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备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9512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备课.docx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备课.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备课.docx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备课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从全级情况看,一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一些儿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

在音乐欣赏这一块,教材安排了一些比较轻快、又朗朗上口的乐曲,因此学生在仔细聆听后能有自己的想法,并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

另外,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班额大,所以在上课时存在纪律难维持的情况,相信本学期这钟现象会有所改善。

二、学期教学目标

1、以民族民间音乐为本,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建立多元文化观。

2、使学生从最鲜活的民族文化入手,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引导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3、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演唱、演奏、欣赏、游戏、歌舞、创编等各类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将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教学领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再演唱、朗读、歌表演、游戏等各项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音乐感受,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发展学生的内心听觉,并从中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小学行为规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第二单元

1、以歌唱春天的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感知力,体验音乐美感。

2、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乐观生活态度。

第三单元

1、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不同音乐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

2、本单元通过歌表演、音乐活动、唱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理解并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并能正确运用到歌曲之中。

第四单元

1、通过听、唱一组少数民族歌(乐)曲,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2、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3、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第五单元

1、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2、继续培养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

3、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自编歌表演和舞蹈动作、为歌曲续编格茨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第六单元

1、通过学唱一组游戏歌曲,进一步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通过创编歌词和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培养学生的创编精神。

3、通过为故事选配合适的音乐,正确感受音乐的情绪。

四、具体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五、学科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责任人

备注

1

2.16-2.20

学唱《红眼睛绿眼睛》,做到能在心中默唱歌曲。

2

李树华

2

2.23-2.27

学唱歌曲《小胖胖》;认识四分休止符,有节奏的念儿歌《做个好娃娃》,用打击乐器领奏、合奏。

2

李树华

3

3.02-3.06

学唱《小蚂蚁》,跳邀请舞。

2

李树华

4

3.09-3.13

聆听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用打击乐器表现《春天音乐会》;学唱歌曲《小雨沙沙沙》,认识沙锤。

2

李树华

5

3.16-3.20

欣赏管弦乐曲《春天悄悄来临》;

活动《春光好》。

2

李树华

6

3.23-3.27

学唱歌曲《云》;附点二分音符。

2

李树华

7

3.30-4.03

音乐活动:

声音的强弱;歌表演《小动物唱歌》。

2

李树华

8

4.06-4.10

学习歌曲《咏鹅》;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

2

李树华

9

4.13-4.17

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欣赏乐曲《快乐的小熊猫》。

2

李树华

10

4.20-4.24

学唱歌曲《乃呦乃》;欣赏《杵歌》。

2

李树华

11

4.27-5.01

欣赏《快乐的罗梭》。

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

李树华

13

5.11-5.15

学唱歌曲《保护小绵羊》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2

李树华

14

5.18-5.22

唱歌《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欣赏钢琴独奏《节日舞曲》、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

2

李树华

15

5.25-5.29

歌曲《幸福拍手歌》;音乐活动“化妆舞会”。

2

李树华

16

6.01-6.06

歌曲《藏猫猫》;欣赏《玩具兵进行曲》。

2

李树华

17

6.08-6.12

歌曲《数蛤蟆》。

2

李树华

18

6.15-6.19

歌曲《蝴蝶花》;欣赏《糖果仙子舞曲》。

2

李树华

19

6.22-6.26

复习。

2

李树华

六、培优辅差对象分析

班级

姓名

特点分析

主要辅导措施

一一

周京慧

由于先天遗传,环境影响及性格等因素,每个同学对音乐的喜爱和感受能力都不一样。

上音乐课的时候,通常能发现这样的情况:

大多数同学都充满兴趣。

全神贯注跟着老师一起唱歌、跳舞而总是有少数几个同学心不在焉或是干别的事。

这些同学就是因为不喜欢音乐对音乐没有兴趣而上课精神不集中的。

首先,是提问法。

要经常的提问,适当的表扬、鼓励。

其次是关心法。

在上音乐课时,教师的目光不要只环绕着一部分跳的美,唱的好的同学。

而对那些坐在角落里,不声不响的同学更要关心,要时常用温柔、鼓励的目光来提醒他、鼓励他、鞭策他,要让他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心。

最后是培养兴趣法。

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就要教师的授课应把生动性和知识性结合起来。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自觉地去感受音乐。

使音乐课有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

一二

董积昊

 

第一单元红灯停绿灯行

莒县峤山镇中心小学李树华

一、教学内容分配安排表

课时

感受与欣赏

音乐表现

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朗读

演唱

演奏

表演

第一课时

内心听觉

 

《红眼睛绿眼睛》

 

 

即兴动作表演

小学生行为规范

第二课时

 

《做个好娃娃》

 

用打击乐器为儿歌配伴奏

四分休止符

 

小学生行为规范

第三课时

 

《小胖胖》

 

 

领唱和齐唱

 

小学生行为规范

第四课时

乐句的相同与不同

《小蚂蚁》

 

 

邀请舞

 

友好礼貌

二、教学要求

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再演唱、朗读、歌表演、游戏等各项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音乐感受,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发展学生的内心听觉,并从中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小学行为规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和训练学生具有稳定的内心节奏感以及用心歌唱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能准确的休止和接唱,尤其是在领唱与齐唱歌曲中,能与同学合作,和谐、完整的表现音乐。

   如何由有声的演唱过渡到“无声的”演唱,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内心节奏的目的,以及在演唱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图片“红灯牌”“绿灯牌”。

2、打击乐器:

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双向筒。

3、录音带。

4、节奏卡:

X  X  X X︱X  X  X X‖

X  O  X O︱X  O  X O‖

X  X  X O︱XXXX X O‖X  X  X X︱XX X X O‖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红眼睛绿眼睛》,做到能在心中默唱歌曲。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3、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1、教师提问:

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

生:

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2、师:

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等。

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

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可以通行。

3、听音乐,做游戏。

找一名同学手拿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生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起绿牌子。

4、跟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跟老师一边唱一边举牌子。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行走。

二、看图表、作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1、请一位同学做警察举牌子,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

教师做警察举牌子,学生们默唱或放声唱。

2、看图表,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足球场上,如果球员违反了比赛的规则,裁判就要对球员亮红牌,禁止他继续参加比赛。

在生活中,违反了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同样是需要禁止的。

教师请同学们做裁判,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作出裁判。

  教师将红绿纸牌换成画有吸烟、鸣喇叭、走人行横道、废品扔到垃圾箱等图案的标志,请学生们自己判断,哪些行为是应禁止的,需要亮红灯;哪些行为是值得提倡的,需要亮绿灯。

然后请同学们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或行为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各种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歌曲,让学生体验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

学生对于交警的一举一动非常熟悉,也乐于模仿,我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孩子充分的模仿,通过学习让孩子更加体会红绿灯的重要及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胖胖》。

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小胖胖》。

2、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了解领唱与齐唱这两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上节课做的游戏。

二、教师演唱歌曲《小胖胖》。

1、教师演唱,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对小胖胖的行为作出判断,举红牌或举绿牌。

2、教师将歌曲中“领唱”与“齐唱”两部分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并同时表演两种不同的角色。

学生判断歌曲中有几个人物(叙述者与听众)?

3、教师演唱,学生分两组分别表演叙述者与听众两个不同的角色。

三、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唱。

1、学生跟老师学唱歌曲。

2、学生一边唱一边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学生分两组对唱并表演。

四、领唱与齐唱。

1、教师唱“领唱”部分,学生唱“齐唱”部分。

2、学生唱“领唱”部分,教师唱“齐唱”部分。

3、学生以多种形式演唱歌曲,领唱、齐唱、对唱等。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通过歌曲的学唱,让学生初步养成主动倾听音乐的习惯,并乐意与他人合作。

注意“问”与“答”,“领”与“齐”的部分能准确切入。

由于乐器种类较多,因此我不仅让学生去认,还让他们自己做小乐器手,亲手动一动,听别人演奏一下,以此来更快更深地认识和分辨这些乐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四份休止符,有节奏的念儿歌《做个好娃娃》,用打击乐器领奏、合奏。

教学目标

1、感受和认识四份休止符。

2、按节奏念儿歌。

3、演奏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游戏。

二、学念儿歌

1、教师一拍一拍的有节奏的出示绿牌、红牌,指导学生看见绿牌念“ga”,看见红牌念”m”,模仿鸭子叫出声或不叫出声。

2、请学生将鸭子的声音换成其它动物的叫声,如青蛙、小鸡、猪、猫等继续按教师的节奏发声或不发声。

3、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有节奏的出示红牌或绿牌。

4、学生跟教师学念儿歌。

三、认识四分休止符

1、音乐中的声音用音符表示,如:

一拍x,两拍x 。

音乐中的静默用休止符表示,如:

一拍休止0。

2、再用“x”替代绿牌,用“0”替代红牌,看着节奏谱,念儿歌。

四、打击乐器演奏

1、请学生用一件打击乐器替代一种动物的叫声,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判断。

如:

碰铃与小黑鸡,双向筒与小青蛙,铃鼓与小白猪,三角铁与小花鸡,响板与小黄鸭等,可以有多种方案。

2、边念儿歌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3、将学生分组,一部分学生念儿歌,一部分学生担任齐奏与领奏

4、换一种节奏演奏打击乐器。

5、请同学自己设计节奏并表演。

五、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1、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找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3、演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在四分休止符出准确休止。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随机评价,对学生的表演与展示,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同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经常使用。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小蚂蚁》,跳邀请舞。

教学目标

1、学唱《小蚂蚁》。

2、边唱歌曲边跳邀请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胖胖》。

二、听教师演唱歌曲《小蚂蚁》,

1、教师提问:

小蚂蚁有什么特征?

2、教师演唱歌曲《小蚂蚁》,学生根据歌词回答,歌曲赞扬了小蚂蚁什么?

3、教师演唱歌曲,学生用动作表演

三、跟教师学唱歌曲。

四、跳邀请舞。

教学反思:

让学生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鼓励所有学生参加表演,在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我、相互团结协作的精神。

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围绕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演唱朗读个人表演游戏等音乐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音乐感受,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多方面音乐能力来进行的。

 

第二单元 春天来了

莒县峤山镇中心小学李树华

一、教学内容分配表

课时

感受

音乐表现

音乐创作

音乐与相关

文化

第一课时

 

1、《小雨沙沙沙》

2、沙锤

用沙锤为歌曲伴奏

 

第二课时

《春天悄悄来临》

1《春天悄悄来临》

2沙锤

1、用语言动作、图画等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2、用音乐游戏形式设计“春游”与“春耕”。

1、春天的自然常识

2、春耕的农业常识

第三课时

 

《云》

随着歌声即兴做动作

 

第四课时

《春天音乐会》

《春天音乐会》

用人声以及三角铁、碰铃、双响筒、响板、铃鼓、沙锤等打击乐器来表现春雨、春雷、春风、春水来临时的景象。

春天的自然常识

 

二、教学要求

1、以歌唱春天的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感知力,体验音乐美感。

2、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乐观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有表情歌唱的能力,并在学唱歌曲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难点:

1、用沙锤为歌曲《小雨沙沙沙》伴奏时,强弱力度可能不易控制。

2、在欣赏乐曲《春天悄悄来临》时要求学生用语言、动作、图画来表达对这首乐曲的感受,可能不以组织教学。

3、在活动《春光好》中,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春游”与“春耕”,有的可能无法贴切扣题。

四、教具准备

1、钢琴、录音机、录音磁带、沙锤、三角铁、碰铃、双响筒、响板、铃鼓。

2、节奏卡

①x— ——      ②x  x  x  ③x — x ④ x  x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小雨沙沙沙》

2、沙锤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

2、能说出沙锤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

3、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1、用教科书上的插图引入歌曲《小雨沙沙沙》的教学。

2、听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范唱。

3、师范唱一遍。

4、让学生跟教师模唱曲谱。

5、教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的内容。

6、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7、教师用钢琴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8、学生完整的齐唱歌词

9、学生找出歌曲中完全相同的两个乐句,并涂上相同的颜色。

10、演示沙锤实物让学生认识沙锤,并演示沙锤的基本演奏方法。

11、用教科书上的插图提示沙锤强弱的演奏方法。

12、由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节奏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尝试选择一种最佳的沙锤伴奏方法。

13、用沙锤为歌曲伴奏,可在歌词“小雨沙沙沙”处加上八分音符节奏型的沙锤演奏。

14、可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用沙锤搬走。

然后再由全体学生边唱边演奏沙锤。

教学反思:

《小雨沙沙沙》这首歌形象生动,学生非常喜欢,而且也很好表演,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从他们中再找出好的进行组织,这样,有唱、有跳、有演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更好地为这首歌服务,旋律学生也就记得更清楚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管弦乐曲《春天悄悄来临》。

2、活动《春光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通过音乐活动《春光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3、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1、在预先不告诉学生曲名的情况下,播放管弦乐曲《春天悄悄来临》。

2、让学生为该曲命名。

3、告诉学生曲名。

4、启发学生用语言、动作、图画等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5、用课本上的插图来引入音乐活动《春光好》。

6、介绍有关“春游”、“春耕”的常识。

7、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如何用声音、语言、动作来表现“春游”和“春耕”。

8、用多种打击乐器模仿“春游”和“春耕”的音响。

9、结合课本上的插图鼓励学生创编以“春游”和“春耕”为主题的音乐游戏。

10、用声音、语言、动作等表现“春游”和“春耕”游戏中的情节。

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音乐,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活动真正成为活跃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创新的过程,教师应从传统的积极传授转变为学生探求知识的引路者和组织者,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造性人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

2、歌曲《云》。

3、附点二分音符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云》。

2、认识附点二分音符。

3、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听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范唱。

3、用课本的插图引入歌曲《云》的教学

4、教师范唱。

5、让学生跟教师模唱曲谱。

6、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的内容。

7、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8、教师用钢琴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9、学生完整的齐唱歌词

10、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随着歌声即兴做动作。

11、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

12、用课本的插图引入认识附点二分音符。

13、教师出示节奏卡片:

①x— ——      ②x  x  x  ③x — x ④ x  x —

14、教师用课本的插图上的动物叫声示范读出上述节奏。

15、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动物的叫声,边拍手边读出上述节奏。

16、要求学生指出歌曲《云》中的附点二分音符。

教学反思:

《云》这首歌曲节奏舒展平稳,旋律起伏跌宕,抒情优美,白云在蓝天上飘荡,引发了孩子们天真的联想,从“蓝天”、“白云”到“大海”、“帆船”,从“装着小雨点”的大船到“快快浇麦田”,寄托了孩子们真诚而美好的愿望,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

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各种手段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得到美的体验,指导学生在演唱中发挥想象,在编创中得到发展。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

2、用打击乐器表现《春天音乐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培养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

3、用人声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天音乐会》,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云》,并备唱该曲。

2、用课本的插图引入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

3、师朗读歌词。

4、 生朗读歌词。

5、教师节和歌词讲解春天的自然常识。

6、完整聆听《春天音乐会》。

7、启发学生用人声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雨、春雷、春风、春水来临时的景象。

8、复听《春天音乐会》,并用打击乐器为之伴奏。

9、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一、教学内容分配表

课时

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

音乐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时

声音的强弱

《小动物唱歌》

 

画一个你最喜欢的动物的头像。

第二课时

声音的强弱

《小动物唱歌》

自由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并模仿出这种动物的典型动作,歌表演《小动物唱歌》

 

第三课时

《口哨与小狗》

《咏鹅》

 

体验中国古诗的韵味,感受中国古文化

第四课时

 

《小毛驴爬山坡》

选用响板或双向筒为《小毛驴爬山坡》伴奏

 

第五课时

《快乐的小熊猫》

《快乐的小熊猫》

随音乐即兴表演

 

 

二、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不同音乐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

2、本单元通过歌表演、音乐活动、唱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理解并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并能正确运用到歌曲之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感受声音的长短与强弱。

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强“f”弱“p”,并能正确地运用到歌曲演唱之中。

难点:

体会每首歌曲各自不同的音乐情绪,《小动物的歌》是欢快的,《小毛驴爬山坡》是俏皮的,而《咏鹅》是悠闲自在的。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不同歌声表现不同音乐的情绪。

四、教具准备

1、钢琴、录音机及磁带、打击乐器(大鼓、铃鼓、响板、双向筒)。

2、卡片:

强      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

声音的强弱

2、歌曲《小动物唱歌》。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进一步理解声音的长短,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声音的强弱。

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

F和P,并能正确运用到音乐中。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贴上各种动物的图片。

2、教师课先让学生看教科书上的两组插图,并模仿他们的声音。

3、说出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能表示声音的强弱。

4、学生任意选择一种动物,模仿它的叫声。

模仿逼真的,将图片取下站在空的头饰上,并带在这位同学的头上。

5、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

F和P

⑴教师引导学生对老虎和小猫叫声进行对比:

老虎的叫声低沉、声音长。

小猫的叫声柔和、声音也长。

谁的叫声大?

谁的叫声小?

(老虎的叫声大,小猫的叫声小)

⑵在音乐中声音大用“f”表示强,声音小用“p”表示弱。

6、将同学们头饰上的小动物按叫声的大小分类。

7、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⑴学生听教师范唱或录音。

⑵根来时按节奏朗读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注意弱起小节的学习,引导学生强调4/4拍的第一拍“小动物”中的“小”字。

⑶教师分局教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