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投资策略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9378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2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度投资策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年度投资策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年度投资策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年度投资策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年度投资策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度投资策略报告.docx

《年度投资策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度投资策略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度投资策略报告.docx

年度投资策略报告

 

东吴----浴火重生曙光初现—2006年度投资策略报告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我们对宏观经济的总体看法:

中国经济增长在2005年上半年达到顶峰,三季度以后,投资增速处于高位盘整,进口增速开始回升,接近出口增速,并有超过之势,消费增长平稳。

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在失衡状态中的平稳高增长(预计GDP增速在9.4%(调整前)左右),失衡集中体现在对外依赖程度过高(外部失衡)和对投资依赖程度过高(部失衡)两个方面。

由于预期世界经济增长即将放缓、人民币升值压力、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我国的出口增速将逐步回落,进口增长有所加快,净出口规模难以保持长期快速增长状态。

政府对房地产业和高能耗产业的宏观调控以与外国直接投资(FDI)增速下降甚至负增长,将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减速;但政府主导的电网建设、铁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与新农村建设等因素,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下降可以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

国消费需求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对经济的稳定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们认为,明年政府的经济工作面临的调控与调整的压力较大,但经济增长和投资、出口的惯性比较大,经济增长可能呈现出:

在较高增长水平基础上平稳小幅回落态势,全年GDP增长速度预计在8.8-9.0%。

需要特别重视的是,由于连续的投资高增长,累计了较大的过剩产能,明年又是产能释放的集中期,加之经济运行中外两方面的失衡状态非常突出,已经到了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时刻,尽管06年会有若干项管制价格的松动,但06年仍将面临非常大的通缩压力。

经济增长高位运行,明年回落几乎不可避免

消费增长的平稳快速增长与投资、出口增长的高位运行使今年经济的高增长异常平稳。

今年前三季度,由于投资和出口都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宏观经济的调整比预期的要慢,尽管有逐步调整的态势,但相对温和,随着06年出口和投资增速明显放缓,以与产能的加快释放,06年经济增长调整的概率明显加大。

投资增速或已见顶,明年将温和下降

今年前11个月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始终比较强劲,与人们普遍的调整预期有所偏差。

投资增长调整慢于人们预期的原因主要有:

1、在建项目规模很大,且地方政府有很强的投资冲动:

2、出口的持续高增长客观上对投资起到了支撑作用:

3、政府(主要指中央政府)加大了基础产业的投资力度。

投资热点表现在采矿、电力热力、铁路运输、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等行业。

巨大的产能过剩也给地方政府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国家调控与治理的措施和06年进、出口增长的结构性变化将强化这种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长将继续呈现回落趋势(05年10月份为17.3%,是05年第二个增幅低于20%的月份);05年4月份开始,外国直接投资(FDI)基本呈现逐月下降态势。

上述因素将给06年的投资增长施加较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政府主导的电网建设、铁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与新农村建设等项目有望获得快速发展,这种迹象表明政府完全清楚06年投资增长所面临的形式,是管理层应对即将到来的出口增速回落、产能快速释放和避免投资降幅过大而采取的缓冲措施。

我们认为,这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已经处于顶部区域,06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出现温和下降。

图表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运行趋势

数据来源:

Wind

图表2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增速

数据来源:

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进出口和净出口持续高增长,06年贸易顺差增速将显著下降

05年,进出口持续高增长,净出口在较高基数上屡创新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强于往年,预计05年的贸易顺差将达到1000亿美元左右。

这种情况在支撑我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经济外部失衡和部失衡的状况,给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问题带来了很大压力。

同时,太高的外贸依存度预示着我国经济运行安全存在着较大的外部冲击隐患。

05年1-7月份,进出口增速持续高增长,尤其是一季度以后,我国进、出口增速走势出现一定的背离,进口增速逐步回落而出口增速仍然保持高位运行,出口增速持续大幅度高于进口增速。

8-11月份,进、出口增速有所调整,进口增速明显上升,超过20%,出口增速有所减缓,二者增速逐步接近,进口增速有超过出口增速之势。

这种态势的形成主要是两大因素共同作用和变化的结果,一是上半年国外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较强,二是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以与预期的形成,由此导致企业出口提前,而进口推后。

05年7月份下旬,中国央行改变了人民币汇率的管理方式,并一次性调升人民币2%,随后人民币又小幅微升,缓和了部分升值压力;有些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也已经开始实施。

这两方面的动作促使了进出口增速的调整,06年出口与进口增长将会形成相反的“增长差”,顺差可能有所减小。

图表3进出口贸易增长运行趋势

数据来源:

Wind

消费增速仍将保持稳定快速增长

我国目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消费需求不足特征,其根源在于转型期中国的诸多特点,比如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医疗和教育服务给居民带来的沉重负担等,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短期消费需求无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

但国消费需求延续了04年以来平稳快速增长态势,消费增速基本保持在12%以上,对经济的稳定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06年,很多刺激国消费以与解决中长期消费需求不足矛盾的措施也将陆续出台,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将得以提升。

图表4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

数据来源:

Wind

物价增速回落,06年将面临通缩压力

今年前三个季度,国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从高位基本持续回落,尤其是9-11月份,国PPI环比均为负数,并跌破5%的高增长平台,这是可能出现通货紧缩迹象的早期信号。

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基本处于回落态势,8-11月份均不超过1.3%。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价格指数中的先行指数,通常分别领先于消费者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一、二个季度,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06年二季度很可能面临一定的通货紧缩压力。

05年以来,M1增长和贷款增长均处于相对较低位,难以支撑物价回升。

同时,存贷差迅速扩大,反映金融机构比较谨慎,是一项金融运行在紧缩的信号。

快速释放的产能和人民币升值会加剧日益突出的供大于求矛盾。

我们认为,如果国际石油价格不再度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则06年物价水平上升乏力,下降的可能性增大。

图表5CPI与PPI走势比较

数据来源:

Wind

“宽货币紧信贷”为全年主要特征,货币政策调整余地不大

全年货币贷款增速保持低增长态势,第四季度有上翘迹象。

另一方面,货币的宽松状态依旧在继续,由于外汇占款大幅攀升,广义货币供给在持续上升以后已经出现过高的迹象,M2增长将在17%以上,超过年初的预定目标。

M2的增长与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说明增加的货币供应并没有以贷款形式进入实体经济,而是以存款和货币资金形式留存于银行或进入货币市场,货币的周转速度降低。

同时银行资金进多出少,存差不断扩大,大量资金滞留货币市场,迫使货币市场利率不断走低。

这一情况虽然表明当前通货膨胀压力较小,年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很小,但同时也可能削弱经济增长活力,需要引起警惕。

(本报告撰写时没有考虑GDP调整的因素,由于GDP调整涉与一系列的指标变化,这些指标的“历史”数据目前还无法得到,故在本报告中还无法对此进行分析。

但调增GDP必然改变投资、消费、进出口占GDP的比重以与M2、M1、贷款余额等指标占GDP的比重,这些变化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管理层和智囊们对经济运行状况的判断,这是需要人们注意的。

 

图表6M2、M1、贷款余额增速

数据来源:

Wind

人民币汇率管理方式改变,升值的预期将长期存在

05年7月22日,中国央行改变人民币汇率的管理方式,改“钉住”单一美元为“钉住”一揽子货币,并使人民币兑美元一次性升值2%。

同时通过市场操作,逐步疏缓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由于国通货膨胀持续低水平增长,货币市场利率也不断走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逐步调高,央行在汇改以后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市场建设措施,以与公开的有关稳定汇率的宣传等对稳定预期产生了影响,人民币升值的短期压力得以部分化解。

我国国生产总值(GDP)的长期高增长和贸易顺差的高增长,在较长的时间累积了较大的升值压力。

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坏帐比率比较高,金融系统的抗市场风险能力比较弱,加上巨量富裕劳动人口的就业压力这个难言之隐,中国无法采取激进的措施在短期完全消除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渐进地来消化升值压力。

因此,人民币升值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升值的预期将长期存在。

图表7人民币汇率交易收盘价图表(1美元兑人民币)

资料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部分:

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我们对市场运行的基本判断:

我们将影响2006年市场运行的驱动因素区分为七个重要趋势和四个关键不确定因素,其中,货币政策和新老划断是最为关键的不确定因素。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2006年的市场运行进行了情景分析,并且指出:

在常态情况下,上证综指将在1050-1400点区间波动;考虑到5月份之前可能进行新老划断,预期市场将呈现“高-低-高”的走势,指数全年将以阳线报收。

2005年市场运行简要回顾

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2005年是发生根本性转折的一年,同时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性变革,标志着证券市场从此迈入了全流通的新时代;央行宣布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调高2%,人民币由此进入了升值周期;保险资金入市、银行系基金设立、QFII扩容,显示了机构投资者力量不断壮大,结构不断完善;“十一五”规划的出台意味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进入实施阶段,这将为证券市场带来新的投资机遇。

尽管2005年留给投资者的更多是痛苦和思索,但我们认为,持续四年多的熊市或已于2005年结束,自2006年开始,证券市场将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

图表8上证综指2005年走势回顾

证监会发布通知,股改试点开始05.04.29

证券交易印花税由2‰调降为1‰05.01.24

保险机构获准直接入市;商业银行获准设立基金公司05.02.21

中小板指数推出05.12.1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建议05.10.12

全面股改正式启动05.09.12

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升值2%05.07.22

第二批股改试点名单出台05.06.19

华电国际发行A股05.01.17

资料来源:

东吴基金

2006年市场运行情景分析

对于处理证券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情景规划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情景规划并非是一种预测未来的手段,而是一种旨在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的工具。

情景规划的作用在于帮助决策者展现环境的变化、探索可能出现的未来、理解变化的驱动力量并据之采取持续的行动。

虽然我们无法准确地预测未来,但是借助于情景方法,我们可以对未来的变化准备得更为充分。

为了进行情景规划,我们首先要找出未来一年市场的主导性驱动力量,即驱动市场环境变化的政策、经济和市场方面的因素。

在这些驱动因素中,其中一些因素的趋势明确、容易预测,而另外一些关键的不确定因素则难以预测。

把驱动因素区分为趋势和不确定性对于情景开发是至关重要的。

重要的趋势

趋势1:

增长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逐步显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逐步增强。

趋势2:

全球经济与中国经济增速将温和回落,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将持续下滑。

趋势3:

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缓慢升值的态势。

趋势4:

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

趋势5:

随着国际化进程完成与估值水平接轨,中国股市与全球股市的联动将日益增强。

趋势6:

股权分置改革全面推进,金融创新步伐继续加大,新的交易品种将不断涌现。

趋势7:

QFII扩容并将成为三大机构投资者中的主导力量。

这七个重要的趋势共同营造了2006年的市场环境。

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推进解决了长期困扰市场健康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宏观经济的温和回落与上市公司业绩的不断下滑制约着市场的上涨空间;A股估值水平与国际市场接轨以与人民币升值的长期趋势,确立了A股市场的价值中枢,封杀了市场的下跌空间;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为市场提供了新的投资机遇。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2006年的市场环境相对乐观。

关键的不确定因素

不确定性1:

宏观经济:

通涨抑或通缩?

不确定性2:

货币政策:

央行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还是相机调整?

不确定性3:

新老划断:

何时、采用何种方式恢复新股发行?

不确定性4:

金融创新:

推出何种品种?

步伐的快慢?

在四个关键的不确定因素中,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是通过对货币政策以与投资者信心的影响,间接地影响着市场资金的流动,货币政策取向则直接影响着社会资金的供给状况。

尽管2006年出现通胀的机率不大,但工资水平上涨和公用事业收费调整仍会给物价水平带来一定的压力,如果出现通胀的苗头,势必影响到央行的货币政策取向。

反之,如果通缩的压力加大,不排除央行会对货币政策进行适度调整,采取偏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新老划断意味着扩容开始和资金需求大幅增加,加之再融资的恢复,届时将给资金面带来很大的压力;金融创新是另一个不确定因素,金融产品和交易制度的创新既能带来新的交易机会、为市场增添活力,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流股市资金。

构造情景矩阵

市场波动的直接原因在于资金的流动。

从资金供求的角度来看,在上述四个关键的不确定因素中,宏观经济和金融创新间接影响着市场资金的流动,而货币政策与新老划断直接影响着市场资金的供求关系,成为影响2006年市场运行的两个最为关键的不确定性因素。

因此,我们选取货币政策和新老划断作为两个最为关键的不确定因素构造情景矩阵,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四种情景模式。

图表9情景矩阵

不确定性2:

货币政策

稳健的基础上,适度从紧

稳健的基础上,适度宽松

 

不确定性3:

新老划断

06年上半年进行新老划断,恢复新股发行,有节制的扩容

情景A

情景B

06年上半年进行新老划断,恢复新股发行,快速扩容

情景C

情景D

其中:

情景A:

资金供求平衡,市场维持弱市平衡;

情景B:

资金供应充裕,市场持续走高;

情景C:

资金供求失衡,市场持续走弱;

情景D:

资金供应平衡,市场维持强市平衡。

2006年可能的市场运行格局

在上述四种情景中,情景B和情景C是两种极端的情况,对这两种情景进行考察有助于我们对市场波动和震荡的极端情况做好准备。

在情景B中,如果时逢国际市场大幅上涨,从而带动A股市场联袂走高,那么上证综指有望突破1500点重要阻力位;在情景C中,如果加之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滑坡、国际市场大幅下挫或者禽流感疫情爆发等突发事件的冲击,那么市场可能再次试探1000点大关;在情景A、情景D中,市场将呈现一强一弱的动态平衡格局。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对2006年市场运行的基本判断为:

在常态情况下,上证综指将在1050-1400点区间波动。

考虑到5月份之前可能进行新老划断,预期市场走势将呈现“高-低-高”的格局,并且指数全年将以阳线报收。

第三部分:

股票市场投资策略

在投资策略方面,我们的基本策略是“战胜基准、攫取超额收益”,同时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成长、购并、套利、IPO五个关键词进行股票资产配置,把握投资机遇。

充分理解估值体系的变化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启动造成了市场估值体系的紊乱,这也是造成市场大幅下跌的直接动因。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完成,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与成熟市场接轨,成熟市场的波动通过资金流和信息流(QFII的引导、H股市场的带动等)影响着A股市场的运行,A股市场与成熟市场联动日益增强。

我们认为,自2006年开始,证券市场将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而这种转折的一个标志就是市场估值体系的变化。

不同的市场阶段对应着不同的估值水平,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与其PE的走势比较清楚地表明了这一规律。

图表10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与其PE走势比较

资料来源:

BLOOMBERG

注:

2001年12月至2002年3月纳斯达克指数PE高达近700倍,出于图形的可视性,所以未予标出。

对图表10的分析表明:

在牛市中(2000年3月之前),市场股价与PE呈现同步上涨的态势,且股价显然比PE上涨幅度更大、上涨速度更快,PE值的变化趋势为“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在熊市中(2000年3月-2002年10月),股价与PE呈现同步下跌的态势,且股价比PE下跌幅度更大、下跌速度更快,PE值的变化趋势为“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注:

2001年12月至2002年3月,因上市公司丑闻而带来的巨额亏损导致了纳斯达克指数PE值出现异常波动。

)中国股市的情况同样证明了上述结论。

目前,纳指仍与其PE值呈现背离的走势,我们认为,美国股市走牛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目前的背离迟早会得到纠正。

以上结论带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是:

市场运行不仅是业绩推动的,而且更是资金推动的,资金推动是通过投资者信心的不断膨胀而实现的。

因此,面对即将发生转折的中国股市,我们必须在观念上改变在四年多熊市中形成的思维定式,我们要认识到,成长股(尤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股)估值水平的提升,将会带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的提升,固守某个PE上限的投资人或将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战胜基准,攫取超额收益

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科技股浪潮中,大多数基金管理人未能跑赢大盘。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基金管理人未能与时发现在标准普尔指数的构成中,科技股所占比重正日益加大这一趋势,从而错失了调整股票资产配置的时机。

《子兵法》云: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战胜基准应是基金管理人的首要目标,但是,战胜基准首先要跟上基准的变化。

构成基准指数的成分股是能够综合代表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股票,一般代表着某个产业、行业或者利基市场中的龙头公司,反映着市场的整体状况。

基准指数构成比重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战胜基准、超越市场的线索,因此,经常性地解构基准指数,分析其构成比重的变动趋势,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战胜基准,意味着必须取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

从投资组合管理的角度,我们可以把股票资产分为两类:

一类是跟踪基准的品种,目的是获取不输于大盘的收益,为进一步战胜基准奠定基础;另一类是获取超额收益的品种,目的是战胜基准。

这两类资产需要保持相对的平衡,偏颇一方要么造成过于保守,要么造成过于激进,都将不利于整个投资组合的动态平衡。

超额收益的取得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其一,利用研究能力或信息优势,先人一步,率先发掘潜力品种;其二,利用不确定性带来的机遇,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博取超额收益;其三,利用娴熟的交易技术(建仓、持仓、增减仓等),规避市场下跌,锁定收益。

股票资产配置策略——两条主线、四个关键词

2006年,我们将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人民币升值”这两条主线自上而下进行行业配置,同时根据“成长、购并、套利、IPO”四个关键词把握投资机遇。

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

“十一五”规划将为市场带来重大的投资机遇,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将成为我们长期关注的投资主线。

根据“十一五”规划目标,我们将重点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中的投资机会,如3G、数字电视、航天军工、资源价格改革、电力电网改造、铁路建设等。

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在股票资产配置中,尽管我们对于行业和上市公司的选择更多地依赖于公司的景气程度,但是,人民币升值将对行业和上市公司产生重要的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

长期来看,人民币的适度升值将加快中国的产业升级,将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将重点把握受惠于人民币升值的行业中的投资机会,如金融、房地产、商业零售、造纸、航空等。

成长:

随着股市新一轮上升周期的到来,价值投资的涵将得到充实。

我们预期,2006年成长股将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而价值股只存在一定的波段操作机会。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所谓的“成长”,是指在价值框架股票的成长性,成长投资并非所谓成长型(以高PE、高PB为特征)股票的投机炒作。

我们将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人民币升值”这两条主线精选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优质公司进行股票资产配置。

购并:

随着股改的全面推进,优质企业的并购价值将逐步显现。

股改将带来公司估值水平的大幅下降,目前已有部分公司的股价开始吸引战略性产业资本,相应地,市场将转向以产业投资的视角来判断企业的在价值,从而改变仅仅依靠PE、PB等指标进行简单定价的模式。

预期购并(包括股份回购、私有化、外资购并等)将成为2006年市场中一大热点。

套利:

加快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已成为管理层的既定方针。

随着金融创新的推进,权证、股票期权、股票期货、股指期货等新的投资品种将不断涌现,交易制度也将会发生重要的改变,这将为我们带来新的投资机遇,在特定的条件下甚至还会带来无风险套利的机会。

此外,股改对价也会提供一些套利机会。

IPO:

新股恢复发行意味着扩容的开始,同时也意味着新的投资机遇。

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股市的牛市行情中,有80%的领涨股是在80-90年代进行首次公开发行的公司的股票,这些新生力量在每一个股市周期性复中都扮演着旗手的角色。

我们相信,在2006年上市的大型蓝筹股和中小板公司中,不乏具备投资价值的优质公司,其中的个别品种甚至会成为新的领头羊。

第四部分:

债券市场分析与投资策略

债券市场分析

低利率环境仍将维持。

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是,基准利率不会发生变化。

M2仍是央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首选,央行会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但以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为主的基准利率不会进行调整。

资金利率的波动将是造成债券收益率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其次是CPI的变化。

分析资金利率,焦点需要转向商业银行。

银行吸储资金成本约1.2%,储备金利率1.62%,这形成了资金利率合理波动的区间。

2005年12月,银行间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回升至1.62%,我们认为已经合理。

然而,决定资金利率最关键的因素是资金的供给与债券的发行。

我们判断2006年银行间市场资金供给较2005全年会略降但仍较为充足。

对于CPI的预测,我们更侧重于定性分析和趋势分析。

2006年CPI同比涨幅在2%以,各月均值在1.6%左右;借助M2与CPI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滞后12个月的M2与CPI正相关程度较高,2006全年CPI变化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

2005年6月以后M2的增长值得警惕,这极可能加剧债券收益率的波动,但总体低通胀水平不会导致央行加息。

低利率的根源在于实体经济较低的ROA水平。

短期利率反映的是资金供求关系,债券收益率实质上则反映实体经济的资产回报率。

统计发现,2001-2004年期间,A股ROA平均水平3.41%,介于5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间。

实体经济的总资产回报率低于长期国债收益率的现实,说明实体经济盈利能力偏弱,也说明资金运用在长期国债上所获得的收益率至少是合理甚至是较高的。

人民币汇率采取渐进式改革有利于维持低利率水平。

本币升值预期的长期存在一方面吸引国际资金驻留国,有选择地配置债券资产,另一方面促使央行控制利率水平较大程度地上升。

然而,风险也存在于资金流动与央行政策意图的博弈当中,这会加大债券市场的波动。

可转债市场在消除股改不良影响后形成投资机会。

现有的可转债存量虽不多,流动性降低,但普遍底价溢价率较低,债性突出,具备低风险的特点。

2006年,可转债再融资必将提速,扩大了投资围。

在全流通环境下,股价表现对大股东与经营者的约束加强,间接地有利于提升可转债的升值潜力;可转债条款可能出现转股价溢价率高、票息增加的新变化,这对于当前大多品种形成替代,但相比之下,当前少数转股溢价率低的品种更为稀缺。

总体而言,可转债已经处于价格低风险区域,未来市场的发展值得乐观,投资机会逐渐增多。

债券投资策略

当前,买入现券的时机已到,2006年一季度,买入并持有可能是比较可行的策略。

由于CPI随后可能出现上升,我们需要选择时机调整债券资产的比例。

人民币汇改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