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0408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中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中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村中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村中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中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研究报告.docx

《农村中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研究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中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研究报告.docx

农村中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研究报告

泰安市教学研究课题

 

申报书

 

名称:

农村中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类别:

综合类

主持人:

宁洪刚

主持人所在单位:

新泰市羊流镇羊祜学校

申报时间:

2013年9月4日

 

填写说明:

1.本表用计算机打印或用钢笔认真填写。

2.课题类别一栏,填写“管理类”“综合类”或“学科类”。

3.多人参与研究的课题主要负责人如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含小学高级职称),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含小学高级)填写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包括课题主持人的专业水平、研究能力、组织能力等。

4.文字表述清楚,简明扼要。

确实需要的,可以附页。

5.填写的容要实事。

6.课题申报人所在单位,要对其申报资质和研究条件进行认真审核,然后签署书面意见。

 

课题名称

农村中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课题类别

综合类

成果形式

论文、调查报告、校本课程

课题主持人基本情况

主持人

宁洪刚

性别

参加工作时间

2000、8

行政职务

教师

专业

职称

中学一级教师

研究

专长

语文教育教学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新泰市羊流镇羊祜学校

办公

0

手机

通讯地址

新泰市羊流镇羊祜学校

邮编

271208

邮箱

Ning1981.happy163.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

姓名

专业技

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

中的分工

宁洪刚

中学一级教师

新泰市羊流镇羊祜学校

教育教学

主持课题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仲崇香

中学一级教师

 新泰市羊流镇羊祜学校

教育教学

撰写校本课程导学案

徐迎新

中学一级教师

新泰市羊流镇羊祜学校

教育教学

调查、分析本土课程资源

元刚

中学一级教师

新泰市羊流镇羊祜学校

教育教学

校本课程教学实践

庆录

中学一级教师

新泰市羊流镇羊祜学校

教育教学

校本课程教学实践

吴秀环

中学一级教师

新泰市羊流镇羊祜学校

教育教学

撰写校本课程导学案

徐家香

中学一级教师

新泰市羊流镇羊祜学校

教育教学

校本课程教学实践

王明亮

中学一级教师

新泰市羊流镇羊祜学校

教育教学

课题实验、档案管理

课题主持人的研究工作近况

课题来源

课题名称

批准时间

担任分工

完成时间

省教研室

《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校本课程研究》

2012年3月

主持课题研究

2013年3月

教育部

《读写一体化研究》

2008年5

撰写导学案

2010年10

论文或著作名称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日期

《中学校本课程设置中的几点反思》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2010、5

《读书成长与乡土文学》

省教科所

2011、5

《浅谈本土课程资源教学中的导与学》

省教科所

2012、5

《读写结合的有效尝试》

省教科所

2013、5

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情况

参加工作以来,积极参加各级各部门举办的教科研活动。

对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课题负责人的推荐意见

推荐人

马占东

专业职称

中学高级

0

研究专长

教育教学

工作单位

羊流镇教育办公室

Xtylmzd163.

推荐意见:

该同志专业水平高,工作务实,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服务教育教学,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很好的完成该课题。

推荐人签名:

2013年9月4日

推荐人

和西胜

专业职称

中学高级

0

研究专长

教育教学

工作单位

羊流镇教研室

Xtylhxs126.

推荐意见:

该同志业务能力较强,工作扎实认真,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教科研成果突出,组织协调能力出众,有能力完成该课题。

 

推荐人签名:

2013年9月4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

  校本课程设计和相应的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一直代表着课程研究和课程开发的主流传统,体现着课程的主流价值观。

由于学校在课程开发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上基本上是以学校为本位进行的,比较关注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比较重视学校和教师的参与,课程开发的有关知识的构建注重决策、方法、模型、模式、程序、评估等操作性知识。

  综合来看,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如下突出的特点:

1、课程开发的过程、程序和环节得到重视,表明课程开发的实践性特点。

2、注重研究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之间的联系,教学设计构成课程开发的组成部分;3、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4、任何一种课程开发都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注意课程设计的教育哲学;5、学生、学校、教师、社会等各种需求评价的研究是课程开发的不同特点。

国:

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出现良好势态,研究对象、容以及应用围日益清晰,概括说来有如下几种:

第一,主流课程的提高型研究。

学校围绕国家规定的新课标,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在统编教材基础上对主要学科的核心课程进行加工,有的开展系统性二次开发。

此类课程与教材主要以教辅、教案为主,偏重主要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第二,非主流课程的拓展性原创研究。

主要是围绕新课标限定的围,在非主考科目之外进行具有个性化的校本课程与教材自主性研发。

此类课程与教材主要是课外实践活动、班会活动、德育、心理、国学、校园文化等。

第三,区域和学校地方性课程研究。

在区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地方教育科研机构和相关学校,根据区域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目标、学校性质、文化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研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与教材。

此类课程与教材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容偏于人文和社会方面。

第四,以模仿为基础的学习性研究。

为提高教师教研能力,通过参与相关课题研究活动,借鉴、移植、加工外校、外省乃至外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形成一定的校本课程或教材。

此类偏于自然科学、科学探究、竞技活动、家庭教育等。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国家和地方课程的理论和政策问题,校本课程研究在实践上只是近几年开始进入探索阶段。

关于“农村中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在我国仍处在初级阶段,只有少数具有较好设施和较强师资力量的示性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的探索活动。

因此,校本课程的研究必须根据本校的发展、地域特色、学生和教师群体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进一步凸显审美育人的办学特色,使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可以说无现成经验可循,必须在实践中摸索经验。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通过研究,初步建立基于地方文化资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开发弘扬优秀文化,实践“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悦纳乡土优秀文化之精华。

在乡土文化载体中挖掘可供选择的教育结构,为学生创造亲身实践的条件,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力求依托农村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学生融入社会,走向自然,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察、模仿,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

课程的开发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课题研究将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

①突出“本土特色”,搜集整理乡土教育资源,融入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②突出“学科整合”,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③突出“学生自主”,学生靠自己活动,自然而然生成课程资源,动态的、主动的、多元的。

④突出“活动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获得“探究意义的经历”。

在动手实践与能力提高的最佳契合中生成课程。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农村中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属于市教研室“十二五”规划课题中的课程(教材)改革研究部分,该课题立足农村本地资源,选择优秀乡土文化与学科教学进行融合,进而建立基于地方文化资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在乡土文化载体中挖掘可供选择的教育结构,为学生创造亲身实践的条件,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该课题研究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研究的指导思想,以真善美辩证统一规律为哲学基础,以新人文主义教育观为教育学基础,以现代科学认知发展理论为心理学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或遵循原则

1、适应新课改需要,落实“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要求,构建以本土资源为背景的校本课程体系,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

本课题研究是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途径研究的有益探索

2.培养学生参与社区文化的建设、保护本土文化资源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科德育教育的力度。

充分挖掘、开发羊流镇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使学生对我镇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有所了解,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热情,激发他们参与探索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提高学生对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的认知度,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乐于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在不断开发的过程中,提高我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理论观念,使课题研究人员从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并最终成为为全体学生素质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5、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

培养师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

这一目标蕴涵在学科教学、德育教学、学校管理及其师生的言谈举止中,使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利用具有农村本土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展校本课程的研究,切实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意识与能力,同时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有现代化意识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这是课题研究总目标。

课题驱动阶段目标为农村中学本土资源的分类与整理;课题实施阶段目标为特色校本课程导学案的设计与实践;课题总结阶段目标为校本课程的整理,完成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容(包括子课题设计)

本研究课题的主要容有:

(1)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农村中学生对本土课程资源的兴趣和相关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即对本土资源的分类与整理)

(2)在课程设置上开发具有本土、本校和个人特色的校本课程;(即特色校本课程导学案的设置)(3)在教学活动中结合课程容提供和利用本土特色的教学资源资料(即特色校本课程导学案的应用;)((4)开展以开发本土资源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即校本课程的整理)(5)在评价环节里从镇校级层面对开发的本土课程资源加以利用,形成本土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

其中研究的重点是开发和利用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羊流镇本土课程资源,研究的难点是本土课程资源如何有效地在校本教学中得到利用(即对开发课程资源的利用策略问题)。

子课题:

《本土课程资源的分类与整理》

《特色校本课程导学案的应用》

《开发课程资源的利用策略问题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研究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开发本土课程资源的研究;

(2)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和应用本土课程资源研究;(3)依托农村本土课程资源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研究;(4)依托本土课程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

本研究课题的可能创新之处有:

从广义的角度对区域性本土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形成与农村中学各学科课程相配套的本土特色课程资源,力现学科的整合;以学生为主体、以社区为主阵地,充分利用相关的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开发和利用方式的多样化;特色本土课程资源在课程、教学、评价三个环节中的有机整合、综合利用、统一推进;与区域文化建设目标相一致,研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成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2013年9月——2014年2月,课题的驱动阶段:

(1)课题方案的提出、论证与申报阶段。

(2)课题的开题与宣传阶段。

(3)试验学校和课题组成员对本土社区有关资源的识别、了解与学习。

(4)外请地方史专业人士进行相关指导。

2.2014年2月——2014年8月,课题的实施阶段:

(1)主要开发与初中各年级学习容相关的本土课程资源并开展实践利用。

(2)鼓励开设具有本校和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

(3)配合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实施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3.2014年8月——2014年12月,课题的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课题成果,如教学资料、教学设计、典型课例、典型学案、研究性学习成果、校本课程资料、教师论文等,逐渐完善学科资源库。

(2)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并进行成果宣传与推广。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坚持实事、注重实证的原则,根据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的特点和课题要求,主要运用教育调查、案例分析、经验总结法、校本研修与学科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

课题驱动阶段对本土资源的分类与整理,主要用教育调查法;课题实施阶段为特色校本课程导学案的设计与实践可运用校本研修与学科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课题总结阶段目标为校本课程的整理,完成结题报告主要运用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法。

实践检验法贯穿课题始终。

九、课题预期成果

1.2013年9月——2014年2月,课题的驱动阶段:

预期研究成果:

课题方案、开题报告、调查报告等。

2.2014年2月——2014年8月,课题的实施阶段:

预期研究成果:

本土教学资源资料与设计、特色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成果等。

3.2014年8月——2014年12月,课题的总结阶段:

预期研究成果:

论文、成果集、学科资源库、结题

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推荐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管理的有关精神,保证课题负责人所填写的申请书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

本单位保证做好课题研究的协调工作,提供研究经费并保证课题研究时间,大力支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

 

 同意申报

 

负责人签字:

(公章):

2013年9月4日

县(市、区)教研室意见

 

负责人签字:

(公章)年月日

市教研室意见

 

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