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站旅客地道顶进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8404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0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前站旅客地道顶进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台前站旅客地道顶进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台前站旅客地道顶进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台前站旅客地道顶进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台前站旅客地道顶进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前站旅客地道顶进施工组织设计.docx

《台前站旅客地道顶进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前站旅客地道顶进施工组织设计.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台前站旅客地道顶进施工组织设计.docx

台前站旅客地道顶进施工组织设计

改建铁路京九铁路电气化工程

K485+490.601-6.0m台前站新建旅客地道

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

(一)编制依据

1、《改建铁路京九铁路电气化工程(北京西至淮滨段)K485+483.001-6.0米新建旅客地道施工图》。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3、《铁路桥涵施工规范》、《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

4、《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用指南》。

5、《济南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08]226号。

6、现场实地勘察情况、资料及信息。

(二)编制原则

1、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必须符合建设指挥部对工期的要求。

2、工程质量必须符合铁路工程施工验收标准,保证质量合格。

3、施工组织设计中所涉及的人身安全、行车安全等问题,须编制专项预案,专人落实,坚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4、在仔细考察工程实地,认真研究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顶进施工的工程特点及现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本旅客地道位于京九线台前站内(设计里程K485+490.6,运营里程K485+454),为1-6.0m双向出口旅客地道。

本地道分顶进节、现浇节、出入口三部分。

顶进节长度22.94m,净空尺寸高3.50m×宽6.0m,顶进施工时下穿京九线上下行正线(I、II股)及台前站站线(3、5股),与京九线正交。

采用D24施工便梁进行线路加固,利用行车间隙采用顶镐将工作坑内的预制框架顶进至设计位置;现浇节每端6.5m长,基本站台为直通口,中间站台设立封闭端,现浇混凝土施工;出入口长度为封闭节5.44m+敞开节14.56m。

顶进节、出入口封闭节及敞开节断面图如下:

 

 

(二)地质概况

旅客地道区表层为填筑土:

黄褐色,以密实的粉土、软塑粉质黏土为主;下伏粉质黏土:

黄褐色,软塑,基本承载力为110Kpa;粉土:

黄褐色中密,基本承载力为120Kpa;再下一层为粉质黏土:

黄褐色,软塑,基本承载力为110Kpa;黏土:

灰褐色,硬塑,基本承载力为80Kpa;粉土:

褐黄色,密实,基本承载力180Kpa。

地质资料表

孔口高程:

44.26m稳定地下水位:

40.16m

层深

M

地质说明

基本承载力

Kpa

0-2.8

填筑土:

黄褐色,主要成分为粉土,稍密,潮湿。

2.8-4.0

黏土:

黄褐色,软塑。

80

4.0-5.9

粉质黏土:

黄褐色,软塑,含铁锈斑纹。

110

5.9-10.0

粉土:

黄褐色,中密,饱和。

120

10.0-12.2

黏土:

灰褐色,硬塑。

80

12.2-14.8

粉质黏土:

灰褐色,软塑,含铁锈斑纹。

110

14.8-16

粉土:

褐黄色,密实。

18

孔口高程:

48.35稳定地下水位:

40.05m

层深

M

地质说明

基本承载力

Kpa

0-7.5

填筑土:

黄褐色,0-2.0m主要成分为粉土,密实;2.0-4.0m主要成分为粘土,硬塑;4.0m以下主要为粉质粘土,软塑。

7.5-10.0

粉质黏土:

黄褐色,软塑,含铁锈斑纹。

110

9.8-13.4

粉土:

黄褐色,11.3m以上潮湿,密实;11.3m以下饱和、中密。

120

13.4-16.1

粉质黏土:

黄褐色,软塑

110

16.1-18

黏土:

灰褐色,硬塑

80

18-20.45

粉土:

褐黄色,密实

180

地下水位埋深4.1m∽8.3m(高程40.05∽40.16m,顶进节底板底高程41.36,现浇节底板底高程41.26,地下水位位于地道底1.1∽1.2m),水位变幅1∽2m。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地震基本烈度7度),最大冻结深度0.42m。

(三)构造设计

1、箱体、出入口混凝土标号为C35,洞内回填及栏杆基座采用C30。

人行梯道斜坡找平采用M10水泥砂浆。

2、箱体与转角相连处设置变形缝;封闭节与敞开节相连接处设置变形缝;敞开节2m平坡处设置变形缝;变形缝宽度为30mm。

3、箱体设计地基加固为换填三七灰土,深度1.5m,宽度为超出框架底宽(0.6+6.0+0.6=7.2m)一边各1m共计9.2m,允许承载力不小于120kpa。

4、箱体边墙设置丙种防水层。

(四)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规格及说明

单位

数量

1

C35钢筋混凝土涵身,抗渗标号P8

M3

293.0

2

C35钢筋混凝土封闭、封敞、转角,抗渗标号P8

M3

536.46

3

C35钢筋混凝土端板,抗渗标号P8

M3

21.76

4

台阶M10水泥砂浆磨面

M2

14.56

5

甲种防水层

M2

1500

6

丙种防水层

M2

220

7

变形缝

14

8

钢栏杆

M

137.04

9

挖基土方(封闭、封敞、转角6m内无挡有水)

M3

3080

10

地基处理换填三七灰土h=1.5d=9.2

M3

500

11

弃土外运

M3

3080

12

洞内回填C30混凝土

M3

41.7

13

工字钢防护L-7.8m

356

14

基底换填砂夹碎石

M3

391.0

15

顶进

设备

后背

钢轨桩h=7-8m

77

挡土模板

M2

64.0

后背梁C25混凝土

M3

12.3

滑板

C25混凝土滑板、地锚梁

M3

58.5

碎石垫层

M3

23.7

M10水泥砂浆抹面

M3

4.7

石蜡

M2

237.1

塑料薄膜

M2

237.1

C25混凝土导向墩

M3

3.3

顶进

Kt-m

41.12

16

顶进

顶进挖土

M3

776

线路加固D-24便梁加固

4

17

工作坑

工作坑挖土

M3

2055

18

中间缝

钢料

T

1.56

19

其他

补充道碴

M3

193

按拆钢刃角

T

5.65

回填土

M3

2955

大口井降水

套.天

1500

出土道

M3

900

挡土模板,基坑防护

M2

297

M15水泥砂浆垫层

M3

10.3

涵身涂石蜡

M2

546

三、工期安排

总工期3月15日至8月30日,累计169个工作日。

1、3月15日-20日:

队伍进场,平整场地,临时设施搭建,降水井钻孔,埋设管道,钢筋加工。

2、3月21日-22日:

开挖工作坑、锚梁、排水沟、集水井。

3、3月23日-24日:

滑床板碎石垫层、钢筋、混凝土、找平层、润滑层施工。

4、3月25日-28日:

绑扎底板钢筋,支立底板模板。

5、3月29日:

灌注底板混凝土。

6、3月30日-4月5日:

绑扎边墙、顶板钢筋,支立边墙、顶板模板。

7、4月6日-7日:

灌注边墙、顶板混凝土。

8、4月8日-14日:

后背梁、钢轨桩、后背填土施工、拆除既有站台。

9、4月15日-18日:

框架防水找平层、防水层、砂浆找平层。

10、4月10日-30日:

京九线上、下行正线慢行开始,速度45km/h,便梁支点、安装便梁施工。

11、4月1日-4月30日:

轨道车运输

12、4月14日:

京九线上、下行轨道应力放散。

13、4月19-24日:

封锁I股,同时封锁5、3股,5、3、I股方正枕木,穿钢枕,5、3股不存放车。

II股方正枕木,安装钢枕。

4股方正枕木,安装钢枕。

14、4月26日:

封锁5、3、I股,跨越5、3股向3、I股移便梁2片。

15、4月27日:

封锁5、3、I股,向5、3股线间移便梁2片。

安装3、I线间便梁2片。

16、4月28日:

封锁II股,向II、I股线间移便梁2片。

封锁5、3、I股安装便梁。

17、4月29日:

封锁4股、向4、6股线间移便梁1片。

封锁II股,安装便梁,封锁5、3、I股,安装便梁。

18、4月30日:

利用天窗点安装便梁。

19、5月1日-20日:

顶进挖土,换填基础、顶进框架,每顶进一个顶程为一个循环。

20日框架就位,顶进完毕。

20、5月21日-6月10日:

基本站台、中间站台框架端现浇节施工,绑扎钢筋,支立模板,灌注混凝土。

I、II、3、4股夯填三七灰土,补充道碴。

21、6月11日-20日:

纵移便梁、跨线横移便梁。

22、6月20日-7月10日:

中间站台两侧出入口及基本站台一侧出入口施工完毕。

23、7月11日-7月31日:

所有站台面以下部分施工完毕

24、8月1日-31日:

运输便梁,施工风雨棚等设施,达到验收标准。

四、施工前期准备

(一)施工组织机构

项目部将按照“铁建设[2008]51号关于积极倡导架子队管理模式的指导意见”进行组织管理。

架子队按照“管理有效,监控有力,运作高效”的原则组建。

架子队设置专职队长、技术负责人,配置技术、质量、安全、试验、材料、领工员、工班长等架子队主要管理人员。

各岗位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项目经理

李如杰

副经理

张良卢家明林洪太

总工

李宁

技术

宋磊

安全

苑广友

物资

高永刚

质量

唐晓义

架子队队长

董云龙

 

架子队管理人员配置

1

队长

董云龙

5

物资

张祥斌

2

领工员

季新军

6

安全

朱纪厚

3

技术

史颖利

7

质量

唐晓义

4

实验

杨彬

8

工班长

彭先训

(二)劳动力安排

主要劳力配置表

序号

工作内容

人数

序号

工作内容

人数

序号

工作内容

人数

1

领工员

2

6

安全检查

3

11

安换顶铁

基本劳力

60

2

起重工

4

7

发电机司机

1

12

挖装运土

3

线路工

4

8

安全防护

10

13

圬工

4

电工

2

9

机械维修

1

14

其余

5

技术测量

2

10

千斤顶操作

2

15

(三)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主要机械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挖掘机

1.0m3

2

2

装载机

ZL30F1.7m3

2

3

自卸汽车

8t

8

4

发电机

200KVA

1

5

对焊机

100KVA

1

6

电焊机

23KVA

2

7

混凝土搅拌机

JS500

2

8

混凝土振捣器

插入式/平板式

4/6

9

钢筋切断机

 

1

10

钢筋弯曲机

 

1

11

蛙式打夯机

 

5

12

顶镐

200t

10

13

高压油泵

10

14

传力柱

延米

340

15

深井泵

 

10

16

钢轨(旧)

80

17

工字钢

I40cL=12.5m

24

18

施工便梁

D24型

5

19

高压油泵

2

备用

20

深井泵

2

备用

21

顶镐

200t

2

备用

22

发电机

200KVA

1

备用

(四)施工临时设施

本工程交通便利,可以满足施工材料和混凝土的运输进出场问题。

材料堆放场地、钢筋加工场地、临时弃土场需短期征用周边土地。

施工用电由当地接入,钢筋对焊、顶进设备用电由项目部另备发电机专项供电。

施工用水取自大口井降水所抽取的地下水,可以满足施工需要。

顶进施工前,考虑到现场实际情况,因基本站台、中间站台相关部分已完全拆除,为确保乘车旅客人身安全,申请台前站自4月10日至8月30日停办客运业务。

因既有出站台阶影响工作坑施工范围,因此在拆除既有出站台阶之前,于台前站办公楼西侧,搭设3m宽临时台阶一座及修建临时出站通道。

(五)技术准备

完成现场详细勘查工作,现场控制网的布设,包括水平基准点、水准标志等。

严格按照图纸所示的要求,清理施工场地范围、临时征地范围内阻碍施工的各种构筑物、障碍物以及树杆、树墩、树根和其它植物,并做好统计工作。

需要拆除、重建的设施、与相关单位协商、达成协议后进行。

清理场地过程中,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如地下设施、管线)应立即通知设计单位及产权单位,现场确认解决方案、妥善处理。

五、总体施工方案

1、工作坑:

据现场技术交底确认,为保证站房安全及既有进站通道的完好,人行地道中心为距离既有进站口向北25m处,顶进工作坑设于基本站台东侧台前站原出站口位置偏北。

2、线路加固: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D24型施工便梁支点。

箱体顶进施工:

5、3、I、II、4等5股均采用D24便梁加固。

出入口施工:

采用纵移D24型施工便梁至出入口位置进行卸载。

3、施工顺序:

工作坑预制箱体,股道间支点施工→便梁加固线路→顶进箱体→现浇节施工→纵移便梁→出入口施工→附属工程。

六、施工工艺及方法

(一)施工准备

组织技术人员核对地形及地质资料,复核中线及标高。

重点调查既有线路通信、信号、电缆的走向,对影响施工的地下埋设电缆报请有关部门进行迁移。

施工前进行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和普通线路轨缝调整。

(二)大口井降水

1、施工程序

大口井设计—定位—成孔—清孔—下滤管—回填滤料—安放潜水泵—降水—回填井孔。

大口井设计:

根据不同地质构造、土质特点、土层渗透系数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大口井井深、井距及布置方式,结果须结合实际经验调整。

在本工程中大口井采用φ50降水井,深度25米。

定位:

根据设计的井位及现场实际情况,准确定出各井位置,并做好标记。

成孔:

潜水钻机依据所定井位就位成孔,一般粘土可采用原土造浆,必须经常向井内补充清水,始终保持井内充满泥浆,防止井壁塌方。

清孔:

钻孔完毕,应立即向井内放置潜水泵清孔,潜水泵应放置在井的底部,抽出井内泥浆,以防井内淤泥积沉井底,影响井深。

清孔过程中,随着井内水位下降,不断向井内注入等量清水,确保井内满水,直至抽出比重为1.l的泥浆为止,停止抽水,测量井深,井深不足,必须复钻,重新清孔,直至达到设计井深为止。

下滤管:

清孔完毕,井深达到设计要求后,立即开始下滤管。

安放滤管时,用交叉成十字形8#铁丝,托在第一节滤管底部,4人通过井轴线上方所固定的滑轮各拉一根铁丝。

同时,缓缓下放铁丝,滤管随着铁丝在重力作用下缓缓下沉,同时,两人手扶滤管,注意防止滤管碰撞井壁。

待第一节滤管上口与井口平齐时,安放第二节滤管于第一节滤管之上,接着在滤管外侧包两层滤网,上、下管接合部位外侧用三根宽约4-5cm的竹片均匀布置在滤网外周,用12#铁丝将竹片与滤管捆牢。

同上,待第二节滤管上口与井口平齐时,安放第三节滤管,外包滤网,用竹片固定第二节与第三节滤管,以此类推,直至下完全部滤管为止。

下滤管过程中,必须保证,滤管外包两层滤网,滤管绑扎牢固,不得错位。

最后一节滤管管口高出自然地坪50cm,以防土施施工过程中,泥土进入井内。

回填滤料:

滤料采用级配砂石,回填滤料时,首先向井内滤管中回填lm厚的滤料,以防淤泥反冒。

然后再回填滤管四周,滤料填至地坪标高处。

在降水过程中,发现滤料下沉,应及时补充新的滤料。

安放潜水泵:

用两根8#铁丝固定潜水泵电机位置,测井壁将潜水泵缓缓放入井底滤料上高0.5m,井口横一钢管,通过8#铁丝将潜水泵固定于钢管上。

输水管引至污水排放位置。

降水:

潜水泵设置完毕,立即开始降水,要求昼夜专人值班,见水就抽,始终保持井内处于低水位状态。

降水过程中,要定时测量观察井水位降深,填写降水记录和绘制水位降深曲线。

以便准确掌握降水范围内,地下水位降低情况。

2、计算过程

(1)计算基坑井点管包围的平面面积

S=75.30×47.68=3591m2

(2)根据平面计算假想半径x0

x0=

(3)计算井点的影响半径R0

S=44.15-41.16+0.31=3.3m

按无压完整井计算H=44.15-38.35=5.8m

因箱体基底土壤为粉质粘土,取渗透系数K=0.5m/d

R0=1.95S=1.95×3.3×=11m

(4)计算井点系统总涌水量

Q=1.366K=1.366×0.5×

(5)计算深井过滤器进水部分每米井的单位进水量q

q=2πrL=2×3.14×0.25×1×=0.00025m/s

(6)计算深井过滤器进水部分需要的总长度L

L=7.2m

(7)计算需要大口井的个数n

假定需要大口井个数为10,则

h0===2.9m

nh0=10×2.9=29>7.2m因此假定10口降水井正确

(8)计算大口井间距

a=(63.2+21.5)*2/10=16.94m,取平均间距为16m,管井布置见附图。

(9)复核总涌水量

X1=33.4m,lgX1=1.52;X2=32.2m,lgX2=1.51;

X3=32.2m,lgX3=1.51;X4=33.4m,lgX4=1.52;

X5=9.2m,lgX5=0.96;X6=11.2m,lgX6=1.05;

X7=33.4m,lgX7=1.52;X8=33.4m,lgX8=1.52;

X9=11.2m,lgX9=1.05;X10=9.2m,lgX10=0.96;

lgX1+lgX2+…..+lgX9=13.12

Q=1.366K

=1.366×0.5×=158.5约153m3/d

(10)计算每口井井深

L=(9.2+9.61×0.75+1)/10+9.61+1+2.5=14.9m,实际采用25m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总涌水量、深井井点数和布置距离满足本工程降水要求。

(三)工作坑

根据设计和现场条件,顶进工作坑设在既有线路东侧。

根据现场确定轴线为工作坑中心线,自基本站台路基坡脚处起按1:

1的坡度下挖至工作坑基底。

工作坑平面尺寸按以下原则确定为10m×29m:

长度=前端空顶长度+顶进框构长+顶镐长度+后背梁厚度+后背厚度+后端工作面

宽度=顶进框构全宽+两侧工作面宽度+两侧集水井

工作坑范围内路基边坡采用1:

3水泥砂浆钢丝网防护,顺工作坑两边(垂直线路方向)设0.3m深×0.5宽的渗排水盲沟,采用砂夹碎石填充,采用3‰坡度,由路基坡脚向后背方向排入Φ1.0m*1.5m砖砌集水井内。

根据现场实际测量,工作坑开挖深度约2.5-3.0m,视土质情况可采用1:

0.75-1:

1的坡度进行放坡,必要时进行防护,确保临近建筑物的安全。

(四)滑床板

滑板采用C25号砼灌筑,厚20cm。

滑板修筑前在其下部地基上夯填碎石垫层,增加抗滑力,滑板下每3米设锚梁一道,与滑板一同浇灌。

地锚梁上底40cm,下底30cm,高40cm。

滑板砼要求振捣密实,表面平整度在2米长度范围内凹凸差不超过3mm。

施工时采用方格网控制高程法:

用直径16mm钢筋头埋入基坑内,分成2×2m方格网,在灌筑砼时按点找平,以控制滑板面高程。

待混凝土初凝后,顶面用厚度为2cm的100号水泥砂浆抹平压实,确保其平整度达到最佳效果。

润滑隔离层由润滑层和塑料薄膜组成,其作法是待滑板顶面干燥后,浇一层厚度3mm的石蜡(掺25%机油),浇洒时沿滑板长度方向每米挂一道铁丝,作为石蜡厚度的浇洒标准,每浇完一格,用刨光的直木板马上刮平,铁丝拆除后的槽痕用喷灯烤熔整平。

石蜡凝固后,撒一层0.5mm厚的滑石粉,然后铺一层塑料薄膜,薄膜接缝处压茬20cm并使茬口朝路基方向。

为防止绑扎钢筋时破坏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铺一层2cm厚与框架同标号的水泥砂浆。

导向墩采用C25混凝土浇注成型,框架身左右侧每隔5m设置导向墩一个,导向墩伸入滑板混凝土70cm,与顶进框架身间设置10cm的间隙,导向墩与滑板一次浇注成型,注意浇注时必须振捣密实。

(五)后背桩、后背梁

后背桩:

自预制涵身后2.5m处打入钢轨桩采用正反插打的办法打入钢轨,每延米12根,约需90根。

每根钢轨长度7-8m,垂直地道中心线打入滑床板下,深度不大于2.5m。

后背梁:

采用C25钢筋混凝土,后背梁高设为150cm,厚度设为100cm,长度设为10m,梁内钢筋采用Q235钢筋,为保证后背梁在顶进过程中与滑板混凝土间的强度,在滑板地板设置一层Φ20mm螺纹钢钢筋网片,螺纹钢间距20cm,为提高后背梁的强度,滑板与后背梁相接的11m段钢筋间距加密为10cm,滑床板纵向钢筋深入后背梁,与后背梁钢筋连接在一起,并保证与地道中心垂直。

后背梁与后背桩之间采用沥青毛毡作为隔离层,方便顶进完毕后拔出钢轨桩。

顶力计算:

P=K[N1f1+(N1+N2)f2+2Ef3]

公式中

P——最大顶力(t)

K——系数,取K=1.2

N1——框架顶上荷载(t),由于采用架空顶进,故该项为0。

f1——框架顶部表面与顶部荷重之间的摩阻系数,取f1=0.3。

N2——框架自重(t)。

N2=Q+10(t),式中Q为框架自重(t),10(t)为机具、人群、刃角以及未能及时运走的土重等施工荷重。

框架自重Q=2.6t/m3×293m3=762(t),故N2=Q+10=762+10=772t。

f2——框架底板与基底土摩阻系数,取f2=0.7。

E——框架两侧土压力(t)。

箱顶土压e1=ξγH1,箱底土压e2=ξγH2,其中ξ=0.3,γ=1.9t/m3,H1为轨底至箱顶高度,取H1=1.95m,H2为轨底至箱底高度,H2=H1+框架全高=1.95+H=1.95+4.70=6.65m。

故e1=ξγH1=0.3×1.9×1.95=1.11t,e2=ξγH2=0.3×1.9×6.65=3.79t。

E=(e1+e2)HL/2=(1.11+3.79)×6.0×22.9/2=337.0t。

f3——侧面摩阻系数,取f3=0.7。

所以P=K[N1f1+(N1+N2)f2+2Ef3]=1.2×[0+(0+772)×0.7+2×337×0.7]=1215,现场施工需采用10台200t千斤顶,能满足顶力要求。

后背计算:

计算资料:

土壤为粉质粘土,单位容重γ=1.8t/m3内摩擦角φ=30°

1、每米后背梁实际承受顶力计算

后背梁长度为10m,p1=1300t/10m=130t/m

2、钢轨桩长度(桩顶与后背土同高)H计算

(1)、计算主、被动土压力系数:

λa=tg2(45°-φ/2)=0.333λp=tg2(45°+φ/2)=3

(2)、钢轨桩长度计算:

Ep=pmax=

γH2λp=1/2*1.8*H2*3=130H=6.94m

实际取8m

3、计算钢轨桩打入工作坑底面以下的高度h

拟滑床板以上填土高度为5m,打入滑床板以下3m,检算如下:

(1)、计算桩后土壤破裂角θ

tgθ=tg(45°-φ/2)=tg(45°-30°/2)=tg30°θ=30°

(2)、计算推力系数:

λ=tgθ/tg(45°+φ/2)=0.333

(3)、滑床板以上桩后主动土压力:

E1=1/2*γ*H2λa=1/2*1.8*52*0.333=7.5t/m

(4)、滑床板处桩后主动土压强度:

σh=γHλ=1.8*5*0.333=3t/m2

(5)、计算滑床板以下桩后产生主动土压力的土层深度y:

设工作坑底面以下桩后所受主动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