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0409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试题及答案

  1、试探矿井下有没有发生冒顶事故先兆的方法有三种:

木楔法,_____,振动法。

()

  A.敲帮问顶法B.爆破法√C.测压法

  2、矿井煤层中涌出的各种有害气体中,_____约占80—90%。

()

  A.一氧化碳√B.沼气C.氮气

  3、矿井下沼气多了,就相对的减少了大气含氧量,若含氧量减少到_____以下,人就会因缺氧而死亡。

()

  A.18%B.15%√C.12%

  4、下列哪项不属于煤矿粉尘的危害?

()

  A.爆炸B.矽肺√C.心脏病

  5、新工人人矿前,必须经过_____检查,不适合从事矿山企业的,不得录用。

()

  A.技术√B.健康C.文化

  6、局部通风的主要目的是_____。

()

  A.将有害物质从产生处抽走√B.将有害物质稀释C.防止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工作场所

  7、每个生产矿井至少要有_____个独立的、能上下人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

()

  A.1√B.2C.3

  8、矿井下带电检修或移动电气设备容易产生火花,引起_____。

()

  A.机械故障B.人员烫伤√C.瓦斯或煤尘爆炸

  9、矿井下带电检修或移动电气设备,因为环境潮湿容易_____。

()

  √A.触电B.出现机械故障C.滑倒

  10、除了小型非沼气矿井,每个矿井应采用_____的通风系统,保证井下作业场所有足够的风量。

()

  A.自然通风√B.机械通风C.都可以

  11、矿井应该有_____的防水、排水系统。

()

  A.地面B.井下√C.地面和井下

  12、防止瓦斯积聚的基本措施是什么?

()

  √A.加强通风B.戴防毒面具C.控制开采速度

  13、常用的测定瓦斯的仪器有瓦斯检测灯和_____。

()

  A.测氧仪B.温度计√C.瓦斯检查器

  14、井下防水措施要做到“探、放、隔、截、_____”五个字。

()

  A.追√B.堵  C.引

  15、“_____、漏电、过电流”被称为井下低压安全供电的“三大保护”。

()

  √A.接地B.断接C.双绝缘

  16、煤矿安全生产必须消灭_____照明。

()

  A.防爆√B.明火C.自然

  17、在矿井中不合理的通风有串联风、_____、不符合规定的下行风、循环风和扩散风。

()

  A.自然风B.主流风√C.老塘风

  18、相邻矿井之间,矿井与露天矿之间,矿井与老窑之间,应该留有足够的_____。

()

  A.空间B.通道√C.安全隔离矿柱

  19、开采放射性矿物的矿井,应该采取_____。

()

  A.后退式回采√B.前进式开采C.双向开采

  20、井下采掘作业,当接近与地表水相通的地质破碎带或者接近通过承压含水层的未封钻孔时,应该_____。

()

  A.照常前进B.换个方向前进√C.探水前进

  1、在库房重地如见到以下的标记,表示什么?

()A.小心着火 B.禁止带火种  √C.当心火灾

  2、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被人践踏 √B.窒息 C.烧伤

  3、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人应站在?

()√A.上风位B.下风位C.无一定位置

  4、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发生爆炸。

这个可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

A.爆炸极限√B.爆炸浓度极限C.爆炸上限

  5、建筑物起火后几分钟内是灭火的最好时间?

()√A.5-7分钟B.8--10分钟C.15分钟

  6、l211灭火器的重量如下降一——,就要灌装充气。

()√A.五分之一B.500克C.十分之一

  7、使用水剂灭火器时,应射向火源哪个位置才能有效将火扑灭?

()A.火源底部B.火源中间√C.火源顶部

  8、下列哪种灭火器最适合扑灭由钠或镁金属造成的火灾?

()A.二氧化碳B.泡剂√C.特别成份粉剂灭火器

  9、下列哪种灭火器不适用于扑灭电器火灾?

()A.二氧化碳灭火器√B.干粉剂灭火剂C.泡沫灭火器

  10、如果因电器引起火灾,在许可的情况下,你必须首先?

()

  A.找寻适合的灭火器扑救√B.将有开关的电源关掉C.大声呼叫

  11、我国《消防法》在何时实行?

,全国消防宣传日是哪一天?

()

  A.1999年9月1日11月9日

  √B.1999年9月1口9月9日

  C.1998年9月1日11月9日

  12、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足什么?

()A.温度升高√B.压力急剧升高C.周围介质振动

  13、下列哪一种气体是属于易燃气体?

()A.二氧化碳√B.乙炔C.氧气

  14、下列哪种措施是处理气瓶受热或着火时应首先采用的?

()

  A.设法把气瓶拉出扔掉√B.用水喷洒该气瓶C.接近气瓶,试图把瓶上的气门关掉

  l5、下列哪种容器适合盛装易燃液体?

()A.玻璃容器B.瓷器√C.具有防腐功能的金属容器

  1、1985年4月8日,全国总工会颁发了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个条例,这三个条例是什么?

  答:

这三个条例是:

《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暂行条例》、《基层(车间)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工作条例》。

  2、全总颁发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个条例对基层(车间)工会的劳动保护工作机构的设置有什么规定?

  答:

《基层(车间)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规定:

凡有300名职工以上的基层工会和500名职工以上的车间工会,设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

300名职工以下的基层工会和500名职工的车间工会,设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

均在同级工会领导下和上级上会劳动保护部门指导下工作。

  3、根据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禁止从事哪些劳动?

  答:

根据规定禁止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

  4、什么是群众劳动保护监督?

  答:

群众劳动保护监督,是指代表职工群众利益的工会组织,从保障职工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出发,组织并代表职工群众参与劳动保护工作,并实行监督检查。

  5、工会群众劳动保护监督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监督行政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劳动保护政策和国家的各项法律、规定、条例,并同那些严重违反这些法规,轻视职工安全健康的官僚主义行为作斗争。

  6、项目经理部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制度有哪些?

  答:

会议制度,检查制度,培训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内业资料管理制度,总结评比制度。

  7、施工现场应建立哪三项劳动保护工作责任制?

  答:

(1)项目经理部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工作责任制;

(2)项日经理部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主任(监督检查员)工作责任制;(3)班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工仆责任制。

  1.安全生产、消防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家用电器失火的主要原因?

(电器短路、超负荷、漏电、线路接触不良。

  3.火灾发生后,如果逃生之路已被切断,应怎么办?

(应退回室内,关闭通往燃烧房间的门窗,并向门窗上泼水,延缓火势发展,同时打开未受烟火威胁的窗户,发出求救信号。

  4.防止火灾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有效地管理好可燃物,控制火源,避免火源、可燃物、助燃物三者间的相互作用。

  5.可燃物的种类有哪些?

各举一例。

(固体可燃物。

如:

木材、纸张、布匹等。

可燃液体。

如:

汽油、油漆、酒精等。

可燃气体。

如:

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乙炔气等。

  6."严禁烟火”的标志通常出现在哪些地方?

(火灾危险性大的部位;重要的场所;物资集中,发生火灾损失大的地方;人员集中,发生火灾伤亡大的场所。

  7.在防火重点部位我们应注意哪些方面?

(不在这些场所吸烟和随意使用明火;不将易燃易爆物品带人防火重点部位;严格遵守各种安全标志、消防标志的要求,遵守各项防火安全制度,服从消防保卫人员的管职;劝阻违章人员、制止违章行为。

维护防火重点部他的消防安全。

  8.泡沫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哪些火灾?

(扑救汽油、煤油、柴油和木材等引起的火灾。

  9.于粉火火器主要用于扑救哪些火灾?

(用于扑救石油及其产品、可燃气体、电器设备的初起火灾。

  10.1211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哪些火灾?

(用于扑灭油类、电器、精密仪器、仪表、图书资料等火灾。

  11.四氯化碳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哪些火灾?

(主要用于扑救电器设备火灾。

  l2.我国《消防法》何时实行?

全国消防宣传日是哪一天?

 (1998.9.111月9日)

  l3.火源大致包括哪几类?

各举一例。

(明火:

如火柴、燃气炉、热水器等。

生产性火源:

如电焊、汽车发动机、工业锅炉等。

自然火源:

雷电、静电等。

  14.火警电话、交通事故报警台、急救电话各是什么?

(119122120)

  15.1211灭火器多长时间检查一次总重量,下降多少,就要灌装充气?

(每半年十分之一)

  16.建筑物起火后多少分钟内是灭火的最好时间?

(5-7分钟。

  17.每年何时为森林防火戒严期?

(3月15日—4月15日。

  18.发生火灾时,基本的正确应变措施是什么?

(发出警报,疏散,在安全情况下设法扑救。

  l9.为防止火灾,车间抹过油的废布废棉丝应怎样处理?

(放在有益的铁桶内。

  20.如果因电器引起火灾,在许可的情况下,首先应怎样做?

(关闭电源开关,切断电源;用细土、沙土、四氯化碳或l2ll火火器进行灭火。

  21.火灾逃生的四个要点是什么?

(防烟熏;果断迅速逃离火场;寻找逃生之路;等待他救。

  22.家庭火灾的原因大多是什么?

(生活用火和家用电器使用不慎或易燃、可燃品使用不当。

  23.在林区作业和通行的机动车辆,应注意什么?

(必须安设防火装置,严防漏火、喷火和机车闸瓦脱落引起火灾。

  24.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有毒气体中毒,如一氧化碳;缺氧、窒息;烧伤致死;吸入热气。

  25.电话报火灾时应注意什么?

(要讲清楚起火单位、详细地址、着火情况、什么物品着火、有无爆炸危险、是否有人被困及报警用的电话号码和报警人的姓名等。

  26.报完火警后怎么办?

(派人到单位门口、街道交叉路口等候消防车,并带领消防车迅速赶到火场。

  27.灭火的三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

  28.防火“六不准”的内容是什么?

(在严禁吸烟的地方,不准吸烟;生产、生活用火要有专人看管,用火不准超量;打更、值宿人员要尽职尽责,不准擅离职守;安装使用电气设备,不准违反规定;教育小孩不准玩火;各种消防设备和灭火工具不准损坏和挪用。

  29.班后防火“五不走”的内容是什么?

(交接班不交待清不走;用火设备火源不熄灭不走;用电设备不拉闸断电不走;可燃物没清干净不走;发现险情不报告不处理好不走。

  30.火灾蔓延的方式有哪几种?

(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31.大部分的火灾死亡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因缺氧窒息或中毒死亡。

  32.公共场所的防火规定有哪些?

(不在公共场所内吸烟和使用明火;不带烟花、爆竹、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车辆、物品不紧贴或压占消防设施,不应堵塞消防通道,严禁挪用消防器材,不得损坏消火栓、防火门、火灾报警器、火灾喷淋等设施;学会识别安全标志,熟悉安全通道;发生火灾时,应服从公共场所管理人员的统一指挥,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带。

  33.消防管理处罚的形式有几种?

(有三种:

分别为警告、罚款、拘留三种形式。

  34.电焊引起的火灾有几种情况?

(飞散的火花、熔融金属和熔渣的颗粒,燃着焊接处附近的易燃物及可燃气体引起火灾;电焊机的软线长期拖拉,使绝缘破坏发生短路而起火,或电焊回线乱搭乱放,造成火灾;电焊机本身或电源线绝缘损坏短路发热造成火灾。

  35.安装电灯应注意什么?

(电灯泡与可燃物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严禁用纸、布做灯罩或包灯泡;在易燃易爆场所应安装防爆灯;日光灯等灯具的镇流器严禁装在可燃物或天棚内。

  1、危险是事故可能性与事故严重性的结合,所以(C)

  A.事故的可能性增大1倍,危险就增大1倍。

  B.事故的严重性增大1倍,危险就增大1倍。

  C.事故严重性越大,危险就越大。

  D.当事故严重性相同时,危险与事故可能性无关。

  2、安全评价是一个行为过程,该过程包括:

(B、C)

  A.项目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B.评价危险程度。

  C.确定危险是否在可承受的范围。

  D.项目的施工图设计。

  3、进行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依据的设计文件是项目(A)

  A.可行性研究报告。

  B.建议书。

  C.施工图设计。

  D.设计说明书。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生产、储存装置要定期进行安全评价,其中(A、C)

  A.剧毒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B.剧毒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生产、储存、使用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C.非剧毒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D.非剧毒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生产、储存、使用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5、特种设备是指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下列属于特种设备的是(A、B、C、D)

  A.电梯。

  B.厂内机动车辆。

  C.客运索道。

  D.防爆电气设备。

  6、预先危险分析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A、B、C、D)

  A.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危害。

  B.鉴别产生危害的原因。

  C.估计和鉴别危害对系统的影响。

  D.将危险、危害分级。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六方面的责任,下列属于这六方面责任的有(A、B、D)

  A.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B.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C.组织完成本单位的安全评价。

  D.及时、如实报告安全生产事故。

  8、爆炸现象具有(A、B、C、D)特征。

  A.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

  B.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产生冲击波。

  C.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

  D.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物质遭受破坏。

  1、海因里希最初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五个因素: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A、B、D)

  A.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B.事故。

  C.破坏。

  D.伤害。

  2、下列关于“事故树法”说法正确的有(A、D)

  A.在事故树中凡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割集。

  B.在事故树中凡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最小割集。

  C.在事故树中凡是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径集。

  D.在事故树中凡是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最小径集。

  3、系统安全认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系统中存在的(A)

  A.危险源。

  B.人工作业。

  C.机械。

  D.人工作业与机械。

  4、皮特森(Petersen)人失误致因分析,认为过负荷、人机学方面的问题和决策错误是造成(A)

  A.人失误的原因。

  B.机械失控的原因。

  C.危险化学品失控的条件。

  D.能量意外释放的因素。

  5、下列风险评价方法中能提供事故后果的是(A、D)

  A.预先危险分析方法PHA。

  B.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C.事故树分析方法FTA。

  D.事件树分析方法ETA。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风险评价方法不是一个单一的、确定的分析方法。

  B.在选择风险评价方法时,应选择“最佳”的评价方法。

  C.风险评价方法并不是决定风险评价结果的唯一因素。

  D.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依赖于评价人员对评价方法的不断了解和实际评价经验。

  7、下列属于常用的危险辨识方法的是(A、B、C)

  A.分析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方法。

  B.经验分析法。

  C.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D.危险指数评价法。

  8、可燃物质泄漏事故可能导致(A、B、C、D、E、F)

  A.喷火。

  B.闪火。

  C.火球。

  D.池火。

  E.溅火。

  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结果无需按优先顺序进行排列。

(×)

  2、物质危险的辨识只需从其理化性质、燃烧及爆炸特性方面进行分析与辨识。

(×)

  3、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现状进行的全面评价。

(√)

  4、一般所说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

(×)

  5、化学性爆炸按其性质可分为爆燃和爆轰,爆燃冲击波波阵面传播的速度比爆轰冲击波波阵面传播的速度快。

(×)

  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生产、储存、使用装置需要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

  7、正常运行不产生电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电气设备称为增安型电气设备。

(√)

  8、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

  9、进行安全评价时,利用具有密切关系(或相似)项目的有关资料,来代替被评价项目所缺少的资料。

这种安全评价依据的安全评价原理是代替推算法。

(√)

  10、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0),煤油的火灾危险性是乙类,所以生产、存放煤油场所的火灾危险性一定是乙类。

(×)

  11、凡是用泵高速输送高电阻有机液体,而且在容器内自由落于液面上,或是通过过滤器或类似设备,都会产生静电。

(√)

  12、重大危险源是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

  13、按《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93)的规定,凡在距离地面高度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

(×)

  14、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大纲按规定由建设单位送审。

(√)

  15、防火墙是防火用的,所以为了便于发生火灾时的人员逃生,应在防火墙上开逃生门。

(×)

  16、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

  17、故障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故障发生的规律是不可知的。

(×)

  18、警告分为视觉警告、书面警告、听觉警告和气味警告。

(×)

  19、常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有以下几种:

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

(√)

  20、个体防护是一种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

  21、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

“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

(×)

  22、安全检查表法可以提供事故后果分级。

(×)

  23、HAZOP分析方法只可用于连续系统的安全分析。

(×)

  24、最小径集表示系统的危险性,事故树最小径集的数目越多,系统危险性就越高。

(×)

  25、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中,一般工艺危险系数是确定事故损害大小的主要因素。

(√)

  26、风险评价方法不是决定风险评价结果的唯一因素。

(√)

  27、定量FTA可用于估算顶上事件发生频率。

(√)

  28、事件树图表示各个事件的节点,成功事件的分支向下,失败事件的分支向上。

(×)

  29、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五个因素:

管理失误;个人原因或工作条件;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亡。

(√)

  30、危险货物储存、运输配装有限定要求。

(√)

  1、危险是事故可能性与事故严重性的结合,所以(C)

  A.事故的可能性增大1倍,危险就增大1倍。

  B.事故的严重性增大1倍,危险就增大1倍。

  C.事故严重性越大,危险就越大。

  D.当事故严重性相同时,危险与事故可能性无关。

  2、安全评价是一个行为过程,该过程包括:

(B、C)

  A.项目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B.评价危险程度。

  C.确定危险是否在可承受的范围。

  D.项目的施工图设计。

  3、进行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依据的设计文件是项目(A)

  A.可行性研究报告。

  B.建议书。

  C.施工图设计。

  D.设计说明书。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生产、储存装置要定期进行安全评价,其中(A、C)

  A.剧毒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B.剧毒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生产、储存、使用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C.非剧毒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D.非剧毒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生产、储存、使用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5、特种设备是指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下列属于特种设备的是(A、B、C、D)

  A.电梯。

  B.厂内机动车辆。

  C.客运索道。

  D.防爆电气设备。

  6、预先危险分析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A、B、C、D)

  A.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危害。

  B.鉴别产生危害的原因。

  C.估计和鉴别危害对系统的影响。

  D.将危险、危害分级。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六方面的责任,下列属于这六方面责任的有(A、B、D)

  A.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B.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C.组织完成本单位的安全评价。

  D.及时、如实报告安全生产事故。

  8、爆炸现象具有(A、B、C、D)特征。

  A.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

  B.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产生冲击波。

  C.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

  D.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物质遭受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