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五年级下册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7276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3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生活五年级下册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品德与生活五年级下册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品德与生活五年级下册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品德与生活五年级下册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品德与生活五年级下册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品德与生活五年级下册学案.docx

《品德与生活五年级下册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生活五年级下册学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品德与生活五年级下册学案.docx

品德与生活五年级下册学案

学习预案(总第1节)

主备者:

文静       执行者:

      执行时间:

 

学习内容:

 感受快乐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

2.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并懂得珍惜生活。

3.能领悟到“快乐他人也快乐了自己”的快乐真谛。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

准备

学   习   活   动

学习方式

修改

调整

一、课前互动

 

同学们,今天老师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度过这宝贵而美好的四十分钟感到很高兴。

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刚才大家上课前看的(猫和老鼠)这一视频片段感到快乐吧?

师生互动

 

 

二、体验快乐,感受快乐生活。

活动一:

玩游戏,懂快乐。

学生做击鼓传花的游戏

刚才的这个游戏,让大家在紧张之余有感到其中的快乐吗?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

请同学们看手中教材第2面的插图:

当我们听到好消息、取得好成绩时,当我们尽情玩耍、获得满意的东西时,快乐都伴随着我们。

快乐是好心情,快乐是一种感受。

快乐还能让我们健康、自信……快乐的好处很多!

所以,生活中,我们需要快乐!

 

 

做游戏

 

 

 

 

 

三、寻找快乐,珍惜现有生活。

 

 

 

 

活动二:

寻找快乐。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请同学们看第3面“我发现的快乐”。

   (指名读“我发现的快乐”)

   这个小朋友带着一颗快乐的心去体验生活,一天下来,发现他的生活中处处充满快乐。

下面请同学们也来说说你生活中快乐的事,谁先说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生说快乐事。

   小结: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快乐。

对于这充满快乐的生活,我们是否应该珍惜?

 

 

 

生生互动

 

 

 

 

讨论交流

 

小结

 

 

 

 

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快乐。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有的生活,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快乐其实很简单!

我们都享受过!

它就在你的身边,我的身边,大家的身边

师生互动

 

 

 

学习预案(总第2节)

主备者:

文静    执行者:

    执行时间:

    

学习内容:

   给予的快乐             

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白应该珍惜生活,懂得“快乐他人也快乐了自己”的快乐真谛。

因为快乐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

准备

学   习   活   动

学习方式

修改

调整

导入

 

快乐有很多,有单纯的快乐,也有掺杂着痛苦和汗水的快乐;有短暂的快乐、也有能持续长久的快乐……有些快乐轻而易举就能得到,有些快乐则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

 

谈话

 

探究新知

 

 

 

 

 

 

 

 

 

 

 

 

 

 

你们觉得图中的人物快乐吗?

快乐有短暂的快乐,也有能持续长久的快乐。

你们认为,图中人物获得的快乐是短暂的还是持久的?

   生答,师小结:

不错,我们通过自己“汗水换来的快乐”是持久、令人兴奋的快乐。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和更多的人感到快乐?

      大家说得很好,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就应该这么做。

这样做既让自己快乐,也让别人感到快乐。

   小结:

在这个世界上,快乐有千万种,而创造快乐的方式也数不胜数。

不论我们用哪种方式创造了哪种快乐,只要我们用心了,努力了,我们的生活就拥有持久的快乐,而且是最令人兴奋的快乐!

因为“快乐在你的心中,在我的心中,在大家的心中”!

 

观察

 

 

讨论交流

 

 

 

 

 

 

师生互动

 

“快乐心语”。

 

接下来,请同学们在教材的最后,模仿“什么是快乐”第1句的样子,写上一句自己的快乐感受。

 

 

生生互动

 

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短短的40分钟就要快乐地溜走了。

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不论是你,还是我,都要带着这份快乐的心情去寻找、去创造出属于我们的快乐生活。

让这个世界因我们的快乐而更加的精彩!

 

老师总结

 

 

学习预案(总第3节)

主备者:

文静   执行者:

     执行时间:

    

学习内容:

  拥有好心情         

学习目标:

   1.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地利用、开发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

   2.知道烦恼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人都有。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

准备

学   习   活   动

学习方式

修改

调整

谈话

导入 

 

导入:

同学们,春暖花开,天气特别的好,可老师的心情却不见得好。

你知道为什么吗?

(板书:

烦恼) 

 

 

 

探究

新知 

 

你遇到过烦恼吗?

寻找

原因

别烦

 

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一定也有烦恼,今天我们就敞开心扉把它说出来吧!

2.想想自己无法排遣的烦恼,并把它写下来。

3.交流反馈,敞开心扉说自己的烦恼。

1.情境演示

过渡:

面对烦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我们先来看看“李萌的烦心事”(教材第10页)看看她是如何面对烦恼的?

情境一:

(1)课件演示:

一天大扫除,李萌去大队部拿报纸,回到教室时,听见几个同学在议论她。

(2)假如你是李萌,听到同学议论后,你会是什么感受?

你会怎么做?

(3)交流,评议(说说哪种方法比较好)

(1)课件演示:

放学时,李萌看到几个在前边,她叫了几声,可是她们没有理她。

(2)假如你是李萌,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3)交流,评议(分析哪些想法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2.诊断烦恼

(1)请同学们来当当医生,为李萌开个“药方”。

 

 

交流

 

 

 

 观看情景图

 

交流评议

 

生生互动

 

  总结

 

 

 同学们,请记住这句话“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朝你笑;你对它哭,它也朝你哭。

”我们要以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自信、快乐和幸福将永远伴随着我们。

 

师生互动

学习预案   (总第4节)

主备者:

文静   执行者:

   执行时间:

   

学习内容:

走出烦恼

学习目标:

1.知道烦恼人人都有,烦恼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尝试分析、思考造成烦恼的主要客观原因,换个角度来缓解情绪,解决困惑。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做一个快乐的人。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

准备

学   习   活   动

学习方式

修改

调整

 导入 

 

 俗话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一个人想每时每刻都保持愉悦、快乐的心情是不可能的,悲伤、忧愁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现在,就请同学们将课前准备好的写有自己目前最烦恼或忧伤的事的纸条交上来。

 

 

 谈话

 

探究新知

 

 

 

你生活中遇到过

 

学会自我调节

 1.哪一位同学愿意上来抽出一张给大家读读?

请大家认真听一听,帮忙出出主意,也许你的一条真诚的建议,会让他(她)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

2.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每个人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引起消极的情绪也是在所难免的,也是正常的。

(随机板书排除忧愁的方法的关键词)深呼吸、理解宽容、转移回避、合理宣泄、自我调节……

3.小结:

同学们,我被你们的热情深深地感动了,老师感受到了我们班是一个团结互助、充满情义的班集体。

我想,你们所提的建议,虽只是供当事人参考,但他们会心存感激。

1.导语:

其实,有些烦恼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但我们却无法回避,面对这些烦恼,我们除了听听他人的建议,还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想法来消除。

2.填写“自我反思”。

(1)出示“自我反思”。

(2)小结:

同学们,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朝你笑;你对它哭,它也朝你哭。

面对生活中的烦恼,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那么感受就不同了。

生生互动 

 

讨论交流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总结

 

同学们,让快乐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多对生活笑一笑。

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一颗品味快乐的心,快乐自会萦绕在你我的身边。

同学们,让快乐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多对生活笑一笑。

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一颗品味快乐的心,快乐自会萦绕在你我的身边。

 

 师生互动

 

学习预案   (总第5节)

主备者:

文静  执行者:

     执行时间:

    

学习内容:

尝尝苦的滋味

学习目标:

 

1.感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正确认识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能积极乐观地面对

2、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挫折的态度,敢于战胜并吸取经验教训,从小磨练自己顽强的意志

3、通过调查访问、讲故事、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生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

准备

学   习   活   动

学习方式

修改

调整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的生活幸福愉快,这让我们从心里觉得是甜蜜的。

但是,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

这时,心里的滋味就是苦苦的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尝尝苦滋味》: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探究

 

新知 

 

报调查访问 

 

读故事,谈感受

1、老师让同学们采访身边的大人,看看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苦和挫折以及对他们成长的影响看看谁的采访结果最感人呢?

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拿出记录本,对采访时间、对象、遇到的困苦和挫折、对成长的影响进行汇报)

2、你们小组内那个采访最感人呢?

到讲台上来汇报一下好吗?

3、回忆下当时你的对是怎样的?

现在你来做你采访的对象,让你的同伴来采访你。

(模拟采访)

4、怎么?

就没有同学想到采访老师?

(现场采访)

5、看来,同学们采访非常认真。

每个人的生活并不是事事如意,一帆风顺,而是充满着酸甜苦辣,会遭遇到许多困难、挫折、和失败,会身处逆境……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苦滋味”吧

6、请同学们完成第14页的“采访记录”,看看谁的记录最全最精致。

1、看书15页,读读书上叔叔阿姨的故事,说说他们都遇到过什么困难与挫折,怎么克服的,对现在有什么影响?

2、学生交流汇报

3、小结:

只有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才能对人的一生起着积极的有益的影响。

4、想想自己采访过的人,从他们的成长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总结

 

我们的生活就像一道美丽的彩虹,幸福美丽,但肯定也会遭遇困难和挫折,只有正确去面对,从逆境中站起来,我们就一定会感受到生活中的甜美与快乐。

 

 

 

 

学习预案(总第6节)

主备者:

莫先得执行者:

执行时间:

学习主题:

挫折、失败和逆境也是一笔财富

学习目标:

1、训练学生学会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或失败,能以冷静的态度对挫折或失败汲取教训。

2、知道失败不一定就是坏事,很多时候失败是成功的基础。

学习过程:

学习

环节

学习准备

学习活动

学习

形式

修改意见

活动

准备

采访身边的人生活中失败的事例

课前

采访

活动

过程

说说自己失败的原因,谈谈

自己有什么收获

活动一:

失败是什么样

1、小组内谈谈生活中的一件事例。

2、选取典型事例全班同学共同来分析,寻找原因和方法。

3、说说自己的收获。

小组

互动

活动二:

小小辩论会

1、假如我来做父母

①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该不该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

②孩子遇到了困难或麻烦,要不要替他解决?

2、艰苦的生活环境对孩子成长好还是不好?

家校

共同

探讨

 

学习预案(总第7节)

主备者:

莫先得执行者:

执行时间:

学习主题:

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

学习目标:

1、找出现实生活中那些面对困难和挫折,勇于拼搏的事例,并从中学习这些人的精神。

2、了解面对挫折可以有不同的态度,也会有不同的结果。

学习过程:

学习

环节

学习准备

学习活动

学习

形式

修改调整

 

从名人的

故事中,

我们可以

学习些什

么呢?

活动一:

故事与思考

1、听教师用图片,边讲故事边展示胡萝卜、鸡蛋、咖啡粉在加热前后变化。

2、讨论故事所表达的寓意,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说面对困难的挫折,哪种表现像胡萝卜,哪种行为表现像鸡蛋?

讨论

交流

活动二:

制作名奋斗卡片

1、收集成就辉煌的人的图片、照片以及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是怎样对待挫折和失败的。

2、制作名人卡片。

3、感悟交流:

从名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习些什么?

测测自己意志力。

收集

交流

 

师生

互动

 

学习预案(总第8节)

主备者:

莫先得执行者:

执行时间:

学习主题:

吃穿住话古今

(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

学习

环节

学习准备

学习活动

学习

形式

活动

准备

查找有关反映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故事、传说、资料

课前

调查

活动

过程

1、早期人类是怎样生活的?

2、如果我们生活在远古时代,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

活动一:

早期人类生活的故事

1、观察教材P26-27,看看图中人们在做些什么?

想象早期人类是怎样生活的。

2、根据所查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成反映古人类生活的故事。

小组

互动

活动二:

假如我生活在远古

1、结合教材,想象自己生活在远古时代,会遇到什么困难,并把它们写出来。

2、围绕写出的困难,大家共同设想如果我们生活在远古时代,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

3、以“走进远古时代”为主题,全班将收集和整理的资料、故事进行表演,交流用木棍试着模仿古人钻木取火

小组

交流

 

动手

操作

 

学习预案(总第9节)

主备者:

莫先得执行者:

执行时间:

学习主题:

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2、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推测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

环节

学习准备

学习活动

学习

形式

活动

准备

查找远古时代人们的饮食方式

课前

查找

活动

过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饮食方式方面与最初的人类有哪些变化?

活动一:

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

1、观察图片和文字,并思考人类的食物与饮食与最初的人类有哪些变化?

2、思考:

吃加工过的食物和种植、养殖技术的文明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观察并探究,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

观察

思考

活动二:

古人的歌谣

1、结合调查表,访问家中或本地的老人收集整理本地区的农谚。

2、读一读收集的农谚和教材提供的农谚、节气歌,说说这些农谚,告诉了我们什么。

3、了解本地人们还有哪些有关种植和养殖方面的经验总结

调查

访问

 

师生

互动

学习预案(总第10节)

主备者:

莫先得执行者:

执行时间:

学习主题:

中华食文化。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扩展学生对祖国食文化的认识。

2、通过对中国人与西方人饮食的一些比较,总结与归纳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学习过程:

学习

环节

学习准备

学习活动

学习

形式

活动

准备

向周围人了解或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饮食文化

课外

收集

活动

过程

自己能怎样向世界介绍哪些中国的美食,为什么?

活动一:

说说中华食文化

1、交流资料

2、举办一个中国食文化节,说说如果由自己筹办这个食文化节,你会向世界介绍哪些中国的美食,为什么?

3、以小组为单位,研讨怎样向世界介绍中国的食文化。

小组

交流

活动二:

中西方食文化比较

1、课前了解西餐文化。

2、根据中西方食文化的特点,设计应使用的餐具,吃的方式和规矩,吃的东西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课前

了解

 

师生

互动

 

学习预案(总第11节)

主备者:

吴拥军执行者:

执行时间:

学习主题:

火焰中的文化——陶器。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陶瓷冶炼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2、理解陶瓷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密切关系。

学习过程:

学习

环节

学习准备

学习活动

学习

形式

活动

准备

认识陶器、瓷器

出示陶器。

猜一猜:

看似简单而普通的陶器,在七千多年前,祖先怎样创造的?

师生

互动

活动

过程

课前搜集陶瓷器的相关资料

一、陶器的产生

1、看书P44。

2、交流:

你们的猜测有道理吗?

陶器的产生说明了什么?

3、小结。

二、陶器的作用

1、看书P45。

2、交流:

图中的陶器告诉我们,可以做什么用?

三、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1、认识瓷器P45。

2、比较陶、瓷器的不同。

各个时期的瓷器又有哪些不同?

3、出示课前搜集的资料,认识景德镇。

同桌

交流

 

小组

讨论

 

集体

交流

讨论

小结

这节课,我们站在古人的角度,推测陶器来历,区别了陶瓷及了解了它们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学习预案(总第12节)

主备者:

吴拥军执行者:

执行时间:

学习主题:

灿烂的青铜文化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了解青铜的冶炼,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感知我国青铜文化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

学习过程:

学习

环节

学习准备

学习活动

学习

形式

活动

准备

课前收集青铜器及相关的资料

我们的祖先不仅用自己的智慧制成了精美的陶瓷器,同时,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还创造了青铜。

活动

过程

青铜文化对世界文化有何影响?

一、小组交流

1、出示所带青铜器,观察。

2、什么是青铜?

有何特点?

看书P50-P51。

二、全班汇报

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了青铜器?

三、老师简介

老师简介青铜的制作情况。

四、同桌讨论

看书上的“利益”你发现了什么?

五、小组交流

从其他青铜上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从这些青铜上找出历史故事吗?

观察

交流

 

师生

互动

 

故事

讲述

小结

谈收获。

 

学习预案(总第13节)

主备者:

吴拥军执行者:

执行时间:

学习主题:

书的演变

学习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及与现实事物的联系,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

2、了解书的产生及演变历程,体会到我们今天的一弄好事物都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凝聚了先人智慧,他们贡献很大。

学习过程:

学习

环节

学习准备

学习活动

学习

形式

活动

准备

课前搜集书的演变资料

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创造了汉字,那这些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又是怎样知道的呢?

(记载)那“书”又是怎么来的?

师生

对话

活动

过程

课后探究今天人们又采取了哪些更先进的印刷技术?

一、猜一猜

1、看到我们思品书封面上拼音下面的“五年级下册”,“册”是什么意思?

2、“册”字的形状像什么?

我们猜想它的由来。

3、那我们现在的书与“册简”有什么关系?

二、谈一谈

看书P56-P57,是谁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

三、算一算

假设没有造纸、印刷术,我们来算一算一片竹简写25个字,把我们一本教材刻在册简上会是什么结果?

把我们所学的书都刻在册简上呢?

四、议一议

蔡伦和毕昇在创造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从中学到了什么?

查字典

交流

 

观后

交流

 

计算

讨论

 

小组

交流

学习预案(总第14节)

主备者:

吴拥军执行者:

执行时间:

学习主题:

我国古代的伟大先人

学习目标:

了解孔子,及他的思想与事迹,学习他的精神。

学习过程:

学习

环节

学习准备

学习活动

学习

形式

简单

汇报

了解古代有哪些优秀人物

课前,让你们去了解古代有哪些优秀的人物,我们交流交流。

要求:

说出信息的来源、优秀人物的名字及年代。

集体

交流

活动

过程

收集孔子的名言

一、知孔子

1、板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相信大家都懂其中的寓意,这是谁写的?

有谁了解孔子?

2、师生共议。

P62-P63(思想家、教育家,在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

3、为什么孔子离我们两千多年了,还有那么多人知道他,纪念他?

二、学格言

1、读P63两句格言,说含义。

2、你们还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

三、谈启发

从孔子的名言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师生

互动

 

小组

交流

 

师生

对话

 

学习预案(总第15节)

主备者:

吴拥军执行者:

执行时间:

学习主题:

伟大的先人

学习目标:

了解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了解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学习过程:

学习

环节

学习准备

学习活动

学习

形式

激趣

投入

调查孔子

1、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另一个民族的特征。

西班牙斗牛士;巴西足球。

2、中国有什么特征呢?

指名说。

3、学习课文。

自学。

板书“孔子”。

4、你对“孔子”知道多少?

5、交流查找孔子的资料。

学生

互动

多媒体孔子的像语言

出示格言故事

1、看多媒体,小结孔子对中国的贡献。

2、人们为了纪念他做了哪些事?

(修孔庙、孔府等)

3、寻找孔子的足迹。

4、齐读孔子的格言。

5、把孔子的格方收集,分类出壁报。

讲孔子的故事。

师生

互动

 

学习预案(总第16节)

主备者:

凌凤鸣执行者:

执行时间:

学习主题:

司马迁与《史记》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及更多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了解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2、培养学生搜集、查找资料、制作历史人物传的能力。

学习过程:

学习

环节

学习准备

学习活动

学习

形式

活动

准备

采访

搜集

1、了解有关司马迁与《史记》的情况。

2、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资料。

课前

搜集

活动

过程

通过对历史名人的了解有何感想?

 

制作表格

活动一:

司马迁与《史记》

1、结合书P64-P65,谈谈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你了解《史记》中哪些历史任务和故事?

从这些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设想一下,司马迁著书会遇到哪些困难?

他的格言:

“人固有一死,或……”反映了什么?

4、一本书为什么会需要这么长的时间,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和代价?

师生

互动

活动二:

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