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7351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年、月、日

1、认识年月日

新知识点:

1、认识年、月、日。

2、24时计时法。

3、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对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为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

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是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材内容在设计时着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平台。

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索性的学校活动。

如观察年历时,让学生思考“一年有几个月“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的关系等。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或晚上几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

教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加强对钟面的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整天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表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

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从出发时刻开始,转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和路线图对应起来,并口算出经过的时间。

 

第一课时认识年、月、日

教学内容:

认识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2、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时间:

2018年5月21日星期一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时=()分1分=()秒1时=()秒

240分=()时1分25秒=()秒82分=()时()分

2、提问:

(1)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

(时间单位)

(2)关于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

(年、月、日、季度、世纪等)

(3)那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想知道些什么?

3、导入新课

讲述:

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月、日。

(1)出示材料。

提问:

以前我们用钟、表来研究时、分、秒,那么年、月、日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研究呢?

(年历卡)

(2)观察手中的年历卡,看看这是哪一年的年历。

(3)分别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

提问:

10月1日是什么节日?

申奥成功是在哪一年呢?

(4)请同学们在年历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纪念日,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别是星期几。

(5)合作探究。

观察:

一年有几个月?

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

哪几个月是31天?

哪几个月是30天?

(6)讨论交流。

根究学生的回答内容,板书:

认识年、月、日

12个月31天(大月):

1、3、5、7、8、10和12月

一年365天(平年)30天(小月):

4、6、9和11月

366天(闰年)28或29天:

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7)质疑:

你们每人手中的年历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这几个月呢?

(是)对!

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这几个月。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数都是30天。

(是)

(8)认识大月、小月。

讲述:

通过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我们已经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这7个月都是31天,4、6、9、11这4个月都是30天,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天数都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数都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年份不同了,哪个月的天数有变化呢?

(2月)从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数比大月、小月的天数要少,所以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2、巩固。

刚才我们在年历上已经找到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于?

3、记住大月、小月。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和一个特殊月。

那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小月呢?

教材上介绍了一种左拳记忆法,应该怎么数呢?

(1)出示左拳图。

(2)讲清相应部位所表示的每个月的天数。

(3)根据图,全体一起记忆。

(4)指着自己左拳再次记忆。

(5)再介绍一首儿歌,加强记忆。

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观察今年的年历。

(1)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2)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3)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四、思维训练

想一想:

9月30日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五、板书设计

认识年、月、日

12个月31天(大月):

1、3、5、7、8、10和12月

一年365天(平年)30天(小月):

4、6、9和11月

366天(闰年)28或29天:

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课后作业:

课本80页练习十七第2、3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平年、闰年

教学内容:

认识平年、闰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时间:

2018年5月23日星期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提问:

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那几个月是小月?

2、请大月出生的同学举左手,请小月出生的同学举右手。

3、提问:

为什么有的同学不举手?

你的生日在哪月哪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年、闰年。

讲述: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每年中大月、小月的月份和天数都是固定不变的,只有二月的天数,有时是8天,有时是29天。

当二月是28天时,这一年就是平年,当二月是29天时,这一年就是闰年。

2、计算全年天数。

(1)出示2011年和2012年的年历。

(2)计算2011年全年有多少天?

看谁的算法简便。

方法一:

根据原有知识,直接说出2011年有365天。

方法二:

31×7+30×4+28=365(天)

方法三:

30×12+7-2=365(天)

(3)提问:

想一想,2012年一年有多少天,为什么?

板书:

365+1=366(天)

(4)小结:

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3、判断平年、闰年。

(1)谈话。

如果要知道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可以怎样判断呢?

现在老师既不看全年天数,也不看二月份的天数,就能判断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你们相信吗?

(2)学生考教师。

请学生在手中的年历卡考考老师,学生只要告诉老师是哪一年,老师很快就能说出它是平年还是闰年。

在学生觉得神奇而又意犹未尽时,向学生说明:

这里,面有窍门儿,你们想知道吗?

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下。

(3)出示1997—2008年各年份2月的月历。

(4)观察。

(5)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闰年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

(6)分组计算。

(7)交流结果。

提问:

一、二、三组的计算结果有余数吗?

(没有)

这也就是说闰年的年份正好是4的倍数。

所以,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看这一年的年份数是不是4的倍数。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平年。

(8)阅读教材第79页下边的内容。

(9)明确什么是公历年份。

(10)理解“一般”和“必须”。

提问:

四、五组,1900÷4有余数吗?

(没有)但它不是闰年,这是一种特殊情况,所以书上用了“一般”和“必须”这两个词,通常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年分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11)想一想:

为什么每4年就有一个闰年,为什么整百年的时候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

讲述补充资料。

(12)出示华罗庚、陈景润、毛泽东、邓小平等名人、伟人图片及出生年月,请同学们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平年1年有多少天?

是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1)先指名学生回答:

平年1年有多少天?

1星期有几天?

(2)算一算,平年1年有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3)交流结果。

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

2、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

(1)提问:

小强是哪一月哪一日出生的?

(2)回答。

(3)说明理由。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周?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张华今年5月份满10岁,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小组内一个同学的生日比国庆节晚一天,另一个同学是前天过得生日,猜一猜,每个人的生日是哪一天.

(1)分组学习。

(2)先完成第一问。

(3)猜一猜,第二问中两个同学的生日是哪一天。

(4)再根据小组中每个人提供的线索,猜一猜,他们的生日各是哪一天。

四、思维训练。

用下表制作今年1月份的月历。

(1)告诉学生明年1月1日是星期几。

(2)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制作月历。

(3)展示制作结果。

五、板书设计

认识平年和闰年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如果公历不是整百年份是4的倍数,这

一年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平

年;如果是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

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这一年就是平年。

课后作业:

课本81页练习十七第4、5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十七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及求天数的具体方法。

2、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问题分析,能理解和掌握解决求天数问题的方法。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及求天数的具体方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年、月、日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时间;2018年5月24日星期四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1、系统复习年、月、日的知识。

师:

同学们你们能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怎样判断平年闰年?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完成有关年、月、日的练习。

(板书课题:

练习十七)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1~3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集中反馈。

适当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第1题:

(1)学生尝试计算天数。

(2)组织交流计算天数的方法。

(3)归纳概括。

(4)注重难点辨析理解,实际儿童画展出时间是6+1=7(天)。

第2题:

(1)牛奶还能喝吗?

让学生计算天数,理解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常识。

(2)学习机今天坏了,在保修期吗?

让学生理解保修期2年,所以用2012+2=2014(年)来解决。

(3)灭火器的检验时间。

引导学生理解满5年后须检验,所以到2016.09.27开始,必须进行检验。

第3题:

(1)全班读题,理解题意。

找出题目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发现本题应先求出2014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再判断2014年的2月有多少天。

(3)全班交流用什么方法求出全年的天数,教师择优评价。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七”第4题。

(1)全班读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解决问题的关键。

(2)小组交流,明确思路:

闰年有366天,一个星期是7天,求366天里有第三个星期零几天,用除法来解决。

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七”第5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完成,猜猜小强的生日。

(3)全班讲评,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6、7题。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暑假计划,并在月历上标注出来。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小组成员一起猜其他成员的生日。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24时计时法

第一课时24时计时法

教学内容:

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时间;2018年5月25日星期五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答。

一年有几个月?

哪几个月是大月?

大月有多少天?

哪几个月是小月?

小月与多少天?

每年二月有多少天?

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2、填空。

(1)90分=()时()分

(2)2时=()分

(3)1998年是()年,有()天。

3、导入新课。

提问:

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多少小时?

1天有多少小时?

讲述:

在一天的时间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2圈,共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

分别在钟面上拨出学生上学、吃饭、放学和睡觉的时间,让学生识别。

说明:

按照这种普通计时法,一般要指出是上午、下午、晚上。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1:

00是几时?

(2)猜一猜,说明理由。

(3)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计时方法。

2、讲述24时计时法。

(1)演示。

1日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从夜里0时开始到中午12时,时针走1圈是12小时;从中午12时早走到夜里0时,时针又走1圈,也是12小时,一共是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

通常我们把这种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2)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有24小时。

3、操作感知。

把钟拨到下午1时。

提问:

用24时计时法表示应该是几时?

(13时)

在往下走,下午3时是几时?

下午5时是几时?

如何用24时计时法表示这一时刻呢?

晚上11时是几时?

(23时)

晚上12时与第二天有什么关系?

(正好是第二天的0时,所以常常说0时或0点,而不说24时)

4、解决问题。

(1)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12小时。

(2)从中午12时再到0时,又经过了12时。

(3)一天是24小时,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了两圈。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连一连、。

2、照样子,填一填。

18:

06()23:

38()

四、思维训练

和平街新设一个邮筒,需要在邮筒上标出取信时间。

已定每天取3次信,早上8时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小时取一次信。

请你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

(1)读题,看懂题意。

(2)讨论解答方法。

(3)交流解题思路。

(4)填空。

五、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与24计时法的转化:

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两种计时法相同;

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计时法的整点

时刻相差12小时,普通计时法的时刻加12就是24

计时法,24计时法的时刻减12就是普通计时法。

课后作业;课本85页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页例3,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4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教学重点:

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

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时间;2018年5月28日星期一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

1天有多少时?

(2)17时是下午几时?

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

X|kB|1.|O|m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是()时中午12时是()时

上午8时是()时下午3时是()时

二、探究新知

1、创设谈话情景。

(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一张火车票和汽车票。

(3)观察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教材第84页例3。

(1)观察情景,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

(2)说明:

火车9:

00出发,下午6点到达奶奶家。

(3)提问:

你能回答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

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探究方法。

(1)直接在钟表上数一数。

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

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9小时。

(2)用计算的方法。

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计算吗?

引导学生回答。

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

将下午6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18时,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

18-9=9(小时)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

题中给我们的是什么计时法?

(3)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4)教师鼓励不同的解题思路。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小时。

(2)小组14:

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时()分。

3、观察下表,计算出火车运行的时间并填在表中。

车次

始发站

开点

终点站

到点

运行时间

711

北京

10:

22

沈阳北

当天19:

29

721

北京

18:

00

上海

第二天8:

00

T42

西安

17:

48

北京

第二天7:

23

4、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

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提问:

怎样看着155分钟?

(要先把经过时间155分钟改写成2时35分)

(4)学生独立解答。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4题。

(1)出示春风饭馆的营业时间。

(2)提问:

营业牌上用的是什么计时法?

(3)小组交流解题策略。

(4)集体交流,课件演示。

课后作业;课本85页练习第5、6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十八

教学内容:

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与联系。

2、能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

2018年5月29日星期二

教学过程:

1、旧知巩固,引入练习。

1、复习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知识及两种时间表示法的互换方法。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完成有关24时计时法的练习。

(板书课题:

练习十八)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1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全班集中反馈。

反馈时,适当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第2、4题。

第2题:

下午4时爸爸开车走了公交车道,他违反交通规则了吗?

(1)引导学生看图,从图中找到数学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

(2)引导学生将下午4时转化成24时计时法后再进行理解并解决问题。

第4题:

(1)要求学生读题,并仔细观察图片,找到相关信息。

(2)独立完成第

(1)小题,这是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互换练习。

(3)求营业时间时,可以引导学生小组交流,理解一天的营业时间是有两个时间段。

应先把两个时间段的营业时间求出来,再相加,才是一天的营业时间。

(4)独立完成第(3)小题,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八”的第6~7题。

第6题:

(1)全班读题,理解题意。

找出题目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全班反馈交流。

第7题:

(1)全班读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解决问题的关键。

(2)小组交流,明确思路:

表演从上午9时开始,预计需要1小时45分。

应先求出表演结束的时间,再进行判断。

15、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

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就称为星座。

4、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八”第9~10题。

7、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小组内交流,制定活动计划和讨论客车的班次及发车时间。

15、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

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就称为星座。

三、课堂小结。

5、垃圾的回收利用有哪些好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答:

如蚂蚁、蝗虫、蚕蛾、蚜虫、蟋蟀、蝉、蝴蝶、蜜蜂、七星瓢虫等。

7、将铁钉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有什么现象?

过一会儿,取出铁钉,我们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P36)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答:

连接北斗七星勺形前端的两颗星,并将连线向勺口方延长约5倍远,处于此位置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

一、填空:

第四课时整理和复习

13、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所学时间单位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帮助学生形成时间单位的认知结构。

2、能运用所学时间单位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整理时间单位的知识内容,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时间:

2018年5月30日星期三

教学过程:

一、旧知巩固,引入练习。

1、谈话导入。

师:

到这一单元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时间单位,你能来说说吗?

教师明确:

这节课我们要对到第一单元为止所学的时间单位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

整理和复习)

2、出示教材第88页复习提纲,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其根据提纲整理时间单位的相关知识,并在班级内交流。

3、根据提纲,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时间单位的知识。

二、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1题。

投影出示本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理解图意后,让学生独立理解,教师巡视。

学生在解答参观颐和园经过的时间时,若遇到困难,可提示学生利用逆推法从结束时间逐步推导出参观颐和园经过的时间。

全班交流时,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2题。

(1)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写出在校的作息时间表。

(2)汇报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3)提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