有意义的。

其三,长方体的认识,棱的特点是个难点,“搭”能帮助学生发现顶点个数及棱之间的关系,形象生动地体会长方体的特征。

       二、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学具

       教师对于学具的发放应该做精心的设计:

       其一,对于个别小组的小棒数做精心安排。

例如,可安排2个小组只能搭出正方体(小棒为2长、2中、12短);2个小组只能搭出一般的长方体(小棒为4长、6中、4短);2个小组只能搭出较特殊的长方体(小棒数4长、2中、8短);其他小组学具袋材料的数量则是充足的。

这样能缩短操作的时间、降低难度,并且能够保证搭出三种长方体。

       其二,给学生充分搭的时间,明确小组活动的具体要求。

可以这样设计:

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了学具袋,一会儿同学们借助学具试着搭一搭长方体。

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学具不够,不要着急。

想一想是真的不够吗?

如果一种搭法行不通,马上调整尝试其他的搭法。

边搭边想:

学具需要满足怎样的条件才能搭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框架呢?

       其实,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曾经发生或即将发生一些“小意外”。

我想,有些意外是可以避免的,即教师本身的问题所造成的意外。

就像本课例中的学具袋中小棒长短不一,如果选择不当是搭不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这种意外是教师备课不够充分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而有些意外是不可避免的,即课堂生成的意外。

例如:

学具袋中的“小连接”不够或学生弄丢了“小连接”,或课上学生随时可能出现的“惊人之语”、“惊世之作”等。

      我想,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意外,需要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

而对于那些不可避免的意外,则需要我们养成反思的习惯,不断凝练教学的智慧,将“意外”升华成精彩!

本文作者薛春波(东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本文摘自《新世纪小学数学》杂志

《长方体的认识》课例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观察后回答:

  ①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②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意归类并板书

③指着左边问:

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板书:

平面图形)

  ④指着右边问:

这又都是什么图形?

(板书:

立体图形)

  2、出示第19页图中的各个实物,观察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

(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②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是都占有一定的什么?

  (空间,占有一定空间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③你知道这里面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肥皂、牙膏盒、墨水盒)

  ④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让学生说)

  二、揭示课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的数学课主要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并板书课题.

  三、教学新课.

  

(一)教学例1,拿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

(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

(演示给学生看)

  归纳: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认识长方体的棱.

  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①数: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

(要说出数的方法)

  ②量:

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有什么规律?

  归纳:

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8个)

  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个面)

讲解:

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

5、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_____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_____形)围成的____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_____,相对的棱的长度______.

  

(二)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出示长方体框架, 提问: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为几组?

怎样分?

  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把长度相等的棱分为一组.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想一想:

  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

(长、宽、高)

  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

  结论:

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四、巩固练习.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展开图,按要求做一个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度量的结果,并指出它的长、宽、高.(注意不同放置法的长、宽、高)

2、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

 3、说出下图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4)它的下面和后面各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注意搞清楚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每个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课后作业.

  自己设计一个长方体模型,量一量长、宽、高,然后与同学交流.

  七、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棱:

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顶点: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有8个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长、宽、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本环节用时约3分钟。

1.出示一组实物图片。

(教学楼、卷柜、长方体形状的盒子、装墨水瓶的盒子等)

师: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

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师:

板书“长方体”

2.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师:

老师在每张课桌上都放了长方体形状的物品,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

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3.说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师:

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可以近似的看作长方体呢?

生:

说一说。

4.抽象长方体形状。

师:

如果我们只考虑墨水瓶货盒子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呢?

课件演示:

墨水瓶上的图案和颜色飞走,只剩下长方体的透视图。

师:

为什么这么多物体的形状都可以叫做长方体呢?

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呢?

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板书:

“的认识”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物体引出长方体,使学生回忆起长方体的形状,并对长方体有一个整体的、形象的认识。

]

[评析: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再辨认、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然后抽象出长方体的几何模型,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打好基础。

]

二、探索发现,归纳特点。

1.引导学生说出对长方体的认识。

(本环节用时约3分钟)

师:

相信同学们对长方体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