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综合交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6918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综合交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综合交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综合交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综合交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综合交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综合交通发展规划.docx

《河南省综合交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综合交通发展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综合交通发展规划.docx

河南省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河南省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2006—2010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时期,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因此,在全面总结“十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河南省综合交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综合交通发展现状

  

(一)“十五”期间发展成就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坚持把交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改革促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交通领域的各项改革;突出重点,着力加强交通发展的薄弱环节;以前所未有的投资力度和建设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迅速扩大,网络布局进一步优化,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不断提高,综合交通得到全面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公路建设实现新跨越。

“十五”期间,全省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97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78倍,年均增长30.7%。

截至2005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9506公里,五年新增12682公里;一、二级公路达到21790公里,五年新增9566公里;二级以上公路比重达到30.8%;公路网密度达到47.6公里燉百平方公里,比“九五”末每百平方公里增加了7.6公里。

  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截至2005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678公里,是“九五”末的5.28倍,跃居全国第四位;五年新增高速公路2171公里,全面实现了“十五”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00公里以上的目标。

省会郑州市至全省17个省辖市及64%的县(市)通达高速公路,共建成出省通道7条、省界出口10个,已初步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纵贯南北、连接东西、辐射八方的高速公路网络。

  干线公路等级得到全面提升。

“十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干线公路投资355亿元,为“九五”时期的3.38倍;累计新改建干线公路7599公里,为“九五”时期的1.77倍。

有6400公里的重要县道升级为省道,全省一般干线公路总里程达到18231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达到14485公里,占总里程的79.5%,比“九五”末提高了21.4个百分点,初步实现了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的转变。

  农村公路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以县乡道路改造和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建设为重点,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08.7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5倍;实施了6000多公里县道升二级改造工程和8000多公里国债县乡公路改造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6.5万多公里。

到“十五”末,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6万公里,其中县乡公路5.7万公里、村道6.9万公里。

全省所有乡镇全部通油路或水泥路并达到等级公路标准,63.5%的行政村已通达油路或水泥路。

  运输场站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十五”期间,全省新、改建客运场站66个(其中市级站22个、县级站44个)、货运场站28个(其中市级站10个、县级站18个),新建乡镇客运站407个,初步改变了我省道路运输设施落后的现状。

  2.铁路运输能力明显提高。

“十五”期间,以扩能提速改造为重点,完成了陇海铁路郑州至徐州段、新乡至月山铁路电气化改造和漯阜、汤台地方铁路改建工程,宁西铁路建成通车,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电气化铁路和复线铁路的比重不断增加,运输能力显著提高。

截至2005年底,全省铁路正线营运里程达到3761公里,其中国家铁路2549公里(电气化铁路1403公里),五年新增铁路506公里;地方铁路1212公里(准轨442公里)。

  3.航空运输稳步发展。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建成投用后不断开辟国内和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逐年上升。

2005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96.93万人次,“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3%;货邮吞吐量达到4.47万吨,年均增长16.7%。

目前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通航城市46个,有8家航空公司开辟航线43条,每周航班640架次。

洛阳、南阳机场也不断开辟新航线、拓展新业务,运输形势逐年好转。

  4.内河航运和管道运输取得长足发展。

实施了沙颍河周口至省界复航工程、黄河小浪底库区航运开发建设一期工程和淮河至润河集段航道治理一期工程。

沙颍河周口至省界段复航工程已全部完成,实现了从周口直达华东地区的水上通航,成为我省第一条通江达海的水上通道。

截至2005年年底,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439公里,其中四级航道132公里、五级航道452公里、六级航道855公里。

  西气东输工程全部完成,长输油、气管道网进一步完善与增强。

2005年年底,全省油气长输管道达到2368公里,其中输气管道1998公里,输油管道370公里。

  5.运输生产稳步增长。

2005年,全社会货运量完成78826万吨,年均增长5.4%。

其中,铁路14806万吨,年均增长7.8%;公路62684万吨,年均增长4.6%。

全社会货物周转量完成2282.6亿吨公里,年均增长9.1%。

其中,铁路1759.8亿吨公里,年均增长9.8%;公路467亿吨公里,年均增长5.1%。

全社会客运量完成98001万人,年均增长3.2%。

其中,铁路5842万人,年均增长4.3%;公路91920万人,年均增长3.1%。

旅客周转量完成1001亿人公里,年均增长6.2%。

其中,铁路535.4亿人公里,年均增长7.2%;公路437.8亿人公里,年均增长4.4%。

  6.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十五”期间,我省大力开展交通信息化建设,开发应用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及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全省已通车高速公路全部实现联网收费,成为全国最大的“一网相连”和“一卡通”的高速公路收费网络。

同时,在全省推广应用了交通规费征稽管理、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公路智能养护管理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

  7.交通领域的各项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五”期间,我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积极推进交通建管体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高速公路实现了以政府投资为主转向以社会融资建设为主的战略性转移,基本形成了建设市场化、投资多元化的良好局面;积极推进干线公路养护体制、道路运输场站管理体制、交通规费征收管理体制三项改革,在打破行业垄断、实行事企分离、管养分离、站运分离、推行养护和场站建设市场化、理顺征稽体制、强化征稽手段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配合国家进行了民航体制改革,在经营管理企业化、建设投资市场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铁道部与我省合作建设铁路客运专线等铁路建设项目,开创了部省合作的新局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总量仍显不足,综合运输网络尚待完善。

我省境内的京港澳、连霍国道主干线及部分国道、省道交通量快速增长,拥堵现象日趋严重;国家铁路运力紧张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地方铁路运输通道尚未形成;全省现有的3个民航机场设施条件需进一步改善。

  2.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结构不尽合理,各种运输方式缺乏有效衔接。

公路干支结构不尽合理,一级公路发展缓慢,一般干线公路技术标准偏低;交通枢纽、城市交通与交通干线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协调配合,运输设施缺乏统筹规划,交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3.交通领域的各项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交通需求旺盛与交通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交通建设的债务风险逐渐凸显,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干线公路建管体制改革和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办法急需出台。

  4.交通科技发展水平较低,交通设施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科技进步在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生产整体水平方面的作用仍需进一步增强,交通信息化水平和交通技术装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5.农村公路仍然比较落后。

农村公路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其建设、管理和养护主体不明确,管理与养护滞后问题较为突出。

  二、“十一五”期间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和发展趋势

  

(一)“十一五”期间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

  1.经济社会发展和区位优势对综合交通发展的要求。

为实现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要提前实现翻一番的宏伟目标,综合交通必须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大发展。

我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我国经济从东到西梯次推进中,既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又要为西部原材料、产品以及资源、劳动力等向东部乃至海外输出发挥通道作用。

只有加快综合交通的发展,才能将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运输效率对综合交通发展的要求。

针对我省人口众多,土地、能源等人均资源短缺的现状,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功能、技术经济特征和对资源的要求,建设和完善符合我省实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交通运输的整体效率,是“十一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

  3.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原材料运输能力的要求。

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处于上升阶段。

我省又是全国重要的煤炭、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基地,由于资源分布和工业布局不平衡,急需新建、改造一些重要的能源、原材料运输通道。

  4.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

中原城市群是我省经济活动的重心和增长极,无论是其十字核心区的形成与发展,还是各产业带的形成与发展,包括城市群的内外联系,都需要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支撑。

  5.消费观念的变化对交通基础设施及服务质量的要求。

我省正处于机动化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私人轿车的迅速增长,人们对出行的方便、快捷、舒适、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必然带来对交通设施数量与质量快速增长与提高的需求。

  6.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乡协调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劳动力和城市就业人员跨区域大范围流动,形成了城际之间、区域之间强大的客运需求。

我省是农业人口大省,又处在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由此带来的巨大交通运输需求不容忽视。

  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公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农村公路是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民出行,需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二)客货运输量发展的基本趋势

  1.客货运输量增长的基本态势。

随着经济总量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客货运输需求仍将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

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单位产值的货运强度将逐步下降,货物运输量将呈平稳增长态势。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客运需求将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

  2.综合运网承担的客货运量状况分析预测。

我省过境交通量占据较高比重,并且主要集中在京广、陇海两大通道。

从整个综合运网承担的客运量状况分析,出省客运量、外省到达客运量以及过境客运量约占总客运量的49%,去向以河北、湖北、安徽(华东)三个方向为主。

从整个综合运网承担的货运量状况分析,出省货运量、外省到达货运量及过境货运量比重达到67%,去向以湖北、河北方向为主。

  3.运输结构及运输方式分工的变化趋势。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日趋成为中短途客货运输的主要方式,客货市场份额大大增加。

铁路在长途、大宗货物运输方面仍具有优势,运输总量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民航运输以其舒适、快捷、安全的特点将得到较快发展。

  4.客货运量、周转量增长预测。

预计“十一五”期间,我省客运量、客运周转量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7、0.75左右,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65、0.8左右。

据此预测,“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7%和7.5%,全社会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为6.5%和8%。

到2010年,全社会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将分别达到13.75亿人次和1437亿人公里,比“十五”末增加3.9亿人和436亿人公里;全社会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将分别达到10.8亿吨和3354亿吨公里,比“十五”末增加2.9亿吨和1071亿吨公里。

  三、“十一五”期间综合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省综合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完善网络,优化结构,提高运输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保障有效需求,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交通区位新优势。

(二)发展原则1.坚持交通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

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着力提高交通运输的机动性和通达性,全面提升交通的供给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

  2.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原则。

继续深化交通领域的各项改革,不断完善交通市场的准入、退出机制和监管体系,打破垄断,促进公平竞争,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市场。

  3.坚持合理分工、统筹配置、协调发展的原则。

以构建完善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为目标,合理有效配置交通资源,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利用和协调发展,提升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

  4.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布局、城镇布局,统筹规划、合理调整交通路网及枢纽布局,发挥交通的先导和引导作用。

  5.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交通技术含量,加快交通运输增长方式的转变,使交通基础设施及装备水平、经营组织与管理服务水平等实现质和量的提升。

  6.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实现交通发展与资源、环境和生态的有机协调,建立环保型、节约型交通运输系统。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省综合交通发展的目标是: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量进一步扩大,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形成,城际交通快速便捷,农村公路通达水平大幅提升,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显现,综合运输优势有效发挥,运输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运输市场进一步规范,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交通安全保障得到加强,基本形成结构合理、供需平衡、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满足全国交通需求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具体目标是:

  1.规模与能力

  ——综合交通网络规模进一步扩大,基本形成“三纵五横”的综合运输大通道骨架网,省内城际快速通道、城乡交通一体化系统基本建成,形成基础设施、运输工具配置合理、干支衔接的综合交通网络。

  ——新增铁路客运专线880公里左右,2010年铁路正线营业里程达到4673公里,其中国家铁路达到3369公里,地方铁路达到1304公里。

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干支协调、“三纵五横”的铁路网络。

  ——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5万公里以上。

其中,高速公路达到5000公里以上,密度超过3.05公里燉百平方公里。

95%的县(市)平均30分钟以内抵达高速公路网,出省道路达到13条,省界出口达到22个;一、二级公路达到28000公里左右,二级以上公路所占比重达到38%以上;公路密度达到50.9公里燉百平方公里。

农村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县道基本达到三级或三级以上公路标准,乡道达到四级或四级以上公路标准,所有行政村和部分自然村通油(水泥)路。

  ——完善和提升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洛阳机场、南阳机场的功能。

到2010年,全省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力争突破1000万人次,其中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年设计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力争突破800万人次。

进一步完善机场布局,适时将境内的军用机场改建为军民两用机场。

  ——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584公里,港口泊位数达到145个,港口吞吐能力达到货运1200万吨、客运400万人次。

基本形成通过沙颍河、淮河、涡河直通长三角地区的多条水上通道。

  ——建成油气管道2000公里以上,全省油气干、支线管道网及配套设施进一步改善。

  ——建成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和其他7个铁路枢纽、8个公路枢纽和1个航空枢纽。

  ——加快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系统和公共停车场建设。

  2.运输服务

  ——基本建立多种运输方式相协调、运输点线面相衔接、集疏运相配套,满足不同货种、不同层次运输需求的客货运输服务体系。

  ——提高运输服务的时效性和时间准确性,到发及运行正点率进一步提高。

  ——提高运输效率。

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集装箱运输得到较大发展,零担和快递业务网络初步形成。

——增大运输服务网络覆盖面。

所有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通客车。

  3.技术水平

  ——建成统一、高效的综合交通信息网络平台,基本形成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宽带传输、互联互通、覆盖全省的交通系统电子网络系统,争取实现行业之间、各级交通部门之间政务信息化。

  ——基本建立交通诱导、全程监控、应急反应等系统。

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完善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逐步建立不停车收费系统。

  ——环保措施加大,交通能耗明显降低。

  4.安全保障

  ——建立交通安全预防监控系统,完善交通应急反应系统,提高应对重大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

2010年公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及重特大事故起数比2005年下降20%以上,铁路交通死亡人数比2005年下降10%以上。

  (四)投资规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十一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总量将有较大增长。

预期“十一五”期间全省交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到2770亿元以上,较“十五”期间增加1倍以上,占“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2%左右。

其中公路固定资产投资约1692亿元(其中高速公路1010亿元,干线公路300亿元,农村公路300亿元,其他82亿元),占交通行业总投资的61.1%;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约1028亿元(包括地方铁路38亿元),占交通行业总投资的37.1%;民航固定资产投资约22亿元、内河航运约28亿元,占交通行业总投资的1.8%。

  四、“十一五”期间综合交通发展重点

  

(一)加快中原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

  充分发挥我省交通区位优势,优先建设和完善支撑国家及我省社会经济发展,以“三纵五横”铁路网、“六纵八横”高速公路网为骨干组成的“三纵五横”中原综合运输大通道,巩固提升河南在全国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枢纽地位。

  1.中部纵向综合运输通道。

新建京广铁路客运专线石家庄—郑州—武汉段,完成京广铁路信阳—陈家河段提速改造工程,对京港澳高速公路安阳—新乡、郑州—漯河段进行拓宽改造,积极推进107国道升级改造工程,形成途经安阳、鹤壁、新乡、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等8市,由京广铁路客运专线、京广铁路既有线、京港澳高速公路和107国道等组成的我省中部纵向综合运输通道。

  2.西部纵向综合运输通道。

完成焦柳铁路电气化及提速改造工程,建成二广高速公路济源—洛阳—南阳(省界)段、焦作—平顶山—桐柏(省界)高速公路,改造提升207国道,形成途经焦作、洛阳、平顶山、南阳等4市,由焦柳铁路、二广高速公路、焦桐高速公路和207国道等组成的我省西部纵向综合运输通道。

3.东部纵向综合运输通道。

完成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建成大广高速公路河南段,改造提升106国道,形成途经濮阳、开封、商丘、周口、信阳等5市,由大广高速公路、京九铁路和106国道等组成的我省东部纵向综合运输通道。

  4.中部横向综合运输通道。

新建徐州—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对连霍高速公路郑州—洛阳段进行拓宽改造,对310国道进行升级改造,形成途经商丘、开封、郑州、洛阳、三门峡等5市,由陇海铁路客运专线、陇海铁路既有线、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等组成的我省中部横向综合运输通道。

  5.北部横向综合运输通道。

打通长治—泰安地方铁路(新建长治—汤阴、台前—泰安地方铁路),建成南乐—林州高速公路,打通范县—辉县高速公路(新建鹤壁—省界、濮阳—范县高速公路),形成途经鹤壁、安阳、濮阳等市,由长治—泰安铁路、南乐—林州、范县—辉县高速公路组成的我省北部横向综合运输通道。

  6.中北部横向综合运输通道。

完成新菏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建成济源—新乡—东明(省界)高速公路,形成途经济源、焦作、新乡等市,由新菏、侯月、新月铁路和济东高速公路等组成的我省中北部横向综合运输通道。

  7.中南部横向综合运输通道。

打通登封—漯河—阜阳地方铁路(续建登封二期、新建范庄—辛安地方铁路),建成南京—洛阳高速公路河南段、永城—登封高速公路,改造沙颍河漯河—周口段内河航道,改造提升311国道,形成途经洛阳、平顶山、漯河、周口等市,由登封—漯河—阜阳铁路、南京—洛阳高速公路、永城—登封高速公路等组成的中南部横向综合运输通道。

  8.南部横向综合运输通道。

争取开工建设宁西铁路复线,建成上海—西安高速公路河南段,改造提升312国道,形成途经南阳、信阳市,由宁西铁路、上海—西安高速公路、312国道等组成的南部横向综合运输通道。

  

(二)加快多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

  在重点抓好铁路客运专线和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交通的区位、资源优势,切实加快以民航为重点的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

  1.大力发展航空运输。

按照国际航空港标准,改扩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2007年完成航站楼、停机坪改扩建工程,年设计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人次。

积极开辟国际、国内航线。

除西藏拉萨外,实现与国内所有省会城市和主要旅游城市通航。

开辟通往东亚、东南亚、欧美、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线。

到2010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万人次,将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枢纽机场和航空物流集散中心,并在机场建设满足大通关要求的货运设施。

积极引进航空公司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设立基地。

对洛阳机场候机楼、停机坪进行改扩建,争取将洛阳机场建成国内干线机场。

对南阳机场进行提升改造,改扩建航站楼、停机坪,延长跑道,引进先进导航、通迅等设备,使南阳机场达到国内干线机场的运输水平。

适时将商丘、明港等军用机场改建为军民合用机场。

  2.积极发展内河航运。

开工建设沱浍河(夏邑—省界)、沙颍河(周口—漯河)、淮河干流(淮滨—省界)、涡河(马厂—省界)等航运开发工程,提高我省向华东地区的通航能力。

加强丹江、小浪底、三门峡等32个主要通航库区港航、安全监督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全省水上交通支持保障系统。

  3.加快开发管道运输。

发挥区位优势,加大成品油(原油)管道建设力度,重点建设兰州—郑州—长沙、锦州—郑州等成品油管道,逐步形成区域性成品油管道网络,建设郑州大型油品储备中心和输配枢纽,满足西油东运、北油南运和进口国外石油需要。

合理规划天然气管网,完善西气东输工程各项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川气入豫”主干线及支线工程,规划预留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通道,初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向全省各地辐射的供气网络。

  (三)建设完善综合交通枢纽

  加强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以建设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各种运输方式的功能,巩固和提升我省在全国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枢纽地位。

  以建设郑州—北京、郑州—武汉、郑州—西安、郑州—徐州的“大十字”铁路客运专线为契机,对郑州铁路新客站、郑州公路客运枢纽站及相关的城市轻轨站、城市公交车站、出租车场站等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集中建设,在郑东新区建成集铁路客运专线、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合理配置、有机衔接、换乘方便、集疏迅速的大型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建设郑州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和铁路客运专线沿线城市新客站,完成郑州火车站西出口改建工程,进一步完善和提升郑州、洛阳、南阳、商丘、信阳、新乡、月山7个铁路枢纽的功能。

以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建设和完善郑州、洛阳、开封、新乡、商丘、信阳、南阳、漯河8个公路枢纽,新改建一批市、县(市)客货站场及物流中心。

以县乡公路为依托,完成全省全部乡镇客运站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