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人身高坠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0031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人身高坠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整理人身高坠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整理人身高坠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整理人身高坠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整理人身高坠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人身高坠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docx

《整理人身高坠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人身高坠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人身高坠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docx

整理人身高坠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

二、人身高坠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

距地面3m以上的作业称高空作业。

人员高坠事故是高空作业中的多发性事故。

其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酿成事故。

(2)安全带质量不良(如锁扣损坏)酿成事故。

(3)安全带在接触网、变电所设备上所系位置错误酿成高坠事故。

(4)其他原因引起的高坠事故。

30.不系安全带造成1名接触网工高坠身亡

时间:

1961年8月12日。

地点:

×××-××间85号支柱处。

事故经过:

某段二队三组在×××-××间清扫绝缘子,做开通送电前的准备工作。

由于工程抢进度,几个月职工都没有放假。

这次清扫绝缘子后,接触网一送上电,就标志着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的胜利开通,大家也可以放假回家探亲,所以都拼命工作。

接触网工甲是负责接地线的。

上午9时多,甲挂好接地线后,登上85号支柱,在没有系安全带的情况下清扫承力索下锚绝缘子。

甲脚踏下锚导线拉杆,手抓承力索下锚拉杆,走到承力索下锚绝缘子处,用左手抓住拉杆,右手开始清扫绝缘子。

清扫到第4片时,因为右手够不着,就开始换手。

右手抓住第3片绝缘子,左手松开拉杆往前移的瞬间,右手所抓的绝缘子一转动,手随即滑脱从高空坠下,头碰在钢轨上当场死亡。

伤亡情况:

1人死亡。

原因及措施:

(1)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是甲高坠死亡的主要原因。

(2)甲想多擦几片绝缘子,出发点是好的,但当效率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应以安全为主。

如果甲系上安全带,由支柱走向接触线下锚拉杆之前,将安全带系在承力索下锚拉杆上,人向前走并不断地移动安全带,就不会发生高坠事故。

(3)这次高坠事故发生在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即将开通的前三天,当时规章制度很不完善。

时隔几十年后用铁道部颁发的《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来对这次典型事故进行分析,目的是引以为戒。

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并设专人监护。

停电作业时,每个监护人的监护范围不得超过两个跨距;在同一组软横跨上作业时不超过4股道;成批清扫绝缘子时,可视具体情况设置足够的监护人进行监护。

31.安全带钩别开导致操作人高坠受伤

时间:

1980年4月5日。

地点:

××车站。

事故经过:

某接触网工区在××车站清扫绝缘子。

甲为工作领导人,接触网工乙清扫绝缘子。

当乙清扫至24号支柱下部定位绳绝缘子时,安全带钩别开,乙从高空坠落受伤。

伤亡情况:

1人受伤。

原因及措施:

(1)安全带钩不好。

使用前,即乙上杆时,该工区一位实习生发现并向乙指出安全带钩不好,弄不好要出问题。

乙看了看说没有事,没有听实习生的话,导致自己从高空坠落受伤。

(2)安全带是生命带,这是大家公认的,也是血淋淋的事实证明的。

安全带除定期(12个月)必须做强度试验(施以225kgf,5min无破损,1kgf=9.8N,后同)外,每次使用前,都要对安全带及带钩进行检查。

使用中,特别要注意锁好安全带钩,以防脱开。

高空作业不仅要系好安全带,还要戴好安全帽。

32.棒式绝缘子折断导致操作人摔下重伤

时间:

1986年7月10日。

地点:

×××车站北四跨2号支柱处。

事故经过:

某接触网工区在×××车站北四跨2号支柱处更换绝缘子。

工作结束时,操作人甲站在腕臂棒式绝缘子上,摘下安全带欲下支柱时,棒式绝缘子突然折断,甲猝不及防,从接触网上坠落于路肩上,腰椎摔伤。

伤亡情况:

1人重伤。

原因及措施:

(1)棒式绝缘子折断是这次高坠事故的原因。

(2)棒式绝缘子内部材质不好。

这次事故提醒我们,对上网的零部件要进行把好“四关”,即把好材料进货关、入库关、出库关、上网关。

虽然棒式绝缘子从外观很难发现内部质量问题,但可以抽样做受力试验。

对不合格率严重超标的,应拒绝有关厂家生产的该种型号产品;若是物资部门统一定货,应向物资部门通报,杜绝不合格产品上网。

33.安全带所系位置错误导致2名操作人高坠受伤

时间:

1980年10月21日。

地点:

××-××区间91号支柱处。

事故经过:

某接触网工区工作领导人甲带领14人处理××-××区间91号支柱腕臂偏移问题。

处理前,甲对操作人乙说,你去把腕臂鞍子的U形螺栓松开,用脚将腕臂蹬正,再将螺栓紧好。

乙是新工人,技术不熟练,很长时间没有松开锈蚀严重的螺母。

甲又派丙上去,帮助乙卸螺母。

丙上去后站在接触线上,手够不到承力索鞍子螺母,就将安全带系在斜拉线上,脚踏在接触线上,左手拉住吊弦,右手卸螺母。

仍卸不动,丙便上到承力索上,双手同时用劲。

此时安全带吃上了力,就在丙两手同时用力的刹那间,斜拉线绷断,丙从空中掉下。

地面人员丁反应较快,在丙快要落地时,用双手托了一下丙。

丙、丁两人同时倒于地上,丙左眼被道碴划破失明,丁小拇指被丙的扳手砸成粉碎性骨折。

伤亡情况:

1人重伤、1人轻伤。

原因及措施:

(1)斜拉线是用φ4.0铁线制成,回圈处已磨掉1/4截面,再加上锈蚀,用力到一定程度后断掉,致丙摔下。

丁为救丙,遭丙扳手打击。

(2)高空作业安全带一定要系在可靠的设备上。

一般说来2股φ4.0铁线承受一个人的重量没有任何问题。

但应检查铁线的腐蚀和回圈处铁线的磨损情况。

这次作业应将安全带系在承力索上,因腕臂偏斜较大,斜拉线的高度低于承力索,操作人可以用手抓到。

临时将安全带系在斜拉线也是可行的,但人上去后应及时把安全带倒换在承力索或腕臂上,这样比较可靠。

(3)人在接触网上作业,对要承受人体重量或其他更大力的部件,应先用手用力摇几下,或用脚猛踩几下,检查是否牢固。

这时,即使有问题,由于人是有备为之,不会出现人身安全问题。

现场实际中曾有一次,操作人爬上腕臂之前,将安全带系在支柱上,用脚使劲一踩绝缘腕臂,结果棒式绝缘子折断,由于人有准备,并有安全带保护,所以没有发生人员高坠事故。

(4)工作领导人应对高空作业人员加强监护,特别是安全带所系的位置,若发现不对,应立即对操作人进行纠正。

34.操作人作业超出车梯框架范围未系安全带高坠受伤

时间:

1981年6月30日。

地点:

×××编组场112号支柱处。

事故经过:

某接触网工区由工作领导人甲带领1个作业组在×××编组场综合检修,操作人为乙。

当检修至112支柱时,发现112号支柱拉出值偏大。

工作领导人甲让操作人乙调整112号支柱拉出值。

乙接令后,即开始调整,由于该处为曲线,乙在做软尾巴曲线回弯时,人出了车梯框架,此时铁线突然折断,乙高坠受伤。

伤亡情况:

1人受伤。

原因及措施:

(1)操作人乙工作范围超出了车梯框架以外,未使用安全带,工作领导人甲也未提醒。

乙严重违章导致高坠受伤。

甲负监护不当责任。

(2)调整曲线拉出值,特别是小半径曲线处,由于张力大,调整时应使用滑轮组。

(3)工作领导人要对作业时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正确而完备负责;要时刻在场监督作业组成员是否安全作业。

当有违章或操作方法不当时,工作领导人应及时制止并纠正。

35.车梯底座不平倾倒导致操作人高坠重伤

时间:

1977年4月5日。

地点:

×××车站。

事故经过:

某接触网工区利用车梯在×××车站进行停电作业。

推行中车梯掉道倾倒,操作人从车梯上掉下,大腿骨折,门牙掉了4颗,构成人身重伤事故。

伤亡情况:

1人重伤。

原因及措施:

(1)车梯底座不平,4个轮子不在一个平面内。

加之推行时速度较高,约每小时5km多,是车梯倾倒人掉下的原因。

(2)车梯是接触网工检修接触网设备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应按规定定期对车梯的各部螺栓、焊接部分、框架、轮子、底座等进行检查试验。

试验周期为12个月,对每一级梯蹬施以200kgf,5min后,梯蹬无裂损和永久变形方为合格。

除此之外,应坚持每次使用前,对车梯各部进行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或换用状态良好的车梯。

(3)使用车梯时,应指定车梯负责人。

推动车梯人员应听从工作台上人的指挥。

车梯负责人与工作台上操作人员呼唤应答。

工作台上有人时,推动车梯的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5km,并不得急剧起车、停车,不得发生冲击。

36.车梯轮子不良,作业时倾倒导致2人受伤

时间:

1988年4月13日。

地点:

××车间51号支柱处。

事故经过:

某接触网工区工作领导人甲带领作业组成员12人在××车站车梯巡视接触网设备。

作业前,作业组成员乙提醒工作领导人甲,该台车梯有一个轮子与钢轨不密贴。

甲说,没关系,这台车梯一直用着,并没有发生问题。

甲指挥丙用脚踩着那个轮子支架。

车梯上的操作人为丁、戊。

1h后,作业即将结束时,车梯推行到了51号支柱处。

丁说,停车,51号定位象有偏磨。

车梯于是向回推。

推回到道岔处时翻倒,丁、戊高坠。

丁头部撞到枕木上,由于戴着安全帽没事,左手掌擦伤。

戊面部左侧擦伤,左小腿骨折。

伤亡情况:

1人重伤,1人轻伤。

原因及措施:

(1)车梯轮子状况不良于线岔处倾倒操作人员受伤。

事前,作业组成员已经发现了这台车梯一只轮子与钢轨不密贴,有翘起问题,工作领导人执意使用,最终酿成了这起事故。

(2)对车梯的技术状态有严格的要求。

车梯应结实、轻便、牢固。

特别是对四个轮子的要求更为严格。

要求车梯四个轮子均应处于同一平面内,与钢轨密贴。

联结车梯的零部件应紧固不松动,车轴无裂纹并定期做强度试验等。

37.推行速度过快车梯掉道导致操作人高坠受伤

时间:

1988年4月27日。

地点:

×××-××区间。

事故经过:

某接触网工区工作领导人甲带领1个作业组配合工务部门抬道变超高,调整拉出值。

由于在曲线处推行车梯速度过快,车梯掉道,操作人乙、丙高坠受伤。

伤亡情况:

2人受伤。

原因及措施:

(1)工作领导人在部署安全措施时未对车梯推行速度进行强调,未指定车梯负责人。

推车梯人员也没有时刻注意保持车梯的稳定,推行速度又过快(大约在每小时7km左右),在曲线处车梯掉道,操作人乙、丙高坠受伤。

(2)利用车梯作业时,工作领导人应指定车梯负责人,应强调推车梯时的注意事项。

当车梯上有人时,推车梯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5km,并不得发生冲突和急剧起车、停车。

工作台上操作人要与车梯负责人呼唤应答配合默契。

推动车梯时应听从工作台上人员指挥。

在曲线时,应对车梯采取防止倾倒、掉道措施。

(3)教育职工推车梯虽然并不需要十分高深的技术,但只要不遵章守纪,掉以轻心,往往会将车梯推翻,发生人身事故。

38.硅合成绝缘子钢帽脱落导致操作人高坠受伤

时间:

1990年9月23日。

地点:

××-××区间。

事故经过:

某接触网工区在××-××区间更换上行跨线桥承力索隔断绝缘子。

原隔断绝缘子是瓷绝缘子,常有小孩在跨线桥上扔石子、砖头块等多次砸伤绝缘子,还曾发生过事故。

所更换的新型绝缘子为硅合成高压绝缘子,型号为HL-35型。

换好后操作人将安全带扎在硅绝缘子一端钢帽处,钢帽突然抽脱,安全带从钢帽处滑出失去作用,操作人高坠摔伤。

伤亡情况:

1人重伤。

原因及措施:

(1)HL-35型硅合成绝缘子属试用产品,质量不好,一端钢帽抽脱酿成事故。

(2)新产品上网试用前,研制部门应提供该产品拉力、耐压等技术参数,产品适用条件及试用中的注意事项。

有条件的运行单位,应对试用产品做耐压、抗拉等项试验,必须有规程规定的上级部门所发的新产品上网试用、试挂电报。

39.车梯框架变形重心偏移倾倒导致操作人高坠受伤

时间:

1990年10月27日。

地点:

××车站Ⅱ道。

事故经过:

某接触网工区在××车站Ⅱ道停电进行车梯巡检作业。

作业时车梯突然倾倒,操作人甲、乙从高空坠落,甲轻伤,乙腰骨骨裂。

伤亡情况:

2人轻伤。

原因及措施:

(1)车梯使用时间较长,又不维修,框架严重变形,操作人作业时重心偏移,推车梯人员又不够,导致车翻人伤。

(2)工作领导人在安排布置这次作业时,没有指定车梯负责人,安排的推车梯人员仅有2人。

当车梯框架变形重心偏移后,2人无法保持车梯稳定状态。

工作领导人也没有安排人员或亲自对车梯状态在作业前进行检查。

事故后据分析了解,该台车梯框架变形已非一日两日,多次作业均使用该车梯;多个工作领导人看到车梯框架变形都没有当一回事,没有对框架进行整修并继续使用,出事故后大家悔之晚矣。

(3)车梯是接触网作业的主要、常用工具之一。

对车梯状况应经常进行日常外观检查和周期试验。

日常外观检查就是检查、观察其各部连接是否紧固,四个轮子是否在同一水平面内等,车梯框架良好与否。

周期试验就是每年对车梯做一次梯蹬承受负载试验。

(4)应指派车梯负责人并按规定配置推车梯人员。

40.受力工具不良导致操作人高坠受伤

时间:

1990年7月19日。

地点:

××车站东西跨处。

事故经过:

某接触网工区在××车站东四跨处更换塌方砸伤的接触线。

甲为工作领导人,乙为操作人。

在安装羊角紧线器时,接触线立面放置,受力后接触线突然抽脱,将正在车梯上作业的操作人乙带下摔伤。

伤亡情况:

1人受伤。

原因及措施:

(1)羊角紧线器状态严重不良。

羊角紧线器共4根螺栓,只装了3根,其中还有1根滑扣不起作用,相当于羊角紧线器只有2根螺栓,紧线受力时,接触线从羊角紧线器中抽脱。

(2)接触线放置错误。

在用羊角紧线器对接接触线时,接触线立面放置,螺栓将接触线固定不紧。

(3)作业前,工作领导人没有对羊角紧线器派员进行检查;更换中,工作领导人对操作中的一些关键步骤,如接触线在羊角紧线器里如何放置,没有监护到位,对接触线立面放置没有发现,更谈不上制止和纠正了。

(4)操作人业务不熟,对羊角紧线器状态严重不良熟视无睹。

作业中接触线放置错误却认为无关紧要。

(5)作业前,应认真对羊角紧线器、双钩紧线器等受力工具进行检查。

特别是对受力工具的螺栓滑丝与否、螺母缺少与否进行检查。

不允许使用状态不良的受力工具,并对受力工具按周期做好机械强度试验。

41.接地线作业未系安全带导致1人高坠重伤

时间:

1992年8月23日。

地点:

××车间下行19号支柱处。

事故经过:

某接触网工区在××车站下行停电处理缺陷。

要令人要好停电作业命令后,通知作业组两端验电接地。

东端接地线为甲、乙2人。

甲担任监护,乙接地线。

乙验明无电后,即攀登19号支柱,当登至5m高时,乙准备将地线挂于接触线上,谁知手未抓好,乙从高空坠落,左腿、右胳膊骨折,构成重伤。

伤亡情况:

1人重伤。

原因及措施:

(1)乙在高空挂地线时,未系安全带,失手从高空坠落。

(2)监护人甲未履行监护责任。

当乙攀杆挂地线时,甲却在做其他事情。

乙未扎安全带,监护人甲却未看见,甲作为乙挂地线的监护人,未起到监护责任。

(3)验电和装设、拆除接地线必须由两人进行,一人监护,一人操作。

监护中不得做其他无关事情,而中断对操作人验电和装设、拆除接地线的监护。

操作人攀杆装设或拆除接地线时,应扎好安全带,防止失手坠落。

(4)攀登支柱挂地线属于高空作业,对操作人员安全威胁大,现场曾发生过同样高坠事故。

现场应淘汰掉短地线杆,而采用长地线杆在地面挂地线。

42.杉木杆倾倒导致操作人受伤

时间:

1994年5月7日。

地点:

××-××区间。

事故经过:

某接触网工区在××-××区间配合××线路工程段转线施工。

甲是工作领导人,乙是操作人。

作业内容是在临时便线上立一杉木杆,杆号4号。

10点多,4号杉木杆立好,安装支持装置后开始放接触线。

此时甲发现4号杉木杆腕臂低头,随即指挥乙进行处理。

处理过程中,接触线从滑轮中脱出,将接触线下方的4号杉木杆晃绳砸断,杉木杆倾倒,操作人乙与杉木杆几乎同时落地,乙摔伤。

伤亡情况:

1人轻伤。

原因及措施:

(1)放线滑轮没有封口措施,导致放接触线时线从滑轮脱出,砸断4号杉木杆晃绳,杉木杆倒地,操作人乙摔下受伤。

(2)放线时放线滑轮应采取封口措施,防止接触线从滑轮脱出。

在放线过程中,放线速度不宜太快,也不宜突然停住,应慢慢匀速放线。

放线时,工作领导人应加强对放线过程的监护控制,统一指挥,按部就班作业。

与作业无关人员应远离作业地点,以防发生意外线索伤人。

43.未确认道岔方向将车梯推翻导致操作人摔下受伤

时间:

1982年12月21日。

地点:

××车站。

事故经过:

某接触网工区在××车站用车梯进行停电综合检修作业。

作业约20min后,座台人员用车站广播通知有蒸汽调机开来。

工作领导人甲随之指挥作业组成员将车梯推至邻线避让。

由于工作领导人甲及推车梯人员均未确认道岔开通方向,在将车梯经过道岔推向邻线时,车梯掉道,将车梯上操作人员乙摔下,乙受伤。

伤亡情况:

1人轻伤。

原因及措施:

(1)工作领导人甲遇事不沉着,不冷静,当接到来调机通知后,急忙指挥作业组成员将车梯推向邻线。

甲作为工作领导人,没有确认道岔开通方向,以致将车梯推翻。

侥幸的是,乙从5m多高处掉下只是受了轻伤,而多次事故证明,从5m多处高坠,往往有更严重的后果。

(2)推车梯人员接到有调机通过,车梯向邻线转移的指令后,只顾埋头快推,没有人注意道岔开通方向,从而将车梯推掉道。

(3)工作领导人应在紧急情况下沉着冷静,指挥作业组成员正确避让列车或处理一些突发变故。

在向邻线转移车梯时,工作领导人,尤其是车梯负责人应对道岔开通方向进行确认,这样才能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44.推车梯方法错误导致车梯掉道操作人高坠受伤

时间:

1997年10月3日。

地点:

××-××区间。

事故经过:

某接触网工区在××-××区间停电作业打偏移。

作业组12人,甲为工作领导人;乙、丙为操作人;推车梯为丁、戊2人。

14时09分接触网停电。

14时25分,作业到42-43号支柱跨中时,由于推车梯人丁、戊均站于车梯前进后方推动车梯,导致车梯前轮悬起掉道,将操作人乙从车梯框架内闪下摔伤。

伤亡情况:

1人重伤。

原因与措施:

(1)丁、戊均站于车梯前进方向后侧推动车梯,受力点不好,加之推车梯人员不足,致车梯前边2个轮子悬起掉道,操作人高坠受伤。

(2)推车梯是个简单工作,但也有严格要求。

首先推车梯时得由工作领导人指定车梯负责人,推时要平衡匀速,不得急推急停,发生冲突;车梯上有人时,速度需控制在5km/h以内。

这次事故中,工作领导人也看见了丁、戊推车梯时的位置,但没有及时进行制止纠正。

(3)推车梯一般应为4人,前后左右各1人。

45.事故抢修人员从车梯向机车顶部跨越时高坠重伤

时间:

1975年11月20日凌晨。

地点:

××车站4道。

事故经过:

××车站4道接触网发生断线事故,因接触线断头正好处在停留机车正上方,需登上电力机车顶部进行抢修作业。

电力机车司机不在,接触网工甲在未经抢修事故负责人同意,更没有让作业组成员扶稳放在3道与4道之间车梯的情况下,抢修事故心切,自己登上车梯顶部,从车梯顶部向电力机车顶部跨越。

当甲用脚刚踏上机车顶部的刹那间,脚下一滑,从车顶坠落,送医院后高位截肢瘫痪。

伤亡情况:

1人重伤。

原因及措施:

(1)甲违章作业。

甲登机车顶部时,既没有得到抢修负责人的同意,又在抢修作业组没有进行分工,更在没有作业组成员扶车梯的情况下,擅自从2个股道间不稳定的车梯上向机车顶部跨越,而时值初冬凌晨,机车顶部落下了一层厚霜,甲脚下一滑,酿成人身重伤事故。

到事故现场后,甲看到事故破坏范围较大,主动上车顶处理设备残骸,出发点是好的,但却建立在违章作业基础上,不仅没有加快事故的处理速度,反而因自己高坠,作业组成员抢救自己而延误了事故处理时间,教训是惨痛的。

(2)事故抢修过程中因作业人员急于开通,出现违章作业酿成人身事故的情况曾经发生过。

故在事故处理中,作业组成员应听从事故抢修负责人的统一指挥调遣,不得私自行动。

要做到既有分工,又有配合,忙而不乱,遵章守纪快速进行事故处理。

(3)登机车车顶、罐车、棚车车顶处理事故,在电气化铁路事故处理实践中已有过多次。

特别是事故地点停留有客车、货车、机车时,而这些车辆又无法排走,抢修人员只有登上这些车辆、机车顶部处理事故。

在车顶处理事故,已属高空作业,但往往又无法系安全带。

因此在车顶处理事故时要对车顶人员加强监护。

登车顶时手要抓牢,脚要踩稳。

在车顶抢修作业中,特别是在雨、雾、雪、大风的情况下,因车顶呈弧形,作业人员脚下容易打滑,人也容易被大风吹倒,更应加倍小心,防止人身事故发生。

46.带病登高除锈涂漆导致操作人高坠身亡

时间:

1973年8月6日。

地点:

××车站51号支柱处。

事故经过:

某接触网工区在××车站给铁塔除锈涂漆。

甲、乙上51号铁塔除锈涂漆,丙为监护人。

甲和乙上杆前,丙提醒说,天气热,上杆时手要抓牢,脚踏实,不要从接触网有电部分上,上去后,扎好安全带再涂漆。

甲和乙表示明白后两人开始爬铁塔。

爬上大约10m高时,甲突然掉下,腰不偏不倚地碰到了扳道岔的把柄上。

把柄将甲的胸腔穿透,甲当场死亡。

伤亡情况:

1人死亡。

原因及措施:

(1)甲患感冒发烧,身体不好。

在烈日下攀登支柱,体力不支高坠死亡。

甲没有给工作领导人讲自己有病,工作领导人也不知道。

甲高坠后,同宿舍人员才说甲患感冒发热已数日时间。

(2)工长、工作领导人要关心接触网工身体状况,尤其对那些平时工作责任心强,经常带病工作的同志,更要注意他们的身体健康,有病及时关心医治。

(3)高空作业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作业。

作业中要求精力充沛,不提倡作业组成员带病参加高空作业。

否则,作业者自己和作业组成员的安全不能保证。

47.跳下支柱摔断腿骨1人重伤

时间:

1989年6月10日。

地点:

××车站45号支柱处。

事故经过:

甲是工作领导人,带领15人在××车站进行停电作业。

内容为处理45号支柱下锚补偿绳与下锚拉线摩擦问题;更换30号支柱隔离开关。

工作票中的安全措施为:

(1)要令后验电接地,两根地线分别接在28号、50号支柱处。

(2)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防止高空掉物。

(3)做好行车防护。

(4)检查工具材料是否足够和合格。

停电作业前甲宣读了工作票,人员安排为自己带领1个作业组8人拆装开关;乙带领5人处理斜拉线摩擦问题。

甲作业组12时10分换好隔离开关消完令后向回走。

乙带领人装限磨器。

但乙组作业时,因限制器螺栓部分锈蚀不能使用,又返回工区取来一根,耽误了时间。

甲消完令走到乙组跟前说已消令,接触网已送电,操作人丙听之害怕,猛然由支柱上跳下,摔伤小腿骨。

伤亡情况:

1人重伤。

原因及措施:

(1)宣读完工作票,甲实际将15人分成2组。

分成2组后,正确的做法是,2个作业组分别向电调申请命令。

或者甲乙说清楚,只有甲乙两组均结束作业后才能向电调消令送电,或者让乙组按带电附近作业,提前另开工作票,并告知乙组,接触网有随时来电的可能。

这样,作业组人员有思想准备,不会惊慌。

(2)工作票开的不正确。

该作业实际是两个不关联的作业,切作业地点又不同,应开2张工作票,1张为停电作业工作票,1张为带电附近作业工作票。

(3)对螺栓问题没有认真考虑,材料准备不够。

虽然工作票中也写了这么一条,但实际只是写写念念而已。

如果作业前能预想到限制器螺栓长期不动,风吹日晒,有可能锈死,带上钢锯和几根新螺栓,乙作业组就会在甲作业组结束前完成自己的工作,就会避免这起事故。

48.休息不好登高作业操作人高坠重伤

时间:

1984年4月21日。

地点:

××车站。

事故经过:

某接触网工区在××车站进行停电作业。

接触网工甲为操作人之一。

甲是前一天凌晨2点多坐火车返回工区的。

当日甲登杆作业时体力不支,从5m多高处失手坠落,造成左脚踝骨骨折,腰椎骨2、3节压缩性骨折。

伤亡情况:

1人重伤。

原因及措施:

(1)甲未休息好,登杆作业时因睡眠不足,体力不支从杆上坠下受伤。

(2)接触网工进行作业一般都为高空作业。

休息不好是个大忌。

甲前一天凌晨2点多返回工区,工长是知道的。

返回工区后甲洗漱,睡眠时间大约在3点以后。

因为此前没有发生过因睡眠不足酿成的事故,所以工长在甲要求作业时也没有多加考虑,同意其作业,甲登高后发生高坠。

(3)工长是兵头将尾,要带好一个工区,除必须具备道德、管理、技术、组织上的才能外,还要掌握工人的生活、情感,如工人休息、婚丧、失恋及家在农村的职工收种庄稼等状况。

在职工没有休息好或思想有包袱的情况下,应拒绝职工登高作业,可安排一些地面工作,避免发生意外。

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