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教学大纲和题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0219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教学大纲和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美学教学大纲和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美学教学大纲和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美学教学大纲和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美学教学大纲和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学教学大纲和题库.docx

《美学教学大纲和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教学大纲和题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学教学大纲和题库.docx

美学教学大纲和题库

美学教学大纲和题库(邢建昌)

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4学时

基本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美学;美学学科的历史及现状;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美学的人文品格。

重点及难点:

美学的性质,美学学科的人文品格

第一节什么是美学

一、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人类审美意识及美学思想的发展。

二、美学学科的现代发展。

鲍姆嘉登确立美学学科地位后美学的发展。

第二节美学研究的对象

一、美学对象观的考察。

中外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四种主要观点。

二、美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审美活动。

美学研究人类的审美活动这一特殊活动方式。

第三节美学学科的人文品格

一、美学的学科定位。

人文学科。

二、美学与一般社会科学的不同。

社会科学如何可能。

美学何为。

第四节美学研究的方法

一、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

二、美学研究的传统方法。

哲学。

三、现代美学的方法论变革。

伴随现代自然和社会科学发展,美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第二章人类审美的历史发生2学时

基本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审美发生的条件及原初形态,正确评价历史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重点及难点:

审美主体及审美客体的历史生成。

第一节

审美发生理论辨析对摹仿说、生物本能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等的评价。

第二节审美发生的条件和契机

一、外在根据:

两大生产(物质、人口生产)

二、内在动因:

审美需要作为主体—人的一种特殊的生命需要。

第三节审美发生的原初形态

一、主体感官的人化及审美感觉力的历史生成。

二、审美意识的起源、确立、分化。

三、实用价值向审美价值的转化。

四、审美伴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第三章美是什么8学时

基本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明确美学的根本问题及其特征;美本质研究的思路;关于美本质的初步回答。

重点及难点:

关于美本质理解的分歧及如何理解美的本质。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西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本质的探讨。

主观、客观及关系、生活等多种视角。

二、中国美学史上关于美本质的探讨。

自然论、社会论、主客观统一说等。

第二节“美是难的”——终极追问的尴尬

一、古典形态的本质主义的思维逻辑及理论盲点。

追求明晰的原点。

二、反本质主义的历史性出场及其理论支撑。

家族相似及分析美学理论。

三、美本质的合法性危机及美的多元现实。

当代美的多元形态。

第三节美是什么

一、美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

实践观点。

二、自然的人化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观点。

三、美与审美关系。

主体与客体的一种特殊关系。

第四节美与真善

一、美与真的联系及区别。

真是美的基础。

二、美与善的联系及区别。

善是美的灵魂。

三、真、善、美是人的三大社会价值。

第四章审美领域5学时

基本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审美的三大主要领域及形式美。

重点及难点:

自然美的现代意义;人的美的具体显现;形式美的主要法则。

第一节自然

一、中西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自然美观。

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及中国古代自然美观。

二、自然美是人的美、生活美的映现。

自然事物的美;自然打上人的烙印。

三、自然美的现代意义。

生态意义。

第二节社会

一、社会美的含义。

社会中的美的现象。

二、社会美的呈现形态及特征。

生产、社会、阶级斗争及科学实验等表现领域。

肯定性、理想性等。

三、社会美的核心——人的美。

文化内涵及具体表现。

第三节艺术

一、艺术美的内涵。

艺术的美。

二、艺术美的体现。

表现领域。

三、艺术的审美价值及特征。

艺术与美的关系;情感性、理想性、思想性等。

第四节形式

一、形式美的含义。

美的特殊领域。

二、形式美的构成。

色、形、声、点、线、面、体等具体要素及比例和谐、多样统一等组合规律。

三、形式美的特征。

抽象性、表情性等。

第五章审美形态3学时

基本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丑、荒诞等审美范畴的本质及特征。

重点及难点:

自然中的崇高;悲剧的美学意义。

第一节优美与崇高

一、优美及崇高的本质。

主客统一与主客斗争。

二、优美及崇高的特征。

和谐与对抗。

第二节悲与喜

一、悲剧的本质及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理论。

主人公的正面价值、暂时失利、精神永存、深沉的理性思考、人类灵魂的拷问。

二、喜剧的本质及特征。

西方喜剧理论。

寓庄于谐。

第三节丑与荒诞一、丑的本质及表现。

依附于美。

艺术丑。

三、荒诞的特征。

西方文化的不肖子孙。

当代表现。

第六章审美心理4学时

基本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审美心理要素的功能,审美的心理过程。

重点及难点:

审美的心理过程。

第一节审美心理要素

一、感觉、知觉和表象。

审美的起点;整体性、选择性、意向性等。

二、联想和想象。

接近、相似、关系、对比联想;想象的创造性。

三、情感和理解。

情感与想象的关系;理解在审美中的作用。

第二节审美心理过程

一、起始:

审美注意、审美直觉。

眼中之竹。

二、展开:

审美愉快。

悦心悦神。

三、高潮:

审美超越。

玩味、体悟。

第三节审美愉快

一、审美愉快与一般生理快感的区别。

生理性和精神性。

二、审美愉快是人的高级精神享受。

第四节审美超越

一、审美超越是审美的升华。

二、哲理玩味和体悟。

第七章艺术中的美学问题8学时

基本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艺术中的审美创造、审美接受;艺术品的本体构成及其核心—意象的特征;意境的形上意味;门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重点及难点:

艺术品的本体构成;意象;意境。

第一节艺术中的审美创造

一、艺术中审美质素的生成。

艺术和美的双向生成。

二、审美形式的创造。

艺术中创造是审美形式的创造。

第二节艺术品的本体构成

一、艺术品的界定。

艺术存在于创作主体—艺术品—接受主体的链条中。

二、艺术品的价值结构(认识、伦理、审美)。

三、艺术品的层次结构(实在、经验、超验)。

第三节审美意象

一、艺术品的核心——审美意象。

1、意象的内涵。

艺术创造的关键是创造意象。

2、意象的结构。

意与象的融合。

3、意象的品类。

仿象、兴象、喻象、抽象等。

4、意象的特征。

虚拟性、感性、情感性、创造性。

二、艺术意境的形上意味。

1、意境的内涵。

主客统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2、意境的结构。

意与境偕、意与境浑、实象与虚象结合。

3、意境的类型。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4、意境的审美特征。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哲理意味。

第四节艺术的审美接受

一、审美接受与非审美接受。

精神接受的特殊性。

二、审美接受的意义。

艺术价值的终极实现。

三、艺术审美接受的一般过程——观、品、悟。

观表层、品深层、悟提升。

第五节门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

依对象、媒介方式、动态、静态、表现、再现等的不同进行分类,分为空间静态和时间动态两种。

二、空间静态艺术的审美特征。

建筑、工艺、雕塑、绘画等。

三、时间动态艺术的审美特征。

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文学等。

第八章审美教育2学时

基本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审美教育理论,审美教育的功能、特点,审美教育与人的生活的关系。

重点及难点:

审美教育的塑人功能及其当代意义

第一节审美教育在当代的迫切性

一、当代人面临物质世界增殖而人的世界贬损的困境

二、审美教育的当代承担。

拯救人的使命。

第二节历史上审美教育理论的考察

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席勒等的美育理论。

二、马克思美育理论与完美人格塑造。

第三节审美教育的功能与特点

一、功能:

与智育、德育的不同,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怡情。

二、特点:

潜移默化、形于外动于内等。

第四节审美塑造与美好生活

一、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与日常升华的审美化。

二、审美塑造的美好生活图景。

七、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自编讲义。

2.教学参考书;

《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叶朗著。

《美学原理新编》北大学出版社杨辛甘霖

《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刘叔成

《美学与艺术鉴赏》首都师大金元浦

美学题库(第一编第五章,第三编)

一填空:

1根据美的事物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不同特征,可以将其分为、、、、、。

2“骏马西风冀北”和“杏花春雨江南”一向被认为是和的典型意境。

3西方最早提出崇高这一概念的,是古罗马时期的,他在一书中主要论述了崇高的文章风格。

4崇高是主客体双方在对立、冲突之中趋向的。

5悲剧作为一种戏剧文学和舞台艺术样式,其基本特征是以作为戏剧冲突,唤起人们以为特点的审美感受。

6亚里斯多德指出:

“悲剧是对于一个、、的行动的摹仿。

7滑稽的本质特征,侧重于在对的直接中突出的现实存在。

8恩格斯在中指出,悲剧的本质是由“和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所决定的。

9优美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的所显现出来的美,它最根本的美学特性是。

10的审美感知和情感上的等心理功能突出,是优美感的基本特点。

11艺术中的优美是中的优美经过艺术家和的产物。

12人类审美意识的觉醒,是随着的发展,在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

13美的创造,就是通过社会实践使对象化为特定的。

14确立的、的、的审美理想,是自觉地进行美的创造的首要前提。

15自然美的创造,或者称之为,在本质上也就是自然的。

16所谓日常生活的美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的美化,二是的美化。

17现实美创造的内在规律是与。

18艺术作品的操作过程主要表现为三个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环节:

、、。

19艺术构思,是形成某种特有的并转向的精神活动。

20偏于再现的艺术的典型化,其工作包括与两方面的内容。

21艺术典型的创造,是通过艺术的来完成的。

22“美育”一词是世纪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和剧作家正式提出来的。

231917年,蔡元培提出了的主张。

24美育的具体职能可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

二、名词解释:

1、崇高

2、优美

3、悲

4、滑稽(喜)

5、审美感受

6、艺术构思

7、灵感

8、艺术传达

9、典型化

10、意境

11、艺术修养

12、美育

13、异

三简答:

1、如何对丰富多彩的美的事物进行分类?

2、壮美、阳刚之美是否等同于崇高?

为什么?

3、如何从美的本质来阐释崇高的内在涵义?

4、作为审美范畴的悲有何特点?

5、悲剧有哪些主要表现形态?

6、滑稽的主要审美特征是什么?

7、简述审美理想对美的创造的作用。

8、进行美的创造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9、在《手稿》里,马克思是论述了异化劳动哪几个方面的规定?

10、生产劳动的审美意义包含哪些方面?

11、为什么说劳动能给人以审美愉快?

12、现实美的创造包括哪些范围?

13、简述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14、艺术典型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5、偏于再现的艺术与偏于表现的艺术在典型化上有那些不同要求?

16、美育的特殊职能何在?

四论述:

1、如何把握优美与崇高、滑稽的不同本质特征?

2、艺术美的创造对艺术家提出了那些要求?

3、现实美创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怎样把握“合目的性平衡律”与“合规律性协调律”?

4、试述现实美的创造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

5、为什么说异化劳动也能创造美?

6、“如果我们谈的是使用价值,那就可以有把握地说,那些为原始氏族用来作装饰的东西,最初被认为是有用的,或者是一种表现这些装饰品的所有者拥有一些对于部落有益的品质的标记,只是后来才开始显得是美丽的。

使用价值是先于审美价值的。

”如何评价普列汉诺夫的这段话?

7、恩格斯在《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信中指出,悲剧的本质正是由“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所决定的。

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答案要点:

一填空

1崇高悲滑稽喜优美

2阳刚美阴柔美

3郎加纳斯《论崇高》

4统一动态美

5悲剧性的矛盾悲

6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

7丑人的本质力量

8《致斐?

拉萨尔》历史的必然要求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

9和谐统一和谐

10宁静和谐平静的愉悦

11现实选择加工

12社会生产力物质需要

13人的本质力量感性形态

14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高尚富有个性特色

15自然的美化人化

16生活环境服饰

17合目的性平衡律合规律性协调律

18审美感受艺术构思艺术传达

19审美意象美的创造

20概括化个性化

21典型化

22十八席勒

23以美育代宗教

24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

二名词解释:

1、崇高:

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

崇高的对象都是以严峻冲突为特征的审美对象,它以现实客体压倒实践主体为其外表特征,而其实质在于受到压抑的时间主体充分激发起人的本质力量,转而征服、掌握客体。

崇高不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的静态美,而是双方在对立、冲突之中趋向统一的动态美。

2、优美:

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所显现出来的美。

其最根本的美学特性是和谐,它常常突出地表现为合目的性的理想与合规律性的类的完满性的浑然交融,体现在优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关系之上。

3、悲:

亦可称悲剧、悲剧性。

其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4、滑稽:

作为美学范畴的滑稽,亦称为喜、喜剧、喜剧性。

其本质特征,是侧重于在对丑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存在。

其审美特征,是引发人们在恶的渺小空虚和善的优越比照中,看到自身的胜利和威力,引起一种对于对象轻蔑嘲笑的审美愉悦。

5、审美感受:

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性环节,是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几种功能相互交融的复杂的心理过程。

一切艺术美的创造都是以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受为发端,正是在审美感受过程中,才萌发了创作冲动,产生了要把来自现实生活的体验物态化为艺术作品的强烈愿望,从而进入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阶段。

6、艺术构思:

就是形成某种特有的审美意象并转向美的创造的精神活动,是艺术家由感受到思考、由发现到形成整个审美意象体系的酝酿过程;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艺术家最后完成关于未来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全面设计。

7、灵感:

是艺术思维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创作中的一种顿悟现象。

其特点是不期而至的突发性和精神上的高度集中、高度灵敏的亢奋状态。

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它既依赖于艺术家平时的丰富生活积累,又依赖于艺术家对他所创造的形象的不倦的追求。

8、艺术传达:

是文艺创作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就是把艺术家艺术构思的成果通过物态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因而是一种把精神活动转化为物态化形式的实践活动,它的任务就是制造出物态化形式的艺术品。

9、典型化:

艺术美的集中体现,是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的创造过程就是典型化。

它是一切艺术门类创造艺术美的共同规律。

其中,偏于再现的艺术的典型化,包括概括化和个性化两方面的内容;偏于表现的艺术的典型化,则以创造真切感人的艺术意境为目标。

10、意境:

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特有的重要范畴,是艺术形象出发想象、联想、引起美好情思的审美境界。

11、艺术修养:

是指艺术家对艺术知识的积累,艺术鉴赏的能力和创造艺术形象的本领所达到的程度。

12、美育:

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部分。

其内容包括主体感受能力、认识能力培养问题,以及主体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合乎自我完善等方面。

13、异化:

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主体经过转化,成为外在的、异己的东西。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论述,赋予“异化”以新的含义,把它同现实化、对象化、物化、外化区别开来。

人通过物质生产实践,把属人的本质体现在对象中,这就是主体的现实化、对象化、物化、外化。

到了私有制社会,劳动生产的结果为剥削阶级所获取,劳动者生产的产品越多,剥削阶级掠夺的东西也就越多,力量越是强大。

于是劳动产品对于劳动者来说,成了异己的、统治自己的、压迫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劳动产品的异化。

三简答:

17、如何对丰富多彩的美的事物进行分类?

着眼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我们可以把丰富多彩的美的事物分为第一性的现实美(自然美和社会美)和第二性的艺术美;着眼于美的事物在内容和形式方面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则可以将其分为崇高、悲、滑稽、喜、优美等。

18、壮美、阳刚之美是否等同于崇高?

为什么?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壮美、阳刚之美不能完全等同于崇高。

因为壮美、阳刚之美,以及雄浑、豪放等品格,实际上大都指的是文章的风格以及个人品格修养方面的特点。

这种壮美的格调仍以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为特点,而不是指主客体在对立冲突中趋向统一的涵义。

19、如何从美的本质来阐释崇高的内在涵义?

崇高其实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因此应该从美的本质来阐释崇高的含义。

美是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它的内容是人的真、善统一的实践,它的形式是对这种实践活动的感性肯定。

人类争取真与善达到统一的实践过程是动态的,其形式是严峻的、冲突的,人们在观照这种严峻的、冲突的动荡过程时,获得一种矛盾的、激动不已的愉悦,崇高对象就是在这种关系中呈现的。

而那些反映着这种冲突印痕的静态形象,便同样也具有崇高的审美特征。

20、作为审美范畴的悲有何特点?

悲,是同崇高有密切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一个范畴,它并不等同于生活中的悲惨事件。

根据恩格斯的论述,悲剧的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21、悲剧有哪些主要表现形态?

从文艺史上看,悲剧的表现形态通常被认为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等,但是如果从生活与艺术中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应该分清新生力量的悲剧和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此外还有不能归入前二者的“小人物”的悲剧。

22、滑稽的主要审美特征是什么?

滑稽的本质特征,侧重于在对丑的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存在。

当实践主体在矛盾斗争中已居于主导地位时,现实对象作为实践主体的对立面,已经或即将被战胜,从而成为失去了存在依据的事物,成为可以被任意揶揄、摆弄的对象。

这时候,这种已经失去存在依据的事物仍然要坚持以往昔的强大威严的外观而存在,就以其触目的不协调的形式引人发笑,从反面肯定了实践主体的胜利斗争,也即是以其独特的形态显现了人的本质力量。

这就是滑稽。

23、简述审美理想对美的创造的作用。

审美理想在审美实践中产生,它体现了主体内在的固有尺度的要求,因而它一经产生,就对人的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实践发生巨大的反作用。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审美理想的形成,使人们有可能自觉地感受美、认识美,从而能够及时、迅速、敏锐地发现和观赏对象的美;二,审美理想体现着人们进行美的创造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追求美,创造美的热忱,吸引着人们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英勇献身。

24、进行美的创造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一,来自社会实践的高尚的审美理想;二,把握客观对象或使用的物质材料的内在规律;三,得心应手的创造才能和技巧。

25、在《手稿》里,马克思是论述了异化劳动哪几个方面的规定?

一,人同劳动产品的异化;二,人同劳动生活本身的异化;三,人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四,人同人的异化。

26、生产劳动的审美意义包含哪些方面?

一,劳动场面和劳动过程的美,包括劳动主体的美、劳动工具的美、劳动环境的美、劳动组织的美;

二,劳动产品的美。

27、为什么说劳动能给人以审美愉快?

在生产劳动中,由于人类不断地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固有规律,使得人类的作为变成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不断趋向统一的活动,变成发现美的尺度与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的感性活动,即现实美的创造活动。

正是这种物质实践活动,一方面不断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面貌,在地球的表面上不断打上人类意志的标记,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人类自身,不断提高了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当人们在实践中,由于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得到感性的显现,便会感到一种自由创造的愉快,这是从“直观自身”中所获得的愉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审美愉快。

28、现实美的创造包括哪些范围?

现实美的创造领域是无比广阔的,表现在现实生活的许多方面:

生产劳动的美化;自然的美化;日常生活的美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的美化,等等。

29、简述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的审美意识的物态化的积极成果,集中地体现了艺术美创造的特有的本质。

从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来看,主要表现为先后承续、互有渗透的三个环节。

一切艺术美的创造,都是以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受为其发端的;在艺术构思阶段,艺术家由感受到思考、由发现到酝酿形成整个审美意象体系,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艺术家最终完成关于未来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设计;要把艺术构思的成果通过物态化形式固定下来,就需要艺术传达活动,艺术传达活动是一种把精神活动转化为物态化形式的实践活动,通过艺术传达活动,物态化形式的艺术作品最终创造完成。

30、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对艺术美的创造有何重要意义?

艺术家创作个性,对艺术美的创造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艺术的审美价值,首先是由其美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但由于艺术家主观方面的特点造成的作品艺术美的个性特色,则显然对构成艺术美的丰富性,具有十分积极和明显的意义。

正是由于艺术家创作个性的存在,才不断地增添着艺术园地的无穷意趣,满足着人们丰富多样的审美要求;从另一方面说,艺术贵在创新,艺术家只有对社会生活持有独特的审美发现并能以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创造出独树一帜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艺术美。

31、偏于再现的艺术与偏于表现的艺术在典型化上有那些不同要求?

偏于再现的艺术的典型化,以创造完美的艺术典型为目标,这种典型化工作,包括概括话与个性化两方面的内容;偏于表现的艺术的典型化,侧重于艺术家主观情志的抒发,以创造真切感人的艺术意境为目标,要求达到情与理的统一。

32、美育的特殊职能何在?

美育的具体职能可以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即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四论述:

8、如何把握优美与崇高、滑稽的不同本质特征?

崇高与滑稽,作为一个“统一过程”,记录着主、客体斗争历程或趋势的鲜明痕迹。

它们的共同美学特征,是在主、客体压倒关系的动态转化中,各以压倒式的统一方式,显现人的本质力量,造成自我观照的独特审美价值。

优美则不同,首先,它没有任何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