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8678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5 大小:11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

第一课北京的色彩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教学准备

  师生一起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教学设计参考

  一、紧扣题眼,初步感知

  1.读课题,找准题眼“色彩”。

  2.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概括北京的“色彩”的句子。

  启发学生在首尾段落中,找总起句和总结句。

  总起句:

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

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总分结构,理清课文层次。

  二、紧扣题眼,体会理解

  1.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突出北京“壮丽而辉煌”的色彩的?

  (第4、5、6段从“自然风光”,第7、8段从“人文景观”)

  2.自读描写“自然风光”的部分,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3.自读描写“人文景观”的部分,对比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进一步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三、紧扣题眼,深化主题

  1.再读勾画出的概括全文的句子,想一想:

这样的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

  2.理解“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意思。

 

第二课我的百草园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3.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

教学准备

  了解鲁迅生平,课外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设计参考

  一、导入

  童年的岁月是如诗的岁月,童年的季节是梦幻的季节。

童年就似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不消失。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生活,鲁迅先生也不例外。

说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

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去领略那道风景。

  二、默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三、精读“百草园”这部分内容,品味作者的传神描写,感受其愉悦的情感

  1.针对第2~4段交流各自喜欢的理由。

  2.分组(分节)活动,品味其中准确传神的描写。

  选第2段的:

  要求了解景物特点,什么季节,作者写景的角度、顺序、详略等。

  选第3、4段的:

  要求抓人物动作描写,了解捕鸟的过程。

  注:

小组活动有人作归纳记录。

如第2段归纳出写景的顺序,第3、4段摘出关键的动词等。

  3.交流分享。

教师适当板书,再次归纳学生的认识。

  4.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同时明确:

成功的描写应该是在有感情的基础上,通过仔细观察,选择适当的角度,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描写。

  四、学习第5段,体会作者情感

  1.自读第5段。

  2.交流体会。

  五、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我的百草园》这篇文章,共同分享了鲁迅先生的童趣,那就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

我们都经历过童年,也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趣事,那么请你也准备一个自己的童年故事片断,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

当然,要有一定的描写,可以仿写。

让我们看看谁的那道风景最美。

  

 

第三课七月上天山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了解七月天山雪峰高耸,水美、林幽、花艳的特点,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表达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能用旁批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教学准备

  1.教师:

音乐磁带一盒,曲调柔和舒缓,用于配乐朗诵。

  2.学生:

搜集天山风光图片。

解读与提示

  *第1段:

简要交待了骑马上天山的时间及原因。

  炎暑逼人:

形容酷热难耐。

  *第2段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雪峰高大而又色彩淡雅,雪水晶莹而又充满动态美。

第二句着重描写了雪峰的“高矗”“巨大”,并着力渲染了色泽之美:

以蓝天为背景,白缎似的雪峰耸立着,白云投下的云影如几朵银灰的暗花。

第3~7句着重描写了雪水之美。

在描写时,作者抓住雪水“飞泻下来”到“汇成湍急的溪流”,再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到“清澈的水底”这一由动到静的变化,用了“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千万朵盛开的白莲”等比喻,写出了雪水形色兼美的特点。

  *第3段描写雪峰下翠绿的原始森林。

注意抓住“密密的”“重重叠叠”“斑斑点点”等叠词和“像撑天的巨伞”这个比喻,体会原始森林的茂密。

抓住能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和“偶尔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体会从侧面衬托出的森林的“寂静”;从林外“阳光灿烂”和密林中“难见天日”这种对比描写中体会森林的“幽静”。

教学时,引导学生分别找出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这两种不同手法在文中的运用,边品读边感悟,体味语言文字中蕴含的美妙意境,并把体会批在旁批栏里。

  *“矫”字注意和“娇”“骄”等形近字作比较。

  “涧”的意思是山间流水的沟。

  *课后第1题旨在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积累语言。

  *课后第2题旨在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写作顺序,体会“移步换景”写法的特点。

“这些景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一问,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提倡自读自悟,把体会批在旁边,以交流的方式分享。

  *课后第3题重在让学生体会描写手法和角度的多样性。

可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有关描写体会意境,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文第3段)

教学设计参考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冰山上的来客》,优美的旋律激起对天山神奇景色的向往与追求,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揭示课题)

  二、自主读书,自主体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以分为几部分?

  2.默读课文,思考:

每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哪些景象?

这些景象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尝试边读边批。

  3.交流阅读感受。

  三、品味语言,揣摩表达方法,领悟美境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

  2.讨论:

作者是怎样描写七月天山的美景的?

有哪些表达方法值得借鉴?

  四、拓展延伸,练习写作

  1.思考:

假如让你记叙一次游览经过,你会写什么?

怎样写?

  2.试着拟一提纲,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

第四课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作“鸟的天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鸟的天堂”的神奇与美丽。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关于广东新会“鸟的天堂”的图片、文字资料。

解读与提示

  *从“披着晚霞”一处,明确第一次是在傍晚时分去“鸟的天堂”。

  *第2段是作者远远地望见榕树的感受,“我”认为是“许多株”,一个朋友说是“两株”,一个朋友说只有“一株”,从这些不同的意见中,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榕树的大。

  *第3段中榕树的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榕树的“大”,这是一种壮观之美,奇特之美。

本段的第7句是个重点句,要引导学生边读边议边想象,叶子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每一片绿叶都焕发着活力,带给人一种蓬勃旺盛的生命之美,怎能不让作者发出赞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这是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后发出的感叹。

引导学生从“仿佛听见”“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等描写中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想。

  *第5~6段点明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间是在“早晨”,和第1段中“披着晚霞”形成对比。

  第7段描写了由“静寂”到“热闹”的过程。

第二次到鸟的天堂,作者看到了百鸟纷飞的壮观场面,“到处……到处……”“有的……有的……有的……”等句子,质朴无华,却能让人想象到群鸟齐飞的奇特景象。

  *第8段除了对群鸟纷飞有一个整体描写之外,着重写了一只小画眉的活泼表现。

可启发学生想象:

还有哪些鸟也像小画眉一样可爱,在大榕树上幸福地生活着?

  *教学第7、8段时,要和第3、4段对比。

在内容上,要让学生明白,两次到鸟的天堂,时间不同,看到的景象不同,感受也就各不相同。

在表达方法上,要让学生明白,3、4段侧重于静态描写,7、8段侧重于动态描写,两个部分一静一动,相得益彰,带给人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

  *最后一段要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话。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那棵大榕树,加上引号,这是引用别人的话;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鸟儿们的乐园,没加引号,这是作者自己亲眼所见,确确实实是鸟的天堂。

引导学生把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感受和第4段中写的“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的感受对比起来理解。

教学设计参考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跟随著名作家巴金爷爷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鸟的天堂”。

  1.板书课题:

鸟的天堂。

  2.释题:

天堂指什么?

鸟的天堂又指什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通过预习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师:

聪明的孩子都善于提出问题,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再快速读一遍课文,谁有问题,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3.学生读课文,提问题。

  三、学习重点部分

  1.师: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勾画出描写榕树的句子,思考这到底是一株怎样的榕树,为什么?

  2.生自读课文。

  3.让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出示重点段: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要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

  

(1)师:

从上面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生交流。

  (3)让生通过读书体会大榕树叶子的“密、绿、亮”。

  (4)师:

下面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到大榕树上,边读这一个片段边想象大榕树的样子。

  5.游览了大榕树那迷人的风光,面对着这株大榕树,你想说些什么?

  假如你是一只鸟,你会在树上安家吧?

鸟在大榕树上又是怎样生活的?

  6.出示重点句: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师范读。

  

(2)生读,感受一下课文中描绘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3)生边体会边读,读出众鸟纷飞的场面。

  (4)师指导朗读。

  (5)生谈感受。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师:

学习了这篇课文,长大后想当导游的同学,写一篇导游词;想当画家的同学就画一幅画;想当播音员的同学就有感情地读一读……大家可以根据所学的课文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做法。

  积累与运用

(一)

教学目标

  1.能搜集含有成语的诗句,主动地积累成语。

  2.能关注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了解前后照应这一写作手法的作用。

  3.能自主阅读文章,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能结合自我实践,与伙伴交流心得体会,并注意相互借鉴,吸取经验。

  

 

5.能试着运用所学到的景物描写的方法,描绘一处最喜欢的景物。

教学准备

  1.搜集含有成语的诗句。

  2.总结自己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准备交流。

  3.让学生回忆自己欣赏过的景物,选择一处最喜欢的,准备习作素材。

解读与提示

  *“温故知新”出示的诗句中都包含有1~2个成语,引导学生积累和了解古诗词中包含的成语。

  *“词语拾趣”以“接龙”的方式,激发学生积累成语的兴趣。

教学时除了课文中列举的以外,还可让学生自己再列举一些成语进行成语接龙展示和运用自己积累的词语。

  *“互动平台”以本单元的课文为例子,引导学生注意在写作时运用前后照应这种表达方法,鼓励学生能学以致用。

  *让学生自己谈谈《鸟的天堂》或其他文章(包括自己习作)中的前后照应。

  *“口语交际”紧扣“怎样学好语文”这一主题,让学生从实践出发进行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相互分享心得,受到启发,善于借鉴。

  *“习作百花园”要求描绘一处最喜欢的景物。

鼓励学生学习本单元教材的表达方法,在习作中进行运用。

  *“自主阅读园地”是对本组教材的补充,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从内容和表达方法两方面入手交流体会。

教学设计参考

  一、温故知新

  1.朗读诗句,抽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2.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请学生再举出一些类似的诗句,教师也可准备一些包含成语的诗句。

  二、词语拾趣

  1.读例子,发现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做词语接龙游戏。

  三、互动平台

  1.读对话,说说《北京的色彩》和《我的百草园》这两篇文章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的,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2.讨论:

说说《鸟的天堂》一文是怎样首尾呼应的。

你在平时的习作中也这样写过吗?

  四、口语交际

  1.以小组为单位,以“怎样学好语文”为题进行交流。

  2.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3.讨论:

你对哪些同学的方法比较感兴趣?

  五、习作百花园

  1.学生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2.组内交流:

介绍自己选择的美景。

  3.教师提示:

回忆学过的表达方法和自己积累的词汇,试着在习作

 

中运用。

  4.拟写提纲,交流修改。

  5.完成习作草稿,自我修改或交换修改。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读文章,思考: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

  2.交流各自的体会。

教学反思:

 

第五课诗歌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地理解“荡涤”“灌溉”“磅礴”“烙印”等带有生字的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这两首歌词所表达的共同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4.欣赏和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法。

教学准备

  课文配乐朗读磁带、两首歌曲的演唱磁带或碟片。

解读与提示

  *一、《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母亲河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全诗共两节:

  第1节:

共三句。

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春潮”“丰采”“惊涛”“气概”,体会长江的宏伟博大,抓住“甘甜”“哺育”“健美”“挽起”,体会长江多姿多彩的“慈母”情怀。

  第一句开篇直接用第二人称,把长江当作一个远道而来的美好形象,拉近了读者和长江的距离。

第二句把长江比作温情而慈祥的母亲,读来让人感到温暖,心底生发出对母亲河深深的依恋。

第三句是作者面对母亲河长江的真情告白,荡气回肠。

  第2节:

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重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诗句,随文体会“荡涤”“回荡”“磅礴”“灌溉”等词语的意思。

  第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的古老悠久,“荡涤”“回荡”“天外”等词语的运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长江滚滚而来、滔滔而去的磅礴气势,可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浮现出巨幅的长江奔流图(有条件的可配合使用课件);第二句让我们感受到长江水清澈纯洁,长江的力量更是民族

 

的力量,能推动新的时代向前发展。

第三句把祖国儿女对长江的依恋和赞美之情推向新高潮。

  最后一句“啊,长江!

啊,长江!

”表达了我们对于母亲河的深深热爱之情,再也找不到更恰当的语言来表达了,只是用这几个简单的字来表达对母亲河由衷的深切的热爱。

余音绕梁,荡气回肠。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二、《我的中国心》

  《我的中国心》这首诗歌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深深思念之情,表达了他们永远也不改变的中国心和民族情怀。

  第1节:

以“河山只在我梦萦”开头,意在表达祖国的河山一直在梦中萦绕,“我”虽远离祖国多年,而中国心却永远改变不了的情怀。

  第2节:

第一句讲身穿洋装而心总是中国心。

第二句用一个“烙”字,用“中国印”这个词,表明自己的“根”在中国。

  第3节: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都是祖国的象征,它们都是那么亲切、有分量。

  第4节:

讲中国心已经融入血液之中,连血液里的声音也是中华的声音,即使身处他乡,也改变不了中国心。

  这四部分中,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均以“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结尾,给人回旋往复的感受,让我们感到海外赤子的中国心是不可以改变的。

  

教学设计参考

《长江之歌》

  一、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长江的知识,搜集有关长江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有条件的可播放《话说长江》光碟,听一听、学一学歌曲《长江之歌》和《我的中国心》。

  二、导入

  播放《长江之歌》录音磁带或者碟片,如无条件教师则引导学生回忆《长江之歌》。

初步感受长江的宏伟气势。

引导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心中最强烈的想法是什么,最想对长江说些什么。

  三、初读感悟,小组交流

  自由地读一读这首歌词,把生字新词圈出来,多读几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画上问号,勾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和同桌或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体会母亲河怀抱的博大和宽广。

  四、细读体会,全班交流

  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在全班交流的,讨论全组认为最深的感受,做上记号,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

提出小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

  五、品读探究,升华情感

  咱们仔细看看这首歌词,它用第二人称,写来十分亲切,大家体会体

 

会。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长江是我们所深深依恋的母亲河,她就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站在我们的身旁,它更是一位坚强有力的母亲,给我们力量。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第二人称的好处。

重点读以下句子——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有条件的班级,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播放这几句歌词的碟片,引导学生随着旋律练习朗诵这几句。

条件不具备的班级,学生自己练习品读这几句。

  教师激情导语:

你听到长江惊涛拍岸的声音了吗?

你看到长江正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了吗?

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让人回肠荡气的歌曲。

播放全首歌曲。

学生自由地跟唱,自由地练习朗诵全诗。

  六、尝试背诵,丰富积累

  想进一步走进母亲河的怀抱吗?

想把长江的涛声听得更清楚吗?

咱们来试着背诵这首诗歌吧!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体会长江所蕴含着的深刻的民族情怀。

积累自己喜欢的诗句。

  七、拓展延伸

  关注长江(说明:

以下第2~4项为弹性设计,根据课堂时间和学生的情况而定)。

  1.身临其境,赞美长江。

  我们都是长江的儿女,闭上眼睛,想象着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长江边,对着长江吟诵我们心中的歌,可以用“你用……”的句式(小黑板或大屏幕展示),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句式。

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

  2.展示其他赞美长江的古诗词。

  多少年来,我们歌颂长江,因为她是我们的母亲河!

你还知道自古以来有哪些歌颂长江的诗句呢?

  如果学生能回答,就请他们回答,如果不能回答,就请他们在课外再搜集整理。

  参考举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3.拯救母亲河长江。

  面对千古赞颂的长江,面对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总是希望她永远年轻,永远健美,永远充满激情。

可是,当我们面对现实,当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一车车的垃圾倒入长江,看到黑黢黢的脏水流入长江,我们还能坦然地唱《长江之歌》吗?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长江正受到危害以及保护长江的资料,并说说面对长江如此的沧桑,还想怎样来保护母亲河。

 

  4.课后实践。

  有条件的班级,课后尝试成立长江母亲河环保小分队,组织公益劳动、上街宣传等,由学生自己印发相关的宣传资料。

 

《我的中国心》

  一、课前实践

  引导学生提前一周查阅体现中华志士爱国情怀的相关资料,特别是搜集从海外归来的中华赤子的资料。

  二、激情导入

  你们听过《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吗?

条件具备的可以播放这首歌曲的录音或光碟,请学生欣赏或跟着录音一起唱。

  这首歌是台湾著名歌星张明敏的成名作。

20多年来,他无数次地登台演唱这首歌曲,每次演唱,他都和观众一起热血沸腾,激情满怀!

这首歌为什么牵动这么多人的心呢?

答案只有五个字——我的中国心!

(揭题,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久唱不衰的《我的中国心》。

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三、初读诗歌,感受“我”的中国心

  

(一)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勾画出生字和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理解、认读,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看能不能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再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解决。

同时,把最感人的句子画下来,作上感叹号或者自己喜欢的符号,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学生自读,勾画,小组讨论。

  1.交流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明白了,就把问号画去。

  2.交流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读出来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三)全班交流。

  1.交流小组讨论仍然不明白的地方。

随机解决生字新词。

  2.交流小组内同学认为最让人感动的地方。

  四、再读诗歌,升华我的中国心

  1.想唱唱这首歌吗?

为了唱好这首歌,最重要的是熟悉歌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有条件的,引导学生跟着歌碟或录音的节奏朗读歌词,反复琢磨,感受,升华情感。

  2.最令人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指读,评价。

再读,比较。

如需要,教师可范读。

  正因为感动,所以,海外赤子要用这首歌来表达思乡之情。

现在,你就是那位多年未见到祖国母亲的海外赤子,在梦中,你来到了祖国,你唱起了《我的中国心》。

试一试。

放录音,学生跟唱,反复诵读,感受。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滚烫的中国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不能忘记中国是我们的母亲。

那么,只有海外赤子才拥有一颗中国心吗?

还有多少炎黄子孙,正是在中国心的感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