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材编排体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044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教材编排体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年级教材编排体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年级教材编排体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一年级教材编排体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一年级教材编排体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教材编排体例.docx

《一年级教材编排体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教材编排体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教材编排体例.docx

一年级教材编排体例

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教材学习资料(上)

学习习惯;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单元练习。

一、关于“学习习惯”:

1、教材安排了以下习惯的培养:

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爱惜学习用品。

乐于倾听、勇于发言;认真写铅笔字。

2、教学理念: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长期训练。

把良好习惯的养成体现在日常教学之中。

让外在行为变成学生内在的、自觉的行动。

二、关于“汉语拼音”:

(一)教材编排:

1、共15课,分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1~2):

教学6个单韵母。

第二三单元(3~9):

教学23个声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

第四单元(10~12):

教学8个复韵母、1个特殊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复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

第五单元(13~15):

教学9个鼻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鼻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

2、每个单元后面安排16个只识不写的常用字,(主要是部首字、基本字),每个字均配以图画。

拼音、识字交叉安排,在识字的同时巩固了拼音的能力,又在拼读的同时强化了生字的字音,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3、“汉语拼音”共安排15课,分5个单元。

“汉语拼音”每课一般包括5个部分:

1)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表音表形图;

2)汉语拼音书写教材;

3)音节拼读练习;

4)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

5)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

(二)目标定位:

总目标:

能熟练地借助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年级目标:

1、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三)教学策略:

1、正确使用“情境图”与“语境歌”。

用“情境图”引出声母、韵母就可以了;“语境歌”是用来巩固“声母、韵母”认读成果的。

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去要求学生看图说话和背诵儿歌,要始终把声母、韵母和拼读练习作为重点。

2、要在教学生准确拼读音节上下功夫。

要在帮学生读准音节上多花一些功夫。

要让学生掌握拼读音节的要领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两拼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猛一碰”(三拼法)。

拼读十几个后,自然就会成为学生熟练的顺口溜,成为歌诀式的拼读。

拼读时,注意让学生养成读轻、读短的良好习惯。

3、教学读法,一般有三种教法:

一是音节数调法。

先用声母和基本声调(第一声)的韵母相拼,拼成音节,再看上面是哪个声调,就用这个音节按照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的顺序数下去,数到这个音节的声调为止。

适用于初学。

二是音节定调法。

用声母和基本声调的韵母相拼,眼里看着声调符号,读出的是带调的音节。

三是韵母定调法。

用声母和带调的韵母相拼,直接拼出带调的音节。

强调:

教参虽然提供了三种方法,但是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应该引导学生直接采用韵母定调法进行拼读。

4、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整合。

引导学生学会在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在复韵母、鼻韵母的学习中,进行如下的整合:

1)读音的融合:

从前一个字母到后一个字母的快速滑动或快速连读。

2)构成的组合:

或两个单韵母组合,或单韵母与韵尾组合。

(特殊韵母除外)

3)书写的结合:

两个字母或两个部分的书写要紧凑。

4)运用的整合:

拼读时要作为一个整体;运用时要统整考虑,或自成音节,或与声母相拼,或是整体认读音节的替代。

四)基本步骤:

一课一般分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重点是认读字母。

读准字母音,认清字母形,正确规范地进行书写。

第二课时重点是拼读音节。

借助学生已有的口语经验,运用拼读方法,掌握拼读技巧,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正确规范地抄写音节。

第一课时的基本步骤:

1)利用“情境图”引出字母。

2)认读字母。

3)利用“表音表形图”加强对字母的记忆。

4)利用“语境歌”巩固字母的认读成果。

5)通过描红仿影学写字母。

第二课时的基本步骤:

1)复习字母的认读。

2)利用课文的插图让学生把握拼读方法。

3)运用拼读方法进行拼读练习。

4)描红、抄写音节练习。

(五)注意点:

1、正确使用“情境图”、“语境歌”、“表音表形图”以及拼读练习的示意图。

注意使用时机、火候的把握。

2、正确把握音节教学的目标,始终坚持只要求学生能准确拼读,不要求直呼;只要求正确书写,进行适量的描红、抄写练习,不要默写。

3、在音节教学时,不要依靠教师的领读,而要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先按照顺序拼读,后打乱顺序拼读。

进而练读拼音词、拼音句,以训练学生见形知音的能力。

拼读方法要采用韵母定调法。

4、关于规则:

1)省略规则:

声母jqx与单韵母ü、复韵母üe、鼻韵母ün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不写。

(juquxujuequexuejunqunxun)

声母y与韵母üüeün组合时,ü上两点省略不写。

(yuyueyun)

2)标调规则:

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

5、要把握好拼音抄写的量。

“汉语拼音”是个工具、是根拐杖,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认、读”。

我们应该在读准上多下功夫。

写要适当,不要片面追求书写得漂亮、入体,做到“正确书写”就可以了。

6、在汉语拼音教学告一段落后,要尽量让学生凭借注音来朗读课文和识字,给学生提供大量接触音节的机会,以利于复习巩固,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

7、学生学习汉语拼音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识字”、“阅读”、“单元练习”等学习中不断地运用、实践、强化循序渐进地逐步完成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把握好教学节奏。

整体认读音节学习一览表

整体认读音节

读音

构成

用法

zicisizhi

chishiri

比声母zcszhchshr的读音长一些、响一些。

在声母zcszhchshr后加了“i”。

不需拼读

整体识记

      

  

直接注音

yiwuyu

与单韵母iuü读音相同。

由声母yw与单韵母iuü组成。

yeyueyin

yunying

与韵母ieüeinüning 读音相同。

在韵母原形上或小i变大y;或直接加大y(ü上两点省略)。

yuan

借助“员”“圆”的读音。

由yu和an组成。

三、关于“识字、写字”:

1、生字的学习要求分为两类:

要求会写的字;要求认识的字。

2、生字的学习分两个途径安排:

一是集中识字;二是随文识字。

(一)集中识字:

一、特别重视每篇课文各个组成部分的整合。

二、要注意借鉴随课文识字的做法,尽量让识字、写字、读课本中出现的歌谣同步推进,“以识促读”、“以读和写巩固、深化识字的成果”。

三、介绍了三种识字方法:

1、词串识字;

2、看图会意识字;

3、转转盘识字。

1、词串识字:

词语与事物要挂钩,注意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词语之间要融通,明确单行、行与行之间排列的有机联系,连词成串、连串成篇。

入情入境地读,把词串当作一首小诗,当作一幅画,当作一篇散文,读出意境,读出韵味。

2、看图会意识字:

不要过多去讲述有关造字规律和汉字演变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展开想象,找到图与文字的联系,从而了解汉字演变的历史,形象感知字的结构特点,提高主动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3、转转盘识字:

要让快乐的转盘游戏走进课堂,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快乐识字。

领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声旁多标音,形旁多表义。

(二)随文识字:

课文为识字提供了一个语境。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创设的语境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字

音,联系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提高识字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初步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做到情趣盎然地读书,循序渐进地读书,融会贯通地读书。

四、关于“阅读”:

(一)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

寓识于读,能识字、会写字,养成识字的良好习惯,初步培养识字的能力。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背诵指定的课文。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5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25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两万五千字。

8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二)基本理念:

1重视阅读情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实践“在阅读中识字字,识字是为了阅读”的整体观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识字教学原则。

2从学习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具备最起码的阅读能力抓起(如朗读、借助图画阅读),而把理解程度的要求降低到最低底线(如了解词句的意思、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认真地学习课文的语言,从而规范其语言,扩大语言积累。

3注重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词语积累,同时提倡交流与合作。

4认(识字)是读(读书)的基础,认读能力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

能识字、会写字、能朗读、会背诵,阅读兴趣浓,识字习惯好,是一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三)基本策略:

1、要坚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阅读教学”的首位。

要求我们能在学生阅读起跑线的起点上,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逐步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与享受。

2、要坚持在阅读教学中切实过好“认读”关。

要实现“识读同步、寓识于读”。

教学中要努力处理好识与读的关系:

初读时准音顺文,明义记形,整体感知;精读时据文解义,重点感悟;诵读时巩固强化,正确运用。

要把注意力放在正确认读,读得连贯、形成顺畅的语流上,要注意指导学生“双行认读”,注意引导学生以句子为单位进行阅读。

要尽量减少齐读,多增加个别读和自读,特别要注意避免齐读中那种整齐划一的唱读、叫读(喊读)、快读。

提倡学生轻读、慢读,轻读为的是读给自己听,慢读为的是边读边想。

3、指导朗读课文应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主。

一个人的语文能力重点体现在语感上,而决定语感的生成与发展的核心因素是表象。

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阅读,帮学生建立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我们还要善于用课文中的词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活他们脑海中的生活画面和生活经验。

4、要坚持让学生好学乐背。

第一,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课文,赏中乐背。

在教学中可以给课文配上适当的音乐,将课文与插图结合起来进行反复朗读欣赏,可以让学生看图诵读。

第二,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创中好背。

背诵不单是要记住课文,也包括自我阅读感受的表现和自我潜能的释放。

我们要善于给学生创造机会,通过分角色演诵、演课本剧、背诵比赛等形式,让他们喜欢背诵。

(四)基本步骤:

一篇课文一般分两个课时进行学习。

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激活情趣。

2)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学生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顺课文,了解字义,识记字形。

能大体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检测试读,强化认读。

(从音、形、义三方面进行检测、指导,注意“字不离词”,训练有序。

如生字新词的认读,先注音,再去音;先词语,后单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