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文化与企业创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0407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文化与企业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0文化与企业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0文化与企业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0文化与企业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0文化与企业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文化与企业创新.docx

《10文化与企业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文化与企业创新.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文化与企业创新.docx

10文化与企业创新

GAF道场-主题:

文化与企业创新

主持人:

现在开始下午的环节,叫做全球汽车论坛的道场,会邀请业内的一些汽车产业相关的精英人士,分享他们的一些经验、感悟、故事。

今天下午,这1:

15会邀请四位嘉宾跟我们一起进行分享。

首先,邀请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白云飞先生,他的题目是“文化与企业创新”。

白云飞:

业界的领导、同行、伙伴们和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我们是一家从事汽车电子、麦克风、蓝牙、热成像、行车记录仪、ETC、PPMS、车载通信配套产品为主的集研发、生产经营一体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

我结合十几年经营企业的感受和体会,就文化与企业创新谈谈自己的浅薄看法与大家分享。

我理解的文化。

在中国,有众多的文化,像思想、建筑、民俗、工夫、瓷器、神化等等都是文化,但是文化不仅仅是这些高深的东西,应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文化的包围中。

像我们的语言、生活习惯、与周围人的交往甚至我们的思考方式也都是文化。

而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我们作为个体又影响着企业,形成了企业文化。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这个企业没有文化或者,那个企业需要构建新的文化。

这些说法,我认为都不太科学,如同说一个人没有性格的没有追求,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目标和追求。

只是他的性格可能不符合你的标准或者普世的标准。

企业文化的来源于国家的传统文化和吸收引进世界文化的资源而得到,树无根不活,企业文化无根不立,任何一种文化模式都不可能是凭空全新产生的。

企业文化也不例外。

企业文化的形式及其内容一定都有其历史的渊源和路径依据,世界上凡有生命的管理思想都是基于本土文化之上的。

世界上所有民族志中,我认为有三件最可怕的事情:

1、科学技术生产力;2、永不磨灭的犹太人精神;3、中国民族儒释道大文化力量。

尤其要继承和发扬企业文化中被证明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些观念,我认为是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经营的基础。

因为题目有创新,我理解我对创新的理解。

企业创新就是其新思想、新发现,创新就是包含以下三个层面;最基本的是改变,对原有东西进行发展和改造;创造,创造出来原来没有的东西;更新,对原有东西进行变革。

有了文化,有了创新,我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文化可以引导和促进创新;创新可以带动和引导文化。

文化是引领创新的原动力,创新是科技企业的生命力。

先说说文化是引导创新

实际上,在中国有一个案例,就是同仁堂。

同仁堂有一个原则,叫做“炮制虽繁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这个文化使他传承了400年,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社会节奏很快,所以同仁堂现在从过去单纯的汤剂研发出适合快节奏的颗粒、片剂、胶囊等等。

文化创新也有活跃思维、引领行为规范等等。

再说创新引导文化。

每个人经常用的就是苹果,苹果的创新改变了文化,改变了什么文化?

对手机重新定义了使用的习惯,并加以商务体现出既简约的设计和丰富的APP功能,重新塑造了网络社交的文化,为文化发展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过去一般的交往都是电话本、照相机、秘书等等,都让手机摆平了。

我认为创新是可以影响文化的。

作为企业来说,我个人感觉有两点应该突出的,就是管理的创新,就是让团队进入巅峰的创新,就是怎么调动积极性。

比如说华为。

任正非就是1.9%股份,其他全部给员工,解决了管理的问题。

再一个,作为企业来说,要流程的创新,尤其是中国的民营企业。

流程创新会解决很多我们的互相推诿等现象。

还要注重产品的创新。

现在电子时代的来临,对于现在的产品中一定要体现技术的系统集成和信息的集成。

我个人认为,这是产品创新的一个要点。

文化与创新的融合

我们讲了文化,讲了壮心,互相有促进也有影响。

但是两者还是有一定的融合。

尤其是作为一个企业,学习和跨界在传统电子行业当中在这个年代要特别突出一下。

从文化角度说,企业诚信、爱、关怀、终生学习把这种儒家的思想作为文化的底蕴。

再加上军队的管理,成为企业的文化。

军的管理主要是执行效率、狼性。

创新,据我们公司最近一个举措,大家知道EDAS自动驾驶是未来很有卖点,也是很长一段时间在其他领域大力发行的。

我们就分析了EDAS需要的软件架构,系统集成,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图像的采集。

图像采集把技术更好的应用起来,我就用了四个传统级芯片。

直接的有3D激光成像雷达芯片在我创新思考当中就考虑到目前EADS是超声波雷达,3D成像雷达芯片出来就把这两个淘汰了。

自动驾驶实际是把人看到的通过计算处理以后,给了油门、刹车、转向和档位。

文化与创新融合能在各个方面体现它们实际是整体。

作为我们企业来说,文化与创新融合还要有一个实践,就是我们要把这种融合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比如在研发创新这块,我们公司近四年在研发投入上能到12%销售额,在新产品占比上占29%。

在关键创新上,我们迎进来,走出去,像德国汉诺威电子展我们都要去看。

我们的技术总监、质量的持续提升的顾问,还有引进国外的管理和开发人员,改变了原有团队的观念。

在生产上,也采用PDM、PM等创新的手段;销售商采用销售体验日,创新了销售方式进行模块化。

有了结合,有了实践,这几年,我认为创新是一种收获。

每年有100—150项专利在公司产生。

截止到现在,近5年有630项专利,其中授权248项,这些质量奖、高新证书都是创新和把文化结合才有这些成果。

通过文化与创新的结合,我认为,创新有几个感受:

1、文化使企业走得更远,创新使企业做得更强。

如果一个企业文化不行,就走不远;如果一个企业你没有创新,你就会低下头。

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创新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2、创新不能封闭,封闭就不能创新。

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3、与国际看齐,配合全球市场的情况和工业发展的情况,企业一定要定位准,标杆高,行之度。

不断创新的文化朝着更高、更好目标前进。

谢谢。

主持人:

谢谢白总,白总用公司实践探讨的创新与文化的关系,下面请重庆西源凸轮轴客户协调与战略部副总裁杜维女士。

杜维:

我这个题目看起来很大,非常容易言之无物,我飞了13个小时,接到电话,这里是一个道场的机会,让我说说话。

于是我就拟了这么一个题目。

什么东西是可以称做“酷”。

我翻了一下字典,发现“酷”随着时间的不同,环境的不同,包括使用者身份、年龄、感悟的不同,这个词本身含义是不一样的。

我们讲的是一些汽车行业的感悟和体会,首先觉得,酷是在我们这个汽车零部件行业,这是迄今为止我二十几年职业生涯坚持最久的行业,而且我也是认为这是我所作三份工作当中最酷的一个。

我这一生当中被称做酷的不是很多,第一个大概是82年,还是一个孩子,刚刚上初中,到乐山去旅游,为什么觉得酷。

那个时候,大家知道乐山是三线都称不上的城市,因为有乐山大佛,所以有很多外国旅行者去参观。

我在那里很幸运地碰到一位年轻的外国男孩他想吃饭,同行中国男孩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我在重庆外国语学校学了两年,就帮助他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就觉得好酷啊!

其实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个词。

对酷的理解,不同的阶段,每一个人不同的时代有不一样的体验。

当时这件事情就决定了我以后的方向,我读大学还要继续学外语。

读完大学,就留在学校教书,我自己学了十年外语,每个孩子生下来好像不用怎么学,每个孩子都能说话,而且在教学生的时候不是那么容易。

我就深深体会到,82年代在乐山想帮助外国人的小孩子多么不容易。

因为教孩子学英文的时候,首先要教语法,要想怎么时态、语态,还要怎么修饰它,要把这话说得特别透彻。

我是重庆人,说话就不是很普通,我说话的时候,女儿老是想纠正我,我就发现,我那个时候已经不想说了。

我的学生们能够说话,也觉得外语非常难学,但是考试的时候,成绩就是比别人班上的成绩好。

对孩子来讲,什么是对他的评判标准,可能他要毕业,要去找工作的时候,人家才考量你,你四年学了什么。

估计孩子拿张薄薄纸,上面是每门科目考试的成绩。

我第一次认为人生很酷的事情,真的不酷,而且很残忍。

我就找到第二份工作,就帮别人说话。

这是项世界银行目管理办公室,90年代初,成都有一个污染治理和工业改造项目,我有幸进了这个项目小组做翻译。

我跟他们工作过程中,当年觉得我有一点有的,别人没有的东西的那种酷酷感觉回来了,因为跟着他们可以学很多很多的东西,那位秃头老者是一个法国人,曾经在花旗银行做了十几年银行家的资深人士,他们跟我聊为什么放弃花旗银行工作,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周边的环境得到改善。

然后问我,你的价值在什么地方,你创造了一个什么东西呢。

他说得我不知道怎么办,我当前对他每一个问题都能给出答案,但是所有答案都是否定的。

这个时候,我已经结婚了,我先生是汽车行业做发动机轴的,他说你来我这儿看看,制造业本身就是创造价值的。

现在汽车就是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他们带着我到制造车间看,我当时有一个很大心理阴影。

我妈妈是街道工工人,所在工厂有个翻沙车间,里面所有工人都是汗流浃背,而且噪音很大,说话都是用吼,很粗鲁,没有女性温良的形象。

我去看,才发觉,不一样,这边出铁,那边是熔炼,你会看到那些冷冰冰的金属通过熔炼变得让你随心所欲。

心里感觉是很温馨、温情的。

就决定了,试试看吧。

当时就做了汽车零部件的从业人员,就到成都美领馆签证。

即使你所所有资料内看到你是干什么,都是一定要问你,你做什么的,公司产品是什么。

我就讲,我们公司是做车轮轴,问多少种,怎么能够保证做出好的车轮轴呢。

我也是第一次,所知有限,我就跟他聊,为什么要到美国去,美国谁家用的是我们公司。

他一听是是我们的客户,他有我们客户的雪地车,就特别开心。

他就跟我聊了,你下午来取签证,说我是一个非常好的销售工程师。

我一瞬间,有感觉酷了。

那是我有生以来对所有称呼当中,最酷的、最棒最美的称呼。

我当时就想,为什么在乎我做的什么,从事什么行业,有甚么职称呢,其实像我误打误撞进入汽车零部件领域。

为什么觉得酷呢?

我好像还是有点作用,可以个人做的事情,是主动,不是作为别人辅助的角色的存在。

酷,不是说要自己特意去想事情,要做什么,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你是怎么样子在做。

因为中国发展实在是太快了,中午的时候还在说,没有办法慢慢想到很酷事情的时候,找一找什么东西是我认为很酷的。

今天我进入这个汽车行业,我觉得汽车行业非常酷,在哪里?

在座我看到好多是很年轻的,我是60年代的,汽车从当时无车感觉是遥不可及的东西,现在变成就在身边,触手可及;还不像别人简单驾驶这么一个汽车,别人制造出来,我能使用,现在每个人驾驶的汽车都跟我有很紧密的关联。

好莱坞大片就像特工之间有一种很神秘的、很酷的感觉,作为每一个汽车人是不能看一辆汽车,至少是说,这个行业、这些乘车的人多多少少跟你别人不知道,只有你知道的紧密的联系。

这种,你慢慢去体会,也是很酷的感觉。

从82年,到现在16年,对酷的认识,我是有非常多的不一样。

现在,我觉得我们都过了捕获,不需要同别人那里获得肯定,而是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是酷的。

到目前为止,我认为最酷的事情就是今天这里,分享自己对汽车行业的认识,觉得有酷酷感觉,也希望在座每位道友,我们共同把它做得更酷。

谢谢大家。

Johnplauri先生专程从美国过来,让我们先欣赏一下他带来的小电影。

Johnplauri:

这个电影中的女性已经环游世界三次,去过不同的地方,跟人们讲述一些故事。

女性为汽车行业做出怎样的贡献,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女性当车模而已,今天我们看到你们在电影中所看到的这些故事会向我们讲述今天人们怎么去购买汽车,他们从哪里获得信息,可以寻找到汽车的各种功能,在网络、手机搜索这些信息,但人们还是希望和汽车建立起这种感性的联系。

这个就是从汽车的专家那里获得的。

所以,我要给大家提供的是非常独特的,不一样的观点。

在过去几年当中柴先生对我很有帮助,告诉么怎样选定拍摄的地点,以及提供各种圆这个故事从来没有跟人讲过,我们预计今年年底能够推出这部电影,最次17年能够上映。

男:

各位下午好,我是刚才提到的柴,我们有幸请到Johnplauri到这里,一会儿会参与到他电影几个镜头的录制,也是比较独特的经历吧。

等他把所有的设备布置好,我们就开始录制的过程。

我们请Johnplauri先生三次来我们论坛,一次是在北京的汽车论坛,第二次是武汉的全球汽车论坛,第三次请约翰从底特律来到中国。

我们在这里共同地设置了电影的片段。

我们现在可以开始了。

这个论坛想通过这样一个形式更多把内心当中情感方面,对这个行业认知的不一样的感受通过这样一个比较灵活的形式展示出来。

这样一个形式可以说受到国外非常奉行TET的启发吧。

我们翻译为“GAFTALKS”,我感觉也是翻译得特别贴切。

GAF道场是我们首创,去年邀请三位在中国非常有名气的演说家,还有一位在中国生活多年的美国朋友从去年创立到今年逐渐成熟,应该说得到大家的认可。

我们会继续地把GAF道场更加完善,希望更多的有兴趣参与这样一个演讲形式的行业内的、行业外的热都可以来参与。

下面就来录制这样一个电影镜头。

我要介绍这位美国女性对我们汽车行业政策转变非常的重要,她被称之为我们汽车行业的女王,而且她也是汽车产品的一个专家,她已经提升我们汽车行业的市场份额,她在全球范围之内的汽车展都有所表现。

现在请和我共同欢迎她。

女:

谢谢,非常感谢你们所有人邀请我来到这里。

我想谈谈在过去三十年之前所形成的一套原则,我非常骄傲我的观点已经转化为现实,而且是由你们文化转化成现实。

全世界开始理解,应该正视人的尊严。

如果我们非常脆弱,是没有办法树立人的尊严的。

我们全球性的对话已经让数百万人都来到一起,通过CNN、BBC、路透社以及半岛电视台和其他的媒体共同报道。

我也理解有抗议活动发生,我们需要激情,需要承诺,需要努力,我们必须努力地去进行教育,去劝导。

如果我们能够获得成功,就能够激励那些需要动力去促成改变的人,在我看来你们已经做到了这点。

所以我非常高兴能够参与到这个过程之中。

谢谢!

Johnplauri:

我希望在中国首映,中国有世界上最棒的车展,而且中国也是在不断地致力于提升女性在市场中的形象。

而且女性在中国的车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非常感谢。

主持人:

谢谢摄制组的精彩的表演跟表现,当然我们也感到了拍一个电影总各个角度花很多的时间,而且他们也提到了女性在汽车产业中的作用,谢谢他们的分享。

下面,我们有请中科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平先生发言。

王平: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经验,最近这些年,汽车行业,大家在一块谈的是怎么走出去,怎么去欧洲,怎么去美国。

以前大多是出口,把零件卖到美国、欧洲,把我们的钱拿回来。

通过这个过程,跟欧美建立很多接触。

但是这几年情况慢慢发生变化,主要汽车行业做的就是去欧洲了吗,去美国了吗,看有没有合适的厂去买。

比较时髦的词叫做并购。

并购对我们来说也就是买东西,说得简单一点,到门口买瓶将有是采购过程,说的复杂一点,有的人说,娶一个媳妇。

并购没有区别,就是付钱把别家东西拿回来,两家变成一家,就的复杂一点,有的简单一点。

根据我这几年的经验,跟在座同行分享一下并购会遇到什么东西,以前是买酱油,今天搞不好要到欧洲到英国、德国去买。

以前找媳妇儿就在村子里找张三李四四二麻子,现在要找一个洋媳妇。

最近几年,咱们汽车零部件大部分都是并购中小型的公司,基本上融资要求3000万美元以下,大多营业额在5000万美元、欧元之内,员工没有超过1000人的。

超过1000人的,欧美算是非常大的公司。

大部分并购公司提出要求:

公司正常经营;最近几年有盈利,财务状况良好;有独立产品开发能力。

我们希望这些对象在细分市场,在国际上,有一个领先的位置,不管这个山头大小。

实际上,并购过程当中,中国人将来去国外买家公司,跟我们在家最早娶媳妇儿差不多,以前小伙子和姑娘得看上,然后找媒人、三头猪、五头羊都要说好,把礼金一放,吃一顿饭,喝点酒,把新媳妇儿娶回来。

并购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我们有一个好处在哪里?

我们接触汽车行业内并购大部分都是有目的的,要做一个前期调查,有一些东西,就是企业的管理、财务管理、现金管理一定要做到,再加上有没有法律纠纷。

同时,前期调查完了以后,把这个市场跟人家讲清楚,一定要请第三者公司把这个市场说清楚。

我们可能了解中国市场,但是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不是很了解。

这个市场就是这个公司、产品、市场定位、将来以后有没有发展,而且最重要公司有没有研发能力。

这就等于第一、第二步开始做完了,第三步,家里的财务状况分析,你把人家闺女娶过来,人家闺女家是什么状况,是不是欠人家五头牛,要把牛还上,如果是经营正常的工厂,一般要做净资调查,一定要请一些专业媒婆,不管是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因为我们自己调查毕竟是做得有限。

都做完了,双方开始签合同,签合同过程当中,我们交易过程当中就是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首先合同要请对方国家和我们国家律师介入,因为是企业经营者对法律理解不如他们理解深;签合同之前,一定要把对方情况搞清楚,我知道有人有一个笑话,看上老张家闺女,一签合同,签的是老李家的二闺女,那就麻烦了。

这种事不大会出,但是作为整个并购过程,一定要注意。

还有一个,有些属于是你想想不道的,一切看着挺好,家庭背景也做了调查,突然,发现一点问题。

前两天,我看有两人且,发现女方有羊颠疯。

这下子,就麻烦了。

人家觉得我没有必要告诉你,你看上我,我看上你,一旦买到手,这缺陷就容易出现。

做国际并购,一定要多问,问并购对象,问律师事务所,问市场调查,问会计师事务所。

这些事情永远是不会有错的。

下面讲一个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故事。

这是我们在13年做的很大的一个德国投公司并购案,和国内某兵工公司是合作对象,这个公司每年销售9700万欧元左右,是非常老的公司,给德国大众完全配套,经营非常好,全球最大的独立的摩擦材料。

因为是08年金融危机,没有撑过这关。

08年有一家瑞典的风投基金入住,大概花了1.5亿欧元。

这个公司就是我们非常喜欢的公司——独立经营、有很多专利;有技术上非常突出;有自己的山头。

这个公司在中国有三个工厂和一个研发中心。

13年大概是4300万欧元,7、8%左右,他们主要的增长贡献还是来自于中国。

股东情况。

当时09年重新注册,风投公司是一个瑞典公司,是一个财团,占73%,第二家公司占14%,是一个工业公司,这个公司的老厂,第三个管理层注册的公司。

13年底,财务公司提出用3.5亿欧元出手转让他们手中73%的股份,老厂主家族也愿意收购。

当时我们觉得这个公司不应该有甚么问题,大股东愿意出售,而且也比较配合。

是中纺公司首先大是型兵工企业,资金雄厚,而且扩张欲望飞涨强烈,因为本身是中国这部分合作伙伴,对摩擦材料非常熟悉。

大概12年,中国市场销售9700万欧元。

由于中方提出对价格不敏感。

我们接受以后,走完全部过程。

跟董事会公开的时候,有一个律师提出一条法律意见:

一定要注意股东地的态度。

后来工会不同意并购,管理层没有说什么。

当地把法利亚轴有规定,任何公司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工会同意。

因为时间到了,这件事儿就密谋做完。

我们就回来总结,很多小细节没有注意,大股东没有任何说法,管理不层也不说话,工会开始也没有说什么,很快工会提出,我们是有一票否决。

我觉得是双输,中国公司没有拿到想要的工厂,大股东想卖3.5亿欧元就走人,后来卖给日本公司,日本公司拿不出这么多钱,拿了1/3的钱,大概3、5年以后,财务公司拿到这笔钱。

我们中国公司出去以后,前期工作一定要做到仔细、仔细、再仔细、扎实、扎实、再扎实。

希望大家将来再走出去的时候,多听听多问问,多转转。

今天时间有限,我就讲到这儿,希望将来我们一起合作,有更多的走出去的公司,我们一起合作。

主持人:

谢谢王总,也谢谢其他的三位嘉宾的演讲。

其实,我们总结这个活动,就是想请业内同事分享他们的经验,包括一些他们的教训,有这些经验和教训,其他朋友共同研究,避免我们以后出现类似的问题。

同时也希望我们对这个活动提出好的意见、想法跟要求。

再次感谢大家,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