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巴县长寿等七校联盟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1505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江津巴县长寿等七校联盟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重庆市江津巴县长寿等七校联盟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重庆市江津巴县长寿等七校联盟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重庆市江津巴县长寿等七校联盟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重庆市江津巴县长寿等七校联盟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江津巴县长寿等七校联盟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docx

《重庆市江津巴县长寿等七校联盟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江津巴县长寿等七校联盟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江津巴县长寿等七校联盟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docx

重庆市江津巴县长寿等七校联盟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

重庆市江津巴县长寿等七校联盟2017级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联考

化学试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某公司的仓库发生爆炸,事发仓库里存放了大量的硝酸铵、氰化钠、电石和金属钠等危险化学品这四种药品均属于电解质

B.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C.氮氧化物对环境有很大危害,如破坏臭氧层,形成酸雨,产生光化学烟雾等

D.工业上利用氯气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制取漂白粉

【答案】C

【解析】A.金属钠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A错误;B.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水解,B错误;C.氮氧化物能破坏臭氧层,形成酸雨,产生光化学烟雾,对环境造成危害,C正确;D.工业上利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而不是用澄清石灰水,D错误;答案选C.

点睛:

糖类中的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已知N2(g)+3H2(g)

2NH3(g) △H=-92.4kJ·mol-1,当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0.5molN2、1.5molH2使其充分反应,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46.2kJ

B.常温常压下,7.1gCl2与足量铁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C.室温下,1L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数目为0.1NA

D.12g金刚石晶体中含有的碳碳键数目为4NA

【答案】B

【解析】A.反应N2(g)+3H2(g)

2NH3(g) 为可逆反应,充入0.5molN2、1.5molH2使其充分反应,其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46.2kJ,A错误;B.1molCl2与足量铁反应,转移电子2mol,个数为2NA个,因为7.1gCl2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7.1gCl2与足量铁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B正确;C.室温下,1LpH=13的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电离的氢氧根离子抑制了水的电离,溶液中氢离子是水电离的,则由水电离的OH-离子浓度为1×10-13mol/L,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物质的量为1×10-13mol,数目为1×10-13NA,C错误;D.12g金刚石晶体中含有1molC,每个碳原子与其它4个碳原子形成了4个碳碳键,则1个C形成的碳碳键数目为2,所以1mol碳原子形成了2mol碳碳键,含有碳碳键的数目为2NA,D错误;答案选B.

点睛:

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离子是水电离的,任何时候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一样多。

3.有机物A是农药生产中的一种中间体,结构简式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molA最多能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

B.1molA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2mol

C.有机物A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D.有机物A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与HBr发生反应

【答案】D

【解析】A.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只有苯环,则1molA最多能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B.A水解的官能团有酯基和氯原子,水解产物含有酚羟基、羧基和HCl,都能与NaOH反应,则1molA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以消耗3molNaOH,故B错误.C.羟基邻位碳原子上不含氢原子,则不能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故C错误;D.分子中含有-OH,可在一定条件下与HBr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答案选D

点睛:

酯基与氢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与羟基相邻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才能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

4.下表中的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向含有KSCN溶液的FeSO4溶液中滴加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

检验H2O2的氧化性大于Fe3+

B

同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1NaClO溶液和0.1mol·L-1CH3COONa溶液的pH

证明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C

先滴入Ba(NO3)2溶液,产生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仍有沉淀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D

某卤代烃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一会儿,冷却到室温,加入硝酸银溶液

测定卤代烃中卤原子的种类

 

A.AB.BC.CD.D

【答案】A

【解析】A.双氧水能将FeSO4中的Fe2+氧化为Fe3+,可证明

的氧化性大于Fe3+,A正确;B.NaClO溶液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NaClO溶液的pH,B错误;C.先滴入Ba(NO3)2溶液,产生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仍有沉淀,硝酸根离子在酸溶液中具有氧化性,原溶液中可以是硫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C错误;D.先将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否则多余的碱与硝酸银也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D错误;答案选A.

5.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少量H2

B.用图2所示装置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的混合物

C.用图3所示装置验证Na和水反应的热效应

D.用图4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答案】C

【解析】A,长颈漏斗没有插到液面下形成液封,氢气可以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关闭弹簧夹后固液不能立即分离,反应停不下来,所以A错。

B,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不互溶,可以用分液漏斗分液,本题用蒸馏法不对,即使蒸馏,温度计水银球也不能插到液面下,而是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所以B错。

C,当向小试管中加水时,试管中的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小试管与大试管间没有物质交换,只有热量交换,大试管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气压超过外界大气压,这个压强差使得U形管中左管液面下降、右管液面上升,所以可以验证钠与水反应的热效应,C正确。

D,氯化铵受热易分解为氯化氢和氨气,所以不能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氯化铵,只能用蒸发浓缩、降温结晶来得到,D不正确。

点睛:

从溶液中制备晶体通常用结晶法。

结晶法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蒸发结晶适用于热稳定性较好并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溶质。

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以及热稳定性差的晶体,为了提高产品的产率,通常要先对溶液进行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形成晶膜(即微小晶体,确保溶液为饱和溶液),然后再冷却结晶、过滤、冰水洗涤、控制一定温度干燥(温度由晶体的分解温度决定)。

6.X、Y、Z、W、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已知X、Y、Z、W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Z、W三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B.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M>W>Z>Y>X

C.化合物YW2、ZW2都是酸性氧化物

D.用M单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NaHCO3溶液,在阳极区出现白色沉淀

【答案】D

【解析】X、Y、Z、W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则X是H;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Y是C;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M是Al;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Y、Z、W、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Z是N,W是O。

综上所述,X是H,Y是C,Z是N,W是O,M是Al。

A.X是H,Z是N,W是O,三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H4NO3为离子化合物,故A项错误;B.X是H,Y是C,Z是N,W是O,M是Al,其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Al>C>N>O>H,即M>Y>Z>W>X

,故B项错误;C.化合物YW2、ZW2分别为CO2、NO2,CO2是酸性氧化物,NO2不是酸性氧化物,故C项错误;D.用

单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

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在阳极区铝离子和碳酸氢根双水解会产生白色沉淀,阴极区产生氢气,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7.25℃时,有c(CH3COOH)+c(CH3COO-)=0.1mol·L-1的一组醋酸、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5℃时,醋酸的电离常数Ka=1×10-4.75

B.pH=5.5的溶液中:

c(CH3COOH)>c(CH3COO-)>c(H+)>c(OH-)

C.pH=3.5的溶液中:

c(Na+)+c(H+)-c(OH-)+c(CH3COOH)=0.1mol·L-1

D.W点所表示的溶液中:

c(Na+)+c(H+)=c(CH3COOH)+c(OH-)

【答案】B

【解析】A.25℃时,W点c(CH3COOH)=c(CH3COO-),平衡常数

A正确;B.根据图象知,pH=5.5的溶液中:

c(CH3COOH)

c(CH3COO-),B错误;C.pH=3.5的溶液中:

由电荷守恒c(Na+)+c(H+)=c(OH-)+c(CH3COO-)及c(CH3COOH)+c(CH3COO-)=0.1mol·L-1可以知道,c(Na+)+c(H+)-c(OH-)+c(CH3COOH)=0.1mol·L-1,C正确;D.由图可以知道,W点所表示的溶液中c(CH3COOH)=c(CH3COO-)=0.05mol·L-1,溶液中电荷守恒c(Na+)+c(H+)=c(OH-)+c(CH3COO-),所以c(Na+)+c(H+)=c(CH3COOH)+c(OH-),D正确;答案选B.

8.碱式碳酸钴[Cox(OH)y(CO3)z]常用作电子材料,磁性材料的添加剂,受热时可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

为了确定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称取3.65g样品置于硬质玻璃管内,称量乙、丙装置的质量;

②按如图所示装置组装好仪器,并检验装置气密性;

③加热甲中玻璃管,当乙装置中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停止加热;

④打开活塞a,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后,称量乙、丙装置的质量;

⑤计算。

(2)步骤④中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装置中存在一个明显缺陷,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填字母)连接在__________(填装置连接位置)。

(4)若按正确装置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

则该碱式碳酸钴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乙装置的质量/g

丙装置的质量/g

加热前

80.00

62.00

加热后

80.36

62.88

(5)CoCl2·6H2O常用作多彩水泥的添加剂,以含钴废料(含少量Fe、Al等杂质)制取CoCl2·6H2O的一种工艺如下:

已知:

沉淀物

Fe(OH)3

Fe(OH)2

Co(OH)2

Al(OH)3

开始沉淀(pH)

2.3

7.5

7.6

3.4

完全沉淀(pH)

4.1

9.7

9.2

5.2

①净除杂质时,加入H2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加入CoCO3调pH为5.2~7.6,则操作Ⅰ获得的滤渣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加盐酸调整pH为2~3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

④操作Ⅱ过程为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过滤。

【答案】

(1).不再有气泡产生时

(2).将装置中产生的CO2和H2O(g)全部排入乙、丙装置中(3).D(4).活塞a前(或装置甲前)(5).Co3(OH)4(CO3)2((6).2Fe2++H2O2+2H+=2Fe3++2H2O

(7).Al(OH)3、Fe(OH)3(8).抑制CoCl2的水解(9).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解析】

(1)由碱式碳酸钴的化学式可知,其受热分解可生成CO2和H2O(g),则乙装置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说明碱式碳酸钴分解完毕,可停止加热。

答案为:

不再有气泡产生时

(2)为避免影响称量结果,需通入空气将装置中产生的CO2和H2O(g)全部排入乙、丙装置中。

答案为:

将装置中产生的CO2和H2O(g)全部排入乙、丙装置中

(3)空气中的CO2和H2O(g)可通过活塞a进入装置中,影响测量结果,则应在活塞a前添加装置D来吸收。

答案为:

D、活塞a前(或装置甲前)

(4)由表中数据可知,乙装置中吸收的

,丙装置中吸收的

,则根据氢原子和碳原子质量守恒,可得

,可见

,碱式碳酸钴的化学式为Co3(OH)4(CO3)2。

答案为;Co3(OH)4(CO3)2

.....................

9.氯酸钠(NaClO2)是重要漂白剂。

探究小组开展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Ⅰ:

制取NaClO2晶体按右图装置进行制取。

已知:

NaClO2饱和溶液在低于38℃时析出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NaClO2,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

(1)用50%双氧水配制30%的H2O2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内生成的ClO2气体与装置D中混合溶液反应生成NaClO2,生成NaClO2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撤去D中的冷水浴,可能导致产品中混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后,经以下步骤可从装置D的溶液获得NaClO2晶体。

请补充完整操作③。

①55℃蒸发结晶;②趁热过滤;③___________;④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

实验Ⅱ:

样品杂质分析与纯度测定

(6)上述实验制得的NaClO2晶体中含少量Na2SO4。

产生Na2SO4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a.B中有SO2气体产生,并有部分进入D装置内

b.B中浓硫酸挥发进入D中与NaOH中和

c.B中的硫酸钠进入到D装置内

(7)测定样品中NaClO2的纯度。

测定时进行如下实验:

准确称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KI晶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ClO2-+4I-+4H+=2H2O+2I2+Cl-,将所得混合液稀释成100mL待测溶液。

取25.00mL待测溶液,加入淀粉溶液做指示剂,用cmol·L-1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VmL(已知:

I2+2S2O32-=2I-+S4O62-)。

①确认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所称取的样品中NaCl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用含c、V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1).量筒

(2).防止D瓶溶液倒吸到B瓶中(或安全瓶)(3).2ClO2+2NaOH+H2O2=2N

aClO2+

O2+2H2O(4).NaClO3和NaCl(5).用45℃左右的热水洗涤3遍(热水温度高于38℃,低于60℃)(6).a(7).滴到最后一滴,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复原(8).c•V•10-3mol

【解析】

(1)用50%双氧水配制30%的H2O2溶液,需要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体滴管、容量瓶,所以玻璃仪器除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量筒。

答案为:

量筒 

(2)装置D中发生气体反应,装置内压强降低,装置C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D瓶溶液倒吸到B瓶中;答案为:

防止D瓶溶液倒吸到B瓶中(或安全瓶)

(3)装置D反应后的溶液获得NaClO2晶体,装置D中生成NaClO2,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双氧水应表现还原性,有氧气生成,结合原子守恒可知,还有水生成,配平后方程式为:

2ClO2+2NaOH+H2O2=2NaClO2+O2+2H2O,答案为:

2ClO2+2NaOH+H2O2=2NaClO2+

O2+2H2O

(4)由题目信息可知,应控制温度38℃~60℃,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所以如果撤去D中的冷水浴,可能导致产品中混有的杂质是NaClO3和NaCl。

答案为:

NaClO3和NaCl

(5)NaClO2饱和溶液在低于38℃时析出NaClO2•3H2O,从溶液中制取晶体,一般采用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为防止析出晶体NaClO2•3H2O,应趁热过滤,由题目信息可知,应控制温度38℃~60℃进行洗涤,低于60℃干燥,所以操作③为用45℃左右的热水洗涤3遍。

答案为:

用45℃左右的热水洗涤3遍(热水温度高于38℃,低于60℃)

(6)在B中可能发生反应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产生的SO2被带入D中,SO2与H2O2反应生成硫酸钠,a项正确;浓硫酸难挥发,不会进入D,b项错误;硫酸钠是难挥发的盐,也不会进入D,c项错误;选a。

答案为:

a

(7)①碘遇淀粉变蓝色,反应结束时,碘反应完全,滴加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液时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复原,说明到达滴定终点;②令样品中NaClO2的物质的量x,根据化学反应可得关系式,

NaClO2~2I2~4S2O32- 

1mol    4mol 

0.25x    cmol·L-1×V×10-3L 

列方程解得x=cV10-3mol。

 答案为:

①滴到最后一滴,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复原②c•V•10-3mol

10.CO、CO2是火力发电厂释放出的主要尾气,为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发电厂试图采用以下方法将其资源化利用,重新获得燃料或重要工业产品。

(1)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的方法,可以将CO2变废为宝。

已知在常温常压下,甲醇、CO的燃烧热分别是726.5kJ·mol-1、110.5kJ·mol-1。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

(2)CO与Cl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光气(COCl2)。

某温度下,向2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CO和Cl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

CO(g)+Cl2(g)

COCl2(g)ΔH=akJ/mol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t/min

n(CO)/mol

n(Cl2)/mol

0

1.20

0.60

1

0.90

2

0.80

4

0.20

①反应0~2min末的平均速率v(COCl2)=__________mol/(L·min)。

②在2min~4min间,v(Cl2)正______v(Cl2)逆(填“>”、“=”或“<”),该温度下K=______。

③已知X、L可分别代表温度或压强,右图表示L一定时,CO的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

X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a_________0(填“>”,“=”,“<”)。

(3)在催化剂作用下NO和CO转化为无毒气体:

2CO(g)+2NO(g)

2CO2(g)+N2(g)

ΔH=-748kJ·mol-1

①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不同温度下测定的氮氧化物转化率如图1所示。

温度高于710K时,随温度的升高氮氧化物转化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

测定空气中NO和CO含量常用的方法有两种,方法1:

电化学气敏传感器法。

其中CO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则工作电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2:

氧化还原滴定法。

用H2O2溶液吸收尾气,将氮氧化物转化为强酸,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强酸浓度。

写出NO与H2O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用CO和H2可以制备甲醇,反应为CO(g)+2H2(g)

CH3OH(g),以甲醇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可制成燃料电池(电极材料为惰性电极)若电解质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为0.8mol,当有0.5mol甲醇参与反应时,电解质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H3OH(l)+O2(g)=CO(g)+2H2O(l)

△H=-616kJ·mol-1

(2).0.1(3).=(4).5(5).温度(6).<(7).温度升高到710K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氮氧化物转化率降低(8).CO-2e-+H2O=CO2+2H+(9).2NO+3H2O2=2NO3-+2H2O+2H+(10).c(K+)>c(CO32-)>c(HCO3-)>c(OH-)>c(H+)

(2)①由表中数据,可知0~2min内△n(CO)=1.2mol-0.8mol=0.4mol,

由方程式可知

,所以v(COCl2)=

=0.1mol/(L·min);②4min内,反应的氯气为:

0.6mol-0.2mol=0.4mol,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为0.4mol,故4min时CO为1.2mol-0.4mol=0.8mol,与2min时CO的物质的量相等,则2min、4min处于平衡状态,在2min~4min间,v(Cl2)正=v(Cl2)逆,

由方程式可知,平衡时生成COCl2为0.4mol,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

=

=5③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转化率增大,而图中随X增大时,CO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动,则X为温度,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答案为:

①0.1②=、5③温度、<

(3)①当温度升高到710K时,单位时间内反应达平衡,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再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转化率降低②该装置是原电池,通入一氧化碳的电极是负极,负极上一氧化碳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CO-2e-+H2O=CO2+2H+,NO被H2O2溶液氧化成强酸硝酸,双氧水被还原成水,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O+3H2O2=2NO3-+2H2O+2H+答案为:

①温度升高到710K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氮氧化物转化率降低②CO-2e-+H2O=CO2+2H+、2NO+3H2O2=2NO3-+2H2O+2H+

(4)当有0.5mol甲醇参与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是0.5mol,和0.8mol氢氧化钾反应,根据元素守恒可以计算n(K2CO3)=0.3mol,n(KHCO3)=0.2mol,二者的水溶液均为碱性,所以c(K+)>c(CO32-)>c(HCO3-)>c(OH-)>c(H+)答案为:

c(K+)>c(CO32-)>c(HCO3-)>c(OH-)>c(H+)

11.2015年8月12号接近午夜时分,天津滨海新区一处集装箱码头发生爆炸。

发生爆炸的是集装箱内的易燃易爆物品,爆炸火光震天,并产生巨大蘑菇云。

根据掌握的信息分析,装箱区的危险化学品可能有钾、钠、氯酸钠、硝酸钾、烧碱,硫化碱、硅化钙、三氯乙烯、氯碘酸等。

运抵区的危险化学品可能有环己胺、二甲基二硫、甲酸、硝酸铵、氰化钠、4,6-二硝基苯-邻仲丁基苯酚等。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组成NH4NO3、NaCN两种物质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