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负功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6909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负功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负功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负功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负功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负功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负功能.docx

《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负功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负功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负功能.docx

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篇一:

浅谈大众传播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浅谈大众传播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传播是人类的基本行为,在人类社会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很难想象没有大众传播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的。

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通过读书、上网、看报等方式来获取各种新闻和消息,大众传播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大众传播第一个重要的正功能就是,消息的传播。

如果我们只是凭我们自己单纯的去了解社会信息,得到的信息太狭隘太片面。

国家和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件,我们都不能及时的加以了解,这就会使我们与社会脱节。

再比如,大众传播能够及时地发出有关自然灾害、军事威胁、政治动乱等方面的警报,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更好的去加以防范,这样就会相应的减少了人身财产的损失。

不可不说,大众传播在一些事件中,给了受众暗示,比如之前的“冠生园月饼=过期食品”,使得受众都认为“冠生园的食品不好”造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和倾向。

这就是大众传播中的引导舆论的功能。

娱乐功能是当今大众传播极为显著的一个作用,也是大众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平日我们口中谈的“歌星、影星”哪个不是大众传播的产物,很多情况下,人们对于一部电视剧、电影的评价,往往来源于大众传播本身对它的评价。

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是否有过每天等着看超级女生,为电视上的人伤心、欢乐的情景,是否有过等待金鹰卡通为其动画节目倾心的情景,是否有过因为看快乐大本营而喜欢上何炅的情景。

这都是大众传播中娱乐功能的影响。

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在教育已由学校教育逐步转化为终身教育的今天,人一生中绝大多数教育已不是在学校,而是在社会上接受的了。

在这个过程中,大众媒介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现在我们很多时候,尤其上了大学之后,有更多的时间上网看电视听广播,所以我们接受的很多知识已经脱离课堂。

而这种传播给我们的影响是直接的深刻的。

任何事物都会有两面性,既然它具有了一定的正面功能,就一定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人们通过媒介的选择来了解客观事物的变动,媒介只能部分再现真实世界,大量的事实被筛选掉了,被选中的事实也经过了加工。

所以,很多时候大众传播带给我们的信息没有我们直观了解的信息真实也没有那么强烈的直观感了。

由于大众传播者不可能对世界上的所有事物进行完全一致的反映,所以对某个人群、某种事物进行报道的时候,经常会选取一个典型,这样就会造成“刻板印象”。

以南京冠生园为例,南京冠生园本是一家拥有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以经营月饼闻名。

2000年中秋节过后,冠生园食品厂陆续将未售罄的月饼从各地回收,运进了糊着窗纸的车间;然后去皮取馅,重新搅拌炒制,入库冷藏。

翌年,食品厂又将这些过期料加工制成月饼推出市场。

中央电视台记者暗地里拍摄了整个过程,并在《新闻30分》中播出,舆论遂大哗。

南京冠生园用陈馅制作月饼的丑闻被揭发后,生产经营顿陷入困境,最终导致破产,同时株连了国内各家同名的企业。

大众传播在这次事件中,给了受众暗示,“冠生园月饼=过期食品”,使得受众都认为“冠生园的食品不好”。

以上几点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对大众传播正功能和负功能的理解,但无论怎样,我们不得不承认,大众传播的力量,已经深刻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

10编导二班

郭梦涵

篇二: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A.《原强》B.《群学肄言》C.《社会学原理》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A.齐美尔B.达伦多夫C.韦伯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A.符号B.规范C.礼俗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A.偶发群体B.社会类属C.次属群体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A.博物馆B.图书馆C.俱乐部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A.水平流动B.向下流动C.向上流动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A.偶婚制家庭B.伙婚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A.巴纳德B.涂尔干

C.科塞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A.文化元素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A.实证主义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A.社会动力学B.社会静力学

C.社会进化论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A.主动性B.自觉性

C.互动性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

A.工作单位B.家庭

C.社区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A.利益B.需求C.生产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A.社区B.群体C.家庭D.法律

18、组织的核心是()

A.组织的目标B.权力的划分

C.组织的结构D.组织的功能

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

A.经济生活B.社会化

C.社会控制D.社会参与

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

A.生产关系B.社会关系

C.组织D.人的本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有()

A.速度日趋加快B.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

C.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D.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

E.相关性日趋增强

2、我国家庭的发展,出现了同西方家庭发展相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A.家庭规模小B.家庭功能有所变化

C.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向现代化D.家庭规模扩大

E.对家庭价值的认识出现后现代意识

3、文化的空间结构包括()

A.文化区B.文化区域

C.文化圈D.边际文化

E.多元文化

4、社会学的主要特征有()

A.整体性B.综合性

C.广泛性D.应用性E.多样性

5、下列有关社会唯名论正确的是()

A.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B.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

C.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D.个人行为及其细节是社会学研究对象

E.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

6、文化交流包括()

A.文化接触B.文化冲突

C.文化采借D.文化移植

E.文化融合

7、帕森斯认为群体具有的功能有()

A.适应环境B.实现目标

C.统一内部D.维持价值E.更新价值

8、宏观社会控制包挂哪些方面的控制()

A.政治B.经济

C.文化D.意识形

态E.心理

9、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者有()

A.孔德B.斯宾塞

C.涂尔干D.韦

伯E.马克思

10、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简括为()

A.技能社会化B.政治社会化

C.行为社会化D.性别角色社会化E.文化社会化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组织结构

2、制度化控制

3、社会现代化

4、社会问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为什么说,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2、简述社会舆论在社会控制中的重要性。

3、社会组织中非正式结构存在的基本原因及其功能分析。

4、简述文化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正向社会化与负向社会化简论。

2、试论社会现代化与“全盘西化”。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2、B3、B4、D5、D

6、C7、A8、B9、D10、D

11、A12、C13、A14、D15、C16、D17、C

18、B19、A2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D2、ABC3、ABCD4、

ABCD5、ABCD

6、ABCD7、ABCD8、ABCD9、ABCDE10、ABC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组织结构:

组织按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划分系统内的各种构成部分,并使它们间相互协调的一切方式的总和。

2、制度化控制:

按照一整套业已形成的条文规定,由某种组织体系加以推行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

3、社会现代化:

是一个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工业化为动力,以科学技术发展为纽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体,涉及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组织管理、生活方式、人类活动空间等诸多领域的革命性、全球性、长期性和整体性发展过程。

4、社会问题:

它是社会关系失调的产物,并使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发展发生障碍,引起社会成员普遍关注的、需要依靠社会力量才能解决的问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生产关系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社会关系,从本质上讲,就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

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1)生产关系作为特定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形式,只能建立在特定的生产力基础之上,反映的是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因而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2)物质资料的生产关系不仅制约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而且决定它们的性质,乃至决定整个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3)生产关系影响和决定个人在整个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状态。

2、社会舆论控制是众多社会成员对某一特殊事件所抱的态度和所持意见的一致性反映,亦即是一种公意。

它在非正式控制中表现最为突出:

(1)社会舆论流行迅速,范围广,对当事人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

借助于大众传媒,其控制作用更强。

(2)事实上,任何习俗控制、道德控制等都是通过一定形式的舆论控制来实现的。

因此,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在社会控制中的作用。

3、非正式结构的意义:

它是指组织内部的成员以共同的观点、爱好、僧感为基础,自发形成的一种群体结构。

非正式结构存在的基本原因:

为了满足个人从组织中得不到的需要,具有相似的社会背景、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的组织成员自觉自愿形成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结构有正、负功能,其功能为:

(1)能缓冲正式结构所带来的压力。

(2)能提供正式结构以外的丰富的社会控制和沟通形式。

(3)能及时解决正式结构的失调现象。

(4)能成为组织改革的积极的能力和维护社会成员合理利益的有效力量。

4、⑴人为性;⑵后天习得性;⑶共享性;⑷动态连续性;⑸共同性;⑹多样性。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答案要点:

(1)定义:

正向社会化是指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

负向社会化是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

(2)传统社会的个体社会化主要是正向社会化;而在现代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负向社会化。

这种变化的原因:

社会的变迁。

传统社会生产力落后,科学文化水平低,知识更新慢;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信息传递快,青年人反应敏锐,接受及时。

(3)这种变化的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中,青年文化将对成人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4)当前我国双向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青少年不容易接受老一代人的教化;另一方面,老一代人也不容易受青年一代的影响。

表现为代沟问题。

2、答案要点:

(1)现代化首先在西方国家启动,“现代化”与“西化”出现巧合。

社会趋同论的观点认为现代化即“全盘西化”。

(2)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应该而且必须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

(3)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就是“全盘西化”;文化传统不同(展开);现实条件不同(展开)。

(4)许多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给本国的现代化带来极大的损害。

我们要吸取教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A)。

A中国B美国C英国D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C)。

A语言B思维C劳动D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A《社会学研究》B《社会学原理》

C《实践哲学教程》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B)。

A严复B康有为C梁启超D陈千秋

5、文化是指(D)。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A弗洛伊德B莱格C米德D马斯洛

7、“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A生理的B安全的C归属的D自尊的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A米德B库利C布卢默D托马斯

9、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A朋友谈心B观众看电影

C顾客的摩肩接踵D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0、根据交往的(C),可以将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和顺应。

A主体B形式C性质D方式

11、“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D)。

篇三:

从结构功能主义看农村学校教育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从结构功能主义看农村学校教育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摘要:

教育古已有之,默顿关于正负功能的分类被引入教育界后,拓宽了人们关于教育功能的解释。

近些年,我国学术界对于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结构的论述已经很全面、成熟。

但是大多数的理论都是比较大而泛的,没有区分教育类别间、国家间、地区间、城乡间、学校间的差异。

本文主要分析的是我国农村的学校教育,探讨现阶段农村学生受教育可能存在的正向及负向功能,以期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功能主义农村教育正功能负功能

教育是随着人类的生存而出现,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发展的。

从古到今,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几乎提到教育的功能,人们想起的都是积极的、好的一面。

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社会学家默顿(MetonlRik)在上世纪50年代把功能按性质和形态进行区分,得出了正向——负向、显性——隐性这两大类,之后人们对功能的理解才更加开阔。

一、结构功能主义简介

结构功能主义创建于20世纪40年代,在50年代的美国成为社会学的主导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

(一)帕森斯抽象功能主义。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于1945年提出了“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

他在对行动、系统进行概念界定后,提出了其独特的功能分析模型。

帕森斯认为,一个社会要生存下去,必须在系统之间保持某种平衡,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共同的价值规范,满足一些基本功能,这些功能包括适应、达鹄、整合和维模。

这四个基本功能大可以用于解释整个人类社会,小到可以解释某一具体制度。

这就是著名的“AGIL”功能分析模式。

他认为社会系统、文化系统、人格系统和行为有机体共同构成了行动系统,其中在社会系统中承担适应功能的是经济制度;承担达鹄功能的是政治制度;承担整合功能的是社区;承担维模功能的是社会化,教育就是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图示如下:

(二)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

帕森斯的学生默顿在批判传统结构功能主义这的功能一致性、功能不可替代性以及功能必要性三个假设后,提出了价值中立的功能分析模式。

他对“功能”做了新的解释,认为“功能”是个中性词,可以指正功能,也可以指负功能。

正功能有助于一个体系的适应或顺应,负功能则削弱体系的适应或顺应。

默顿还认为,一个功能归属事项对同一个功能承受单位或不同的功能承受单位可能兼有正功能和负功能后果。

因此在评估时,应当以后果的净均衡为准则。

(三)结构功能主义关于教育功能的表述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的是均衡、稳定和秩序。

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要维持稳定,就要让人们有共同的价值规范,社会化是维持社会秩序与和谐的根本途径,教育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具体来说教育的主要功能有社会化和个性化选择,社会化指的是让全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规范,通过学校这个机构使个体适应社会,接受共同价值;选择指的是教育对被教育者进行评定和筛选,选择人才,同时满足个体发展自身的需要。

与此同时,默顿提醒我们,教育对于国家、社会的功能又不全是正向的,也有可能有负向的影响。

二、教育以及教育功能

(一)教育的定义什么是教育?

这个问题对于处于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里对于教育的解释如下: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之所作善也”。

意思就是示范模仿培养后代向善。

现代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教育指的是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等。

狭义的教育指的是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更通俗点来说,学校教育就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授内容,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以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学校教育的功能功能就是一种事物在某种环境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学校教育的功能,也就是说依附于学校的教育是用来干什么的?

有学者对此进行过概括,将已经形成的观点进行分类:

1.从作用对象上分,有育人功能与社会功能;2.从作用层次上分为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3.从作用方向和表现形式分为正功能与负功能,显功能与隐功能;4.从作用性质上分为期望功能与实效功能,自我更新功能;5.从作用时间上分为传统导向功能与未来导向功能。

1之后又有很多分法,比如蒋士会将教育功能按照对外和对内功能来划分。

刘世民认为我国现阶段对于教育功能的表述大多是穷举式的总结,而研究深度则比较局限,教育功能的普适性和宏观性比较明显。

这个我比较赞同。

因此,我想把农村学校教育拿出来进行简单分析。

在我看来,教育的主体主要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因此学校教育的功能最终还是应当归结为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又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社会发展功能指的是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包括教育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因为教育说到底还是对个体的教育,对于社会的作用也是通过个体反映出来的。

三、农村学校教育的正功能以及负功能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

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城市与农村、发达城市与落后城市、东部与西部、汉族与少数民族等差异群体的教育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方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功能也是不一而论的。

既然学校教育的主体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方面,那么论及它的功能时就应分别说明:

受教育者,很显然是农村能够上得起学的学生包括通过农村学校教育获得高等教育走出农村的学生;教育者表面上是教师,但是我认为教师只是教授学生的载体,是中间环节,真正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社会。

社会向学校传达需求,学校根据人才需求调整改变教授的内容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促进社会发展。

(一)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学校教育的正功能体现在:

1、个人的潜力得到开发。

农村人口众多,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经济发展落后,教育资源短缺,受教育程度低于城市。

学校教育最直接的内容就是传授课本知识,通过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学习到各方面的基本常识。

如果有能力,有需要可以通过高中1郑金洲.教育功能研究十七年.[J].高等教育研究,1995,(6)

教育和大学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

这对于以前没有机会上学的农村学生来说太难得了,这几年人们对于教育的期待、国家对于农村学生教育问题比较关注,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挖掘自己的潜能,成为对社会更加有用的人才,为社会做贡献。

2、个人的生存更有保障。

在大多数农村父母的观念中,农村生活比较艰苦,资源比较缺乏,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子女能够离开农村,从事与农业无关的工作提高收入,改变现状。

只要有机会接受教育,就有机会接受更多先进的文化知识,职业选择也就更多。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深入,农村学生不用跟随父母的脚步靠土地吃饭,会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多样化的职业。

个人的生存与土地的关系简化,更多的是依靠个人的素质、能力来生存。

3、有利于向上层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指的就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由某个社会位置向其他社会位置的移动,表现为个人社会地位的变更,也表现为个人社会角色的转变,实质上是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2结构功能主义也是认同社会流动的,他们认为学校教育能够使处于下层的群体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使更多的人选择教育作为自己向上流动的手段,活跃社会阶层的流动,从而提高社会平等的水平,维持社会结构。

农村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后知识得到普及,能力得到提升,他们取得了同城市学生竞争的资本。

优秀的学生在自由平等公平的市场环境中是能够取得一个很好的平台发展自己,选择不同类型的职业,增加收入,提高社会地位。

(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学校教育的负功能体现在:

1、个人的创新力受抑制。

接受教育是好事,但我国目前的教育制度的缺陷是趋同化。

同一地区的学生接受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是相似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能做到的就是尽量将每门功课学好,否则就有可能会在升学的路上被“淘汰”。

比如说,有的学生偏科很严重,而上高中和大学参考的是分数,对各科都有要求。

这样的制度有可能让一个未来的数学家流失,或者让一个物理学家成为外交家,而真正适合当外交家的人才却因为数学差而失学。

个人的天分被扼杀,这对于社会和学生来说都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2、城乡教育存在不公。

城乡教育的不公包括起点不公,过程不公,以及结果不公。

具体来说,城市的物质条件丰富,优秀教师更愿意到城市发展,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是先城市后农村,城乡的起点是不公平的;在求学生涯中,农村学生可能要付出比城市学生更多的努力才能站在一起,接受共同的教育。

高校录取明显倾向于城市或发达省份体现了这种不公,比如北京市和河南省的考生人数比为1:

7左右,北大2009年在北京市录取180人,最低分为626,而在河南录取50人,最低分为640。

这体现了过程不公;在毕业进入社会后,城乡学生在就业,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待遇也是千差万别的。

这些不公在表面公正的掩盖下无形中让农村孩子有了更高的门槛。

3、社会流动的筹码不足。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结构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就业结构也发生很大的改变,社会阶层结构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教育有助于社会流动,但是这种流动也是有选择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被上层接受。

大学一个班中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城乡边区,虽然大家都在一个教室听同一个老师讲同一门课程,但是毕业之后的差距并不在于你有没有认真听课,有没有取得较高的成绩。

更多的是取决于你的家庭出身和家庭关系。

有些刚毕业的学生就可以随着父亲社会地位的升高而有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工薪阶层或者农村出身的学生则大多数只能通过公开招聘的竞争方式去争取。

但是能被录取的几率太小了。

所以说想且只想通过教育并不能真正实现社会流动,还需要社会资本等多个方面的积累。

2吴峰.社会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64

(三)对于社会来说,农村学校教育的正功能体现在:

1、提升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根据我国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字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