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夫小学课改汇报材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8562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逸夫小学课改汇报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逸夫小学课改汇报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逸夫小学课改汇报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逸夫小学课改汇报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逸夫小学课改汇报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逸夫小学课改汇报材料.docx

《逸夫小学课改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逸夫小学课改汇报材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逸夫小学课改汇报材料.docx

逸夫小学课改汇报材料

引领师生成长,成就幸福人生

——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与成果展示会材料

平坝县逸夫小学

太阳之车来来去去,绿了芭蕉红了樱桃,转眼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校已经走过了8年的历程。

2002年秋季以来,新课程改革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逸夫这方沃土,为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学校始终坚持“让教育处处精彩,让儿童天天快乐”的办学理念;坚持“轻负担、高效率、显特色、重发展”的办学目标,紧扣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一中心,抓住转变教学方式这一关键,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在管理机制创新、校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研究、特色建设打造等方面不断开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八年的风雨兼程,三十多个春夏秋冬,二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我们一路走来,学校在一次次艰苦卓绝的改革中奋起,在一次次敢为人先的开拓中不断前进……我们在用一个个实际行动诠释着逸夫教育人对“追求卓越,行胜于言”的平坝精神的独特理解。

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的深刻变革,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平坝县逸夫小学——这名平坝县教育战线上崭露头角的“新兵”,也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中苦苦追寻吃好“课改”这只“螃蟹”的方法和途径。

我们精心制定了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确立全方位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成就教师和学生的幸福人生,打造一所“创新,求是,诚爱”的高品位学校的课改目标。

八年来,我们以校为本,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建立健全全新的管理制度,构建全新的管理模式,努力建设积极、规范、人文、和谐的校园文化。

开展富有实效性、创造性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开发和实施具有校园气息与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加强德育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终身发展。

新课程改革伴我们同行,新课程改革促我们成长,成就着一个个幸福的人生……

一、理念与视野更新,教师与教苑涅槃。

1、建章立制——规范课程改革管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教导处专门负责课改工作。

按照《平坝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学校制定了《平坝县逸夫小学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各种组织机构健全,各项制度日趋完善,工作计划落实情况良好,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课题组、学科研究组及专家指导组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激励机制——增强教师责任意识。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之所在。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创新管理机制,努力建设规范、人文的校园文化,全方位为教师提供宽松、愉悦、和谐的工作环境,不断为课程改革奠定扎实的师资基础。

逸夫小学的教师大多是通过严格的择优录取考试从全县的广大中小学校选调而来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都比较合理。

以前,他们雄心勃勃,在各自学校曾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如今,他们意气风发,都期望在新的岗位上寻求自己事业上的突破,建立新的功勋。

在新的学校里,如何找到合适的发展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新课程改革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大胆引进竞争机制,推行全员竞聘,加强业务考核,让广大教师切实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使所有教师的教师都获得了成长的信心和动力,不断焕发出“为荣誉和成就而战”的工作热情。

2、人文关怀——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洪流,有的教师望而却步,有的教师无所适从,普遍表现出紧张、焦虑、担忧、动摇的心理。

为此,我们着力构建和谐的管理文化,用宽松的环境、心灵的沟通、和谐的气氛增强全体教师的组织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

生存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

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会敬业,敬业才会创新。

我们在细节中渗透人文关怀,三八节,组织女教师开展有益身心的文娱活动;青年节,组织未婚教师共进晚餐;教师节,给每位教师送上诚挚的祝福;全力解决老师们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力争做到有难帮,有喜庆,有忧排。

我们为老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人性化的教学和办公条件,全方位关注每个教师的生命质量。

一切以尊重为基础,以理解为纽带,以沟通为途径,以团结发展为目的,切实解决每一位教师的心结,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使广大教师找到自身价值和职业幸福感。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我们以博大的胸怀团结和接纳持不同观点的教师。

学校的教师来自平坝四面八方,他们时时刻刻都在以不同的视角和经验审视学校的管理,偶尔还会发发牢骚,表达不满。

我们认为,人无完人,学校的管理难免挂一漏万,容许教师争论,容许教师虚心接受教师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承认失误和过错,对于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不无裨益。

也只有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和能独立思考问题的教师才可以培养出具有民主意识、有主体精神、有独特思想的学生。

自由的思想是人世间最绚丽最灿烂的花朵。

我们对教师实施弹性管理,创造自由的空气缓解教师们的心理压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让教师们去从事自己的思想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这样,每个教师在自由状态下,真正感受到了快乐和幸福,不断迸发出一个个创新思维的火花:

一个个奇思妙想不断涌现,一个个个性鲜明、视角独特、思维成熟的新观念得以充分张扬。

从而不断适应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推动着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4、活动载体——培养教师团队精神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两个人是无法取得实效的,因此必须一支团结、合作、高效的团队。

为了打造一支步调一致,和谐共处,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的教师团队,我们利用多种渠道渗透团队思想,强化团队意识。

如鼓励教师为学校提合理化建议,组织教师开展诸如骨干教师传帮带、青蓝对子帮扶、“同备同上同听同评一堂课”等各种教学活动,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

群雁高飞头雁领。

学校拥有40位省、市县级教育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他们的业务素质强,在本县及相邻县校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放大名师效应,可以带动全校教师共同成长。

学校为骨干教师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努力为骨干教师创造对外参观、考察、学术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广猎信息,了解新成就,学习新经验,充实自我。

同时,学校也给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要求他们课堂开放;每学期承担一次校级示范教学或专题讲座;每学期指导一位青年教师上一节汇报课,发挥对青年教师的引领作用。

5、校本培训——强化教师课改理念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能基本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使培训工作为新课程改革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学校还把课改成果作为教师的科研成果,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时作为重要依据,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课改热情,学校课改氛围日益浓厚。

在校本培训过程中,我们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蹲下去”战略。

课改实验开展八年以来,我校从行政到一线教师,先后到安顺、贵阳、广州、上海、安徽、珠海、广西、成都、重庆、西安、等地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达上百余人次,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优质课评比、教学基本功、观摩教学、教学研讨会达60余人次。

外出学习归来的教师进行学习情况汇报,及时开展二级培训,让全体教师共享学习成果。

学校坚持构筑育人兴校的平台,强化培训,把锻造名师的机会提供给每一位教师,实现其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邀请安顺教科所的陈福宇、冉黔鸣副教授、安顺一中的陈捷副校长、杨艳鸣主任,贵州教育学院的刘启艳、李建年专家、贵州省国土厅的杨文历教授来学校教学,给教师们传经送宝、释疑解惑,还邀请了手拉手学校紫云一小、紫云坝扬小学、普定一小、普定三小、镇宁实验学校、和关岭一小、二小、三小及本县的齐佰、关口、高峰、乐平、朝田、五里等学校的老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此外,学校领导带领行政积极随堂听课;教导处、工会、总务后勤下年级蹲点,关注实验的每一个过程。

6、岗位练兵——锤炼扎实的教学技能。

岗位练兵不仅可以激发教师苦练“内功”的热情,而且能成为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

学校定期开展以“我对课改的认识”为主题的各科骨干教师交流会,教师课堂大比武、大练兵活动,举办教师技能大赛,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了说课、教材分析、下水作文、即兴沙龙、趣味数学解题、英语口语等一系列比赛。

通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竞赛,敦促青年教师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不定期召开“新课程改革实验阶段性校本教研汇报课”,不断总结、反思、调整、使学校的课改工作沿着健康、正确、有序的轨道发展。

二、理论与实践并重,探索与求实同行。

如果把新课程改革比作一艘博浪击流的航空母舰,我们可以看到:

这艘军舰已经配备了大量的“新型武器”,新名词、新花样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在课程改革风起迭涌的滚滚浪潮中,我们常常感到教育现状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的境界存在的巨大差距,故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终南捷径捷径,惟有靠锲而不舍、求实创新的教研实践,才能不至于落入所谓“穿新鞋走老路“的窠臼,经过认真的研究和探讨,我们把课改的终极目标定位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激励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成长,并着重进行了以下的探索。

1、校本教研活动——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源头活水。

逸夫小学建校伊始,就把加强教育教学科研作为强校之基。

承担课改实验以来,我们有意识地将课改工作与课题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坚持校长、教导主任等成员与各年级组、教研组联系制度,变以“检查”为主为以“研究、交流、沟通、指导”为主,不再以“监督检查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行政成员与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变居高临下的指导监督为平等、民主的互动式研究、交流、组织、参与;在立体化的信息交流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教师有了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机会,在教研员与教师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为验证课程标准、验证教材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彻底改变那种强调自上而下、上行下效的开展教研活动的工作方式,形成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教研工作机制,支持教研组根据本组、本学科实际,开展富有创造力和特色化的教研活动。

校本研究活动是最行之有效、最能体现学校研究特色的方式。

2006年我们承担两个省级立项课题的研究时,加强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把教师参加教科研工作情况和成绩纳入年终考核之中。

对承担教学研讨课公开课、在专业报刊上发表文章、有教科研成果获得鉴定或被表彰奖励、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竞赛获奖等,分层级加分;承担工作和工作完成情况区别对待。

在评选先进、职称评定等过程中,对于教科研积分高的教师优先考虑。

同时,校本教研以新课程为导向,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教师勇于把自己的困惑“贡献”出来,积极创建新的教研模式。

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年级备课组为研究小组,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主体作用和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优势,采取“自我反思提出问题—教研组研究确定课题—备课小组共同设计方案—研究者付诸实施并反思—教研组集体反思与评价”的运行机制进行校本教研。

将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校本培训、教学研讨、案例交流等有机结合,为教师参与教研创造了条件和平台。

教师增强了研究意识,成为了校本教研的主体,养成了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良好习惯,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提高,逐步形成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课改实验以来,我校向省市教科研单位申报并获准立项研究课题共2项(即《整合校内外资源进行环境教育的研究》和《贵州少数民族综合素质的研究》)2009年12月通过专家组评审成功结题。

今年,我校又向省、市教科所递交申请立项研究课题7个,所有课题均在实施。

省级教育名师课题《 启智增智激智益智钥智睿智琼智慧智——语文教学的“炬智”诀》被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专家组专家评为良好,四位省级骨干教师课题:

王艳琼老师的《绿色语文——张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心灵》,徐国珍老师的课题《提高民族学生综合素质》,陈霞老师的课题《浅谈小学低年段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探究》,郝登香老师的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被贵州省继续教育学校的专家评为优秀。

为使校本教研制度化,并加强其对教学的促进和提高,我们依据新课程理念,修订了《逸夫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教研活动为课改实验专门开辟时间,定专题、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活动形式。

并陆续制定了各项校本教研制度,要求要求每位教师用《细则》来自检自己的教学全过程,使计划、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等都围绕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进行。

学校组织定期(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常规检查,全面安排、详细检查、严格要求、认真记录、及时反馈,优点在全校推广,不足限时整改,并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之一。

教学管理人员坚持听“推门课”、“跟踪课”、“比较课”,采取各种形式不定期抽查上课、教案、作业批改、学业评价等教学情况。

我们既摒弃“穿新鞋照走老路”的覆辙,也不断反思课改课堂中出现的“虚假繁荣”的现象,表面的热闹,并不意味着课堂的实效,而有效性是课堂的生命,弄虚作假的教学思想应当制止,哗众取宠的教学手段应该摒弃,可有可无的教学步骤应当删减,于是,我们提出教育的“返璞归真”,也就是“宁要有缺陷的真实,不要完美的虚假”。

为了真正摒弃“作秀课”,追求“常态课”,学校领导转变听课的评价尺度,对老师们的课堂有了更强的包容性,关注的是师生课堂生命的历程。

由此,我们形成了富有逸夫小学特色的“常态课”教研风格: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在本组上一节“常规课”,在“常规课”的研讨中,鼓励教师不搞表演,不要怕出丑,更不要怕领导听课,愿意把课堂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有针对地进行反思与调整,甚至还充分开掘了外校的教研资源,每每请前来听课的专家和同行留下意见和建议,这一做法不仅提高了师生的课堂实效,更提高了我校课改科研的实效。

2、评价机制改革——为新课程实施提供导向。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为此我们在新课程的评价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首先,学校以人为本,制定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全面摒弃了落后的“升学至上,分数唯一”的传统评价标准,激励教师树立新的育人观念,立足岗位求发展,超越自我求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投身课程改革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乐于奉献,勤于科研,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提供了制度保障。

其次,学校以人为本,为学生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成长足迹。

实施新课改,处处都能感受到实验教师十分重视课堂评价,除了师生互讦外,还有生生互评,这同以往的教师独揽评价大权,学生没有评价资格的教学过程是迥然不同的。

如当有同学讲了自己的观点看法后,教师并不急于评价,而是启发同学,某某同学说得怎么样。

有的时候教师还未出口,就会有学生站出来帮助同学纠正错误。

课堂上师生互评,不但培养了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习惯,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竞争、思考、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面对这一群群正茁壮成长、活泼可爱、模仿性强、好奇心热烈、求知欲旺强,有明显个性差异的学生,恰当的评价将是促进他们充分发展的有效的催化剂。

课堂上常常飞扬着这样的声音:

“老师被你的朗读感动了,你一定会发展成为一位优秀的播音员!

”“我非常欣赏你独到的思考”。

教学过程最能展现学生的智力活动,科学的教学评价,更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发掘、智力的发展、个性的张扬。

不同作业的巧妙设计、答案的多样为学生设置了展现才华的平台,使学生都有了施展本领、锻炼自己的机会。

教师的一句句“你真棒!

”“你真行!

”“这个问题真奇妙!

”“你真了不起”1“我为你们骄傲!

”这赏识激励的评价,使学生心情象阳光一样灿烂,才智如泉源一样喷涌。

课堂上学生七嘴八舌你言我语你唱我跳的氛围,既是对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挑战,也是新课改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它为每一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得到教师的青眯关注。

多看一眼,多帮一把,互帮互学“成了家常便饭,教师巧用奖小红花、智慧果、发现星等手段激励学生,学生得到了教师认可,获得了成功感,在趣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学中悟,这样人人都积极参与的能动状态下,开放了学生思维空间,学生善于用多样化策略解决问题,学生的充分发展不再是空想。

新课程改革更为实验教师提供了展现自我才能的舞台,他们善于用教材而不“教教材”,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

如,善用新教学智慧去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将自我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对学科的广博修养充分释放和张扬,艺术、恰当、科学地调控处理教材,在三尺舞台上挥洒自如,疏密有度、庄谐有度、深浅有度、讲做有度,举一反三,游刃有余。

这里有茅塞顿开、悠然心会;有浮想联翩、百感交集;有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更有内心的澄明和世界的敞亮。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这里放大着自己的梦想,阅读着历史的精彩。

教师们精心设计的评价语言(课堂评价语言、作业评价语言及各项活动的评价语言等),富有激励和挑战性,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是”、“不是”、“对”、“错”、“非常好”、“你真棒”等简单评价语,代之以鼓励性、启发性、人文化的语言。

这种教育教学语言更加贴近学生,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不断发展,帮助学生感受成功,建立自信。

这一一句简单恰当的激励性评价在学生心中产生了极大的反映,就像一枚看不见的奖章让学生感受成功,增强自信,激励进步,时时处处触及到学生情感深处,受到强烈震撼。

激励性评价让课堂的学生学习充满了活力,通过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进而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力量;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形成了对自己的鞭策,开辟了发展的通道,通过评价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密切了师生的关系,加强了师生沟通和理解。

进行心与心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

学校管理制度以人为本,注重对师生激励促使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及领导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关系越来越融洽,越来越和谐。

3、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成长插上翅膀。

2002年9月我校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二节。

多年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是积极倡导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目标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

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发展自我。

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积极倡导学生自主选择活动课题,自定活动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浓厚兴趣。

从研究中我们发现:

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都要以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直接经验为基础。

只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和亲身体验,实践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二是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重视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指导学生去寻找各类课程之间知识的最佳结合点,使各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得到充分地发挥。

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掌握好各种知识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这样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三是重视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鼓励性的评价是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教育艺术手段,也是激励学生把活动向纵深发展的一种最有效的评价方法。

重视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综合实践的活动中,我们不仅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取得成果之后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评价,还特别注重对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主动参与的热情,以及自我感受、独特的见解等,也同样给予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鼓励。

使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更有兴趣。

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为了得到所需信息及资料,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如采访、上网、调查、阅报等,但学生普通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胆小怕事,不愿与陌生人主动交流,缺乏自信心。

不能勇于自我表现,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和鼓励。

如在“地氟病调查”活动中,很多学生上街采访,第一次就碰壁了,原因是人们对这个话题比较陌生,学生也解释得不清楚。

回来后学生不气馁,向老师请教,吸取教训,终于达到了采访的目的,从中懂得了与人交流的方法。

又如通过组织高年级学生观看演讲家邹越演讲视频“让生命充满爱”活动中学生能认识到“懂得感恩、学会做人”,懂得了要怎样做人,在家中要孝顺父母;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社会上要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做一个热爱祖国的合格小公民。

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了运用知识展示才能的机会。

例如在“祖国好,家乡美”活动中,学生为了更直观、更形象地介绍我们家乡收集了很多资料,同学们滔滔不绝地交流,充分地展示了自我。

很多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对贵州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有的画画,画的是黄果树大瀑布的美景。

有的唱歌,展示贵州各民族优美动听的歌舞。

有的收集图片举行展览……从活动中不难看出学生能灵活地把各科知识运用上。

综合实践活动,也让广大的教师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八年来,我们见证了老师们在实际操作时的艰难,也见证了广大教师的迷茫,以及教师们的尝试、探索和坚持。

教师和课程是相互磨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离不开教师的心血和汗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很多教师也在和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型课程共同成长。

参与、组织活动的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理性了。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着手开发符合我校实际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的综合实践课程。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逐步开始去除前期的迷茫和浮躁,渐入平静理性的思考的阶段,这样的发展更为坚实,让人感到踏实。

4、校本课程建设——初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与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和新任务,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深化课程改革、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

课改八年来,“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思想逐步深入到我校的办学理念中。

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下,我们以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为抓手,以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实际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资源,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德育教育、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等内容紧密结合,使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一方面成为了国家及地方课程的延续和有益补充,另一方面在课程开发与建设中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初步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赋予了学校教育教学更广袤的想象力,给教师提供了更宽泛的创新环境和发展机遇,给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成长空间。

2003年,我校正式启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出台了《平坝县逸夫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方案》对学校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课程定位、课程开发策略、组织及管理机构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和明晰。

《方案》在认真分析学校现有课程开发能力、科学评估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整合、补充、拓展与引进。

在《方案》指导下,通过科学分析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师资、设施和经验优势,先后开发《环境教育课》、《践行“八荣八耻”思想品德教育课》、《安全教育课》、《阳光体育》四门校本课程的《课程纲要》,从课程开发背景、课程形态、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了设计和规定,并经过几年的潜心建设,在经过学习、反思、实践、总结、修改、提升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的校本教材。

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锻造了一支讲学习、重科研的领导队伍,打造了一批勤钻研、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如我们以省级课题“整合校内外资源进行环境教育”为引领,带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