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与养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6742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与养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和谐与养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和谐与养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和谐与养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和谐与养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和谐与养生.docx

《和谐与养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与养生.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和谐与养生.docx

和谐与养生

和谐与养生

——刘逢军教授讲课2005年9月4日

调理平衡和谐人生今天是星期天,星期天本来是大家休息的时候,来了这么多人,包括全国各地的,包括一些老年人,也包括一些有病的人,都能到这里来,我们一起探讨养生。

我觉得这是一种缘分。

1992年,我在金七宾馆给全国政协委员讲一场养生报告,13年了,象这样大的报告再也没讲过。

今天来的基本上都和我有关系,一部分是我平时调养的顾客,另一部分是一些朋友。

我觉得给在场的各位讲一讲养生的一些道理是我的本分。

老子讲“圣人行无言之教,处无为之事。

下面我就讲今天的课,题目是“调理平衡,和谐人生”。

大概讲四方面内容:

一、和谐人生是健康的人生;二、用唯物辨证法指导和谐人生;三、对城市现代病的认识和分析;四、把中医养生文化还给人民大众,为建立和谐社会办实事。

第一部分:

和谐人生是健康的人生。

和谐是目前大家讲的最多的一个词,和谐是什么呢?

和谐是一种状态,它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一种结果。

和谐的人生,也就是人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命的旅程。

人的一生是由此岸达到彼岸,这一生是漫长的一生,也是非常暂短的一生。

有一次,一位东方伟大的哲人,释珈牟尼问他的弟子,生命处于什么之间,回答的是各式各样,师傅告诉他们,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就是这样的短暂。

但是生命又是很漫长的,人生的旅程:

关键是和谐还是不和谐。

要和谐就应该保持平衡。

老子讲“圣人是顺其自然的。

”他永远保持着平衡,所以就终生无险。

那么如何保持平衡呢?

无非就是三大平衡,或者也叫三种和谐。

一、人要与自然保持和谐;

二、人的身心要保持和谐;

三、人与人之间要保持和谐。

如果人能够保持这三种和谐,他的一生才是真正快活的、健康的、长寿的。

(一)、首先讲与自然保持和谐。

人是自然氧化的结果,人带有了自然给我们的一切特征,所以当我们符合自然的时候,就是健康的、长寿的,当我们违反自然的时候,就是衰病的,或者是过早的夭亡。

自然是一种什么状况呢?

自然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天高地阔、松静自然,如果我们能够学习天地的这种宽阔和松静,我们能够少一点私心,少一点欲望,那么自然的就长寿了。

老子讲“天长地久、天之所以长,地之所以久,就是因为它无私无欲。

”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苟;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苟。

什么意思呢?

刍苟是用草编的狗,古代用他来祭祀神灵,不是象我们现在,特别是南方到清明的时候,要买乳猪、猪头来祭祀神灵,不是的,因为那个东西很脏,要用草编的小狗,而且要用线拴上在井水里面冲干净,用它来祭祀神灵。

说天地不仁,“仁”当什么讲呢?

当天堑,天地没有天堑,把万物都象草编的狗那样去对待,是爱它呢,还是恨它呢?

无爱无恨。

牡丹花很珍贵,狗尾巴花没有什么名气,但是不能因为牡丹花珍贵,就让你一年四季的开;也不能因为狗尾巴花不名贵,就不让它开。

没有远就没有近,没有近就没有远,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也是如此,他也是没有远、没有近的,他用平等的态度、平衡的心态来对待你周围的人。

在我们周围会经常看到,那些心里很宽的人、那些身居简出的人,身心都是健康的。

往往斤斤计较的人是多病的。

我曾经认识一个家庭,女性就是属于斤斤计较的,斤斤计较到什么程度呢?

丈夫出差买回来一个暖瓶的瓶塞,她认为买的不合适,就逼着丈夫,在单位把这个瓶塞卖掉。

自己的丈夫是个处长,就拿着瓶塞一个一个的问,最后把它卖掉了。

这个女性40多岁,脑淤血一下走掉了,走掉了没过两个月,他的丈夫很快就结婚了。

夫妻两个人在一起时,丈夫是娓娓懦懦的,这个女性好象是在家里做主的,实际上你又得到了什么呢?

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得到。

这种情况在我身边,我可以举出一大堆的例子。

所以要想身体好,就得学习自然,把心放宽,把心放静。

(二)、与自然和谐,就是跟着太阳走.

我们常讲,万物生长靠太阳,但我们实际上能够跟着太阳走的人,做得太少太少了。

首先讲睡觉,太阳醒了,我们就醒,太阳睡了,我们就睡了。

只有和太阳保持了和谐,人的阳气才能够足。

可是我们现在不是这样的,住的房子里面有空调,上班的时候一部分人有轿车,一部分人坐公共汽车。

好不容易见了太阳,打一把伞把太阳给遮住。

这样人获得太阳的能量太少、太少。

所以非典的时候,我告诉我所熟悉的朋友,最好的预防非典的方法就是晒背,如果外面不冷就背对着太阳,外面要是冷,就在家里透过玻璃晒自己的后背。

当你把后背给晒暖了,你就不会得非典了。

很多人晒完了告诉我,非常舒服。

什么道理呢?

因为背为阳,特别男人的背是阳中之阳。

如果觉得后背觉得凉的时候,就意味着阴气已经进来了,这种情况叫阳不居阳,鸦占雀房。

本来是阳气呆的地方,没有阳气,那么乌鸦把喜鹊的房子给占了。

为何要强调跟着太阳走、不要和太阳去对抗呢?

因为人的起源是太阳,没有太阳就没有人类。

我们必须要和太阳保持着相应的节律。

一年12个月,是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的结果;一天24个小时,12个时辰,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也是跟太阳发生着关系。

人有12条正经,就是有12条主要的经脉,这个经脉它的开、关、兴衰都是和地球在自转时,哪个位置对着太阳有关的。

比如现在是9:

35分,是巳时,9-11点,是脾经最旺,人的脾主运化,可以把你早上吃的食物,进行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一会到11点,到了午时,11点-13点为午时,心经最旺。

人只有跟着太阳走才能够找到内在的力量。

现代人所出现的问题最多的是抑郁,为何会抑郁呢?

是阳气不足的结果,因为人们睡觉太晚的结果。

有一位做过调查的记者说,全国的青少年的抑郁症大概是3千万人,中老年人的抑郁症还没有计算进去。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是伤了胆气,人有三阴三阳。

古代一些大医们讲“医生不懂三阴三阳,张口就是错”。

何为三阴三阳,就是:

少阳、太阳、阳明;三阴:

就是少阴、太阴、厥阴。

晚上21点-23点为亥时,亥时三焦经最旺,三焦通百脉,三焦就是手少阳三焦经。

23点-1点,胆经最旺,一个是手少阳,一个是足少阳。

少阳就是出生的太阳,尤其是晚上23点到凌晨1点的子时,是胆经最旺,所以黄帝内经讲“十一脏腑取决于胆”。

如果胆它没有阳气,人所有的脏腑都是消极的,如果说胆气没有升起来,就相当于体内没有太阳,如果天天晚上12点睡觉,一个月,那就是一个月体中没有太阳;一年,那就是一年体中没有太阳,没有太阳是不得了的。

所以世界上的百岁老人,无论各自有什么绝妙的方法,有一个是一致的,晚上9点钟睡觉。

我和一些人讲这个观点的时候,他们非常的惊讶,啊!

好象9点睡觉是不正常一样。

实际上9点睡觉是正常的,再晚别超过10点半,因为10点半躺下,11点睡着。

阳气怎么才能升起来呢?

叫滋阴潜阳,当你睡着了为阴,在睡觉当中才能够把胆气升起来,如果不睡觉,那么不仅不升胆气,而且还消耗胆气。

当胆气被消耗了,人就开始害怕了,我们常讲胆大、胆小,讲的就是胆气。

所以《黄帝内经》里讲:

“气已壮胆”,胆无气就没有胆量了,会出现惕惕不安,对周围非常敏感;善太息,就是常出气。

经常有一些家长跟我讲,孩子年纪青青的,怎么经常长出气,就是因为伤了胆气,多疑,委屈、洁癖,最后就形成了抑郁证,就是这个道理。

有的家长说现在竞争很激烈,孩子要考高中、考重点大学,晚上要写作业,我就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就是你们颠倒一下,晚上9点睡觉,早上3点起床。

为什么呢?

《黄帝内经》讲“鸡鸣之时起床”,所以清朝以来的皇太子,都是凌晨3点起床,如果不起床,那么太监会跪在太子的门口反复喊“鸡鸣即起,勤政爱民”,不把太子叫醒,太监们就要受罚,所以太子往往可怜太监,逐渐会形成习惯,但是他们都是晚上8点睡觉。

也就是说可以早起不可以晚睡,道理何在呢?

因为3点钟是鸡鸣之时,太阳醒了,你就可以醒了。

晚上9点钟是亥时,是少阳之时,太阳已经睡了,它在孕育着力量,所以你也必须睡,你不睡就没有第二天的能量。

有的人讲不要紧,我晚睡,但是第二天我会补觉,没有用。

晚上晚睡半个小时,第二天睡3个小时都补不回来,为什么呢?

太阳的引力,因为人力不及天力,药力不及天力。

所以不能够保证晚上正常睡觉的人,我一般是不给他调理的,因为没有用。

我们最近有一批名演员,突然的病逝,都是和睡觉有关。

因为当胆气被耗的时候,肝就会受损,因为肝胆相表里,胆为阳、肝为阴,肝胆相照。

什么叫表里,手心手背是表里。

肝胆为心之母,当肝胆气虚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心脏会突然停跳,没有及时的抢救过来,人大概几分钟就死掉了,就是这么简单。

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

(3)与自然保持和谐,还要注意四时的变化。

一年四季的变化,和人的身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一年是24个节气,身体好的人,懂得修炼的人,节气一变就有感应。

还有一些身体很弱的人,节气一变也会非常敏感。

我们怎么和一年四季的变化相吻合呢?

就是按照《黄帝内经》所讲的,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季节万物生机勃勃,阳气往上升,人借着天力来养自己的阳气,秋冬季节天气开始收敛,开始藏,人也要借着这个大好时机来收敛、来储藏。

叫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是万物往上升的时候,夏天是万物开始长的时候,到了秋天万物开始收,冬天是万物开始藏的时候。

人一定要跟上四季变化的节拍。

春天养阳,我们在吃的时候,应该吃一些偏阳性的东西,比如说青椒、韭菜、蒜苗、葱头、豆芽,最好在春天时吃韭菜、鸡蛋、松子、摊饼,这个养阳气,是古代最推崇方法。

韭菜它是割了一茬又一茬,有一种不断生发的功能,韭菜阳气很足,松子是在天寒地动当中还郁郁茺茺,它里面焕发着阳气,鸡蛋和其它的鸟蛋实际上是地球的一个缩影,蛋壳就是地壳,蛋青就是地幔,蛋黄就是地核,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来模仿的,也是按照大自然的规律演化出来的,所以它里面包含了很多完整的信息。

到秋冬的时候,可多吃一些养阴的食物,比方说柿子,柿子是收敛的,如果便稀的时候,吃点柿子或柿子饼,人很快就不便稀了。

秋收是收敛的时候,红枣、花生、莲藕、山药、芋头,特别是山药和芋头,应该是每天或几天都要吃的食物。

因为山药是补肾健脾,芋头是润肺、滑肠、补血。

到春天的时候,要多走出室外。

所以《黄帝内经》把一年四季分成了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

春三月人的行为和季节特点是万物推陈出新,天地之间生气勃勃,此时人应早点起床,宽衣披发,穿衣宽松一点,头发不要紧紧的扎起来,到门外去散步,早到什么程度呢?

太阳已经离开地面,随着阳气走出去,这样的结果是可以抒发你压了一冬天的阳气,如果说春天阳气没有升起来,那么到夏天人易感冒。

到春天人在行为上要多奖励,少惩罚,所以很多的表彰活动都是在春节以后,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是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

到了夏三月的时候,景象就发生了变化,万物繁荣,此时人应早早的起床,不要嫌天长,使自己情志保持平和,让自己的能量象花苞一样含在里面。

此时人应该在树下、在湖边,在宽阔的地方走一走,散散步,这样可以使自己的阳气能够从里透到外,如果在夏天没有把阳气养起来,立秋以后,就会因为里面虚寒而得疟疾一类的病。

到秋三月的时候,万物已经成熟了,这时天高地阔,风也开始急了,此时和春夏不太一样,春夏叫晚睡早起,我刚才为什么没有讲晚呢?

古时候晚上9点,一般是8点睡觉,所以我就没有强调晚。

到了秋三月的时候,和春夏不一样,春夏是晚睡早起,秋三月应该是早睡早起,为什么要早睡呢?

因为秋天来了,室外有杀气,如果睡的太晚易寒邪入体。

春夏要把阳气往外抒发,到秋天就要收回来,如没有收回来,冬天就没有什么可藏的了,因为一般阳气没有收回来,人会形成飧泄,吃完晚饭筷子还没来得及放下就想解大手,把阳气泻掉了。

冬三月应该万物闭藏,冰天雪地,此时和秋天不一样了,秋天讲的是早睡早起,冬天要早睡晚起,必待日光。

冬天的老年人,4-5点钟就去晨练,不懂这个知识,冬天的时候老年人出去锻炼要见太阳,有太阳就出去锻炼,没有太阳就不能出去锻炼。

冬天一定使自己的情志叫若伏若匿,就是半睡半醒。

因为万物都是这个状态,你就不能醒,你如果醒就会得病,以免阳气走掉。

冬三月的时候一定要去寒就温,不要着寒的东西。

看到有的老年人,冬天把冰砸碎了冬泳,冬泳是欧洲人的习惯,因为欧洲人几千年来是吃的脂肪和蛋白为主,所以他们形成的形体结构、脂肪等等情况不一样。

中国人几千年来是靠碳水化合物,近10-20年来刚刚吃饱。

我今年54岁,18岁当兵的时候,我才吃了顿饱饭,所以我们是吃碳水化合物长大的,我们本来就是虚,冬天不能够避寒就温,春天就容易得病。

冬天不但不能够着很冷的水,就连按摩都不行,冬天按摩后背,春天必然会得病,而且一得病就是一年,因为人的后背是藏阳的地方,如冬天做按摩、桑拿就会扰动了阳气,阳气就过早的走了,所以民间有一句话,叫着“雷打冬,十个牛拦九个空”。

在冬天的时候,天响起了雷声,十个牛、九个都得瘟疫死掉了,因为阳气过早的释放了,所以冬天一定要保证自己的阳气,尽量的藏。

如果冬天伤了肾,春天就会得萎厥,何为萎厥呢?

是浑身没有力气,腰腿软。

一年有四季,一天有没有四季呢?

一天也有四季,凌晨是春天,中午是夏天,黄昏是秋天,深夜是冬天。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晚上9-10点钟要睡觉呢?

因为9点钟已经是初冬了,11点是寒冬腊月,如果晚上不睡觉就相当于穿了很单薄的衣服,在冰天雪地里站着一样。

因为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同志,他说很寒,“我的生活也很悠哉,没有很辛苦的事”。

怎么会很寒呢?

一问才知道都是晚上12点或一点睡觉,说你干什么,是看电视剧。

什么叫寒,有寒必有虚,当你阳气被耗的时候,寒就进来。

所以我们应该和天时,应该是对应的,否则,我们就离自然太远,病就很近了。

④人自身的和谐首先是脏腑的和谐

人违反了自然,就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就会出现九窍内闭,哪九窍呢?

就是两耳、鼻、舌、口,上面是七窍,下面的是二窍,加起来是九窍,九个窟窿眼,如果违反了自然,叫内闭九窍,什么意思呢?

眼睛不好使了,白内障了,视神经炎了;耳鸣、耳聋,鼻子闻不到味了,鼻敏感了;舌头不好使了,什么味都尝不出来了,不能说话了,这叫上七窍内闭。

下两窍的内闭,大小便失禁了,或者是便秘了,或者是前列腺,或者是小便不出,那么这些情况都是人违反了自然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人没有保护好阳气,因为九窍的好用或者是不好用,是开或者是关,它是用气来推动的,当气机受到破坏,那么它就会发生刚才所说的情况,所以黄帝内经讲,人的阳气如同天上的太阳,太阳失常,万物就难以生存,人的阳气失常,就会折寿而亡。

天是靠太阳的光明状况而形成的天运,天的阳气是调节一年四季的变化,那么人的阳气就是保护身体。

人的卫气,什么叫卫气?

比如刚才刚进场的时候,礼堂里开了空调,有些顾客就感觉到冷,这就是卫气起的作用。

如果说卫气足的时候,就能够相应的抗击寒气,如果卫气不足,那么人就会生病。

我在《中国龙文化养生之道》里面介绍过一种方法,如果你突然进入了冷的空气,千万不要松心。

你马上要形成一个意识,全身的毛孔马上关起来,有的时候,我们洗澡,洗热的时候,一出来,感觉有点凉,你一松心,就感冒了,一定要有一个意识,全身的毛孔紧闭,呼吸逐渐停止,这就是卫气给你形成了一个保护层,马上穿上衣服以后,阳气就不能外泻,就不会感冒了。

突然进到一个礼堂,很冷,这个时候就不要说话,说话是耗阳气的,应该静下来,浑身的毛孔紧闭,让阳气不外越,寒气不进来。

所以黄帝内经讲,人的卫气就象窗户一样,适当的开关,以拒绝寒气,我们现在呢,经常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突然早上起来,浑身感觉到很紧,头如布裹,就好象头啊,拿布缠起来一样,特别是在顾客当中,有很多顾客对我说,说我一直很好,突然就不行了。

那我就问一句话,你晚上睡觉,开窗了没有?

开窗了,有的时候没开窗;我会问,你开空调了没有?

有的没开空调,问你开风扇了吗?

开了。

那么,十有八九,道理何在呢?

就是伤了卫气,人在睡着的时候,体温逐渐的低下来,人为了保护自己,从体内升起了卫气,把人象茧蛹一样包裹起来。

如果开窗开空调,或者是吹风,就把卫气给吹散了,吹散了以后,人体阳气又升了出来,又吹散了。

那这样一夜过去就把人体的阳气给掏干了,当掏干的时候,寒气就进来了,那么人早上起来,头如布裹,头象布裹一样,浑身僵硬,脸色发黄,重者偏瘫,再重一点,脑溢血,所以到夏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古代养生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

晚上睡觉,不管是春夏秋冬,是关门关窗,不能透风。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早上起来,很有劲,很轻松,很高兴,当你开窗睡觉的时候,浑身紧得要命,一两天都缓不过来,太热的时候怎么办呢?

应该是先用空调把房间吹凉,然后冲完澡,马上进入房间睡觉,这个凉的温度至少可以保持一个小时,那么一个小时,你已经睡着了,一个小时你的体温已经下来了,如果遇到非常热的天,半夜热醒了,那你应该把衣服穿好,披上毛巾被,把空调打开,降温,降温了以后,空调关上,接着再睡。

如果我们阳气很虚的时候,四肢就开始浮肿不休了,我们在座的人回去按一按,说不定你的小腿就是肿的。

有一些朋友,我说你把腿按一下,应该是肿的,他说不对啊,结果一按,小腿都是肿的,不管是男还是女,为什么能够看出来呢?

人阳气足的时候,皮贴肉,肉贴骨。

如果是不能贴的时候,必然是阳气不足,四肢交替浮肿。

人要办工作、要干事,不能够太烦累。

如果太烦累就会形成虚阳外越。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在忙一件事时,忙着忙着头就晕了,这种晕就是阳气被泻掉了,所以人要逐渐养成一种定律。

老子讲“静生智,定生慧”。

我们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养成一种静和定这样一种生活习惯,有的时候,不是因为你很忙,就能够处理好事情的。

恰恰当你保持一个松静的心态,处理事情的时候,才会事半功倍,如果你反过来很忙乱,恰恰是事倍功半。

我看过一个资料,《围城》的作者钱中书,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只写500个字。

我们在座的老同志,不要给自己很多的压力,每天有事干,起居有节,这才是养生之道。

我们中青年人就未必应酬很多,我们很多做企业的,或是做流通的,每天晚上很疲劳,大部分时间都是耗在饭局上,未必在饭局上就能解决问题。

在中国的土地上拼什么呢?

拼中国文化,谁的中国文化含量最高,谁---生命力就最长,谁---就做的最好。

我给自己做的一个规定,不应酬。

我大概一年在外面吃饭,也就是十次、二十次,一个月平均就一次或两次,不要把自己搞的非常繁忙,那样会耗掉阳气。

在座的大部分顾客都经过我调理,我四个小时要调理300人,最多时候四个小时调理400人,一个人一分钟,4个小时我才能调理240人。

如果说我每天再去应酬,把自己搞的很繁劳,哪有这样的精力呢?

所以《围城》的作者钱中书,有这样一件事,有个人是非要见他,不见不行,钱中书就讲,如果你喜欢一个鸡蛋,何必非要见下蛋的母鸡呢?

你喜欢我的作品,你何必要见写这个作品的人呢?

我觉得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

一个真正做事业的人,不管是做哪一行的,都是应该深居简出,养护阳气,当你把阳气养护足的时候,当你的气色白里透红、显得非常愉悦的时候,早上起来一推门,满地是馅饼。

当你累得疲惫不堪的时候,可能连饭都吃不上,这就是中国文化告诉的一个大秘密。

跟我熟悉的企业家包括其它方面的人,他们这么做了以后,可以不夸张的讲100%的都成功了。

我下面会专门讲这个问题。

除了我们保护阳气,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要记住:

不能生气!

人如果心里很烦躁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两种选择,发火和压火。

当你发火的时候,会使形与气相脱离,就好象火车头和火车已经离开了,可能在座很多人会有这种经验,当发完脾气以后会感觉天旋地转,几天之内都缓不过来,这就是气与形相脱离。

如果压火,会形成肝郁,就会使肝郁郁不乐,肝主条达,一定要通,当它郁的时候,人的状态及身体不行了。

怎么办呢?

平时没有时间,给在座的各位讲,一个人只30秒,讲什么也讲不了,在这里我就跟大家讲一下,当你觉得心里烦的时候,什么也别说,马上吃2粒四宝,5分钟左右的时候,你感觉到心里亮堂了,刚才那事不值得生气,哈哈大笑,这就说明你的肝由亢已经回归了正常。

特别是癌症患者千万记住,别生气,癌症即使康复之后,5年、10年、15年,如果生一场大气之后,没有超过一个月,癌症复发,这样的人我遇到过。

所以真正致死人命的就是气。

大家看的三国,诸葛亮三气周渝,孔明是懂得医术的,他用了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特别是癌症病人,你康复了、已活过来了、已经死了一次的人,就对生命有了认识的人,一切都应该把他放下,没有值得生气的事。

我认识的一个人,得癌症好了,15年什么事都没有,就是退休了在调工资的时候,为这个事和单位领导吵了起来,有一个月重新犯病,没过两个月就死了。

我们要保住阳气,不能生气,这是我们人生要注意的一个大问题。

第二部分唯物辨证法的基本原理是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产生于物质,属于第二性。

精神和物质有反作用,但是有限的,不可夸大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

中医养生从开始到现在,都是坚守着物质第一性。

《吕氏春秋》有这样一句话,“万事治本,必先治身”,不管和人发生了什么事,包括所有的事,本在哪里呢?

本在身体。

马王堆出土的一部医术里面记载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10年未成,走路经常都要跌倒,家里两个夫人打的一团糟,他请教了当时下面的一个主管医的臣子,叫天师癸,他就告诉大禹,“凡治政之纪,必自身始”。

就是说治理国家的纲纪,首先要从研究自己的身体开始。

于是就帮他调养2个月,2个月后,大禹精神百倍,10年没办成的事,3年治水成功,家里是一片祥和。

所以物质身体是第一性的,如果说不能够治理人体的平衡,产生的精神状态就是失衡的。

我们在新闻媒体看到的一些现象很可能不可思议,20几岁的女老师,嫌几个学生作业写的不好,就拿大头针在孩子脸上刻字,也是女老师,对没交作业的孩子,让他们去尝大粪,我们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恰恰发生在我们现代社会,什么原因呢?

严重的物质身体失衡,产生的失衡的精神状态。

所以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一个和谐的身体的一个社会群体,这是物质第一性的告诉我们的一个重要的道理。

现在是商品社会,人们都很忙,在大街上,你看人们忙的不得了,不管是白领的、蓝领的,有钱的、没钱的、老的、少的感觉都在忙,忙什么呢?

我十几年来一天要过4次马路,也就是要过4次红绿灯,当人行道是红灯的时候,我就静静的等绿灯,十几年来总是我一个人在那孤零零的等绿灯,老的、少的、有文化的、没文化的都在抢过红灯,本来人行道红灯亮的时候,有一个拐弯的灯,汽车要转弯,如果行人一抢,转不了弯,就会压住后面一大堆车。

终于在讲课的一星期以前,我们一家三口,在等绿灯的时候,有一个中年人,在我旁边等,我说真不容易,十几年来你是我唯一一个同伴,咱俩握握手吧!

都在抢,抢什么呢?

有半身不遂的还来抢,我就感觉问题发生在心态,心态的根源在失衡的物质身体。

现在看杀人很简单,打车差了1元钱,争起来把人打死了,买西瓜差了半斤称,把人给砍死了。

就是说当物质的身体失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的精神对物质的控制已经不管用了。

过去杀人是有特点的,要有预谋,有考虑后果,现在杀人犯罪是没有预谋、不计后果,瞬间就把人给杀害了。

所以物质身体平衡是精神平衡的基础。

⑥现在社会上流行一个很长时间的比喻,如果说人是1的话,有了房子加个0、有了工作加个0、买了汽车、当个官加个0、发财在加个0,这个0可以加到十万、一百万、一千万,但是如果这个1没了,不管后面有多少0,最后都是0,这个比喻是很生动的,古代大家熟悉的、看到的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作家、企业家、商家等等,他们事业的状况肯定是根据他们身体盛衰而发生的。

他辉煌的那一段,往往是身体最好的那一段,他衰败的那一段也是身体垮下来的那一段。

应该说孔明是智慧的,但是他所奋斗的一生,统一没有实现,也随着他身体的衰弱而毁于一旦,孔明最后剩下什么呢?

就剩下一个人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以重视身体的第一性,我们必须要了解一些养护身体的一些知识,我觉得今天能到这里听讲课的朋友,真是聪明。

就象《黄帝内经》讲的那样真正的聪明人,是知道养生的人。

有个大文学家,他写了很多有名的著作,老年人比较熟悉的《帝王世纪》等,他是54岁开始学医的,他说肤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乃游魂而来。

我的身体是父母给我的,八尺高的个子,如果我连医的道理都不懂,我就跟游魂一样。

细想一想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哪天死,说明不懂得天地之道,如果一个懂得养生道理,他就会大概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走。

有的人还是雄心勃勃,突然心脏一停走了,就跟游魂一样。

前两天我的一个朋友,他的老母亲94岁走了,老太太知道什么时候走,一切挺好就跟家里人交待,哪些事等着处理,都交待完,结果早上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