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设计规划说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9318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3 大小:16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设计规划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设计规划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设计规划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设计规划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设计规划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设计规划说明.docx

《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设计规划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设计规划说明.docx(1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设计规划说明.docx

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设计规划说明

第一部分  总论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光福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又是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重要景区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

经过多年的建设,光福镇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均有了一定的发展。

然而,上一轮总体规划由于受客观历史条件限制,无论从结构还是深度上都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时期的城市建设与规划管理的需要,加之2001年光福镇合并了原太湖镇,镇域范围从57.9平方公里扩展到67.62平方公里,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变化。

同时,随着旅游休闲业的快速发展及现代工业和房地产的开发,光福镇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从保护和利用太湖流域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的理念出发,对光福镇进行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十分必要。

 

  一、实现新时期苏州发展战略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苏州的城市化进程表现出一种强劲的发展势头。

城市建设速度远远超出了90年代末的预测,在人口与城市的增长压力下,城市化和工业化问题日益明显,为实现对工业化、城市化的无序发展的有效调控,市政府确定了“四沿”发展战略,即:

沿沪宁、苏嘉杭高速公路建立与上海互补的、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沿长江培育与上海配套的冶金、化工基础工业片;沿太湖发展高新产业、现代物流及旅游休闲产业;沿上海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加工业和农副产品基础。

光福镇位于“沿湖”发展战略圈内,编制好光福镇总体规划,是实现市政府沿湖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也是光福镇实现突破的机遇。

  二、完善苏州市旅游产品结构的需求

随着苏州新区的发展,绕城高速公路的建成,以及城市道路如苏福路向西延伸,使得环太湖地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该区域风景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质量较高,是苏州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发展环太湖休闲旅游度假区是丰富苏州旅游产品结构、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举措。

2004年第二十八届“世遗会”在苏州古城的成功举办,显示了一个崭新的完整的“三古一湖”(即古城、古镇、古园林、太湖)大文化、大旅游的格局正在形成,作为风景名胜区之一的光福镇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及苏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下,必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三、太湖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苏州、无锡两市的生活、生产用水百分之八十取自太湖。

近年来太湖作为围网养殖大闸蟹的生产区之一,其养殖面积大大超过了合理的范围,投放的大量饵料残沉湖底,加剧了水质的富营养化。

民营企业布点较散,产业性质往往受到利益驱动,从事高污染项目,给周边山体、绿化、水域形成严重隐患,污染环境事件时有发生,保护好太湖水资源刻不容缓,光福地处太湖之滨,加强其生态环境保护非常重要。

  四、光福镇自身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光福镇的城乡建设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先后编制了光福镇区总体规划,光福景区总体规划、光福古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光福游览休闲区总体规划、太湖岛旅游总体策划方案等,这些规划对指导光福的村镇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大多属专项规划范围,相互间有一定的交叉,缺少一种整体发展的思路。

因此,编制一部能指导光福全镇空间产业布局和各项建设活动的总体规划是形势发展的要求。

 

第二章  规划编制重点

  1、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重构镇域城镇体系布局,追求城镇发展整体规模效益。

  从合并后的光福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前景和城镇格局的特点和问题出发,在综合考虑地区产业发展战略及实现战略而引起的产业结构转换等因素的基础上,把追求镇域城镇体系的经济效率化放在中心位置,形成一个能持久地促进地域经济繁荣的城镇群体格局和空间开发态势。

  2、确定新的城镇发展方向、性质与规模。

  在新的城镇体系布局指导下,充分分析论证城镇发展的外部区位条件与自身的优劣条件,确定城镇的发展方向、性质和规模,以保证城镇社会经济发展向科学、合理、可行的方向不断前进。

  3、调整用地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不合理的功能布局制约了城镇的有机生长,在城镇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抓住机遇调整用地结构,优化城镇土地资源配置,达到土地利用个体边际效益与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4、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将进一步显露,影响了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投资环境质量,本次规划将着重从区域角度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的发挥。

  5、保护城镇生态系统,促进城乡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光福镇地处太湖之滨,迫切需要保护城镇生态系统,促进城乡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6、加强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等的保护与利用,塑造特色鲜明的城镇形象。

以发展旅游为契机,兼顾风景区的功能,在切实保护、恢复各类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风景资源的优势与潜力,强调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塑造地域特色明显的城镇形象,营造国内一流的城镇环境。

 

第三章规划依据和指导思想

  一、规划依据

 1、法律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12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9.8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2、行政法规

⑴《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1985.6

⑵《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条例》国务院1993.6

3、地方法规

⑴《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⑵《苏州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暂行规定》

⑶《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

⑷《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4、相关规划

⑴《苏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⑵《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⑶《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5-2020)

⑷《苏州市生态建设规划纲要》

《苏州沿太湖地区发展策略研究》(2005)

《苏州市旅游总体规划》

《光福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光福游览休闲区总体规划》1995年

《光福镇镇区总体规划》2000年

《光福镇镇域总体规划》2004年

《太湖风景名胜区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

《光福古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年

《光福镇太湖岛旅游总体策划方案》2005年

《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及胡锦涛书记提出的“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理论为战略目标,协调城乡发展。

2、突出“节约与集约”思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突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对城镇发展的意义;强化自然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切实保护耕地;强化以“水”为特色的生态环境特点;建设具有地域风貌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

4、体现苏州市对光福镇城镇功能要求,合理确定镇域空间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和促进城镇的合理健康发展,增强城镇的综合实力。

5、加强城镇经济发展对城镇建设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未来城镇建设中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应发展旅游服务业,并将之纳入苏州大旅游体系,提出多种旅游服务产品及旅游服务体系。

 

第四章  编制技术探索

1、从区域着手研究环太湖地区的发展,体现大旅游、整体性原则。

苏州作为一个旅游大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树立大旅游观念、实施大旅游战略非常重要。

光福作为环太湖地区的重要景区之一,也是苏州“三古一湖”大文化、大旅游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历史文化名镇,因此将其纳入苏州大旅游体系进行整体规划是本次规划贯穿始终的思路。

2、从环境容量研究着手确定合理的城镇发展容量。

依据上位规划即《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关于光福镇的人口预测和本次规划采用的人口年增长率递推法确定镇域人口规模,再以合理环境容量校核该人口规模。

参考国内外资料,景区合理环境容量,一般不大于800人/平方公里。

按此标准校核人口规模基本合理。

针对可能出现的长假期间人满为患、设施不够,平时游客稀少、部分设施闲置等问题,规划强调新景点、新旅游内容的策划以及不同档次服务设施的配套。

3、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产业发展策略突出以旅游业为龙头。

规划强调以旅游经济为核心,强调旅游品牌的培育和打造以及旅游相关产品的开发。

着重对旅游市场定位、客源、旅游消费档次、消费水平等方面作了研究,提出了不同于一般镇的旅游开发内容及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等。

4、重视资源利用,建立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产业链体系,将现有资源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

  规划将农业耕地、园地、林地以及工业用地等作为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开发的资源要素,丰富旅游内容,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发展。

5、研究城市化模式,强调镇区高度集中,村庄按需分散。

为了促进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在镇区集中发展第三产业用地,而村庄适度集聚,按需保持现有分散模式。

通过组织培训,开发农户接待服务体系,将旅游业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和体验旅游转变。

6、研究居住模式,有效控制城镇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

通过确定不同地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合理的城镇建设规模。

镇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15平方米/人;村庄分两类,一般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30平方米/人,旅游村庄可适当高于130平方米/人。

  7、名镇保护强调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规划的合理保护以达到直接利用或观赏使用或研究使用。

 光福古镇文化底蕴深厚,既是历史文化名镇,又是旅游城镇,本轮规划针对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旅游主题:

即利用文化内涵打响文化品牌,突出地方特色。

  8、研究策划旅游服务体系,提出“政府主导、农民参与、构建平台、加强培训”策略。

  强调多元化服务体系,即:

既有镇一级服务体系,同时又有村一级服务体系,引导农村富余劳力向旅游服务业转移,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农民素质、道德、能力等的培训,使农民既保持乡土风情,又有较好的自身素质,通过信息平台的构建,促进旅游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9、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合理的产业布局和高标准的污染防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严格保护各类生态敏感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重视土地、岸线等稀缺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培育资源节约型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如:

通过建筑节能、绿色交通、生态居住等措施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五章  规划范围与内容

本次规划的范围分两个空间层次

1、全镇域62.20平方公里。

主要内容:

协调村镇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按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要求进行空间管制。

重点在“区域空间的整合及空间管制”。

2、城镇建设区及行政村(包括一个集镇)

⑴镇区

划定镇区建设范围,统筹安排各项城镇建设用地,重点在“建设”。

⑵集镇

2001年被光福镇合并之前的太湖镇中心镇区,规划结合现状用地情况,合理安排各建设用地。

重点在“控制和整治”。

⑶村

结合光福镇实际情况,对镇行政村下辖自然村进行统一规划,重点在“整合和引导”。

 

第六章  规划年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光福镇的具体情况,确定本轮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其中:

近期:

2006-2010年

   远期:

2010-2020年

   

第七章  上一轮总体规划回顾

一、上一轮总体规划概况

随着乡村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为解决城镇自身发展以及周边乡镇及区域中心城市的积极衔接等方面的诸多新问题,2000年12月,由苏州科技学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编制了《光福镇镇区总体规划》。

规划确定光福镇城镇性质为:

历史文化名镇,环太湖国家风景区十三景区之一;吴县西南部重要的经济文化区域,旅游重镇和花果、水产资源独特的江南名镇。

规划确定镇区控制规模为:

近期(2005年),镇区总人口规模为2.08万人,建设用地202.09公顷,远期(2020年),镇区总人口规模为3.12万人,建设用地312.95公顷。

新镇区发展依托现有镇区拓展,创造一个新老镇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城镇布局形态。

二、规划实施与评价

上一轮总体规划对指导城镇各项建设与管理,形成具有巨大潜力与活力的农村物质空间起了积极的作用。

动迁房和配套公共设施不断建设,一些工业企业不断进驻,镇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新镇区的框架也已经拉开,发展前景喜人。

但是从当前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上一轮总体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光福镇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招商引资进程明显加速,上一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规模、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目标以及用地布局都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

同时,上一轮总体规划与现实发展还有一些脱节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对镇区合理的整治和调整不够,对老镇区的改造尚缺乏积极的引导作用;对镇区周边的自然资源缺乏合理利用;随着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增加,用地规模的需求与规划预期差距较大。

通过对2000年版总体规划的回顾和实施分析,总结上一轮总体规划中科学合理的部分,找出规划与新的形势不相适应的部分,研究实际建设中的问题,以便对本轮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八章  光福镇相关规划回顾

一、相关规划规定对光福镇的概述

1、《苏州城镇体系规划》

重点建成环太湖旅游带,市区南部以吴中区的东山、西山、木渎、藏书、光福等地为支点,建成西山――太湖度假区――木渎――东山环太湖旅游带,重点发展光福、西山、东山、木渎等传统景区,将吴文化、太湖风光以及现代旅游景观进行组合包装、深度开发。

作为苏州重要的生态敏感区之一,太湖风景名胜区光福景区在保护措施上具有严格的要求,因此,规划区域的建设范围、开发强度等均需与太湖风景名胜区光福景区保护的要求充分协调。

2、《苏州市总体规划》

⑴96版总体规划中确定苏州市的布局结构为“一体两翼”、“四角山水”,包括光福在内的西南角成为城市重要的生态绿地带。

⑵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光福镇属苏州市西部控制建设地带。

总体规划对西部控制地带提出的发展战略为:

保育太湖山水的生态资源和人文环境,优地优用,努力打造国际著名的旅游休闲度假用地,规划突出了西部区域的旅游、休闲、度假功能。

3、《苏州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暂行规定》

⑴太湖沿湖岸纵深1KM为保护区,沿湖不少于300米的范围内除公共防护绿地、游览绿地外禁止一切建设。

300米以外地区除休闲、旅游、度假设施以及低层低密度的一类住宅外,禁止其他项目建设,并控制建筑高度、形式、密度、容积率、绿地率指标及污水与废弃物的排放等。

⑵光福镇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著名风景名胜区,在环境保护、建筑控制、视线走廊、道路、水系、绿地、标高、街景、管线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

4、《苏州市生态建设规划纲要》

主要内容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保护、长江洪水保护、苏州特色农产品产区保护。

对光福的要求是:

林鸟活动源和哺乳动物活动源,以及特殊农产品――太湖猪的生产基地。

5、《苏州沿太湖地区发展策略研究》2005

苏州市沿湖发展总体策略:

在以“保护为主”的前提下,发展可相容、相关的产业,苏州生态安全布局中的重要的缓冲区和核心区,苏州市四沿发展战略之一。

发展目标是以保护为前提下的相关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光福被列为“太湖休闲产业带”。

主要功能有:

生态保护功能、历史文化保护功能、休闲旅游功能、农业生产功能。

五条休闲产业轴线中涉及光福的有两条:

太湖文化轴:

苏州市――木渎――藏书――光福――镇湖

太湖休闲综合轴:

横扇――横泾――浦庄――胥口――藏书――光福――镇湖――无锡

6、《太湖风景名胜区光福景区总体规划》

景区性质:

以植物奇观、湖湾渔港和宗教文化为景观特色,适宜开展游览观光、宗教文化游赏、休闲度假的太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区之一。

总体布局:

规划布局为吴地文化观光区、山林宗教名胜游览区、太湖人家游乐区、生态民俗游览区及漫山湖岛观光区五个子景区。

规划中将重要景物、景源分布的重要区域划为一级保护区,将次要景物、景源及其周边区域划为二级保护区,在景区范围内,将以上各级保护区之外的区域划为三级保护区。

规划将光福景区划为一级自然保护区、一级史迹保护区、二级史迹保护区、一级风景游览区、二级风景游览区、三级风景游览区、发展控制区和外围保护地带。

7、《光福镇太湖岛旅游总体策划方案》2005

定位:

太湖岛是一个以江南文化为主题的创意新颖、个性鲜明、引领时尚、浪漫梦幻的新型旅游休闲地。

主题:

江南锦秀太湖岛  光福翡翠古渔村

分区:

将太湖岛划分为七个功能分区,即传统文化展示区域、传统文化保护区域、餐饮娱乐区域、生态休闲区域、生态康乐区域、会议度假区域和配套服务区域。

涉及光福镇的规划很多:

这些规划对指导光福镇的城镇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对本轮总体规划提供了较好的指导依据。

二、与相关规划的协调

上述相关规划考虑问题角度不同,范围不同,因而对光福镇建设的总体思路、保护目标和方式也略有差异。

涉及光福镇产业性质,基本上强调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两种基本思路:

一是从整体发展角度强调生态保护为主;二是从实际景区开发角度,强调旅游开发。

我们将光福镇农业耕地、园地、林地作为旅游要素,是对其旅游产业的强化,又将其划作禁建区,是对生态保护的强调,对于历史文化遗存资源,尽可能保护利用,并制定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对于秀丽湖光山色,限制大规模开发,以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统一,真正实现光福镇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  镇域总体规划

第一章  城镇主要特征

  一、地理位置特殊,交通条件优越

  光福距苏州市中心21.5公里,濒临太湖,丘陵蜿蜒,河道曲窄,山径崎岖,阡陌纵横。

东与藏书镇接壤,南同胥口镇毗连,西滨太湖,北接东渚。

随着千百年来的不断开发,目前光福镇的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苏福公路东接木渎镇、苏州新区;230省道纵贯南北,南接苏州国家太湖旅游度假区,北接312国道;浒光运河、木光运河横贯东西沟通太湖及京杭运河;苏州唯一的光福机场坐落在镇区东南侧。

  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光福历史甚为古远,素为吴中名镇,早在五、六千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就有祖先在这一带劳动生息,繁衍后代,境内曾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钵、石斧等文物。

镇北虎山相传为春秋时吴王夫差养虎之地,因此旧有“虎溪”之称,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建光福寺,镇因寺得名。

市镇中心原在今镇区西南的志里村(今庵前村),后移至虎山桥,唐宋间迁至今址,并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市镇,明清时,光福集镇为吴县六大名镇之一,民国以来,一直为区、乡、镇政府(公所、署)驻地。

光福曾以她卓越的风姿使无数名流高士流连忘返,也赢得了无数骚人墨客的宠爱和赞美,陆龟蒙、范成大、倪瓒、高启、唐寅、文征明、王士禛、康熙、乾隆、沈德潜、姚鼐、龚自珍、冯桂芬、于右任、田汉等人,都曾在此留下了隽永耐味的诗画。

  三、气候温和、物产富饶

光福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类型,受太湖水体的调节作用,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和无霜期较长的气候特点。

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茶叶、桃、杏、梅、李、桂花等,具有“十里梅乡”、“桂花之乡”的美称,铜坑杨梅更是被誉为“吴中佳品”。

此外,花木盆景、刺绣革丝、红木玉石雕刻等,也因为工艺精湛而名扬海内外。

  四、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家一级风景名胜区之一,苏州市旅游名镇

  光福景区为太湖风景名胜区沿湖主要景区之一,地处太湖之滨的邓尉山麓,是一颗嵌入太湖的璀璨明珠。

镇域内外丘陵起伏,群山环抱,真可谓山中有镇,镇中有山,境内河道纵横交织,湖泊星罗棋布,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灌排便利,物产丰富,久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称。

光福镇内小桥流水,古街塔影,四周群山环抱,绿水萦饶,是太湖风景名胜区中最富个性和特色的景区之一,光福镇内主要的山水景观资源为西崦湖、漫山岛;山岳景观有凤口岛岗、西碛山、铜井山、穹窿山、马架山、蟠螭山等,泉水景观有七宝泉、夹石泉、白鱼泉、铜井泉、墨泉;植物景观资源丰富,有闻名于世的赏梅胜地――香雪海,闻香采桂佳处――西碛山、木荷生长极地带的卧龙山和古树名木等;另外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有光福寺、光福塔、圣恩寺、司徒庙、石嵝、石壁、老镇区上的古街巷以及现代景观资源盆景园、烈士陵园等。

  五、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苏州的一颗璀璨明珠

  1999年,光福镇被列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列入了江苏省重点中心镇的行列。

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个既有古镇风貌,又具现代气息的新型城镇已经崛起,光福镇正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积极开发以名胜古迹和花卉苗木为主的生态型旅游环境,努力建成一个真山真水、空气新鲜、环境优美、名胜古迹众多、绿色植被遍地、工农业生产高度发达、经济实力雄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江南旅游度假胜地。

在不久的将来光福这颗太湖边的璀璨明珠将放射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彩。

第二章  镇域发展条件分析

 一、优势条件

  1、区位优势

  光福镇地处中国经济目前最活跃的长三角经济圈内,区域交通通达,出行方便,在国家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政策的指引下,该地区的第三产业将得到空前发展。

  2、资源优势

  光福有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山青水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光福素以“花木之乡”名闻中外,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洞天福地”,良好的水质环境及空气质量环境形成了光福镇绝佳的生态环境。

  3、政策优势

  2001年苏州市进行区划调整,原吴县市并入苏州市,分为吴中、相城两区,光福镇划归吴中区管辖,2002年光福镇又被纳入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辖范围,围绕着“三古一湖”(即古城、古镇、古园林、太湖)大文化、大旅游的格局正在形成,作为风景名胜区的光福镇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及苏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下,必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二、劣势条件

  1、旅游开发滞后,知名度不高

  开发滞后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沿太湖还未建成具有鲜明旅游主题形象的拳头项目;二是由于苏州古城的魅力和影响力超过太湖,因此导致苏州旅游热点在古城;三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机制不灵活。

  2、度假休闲产品未形成统一品牌,特色不鲜明

太湖休闲度假品牌的特色还不鲜明,没有形成对游客足够的吸引力,虽然光福镇域范围内景区景点比较多,但是相互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

3、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不完善

现状土地利用较混乱,度假功能不明确,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规模小,级别低,将来旅游产业将是光福镇的主导产业,需要有较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否则将无法打出光福镇旅游这一品牌优势。

三、发展机遇

  1、苏州市的城市建设已走在全国地级市的前列,尤其表现在城乡一体化方面,已经体现出高度城市化的地域特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在全市域范围内展开,极大地提高了市域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光福镇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2、全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在市场导向下,农村人力资本和资金向城镇集聚,为城镇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3、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光福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苏州较高的科技、教育、文化发展水平,成为其接受知识经济辐射和影响的基础,有利于新型产业模式的转变,为光福通过知识信息的共享,开展广泛的区域经济合作及区域竞争力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和积极的影响。

  4、世博经济成为光福镇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2002年上海申博的成功,为上海和周边其它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

世博经济这一超级引擎,将推动上海和周边城市在旅游、会展、物流、建筑、商贸、城市规划和建设等各领域的全面合作与发展,加强以上海为中心的区域的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