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集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8814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8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集教案.docx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集教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集教案.docx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集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集教案

(2)

教育教学2010-10-0714:

17:

44阅读347评论0  字号:

大中小 订阅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集教案

(2)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问题预设:

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

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12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本文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适当讲解,如,放射性元素镭  物理学  人工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  工业废渣  冶炼  溶解  沉淀  分析  酸碱  试管  量杯  诺贝尔奖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默读课文,解决课初提出的问题:

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5.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问题预设:

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理解方面的问题,如“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

  三、交流资料,认识居里夫人

   1.学生交流搜集的居里夫人的资料。

   2.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上节课同学们围绕着题目和课文内容提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课文来探讨这些问题,相信通过读书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更新的认识。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1.关于“美丽”的探讨

   同学们上节课提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如“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怎样理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等等。

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美丽。

   ⑴默读全文,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划出相关语句。

   ①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指声朗读相关语句,谈出对该句的体会和认识,在感悟的同时,结合看图,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②镭的颜色美

   想象当时的情景,尤其是在“幽暗的破木屋的映衬下”这点略带蓝色的荧光显得更美,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③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

   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要善于点拨、提升和概括。

   A、巨大贡献是美

   关注语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B、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

   关注语句:

   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

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

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

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C、淡泊名利是美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

  三、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照应问题;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

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

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百年是虚指:

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再谈对“美丽”的理解,或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

   读读课后“阅读连接”中的资料,课下读一读介绍居里夫人或其他科学家的书,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

 

 

 

 

 

 

19* 千年梦圆在今朝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神州五号”、“神州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

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

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教师相机板书: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

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

“神州五号”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

(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

把“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请2~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学习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5.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

(学生自由发言,如:

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

   

(1)指名读词语。

   

(2)齐读一遍。

  3、好!

同学们再读课文,看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

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

  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三、细读课文,找出规律。

  1、这三个同学说的很对!

这三个故事是多么有趣的生活现象啊!

现在再请同学们仔细读读三个故事,看看这三个故事的介绍和内容,有什么相同点?

可以在课文中画一画。

  (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2、我看到有许多同学在书做了圈画,有的还做了批注。

很会学习。

  3、现在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自己的发现,讨论存在的疑问。

  (四人小组交流)

  4、现在请同学说说交流后自己的认识。

  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的问题;

  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5、大家讲的很好。

有没有人能把三个故事间的相同点分析透彻些?

  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

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6、你真棒!

课文读的很仔细,分析的也很有道理。

书上有一段话和你说的意思是一样的,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啊?

  (第二自然段)

  投影(第二自然段)

  7、齐读第二段

  8、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这也是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9、一起读这句话!

  10、这里的“?

”“!

”各指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

的含义是:

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

  !

含义是:

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

  11、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吗?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雷达、风车……

  12、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但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是什么呀?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3、这也是说课文中的那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三、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知道了文章思路:

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最后再来阐述开头的观点。

  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个“有科学准备的人”。

  四、巩固提高,随文练笔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1       我最好的老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

   2.这节课让我们去认识一位最好的老师。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请你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

’”来自主学习。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1.关注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变化。

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2.关注对怀特森先生的认识。

感受先生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及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是他“最好的老师?

   3.关注文章给学生其他方面的的启示。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学生自由畅谈。

   2.选下面的一个题目写一写。

    《我看怀特森先生》       《由<我最好的老师>所想到的》

    《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  《怎样看待书本和权威》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教研与培训中心周宏)

  B案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

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读课文,想一想:

     ①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 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

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

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

(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

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

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

“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

“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

“我闻到了,是香味!

”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

“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

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

“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

   3.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

  课前准备

   1.出示辩题,根据学生所选辩题和立场组成正反双方阵营。

   2.根据自己所选辩题查找资料积累事实材料为反驳对方做充分准备。

   3.翻阅自己的日记或调查同学、老师、家长,回顾自己的经历,并填写调查表。

  调查内容:

感兴趣的人

       感兴趣的事

       感兴趣的景

       感兴趣的……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引入辩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

(信鸽、狼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如今一个电话或网上一点,就能使“天涯若比邻”变为现实,克隆羊多莉出世,超级电脑战胜国际棋王,神五、神六顺利返回,哪一件不让世人惊叹。

科技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

那么,科技的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辩论的话题。

  二、自选观点,分组准备

  1.针对辩题提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科技的发展利大”和“科技的发展弊大”确定正反方,认为“利大”的一方为正方,认为“弊大”的一方为反方,分为两组,并推选出一名主持人。

  2.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

交流自己找到的具体事例和材料,以选取最有说服力的论据。

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

第一主辩人,第二主辩人,第三主辩人,第四主辩人。

  (这一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双方都做好准备。

教师要注意了解情况,酌情加以指导。

  正方学生从“利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

(1)汽车等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省时,省力。

(2)电话、手机的发明,让人们的通讯更加方便。

(3)电脑、传真把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因特网的出现更是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反方学生从“弊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

(1)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2)电视等这些娱乐设施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人情淡薄。

(3)网络的出现,使得一些人有可乘之机,扰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三、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1.主持人宣布辩论会开始;公布辩论的题目和正、反方的基本观点;介绍正、反方的主辩人及发言次序;通过辩论会有关规则,注意辩论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说出理由,进行辩论。

  2.先由正、反方第一主辩人陈述本方基本观点和论据,接着,各方主辩人为维护本方观点按一定顺序发言,或补充本方的支持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