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行业跟踪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0931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32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化工行业跟踪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煤化工行业跟踪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煤化工行业跟踪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煤化工行业跟踪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煤化工行业跟踪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化工行业跟踪分析报告.docx

《煤化工行业跟踪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化工行业跟踪分析报告.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化工行业跟踪分析报告.docx

煤化工行业跟踪分析报告

 

煤化工行业跟踪分析报告

摘要

一、2008年煤化工行业运行特点

(一)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2008年,在国际油价飙升,行业利润暴涨情况下,我国煤化工行业规模进一步增长。

目前,综合统计当前煤化工上市公司有40家(已经明确投资煤化工项目的上市公司高达34家,而同期钢铁行业包含35家上市公司,农业食品包含33家上市公司,外贸行业包含22家上市公司)。

煤化工行业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

2001年以来煤化工行业主要指标统计

单位:

个、万人、亿元

项目

企业数

员工数

总资产

总负债

总利润

2001年

2175

105.62

2327.59

1531.27

15.17

2002年

2165

98.09

2496.60

1594.51

28.14

2003年

2299

98.09

2975.00

1883.97

64.82

2004年

2526

96.26

3422.03

2192.38

166.61

2005年

2823

104.63

4450.95

2817.72

215.54

2006年

3043

111.06

5627.61

3498.13

252.47

2007年

3168

108.85

6621.52

4094.16

348.64

2008年

3280

110.02

8603.44

5489.06

530.02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世经未来整理

(二)煤化工产品供求均出现回落

2008年,我国煤化工行业中焦炭产量累计为32359.24万吨,同比下降0.39%;氮肥产量是4331.18万吨,同比增长2.75%。

从增长幅度来看,二者均呈现大幅下降趋势,焦炭生产尤其呈现近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2001年以来煤化工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

万吨,%

焦炭

氮肥

累计

累计同比(%)

累计

累计同比(%)

2001年

10058.75

5.3

2526.72

4.75

2002年

11200.00

10.34

2742.58

12.25

2003年

13800.00

20.75

2879.57

5.23

2004年

17748.52

25.81

3304.07

14.6

2005年

23281.74

24.43

3585.47

10.27

2006年

28054.12

17.36

3869.02

13.3

2007年

32894.33

16.29

4187.59

10.67

2008年

32359.24

-0.39

4331.18

2.75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世经未来整理

2003年以来,煤化工行业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增长,销售收入连续增长,增幅呈现周期性波动。

2008年,由于下游行业发展减速,需求骤降,煤化工行业销售收入也深受影响,表现为行业自07年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后,收入增速于08年又出现转折。

2003年以来煤化工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速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世经未来整理

截至2008年11月,氮肥行业的表观消费量是3683.71万吨,同比下降4.61%。

总体来看,近年来氮肥消费趋于缓和,在08年实体经济走缓情况下,氮肥消费增速进一步回落。

焦炭消费也趋于缓和,消费量总体同时也呈现稳定下降趋势。

2003年以来主要煤化工产品消费情况

单位:

万吨,%

焦炭

氮肥

表观消费量

同比(%)

表观消费量

同比(%)

2003年

84.42

24.72%

2825.87

-3.05%

2004年

66.05

-21.76%

3170.47

12.19%

2005年

72.76

10.16%

3550.01

11.97%

2006年

91.45

25.69%

3824.31

7.73%

2007年

97.82

6.97%

3861.91

0.98%

2008年11月

-

-

3683.71

-4.61%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世经未来整理

(三)市场运行平稳

[原材料价格呈现下降]

2007年以来,我国煤炭价格一路上涨。

但进入08年4季度,由于下游工业行业发展减缓需求下降,我国煤炭价格也大幅回落。

截止08年末,柳林四号焦煤价格为745元/吨,较年初增长7.2%。

晋城无烟煤价格为560元/吨,降幅较小,较年初增长51.4%。

由于前期的煤价较高,煤化工行业并未因煤炭成本的减少而大幅增加收益。

2007年以来炼焦煤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世经未来整理

2007年以来无烟煤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世经未来整理

[煤化工主要产品价格呈现回落]

2008年,焦炭行业发展以6、7月为分水岭。

上半年,受钢铁行业带动,焦炭产量稳定增长。

在下游需求稳定保证下,焦炭价格也呈现走高态势。

但8月份以后,由于钢铁行业发展走缓,焦炭产量也呈现下降走势。

氮肥行业发展也呈现出与焦炭行业相似的迹象。

2006-2008年焦炭产量走势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世经未来整理

2008年国内冶金焦参考价格

单位:

元/吨

山西二级冶金焦

山西一级冶金焦

华北、东北二级

华东二级

出厂价

车板价

出厂价

车板价

采购价

出厂价

08年1月上旬

1580-1650

1700

1750-1800

1850

1650-1700

1850

08年1月下旬

1550-1600

1680-1700

1630-1650

1800

1800-1850

1850-1930

08年2月上旬

1650-1700

1800-1850

1850-1900

1900

1960-1950

1960-2000

08年2月下旬

1750-1800

1900-1950

1830-1850

1950

1900-2000

2000-2100

08年3月上旬

1850-1900

2000-2030

1930-1950

2100

2000-2100

2050-2170

08年3月下旬

1850-1900

2000-2030

1930-1950

2100

2000-2100

2100-2170

08年4月上旬

1950-2000

2100-2130

2030-2050

2200

2000-2100

2200-2340

08年4月下旬

1950-2100

2150-2230

2150-2200

2300

2230-2260

2320-2350

08年5月上旬

2250-2300

2350-2400

2350-2400

2450

2200-2250

2400-2450

08年5月下旬

2250-2300

2350-2400

2350-2400

2450

2450-2500

2500-2600

08年6月上旬

2400-2500

2500-2600

2650-2700

2750

2600-2700

2700

08年6月下旬

2700-2800

2800-2900

2950-3000

3050

2900-3000

2800-2850

08年7月上旬

2700-2800

2800-2900

2950-3000

3050

2950-3050

3000-3100

08年7月下旬

2700-2800

2800-2900

2950-3000

3050

2950-3050

3000-3100

08年8月上旬

2600-2700

2700-2800

2850-2900

2950

2950-3050

3200-3240

08年8月下旬

2550-2650

2700-2750

2750-2800

2900

2900-3000

3100

08年9月上旬

2450-2500

2600-2700

2650-2700

2850

2800-2900

2700-2800

08年9月下旬

-

2500-2600

-

2750

2500-2650

2650

08年10月上旬

-

2000-2100

-

2250

2200-2400

2200-2400

08年10月下旬

-

1750-1800

-

1900

1650-1750

1800-2000

08年11月上旬

-

1450-1500

-

1600

1400-1600

1400-1500

08年11月下旬

-

1200-1250

-

1350

1300

1300-1350

08年12月上旬

-

1250-1300

-

1400

1400-1500

1400-1450

08年12月下旬

-

1300-1350

-

1500

1400-1500

1400-1450

2006-2008年氮肥产量走势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世经未来整理

2007-2008年氮肥产量走势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世经未来整理

[下游市场运行趋稳]

目前,国内煤化工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是钢铁、化工和农业,其中:

钢铁和化工行业消费占多数。

2008年下半年,钢铁和化工等重工业行业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严重导致发展速度迅速回落,从而使煤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萎缩。

(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这部分主要分析一下煤化工行业整体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从下述资料可以看出,煤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呈现逐年上升,且其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也呈现稳定上升趋势。

2003年以来煤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单位:

亿元

煤化工行业

全国合计

煤化工行业/全国

投资额

增速(%)

投资额

增速(%)

2003年

-

-

45811.7

-

-

2004年

1001.8

-

59028.2

28.85%

1.70%

2005年

1312.1

30.97%

75095.1

27.22%

1.75%

2006年

1591.2

21.27%

93368.7

24.33%

1.70%

2007年

2194.1

37.89%

117464.5

25.81%

1.87%

2008年

2934.47

33.74%

148167.25

26.14%

1.98%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截止2008年末,我国煤化工行业累计投资总额为2934.47亿元,同比增长33.74%,较07年同期回落4.15个百分点。

从煤化工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随着投资额逐年增长,煤化工行业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也稳步上升,目前,全国占比也接近2%。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国际原油价格必将恢复高位,发展煤化工具有长期优势。

基于这一预期,我国煤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也基本呈现逐年上升态势。

尽管08年由于金融危机影响,煤化工行业投资增速稍有回落,但在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政策作用下,未来两年我国煤化工投资将恢复快速增长。

2004年以来煤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由于煤化工行业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在国家对支柱产业加强把关的宏观形势下,煤化工投资以国内投资为主。

但08年以来,外资也有涉入该领域的倾向。

如:

2008年9月,BP全球煤业务首席执行官访问新疆,考察煤炭资源开发情况及新疆自治区在煤化工等方面的有关政策;10月,壳牌中国集团主席也来到新疆考察,并表达了参与新疆能源开发建设的意愿。

(五)煤化工企业兼并重组提速,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

2008年,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进程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案例也不断增加。

以山西省为例,近年来,山西省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途径,拓宽了煤炭业务,加快了煤化工产业发展进程。

潞安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在内蒙古、新疆等地跨地域整合了近300亿吨煤炭资源,而且走出了国门,在美国、加拿大进行项目合作,发展煤及煤化工产业。

阳煤集团与三维华邦集团公司实现重组,达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目的,发展壮大了煤化工产业。

晋煤集团通过兼并、收购等,控股河南、河北等8个省的14个骨干化肥企业,将煤化工发展成为晋煤集团另一个支柱产业。

河南省煤化工产业发展也加快进程。

2008年8月,永煤集团正式兼并安阳化工集团公司,将充分利用在当地“盘”下的煤炭资源等优势,打造豫北煤化工基地。

(六)新型煤化工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煤化工行业是煤炭的下游行业之一,煤炭企业的议价能力直接影响着煤化工企业的竞争能力。

2008年10月份以来,由于下游需求下降,供给相对富足,煤炭行业面临降价压力,增强了煤化工企业的议价能力。

买方议价能力主要受煤化工产品市场供求状况影响。

当煤化工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供给远远大于市场需求的时候,买方议价能力明显提高,目前电石等部分煤化工产品存在产能略显过剩的情况,因此,该产品买方议价能力明显较强。

随着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以替代石油为目的的煤基甲醇项目大量上马,在目前产业政策尚不明朗,部分技术条件上不成熟的情况下,未来产能面临过剩的风险,煤基甲醇下游企业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目前,我国煤化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企业之间的竞争相对激烈。

合成氨项目规模大都在10-20万吨/年左右。

相对偏小的企业规模导致煤制合成氨行业的集中度明显较低,这进一步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

以煤制二甲醚燃料、煤制烯烃、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就是为了替代石油,他们是作为石油的替代品出现的,未来石油价格走向对煤化工行业,尤其是新型煤化工行业的盈利能力影响较大。

近年来,我国煤炭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消费量快速增长。

2003年,我国石油消费量为36045万吨(折算成标准煤数量,下同),到2008年已经增加到了47903万吨,涨幅达到32.9%。

2003-2008年我国原油产量与消费量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注:

产量和消费量均是折算成标准煤以后的数量

与快速增长的原油消费量相比,受原油储量较少的影响,我国原油产量很难实现较快增长。

2008年我国原油产量为24870万吨,比2003年增加681万吨,增长2.8%。

由此可见我国原油产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从替代品角度来讲,新型煤化工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煤化工行业风险分析

(一)政策风险

目前立足国内资源,发展煤化工、开发利用石油代用品成为我国解决石油供应短缺的可行途径。

但是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对煤炭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和运输等配套条件要求较高。

2006年7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目前为止《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还迟迟没有出台。

政策是醇醚燃料等能源替代产品发展的决定力量。

2007年10月出台的《城镇燃气用二甲醚》产品标准,正式为二甲醚燃料的民用化扫清了障碍,二甲醚正在逐步获得政府认可,其在民用燃料领域的应用已经成熟,车用燃料领域的应用将在政府的引导下有序推进,未来几年将会有大发展;目前甲醇燃料的国家标准依然没有出台,也没有具体的发展规划,这给甲醇汽油的发展带来了更高的政策风险。

"煤制油"概念在国内传播已久,是能源产业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除神华集团外,多家国内外能源公司对"煤制油"流露出浓厚兴趣,包括石油巨头壳牌早前也在中国开展过煤制油前期调研工作。

但由于煤制油项目对人才、技术、资金要求严格,国家发改委暗示要对国内煤制油项目严格控制,因此煤制油项目政策风险较高。

2008年5月底,发改委指出“对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煤化工产业的热情要积极引导,防止盲目发展和投资过热,规划的编制对规范和引导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由此来看,煤化工产业将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在相应的产业规划出台前,盲目上马项目,将面临政策上的风险。

(二)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宏观经济的整体情况是煤化工行业的风向指南,GDP的增长和能源资源的消费的增长直呈正相关性。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调整期,在2009年内经济增长难以发生迅速变化,重工业发展将减缓,对资源的需求减少,对煤化工行业的供需造成消极影响。

(三)成本风险

我国多数已上马的煤化工项目在进行成本计算时,往往以当时坑口煤市场价为准,这也导致对实际成本的低估,因为我国煤炭运输成本较高,终端价格往往会比坑口价翻倍,所以,部分投资项目的利润预测是不现实的,未来很难达到目标。

此外,煤化工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从项目评估到建成投产长达数年,项目成本评估对煤炭价格的上涨趋势考虑不足。

目前我国很多煤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够,很多对煤化工项目测算都是建立在高油价、较低煤价的基础上进行的。

随着煤炭安全成本、资源开采成本、生产成本等重新计算,未来煤价上涨是基本趋势。

发展煤化工将面临较大的成本风险。

(四)技术风险

1、煤焦化

目前国内氮肥业普遍存在设备陈旧,企业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

老式固定床煤气化炉仍为主要生产设备,目前这种气化炉存在能耗高和产气量低的缺陷。

2、煤气化

煤气化是煤化工产业的核心,煤制甲醇技术基本成熟,但是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目前无大规模工业化的先例,目前还处于工业示范试验阶段,但准备上马煤制烯烃的公司很多,但要想成功工业化生产并保持连续顺利开车,还存在较大风险。

3、煤液化

煤制油项目技术门槛要求更高,从实验室到工业化需要漫长的培育过程。

煤制油主要风险就是工业化的风险,因为煤制油在国际上除南非外,并无其他大规模工业化装置成熟运作的经验,因而存在很大的技术风险。

另外,煤制油投资规模巨大,假如最后不能产出合格的油品或者生产负荷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将损失巨大。

对于主营化工的企业尚且如此,国内还有众多从未涉足化工领域的公司,在技术层面遇到的风险将更大。

(五)供求风险

由于短期内上马项目较多,供求风险主要体现在煤气化项目方面。

当前氮肥严重供过于求,特别是尿素能力严重过剩。

我国尿素总能力可达到4100万t/a。

以油为原料的大尿素厂基本停产,尽管有些企业的生产和物耗水平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主要有:

一是化肥生产能力不断膨胀,造成本身供大于求严重;二是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使小麦、水稻、棉花等传统农业不断萎缩,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三是由于农业产品生产周期长,宏观调控有效性差,农民不知道种什么赚钱,结果是年年种、年年亏,挫伤了很多农民用肥的积极性,导致用肥量减少。

另外,煤制甲醇也由于新上项目存在一窝蜂现象,产品雷同严重,而需求又面临下降,导致煤制甲醇面临供给过剩隐患。

(六)资源风险

煤化工行业长期稳定发展,对资源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当其冲的便是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的煤炭,以及充足的水资源;同时,由于煤含硫高,对环保的压力比较大,很多环境容量已经饱和或已超标的地区也将不再适合煤化工发展。

和石油化工相比,煤化工最大的优势是成本,但却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统计显示,煤炭间接液化合成1吨油,要消耗10-12吨水,而其他煤化工行业耗水量还要大,按传统工艺生产一吨甲醇要消耗15吨水。

一些大型煤化工项目和基地规划中对水资源供应的考虑明显不够。

《鄂尔多斯重点煤化工建设项目情况》显示,列入“十一五”计划的有24个煤化工项目,而列入“十二五”计划的则有16个煤化工项目。

根据鄂尔多斯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已经在建的“十一五”期间能投产的煤化工项目有13个,其中煤制甲醇和二甲醚项目有3个;煤制油项目有2个;焦炭项目有6项;尿素项目有1项;氯碱与电石项目有1项。

然而,鄂尔多斯市并不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178立方米,低于全国的2300立方米的平均水平,而且城市生活用水有一半来自引进的黄河水,水资源压力可想而知。

(七)物流风险

物流的风险也是必须考虑的。

在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中,地理位置和运输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因为新型煤化工产品的市场大多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地区大多地处西部。

这些煤化工项目产能全部释放后,运力将成为一大问题,如果全部采用汽车运输的方式,将会由于成本上升而失去竞争力。

(八)经营风险

发展煤化工面临很大的经营风险,企业需要求具备很强的融资及抵御风险能力。

醇醚燃料项目的资金投入非常大,需要有很强的融资能力。

纯二甲醚可作为汽、柴油的替代品,但需要专用的发动机,而改造费用大约1万元一台,从很大程度限制了二甲醚未来的发展。

另外,煤制油项目投资额更高,平均投资额为1亿元/万吨,而目前国内的煤制油项目投资额均在百亿元以上。

同时,从2008年8月开始,国际原油价格急速下跌,目前维持在40美元/桶左右,煤制油成本优势早被打破,行业面临较高的成本。

在当前全球经济整体低迷的现状下,未来原油价格将至少维持1-2年的价格低位,从而对煤制油项目造成非常大的冲击,短期内煤制油企业将持续亏损。

若资金链不能保证,企业将面临更大风险。

三、煤化工行业授信建议

(一)总体原则

2008年煤化工行业的信贷总体原则是:

关注具有煤炭资源、有运输优势及多联产系统的大型煤化工企业的信贷需求,支持依靠技术优势成为未来行业龙头的传统煤化工产业项目,谨慎对待中小煤化工企业的信贷项目。

200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但下半年,国民经济增速开始趋缓。

因而对于煤化工行业,短期内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

下游行业发展速度减缓,煤化工产品的需求将减少。

另外,当前正值十一五末期,国家整治高耗能行业力度必定加大,因而煤化工行业政策性风险也将增长。

多方面的影响将带来发展的不确定,预计2009年煤化工行业的发展速度将趋稳,行业内部结构调整将成必然。

当较大市场风险来临时,大型煤化工企业的抵抗风险能力强,尤其是优势企业还可以乘机扩大市场地位。

由于煤化工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中小型企业,尤其是拥有落后产能的中小型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自然较弱,在市场风险较大时,就会成为市场淘汰的对象。

因此,行业过渡期就成为煤化工行业的产业升级调整期。

(二)细分信贷建议

按照上述原则,对煤化工项目细分为鼓励、允许、限制、退出四类。

银行应重点对前两类项目给予支持,对限制类项目应严格把关,对退出类项目采取逐步退出策略。

附表

附图

第一章煤化工行业基本情况

1.1煤化工行业定义及地位

1.1.1行业定义

煤化工行业是指所有以煤炭为原料的化学工业。

按不同工艺路线可以分为煤焦化、煤气化和煤液化,按产品路线可以分为煤焦化-焦碳-电石、煤气化-合成氨、煤制醇醚、煤制烯烃、煤制油等。

目前所说的煤化工包括煤焦化、合成氨制尿素等传统煤化工,也包括煤制醇醚、煤制烯烃和煤制油的新型现代煤化工,但业界关注的更偏向后者。

煤化工开始于18世纪后半叶,19世纪形成了完整的煤化工体系。

进入20世纪,许多以农林产品为原料的有机化学品多改为以煤为原料生产,煤化工成为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石油化工发展迅速,很多化学品的生产又从以煤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从而削弱了煤化工在化学工业中的地位。

煤中有机质的化学结构,是以芳香族为主的稠环为单元核心,由桥键互相连接,并带有各种官能团的大分子结构,通过热加工和催化加工,可以使煤转化为各种燃料和化工产品。

焦化是应用最早且至今仍然是最重要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制取冶金用焦炭,同时副产煤气和苯、甲苯、二甲苯、萘等芳烃。

煤气化在煤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