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必刷好题专题03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9775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3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必刷好题专题03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必刷好题专题03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必刷好题专题03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必刷好题专题03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必刷好题专题03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必刷好题专题03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解析版.docx

《高考化学必刷好题专题03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必刷好题专题03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必刷好题专题03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解析版.docx

高考化学必刷好题专题03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解析版

2020年高考必刷好题

专题03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瞄准高考

1.(2019全国Ⅰ卷)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答案】A

【解析】A项、氧化铁为棕红色固体,瓷器的青色不可能来自氧化铁,A错误;B项、秦兵马俑是陶制品,陶制品是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B正确;C项、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与水泥、玻璃同称为三大属硅酸盐产品,C正确;D项、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不与酸或碱反应、抗氧化的特点,D正确。

2.(2019全国Ⅱ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热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答案】D

【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C.“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燃烧,属于氧化反应,C项错误;D.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

3.(2019北京)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4.03米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

B.2022年冬奥会聚氨酯速滑服

C.能屏蔽电磁波的碳包覆银纳米线

D.“玉兔二号”钛合金筛网轮

【答案】A

【解析】A.碳化硅(SiC)是由碳元素和硅元素组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且碳元素与硅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第IVA族,故A符合题意;B.聚氨酯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不符合题意;C.碳包覆银纳米材料属于复合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且银不是主族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D.钛合金为含有金属钛元素的合金,其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4.(2019天津)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

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

C.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

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

【答案】D

【解析】A、秸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涉及化学反应;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涉及化学反应;C、利用基本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涉及化学反应;D、海水中的水淡化成淡水,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涉及化学反应。

锁定考点

基础练习

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答案】D

【解析】A.SO2、SiO2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均为酸性氧化物,CO不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不成盐氧化物,故A错误;B.有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漂白粉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组成的混合物,石英是二氧化硅,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C.烧碱是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冰醋酸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四氯化碳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都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白磷是磷元素形成的单质,故D正确。

2.清华大学的科学家将古老的养蚕技术与时兴的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结合,发现通过给蚕宝宝喂食含有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桑叶,可以获得更加牢固的蚕丝纤维。

已知:

当把石墨片剥成单层之后,这种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单层就是石墨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蚕丝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石墨烯像烯烃一样,是一种有机物

C.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

D.碳纳米管具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C

【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A错误;B.石墨烯是一种很薄的石墨片,属于单质,而有机物烯烃中含有碳、氢元素,故B错误;C.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D.碳纳米管在合适的分散剂中才能形成胶体分散系,故D错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酸、苛性钾、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Mg、Cu、银可以分别用电解法、置换法和直接加热法冶炼得到

C.蔗糖、胆矾和苯酚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D.天然气、水煤气和沼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答案】D

【解析】A.依据概念分析,硫酸、苛性钾、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故A正确;B.Mg是活泼金属用电解法,Cu是较活泼金属用热置换法;银是不活泼性较弱的金属用直接加热法冶炼得到,故B正确;C.蔗糖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胆矾是盐属于强电解质,苯酚是弱电解质,故C正确;D.天然气是由古代生物在地下发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属于化石能源;沼气是由植物秸秆发酵形成的属于可再生能源;水煤气是由C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属于二次能源,故D错误。

4.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依据分子组成中含有的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依据反应中有否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依据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④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⑤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①根据酸能电离出的氢离子的数目,酸可以分为一元酸和二元酸等,而不是根据含有的额氢原子的数目,故①不合理;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则依据反应中有否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②合理;③根据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故③合理;④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④合理;⑤分散系的分类是依据分散质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故⑤不合理;故答案为C。

5.下列关于文献记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工开物》中“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丝、麻”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提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D.《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实验操作是蒸馏

【答案】D

【解析】A.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麻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故A错误;B.青蒿素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升华属于物理变化,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HgS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此过程为化学变化,不属于升华,故C错误;D.白酒的烧制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蒸馏操作,故D正确。

6.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带一路”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丝绸属于纤维素

B.电解水制氢气可缓解能源危机,实现节能环保

C.“雨后彩虹”是一种与胶体有关的自然现象

D.烧制“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时未涉及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A.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A项错误;B.电解水制氢气可获得氢能,可以减少碳排放,实现环保,但不能节能(因为电解时消耗大量电能),B项错误;C.雨后空气中含有纳米级的小水珠,与空气形成胶体,“雨后彩虹”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C项正确;D.黏土为原料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涉及化学变化,D项错误。

7.下列我国科技成果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厨余污油裂化为航空燃油

B.“深海勇士”号潜水艇用锂电池供能

C.以“煤”代“油”生产低碳烯烃

D.用“天眼”接收宇宙中的射电信号

【答案】D

【解析】A、航空燃油是厨余污油通过热裂解等技术得到一种长链脂肪酸的单烷基酯,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A;B、电池放电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B;C、煤制烯烃,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C;D、用“天眼”接收宇宙中的射电信号,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8.世界第一条大面积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生产线最近在成都投产,该材料是在玻璃表面镀一层碲化镉薄膜,光电转化率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普通玻璃含有二氧化硅B.该发电玻璃能将光能完全转化为电能

C.碲化镉是一种无机化合物D.应用该光电转化技术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答案】B

【解析】A.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A正确;B.该发电玻璃光电转化率高,但不能将光能完全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碲化镉属于无机化合物,故C正确;D.应用该光电转化技术,提高了光电转化率,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故D正确。

9.化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树林晨曦中缕缕阳光是丁达尔效应的结果

B.为提高人体对钙的有效吸收,医学上常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补钙药物

C.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发射成功,其所用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D.城郊的农田上随处可见的农用塑料大棚,其塑料薄膜不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C

【解析】A.空气中微小的尘埃或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阳光照射时产生丁达尔现象,A项正确;B.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是市面上常见的一种补钙药剂,葡萄糖酸钙属于有机钙,易溶解,易被人体吸收,医学上常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补钙药物,B项正确;C.太阳能电池帆板的主要材料是硅而不是二氧化硅,C项错误;D.塑料薄膜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项正确。

10.红茶起源于中国,传统制作工艺如下所示,其中以化学反应为主的是

【答案】C

【解析】A.萎凋主要是散发部分水分,使茎、叶萎蔫,此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揉捻是塑型工序,通过揉捻可形成紧结弯曲的外形,此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C.发酵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故C符合题意;D.干燥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提升练习

11.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没有丁达尔效应

B.石油裂解制取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不涉及化学变化

C.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金属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卫星中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C

【解析】A.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胶体能够形成丁达尔效应,所以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A正确;B.石油裂解制取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该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因此涉及化学变化,B错误;C.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金属内胆腐蚀,原理是用Mg作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电热水器的金属得到了保护,这种方法叫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正确;D.碳纤维是C元素的单质,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可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D错误。

12.碳纳米管、石墨烯、C60等新型碳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纳米管属于胶体

B.石墨烯属于有机化合物

C.C60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D.均具有相同的熔点

【答案】C

【解析】A.碳纳米管是一种一维纳米材料,与胶粒直径吻合,需要分散到分散剂中才能形成胶体,故A错误;B.石墨烯是由石墨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结构的单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故B错误;C.富勒烯与金刚石同属于碳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D.不同的新型碳材料因结构不同应具有不同的熔点,故D错误。

13.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成分为盐酸的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易中毒

B.利用乙醇的还原性以及Cr3+、Cr2O72-的颜色差异来检验是否酒后驾车

C.水泥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尘,是因为烟尘在空气中形成胶体且发生丁达尔效应

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产生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

【答案】C

【解析】A项、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两者混合使用,盐酸和次氯酸钠发生如下反应:

Cl-+ClO-+2H+═Cl2↑+H2O,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容易使人中毒,故A正确;B项、乙醇具有还原性,能与Cr2O72-反应生成Cr3+,依据Cr3+和Cr2O72-的颜色不同检验是否酒后驾车,故B正确;C项、水泥冶金厂的烟尘在空气中形成胶体,因为胶粒带电荷,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以除去大量烟尘,其原理是电泳,故C错误;D项、PM2.5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会导致城市人为能见度下降,产生雾霾天气,故D正确。

14.炼丹是古人为追求长生而炼制丹药的方术。

晋人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记载:

“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硫化汞)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其中未涉及到的反应类型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A、"积变又还成丹砂”是指汞与硫化合生成硫化汞,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选项A不选;B、"丹砂(硫化汞)烧之成水银”是指硫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硫,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选项B不选;C、硫化汞的分解反应和汞与硫的化合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不选;D、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都与置换反应无关。

选项D选。

15.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SO2、SiO2、NO2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漂白粉、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D.Na2O2、Al2O3、Fe3O4均为碱性氧化物

【答案】C

【解析】A、NO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氯化铁溶液为溶液,不是胶体,故B错误;C.漂白粉是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均为混合物,故C正确;D.Na2O2是过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Fe3O4不是碱性氧化物,故D错误。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绿矾形似朴硝(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

’,’’色赤”物质是Fe(OH)3

B.《本草纲目》中“黄连”条目下记载:

“吐血不止,用黄连一两,捣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温服。

”该过程中涉及称量、加热、萃取、过滤等操作

C.蛋白质溶液中加饱和CuSO4溶液,“饮鸠止渴”主要均是化学变化

D.“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前一个固体一般是指粉末状固体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铁受热易分解,色赤物质是氧化铁,A项错误;B.“一两”对应称量操作,“水煎”对应加热、萃取操作,“去渣”对应过滤操作,B项正确;C.硫酸铜与鸠均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发生了化学变化,C项正确;D.粉末状固体的取用需要使用药匙或纸槽,放入试管后弹纸槽是为了将残留的粉末弹到试管里,D项正确。

17.2018年是我国化学科技丰收之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A.甲醇和芳香烃均能发生取代反应,故A正确;B.有机太阳能电池,是由有机材料构成核心部分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纳米材料指的是组成材料的晶粒处于纳米范畴或材料的组成颗粒最小是纳米范畴的,所以金属纳米材料不一定是胶体,故C错误;D.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改变转化率,故D错误。

18.下列有关“造纸术、指南针、黑火药及印刷术”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指南针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2O3

C.黑火药爆炸反应为2KNO3+3C+S==K2S+N2↑+3CO2↑,其中氧化剂只有KNO3

D.活字印刷使用的胶泥由Al2O3、SiO2、CaO等组成,它们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答案】A

【解析】A.宣纸的主要成分为天然纤维素,纤维素为多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B.天然磁石成分为四氧化三铁,故B错误;C.反应2KNO3+3C+S=K2S+N2↑+

3CO2↑中,N、S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C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所以KNO3和S都是氧化剂,故C错误;D.Al2O3为两性氧化物,SiO2为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19.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制备硅酸凝胶

B.静电除尘、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聚沉的性质

C.液态植物油与氢气加成后可以得到像动物脂肪一样的固态物质,称为人造脂肪

D.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雨水形成pH小于5.6的酸雨,具有很大危害

【答案】B

【解析】A、向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反应生成硅酸,硅酸是白色胶状物,选项A正确;B.静电除尘是利用胶体的电泳的性质,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渗析的性质,选项B不正确;C.液态植物油的烃基部分含有不饱和的碳碳X键,与氢气加成后变为饱和的经基,就由液态的植物油变为像动物脂肪一样的固态物质,称为人造脂肪,选项C正确;D、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雨水形成pH小于5.6的酸雨,能够使土壤酸化,破坏建筑物、腐蚀文物等,具有很大危害,选项D正确。

2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Fe(OH)3胶体:

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

B.为了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可向其中加入CaO,然后再蒸馏

C.用瓷坩埚高温熔融Na2CO3固体

D.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胶体

【答案】B

【解析】A.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生成沉淀,应在沸腾水中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胶体,故A错误;B.生石灰与水反应,起到吸水的作用,乙醇和水沸点不同,然后用蒸馏的方法可得到较为纯净的乙醇,故B正确;C.瓷坩埚的成分里含有二氧化硅SiO2,在高温下会和碳酸钠反应:

Na2CO3+SiO2

Na2SiO3+CO2↑,会腐蚀瓷坩埚,所以不能用瓷坩埚,应用铁坩埚,故C错误;D.溶液与胶体均可透过滤纸,则不能利用过滤法除杂,应选渗析法,故D错误。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结粘土制陶瓷涉及化学变化

B.焊接时用NH4Cl溶液除锈

C.氢氟酸能与SiO2反应,故可用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D.轮船船底四周镶嵌铜块以保护船体

【答案】D

【解析】A.烧结粘土制陶瓷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因此能溶解铁锈,故B正确;C.氢氟酸与二氧化硅反应生四氟化硅和水,所以可用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故C正确;D.轮船船底四周镶嵌锌块以保护船体,若换做铜块则会加快船体腐蚀,故D错误。

22.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化石燃料燃烧时采取脱硫措施

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率

B.

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

Na2CO3可直接与油污反应

C.

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母戊鼎

该鼎属于铁合金制品

D.

静置后的淘米水能产生达尔效应

说明淘米水具有胶体的性质

【答案】D

【解析】A.化石燃料燃烧时采取脱硫措施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以免污染空气,故A错误;B.盐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促进盐的水解,溶液的碱性更强,因此用热的纯碱溶液可以洗去油污,并不是碳酸钠可与油污直接反应,故B错误;C.后母戊鼎是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故C错误;D.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故静置后的淘米水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则说明淘米水是胶体,故D正确。

23.下列实验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探究浓硫酸的脱水性

向表面皿中加入少量胆矾,再加入约3m1浓硫酸,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B

制取干燥的氨气

向生石灰中滴入浓氨水,将产生的气体通过装有P2O5的干燥管

C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氨水

D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FeCl3

向溶液中加入足量MgO粉末,充分搅拌后过滤

【答案】D

【解析】A.该实验体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A项错误;B.氨气为碱性气体,而P2O5是酸性氧化物,两者在潮湿的条件下可发生反应,故B错误;C.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氨水将得到氢氧化铁沉淀,得不到胶体,C项错误;D.MgO粉末可促进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的沉淀,过滤后得到MgCl2溶液,D项正确。

24.下列实验操作可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可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B.将NaOH溶液滴加到FeCl3溶液中可制备Fe(OH)3胶体

C.用浓盐酸和MnO2反应制备纯净的Cl2,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饱和食盐水

D.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可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答案】D

【解析】A、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应用分液漏斗,故A错误;B、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将几滴饱和FeCl3溶液滴加沸水中,加热至出现红褐色液体,NaOH溶液滴加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故B错误;C、制备纯净的Cl2,气体产物先通过饱和食盐水,再通过浓硫酸,故C错误;D、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

Na2CO3+CO2↑+H2O,加热至恒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

25.化学无处不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丰行示德逢》里“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涉及化学反应N2+O2

2NO

B.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可推知Cr(OH)3胶体也可吸附悬浮杂质

C.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是因为其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D.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酸强碱都会“断路”

【答案】D

【解析】A.此诗含义:

电闪雷鸣,翻滚的乌云如大海的怒涛。

大雨倾盆,打破了深夜的寂静,千里沃野解除了旱情。

诗中主要涉及“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化合生成了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

N2+O2

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硝酸又和别的不溶盐类反应生成可溶的硝酸盐,故A正确;B.氢氧化铬属两性氢氧化物,与氢氧化铝类似,Cr(OH)3胶体也可吸附悬浮杂质,故B正确;C.利用纳米铁粉的还原性去除水体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故C正确;D.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是制造光导纤维主要原料,能够与氢氧化钠等强碱反应,遇强碱会“断路”,但是二氧化硅不与除氢氟酸以外的酸起反应,故遇强酸不会“断路”,故D错误。

26.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浩瀚的历史文明中有许多关于化学的记载,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