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登鹳雀楼.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8316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 登鹳雀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四单元 登鹳雀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四单元 登鹳雀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四单元 登鹳雀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四单元 登鹳雀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登鹳雀楼.docx

《第四单元 登鹳雀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 登鹳雀楼.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单元 登鹳雀楼.docx

第四单元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

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

它位于黄河东岸,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

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

而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

2、板书课题:

登鹳雀楼

解释每个字:

登,登这个字在《青蛙看海》这节课已经学过了。

凡是带有撇和捺的字写时要舒展一下,登这个字下面是个豆。

鹳,这个字是本诗中笔画最多的一个字,这个字右边是只鸟。

雀,上面是个小字头,雀这个字,小字头我们在脚尖的尖中学过这个部分,那下面部分是“隹”部,隹这个字一般都跟鸟有关,比方说“小鹰学飞”中的“鹰”,雁过留声中的“雁”都有隹部,所以它指的一种鸟,凡是带有隹部的这个字,写的时候距离要紧一些。

“楼”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那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

楼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诗中带斜线是的作用?

(停顿)学生读题目(登鹳雀楼)

所以诗的标题应该这样读,登/鹳雀楼。

全班齐读。

生再读。

2、诗会读了,要想弄清是的意思就要弄清每个字的意思,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看一看你们看。

要想学一首古诗,要先把它读好,那你再把诗读一遍,把生字宝宝认一下。

三、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

问“想不想接受一下老师的挑战?

1、检查生字鹳雀楼一共三层。

那么每一层都会给你们带来一些生字宝宝。

如果你们读准我们就可以一层一层的登上去了。

①第一层:

谁来读?

“入层”其中“层”是平舌音。

②第二层我要交给你们加大点难度了。

三个字了。

依河目

③第三关,那我再加大点难度。

最后抽查一下,随便从中挑几个字。

现在我们三层楼都登上了,如果你能接受住下一个考验,你就能站在最高的一层楼上看到美丽的景色了。

你想不想看?

2、再出示易混淆的生字

指导写字,注意笔顺。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重点区别“人”“入”的写法,强调第二笔捺的位置。

四、品读诗句

1、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先读诗的第一句话。

示“白日依山尽”,指名读。

问:

白日指么?

(为何称“白日:

可能是因为想和早上初升的太阳区分开来,所以称为白日可能是因为当时山谷里的云雾很重,遮挡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太阳看上去成白乎乎的了)怎样呢?

看图,读句,想。

依山是说太阳下沉时是怎样的?

(紧挨着西山)依山尽是说太阳——指名再说说这句诗绘的情景。

把这个壮观的情景画下来吧?

怎样画呢?

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

这句话谁能读好?

指名读,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或她读了什么样的情景?

)再指名读,齐读。

2、那第二句写的什么呢?

读“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指说。

从这句诗的哪里知道黄河水流向大海?

(入海流,那我们能用我们的朗读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吗?

指名,评,读出气势。

3、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海。

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

这景象是多么壮丽啊!

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好好欣赏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

(示第一句话)指名,两边赛读,齐读。

4、真有气魄呀!

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的哪里呀?

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在想什么引读——千里目指想怎样?

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哪个字表示还要登楼?

示“更”。

(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

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是还要往上的意思。

引导说:

诗人想:

要想——,就必须要——。

(如果站在原地的话,再好也只能看到那景色)这是因为——?

让生试说。

(登高才能望远)

引出——所以中国就有一句俗语叫做:

站得高,看得远。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一首美丽的诗,现在我们一起跟着王之涣的脚步一起来看下这首诗

多美丽的景色啊,白日、远山、黄河、组成了一幅壮美的景象,让我们也胸襟大开,想要登高远望,看到千里之外更开阔更高远的地方,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呀!

这首诗的最后两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有人在作文中用到它,也有人把他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理想。

今天老师也想把这首诗送给大家,当我们想要自己编的更优秀时,就对自己说一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激励自己。

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我们也对自己说一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鼓励”自己。

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更上一层楼。

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欲穷千里目。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

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重点词语“生紫烟”“挂前川”,体会“飞流”“直下”“落九天”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

有没有李白写的呢?

(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

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

(李白生卒年月701-76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1、师:

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师:

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

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

解释题目的意思。

(指名回答)

3、师:

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

(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4、师:

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

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

请看光碟。

5、师解说: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

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

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

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

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

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6、看了这些优美的风景,你想说什么?

三、初读,检查预习

1、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师范读全诗。

学生边听边学习老师的读法。

4、指名读,师生纠正错误。

全班齐读这首诗。

四、合作探究

1、师:

刚才检查了同学们的读,老师看出同学们的预习做得很好。

下面,我们该做什么了?

(学生回答)理解诗意。

要求:

四人一组,通过读注释、查字典、看插图来理解诗的意思,无法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学生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五、全班交流

1、师:

通过交流,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来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2、指名汇报。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

“生”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加以理解。

日:

太阳。

香炉:

香炉峰。

紫烟:

紫色的烟云。

生:

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师指导朗读,要读出如仙如幻的感觉。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

离瀑布较远。

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

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

挂:

悬挂。

前:

前面。

川:

河流。

挂前川:

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

真有三千尺吗?

(没有,那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呢?

为了表现山非常高,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师:

古诗中经常用这种方法,比如我们学过的: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等等……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银河:

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

天的最高处。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

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

作者疑什么?

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疑:

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指导学生感受诗句所描写的壮观景象,朗读的时候要表现出气势。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六、指导朗读

1、师出示录象,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

2、学完了这首诗,你的体会是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注意古诗韵律和节奏。

七、作业:

给《望庐山瀑布》诗配画,或者将诗改为一篇文章。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气魄雄伟

飞流直下三千尺景象壮观

疑是银河落九天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本课生字生词。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出示黄山图片)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它位于安徽省的南部,每年有很多中外游客去那里游览观光,那里的景色非常秀丽神奇。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黄山的课文。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从课题中我们看出黄山的石头有什么特点?

(奇。

)你能给“奇”组个词吗?

(神奇、奇怪、奇特、奇形怪状等。

二、识字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词。

(1)形近记忆。

“区巨、它安”字形相近。

(2)字谜记忆。

仙:

一个人,在山边。

(3)多音字记忆。

“都”和“弹”。

(4)熟字记忆。

生字与熟字组词,便于记忆。

如“风景区、仙桃石、石盘、巨石、脖子、著名”等。

2、检查识字情况。

(1)指名学生读带拼音生字,解决字音的问题。

(2)指出多音字“都”、“弹”。

3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说说平时是怎样用这些字的。

4认读生字。

分析字形和在本课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初解文本。

1、运用课件欣赏黄山奇石课文插图,学生观察图片并讨论。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老师适当给予指导,查其错误。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然后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文主要介绍哪几种奇石?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5、你喜欢哪一种奇石,就美美读读这段,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指导朗读。

四、朗读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1)读中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意思。

配乐读出感情。

(2)该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共两句话。

第一句:

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

第二句:

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怪石非常有趣。

既点明了题意,又有“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全文的总起。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这一段有几句话?

(一句。

(2)读后说说仙桃石奇特在哪里。

(①形状像桃子;②大;③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④险,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3)这段话中的“好像”能不能换成是“是”、“犹如”呢?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这句话用的是比喻手法。

(4)齐读第2自然段,体悟仙桃石的奇特之处。

五、课堂小结。

学习第1、2自然段后,同学们对黄山的奇石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那就是“怪”“有趣”。

下节课我们再接着来欣赏黄山的奇特、有趣。

第二课时

一、上节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生词,读了课文,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欣赏了奇特有趣的仙桃石。

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黄山其他的奇石,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朗读感悟。

1“猴子观海”。

过渡:

“猴子观海”是块怎样的石头呢?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猴子观海”写具体的。

(2)抓住动词“抱”、“蹲”、“望”体会,这是用拟人手法把猴子写成人了;“一动不动”又把猴子与石头联系起来。

(3)猴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地望着翻滚的云海呢?

仿佛在想什么?

谁能把猴子想的说一下?

指导朗读。

2“仙人指路”。

(1)自由读,抓住句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仙人指路”写具体的。

(板书:

更有趣)

(2)你们能通过课文的描述把仙人的动作表演出来吗?

(3)这真是有趣的巨石,现在大家能读出更有趣的语气吗?

3“金鸡叫天都”。

(1)读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描写“金鸡叫天都”有趣的句子。

学生交流。

(2)这么冷冰冰的石头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它写活了,让人觉得它们确实有趣呢?

(拟人)请同学们用小圈圈出描写“金鸡”姿态、动作的词,自读体会。

(3)引读: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4学习第6自然段。

(1)课文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还介绍了哪些奇石?

有没有具体写?

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简单写的呢?

再读有关内容。

5指导朗读全文。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课文,大家有没有对黄山的奇石感到叹为观止呢?

其实,祖国的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同学们可以从课外书或者电视、网络上去领略它们的风采。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环、绕”等12个生字;运用熟字换偏旁、形声字特点等方法会认“环、绕、茂、晰、朦、胧、境”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清晰、朦胧、仙境、隐约”等词语,品味文中的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仔细品味文中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读中感悟,感受日月潭不同的秀丽风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引出话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那同学们都去过什么地方?

(学生畅所欲言)

 2、同学们去过的真多啊。

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去日月潭旅游,可以吗?

3、书写课题。

齐读两遍。

重点强调一下“潭”字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

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赶快在文中找找答案)同学们找的又准确,找的速度又快。

表现不错。

接下来认识生字。

2、出示字词认读。

(1)(带读音)(自由读、指名读。

齐读)

(2)出示字词(不带读音)

     宝岛   展现   建筑   群山环绕茂盛   清晰   朦胧   隐隐约约

 仙境   轻纱   台湾省  名胜古迹

(3)出示字:

    a.同桌互读、齐读。

b.重点强调:

 c.来读一遍。

我指哪个同学们来读哪个?

    d.你找找哪两个字的读音相同。

胜和盛同音是?

四声。

省是?

三声。

3、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认识这些字的?

4、指名按小节读课文,巩固一下刚才学的字词,看谁读的又准又有感情。

三、指导写字,书写美观

1、出示我会写的字12个字,学生自由读。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走一走纠正学生的坐姿)

 5.展示,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四、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出示课后“读读记记”(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太阳高照群山环绕风光秀丽树木茂盛湖水碧绿

名胜古迹隐隐约约点点灯光蒙蒙细雨

扩展填空

    群山(  )风光(  )(  )古迹隐隐(  )(  )细雨

    湖水(    )(     )灯光    树木(     )群山(    )

五、再次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以开火车的形式复习生字词。

 2、师:

看来同学们都记住了课文的生字词,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日月潭的景色。

二、朗读悟情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想一想日月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1)我们可以从文中哪一段可以看出来?

是啊最后一段:

出示: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

风光秀丽)

(3)指导朗读。

过渡:

因为日月潭景色美,吸引了这么多的中外游客都游玩,下面,我们

就一起来看看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日月潭的风光秀丽?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日月潭风光秀丽的句子,并读一读。

3、全班交流。

   学习第一段

   出示:

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一个湖。

日月潭在台中附近的高地上。

日月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

日月潭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1)指名读,谈体会。

(2)结合图片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

(3)那你知道日月潭周围有哪些名胜古迹吗?

想不想知道到底有哪些名胜古迹那?

结合图片理解。

  文武庙(图片)简单介绍。

玄光寺(图片)简单介绍。

孔雀园。

日月涌泉。

(4)那我们就通过朗读来读出日月潭的美丽。

    指名读、齐读。

  过渡:

你还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日月潭的风光秀丽?

学习第二段

    出示: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

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化岛。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1)指名读,谈体会。

(2)日月潭的水很深,你们猜猜日月潭会有多深,一个一个的猜。

(3)你们见过碧绿的湖水吗?

结合图片理解。

(4)日月潭的形状。

    a.展示日潭和月潭图片。

  b.这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

(比喻)

    c.谁能用“像”说句子?

   d.齐读。

 学习第三段

    出示: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

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1)你还从哪段体会到日月潭的风光秀丽?

(第三段)谁也找到这一段了?

找到的同学,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2)那谁来说说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指名谈体会。

    抓住“薄薄的雾,隐隐约约,点点灯光”进行理解。

(3)这些词语表现了清晨的日月潭的什么特点?

(描写了日月潭,若隐若现,

非常清静,温馨的朦胧美。

)  

    (4)指导朗读。

(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学习第四段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1)中午的日月潭给人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3)师:

这是一种清晰的艳丽之美。

(4)雨中的日月的美景又是什么样子的那?

找个同学来回答一下?

    出示: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a.谁来说说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

    b.童话中的仙境有什么特点?

(结合图片理解)

    c.指导朗读。

   三、拓展运用

1.出示三、四段分男女生读、

2.你发现这两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对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你们能不能按时间的顺序来完成下面的题目,如果能用上文中的词语就更好了。

出示日月潭图片:

清晨,              ,中午,             ,要是下起了雨              。

   

    4.小结:

看来同学们都学会这种按时间的写作方法,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话中经常运用。

四、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你把你学到的能不能讲给同学听?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抄写生字词。

3、做同步训练。

4、仿照课文第三、四段,写写你喜欢的地方的美丽景色。

    板书设计

 日月潭

                                清晨:

隐约美

            风光秀丽  中午:

艳丽美

                                 雨天:

 朦胧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

 2.理解并能听写课文中描写葡萄的句子。

 3.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5.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

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活。

背诵第2自然段。

               第1课时

一、出示课题,读题。

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那里产哪些水果?

  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3、把课文读正确。

 二、检查与学习。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1)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

新疆吐鲁番

  

(2)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3个词,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2、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

为什么?

  

(1)仔细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收获。

  

(2)交流讨论——你觉得葡萄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要点:

a.葡萄沟不但出产,而且盛产。

  b.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介绍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的。

  c.联系上下文理解:

盛产。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3.正确地朗读课文。

读通长句子,注意下面3句话。

  

(1)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扛下最甜

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2)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3)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荫房里制成葡萄于。

  4.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葡萄沟》一课。

(板书:

葡萄沟)

  2、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葡萄沟是怎样的地方?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

好地方)

  3、提出课时学习目标:

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这就是这节课

我们要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指名回答思考题。

(板书:

盛产水果)

  "盛产"是什么意思?

出产水果很多,可说盛产--出产的大米很多呢?

杭州盛产什么?

  3、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呢?

老师引读第二句。

(老师读表示月份的词)

  说说老师读的都是表示什么的词?

这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小结:

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过渡:

葡萄沟不但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而且也是个景美人美的地方。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这一自然段,编好句序。

  2、再次默读,想一想,这一段中的句子基本上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你是从

哪些词看出来的?

用"--"划一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