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饱和聚酯的合成与应用 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7711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饱和聚酯的合成与应用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不饱和聚酯的合成与应用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不饱和聚酯的合成与应用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不饱和聚酯的合成与应用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不饱和聚酯的合成与应用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饱和聚酯的合成与应用 3.docx

《不饱和聚酯的合成与应用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饱和聚酯的合成与应用 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饱和聚酯的合成与应用 3.docx

不饱和聚酯的合成与应用3

第一章:

不饱和聚酯简介2

1.1不饱和聚酯的发展简史2

1.2不饱和聚酯工业发展概况2

1.3市场动态2

1.4不饱和聚酯的概念3

1.5不饱和聚酯的性能特点3

2.1单体原料4

2.2合成原理及过程7

2.2.1不饱和聚酯的合成原理:

缩聚反应7

2.2.2不饱和聚酯的合成过程7

2.3不饱和聚酯的合成设备8

2.4不饱和聚酯的固化8

第三章:

不饱和聚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9

3.1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发展概况9

参考文献10

致谢12

 

不饱和聚酯的合成与应用

摘要:

由二元酸与二元醇经缩聚而制得的不饱和线型热固性树脂。

这种聚酯在液态乙烯基单体(如18%~40%苯乙烯或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混合物)中的溶液经交联固化,而成为体型结构。

研究了不饱和聚酯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的发展,主要来说简单的介绍下不饱和聚酯的概念、发展史以及它的用途,然后介绍它的和成工艺过程以及对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展望等,详细的说明了不饱和聚酯合成过程的方法和如何实现工艺生产的过程。

着重的采用了两步法的研究方法。

在合成工艺方面上,应用了通用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合成工艺及新型的固体不饱和聚酯树脂合成工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反映出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合成工艺上的进展,最后通过采集数据的形式来阐述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应用方面的进展情况。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合成、应用。

Unsaturatedpolyestersynthesisandapplication

Abstract:

Bydibasicacidanddibasicalcoholbypolycondensationandpreparationofunsaturatedlinearthermosettingresin.Thiskindofpolyesterinliquidvinylmonomer(suchas18%~40%styreneorstyreneandmethylmethacrylatemixture)thesolutionbycrosslinkingcuring,andbecomeabodystructure.Theunsaturatedpolyestersyntheticmethodsandapplicationsofdevelopment,mainly,simpleintroducedtheconceptofunsaturatedpolyester,developmenthistoryanditsuse,andthenintroduceditsandintoprocessandtheprospectofunsaturatedpolyesterresin,detaileddescriptionoftheunsaturatedpolyestersyntheticprocessmethodsandhowtorealizetheprocessoftheproductionprocess.Themainfocusofthetwo-stepresearchmethods.Inthesynthesisprocess,theuniversalapplicationofunsaturatedpolyesterresinsynthesistechnologyandnewtypeofsolidunsaturatedpolyesterresinsynthesisprocessindetail,throughsuchmethodstoreflecttheunsaturatedpolyesterresininsynthesistechnologyprogress,andfinallythroughtheformofdatatoillustrateunsaturatedpolyesterresinintheprogressofapplication.

Keywords:

unsaturatedpolyester,synthesis,application.

第一章:

不饱和聚酯简介

1.1不饱和聚酯的发展简史

1894年,沃尔兰德首先合成出了不饱和聚酯。

1930年,布莱德利等人报道了UP的固化;埃利斯发现乙烯类单体存在可大幅度提高UP固化速度。

UP开始工业化使用。

二次世界大战中,玻纤增强UP(聚酯玻璃钢)被用来制造军用航空雷达天线罩,促进了UP的发展。

二战后,UP迅速从军用领域转向民用。

我国的UP工业开始于1958年。

开始时主要用于军工领域,1976年后大规模向民用领域发展。

1.2不饱和聚酯工业发展概况

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发展过程中,从产品专利、商业杂志、技术书籍等方面的技术信息层出不穷。

至今每年都有上百项发明专利是关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

由此可见,不饱和聚酯树脂制造和应用技术随着生产的发展也日益成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完整的生产与应用理论的技术体系。

通过对不饱和树脂市场规模、应用领域缩减、区域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未来五年内,预计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全球消费总量将保持持续增强趋势,复合年增长率约为6.3%。

2015年,预计不饱和聚酯树脂市场产值将达58亿美元。

不饱和聚酯树脂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商将为国家创造更多税收收入。

在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充分利用有价值信息尤为重要。

1.3市场动态

2008年国内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因内需玻璃钢复合材料市场的不断扩大,总量实现145万t比上年135万t增长了10%。

目前中国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企业有200余家,但大部分规模较小。

据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统计,年产量在万吨以上的有19家,超过5万t的有6家。

目前部分企业正在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并向质量效益型过渡,且中国自行开发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品种,有的已处国际先进水平。

最近几年国外树脂企业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如美国AOC、法国克雷威利、日本UPKA、美国雷可德等公司。

UPKA和台湾东南公司合资在常熟建立UPKA生产基地,雷可德预计2010年底在天津投产。

在高性能SMC车辆领域,意大利朗基尔和德国的曼佐利特相继在上海投产。

1.4不饱和聚酯的概念

不饱和聚酯是由二元酸(饱和二元酸和不饱和二元酸)同二元醇,经过缩聚反应而成的一种线型聚合物,通常以该化合物在烯烃类活性单体(如苯乙烯)中的溶液形式出现。

英文名称:

unsaturatedpolyesterresin,缩写:

UP

1.5不饱和聚酯的性能特点

不饱和聚酯在室温下是一种粘流体或固体,易燃,难溶于水,而在适当加热情况下,可熔融或使粘度降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多在1000-3000范围内,没有明显的熔点,它能溶于与单体具有相同结构的有机溶剂中。

不饱和聚酯分子结构中含有不饱和的双键而具有双键的特性——在高温下,会发生双键打开、相互交联而自聚;通过双键的加成反应,而与其它烯类单体发生共聚;在一定条件下,双键还易被氧化,致使聚酯质量劣化。

聚酯中的酯键易被酸、碱水解而破坏其应有的物理、化学性能,聚酯本身发生降解。

不饱和聚酯与交联剂(稀释剂)混和而成不饱和聚酯树脂,它有如下特点:

物理性质:

不饱合聚脂树脂的相对密度在1.11-1.20左右,固化时体积收缩率较大,固化树脂的一些物理性质如下:

(1)耐热性:

绝大多数不饱合树脂的热变形温度都在50-60度间,一些耐热性较好的树脂则可达到120度,线热膨胀系数为(130-150)*0.0000006度力学性能。

不饱合聚脂树脂具有较高的拉伸、弯曲。

压缩等强度。

(2)耐化学腐蚀性能。

不饱合聚脂树脂耐水、稀酸、稀碱的性能较好,耐有机溶剂的性能差,同时,树脂的耐化学腐蚀性能随其化学结构和几何形状的不同,可以有很大的差异。

(3)介电性能。

不饱合聚脂树脂的耐热性能良好。

化学性质:

不饱合聚脂树脂具有多功能团的线型高份子化合物,在其骨架主链上具有聚脂链键和不饱和双键,而在大分子链两端各带有羧基和羟基。

(1)主链上的双键可以和乙烯基单体发生共聚交联发应,使不饱和聚脂树脂从可溶。

可熔状态转变成不溶、不溶状态。

(2)主链上的酯键可以发生水解反应,酸或碱可以加速该反应,使不饱合聚脂树脂从可溶状态变成不溶状态。

若与苯乙烯共聚交联后,则可大大降低水解反应的发生。

在酸性介质中,水解是可逆的,不完全的,所以,聚酯能耐酸性介质的侵蚀,在碱性介质中,由于形成了共振稳定的羧酸根阴离子,水解成为不可逆的,所以聚酯耐碱性较差。

(3)树脂处于这一状态时并未交联,在合适的溶剂中仍可溶解,加热时良好的流动性。

不饱和聚酯树脂还有如下特性:

1工艺性能良好

工艺性能良好这是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一大优点。

在室温下,可采用不同的固化系统固化成型,在常压下成型,颜色浅,故可以制作浅色或多种彩色的制品,同时可采用多种措施来改善它的工艺性能。

2固化后的树脂综合性能好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力学性能介于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之间;电学性能、耐腐蚀性能、老化性能均有可贵之处,并有多种特殊树脂以适应不同用途的需要。

3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廉

不饱和聚酯树脂所用原料要比环氧树脂的原料便宜得多,但比酚醛树脂的原料要贵一些。

以上是不饱和聚酯树脂主要优越之处,其不足之处有:

A)固化时体积收缩率大,因此在成型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否则制品质量要受到影响。

目前,在研制低收缩性聚酯树脂方面已取得了进展,主要是通过加入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邻苯二甲酸二丙烯酯等热塑性聚合物的方法来实现的。

B)耐热性能比较差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耐热性普遍较低,即使是一些耐热性能好的牌号,其热变形温度也仅仅在120℃(建材253厂生产的199#,而绝大多数树脂的热变形温度都在60-70℃范围内C)其成型时气味(苯乙烯)和刺激性还比较大。

第二章:

不饱和聚酯的合成

2.1单体原料

二元醇

乙二醇是结构最简单的二元醇,由于其结构上的对称性,使生成的聚酯树脂具有明显的结晶性,这便限制了它同苯乙烯的相容性,因此一般不单独使用,而同其它二元醇结合起来使用,如将60%的乙二醇和40%的丙二醇混合使用,可提高聚酯树脂与苯乙烯的相容性;如果单独使用,则应将生成树脂的端基乙酰化或丙酰化,以改善其相容性。

1,2丙二醇由于结构上的非对称性,可得到非结晶的聚酯树脂,可完全同苯乙烯相溶,并且它的价格相对讲也较低,因此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二元醇。

其它可用的二元醇有:

一缩二乙二醇——可改进聚酯树脂的柔韧性;

一缩二丙二醇——可改进树脂柔韧性和耐蚀性;

新戊二醇——可改进树脂的耐蚀性,特别是耐碱性和水解稳定性。

以上几种二元醇,或由于树脂柔韧性太大而失去强度,或应改善树脂与苯乙烯相溶性,它们一般不单独使用,应和其它二元醇混合使用。

具有高度耐用化学腐蚀的聚酯树脂,常常用双酚A或氢化双酚A作原料,为生成一种适合与二元酸反应的二元醇,双酚A应预先同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反应,生成两端具有醇羟基的二元醇,如D-33二元醇。

用氯化或溴化的二元醇,不仅表现出阻燃性,也改善了耐蚀性。

加入少量的多元醇,如丙三醇和季戊四醇,可较大程度地改善树脂的耐热性。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耐化学腐蚀性取决于树酯的化学结构。

在聚酯树脂中酯键是最薄弱的环节,易受酸和碱的作用而发生水解。

酯键周围空间的不同的化学结构对于酯键有着不同的空间位阻保护作用,而使制品表现出不同的耐蚀性。

酯键的空间位阻保护作用:

PO-BPA>NPG>PG>EG

不饱和二元酸

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双键,一般由不饱和二元酸原料提供。

树脂中的不饱和酸愈多,双键比例愈大,则树脂固化时交联度愈高,由此使树脂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树脂的固化物有较高的耐热性,在破坏时有较低的延伸率。

为改进树脂的反应性和固化物性能,一般把不饱和二元酸和饱和二元酸混合使用。

顺丁烯二酸酐(马来酸酐)和顺丁烯二酸(马来酸)是最常用的不饱和酸。

由于顺丁烯二酸酐具有较低的熔点,并反应时可少缩合出一分子水,故用得更多。

反丁烯二酸(富马酸)是顺酸的反式异构体,虽然顺酸在高于180°C缩聚时,几乎完全可以异构化而变成反式结构,但用反丁烯二酸制备的树脂有较高的软化点和较大的结晶倾向性。

其他的不饱和酸,如氯化马来酸、衣康酸和柠康酸也可以用,但价格较贵,使用不普遍。

此外,用衣康酸制造的树脂,也会出现树脂与苯乙烯混溶稳定性的问题,尽管氯化马来酸含26%的氯,但要作为阻燃树脂使用,含氯量仍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入其它阻燃成分。

饱和二元酸

加入饱和二元酸的主要作用是有效地调节聚酯分子链中双键的间距,此外还可以改善与苯乙烯的相容性。

为减少或避免树脂的结晶问题,可将邻苯二甲酸酐作为饱和二元酸来制备不饱和聚酯树脂,所得的树脂与苯乙烯的相溶性好,有较好的透明性和良好的综合性能。

此外,邻苯二甲酸酐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因此是应用最广的饱和二元酸。

间苯二甲酸与邻苯二甲酸酐相比,改进了邻苯型聚酯中由于两个酯基相靠太近而引起的相互排斥作用所带来的酯基稳定性问题,从而提高了树脂的耐蚀性和耐热性,此外还提高了树脂的韧性。

间苯二甲酸可用于合成中等耐蚀的不饱和聚酯树脂。

对苯二甲酸与间苯二甲酸相似,用对苯二甲酸制得的聚酯树脂有较好的耐蚀性和韧性,但这种酸活性不大,合成时不易反应,应用不多。

含氯和含溴的饱和二元酸,可以用来制造阻燃树脂。

氯菌酸酐(HET酸酐)和四氯苯酐是两种常用的含氯饱和二元酸。

氯菌酸酐的含氯量高达55%,用它制得的聚酯比用四氯苯酐(含氯量为49。

5%)制得的聚酯有更好的阻燃性,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蚀性。

它的缺点是所得树脂(开始时是无色透明的)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得有色、发暗。

即使加入紫外线吸收剂也不能阻止这种色变。

用脂肪族二元酸,如已二酸和癸二酸部分替代上述饱和二元酸,可增加所得树脂的柔韧性耐冲击性,但一般不单独使用。

饱和二元酸不同对酯键的空间位阻作用也不同。

对酯键的保护作用:

HET>IPA>PA>已二酸

交联剂

交联剂除在固化时能同树脂分子链发生交联产生体型结构的大分子外,还起着稀释剂的作用,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树脂溶液。

苯乙烯是最常用的交联剂,其优点:

(1)苯乙烯为一低粘度液体,与树脂及各种辅助组分有很好的相溶性。

(2)与不饱和聚酯树脂进行共聚时,能形成组分均匀的共聚物。

例如,当苯乙烯与反丁烯二酸二醇酯(接近于顺酐型不饱和聚酯中双键的活性)进得共聚时,竞聚率分别为r1=0.30和r2=0.07,由于r1、r2均小于1,其共聚组成曲线必通过对角线,即必有一恒比共聚点,由共聚组成方程式可知,通过恒比共聚点时,则:

r1[M1]+[M2]r2[M2]+[M1]将r1、r2数值代入,得[M1]/[M2]=1.33,这表明当聚酯树脂溶液里苯乙烯与不饱和聚酯树脂两种组分的双键当量比为1.33时,可以过行恒比共聚,此时,两种组成原料的组成与共聚物交联物的组成均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形成的共聚物组成均匀。

能常加入的苯乙烯量为聚酯树脂的35—40%时,可使[M1]/[M2]在1.33附近,而苯乙烯的这个加入量也正好使体系的粘度适中,因此这时可获得的固化物制品性能最好。

(3)苯乙烯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有利于降低树脂和玻璃钢制品的成本。

苯乙烯的缺点是蒸气压较高、沸点较低(145°C)易于挥发,有一定气味,造成施工条件较差,应采取一定的劳动保护措施。

目前,一些国家提出应把苯乙烯在空气中的含量降低到100ppm(420mg/m3)以下。

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苯乙烯用量,还可影响其它性能,苯乙烯用量增加,使树脂溶液粘度降低和树脂体系双键含量增加,因而凝胶时间缩短、软化点增高,树脂耐蚀性增加,固化时收缩率增加,反之亦然。

一般,苯乙烯的加入量应以保证施工时所需粘度为佳。

根据对树脂性能和用途的特殊需要,还可选用许多其它种类的交联剂(如乙烯基甲苯、二乙烯基苯等),但它们的应用量都远不能与苯乙烯相比。

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交联剂,因其折射率较低,接近玻璃纤维的折射率,并具有良好的耐风蚀性,故主要用于制造透明玻璃钢制品。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缺点是沸点较低(1000C-1010C),挥发性更大;价格较高;它和不饱和聚酯树脂形成的共聚体系中相应的r1、r2分别为17和接近于0,因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酯树脂中不饱和双键的共聚倾向小,产物交联度较低、结构较疏松且制品表面硬度也较柢。

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单位作为交联剂时,所得制服品的耐热性和电性能均较好,固化时放热较少,收缩率较低,适宜做大型制件和要求尺寸稳定性好的制品。

缺点是要加温固化,粘度较高,价格也较高。

除此之外,a-甲基苯乙烯因其固化时有较低的收缩率和制品韧性较好,适用于浇铸和密封用的配方中;氯化和溴化苯乙烯适用于阻燃制品;三聚氰酸三丙烯酯作为交联剂可提高制品的耐热性。

但这些交联剂由于价格较高而限制了它们的应用。

阻聚剂

在自由基聚合反应里,一些微量物质的加入,可以在一定时间范围,延缓或减慢聚合的速度,这类物质称为阻聚剂。

阻聚剂通常在缩聚反应结束后加入,既可避免在较高温度下树脂与苯乙烯单体混溶时发生凝胶,也可延长树脂溶液产品的贮存期。

和聚合单体一样,阻聚剂也和树脂体系里的自由基发生作用,产生新的自由基,但不同的是自由基同阻聚剂反应生成的新自由基一般不再发生链增长反应,它们或比较稳定,或相互作用进行链终止反应,实质上起着吸收和消耗系统里产生的自由基的作用,从而表现出明显的阻聚作用。

对苯二酚是最常用的阻聚剂,其用量视树脂的种类而异,常用量为树脂总量的0.5/10000到5/10000。

温度不同,各种阻聚剂的阻聚效果也不同。

例如,叔丁基邻苯二酚在中温(约60℃左右)起阻聚作用;环烷酸铜在室温下起作用。

这两种化合物也是常用的阻聚剂。

又如,空气中的氧在常温下对树脂有明显的阻聚作用(这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室温固化时表面发粘的原因所在),但在高温下氧却表现出明显的促进聚合的作用。

对不同的交联剂单体,阻聚剂的效果也不相同。

如对苯二酚对苯乙烯单体有良好的阻聚效果,,但对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阻限聚效果却较差。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贮存期要求大于6个月,可通过加热试验决定。

一般认为,在80℃条件下,聚酯树脂液在24小时内不发生凝胶,则相当于该树脂液在室温下有6个月的贮存期。

阻聚剂的最少加入量应保证室温下6个月的贮存期。

2.2合成原理及过程

2.2.1不饱和聚酯的合成原理:

缩聚反应

酸酐与二元醇进行缩聚反应的特点是首先进行酸酐的开环加成反应,生成经基酸,羟基酸可进一步进行缩聚反应,如羟基酸分子间进行缩聚或经基酸与二元醇进行缩聚反应等等。

根据使用性能要求可将原料作适当的调配,而得到无限多的产品。

一般缩聚产物是浆液状稠度树脂,分子量约20003000,制得树脂的性能不但与原料酸、醇的性质有关,且与饱和二元酸和不饱和二元酸用量、树脂中发生交联基团性质及树脂分子量均有很大关系。

在缩聚反应中,增加不饱和酸酐的用量,则产物的耐热性能提高,硬度增加,弹性降低;增加酸配用量,可改善树脂与交联剂的混溶性和提高柔韧性。

2.2.2不饱和聚酯的合成过程

不饱和聚酯的合成过程包括线型不饱和聚酯的合成和用苯乙烯稀释剂制得的液体树脂两部分。

工业上不饱和聚酯的合成多采用熔融缩聚。

首先把二元酸与二元醇按一定比例加入已排除空气的不锈钢反应釜中,于170-210摄氏度进行缩聚反应。

反应终点由测定体系的酸值来控制,当达到规定的酸值后,即为反应终点。

然后在稀释釜内预先投入计量的苯乙烯、阻聚剂等,搅拌均匀,再打开反应釜底阀,使不饱和聚酯慢慢放入稀释釜中,控制流速是混合温度不超过90度,稀释完毕,冷却至室温,再经过滤,即得到具有一定黏度的液体树脂。

2.3不饱和聚酯的合成设备

1.反应釜

2.立式分馏柱

3.立式冷凝筒

4.卧式冷凝器

5.油水分离器

2.4不饱和聚酯的固化

固化机理自由基共聚合反应

(1)从游离基聚合的化学动力学角度分析

UPR的固化属于自由基共聚合反应。

固化反应具有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链转移四个游离基反应的特点。

链引发——从过氧化物引发剂分解形成游离基到这种游离基加到不饱和基团上的过程。

链增长——单体不断地加合到新产生的游离基上的过程。

与链引发相比,链增长所需的活化能要低得多。

链终止——两个游离基结合,终止了增长着的聚合链。

链转移——一个增长着的大的游离基能与其他分子,如溶剂分子或抑制剂发生作用,使原来的活性链消失成为稳定的大分子,同时原来不活泼的分子变为游离基。

(2)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过程中分子结构的变化

UPR的固化过程是UPR分子链中的不饱和双键与交联单体(通常为苯乙烯)的双键发生交联聚合反应,由线型长链分子形成三维立体网络结构的过程。

在这一固化过程中,存在三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即

1、苯乙烯与聚酯分子之间的反应;

2、苯乙烯与苯乙烯之间的反应;

3、聚酯分子与聚酯分子之间的反应。

对于这三种反应的发生,已为各种实验所证实。

值得注意的是,在聚酯分子结构中有反式双键存在时,易发生第三种反应,也就是聚酯分子与聚酯分子之间的反应,这种反应可以使分子之间结合的更紧密,因而可以提高树脂的各项性能。

(3)不饱和树脂固化过程的表观特征变化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1、凝胶阶段(A阶段):

从加入固化剂、促进剂以后算起,直到树脂凝结成胶冻状而失去流动性的阶段。

该结段中,树脂能熔融,并可溶于某些溶剂(如乙醇、丙酮等)中。

这一阶段大约需要几分钟至几十分钟。

2、硬化阶段(B阶段):

从树脂凝胶以后算起,直到变成具有足够硬度,达到基本不粘手状态的阶段。

该阶段中,树脂与某些溶剂(如乙醇、丙酮等)接触时能溶胀但不能溶解,加热时可以软化但不能完全熔化。

这一阶段大约需要几十分钟至几小时。

3、熟化阶段(C阶段):

在室温下放置,从硬化以后算起,达到制品要求硬度,具有稳定的物理与化学性能可供使用的阶段。

该阶段中,树脂既不溶解也不熔融。

我们通常所指的后期固化就是指这个阶段。

这个结段通常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通常需要几天或几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

(4)影响树脂固化程度的因素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是线性大分子通过交联剂的作用,形成体型立体网络过程,但是固化过程并不能消耗树脂中全部活性双键而达到100%的固化度。

也就是说树脂的固化度很难达到完全。

其原因在于固化反应的后期,体系粘度急剧增加而使分了扩散受到阻碍的缘故。

一般只能根据材料性能趋于稳定时,便认为是固化完全了。

树脂的固化程度对玻璃钢性能影响很大。

固化程度越高,玻璃钢制品的力学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有人做过实验,对UPR树脂固化后的不同阶段进行物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弯曲强度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段增长,一直到一年后才趋于稳定。

而实际上,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玻璃钢制品,一年以后,由于热、光等老化以及介质的腐蚀等作用,机械性能又开始逐渐下降了。

影响固化度的因素有很多,树脂本身的组分,引发剂、促进剂的量,固化温度、后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等都可以影响聚酯树脂的固化度。

第三章:

不饱和聚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3.1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发展概况

不饱和聚酯树脂"target=_blank>聚酯树脂作为三大热固性树脂之一,是热固性树脂中最常用的一种,它是由饱和二元酸、不饱和二元酸和二元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