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题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0533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试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心理学试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心理学试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心理学试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心理学试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试题答案.docx

《心理学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试题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试题答案.docx

心理学试题答案

1.心理现象又称为(  )

  A.心理规律             B.心理活动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B

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科学

  A.心理过程             B.心理现象

  C.个性心理             D.认识过程B

3.心理现象主要包括(  )两个方面

  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        B.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

  C.个性心理和认识过程        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D

4.个性心理是通过(  )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认识过程             B.心理过程

  C.意志过程             D.情绪,情感过程B

5、心理学把灵感、心境、注意等心理现象称为。

A.认识过程B.心理状态

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D

6.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

A.心理状态B.心理特征C.心理过程D.个性心理C

7.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B

8.人们在形成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方面,总会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这种经常表现出来的人们在此方面的差异称之为。

A.个性心理B.心理特征C.个性心理倾向性D.个性心理特点C

9、把个体所有行为的产生看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B

10、人们在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心理学上统称为。

A.个性倾向性B.个性心理特点C.心理状态D.心理过程B

11、在自然情景中或预先设置的情景中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A

12、个性是指一个人的()。

A心理过程B整个心理面貌C气质D性格D

13、人的心理是()

A、客观B、主观C、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D、以上都不对C

1.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叫做(  )

  A.感应性              B.反映

  C.反应               D.反射B

2.生物有机体以其自身整体的变化来对外界刺激作出应答性的反映,以此保持有机体新代的机能和维持个体生存和种系发展的属性叫着(  )

  A.感应性              B.反映

  C.感受性              D.反射D

3.(  )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

  A.感知觉              B.客观现实

  C.认识过程             D.个性心理B

4..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  )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             B.大脑皮层

  C.神经元              D.脑D

5.人类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反映,是一种本质上全新的心理反映形式。

A记忆B思维C想象D意识D

6、在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A劳动B语言C思维D创造A

7.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

A素质B缺乏营养C缺乏社会性刺激D母狼的影响C

1.注意是一种(  )

  A.独立的心理过程          B.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C.个性心理特征           D.以上一个也不是B

2.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是(  )

  A.指向和选择            B.集中和紧

  C.指向和集中            D.以上一个也不是C

3.注意从其发生来说,是有机体的一种(  )

  A.心理过程             B.定向反射

  C.个性心理特征           D.以上一个也不是B

4.无意注意可以转化为(  )

  A.有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以上一个也不是A

5.有意注意可以转化为(  )

  A.无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以上一个也不是A

6.(  )是高级类型的注意,它是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以上一个也不是C

7.如果一个人活动任务多,注意的围就(  )

  A.大                B.小

  C.稳定性不变            D.以上一个也不是B

8.注意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注意(  )

  A.起伏               B.分配

  C.转移               D.以上一个也不是A

9.有没有外界任何附加刺激时,保持注意是(  )

  A.容易的              B.困难的

  C.十分容易的            D.以上一个也不是D

10."一心二用"即注意的分配是(  )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C.不可能的             D.以上一个也不是D

11、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B.记忆C.表象D.想象A

12.任何有目的的学习都是以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为先决条件的。

A.感知B.注意C.记忆D.思维B

13、正在上课,一位迟到学生推门而入,引起大家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A

14、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周期性变化是()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围C、注意分配D、注意起伏D

15、刺激物的强度越大,越容易引起人的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想象A

16、活动的玩具很容易引起儿童的无意注意,这是指。

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C刺激物的新异D刺激物的状态B

17、旧章回小说中常用结束语“欲知后事,请听下回分解”,这是利用了听众的

心理,使其对后续部分继续产生注意。

A察觉B期待C悬念D想象B

18、年轻人要通过意志努力克服困难,把注意集中到学习操作上,这是。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想象B

1.微弱刺激可使其它感觉的感受性()

A、提高B、降低C、先提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提高A

2.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

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受阈限D、绝对感受阈限D

3.吃了糖再吃桔子会觉得桔子很酸这是()

A、感受适应B、同时对比C、不同感受的对比D、继时对比C

4.暗适应现象中,个体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A提高、降低  B降低、提高  C提高、提高  D降低、降低B

5.同一感觉相互作用规律主要有()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补偿C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

() 

A.理解性  B.规律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B

7.感觉是一种(  )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个性倾向             D.个性心理特征A

8..(  )所做的"感觉剥夺"实验,说明了感觉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A.韦伯               B.赫布和贝克斯顿

  C.斯金纳              D.黎柏B

9..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D

10.观察实际上是一种(  )过程.

  A.知觉               B.记忆

  C.想象               D.发上一个也不是A

11.汽车司机在双手操纵方向盘的同时,两眼还有注意道路上的行人、车辆、障碍物和灯光信号等,这属于。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C

12.部感觉是个体对部刺激的觉察。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部感觉?

A·味觉B·机体觉C·平衡觉D·运动觉A

1.(  )记忆中的编码以言语听学形式为主

  A.瞬时               B.短时

  C.长时               D.以上一个也不是A

2.长时记忆遗忘曲线是(  )的实验结果

  A.斯珀林              B.彼得逊

  C.艾宾浩斯             D.克拉茨基C

3.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再认和回忆就是对住处的(  )

  A.提取               B.编码

  C.贮存               D.以上一个也不是A

4.艾宾浩斯对遗忘进程的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

  A.均衡的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以上一个也不是C

5.一般地说,学习程度在(  )时,记忆效果最好

  A.100%             B.125%

  C.150%             D.200%C

6.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

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

A.110%B.150%C.200%D.200%以上B

7、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识记叫做。

A.机械识记B.无意识记C.重复识记D.有意识记B

8、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

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C

9.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

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D

10、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了。

A.识记后不会遗忘B.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C.遗忘是逐渐产生的D.遗忘是先慢后快的B

11.一件往事偶然涌上心头,或触景生情,是过去的经验。

A再认B回忆C识记D保持B

12.在教学实践中,随着形象思维的发展,这种记忆在幼儿身上表现的较为突出,但不完善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B语词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A

13.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叫做

A.思维B.感觉C.知觉D.记忆D

14、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她)的,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A.重现B.保持C.回忆D.再认D

1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复习时主要应采取。

A.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B.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C.及时复习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D

16.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

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干扰D.抑制A

17.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形式,对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容的记忆。

A形象记忆B语词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B

18、临摹字画活动,需要暂时把视线离开本,凭借本的来进行操作。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有意记忆B

19.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

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干扰D.抑制B

20.是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识记,俗称“死记硬背”。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机械识记D理解识记C

21.依照识记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在联系,通过理解而进行的识记叫做。

A.理解识记B.意义识记C.逻辑识记D.以上几个都是B

22.依照识记材料的外部联系,采取简单、重复的办法的识记叫做。

A.机械识记B.重复识记C.无意识记D.有意识记A

23、下列哪一种学习方法可以获得学习材料后的最佳保持?

A.仔细而缓慢阅读B.进行过度学习C.死记硬背D.学习完后立即休息B

24.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组块

A、9±2B、7±2C、5±2D、6±3B

25.记忆的首要环节是:

()

A.保持    B.再认   C.回忆   D.识记D

26.是指对材料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

验而进行的识记。

A无意记忆B有意识记C机械识记D意义识记D

1.人类思想活动的最基本过程是(  )

  A.比较               B.抽象和概括

  C.分析和综合            D.具体化C

2..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是(  )

  A.发散性思维            B.集中性思维

  C.动作思维             D.形象思维A

3.陆钦斯的水罐实验说明( )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征要因素

  A.原型               B.定势

  C.功能固着             D.迁移B

4.会骑自行车的人,一下了很难骑好三轮车,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受了(  )的影响

  A.定势               B.正迁移

  C.原型               D.负迁移D

5..(  )强度的动机,解决问题效率最高

  A.中等               B.弱

  C.强                D.b和c都是A

6.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就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A

7.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与。

A.动作思维形象思维B.辐合思维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创造思维D.形象思维抽象思维B

8.俗话说的“想吃粥,又怕烫”是指动机冲突中的: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C

9.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就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A

10.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活动是。

A集中性思维B发散性思维C变通性思维D创造性思维B

11.清晨推窗一看,屋顶是湿的,便会推知昨夜下雨了。

这是思维的。

A概括型B理解性C间接性D总结性C

12.新房家具的安置,墙上壁灯安装的位置等,都是的结果。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B

13.当个体的两种动机要求个体分别回避两个不同目标,但只能回避其中一个目标,同时接受另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就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BA

14.是一种无一定方向和围,不墨守成规,不囿于传统方法,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活动,是创造型思维德主导成份。

A集中思维B发散思维C动作思维D抽象思维B

15.、著名的宇宙火箭专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是从凡尔纳科幻著作《从地球到月亮》中得到启示,把火箭送上太空的。

这是。

A有意想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空想C

16.邓克设计两组被试在不同的安排下使用同样五种工具解决五种不同的问题,用实验证实了

对问题解决得影响。

A问题理解方式  B 定势 C 功能固着 D 迁移C

18.医生根据病人体温、血压、心电图等给予确诊,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A、间接性B、概括性C、预见性D、抽象性A

19.、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湿润而雨”的结论,属于思维的()

A、抽象性B、概括性C、间接性D、情境性B

20、问题解决的第一阶段是:

()  

A.提出问题     B.提出假设    C.检验假设  D.分析问题A

21.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和概念进行数学运算或推导;科学家发现客观规律等需要通过

活动进行。

A运动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想象C

22、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的特征或联系的反映,是人的思维的基本

形式之一,也构成人的知识的最基本成分。

A概念B思维C推理D判断A

1.心境具有(  )性的特点

  A.弥散               B.集中

  C.短暂               D.以上一个也不是A

2..激情是一种(  )情绪体验

  A.强烈的              B.短暂的

  C.a和b都是            D.以上一个也不是C

3.."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影响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以上一个也不是B

4..美感的显著特点是(  )

  A.愉悦的体验            B.很强的倾向性

  C.a和b              D.以上一个也不是C

5.伴随情绪体验出现的有机体的外部表现叫做。

A.情绪B.表情C.情感D.感情B

6.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A.道德观点B.道德行为C.道德情感D.道德认识D

7.小学生在回答“什么是讲道德”这一问题时,只能答“不打架不骂人”等而不能作出概括的回答,这种道德概念称为。

A.具体的道德概念B.知识性的道德概念

C.化了的道德概念D.复杂的道德概念B

8.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

A.情绪B.情感C.态度D.需要B

9、带有渲染作用的,比较持久而又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叫做。

A.激情B.应激C.心境D.情感C

10.汽车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出现危险情景的时刻,地震、火灾等时刻,都是会发生

状态。

A激情B心境C应激D情绪C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叫做。

A.需要B.情绪C.情绪和情感D.情感C

12有学生思想品德课考试得分很高,但却不能体现在行动上,这种道德概念称为。

A.具体的道德概念B.知识性的道德概念

C.化了的道德概念D.复杂的道德概念B

13.生气时会咬牙切齿,悲伤时泪流满面,高兴时手舞足蹈,这些行为表现与相联系着。

A感觉B态度C情绪情感过程D意志C

14.猛烈爆发而又短暂的情绪状态叫做。

A.激情B.应激C.心境D.情感A

15.“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愉快情绪会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影响人的行为,这是        

A情绪情感  B 心境 C 激情 D 应激 B

16.        是学生自觉学习钻研的部动力。

A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情感B

1.(  )是没有意志过程的

  A.动物               B.新生儿

  C.a和b              D.以上一个也不是A

2..(  )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A.思维               B.知觉

  C.情感               D.意志D

3..(  )是意志行为的基础

  A.本能               B.随意运动

  C.不随意运动            D.以上一个也不是B

4.(  )是以深思熟虑和大胆勇敢为前提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B

5..对前怕狼后怕虎,不能作出决定的人,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B

6..对容易受暗示的人,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   )

  A.果断性              B.坚韧性

  C.自制性              D.自学性A

7..对过分活跃和缺乏控制能力的人,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  )

  A.坚韧性              B.自制性

  C.自学性              D.果断性B

8、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就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A

9、俗话说的“想吃粥,又怕烫”是指动机冲突中的: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C

10.歌德的代表作诗剧《浮士德》长达12000余行,花费了毕生精力,这是意志品质的

A自制性B果断性C自觉性D坚韧性D

11.当个体的两种动机要求个体分别回避两个不同目标,但只能回避其中一个目标,同时接受另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就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B

12.人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产生一定的需要和动机,拟定目的和计划去行动,人们的这类活动叫做。

A.意志行动B.意识活动C.认识过程的心理活动D.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活动A

13.是指一个人在执行决定时,以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地克

服重重困难,坚持到底的品质。

A意志的自觉性B意志的果断性C意志的自制性D意志的坚韧性D

1..需要和动机是属于(  )方面的容

  A.个性心理特征           B.个性倾向性

  C.心理过程             D.以上一个也不是B

2..在一定意义上说,其它的个性倾向性都是(  )的表现形式

  A.需要               B.兴趣

  C.动机               D.爱好A

3..成就动机的研究者主要是(  )

  A.弗洛伊德和阿德勒         B.麦克莱兰和阿特金森

  C.马斯洛和罗杰斯          D.班杜拉和米契尔B

4.后来马斯洛又增加(  )

  A.审美需要和认知需要        B.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C.交往需要和劳动需要        D.饮食需要和运动需要A

5、根据动机引起的行为与目标之间关系的远近,动机可分为:

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B.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C.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D.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A

6.、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精神分析的观点D

7、根据动机对行为作用的大小和地位,动机可分为:

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B.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C.主导动机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