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9715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docx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docx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导致高等教育的竞争愈发激烈,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能否在就业竞争中获胜。

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存在很多问题如:

缺乏应用能力,无法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用人单位的实践相结合;专业理论知识不足,专业素质不强,往往无法达到用人单位对职位的基本需求;心理承受力较弱,就业心理素质差,在就业过程中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较差;缺乏主动性,“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就业目标不明确,就业观念滞后,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潜能不了解、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定位不准确。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对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以及对自身潜能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自己就业目标和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综合能力,是大学生获得就业机会的能力。

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有社会因素如经济状况,用人单位因素如劳动力市场信号紊乱,高校的因素如专业的设置不对口,政府因素如对学校管理不合理,个人因素如心理素质。

本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及其结构进行综述,结合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些现象进而找出影响它们的因素有哪些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而相应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希望在对大学生就业关注的同时能引起更多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进而能找到更多有效提高就业能力的方法,通过给大学生创造良好环境以及应用正确的指导方法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锻炼来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从而为就业增加筹码,从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关键词:

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因素分析;概念综述

 

Abstract

Asthesocialistmarketeconomicsystemcontinuestodevelop,therapiddevelopmentofhighereducation,highereducation,socializationprocessispickingupspeed,resultinginincreasinglyfiercecompetitioninhighereducation,studentsincreasinglysevereemploymentsituation,thedifficultproblemofemploymentofuniversitystudentshasbecomecommunity-widefocus.Thelevelofemployabilityofuniversitystudentsinlargepartdeterminewhethertheycanwininthecompetitionforjobs.Nowtheemployabilitystatusofstudents,therearemanyproblemssuchas:

lackofproficiency,youcannotlearntheirownprofessional,theoreticalknowledgeandtheemployer'spractice;lackofprofessionalknowledge,professionalqualityisnotstrong,areoftenunabletomeetemployersonpositionsofthebasicneeds;psychologicalenduranceisweak,thepoorqualityofemploymentpsychological,inthecourseofemploymentdifficultiesandsetbacks,theabilitytowithstandpoor;lackofinitiative,"andsoon,relyon,to"thinkingseriously;employmentgoalsarenotclear,employmentconceptofhysteresis,fortheirowncareerinterests,careerpotentialdonotunderstandtheirownprofessionalvalues​​orientationisnotaccurate.Employabilityofuniversitygraduatesstudentsinschoolthroughtheexpertiseandknowledgeoflearning,accumulationanddevelopmentoftheirownpotential,canbeobtainedtoachievetheiremploymentgoalsandideals,tomeettheneedsofsociety,insociallifetorealizetheirownvalueability.Isacareer-related,inlinewiththeneedsofprofessionalpositionsoverallcapacityofcollegestudentsaccesstoemploymentopportunities.Factorsaffectingtheemployabilityofstudentsofsocialfactorssuchaseconomicconditions,factorssuchastheemployeroflabormarketsignalsdisorders,factorssuchasprofessionalcollegessetdoesnotcorrespondtothegovernmentoftheschoolmanagementfactorssuchasirrational,personalfactorssuchaspsychologicalqualities.Thisconceptofemployabilityofstudentsandstructurearereviewed,withthecurrentemploymentsituationofuniversityandcollegestudentsemployabilityofsomeofthephenomenaandthustoidentifythefactorswhichaffectthemandtoanalyzethesefactorsandtoproposesomesolutions.Wanttofocusontheemploymentofuniversitystudentsatthesametimecancausemorepeopletotheemploymentofcollegestudentstheabilitytothink,andthenfindmoreeffectivewaystoimproveemployability,tocreateagoodenvironmentforstudentsbygivingtherightguidanceandapplicationmethodstoimprovetheemployabilityofstudents.Studentsthemselvesthroughavarietyofexercisestoimprovetheiremployability,soastoincreaseemployment,abargainingchiptoeasetheemploymentpressureonuniversitystudents.

Keywords:

employability;factors;factoranalysis;conceptualoverview

 

前言

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而每年的就业率却仅保持在70%左右。

受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成僵硬局势,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下滑。

09年610万新增大学生加上历年积累的未就业大学生,共有700万以上大学生要求就业。

可见,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而随着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而毕业生却逐年增加,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日益激烈。

实现大学生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就业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在。

高校毕业生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于创造性的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未来一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全面建设未来美好生活的主力军。

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更是高校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教育不仅要使受教育者不断学习各方面知识,还要使受教育者在学校学习期间获得某个职业所必需的实际工作能力,继而使这些能力成为受教育者在日后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获得独立谋生的必要准备。

当前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有很多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缺失与不足。

要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从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这些影响因素找相对应的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及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就业人才。

本文从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环境和就业情况出发,以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一、就业能力概念综述

(一)什么是就业能力

从大学毕业生去向来看,无外乎继续攻读研究生、出国深造、就业、未就业这几个群体。

除去继续攻读研究生和出国深造的群体,单就就业及未就业两个群体进行比较,造成这两个群体之间差别的关键就是就业能力的强弱。

20世纪90年代,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已作为欧美劳动力市场政策分析的重要研究工具,广泛应用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然而就业能力并不是一个新兴的词汇,根据DeGripetal.(2004)的研究,早在1909年Beveridge(1909)就已经提出就业能力的概念,但不同的背景下有不同的解释。

Beveridge(1909)提出就业能力在于判别人们是否具有劳动能力,用以分辨失业人士是否具有就业能力。

目前,关于就业能力的研究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对就业能力有着不同的解释和看法。

在国外,Hillage和Pollard(1998)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人具备的获得岗位、维持就业和重新就业,并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绩效的各种素质。

加拿大会议委员会(CBC,TheconferenceboardofCanada)将就业能力定义为:

个体为实现自己在劳动市场的抱负和潜能而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

C.Overtoon(1998)认为就业能力不是一种特定的工作能力,而是在横切面上与所有行业相关,在纵向上与所有职位相关的能力。

在国内,就业能力又被一些学者称为可雇佣性。

国内学者郑晓明(2002)比较早地倡导就业能力理念。

他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我国学者陈薇静(2004)认为,就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工作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特殊就业能力与基本就业能力。

国内学者谢志远(2005)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能力群,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个性、心理承受力等对于就业能力的定义,学术界一直未能达成共识,国内外常见的定义或描述有:

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也有的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能力,包括就业能力与特殊能力。

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就业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

尽管以上各种概念定义各有不同,但都指出了和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

本文研究对象为在校大学生,我们采取了第一种定义。

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是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对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以及对自身潜能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自己就业目标和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二)就业能力的构成

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这一点已经获得普遍的认同,那么就业能力主要包括哪些能力,也是莫衷一是,瑞士学者戈德斯密德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归纳出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五个要素:

第一,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第二,出色的人际关系技巧;第三,对丰富的科学知识的掌握;第四,有效的工作方法;第五,敏锐、广阔的视野。

认为这五个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的能力。

我国也有学者将其归纳为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五个维度;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把大学生就业能力划分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求职能力,以凸现大学生就业的能力层次。

1.基本工作能力

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以及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所必须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

基本的工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是大学生成功就业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首要标准。

2.专业技能

大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并不断结合新情况学习新知识、技能,解决新问题。

这方面技能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是他们能够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也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关键标准。

3.求职技能

求职是实力、勇气和智慧的综合运用。

必要的求职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求职能力包括就业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自我定位、机会分析与把握、自我决策与营销等方面的能力,决定一个劳动力个体是否能够达到人职匹配。

大学生应该高度重视个性发展和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的提高,在求学期间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丰富文化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综合素质高、发展较全面的人才,为找到满意的工作做准备。

二、近些年大学生就业状况

自1999年高等学校扩招开始,我国大学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以年均20%左右速度递增。

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是106万,2001年是117万,2002年是145万,2003年是212万,2004年是280万,2005年是338万,2006年是413万,2007年是495万,2008年是559万,2009年是611万,2010年710万。

九年之间人数增长达6倍之多。

而大学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每年未就业人数逐年飙升。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而每年的就业率却仅保持在70%左右。

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成僵硬局势,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下滑。

可见,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有来自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还有来自社会指导方面的原因如短期内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地区的不均衡,但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与不足是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性因素。

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率逐年增长,但用人单位需求则是呈现较慢增长趋势。

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增长比例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增长比例不协调,导致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冲击以及劳动力市场变化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影响着大学生成功就业,因此就业能力培养受到广泛关注。

近几年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加上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就业率持续走低,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突出问题。

首先反应出的问题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普遍较弱,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要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太低,主要表现在:

有的学生不能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向求职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求职成功率不高;有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足,专业素质不强;还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工作,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什么职业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低的主要因素。

(一)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较差

基本工作能力包括:

适应环境的能力、个人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和人际能力、具有良好的从事实际应用工作的心理素质等。

近些年来,一些大学毕业生缺乏岗位精神,缺乏对岗位正确的认识,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择业时拈轻怕重、赚脏怕累、挑三拣四,没有正确的信念来指导自己的意识。

有的大学生思想素质心理承受力较弱,就业心理素质差,在就业过程中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较差,缺乏主动性,“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学生毕业后一般都要用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本岗位工作,这都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的表现。

(二)专业技能、合作技能、求职技能严重不足

大学生接受系统化的专业训练,应能够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与技能,并兼具经营管理和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做到全面发展,同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

现如今大学生无法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用人单位的实践相结合,甚至有的大学毕业生相应的专业技能都没有掌握,缺乏实际经验和最基本的行业常识,就业目标不明确,就业观念滞后,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潜能不了解、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定位不准确,由于经验不足,肯定在就业过程中会有困难和挫折。

四、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

影响就业能力的因素主要有:

社会因素、用人单位因素、高校因素、政府因素和个人因素。

社会因素,如经济状况、行业因素、对可利用资源的错误认识和管理、对经济形势的错误判断等等。

用人单位因素,如劳动力市场信号紊乱,用人标准混乱劳动力市场分割,影响大学生流动就业能力。

高校的因素如专业的设置不对口,盲目扩招等。

政府因素是整个教育体系引导发展方向,对学校管理更合理。

个人因素,如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职业目标不明、人文素质等等。

个人因素属于主观因素,对影响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意义。

正确的择业心理,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减轻就业难度;不良的择业心理,如自负、自卑、盲从、依赖等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不良影响。

(一)社会的因素

1.社会在过去较长的时间里没能确立就业优先的原则

在西方的货币政策中,就业是第一位的,经济增长是第二位。

而在我国,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经济增长是首位的,因而在政策导向上,没有将经济与社会发展协调起来,没有统一到“就业优先”的战略选择上。

2.缺少全国性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

完善就业市场和就业服务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关键。

目前,全国性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并不完善,全国各高校、各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就业率、毕业后收入等指标的定期发布制度尚未建立,缺少信息预警机制和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

3.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地区不平衡、行业不平衡、部门不平衡、城乡不平衡。

目前大学生的求职面临一定的难度,而很多需要人才的地方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造成“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

(二)用人单位的因素

1.劳动力市场信号

劳动力市场信号紊乱,用人标准混乱,大多数用人单位并未建立起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职业所需能力缺乏明确的标准,造成劳动力市场信号紊乱。

因而大学生的教育无法有一个针对性的培养,究竟运用怎样的方法去学习,才能符合现在企业的要求。

2.用人单位需要的职员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从而促动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工业发达国家则为25%-30%,因此,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

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

因为供大于求,所以在挑选职员时选择很多相应的需要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要求就高,而能力较低的学生就很难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3.区域的划分

劳动力市场地区、城乡、体制性割造成主劳动力市场和次劳动力市场。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从而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是一个不利因素。

户籍、人事、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市场流动性有所限制,不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流动性的发展。

(三)高校的因素

1.专业设置不对口,培养模式不适应市场需求

专业设置应与大学生就业紧密相关,尤其是地方高校更应该注重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紧密结合。

许多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市场潜力脱节,设置专业“追星”想象严重,一旦出现新设专业,就不坚持科学发展观,而是盲目上马,一味追求学校局部效益,造成有些专业毕业生过剩使得大学的人才培养缺少市场针对性,对市场的变化反应比较慢。

2.课程体系设置呈现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现在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大都在只是综合化,结构平衡性、发展灵活性等方面不太适应市场的需求,培养出的人才综合能力不强,缺少可持续发展观。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选拨人任用,除对所学专业知识考察外,还要对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应对问题处理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体现出大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杂实,应用性知识严重欠缺。

主要原因在于课程设置上存在脱离实际,不注重应用性,只注重专业课、必修课,忽视应用性选修课程、职业培训课程的现象。

3.非理性的扩招,违背教育规律

许多院校趁扩招之机,大势扩大招生规模,以解决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建设资金短缺问题,不论什么专业,社会对这种专业人才需要多少,一律扩招,有的专业本来就业形式较好,因盲目扩招,致使毕业生供大于求。

(四)政府的因素

1.政府管理错位

教育部门、人事和劳动部门等对如何提高就业能力和促进就业协调不够,降低了政策的效用水平。

政府管理存在的错位,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