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预制T梁作业指导书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0930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预制T梁作业指导书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铁路预制T梁作业指导书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铁路预制T梁作业指导书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铁路预制T梁作业指导书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铁路预制T梁作业指导书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预制T梁作业指导书汇编.docx

《铁路预制T梁作业指导书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预制T梁作业指导书汇编.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路预制T梁作业指导书汇编.docx

铁路预制T梁作业指导书汇编

中铁七局武汉公司

薛孤制梁场

作业指导书汇编

编制:

审核:

 

2008年10月10日

 

第一章钢筋作业指导书

1、一般规定

1.1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使用的钢筋品种应符合下列现行国家标准: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701)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

《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

《预应力混凝土用热处理钢筋》(GB4463)

1.2工地应按本要求规范第二节的规定对运进的钢筋进行检验,作为使用本批钢筋的依据。

1.3经检验合格的钢筋在加工和安装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如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时,应作化学成分分析。

1.4当对钢筋质量或类别有疑问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抽样鉴定,并不得用于主要承重结构的重要部位。

1.5预制构件的吊环,必须采用未经冷拉的Ⅰ级热轧光圆钢筋制作。

1.6余热处理钢筋严禁用于铁路桥梁内。

1.7热处理钢筋不得用作焊接和点焊钢筋。

1.8钢筋的牌号、级别、强度等级、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需要代换时,应经设计单位同意,并符合下列规定:

1.8.1不同级别、强度等级、直径钢筋的代换,应按钢筋受拉承

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

1.8.2当构件受拉裂、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抗裂、裂缝宽度或挠度的验算。

1.8.3钢筋间距、锚固长度、最小钢筋直径、根数等应满足有关专业设计规范要求。

1.8.4重要受力构件不宜用Ⅰ级热轧光圆钢筋代换Ⅱ级热轧光圆钢筋。

1.8.5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应符合抗震的有关规定。

1.9钢筋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避免压弯。

装卸钢筋时不得从高处抛掷。

钢筋(含加工完毕待安装的钢筋)应按厂名、级别、规格分批架空堆置在仓库(棚)内,并分类立标牌。

2、钢筋检验

2.1热轧圆盘条、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和余热处理钢筋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2.1.1每批钢筋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组成,并不得大于60t。

2.1.2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观质量。

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表面的凸块和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带肋钢筋为横肋的高度);测量本批的直径偏差。

2.1.3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在其上各截取1组试样,每组试样各制两根试件,分别做拉伸(含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和冷弯试验。

热轧带肋钢筋应按规定增加反向弯曲试验项目。

2.1.4当试样中有1个试验项目不符合要求时,应另取2倍数量的试件对不合格项目做第2次试验。

当仍有一根试件不合格时,则该批钢筋应判为不合格。

2.2光面钢丝、刻痕钢丝和螺旋钢丝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2.2.1每批钢丝由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的钢丝组成,并不得大于30t。

2.2.2钢丝的外观检查应从每批中抽查10%,但不小于3盘。

钢丝表面不得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迹;也不得有肉眼可见的麻坑,但允许有浮锈,回火钢丝允许有回火颜色。

2.2.3力学性能的抽样检查,应从经外观检查合格的钢丝中任选总盘数的10%(不小于3盘)取样送检。

应选定钢丝盘的两端,各截取1组试样,分别进行拉力(含伸长率)和反复弯曲试验。

当有1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规定时,则该盘钢丝判为不合格,并应从检查过的钢丝盘中取2倍数量的试样,进行不合格项目的复验。

当仍有1项试验结果不合格时,则该批钢丝应判为不合格。

2.2.4松弛性能应由厂方提供试验报告。

3、钢绞线的检验规定

3.1每批钢绞线应由同一牌号、同一规定、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绞线组成,并不得大于30t。

3.2钢绞线应从每批中任选3盘进行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和捻踞的外观检查及力学性能的试验,如每批小于3盘,应逐盘检查。

3.3力学性能的抽样检查,应在选定的各盘端部正常部位截取一根试样,进行拉力(整根钢绞线的最大负荷、屈服负荷、伸长率)试验。

当试验结果有1项不合格时,除该盘判为不合格外,并应从未试验过的钢绞线盘中取2倍数量的试样进行复验.当仍有1项不合格时,则该批钢绞线应判为不合格,

3.4松弛性能应由厂方提供试验报告。

4、热处理钢筋的检验规定

4.1每批热处理钢筋应有同一外形截面尺寸、同一热处理工艺和同一炉罐号的钢筋组成,并不得大于30t。

4.2钢筋应从每批选取10%(不小于15盘)进行表面质量和尺寸偏差的检查,表面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结疤和折叠,允许有凸块,但不得超过横肋的高度,且不得沾有油污。

4.3力学性能的抽样检验,应从每批钢筋中任选总盘数的10%(不小于15盘)取样送检。

当试验结果有1项不合格时,除该盘应判为不合格时,并应从未检验过的钢筋中取2倍数量的试样进行不合格项目复验。

当仍有1项不合格时,则该批钢筋应判为不合格。

4.4松弛性能可根据需方要求,由厂方提供试验报告。

5、钢筋加工

5.1钢筋在加工弯制前应调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1.1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应清除干净。

5.1.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折曲。

5.1.3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5.1.4当利用冷拉方法矫直钢筋时,钢筋的矫直伸长率为:

Ⅰ级钢筋不得大于2%;Ⅱ级钢筋不得大于1%。

5.2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所有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末端应作为180度的半圆形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2.5d,钩端应留有不小于3d的直线段(图4.3.2-1)。

5.2.2受拉热轧带肋(月牙肋、等高肋)钢筋的末端,应采用直角形弯钩,钩端的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3d,直钩的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5d(图4.3.2-2)。

5.2.3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曲率半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光圆钢筋)或12倍(带肋钢筋)(图4.3.2-3)。

5.2.4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有弯沟(半圆形,直角形或斜弯沟)(图4.3.3);弯钩的弯曲内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

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5.4钢筋宜在常温状态下加工,不宜加热(梁体横隔板锚固钢筋当采用Ⅱ级钢筋时,应采用热弯工艺)。

弯制钢筋宜从中部开始,逐步弯向两端,弯钩一次完成。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mm)

L≤5000

L>5000

1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全长

±10

±20

2

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

±20

注:

l为钢筋长度

6、钢筋接头

6.1热轧钢筋的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1应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焊连接,并以闪光对焊为主。

以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直径为28~32mm带肋钢筋,可采用冷挤压套筒连接。

6.1.2拉杆中的钢筋,不论其直径大小,均应采用焊接接头。

6.1.3仅在确无条件施行焊接时,对直径25mm及以下的钢筋,方可采用绑扎搭接。

6.1.4在钢筋密列的结构内,当钢筋间净距小于其直径的1.5倍或30mm(竖向)和45mm(横向)时,不得使用搭接接头。

搭接接头的配置,在任何截面内都应与邻近的钢筋保持适当距离,并应符合本要求第四节的10、11条的规定。

5)跨度大于10m的梁,不得采用搭接接头。

6)钢筋接头类型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6.2对于钢筋焊接接头工艺、参数、质量以及操作人员的培训、考试等要求。

6.3冬季钢筋的闪光对焊宜在室内进行,焊接时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0℃。

钢筋应提前运入车间,焊毕后的钢筋应待完全冷却后才能运往室外。

在困难条件下,对以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钢筋,闪光对焊的环境气温的焊条。

焊接后的接头严禁立即接触冰雪。

6.4采用闪光对焊接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4.1每批钢筋焊接前,应先选定焊接工艺和参数,按实际条件进行试焊,并检验接头外观质量及规定的力学性能。

仅在试焊质量合格和焊接工艺(参数)确定后,方可成批焊接。

6.4.2每个焊工均应在每班工作开始时,先按实际时间条件试焊2个对焊接头试件,并作冷弯试验,待其结果合格后,方可正式试焊。

6.4.3每个闪光对焊接头的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

6.4.3.1接头周缘应有适当的镦粗部分,并呈均匀的毛刺外形。

6.4.3.2钢筋表面不应有明显的烧伤或裂纹。

6.4.3.3接头弯折的角度不得大于4度。

6.4.3.4接头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并不得大于2mm。

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经剔出重焊后方可提交二次验收。

6.4.3.5在同条件下(指钢筋生产厂、批号、级别、直径、焊工、焊接工艺和焊机等均相同)完成并经外观检查合格的焊接接头,以200个作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从中切取6个试件,3个作拉力试验,3个作冷弯试验,进行质量检验。

6.4.5对焊接头的抗拉强度不应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值,并至少应有2个试件断于焊缝以外,且呈塑性断裂。

3个拉力试件中,当有1个抗拉强度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值,或有2个试件在焊缝处或热影响区(按接头每边0.75d计算)脆性断裂时,应另取两倍数量(6个)的接头试件重做试验。

复试中当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值,或有3个试件在焊缝处或热影响区脆性断裂时,则该批对焊接头应判为不合格。

预应力钢筋与螺纹端杆闪光对焊接头拉伸试验结果,3个试验应全部断于焊缝之外,呈延性断裂。

当试验结果有一个试件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发生脆性断裂时,应从成品中再切取3个试件进行复验。

复验结果当仍有一个试件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发生脆性断裂时,应确认该批接头不合格。

6.4.6对焊接头的冷弯试验,可用万能试验机、钢筋弯曲机或人工弯曲进行,芯棒直径应符合下表规定。

对焊接头冷弯试验的芯棒直径

钢筋级别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芯棒直径

2d

4d

5d

7d

注:

1.d为钢筋直径(mm)

2.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芯棒直径应增加1d

冷弯试验时应将接头内侧的毛刺、卷边削平,焊接点应位于弯曲中心,绕芯棒弯曲至90度时。

当试件经冷弯后,在弯曲背面不出现裂缝,可判为冷弯试验合格。

当3个试件冷弯试验中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应另取6个试件重做试验,当复试中仍有1个不合格时,则该批对焊接头应判为不合格。

6.5热轧光圆钢筋和热轧带肋钢筋的接头采用搭接、帮条电弧焊接时,除应满足强度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6.5.1搭接接头的长度、帮条的长度和焊缝的总长度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6.5.2搭接接头钢筋的端部应预弯,搭接钢筋的轴线应位于同一直线上。

6.5.3帮条电弧焊的帮条,宜采用与被焊钢筋同级别、同直径的钢筋;当采用同级别不同直径的钢筋做帮条,且被焊钢筋与帮条钢筋均为Ⅰ级钢筋时,两帮条钢筋的直径应大于或等于被焊钢筋的0.8d,当被焊钢筋与帮条钢筋为Ⅱ、Ⅲ级钢筋时,两帮条钢筋的直径应大于或等于0.9d。

帮条和被焊钢筋的轴线应在同一平面上。

6.5.4焊缝高度h应等于或大于0.3d,并不得小于4mm,焊缝宽度b应等于或小于0.7d,并不得小于8mm。

6.5.5钢筋与钢板进行搭接时,搭接长度应等于或大于钢筋直径的4倍(Ⅰ级钢筋)或5倍(Ⅱ级钢筋)。

焊缝高度h应等于或大于0.35d,并不得小于4mm,焊缝宽度b应等于或大于0.5d,并不得小于6mm。

6.5.6在工厂(场)施行电弧焊接时,均应采用双面焊缝,仅在脚手架上施焊时,方可采用单面焊接。

6.5.7电弧焊接用的焊条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可按下表选用。

电弧焊接用焊条

焊条型号

药皮类型

电流种类

E4301

E4303

E4313

钛铁矿型

钛钙型

高钛钾型

交流或直流正、反接

E4315

低氢钠型

直流反接

E4316

低氢钾型

交流或直流反接

E5001

E5003

铁钛矿型

钛钙型

交流或直流正、反接

E5015

低氢钠型

直流反接

E5016

低氢钾型

交流或直流反接

6.5.8焊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不得因接触不良而烧伤主筋。

6.5.9帮条与被焊钢筋间应采用4点固定。

搭接焊时,应采用2点固定。

定位焊缝应离帮条端部或搭接端部20mm以上。

6.5.10焊接时,应在帮条或搭接钢筋的一端引弧,并应在帮条或搭接钢筋端头上收弧,弧坑应填满。

钢筋与钢板间进行搭接焊时,引弧应在钢板上进行。

第一层焊缝应有足够的熔深,主焊缝与定位焊缝应熔合良好。

6.6每次改变钢筋级别、直径、焊条型号或调换焊工时,应预先用相同材料、焊接条件和参数,制作2个拉力试件。

当试验结果均大于该级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方可正式施焊。

6.7采用电弧搭接、帮条焊的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7.1用小锤敲击接头时,钢筋发出与基本钢材同样的清脆声。

6.7.2电弧焊接接头的焊缝表面应平顺,无缺口、裂纹和较大的金属焊瘤,其缺陷及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电弧焊接钢筋接头的缺陷和尺寸偏差允许值

序号

名称

单位

允许偏差值

1

帮条对焊接头中心的纵向偏移

mm

0.5d

2

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

4

3

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

mm

0.10d

4

焊缝高度

mm

+0.05d

0d

5

焊缝宽度

mm

+0.10d

0d

6

焊缝长度

mm

-0.50d

7

咬肉深度

mm

0.05d

mm

0.5

8

在长2d的焊缝表面上,焊缝气孔及夹渣的数量和大小

2

mm2

6

6.8采用电弧搭接焊、帮条焊的接头,经外观检查合格后,应取样进行拉伸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8.1在同条件下(指钢筋生产厂、批号、级别、直径、焊工、焊接工艺和焊机等均相同)的焊接接头,以200个作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从中切取3个试件作拉伸试验。

6.8.23个钢筋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得小于该级别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

6.8.33个接头试件均为应断于焊缝之外,并应至少有2个试件呈延性断裂。

当试验结果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小于规定值,或有1个试件断于焊缝,或有2个试件发生脆性断裂时,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验。

复验结果当有1个试件抗拉强度小于规定值,或有1个试件断于焊缝,或有3个试件呈脆性断裂时,应确认该批接头为不合格。

6.9不同钢厂生产的不同批号、不同外形的钢筋相互之间或与预埋件(钢板、型钢、预留钢筋)焊接时,应预先进行焊接试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6.10钢筋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6.10.1受拉区内的Ⅰ级光圆钢筋末端应作成彼此相对的弯钩。

Ⅱ级带肋钢筋应做成彼此相对的直角弯钩。

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由两钩端部切线算起)应符合表4.4.10规定。

在钢筋搭接部分的中心及两端共三处,应采用铁丝绑扎结实。

6.10.2受压光圆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纵向钢筋末端,可不作弯钩,但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d。

序号

钢筋级别

受拉区

受压区

1

Ⅰ级钢筋

30d

20d

2

Ⅱ级钢筋

35d

25d

 

6.11钢筋接头应设置在钢筋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6.11.1闪光对焊的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超过50%;在轴心受拉构件中不得超过25%;在受压区可不受限制。

6.11.2电弧焊接的接头可不受限制,但也应错开。

6.11.3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超过25%;在受压区不得超过50%。

6.11.4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不应小于10d

注:

1.两钢筋接头相距30d以内,或两焊接接头相距在50cm以内,或两绑扎接头的中距在绑扎长度以内,均视为同一截面,并不得小于50cm;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

“同一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接头不得超过一个。

6.12当施工中分不清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应符合受拉区的规定。

7、钢筋安装

7.1安装钢筋时,钢筋的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在多排钢筋之间,必要时可垫入短钢筋头或其他适当的钢垫,但短钢筋头或钢垫的端头不得伸入混凝土保护层内。

7.2当设计中未注名保护层厚度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从钢筋外侧到混凝土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30mm,亦不应大于50mm;对于厚度在300mm以内的结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箍筋或不计算应力的次要钢筋,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对于环境介质有侵蚀性的工程或大体积基础工程,保护层厚度宜增加。

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可用水泥砂浆垫块支垫,其强度不应小于设计的钢筋土强度。

垫块应互相错开,分散布置,并不得横贯保护层的全部截面。

7.3绑扎和焊接的钢筋骨(网)架,在运输、安装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得有变形、开焊或松脱现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7.3.1在钢筋的交叉点处,应用直径0.7~2.0mm的铁丝,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8字形)交错扎结,或按双对角线(十字形)方式扎结。

7.3.2除设计有要求外,梁、柱等结构中钢筋骨架的箍筋,应与主筋垂直围紧;箍筋与主筋交叉点处应以铁丝绑扎;;梁柱等构件拐角处的交叉点应全部绑扎;中间平直部分的交叉点,可交错扎结。

7.3.3根据安装需要可配以必要数量的架立钢筋。

7.3.4当柱中竖向钢筋采用搭接接头时,角部钢筋的弯钩面应与模板成45°角,其余部位钢筋的弯钩面应与模板成90°角。

使用内部振动器浇筑小截面混凝土柱时,弯钩与模板的夹角不得小于15°。

7.3.5柱中箍筋接头的两端应向柱内弯曲。

柱中箍筋的接头应设在与柱的角部主筋相交处,并应沿竖直方向交错布置。

7.4钢筋骨(网)架宜先行预制,并应有足够的刚度,必要时可补入辅助钢筋或在钢筋的某些交叉点焊牢,但不得在主筋上起弧。

7.5安装钢筋骨(网)架时,应保证其在模型中的正确位置,不得倾斜、扭曲,也不得变更保护层的规定厚度。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装钢筋骨(网)架时,不应妨碍浇注工作正常进行,并不应造成施工接缝。

7.6钢筋骨(网)架经预制、安装就位后,应进行检查,作出记录并妥加保护,不得在其上行走和递送材料。

7.7钢筋安装的允许偏差,当专业施工规范无规定说,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

1

钢筋总截面面积的偏差(指更换钢筋规格时)

2

双排钢筋,其与排间距的局部偏差

±5mm

3

同一排中受力钢筋间距的局部偏差

±

±20mm

柱、梁

±10mm

4

分布钢筋间距

±20mm

5

箍筋间距

绑扎骨架

±20mm

焊接骨架

±10mm

6

弯起点的偏差(加工偏差±20mm包括在内)

±30mm

7

保护层厚度(c)

±

±10mm

25mm<c<35mm

±5mm

c≤25mm

±3mm

 

 

 

 

第二章模板作业指导书

1、模板立拆

模板拆立以10t龙门吊配合人工进行。

1.1立模

1.1.1模板安装前应仔细涂脱模剂涂刷要均匀,涂后保持清洁。

首先安装端模板,按照底模上预定的位置立好,之后穿橡胶管,调整顺直,绑扎牢固后,开始组装侧模,并将侧模与端模组装就位。

1.1.2吊立侧模时应使用专用吊具,使侧模呈外倾状态,以免碰撞已就位的梁体钢筋骨架。

侧模相对底模高度用固定在台位基础上的活动钢底座一次调整到位。

侧模与侧模之间的拼接处,为防止漏浆,使用5cm宽,6mm厚的硬质橡胶板。

1.1.3侧模须先立梁体跨中侧模,从梁跨中开始,依次上紧撑杆及底拉杆,拉杆使用M25mm的圆钢加工制做,螺帽采用特制双螺帽。

检查制孔胶管有无因碰撞而变位。

确认胶管无问题后,立另边侧模,依次安装上拉杆,调整上口尺寸及内侧模垂直度。

1.1.4外挡碴墙、内边墙、伸缩缝的模板及泄水管必须待桥面钢筋绑扎完后安装。

侧模立好后检查与底模间有无缝隙,检查立模尺寸并调整。

模板调整好后,将两侧的撑杆螺杆上紧到位,以防模板在砼灌注过程中倾斜。

对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进行检查,确保位置准确、固定牢固。

1.1.5模板安装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经检查合格并签证后,进行梁体砼灌注施工。

灌注砼时须有专人检查模板,防止模板移位、跑模、漏浆。

2.2拆模

2.2.1梁体砼灌注完成,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即可拆模。

拆模时,若梁体砼和外界空气温差大于15℃以上时,拆除模板后应暂时覆盖混凝土的外露部分。

若此时温差大于15℃,则须暂缓拆模,防止砼表面开裂。

2.2.2拆模之前将撑杆、连接螺栓等全部拆掉,模板成悬空状态。

拆模时以内侧模的支架竖带为支点,用2-3台5T千斤顶和顶杆同时顶外侧模竖带。

然后以梁体挡碴墙为支点(垫以分配横木)顶拆内侧模竖带。

拆模时,模板挂在小龙门吊上,防止突然翻倒。

2.2.3拆模时不得碰坏梁体砼。

模板拆除后,对梁体外形进行全面检查,并作好记录及时修补砼缺陷。

脱模后及时清理模板板面,并涂好脱模剂待用,如有变形要及时矫正。

第三章砼作业指导书

1、砼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1.1开盘前试验人员每天必须测定砂、石含水率,将混凝土理论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

1.2混凝土配料和计量:

混凝土配料必须按试验室通知单进行,并应有试验人员值班。

配料应采用自动称量系统计量。

1.3开盘前要检查砂、石的质量情况,核实使用原材料与配合比通知单是否相符,数量是否足够生产三片梁。

1.4开盘前要校核电子秤及其他计量器具,根据施工配合比调整用料,并由试验人员复核。

1.5开盘前,应检查拌合机、门吊、运输车、浇筑、振动等各工序设备的运转情况,风、水、电、汽的供应情况。

1.6在炎热气候条件下,砼入模温度不宜超过30℃,应避免模板和新浇砼受阳光直射;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季施工处理砼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1.7仔细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的紧固程度和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等,垫块至少为5/m2.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砼保护层厚度尺寸。

2、砼的浇筑

2.1浇注混凝土时,底板及马蹄处以侧模附着式振动为主,辅以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混凝土。

2.2砼应水平分层、斜向分段进行浇筑(见附图)。

我们采用三层浇筑,浇筑时宜先浇筑底板及腹板根部,其次再浇筑腹板,最后浇筑顶板及翼板。

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其分层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0mm。

2.3在新浇筑完成的下层砼上再浇筑新砼时,应在下层砼初凝或重塑前完成上层砼。

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保持1.5m以上。

在倾斜面上浇筑砼时,应从底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2.4在浇筑砼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砼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砼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

继续浇筑砼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2.5浇筑砼过程中,应设专人检查检查支架、模板。

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2.6从高处向模板内卸砼时,砼自由倾落高度不宜大于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当倾落高度大于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辅助下落,或将砼卸在工作平台上人工入模。

3、混凝土振捣

3.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附着式振捣器联合振捣。

混凝土黏稠时(采用斗送法浇筑的混凝土),应加密振点分布。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