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8295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0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docx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docx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05-1206:

55 来源:

大连天健网

选择字号:

 T | T

    (经大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市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市政府全会精神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是大连经济社会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总体规划,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实施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专项规划、区市县规划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大连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种灾害的不利影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节“十一五”取得的重大成就

    过去的5年,国际航运中心框架基本形成,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现代产业聚集区初具规模,城市空间布局实现新拓展,改革开放取得重要突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社会建设成效最好的5年,也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

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1%,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约占东北三省的14%,比“十五”期末提高1.4个百分点。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美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1.4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7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5%;城市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

全域城市化布局逐步展开,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功能进一步完善,形成以“两港”为核心、“两路”为支撑的通达域内域外的立体交通网络和航运中心框架。

初步形成以“一岛三湾”为核心的现代化港口集群,与周边港口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加强;大连机场实现“军转民”,为民航持续发展赢得空间;以哈大客运专线、丹大快速铁路为主客运通道,哈大铁路为主货运通道的客货分离的新型铁路布局已现雏型;“四网一环”的公路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

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12.9%,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14.4%,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14.6%。

货物周转量5938亿吨公里,是“十五”期末的3.1倍。

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能力大幅提升,地铁、快轨等域内重点交通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全面启动,金融业主要发展指标翻番。

会展、商贸等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新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开局良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新进展,以“两区一带”和“一岛十区”为重点的产业园区建设,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石化、船舶、现代装备和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增强,半导体照明、高档数控机床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以物流、金融、旅游、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我市成为首批国家高技术服务业基地城市之一。

产业内部结构更加合理,产业素质明显提高。

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2005年提高12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15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全市涉农区市县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市6.4个百分点。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58.1%提高到2010年的64%。

瓦房店市、庄河市、普兰店市在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评比中分列第18、第50和第58位,分别比2005年上升50位、24位和17位。

    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通过大规模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业污染治理、电厂脱硫等工程建设,提前完成了“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

新建、扩建2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中水回用率分别提高至90.4%和40%。

开工建设了城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5年累计下降超过20%,全市林木绿化率达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平方米,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以上。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突出,长海县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考核,全市22个乡镇获得“辽宁省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改革开放取得重要突破。

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成功实施。

甘井子区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上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成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

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

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大连商品交易所成功实现向综合性期货市场转型。

旅顺口区、长海县获准全面开放,沿海经济带重点开发区域建设全面启动,大连进入全域开发开放新阶段。

保税港区正式封关运作。

长春、哈尔滨等内陆干港建设全面推进。

在东北地区率先全面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成功举办首届“夏季达沃斯”和第三届新领军者年会。

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达265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2.5倍。

5年累计自营出口超过1000亿美元,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

    社会事业取得重要进展。

全市实施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全面实施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着力构建了以城乡低保制度为主体,以专项救助为辅助,以慈善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和家庭、社区、福利机构、政府联动的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最低工资标准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机制初步形成。

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逐步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网络,文化公共设施覆盖城乡。

广电、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市民文化生活内容进一步丰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2010年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4.3万人,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217万人;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5年累计新增就业达到8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2%,城乡收入差距比由2005年的2.03倍减为1.73倍。

城市、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比2005年降低了2.7和4.8个百分点。

每千人拥有医生2.71人,比“十五”期末增加0.23人。

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5.16张,比“十五”期末增加0.7张。

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81.23岁,比2005年提高3.7岁。

表1                          “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十一五”完成

“十一五”规划

完成情况

指标属性

2010年

年均

±%

2010年

年均

±%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5158.1

16.1

4000

13左右

完成

预期性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80000

……

63000

12左右

完成

预期性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500.8

27

……

13左右

完成

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5084.3

35.6

……

16左右

完成

预期性

外贸自营出口总额

亿美元

260.5

16

……

15左右

完成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639.8

17.5

……

13左右

完成

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42

……

47

……

未完成

预期性

港口货物年吞吐量

亿吨

3.14

12.6

2.5

>8

完成

预期性

集装箱年吞吐量

万标箱

526.2

14.4

800

>24

未完成

预期性

空港旅客年吞吐量

万人次

1070

14.6

1000

>13

完成

预期性

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2.5

……

>2.5

……

完成

预期性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

%

……

34.8

……

>30

完成

预期性

专利申请量

17442

25.6

……

>20

完成

预期性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55

……

55

……

完成

预期性

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52

……

50

……

完成

预期性

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

13.5

……

13.5

……

完成

预期性

15-64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0.5

……

10.5

……

完成

预期性

耕地保有量

万公顷

35

……

35

……

完成

约束性

基本农田保护率

%

84

……

80

……

完成

约束性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增长率

%

……

-4

……

-4左右

完成

约束性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增长率

%

……

-10

……

-4左右

完成

约束性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99

……

99

……

完成

约束性

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

%

99

……

99

……

完成

约束性

指 标 名 称

单位

“十一五”完成

“十一五”规划

完成情况

指标属性

2010年

年均

±%

2010年

年均

±%

 

中水回用率(市区)

%

40

……

40

……

完成

约束性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80

……

75

……

完成

约束性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市区)

%

>98

……

98

……

完成

约束性

农村乡镇生活垃圾处理率

%

30

……

30

……

完成

约束性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市区)

%

90.4

……

90

……

完成

约束性

农村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

30

……

30

……

完成

约束性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45

……

45

……

完成

约束性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13

……

13

……

完成

约束性

林木绿化率

%

45

……

45

……

完成

预期性

年人口出生率

>7

……

6.81

……

完成

约束性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1.72

……

1

……

完成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

平方米

21

……

21

……

完成

预期性

城市集中供热率

%

>85

……

85

……

完成

预期性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80

……

80

……

完成

约束性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21293

12.2

>22000

>13

未完成

预期性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

12317

15.8

>11000

>13

完成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

<2.7

……

<4

……

完成

预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万人

80.1

……

68

……

完成

预期性

    *说明:

由政府主导实施的16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规划目标,由市场主导实现的25项预期性指标除了个别指标外,均完成了规划目标。

    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经济增长仍然以资源、能源及投资等要素投入拉动为主,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仍然较高,消费对经济发展贡献相对不足,创新能力不强。

二是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加快发展,产业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新兴战略性主导产业体系尚未有效形成,支撑作用有待提升。

三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尚有差距。

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增长不快,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劳动就业压力加大,房价上涨过快,总体医疗服务水平不高,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日趋严重。

四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加大。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面临新的挑战,生态屏障的空间不断缩小、功能不断减弱。

    第二节“十二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

同时应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发展的动力仍十分强劲,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阶段,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与此同时,我国传统增长模式面临调整,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这对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大连看,“十二五”时期面临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进一步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为新时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十一五”时期大量的基础设施和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建设,使制约经济发展的诸多资源要素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为新一轮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是全域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尤其是新市区的开发建设,为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新的增长动力和强大引擎。

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周边城市间发展竞争激烈,给区域核心城市建设带来严峻挑战;二是传统产业结构偏重,新兴产业规模偏小,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面临较大压力;三是在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公共服务水平和完善基础设施等诸多问题,城乡统筹任务艰巨;四是以消耗资源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较大压力;五是按照国际化城市要求,城市管理水平、社会管理协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面临新的考验,居民素养和城市软实力亟待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进入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具体表现为以下特征:

一是推进全域城市化和提升城市功能的加速期。

随着全域城市化和“三个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将有突破性提升,人口和产业将加快聚集,城乡一体化进程将明显加快。

二是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

要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赖投资、出口以及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向主要以消费需求、创新驱动和服务经济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三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突破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小康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大幅提高居民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是“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四是城市转型和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期。

大连已进入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城市发展进入快速转型时期。

城乡居民多元化、多层次公共需求快速增长,不同利益群体诉求日益增多。

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和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对生态环境改善提出了新要求。

    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我市要在加快经济总量提升、推动支柱产业做精做强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着力解决涉及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将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城乡居民。

同时,必须保持足够的投资拉动,大力推动内需增长,维持出口的稳定,以增量调结构,强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05-1206:

55 来源:

大连天健网

选择字号:

 T | T

    (经大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市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市政府全会精神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是大连经济社会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总体规划,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实施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专项规划、区市县规划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大连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种灾害的不利影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节“十一五”取得的重大成就

    过去的5年,国际航运中心框架基本形成,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现代产业聚集区初具规模,城市空间布局实现新拓展,改革开放取得重要突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社会建设成效最好的5年,也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

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1%,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约占东北三省的14%,比“十五”期末提高1.4个百分点。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美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1.4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7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5%;城市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

全域城市化布局逐步展开,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功能进一步完善,形成以“两港”为核心、“两路”为支撑的通达域内域外的立体交通网络和航运中心框架。

初步形成以“一岛三湾”为核心的现代化港口集群,与周边港口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加强;大连机场实现“军转民”,为民航持续发展赢得空间;以哈大客运专线、丹大快速铁路为主客运通道,哈大铁路为主货运通道的客货分离的新型铁路布局已现雏型;“四网一环”的公路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

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12.9%,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14.4%,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14.6%。

货物周转量5938亿吨公里,是“十五”期末的3.1倍。

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能力大幅提升,地铁、快轨等域内重点交通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全面启动,金融业主要发展指标翻番。

会展、商贸等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新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开局良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新进展,以“两区一带”和“一岛十区”为重点的产业园区建设,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石化、船舶、现代装备和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增强,半导体照明、高档数控机床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以物流、金融、旅游、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我市成为首批国家高技术服务业基地城市之一。

产业内部结构更加合理,产业素质明显提高。

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2005年提高12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15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全市涉农区市县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市6.4个百分点。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58.1%提高到2010年的64%。

瓦房店市、庄河市、普兰店市在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评比中分列第18、第50和第58位,分别比2005年上升50位、24位和17位。

    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通过大规模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业污染治理、电厂脱硫等工程建设,提前完成了“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

新建、扩建2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中水回用率分别提高至90.4%和40%。

开工建设了城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5年累计下降超过20%,全市林木绿化率达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平方米,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以上。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突出,长海县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考核,全市22个乡镇获得“辽宁省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改革开放取得重要突破。

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成功实施。

甘井子区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上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成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

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

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大连商品交易所成功实现向综合性期货市场转型。

旅顺口区、长海县获准全面开放,沿海经济带重点开发区域建设全面启动,大连进入全域开发开放新阶段。

保税港区正式封关运作。

长春、哈尔滨等内陆干港建设全面推进。

在东北地区率先全面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成功举办首届“夏季达沃斯”和第三届新领军者年会。

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达265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2.5倍。

5年累计自营出口超过1000亿美元,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

    社会事业取得重要进展。

全市实施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全面实施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着力构建了以城乡低保制度为主体,以专项救助为辅助,以慈善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和家庭、社区、福利机构、政府联动的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最低工资标准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机制初步形成。

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逐步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网络,文化公共设施覆盖城乡。

广电、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市民文化生活内容进一步丰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2010年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4.3万人,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217万人;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5年累计新增就业达到8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2%,城乡收入差距比由2005年的2.03倍减为1.73倍。

城市、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比2005年降低了2.7和4.8个百分点。

每千人拥有医生2.71人,比“十五”期末增加0.23人。

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5.16张,比“十五”期末增加0.7张。

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81.23岁,比2005年提高3.7岁。

表1                          “十一五”规划完成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