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公路深挖路堑高边坡设计优化与加固措施研究可行性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0685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8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级公路深挖路堑高边坡设计优化与加固措施研究可行性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一级公路深挖路堑高边坡设计优化与加固措施研究可行性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一级公路深挖路堑高边坡设计优化与加固措施研究可行性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一级公路深挖路堑高边坡设计优化与加固措施研究可行性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一级公路深挖路堑高边坡设计优化与加固措施研究可行性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级公路深挖路堑高边坡设计优化与加固措施研究可行性实施方案.docx

《一级公路深挖路堑高边坡设计优化与加固措施研究可行性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级公路深挖路堑高边坡设计优化与加固措施研究可行性实施方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级公路深挖路堑高边坡设计优化与加固措施研究可行性实施方案.docx

一级公路深挖路堑高边坡设计优化与加固措施研究可行性实施方案

 

一级公路深挖路堑高边坡设计优化及加固措施研究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1

1.1研究背景1

1.2项目概况2

二.项目前期科研及工作基础4

2.1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4

2.2研究工作基础38

三.项目实施方案41

3.1主要研究内容41

3.2拟解决的关键技术41

3.3拟采取的技术路线42

3.4工作进度安排42

四.项目承担单位及参加单位概况43

4.1项目承担单位概况43

4.2项目主要负责人情况44

4.3参加项目主要人员一览表48

五.项目依托工程情况及支撑条件49

5.1依托工程49

5.2支撑条件49

六.项目经费估算及资金筹措情况51

七.项目预期目标及经济、社会效益52

7.1项目预期目标52

7.2经济、社会效益分析52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53

九.申报单位签章53

 

一.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

1.1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作为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工程(特别是高速公路)已得到优先发展,尤其西部黄土地区公路建设更是得到迅猛发展。

在地质背景复杂的黄土地区进行公路建设中,形成了大量黄土路堑高边坡。

这些黄土路堑高边坡由于纵断面长、横断面宽、坡高极高,工程量巨大,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采用合理的加固措施,从而保证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是工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也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铁路、水利水电及公路等部门对30m以下的边坡都做过系统的研究,但对于30m以上的黄土边坡设计标准基本为空白,有关其变形破坏机理、稳定性及可靠性分析评价等方面系统研究还较少,使得设计部门缺少边坡设计依据。

在黄土高边坡的工程设计中,基本上凭经验给出,缺乏理论指导。

与此同时,西部大开发也带动了某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某省黄土地区公路己经出现和将要出现大量的深挖路堑边坡。

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边坡稳定性降低,滑坡时有发生,给道路的安全通行和当地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012年3月9日凌晨3点左右,某县盐锅峡镇发生一起大面积滑坡灾害,滑体长约30米、宽约80米、厚约2米,滑坡土方量约5000立方米,造成通往盐锅峡镇的主干道路盐北路完全中断,滑坡共造成62亩农田被埋,其中冬麦26亩,另有83棵枣树被毁,造成经济损失数亿元。

某滑坡见图1所示。

XX一级公路深挖路堑高边坡,由于纵断面长、横断面宽、坡高极高,工程量巨大,工程造价也就自然而然的很高,那么在这种实际情况下,实时地对XX一级公路深挖路堑高边坡的设计方案开展优化和加固措施研究就很有必要。

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加固措施,从而保证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是工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也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速公路路堑边坡是一种人工开挖的永久性边坡,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时效意义,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深挖路堑边坡会遇到稳定性问题和采取何种加固措施的问题。

图12012年某滑坡

1.2项目概况

某(新城)至某沿黄河快速通道作为某市南滨河路“黄河风情线”的延伸段,是某一小时都市经济圈内的交通要道,也是某南部各县区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

本项目的建设对开发某至某沿黄河经济带,整合区域特色旅游资源、打造沿黄河特色生态旅游线路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地跨某市西固区及临夏州某县,起点位于新城镇黄河新桥南桥头,与已建的西固至新城一级公路终点顺接;路线沿黄河两岸布线,经河口、张家台、扶河、盐锅峡、恐龙湾、朱家台、孔家寺,终点位于某县古城村,与临夏折桥至某达川二级公路及某县城市道路顺接(终点桩号K48+628.391),路线全长48.25km。

本项目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为6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23.0m,分离式路基宽度11.25m。

全线共设特大桥15431.5m/8座,整体式大桥2505m/9座,分离式大桥3090m/10座;整体式中桥134m/2座,分离式中桥241m/3座;小桥242.4m/10座;天桥69.5m/1座;渡槽180m/3座;涵洞110道;隧道3941米/3座(以单洞长度计);互通式立交4处(旧铁路桥头、扶河、金泉、太极镇),平面交叉27处;服务区1处(青春滩、某)、停车区2处(三江口、金泉、大川)、管理所1处(青春滩)、养护工区1处(盐锅峡)、收费站1处(张家台)、隧道管理站处4处(青春滩、盐锅峡1、盐锅峡2、恐龙湾),观景台8处。

本项目中有高填方边坡和深挖路堑边坡,其中深挖路堑边坡里面大多数属于高边坡,甚至有达到63.0m超高边坡的存在,详见表1。

深挖路堑边坡采用台阶形,黄土路段坡脚碎落台设1.5m高护面矮墙,挖方坡率采用1:

0.75~1:

1.25,每级边坡高6m,挖方平台2m,并根据挖方高度设置一级4m加宽平台;砂岩。

泥岩挖方采用1:

0.75,每级高6m,对于平层、顺倾砂岩边坡,增设锚固防护后采用1:

0.5坡率,加固边坡高度每级8~10m。

表1深挖路堑一览表

序号

起讫桩号

长度(m)

中桩最大填高(m)

最大边坡高度(m)

1

YK5+075~YK5+170

95

10.0

36.3

2

K6+105~K6+365

260

25.4

29.9

3

K7+580~K7+900

320

24.5

24.7

4

K23+450~K23+600

150

33.7

23.5

5

K23+900~K23+980

80

28.0

36.4

6

K24+535~ZK24+340

59

24.5

35.6

7

K29+540~K29+700

160

24.2

28.2

8

K30+134~K30+300

166

22.9

63.0

9

K30+780~K30+920

140

27.3

57.2

10

K30+920~K31+260

340

38.1

53.5

11

K31+280~K31+400

120

42.0

43.2

12

K31+620~K31+770

150

14.0

28.4

13

K31+810~K31+900

90

23.0

32.6

14

K32+770~K32+920

150

19.2

28.2

15

K33+100~K33+220

120

24.4

28.0

16

K33+360~K33+435

75

6.3

28.3

17

K33+440~K33+820

380

25.1

37.6

18

K34+965~K35+140

175

23.3

43.8

19

K35+240~K35+480

240

17.2

53.7

20

K36+190~K36+335

145

22.2

41.4

21

K36+375~K36+455

80

15.8

23.7

22

K36+550~K36+600

50

4.2

36.6

同时为确保边坡稳定,加强坡面平台排水沟、截水沟、吊沟的设置,并于岩土交界面处和卵石夹层处设置6m宽挖方平台,并根据土层情况增设必要的防护工程措施。

对于深挖边坡渗水或岩隙水较多路段设置纵向渗沟排除渗水。

二.项目前期科研及工作基础

2.1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目的:

一是对路堤边坡稳定性做出定性和定量评价;二是为合理地设计人工边坡和边坡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近几十年来,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不断得到发展,多种方法应运而生,如条分法、数值分析方法、塑性极限方法、可靠度法、模糊数学法、地质类比法等。

边坡工程的研究历程看,边坡稳定性研究发展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新的边坡稳定性方法不断出现,老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且逐步由定性向定量地方向发展。

定量分析方法的实质是一种半定量的方法,尽管评价结果表现为确定的数值,但最终判定仍依赖人为的判断。

目前,所有定量地计算方法都是基于定性分析基础之上的。

总体上来说,边坡稳定分析包括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方法

边坡稳定性的定性分析方法是在大量收集边坡所在地区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通过工程类比法或者图解法等估计和预测边坡的稳定状况和发展趋势。

①地质分析法(历史成因分析法):

此方法通过对边坡发育的地质环境、边坡发育历史中的各种变形破坏迹象及其基本规律和稳定性影响因素等的分析,追溯边坡演变的全过程,预测边坡稳定性发展的总趋势及其破坏方式,从而对边坡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主要用于天然斜坡的稳定性评价。

②工程类比法:

该法是通过对比自然稳定山坡与不稳定坡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差异,结合相邻区场区既有边坡的稳定性状,找出相应的设计参数。

针对设计公路路堑边坡在岩性、结构及工程措施的相似性来进行稳定性分析与判断。

此法简单易行,但由于岩土边坡的复杂性,没有完全相同的边坡,所以应用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性。

③图解法:

图解法包括赤平极射投影、实体比例投影与摩擦圆等方法。

图解法用于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可快速、直观地分辨出控制边坡的主要和次要结构面、确定出边坡结构的稳定类型、判断不稳定块体的形状、规模及滑动方向。

对于用图解法评定为不稳定的边坡,需要进一步用计算机加以验证。

④边坡的分析数据库和专家系统:

边坡工程地质数据库就是收集已有的多个自然边坡、人工边坡实例的计算机软件。

其按照一定的格式,把各个边坡工程实例的发育地点、地质特征、变形破坏影响因素、形式、过程、加固设计以及边坡的坡形、坡高、坡角等收集起来,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可直接根据不同设计阶段的要求和相关的类比数据,方便快捷地从中查得相似程度最高的实例进行类比,以更好地指导实践、节约费用。

专家系统是一种按学科及相关学科专家的水平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并能说明其缘由的计算机程序。

边坡稳定分析设计专家系统就是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设计的智能化计算机程序,其把某一位或多位边坡工程专家的知识、工程经验、理论分析、数值分析、物理模拟、现场监测等行之有效的知识和方法有机地组织起来的计算机程序,用来模拟再现人脑的思维过程,吸收其合理的知识结构,寻求优化的技术路径。

(2)定量分析方法

边坡稳定性定量分析是根据边坡每一区段的岩土技术剖面,确定其可能的破坏模式,并考虑所受的各种荷载,如重力、水作用力、地震或爆破动力等,选择适当的参数进行计算。

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有:

极限平衡法、数值分析法、不确定分析法等三种,其中极限平衡法属经典的方法。

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中常用的数值方法有:

有限单元法、边界元法、有限差分法、离散元法等,其中有限元法应用较为广泛。

此外,尚有DDA法、运动单元法以及近年提出的基于余推力的临界滑动场(CSF)法等新兴发展起来的分析方法。

①极限平衡法

极限平衡法是土坡稳定性分析中发展最完善、最早出现的确定性分析方法。

其基本方法是:

假定边坡的岩土体破坏是由于边坡内产生了滑动面,部分坡体沿滑动面滑动而造成的。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满足摩尔—库伦准则的滑动面,形状可以是平面、圆弧面和其他不规则曲面。

由静力平衡关系,从而达到定量评价的目的并求出一系列滑动时的破坏荷载和最危险滑动面。

其中包括普通条分法、改进条分法、毕肖普的改良方法、力平衡方法、Morgen-Stern-NR及priceVE等方法,国内外土力学教程中主要介绍的各种极限平衡法,如瑞典圆弧法、sarmaSK法。

其优点是模型简单、计算简捷,在不能给出应力作用下的结构图像的情况下,仍能对结构的稳定性给出较精确的结论。

分析失稳边坡反算的强度参数与室内试验吻合度较好,使分析程序更加可信。

但需要先知道滑动面的大致位置和形状,对于均质土坡可以通过搜索迭代确定其危险滑动面,但是对于岩质边坡,由于其结构和构造比较复杂,难以准确确定其滑动面的位置,而且确定时也带来很大随机性,这就给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带来较大困难。

此外,极限平衡法没有考虑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所求出土体条间的内力或滑条底部的反力均不能代表边坡滑动变形时真实存在的力,所得安全系数只是假定滑裂面上的平均安全度。

这给边坡稳定性分析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无法对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做出判定。

②数值分析方法

数值分析方法主要有有限元法、无界元法、离散单元法等。

有限元法是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用得较多的一种数值方法,它能满足静力平衡条件、应变相容条件,考虑了岩体的不连续性和非均质性,将无限自由度的结构体转化为有限自由度的等价体系,还能够模拟土体与支护的共同作用。

它几乎适用于所有的计算领域,其最大优点是不但能进行线性分析还可以进行非线性分析,但是有限元这种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受物理参数选取影响较大,对大变形求解、应力集中等问题的求解还有待改进。

沈凤生等考虑了F238断层以及各种泥化夹层,对23个典型断面考虑3种滑动形式,每种按不小于2万个潜在滑动面进行搜索求解最小安全系数及相应潜在滑动面的位置,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进水口南端山体高边坡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根据应力计算的结果,在计算范围内截取典型的可能滑动的垂直剖面,在该剖面内的各结点应力采用互维有限元计算结果值,再根据沿滑移合方向上总阻滑力与滑动力相等的条件,求出该滑动面上的安全系数K。

由于实际工程的复杂性,在运用有限元分析高边坡稳定性的时候,应该根据山体的岩质情况,以及施工开挖和支护进程对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行施工进度模拟分析,以确定施工和开挖完成期该高边坡的稳定性。

秦卫星等基于滑裂面应力有限元分析了边坡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许多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在滑裂面中寻找一个临界滑裂面的可能性,这项工作采用了与极限平衡法相同的计算步骤,同时也获得了最小安全系数和临界滑裂面。

DVGriffiths等使得有限元分析结果更能反映实际边坡。

此外,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岩土工程界的青睐,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通过不断地增加强度折减系数,直至达到临界破坏,其折减的系数即为稳定系数。

该方法不需要事先假定滑裂面的位置和形状,由程序自动求出滑裂面,而且能够模拟支护体和坡体的共同作用,还能够考虑到开挖工程中对边坡的影响。

强度参数折减,即为了达到边坡极限状态,对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正切值进行折减,分别作为新的材料参数代入进行有限元计算。

这样确定的临界折减系数即为边坡的安全系数。

通过这种方法还可以同时得到临界滑裂面的位置,Dawsonem等用该方法对边坡进行了分析。

曹先锋等基于强度参数折减的有限元法,提出利用温度场来控制强度参数的折减和利用ABAQUS使材料参数随温度变化的功能,整个分析过程是一次完成的,大大简化了计算工作量。

此外,还讨论了单元类型对计算的影响,得出采用四节点四边形单元能够保证数值解的准确性。

无界元法是PBettess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方法。

它可以看作是有限元方法的推广,它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形函数及位移插值函数,能够反映在无穷远处的边界条件,近年来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优点是:

有效地解决了有限元方法的人为确定边界的缺点,在动力学问题、非线性问题中尤为突出;显著地减小了计算工作量,提高了求解精度和计算效率,目前常常与有限元法联合使用。

离散单元法是由PACundall于1970年首次提出并应用于岩土体稳定性分析的一种数值分析方法。

它将所研究的区域划分成一个个多边块体单元,单元之间通过接触关系,建立力和位移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迭代,使每一块体都达到平衡状态,块与块之间没有变形协调的约束,但需满足平衡方程。

离散单元法的原理比较简单,但在分析被结构面切割的岩质边坡的变形和破坏过程时却是非常有用的。

它的一个显著优点是利用显示时间差求解动力平衡方程,可求解非线性大位移和非连续介质大变形问题。

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数值方法中,还有连续介质快速拉格朗日法(FLAC法)、块体介质不连续变形分析法(DDA)、集中质量法、剪切梁法、流形元法等。

③拟静力法

拟静力方法,也称为等效荷载法,即通过反应谱理论将地震对建筑物的作用以等效荷载的方法来表示,然后根据这一等效荷载用静力分析的方法对结构进行内力和位移计算,以验算结构的抗震承载力和变形。

是一种用静力学方法近似解决动力学问题的简易方法,它发展较早,迄今仍然被广泛使用。

其基本思想是在静力计算的基础上,将地震作用简化为一个惯性力系附加在研究对象上,其核心是设计地震加速度的确定问题。

该方法能在有限程度上反映荷载的动力特性,但不能反映各种材料自身的动力特性以及结构物之间的动力响应,更不能反映结构物之间的动力耦合关系。

但是,拟静力法的优点也很突出,它物理概念清晰,与全面考虑结构物动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相比,计算方法较为简单,计算工作量很小、参数易于确定,并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易于设计工程师所接受。

但是,应该严格限定拟静力法的使用范围:

它不能用于地震时土体刚度有明显降低或者产生液化的场合,而且只适用于设计加速度较小、动力相互作用不甚突出的结构抗震设计。

④Newmark滑块分析法

Newmark法首先假定滑动面并确定其屈服加速度值,然后通过动力分析判定是否产生滑移;是在Newmark提出的屈服加速度的概念基础上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

Newmark把土体假定为一刚塑性体,并用圆弧法来进行分析。

其基本原理是,将超过潜在滑动区土体加速度的加速度反应,做两次积分,进一步来估算土质边坡的有限滑动位移,如图2所示。

图2Newmark滑块分析法计算原理

位于土质边坡上的滑块,在没有开始滑动之前,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

当有地震作用在边坡上时,滑动区土体处于临界状态,这个时候

,此时的地震动加速度就是屈服加速度

在用拟静力法计算

时,屈服加速度

可用屈服地震系数

来表示。

当滑动区土体开始滑动时,

,与此同时滑动区土体也将产生速度和位移。

假设地震发生时伴随多个脉冲,第一个脉冲的加速度超越

后,滑动区土体开始滑动,随之产生速度和位移。

当这个脉冲的加速度减小到小于

的时候,滑动区土体的速度就减小,直至土体停止滑动。

⑤动力有限元法

动力学的有限元法同静力学问题,是把物体离散为有限个单元体,考虑单元的惯性力和阻尼力等动力因素的特性。

考虑各个节点上的力和荷载的平衡条件可得到结构动力的平衡方程:

(1)

式中:

—结构整体质量矩阵;

—结构整体阻尼矩阵;

—结构整体刚度矩阵;

—结构节点荷载矩阵;

—结构节点加速度;

—结构节点速度;

—结构节点位移。

在动力问题有限元法当中,较为常见的方法是振型叠加法和时程分析法。

振型叠加法是以质点位移为坐标表示的多自由度运动平衡方程,通过坐标变换使联立方程组成为一组彼此独立的方程组,分别独立求解;时程分析法是把时间离散化,把时间区间分为若干相等的时间间隔,由初始状态开始逐步求解每个时间间隔的状态,综合所有的状态向量得到结构系统在动力作用下的响应解。

振型叠加法需要考虑多个振型,只适合于线性问题。

假定地基为刚性平面且各点的运动完全一致、结构为完全弹性体、地面运动可以观测记录等。

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分别考虑各种振型作用下结构响应(位移、变形和内力),进一步分析各振型的综合作用与效应。

时程分析法假定在离散的时间区间内满足平衡要求,且假定每个时间区间内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

然而,随着新型边坡加固措施和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尤其以岩土锚固技术为核心的新型支挡结构在边坡工程中的推广应用,边坡稳定分析这一课题获得了新的进展,许多新型支挡结构、新的计算理论和方法不断产生,从而使得边坡支护这一传统技术出现了新问题,这一古老问题又有了新的研究方向。

传统的边坡稳定分析主要针对岩土工程问题展开,采用分析方法属岩土力学范畴,而对于新型边坡支挡结构作稳定性分析,由于岩土锚固技术的应用大大加强了支挡结构与岩土的协同工作能力,使得边坡受力体系更为复杂,此时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就不再是单一的岩土问题,而是岩土与结构相互交叉产生的新问题,传统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已不再适用于新型边坡支挡结构稳定性分析。

但是,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单从稳定性计算理论上还不能完全解决黄土边坡稳定性问题,只有计算理论与黄土边坡的实际工程地质(主要是指土体的重度、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相结合,才能提出较合理可行的方法。

针对XX一级公路所形成的深挖路堑高边坡,开展对黄土地区深挖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和加固措施方面的研究工作是非常有必要,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另外,边坡在开挖和运营过程中的的安全监测,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边坡的安全监测,可以对边坡的变形起到预警作用,从而可以防止灾害的发生,对保证公路的安全运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边坡监测得到的土体变形规律对今后类似工程也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2路堑边坡加固与防护技术研究现状

2.2.1路堑边坡加固技术研究现状

国外对公路挖方边坡的设计、稳定性评价及边坡防护已进行过探索,但在我国尚属起步较晚的一个领域。

路堑边坡加固技术经历了从消极的、被动的加固到主动加固,单一加固到综合治理的过程。

路堑边坡加固工程的技术途径可以概括为:

减小下滑力或消除下滑因素;增加阻滑力或增加阻滑因素。

任何边坡处治工程都是围绕上述两条途径,结合边坡地形、地质、水文、周围环境,因地制宜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达到防止滑坡灾害产生或治理已发生的滑坡灾害的目的。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边坡处治主要采用地表排水、清方减载、填土反压、抗滑挡墙及浆砌片(块)石防护处治等措施。

但工程实践经验证明,采用地表排水、清方减载、填上反压仅能使边坡暂时处于稳定状态,如果外界条件发生改变,边坡仍然可能失稳。

20世纪60年代末期,我国在铁路建设中首次采用抗滑桩技术并获得成功。

抗滑桩技术的诞生,使一些难度较大的边坡工程问题的处理成为现实,由于它具有布置灵活、施工简单、对边坡扰动小、开挖断面小、施工体积小、承载能力大、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受到工程师们和施工单位的欢迎,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得到推

广应用,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以抗滑桩支挡为主、结合清方减载、地表排水的边坡治理技术。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锚杆、锚索的出现、锚固技术理论研究和凿岩机械突破性的发展,使边坡加固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锚喷技术的采用对高边坡提供了一种施工快速、简单、安全的处治防护手段,因此很快得到广泛采用。

对于排水,人们也有了新的认识,主张以排水为主、结合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支挡综合整治。

在20世纪90年代,压力注浆加固手段及框架锚固结构越来越多地用于边坡处治,尤其是用于高边坡的处治防护工程中。

它是一种边坡的深层加固处治技术,能解决边坡的深层加固及稳定性问题,达到根治边坡的目的,因而是一种极具广泛应用前景的高边坡处治技术。

进入21世纪,现代路堑边坡加固,以充分依靠岩土体自身稳定性或合理利用岩土体自身承载潜能的主动工程支护措施(如高压喷射注浆技术、岩土锚固技术、土钉支护技术)与植物防护措施的有机结合成为发展方向。

传统的被动支护措施如挡土墙、抗滑桩等,应与主动支护措施相结合构成新的支护型式,如锚杆挡墙、锚杆抗滑桩等。

不仅能使边坡支护方式多样化,而且使传统支护技术在保持其固有优点的前提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2.2.2路堑防护技术研究现状

(1)国外现状

在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建设高速公路的时间比较早,60年代开始就已经将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纳入了高速公路建设之中,并且为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如今在边坡防护中,基本废止了浆砌片石和喷射水泥砂浆护面等破坏自然环境的工艺,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柔性支护和绿化措施,基本上实现了全路域绿化。

预应力锚索、土工织物、厚层基质喷播等和植物防护相结合的技术已经成为设计施工中的常规技术。

岩石边坡的柔性防护、格构加固、客土喷播等技术已成为业内的常识降。

美国的路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