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三下《朋友之间》word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7834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语文三下《朋友之间》word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鄂教版语文三下《朋友之间》word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鄂教版语文三下《朋友之间》word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鄂教版语文三下《朋友之间》word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鄂教版语文三下《朋友之间》word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语文三下《朋友之间》word教学设计.docx

《鄂教版语文三下《朋友之间》word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语文三下《朋友之间》word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语文三下《朋友之间》word教学设计.docx

鄂教版语文三下《朋友之间》word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15、朋友之间

教材分析:

《朋友之间》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叙事性非常强,虽篇幅较长,但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写出了“我”和好朋友林童因为竞演白雪公主这个角色产生了误会,影响了好朋友之间的关系,后来在妈妈的开导下,“我”和林童互相沟通,冰释前嫌,重归于好的事情。

这篇课文的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真实亲切。

抓住了“我”和林童的言行来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富有儿童情趣,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次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进入文本的情境,把自己融入文中,感受到和朋友相处,需要的是互相理解、信任和沟通。

在写作方法上,本文通过大量的对话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将故事情节一步步推向高潮。

教学中要渗透作者运用语言、心理活动进行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读中学写的训练。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步入中年段,自我意识逐渐发展,有了广泛交朋友的愿望,但有时往往不会处理和朋友之间的关系。

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感悟与朋友相处之道,体会到朋友之间互相理解、信任、沟通的重要性,这是本文人文性的体现。

在工具性这一点上,基于《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三年级学生的要求,应该初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因此,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说一说“我”和林童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而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心理活动进行人物描写的方法,则是教学的难点。

学习目标:

1、学会“计、景、挑、段、议、骄、证、意”这8个生字,认识“装、角、敢、赌、竞”这5个生字。

弄清多音字“角、量”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比较清楚而简洁地说清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体会课文中“我”和林童的内心想法,初步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心理活动进行人物描写的方法。

5、通过读课文,感受到朋友之间相处的真谛就是“理解”。

并体会到朋友之间需要互相理解、信任和沟通,得到对方的肯定、鼓励与支持。

教学重点:

1、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比较清楚而简洁地说清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感受“我”和林童的内心想法。

教学难点:

1、渗透运用语言、心理活动进行人物描写的方法。

2、通过读课文,感受到朋友之间相处的真谛就是“理解”。

并体会到朋友之间需要互相理解、信任和沟通,得到对方的肯定、鼓励与支持。

语言运用及方法训练点:

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故事内容的方法。

2、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

3、设悬念,引发思考,吸引读者继续往下读的写作方法。

4、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心理活动进行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制作PPT课件。

2、制作书签。

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围绕课题“朋友之间”,紧扣文眼“理解”,分别走进“我”和林童的内心,揭示朋友之间相处的真谛。

1、抓住1个重点句子——她为什么不告诉我她的想法?

我可是她最好的朋友。

联系上文,感受“我”的内心想法。

三个层次:

(1)找出“我”的疑问,读出疑惑、不理解。

(2)联系第3自然段,读出“我”的惊讶!

(3)回扣到重点句,读出“我”的责备、埋怨和生气。

【通过体会“我”的内心想法,引导学生了解“我”的情感变化,并感情朗读。

渗透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2、再抓一个重点句——“我只是觉得……”林童欲言又止。

联系下文,感受林童的内心。

两个方面:

(1)林童想说什么?

“你太出色了,你做的一切都比我强。

我想演这个角色,证明我能行。

(2)为什么没说?

“当时我还很害怕你们认为我自不量力呢。

【通过体会林童的内心想法,引导学生读懂林童欲言又止的原因,渗透用语言、神态表现出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3、感受友情,升华体验,写中释情。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5分钟)

1、自我介绍,和学生成为朋友:

同学们,你们好!

我是硚口区韩家墩小学的吴兆男。

能跟我打个招呼吗?

(就让学生自由地跟我打招呼,热闹一点)看到你们热情的笑脸,我感觉我们已经是朋友了呢!

2、了解甲骨文“朋友”,感受中华文字内涵:

作为朋友,今天初次见面,送你们一份小礼物,就藏在抽屉里哦!

(如果没有抽屉就直接提前放在课桌上)书签上可是有学问的呢!

上面有两个古文字。

猜一猜,是什么字?

(——朋友)

(PPT再出示一串贝壳和两只右手的图片)

真聪明!

再猜猜,我们的祖先在造“朋友”这两个字时,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想象发言,说到“朋”字代表两串贝壳穿在一根木棍上,代表朋友永远在一起,不会分开……师小结:

嗯,紧密相连,永不分开,这就是朋友。

说到“友”字代表朋友的两只手,说明他们共同努力干一件事……师小结:

嗯,齐心协力,互相帮助,这也是朋友。

小结:

看来这古人造字时和我们的心意是相通的,小小的文字隐藏着大学问!

3、互动聊天,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朋友:

跟我们聊聊你的朋友吧!

抓住学生说话中的关键,互动点评。

如:

感情深厚!

互帮互助!

共同分享!

……

正式上课过程:

一、直接导入:

(20秒)

今天我们就要读一个朋友之间的故事。

(板书课题,同时PPT出示课题)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翻开书76页,自由朗读课文,借助生字表,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个记号。

(5分钟以内)

2、出示生词。

你们推荐一个声音最响亮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生词吧!

(2分钟)

【如果小老师有读得不准的字音,不光指出,还要他再读一遍。

出示多音字选择读音练习。

课文中有2个多音字,谁来选择正确读音。

你来,你来。

非常棒!

全班一起读准字音。

(齐读多音字的两个句子。

)【如果发现学生读书拖拉,马上提醒】

3、默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写了朋友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找找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试着用3—5句话说清楚。

(4分钟以内)

4、交流反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一说到文中人物,就板书“我”、林童】

(预设:

①学生说得比较完整,也比较清楚。

师:

哇!

真棒!

你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得既完整又清楚。

大家听清了吗?

向他学习,说给同座听。

②学生说得比较完整,但是很啰嗦。

师:

嗯,你说得真完整!

如果能抓住重点,再简洁一些,就更好了!

③学生说得不全,只说出了事情的起因。

【注意:

如果学生把起因说得非常清楚,就大大表扬,请他再说一遍,大伙儿认真听。

师:

谁来补充经过和结果?

④学生在起因中说掉了“林童没有告诉我”。

师:

“我”是因为林童演了主角而生气吗?

“我”生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林童要演,没告诉我)对,这才是矛盾的起因。

谁再来说说。

⑤学生说得不清楚,有点语无伦次,抓不住重点。

师:

别着急,慢慢说。

我们俩的矛盾是怎么产生的?

我的心情怎样?

结果如何呢?

(用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故事内容)

师:

了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通顺而简洁地表达出来呢?

老师帮帮你们(出示填空),试试吧!

(学生自己口头填,再指名填,读出来)

【小结方法:

读写事的文章时,抓住起因、经过和结果,再用通顺而简洁的话串联起来,就能把故事内容说清楚了。

5、读了课文,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预设:

林童想演白雪公主,她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演出这么成功,我为什么会难过呢?

林童不告诉我,我为什么那么生气呢?

课文最后为什么说我俩几乎要哭出来,又忍不住笑了呢?

……)

师梳理:

你们的疑问,有的针对关键词、句,有的直指“我”和林童的内心想法……真会读书!

看来在这次矛盾中,“我”和林童各有各的想法。

两人心中分别是怎么想的?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

三、直指矛盾,紧扣内心,品读人物

(一)走进“我”的内心,理解“我”(8分钟)

在了解故事起因时,你们都说到:

林童想演白雪公主,却没有告诉我。

对于她的不告诉,我心中有一个大大的疑问。

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我的疑问?

1、顺疑而导,了解“我”的想法:

她为什么不告诉我她的想法?

我可是她最好的朋友。

指导朗读,读出不理解。

(评价:

嗯,我听出你有些疑惑!

谁也有这样的疑惑,想读吗?

我感觉到你对林童的做法很不理解!

相机板书:

不理解【写大一点,红色粉笔】)

2、联系上文,理解我的想法。

(1)林童瞒着我做了些什么?

我当时的心情怎样?

联系上文,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体会。

(2)读中体会。

指名读,相机指导。

①“林童。

”当老师叫出这个名字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一点都不知道林童也要演白雪公主。

我吃惊地看看她。

(“简直不敢相信”!

我是不是听错了?

请你读。

我居然一点都不知道,这太让人惊讶了!

男生一起读。

瞒着我报了名,这让“我”很吃惊,不理解。

还瞒着我做了什么?

谁来接着读。

②她穿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我从来没见过她这么漂亮。

她的朗诵很精彩,人人都为她鼓掌。

不仅报了名,居然还瞒着我做了这么充分的准备,太不可思议了!

女生来读。

这一切的一切,全都是——悄悄地!

作为好朋友的“我”,却完全被蒙在鼓里,一点儿也不知道!

此时此刻,我怎能不吃惊!

一起读出“我”的感受!

3、情景导读,感受“我的”内心。

难怪我会有这样的疑问!

你来读——她为什么不告诉我她的想法?

我可是她最好的朋友。

【板书:

为什么?

师生对话:

“我”认为最好的朋友应该——信任我。

所以我会想——读:

她为什么不告诉我她的想法?

我可是她最好的朋友。

“我”认为最好的朋友还应该——没有秘密。

所以我不理解——读:

她为什么不告诉我她的想法?

我可是她最好的朋友。

“我”认为最好的朋友更应该——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

所以我想不通——读:

她为什么不告诉我她的想法?

我可是她最好的朋友。

我越想越不理解,越想越生气!

一起读——她为什么不告诉我她的想法?

我可是她最好的朋友。

“我”的不理解、生气、难过、痛心……都浓缩在这句疑问之中。

(二)走进林童的内心,理解林童。

(12分钟)

1、紧扣“欲言又止”,感受林童的内心。

林童真的是故意不告诉我吗?

你从哪里看出她其实想说?

“我只是觉得……”林童欲言又止。

真会读书!

能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

(1)理解“欲言又止”【板书“欲言又止”】

A.“欲言又止”的意思。

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的?

(拆词法、查词典、联系上下文……嗯,这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B.在生活中,你有欲言又止的时候吗?

说一说。

(指2个学生说)你们不仅理解了“欲言又止”这个词,还能联系生活来运用。

真棒!

C.林童跟你们的心情一样!

能读出她当时欲言又止的语气吗?

(指2—3人读:

“我只是觉得……”)评:

心里真矛盾!

内心在挣扎!

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2)感悟表达。

A.当你第一次读到这里时,有什么疑问?

(预设:

林童想说的是什么?

又为什么没有说出来)

B.真会思考!

作者这样写就是要引发我们的思考,吸引我们继续往下读。

2、联系下文,理解林童的“欲言又止”。

(1)这样的疑问在下文能找到答案。

自由朗读29—36自然段,从“我”和林童的对话中去找一找吧!

把她当时想说的画上横线,把没有说的原因画上波浪线。

(2)品读人物语言:

①林童想说什么?

——“你太出色了,你做的一切都比我强。

我想演这个角色,证明我能行。

”(PPT出示)

原来她是想说她也想演。

能模仿林童的语气,读读这句话吗?

自己先试试。

学生读后评价指导:

a、你就是林童,你对好朋友既佩服又羡慕!

(林童是在赞美自己的好朋友啊!

b、你想证明自己,和好朋友一样出色!

②那林童为什么又没有说呢?

——“当时我还很害怕你们认为我自不量力呢。

”(PPT出示)

A.理解“自不量力”:

理解了“量”这个字,能帮助你们理解整个词。

字典中,有以下三个意思,在这个词语中,“量”是什么意思呢?

(估计,估量)

送到词语中,谁来说说什么叫“自不量力”?

(自己不会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

评价:

嗯,理解了关键字,就能理解整个词。

这个方法你掌握了!

把“自不量力”的意思送到句子中,说一说。

(我很害怕你们认为我自己不会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

B.想象一下:

当大家正在夸奖“我”一定能行时,林童告诉大家:

“我也想演白雪公主这个角色。

”同学们会怎么说她?

(生想象:

啊?

就凭你,还想演白雪公主?

你怎么可能演好呢?

……)

(师评价:

在嘲笑她!

在讥讽她!

瞧不起她!

……)

C.想到这些瞧不起,林童退缩了,你来读——当时我还很害怕你们认为我自不量力呢。

想到这些嘲笑和讥讽,林童越想越害怕,一起读——当时我还很害怕你们认为我自不量力呢。

难怪她会——(欲言又止)

师小结:

听到她这番话,“我”才明白,自己误会了林童啊!

现在,“我”的疑惑没有了(擦掉“为什么”)心结解开了,“我”也理解了她的想法!

我俩和好如初了!

(擦掉板书中“不理解”中的“不”字。

过渡:

刚才,我们分别走进了“我”和林童的内心,发现“我”会因为林童的行为而生气、难过,林童又会因为“我”的赞美而高兴不已!

两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和对方密不可分。

四、感受友情,升华体验。

1、品读句子,回顾全文。

(2分钟)

当我们敞开心扉,面对面交流后——(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指名读:

我俩几乎要哭出来,但这情景又让我们忍不住笑了。

了解了“我”和林童的内心想法,你们一定能读懂这句话。

(出示下面这个填空)结合这对朋友因误会而闹翻,又因沟通而和好的过程,把我俩此时的心情补充完整。

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一想到,“我”几乎要哭出来。

一想到,林童几乎要哭出来。

但一想到,我俩又忍不住笑了。

(预设:

①一想到自己误会了好朋友,还以为她不信任“我”,错怪了她,“我”几乎要哭出来。

②一想到因为自己的不坦诚,差点和好朋友绝交,林童几乎要哭出来。

……)

原来哭也好,笑也好,都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情谊啊!

2、写中释情,升华感悟。

(5分钟)

同学们,读了这对好朋友之间的故事,你想对“我”或林童说些什么呢?

把你想说的话写在书签上,署上你的名字。

(生交流)

评价:

写出了你的独特感受!

写得真好!

这就是你的名人名言啊!

大声地对台下的老师读一读吧!

3、教师总结。

朋友之间不仅需要互相理解,还需要信任、沟通……。

【板书:

信任、沟通】只有这样---【完成板书上的“心”】朋友之间才会心连心!

五、拓展延伸:

1、把你写的书签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2、建议你和好朋友一起读《夏洛的网》,再次感受朋友之间的情谊。

 

板书设计:

15、朋友之间

“我”林童

信任

理解

沟通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梳理“我”的情感变化,积累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2、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文中的对话。

3、了解对话描写中提示语的位置和作用。

4、当堂写字。

5、拓展升华。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走进了“我”和林童的内心,了解了两人的想法,读懂了这个朋友之间因误会而吵架,又因沟通而和好的故事。

二、梳理“我”的情感变化,积累词语:

1、默读课文,梳理“我”的情感变化,勾画相关词语。

生气——吃惊——紧张——难过——震惊

2、朗读词语,积累运用。

三、读演对话,了解提示语的位置和作用:

1、三个场景,小组演练。

(1)1—2自然段,改写成对话,分角色读演。

(2)16—28自然段,“我”和妈妈的对话,分角色读演。

(3)29—36自然段,“我”和林童的对话,分角色读演。

2、小组展示,读演对话。

3、评价指导,相机了解提示语的位置和作用。

四、指导书写。

1、观察归纳生字字形特点,自主识记。

2、指导书写,重点关注“挑、段、议”的笔顺和结构。

3、当堂写字,关注书写和握笔姿势。

五、拓展升华,课外延伸。

1、交流课外阅读《夏洛的网》一书的感受和收获。

2、继续阅读《夏洛的网》,学习故事中的对话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