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复习题.docx
《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复习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复习题
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数学素养基本特征的是(精确性)。
2.下列不属于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课程突出体现的理念的是(严谨性)。
3.下列不属于从数学活动的素养切入而概括出的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解题能力)。
4.下列不属于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阶段的是(学会解题阶段)。
9.不属于小学空间几何特征的是(证明几何)。
6.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价值的是(甄别价值)
1.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客观性)。
2.下列不属于“客观性知识”的是(图形分解的思路)。
3.下列不属于传统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概率知识)。
6.下列不属于构建教学策略的主要原则的是(需要原则)。
7.以下不属于学习评价的目的地是(依据学业对学生排序)。
2.下列不属于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征的是(注重逻辑推理)。
5.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基本构成要素的是(教学活动的手段)。
7.不属于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特点的是(注重命题)。
8.不属于学生概念形成的主要过程的是(分离新概念的关键属性)。
10.下列不属于儿童形成统计思想过程特征的是(基本概念是帮助理解的基础)。
6.下列不属于常见教学方法的是(探索-发现法 )。
7.下列不属于按评价的取向角度而划分的学习评价的是(质性取向的评价)。
1.下列不属于生活数学特征的是(经验符号 )。
10.不属于描述空间对象量的方面概念的是(测量 )。
1.“算法化”是以(功利)为价值取向的。
5.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7.“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这两个概念是属于(属种)关系。
8.从逻辑层面看,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中,主要包含“运算法则”、“运算性质”和(运算方法)等一些内容。
10.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心理模式是“理解问题”、“设计方案”、(执行方案)和“评价结果”。
4.从方法论层面予以区别,认知学习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类。
5.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儿童的参与主要是指“行为参与”、“情感参与”以及(认知参与)。
8.小学数学运算规则的学习是以(认数)学习为起点的。
9.在儿童的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阶段中,处于描述(分析)阶段被认为是(水平2)。
10.问题的条件信息包括“数据”、“关系”和(状态)等。
1.以数学素养为数学教育价值取向的特征就是(大众化)。
3.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将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或综合运用等四个领域。
4.从指向上看探究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
6.小学数学学业评估的原则包括“过程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以及(发展性原则)。
8.空间观念是空间知觉经过加工后所形成的(表象)。
10.小学统计教学组织的主要策略包含“关注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经历”、“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和(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等。
1.以功利为价值取向的数学教育价值追求可以称之为(算法化)。
2.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结构具有的特征包括“学术中心的课程开发”、“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螺旋式的课程结构”以及(记忆为主的课堂教学)。
3.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具有的三个特征分别是“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和(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
4.儿童在数学能力的结构类型中所表现出来的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有“分析型”、“几何型”和(调和型)。
5.“再创造”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数学化)。
6.现代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7.通过教师的口述和示范,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或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称之为(叙述式讲解法)。
9.不借助工具直接通过思维求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称之为(口算)。
3.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学习的目标切入所分为的四个纬度分别是“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 )
4.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着的三类互相渗透与相互支持的不同的知识分别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策略性知识 )。
5.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认知建构的活动过程三个基本环节组成的环状结构分别是“定向环节”、“行动环节”以及(反馈环节 )。
9.空间定位不包括(空间形式 )。
3.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知识的领域切入可以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应用 )等四个领域。
6.由教师是先创设一个能刺激学生探究的就有现实性的情境,学生则是通过自己(小组合作的或独立的)探究,发现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教学策略称之为(探索-发现式策略)。
7.以科学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评价是(量化的评价 )。
8.概念的抽象过程中大致要经历“分离”、“提纯”和(简化)等三个环节。
4.以语言为媒介的知识(概念)的间接的、动态的建构过程可以称之为(知识学习)。
6.不属于情感参与要素的是(认知 )。
7.“以事实为基础的问答策略”称之为( 简单对话型策略)。
9.不属于良好数感特征的是(能很快的求出运算的结果 )。
10.儿童几何学习的起点主要是(生活经验)
1.所谓对对小学数学学科的再认识包含“儿童数学观”、“生活数学观”以及(现实数学观
2.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一般性目标 )。
4.技能可以分为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两类。
6.构建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组织策略的基本要素的两个方面分别是“过程”以及(行为)。
7.下列不属于数学学业评价内容的是(数学解题的速度与准确度 )。
8.不属于常见的小学数学概念的呈现方式有(公理化定义 )。
9.不属于运算心理活动过程特征的是(运算方法和运算技巧结合 )。
10.一般地看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主要运用的方法有“试误法”、“逆推法”和(逼近法)
11.从数学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分类角度出发,可以将数学能力分为“认知”“操作”与(“规则”)等三类。
12.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
13.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个(交互主体)的关系。
14.运算法则的理论依据可以称之为(算理)。
15.儿童在数学能力的结构类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主要有分析型、几何型和(调和型)三种。
16.所谓空间观念就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在头脑中的映象。
17.主要通过学生的尝试操作来概括出典型本质特征的一种数学方法称之为(实验法)。
18.从三角形抽象出直角三角形的过程称之为(强抽象)。
19.接受型教学组织的具体的行为主要包含“讲解”、“示范”、“呈现”以及(演示)。
20.下列不属于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是(数学问题)。
21.问题的主观方面就是指(问题空间)。
二、填空题
1.课程就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以及环境等四因素之间的持续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态系统”。
2.按照学习的对象的特征以及学习目标的不同,认知学习可以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以及问题解决学习等三类。
3.现代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具有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数学活动是任务来驱动的以及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等的特点;
4.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主要策略有关注儿童队现实生活的经历、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以及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等。
1.对小学数学学科性质的再认识包含着儿童数学观、生活数学观、现实数学观等这样三个数学观。
2.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主要有社会的进步、数学自身的发展、儿童的发展观等。
3.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方位、距离以及大小等的识别。
4.常见的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有试误法、逆推法以及逼近法等三种。
1.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陈述性(概念性)知识、程序性(自动化技能)知识、策略性知识等三种互相渗透与相互支持的不同的知识。
2.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心理特征主要包含着是建构数学认知的过程、是形成数学能力的过程以及是发展情感的过程等三个方面。
3.概念间的相容关系包括同一(关系)、属种(关系)以及交叉(关系)等三种不同的情况。
4.发展儿童的数感包括在实际的情境中形成数的意义、具有良好的数的位置感和关系感以及对数和数的运算实际意义有所理解等三个方面。
1.推理通常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三种不同的形式。
2.按评价的取向角度划分,学习评价主要可以分为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主体取向(的评价)等三类。
3.问题的主观方面主要由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中间状态等三个成分所组成。
4.在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中强化“概率与统计”的学习,至少含有形成合理解读数据的能力、提高科学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发展在现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一些价
1.发现学习的基本流程是 创设情境、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以及总结运用等。
2.儿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主要包括兴趣、动机、自信心以及态度等因素。
3.运算性质根据其所起作用可分为 改变参算数的位置、 改变运算顺序以及 参算数的改变引起的运算结果的变化 等几类。
4.发展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主要策略有创设自由探究的空间、发展学生问题表征的能力、大胆提出假设和积极思考等。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见的教学手段有操作材料、辅助学具、电化设备以及计算机技术
2.范例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 基本性、基础性和 范例性这三个特征。
3.问题的客观状态包括 .起始状态 、目标状态 以及 中间状态 等三个部分。
4.儿童概率思想发展的过程具有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认识是逐步发展、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受到经验的制约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需要通过直观操作来支持等这样一些特征。
1.儿童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大致要经历 语言表述(阶段)、理解结构(阶段)、多级推理能力的形成以及符号运算阶段等这样一个过程。
2.教学手段的运用与抉择主要取决的变量包括 有利于学生的动机激发、有利于学生的探索与发现、以及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等三个方面。
3.概念间的相容关系包含着同一(关系)、属种(关系)以及交叉(关系)等三类。
4.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数学问题主要由条件(信息)、目标(信息)、以及 运算(信息) 等三个成分所组成。
1.数学的严谨性特征体现在它的 逻辑性、精确性、以及系统性 等方面。
2.儿童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大致要经历语言表述(阶段)、理解结构(阶段)、多级推理(能力形成)以及符号运算阶段等这样一个过程。
3.儿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参与主要包含 浅层次(策略)、深层次(策略)以及 依赖(性策略) 等几种状态。
4.在儿童的运算规则学习的巩固与运用阶段中主要可以采用 过程性(策略)、表现性(策略)以及多样化(策略) 等策略。
5.数学客观性知识主要包括数学概念、数学规则、数学思想方法。
6.构建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有对小学数学教育价值追求的基本认识、对儿童学习数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对课堂学习过程的理解和诠释。
三、判断题
1.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开发具有“学术中心”的特征(√)
2.学习中表现出对材料有整体性的知觉能力,但常常在分析中会忽视细节的数学能力类型可以称之为“综合—概括型”(√)
3.好的教学方法应当能刺激学生的参与(√)
4.儿童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受到经验的制约(√)
1.儿童的数学认知思维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3.所谓学业评价,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成就的评价(√)
4.儿童的统计观念是伴随着操作活动逐步形成的(√)
1.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开发具有“学科取向”的特征(√)
2.儿童的数学认知的起点是他们生活常识(√)
3.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不是现代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的特点之一(√)
1.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影响数学课程目标变革的最大因素(√)
2.以理解、掌握基础知识为主的学习活动称之为“知识学习”(√)
4.不同情境下的各种数据有着各自不同的处理策略和模式(√)
3.所谓学业评价,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成就的评价。
(√ )
4.不同情境下的各种数据有着各自不同的处理策略和模式。
(√ )
1.数学素养具有过程性这一特征。
(√ )
2.注重问题解决实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之一。
√
1.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开发具有“学术中心”的特征。
(√ )
3.评价就是对测量的数据的一个解释的过程。
(√ )
4.统计的本质就从局部观察到的资料的统计特征来推断整个系统的状态。
√
2.教学活动的手段不属于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基本构成要素。
(√ )
3.空间观念是空间知觉经过加工后所形成的映像。
(√ )
4.低年段的儿童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是以直观的活动为主的。
(√ )
5.“概率与统计”学习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儿童合理解读数据的能力。
√
6.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以数学问题为媒介的相互作用过程。
√
8.操作时儿童构建空间表象的主要形式。
√
9.师生是课堂活动的“学习共同体”。
√
×3.儿童的数学概念获得方式是逐渐由“概念同化”为主发展到“概念形成”为主的。
(×)
×4.在概念的引入教学阶段通常较多的是运用表象语言。
(× )
×2.学习方式就是指完成学习任务时的行为方式。
(× )
×1.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
(× )
×2.教学方法是一个稳定不变的程序结构(×)
×4.常模参照评价是一种绝对评价(×)
×3.目标参照评价是一种相对评价(×)
×1.数学是一门直接处理现实对象的科学(× )
×2.一种教学策略就有若干固定的教学方法所组成。
(× )
3.将学习的全部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称为接受学习。
×4.“操作性策略”是建立概念阶段主要的教学组织策略。
×7.作为儿童生活的数学是一种完全形式化的教学。
四、简答题
1.简述国际上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的发展有哪些共同性的特征。
①注重问题解决;②注重数学运用;③注重数学思想与数学交流;
④注重信息处理;⑤注重数学体验;⑥注重数学活动;
2.简述常见的教学手段有哪些?
①操作材料;②辅助学具;③电化设备;④计算机技术;
3.简述在建立概念阶段主要可以运用哪些策略?
①多例比较(策略);②表象过渡(策略);③概括关键要素(策略);④表述交流(策略);
⑤多次归纳(策略);⑥操作分类(策略);⑦导读自悟(策略);
1.简述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变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②突破学科中心;③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④评价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⑤课程标准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空间;
2.简述发现学习的基本流程
①创设情境;②提出假设;③检验假设;④总结运用;…
3.简述在运算规则的导入阶段主要可以运用哪些策略?
①情境导入;②活动导入;③问题导入;
1.简述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哪些变革。
①体现价值的主体性;②体现知识的现实性;③体现学习的探究性;
④体现经历的体验性;⑤体现过程的开放性;⑥体现呈现的多样性;…
2.简述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有哪些基本的教学组织类型?
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①接受型的教学组织;
基本概念:
教师通过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提示性活动;帮助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
②问题解决型教学组织
基本概念:
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
③自主型的教学组织
基本概念:
学生的自我学习占主导的地位;教师的控制性减弱;
3.简述儿童的数学技能发展有哪些基本的规律?
①依赖结构完满的示范导向发展到依赖对内部意义的理解②从外部的展开的思维发展到内部的压缩的思维③数感和符号感的逐步提高,支持着运算向灵活性、简洁性与多样性的发展
1.简述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有哪些阶段性的特征。
①方位感是逐步建立的;②空间概念的建立逐渐从外显特征的把握发展到从本质特征的把握;③空间透视能力是逐步增强的;…
2.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角色。
①教师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起设计和组织作用;②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引导、激励和促进的作用;③教师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起诊断和导向的作用;…
3.简述小学几何教学中“强化动手操作”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①搭建活动②剪拼与折叠活动③实物操作活动④测量活动⑤作图活动
1.简述在当今的世界范围,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改革有哪些共同的基本特点?
①注重问题解决;②注重数学运(应)用;③注重数学思想与数学交流;
④注重信息处理;⑤注重数学体验;⑥注重数学活动;…
2.简述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有哪些阶段性的特征?
①方位感是逐步建立地;②空间感念地建立逐渐从外显特征的把握发展到从本质特征的把握;③空间透视能力是逐步增强地;…
3.简述在概念引入阶段主要可以运用哪些策略?
(重点、应用、中)
①生活化策略主题词句:
多样化的和丰富的情境;激发探求欲;唤起有的经验;
②操作性策略主题词句:
儿童数学学习;直观方式;操作;
③情境激疑策略主题词句:
丰富的情境;有利于主动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④知识迁移策略主题词句:
有的稳固和清晰的数学概念;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系统化;…
1.简述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的基本含义。
①行为参与主要指(反映)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②情感参与主要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③认知参与主要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方法)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与层次;…
2.简述可以构建哪些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业评估的策略?
①过程性评价(评价的策略之一)核心词句:
多元化;生成性;即时性;
②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策略之二)核心词句:
多样化;开放性;体验性;
③表现性评价(评价的策略之三)核心词句:
思维水平;问题解决能力;数学交流;数学情感;…
3.简述在运算规则的导入阶段主要可以运用哪些策略?
①情境导入核心词句:
情境本身则蕴涵着某一个规则命题;情境刺激着儿童的兴趣和注意力;
②活动导入核心词句:
活动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思考;尝试;探究;
③问题导入核心词句:
儿童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认知冲突;主动探究;…
1.简述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
①懂得数学的价值;②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自信心;③有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④学会数学交流;⑤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
2.简述在建立概念阶段主要可以运用哪些策略?
①多例比较策略核心词句:
数学概念的标志;内涵;正、反例子;
②表象过度策略核心词句:
表象是直观到抽象桥梁;表象鲜明的、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基础;
③概括关键要素策略核心词句:
定义语句中的关键词语(要素);
④表述交流策略核心词句:
内部的思维常常需要一定的外部语言给予某些支撑;
⑤多次归纳的策略核心词句:
儿童观察的不精细,常常归纳的不全面或不确切;
⑥操作分类策略核心词句:
同类事物的关键属性;
⑦导读自悟策略核心词句:
自主学习;…
3.简述口算与笔算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①规则制约运算的效果不同。
核心词句:
口算主要是依靠心智活动为主;
②间接联系的作用不同。
核心词句:
口算主要依靠间接联系起作用;
③运用技能的性质不同核心词句:
口算不容易进行思维的逆推;
④可变因素与不变因素的相互关系不同。
核心词句:
口算可以选择运算方式推;
⑤间接联系与直接联系的转变过程不同。
核心词句:
口算常常会由一直联系转化为另一种联系;⑥智力要求的不同。
核心词句:
注意力;记忆力;…
1.简述当今国际上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的发展方面有哪些共同性的特征?
①在选择上表现出“切近儿童生活”(的价值取向);②在呈现上表现出“强化过程体验”(的价值取向);③在组织上表现出“注重探究发现”(的价值取向);…
2.简述空间想象力的基本要素有那些?
①依据实物建立模型的能力;②依据模型还原实物的能力;③依据模型抽象出特征、大小和位置关系的能力;④能将模型或实物进行分解与组合的能力;
3.简述在小学数学的统计教学组织中可以运用那些基本的策略。
①关注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经历;②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③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
19.简述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发展儿童的良好的数感?
培养儿童的数感,目的在于使儿童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
(一)在实际的情境中形成数的意义。
①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数;②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
(二)具有良好的数的位置感和关系感。
①发展数的良好位置感;②对各种数的关系有敏锐的反应;③对数和数的运算实际意义有所理解。
20.简述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知觉的障碍。
(一)空间识别障碍。
空间识别能力表现出的是空间的方位感(它无论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还是在空间几何的学习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①儿童的空间识别能力是阶段性发展的;②儿童的空间识别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二)视觉知觉障碍。
儿章在视觉知觉上表现出最大的障碍,可能就是在视觉观察中,还不能有效地建立或运用视觉知觉符号与大脑中贮存的图式与概念迅速建立联系。
21.简述影响数学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一〉问题情境的剌激模式。
①问题类型及其难度;②问题的呈现方式。
(二)问题的表征。
(三)定势。
(四)经验。
(五)认知策略。
(六)个性心理特征。
19.简述构成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要素由哪些?
这些因素构成了哪些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基本矛盾?
要素:
①教学活动的共同体;②教学活动的对象③教学活动的过程特征。
基本矛盾:
①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矛盾;②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与数学学科特点之间的矛盾③儿章数学与成人数学之间的矛盾。
20.简述在建立概念阶段主要可以运用哪些策略?
①多倒比较策略②表象过渡策略③概括关键要素策略z
④表述交流策略z⑤多次归纳策略z⑥操作分类策略;⑦导读自悟策略。
21.简述如何发展学生问题表征的能力。
①仔细审定问题情境p②学会深度表征。
19.简述常见的教学手段有哪些?
①操作材料;②辅助学具;③电化设备;④计算机技术。
20.简述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
①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质量判断,从而改善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策略;②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和进步进行判断,从而激励他们进一步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之中;
③为教师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提供诸如行为方式、策略以及手段等方面的信息反馈,从而帮助他们随时修正或发展;④使教师与学生能进一步明确数学学习的预期目标,并共同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⑤促进教师对儿童的学习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情感的认识,改善儿童对数学的价值、对学习的态度以及参与学习的情感。
21.简述在概念引人阶段主要可以运用哪些策略?
①生活化策略;②操作性策略;③情境激疑策略;④知识迁移策略。
五、论述题
22.请用实例尝试分析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知觉的障碍。
(一〉空间识别障碍。
空间识别能力表现出的是空间的方位感(它无论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还是在空间几何的学习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①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