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江苏专用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02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6697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02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02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02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02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02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02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02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江苏专用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02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102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docx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版高考地理总复习102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限时规范训练鲁教版

第2讲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活动不断向全球范围扩张,尤其是承担生产任务的工厂大量外迁,工厂少了,必然引起国家原有的生产体系出现一定程度的空洞,发达国家更多地把力量投向所谓的高科技产业时,原有生产体系中的空洞却远非高科技可以弥补,这也就是现在经济学界经常讨论的“产业空洞化”问题。

据此回答1~2题。

1.工厂大量外迁,出现“产业空洞化”,处于区域发展的(  )。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2.下列关于发达国家“产业空洞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进了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C.导致了资金、技术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

D.从某种意义上看,本质就是经济全球化过程的表现

解析 工厂大量外迁,导致高失业率,人口减少,属于转型阶段的特点。

发达国家的工厂大量迁往发展中国家,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答案 1.C 2.B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3~4题。

3.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政策B.交通运输

C.劳动力D.市场

解析 第3题,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减少,耕地增加,森林的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有小城市发展,城市化发展缓慢;我国东部河流,夏季为汛期,流量大;因此可以判断选择C项。

第4题,从Ⅲ到Ⅳ时期,城市化迅速发展,农业生产要为城市提供副食品供应,影响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市场的需求量。

答案 3.C 4.D

(2013·福州摸底)某区域的主导产业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

木材工业→蘑菇养殖业→采石业。

据此回答5~6题。

5.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见证了当地(  )。

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主导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

③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 

④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6.今后该区域的发展方向是(  )。

①迁出居民,减少环境人口容量 

②发展多元化产业

③进一步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增加居民收人 

④保护和培育森林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5题,由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可推知该地区曾为森林资源丰富的山区,所谓“靠山吃山”,该地主导产业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

第6题,随着该地生态环境的恶化,今后该区域的发展方向应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由单一的资源开发型经济结构向多元化经济发展。

答案 5.D 6.D

(2013·大庆调研)下图为“某城区发展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该城区由Ⅰ到Ⅱ的发展过程中(  )。

①交通运输方式增多 ②经济发展水平提升 

③区域开放程度提高 ④区域环境质量改善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8.该城区工业(  )。

①产品联系紧密 ②技术协作密切 

③规模效应增强 ④企业竞争激烈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 第7题,该城区由Ⅰ到Ⅱ的发展过程中,工厂的数量逐渐增多,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提升;经过该区域的公路增多,说明该地对外联系得到了加强、区域开放程度提高。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区在发展过程中,在原先单个的服装厂、制药厂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其他的一些生产厂家,这说明该城区的工业规模效应增强,与此同时,同质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答案 7.B 8.B

读鄱阳湖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演变趋势图,完成9~10题。

9.鄱阳湖多年平均最高水位逐步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水淹没范围扩大B.泥沙沉积湖底抬高

C.流域内多年降水量大增D.流域内土壤含水率增大

10.近期,江西省计划在鄱阳湖湖口修建水闸。

这种做法带来的影响有

(  )。

A.调节湖泊汛期最高水位

B.湖底会持续降低

C.减少本省水资源利用量

D.增加长江下游水资源利用量

解析 第9题,一般而言,多年平均降水量不会有大的变化,即河流的径流量不会出现大的变化,但湖水最高水位却上升,只可能是河床抬高的缘故。

第10题,鄱阳湖与长江相连,若在图中湖口修建水闸,则会调控湖泊的水量。

水闸可控制湖泊流入长江的水量,从而增加江西省水资源利用量,减少长江下游水资源利用量。

答案 9.B 10.A

读下表,回答11~12题。

湖南某乡村面貌变化

1995年

2006年

丘陵为主,土壤贫瘠

修建水库,营造湖岛风光

粮食种植为主

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

砍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

森林覆盖率提高,一片青山绿水

文化生活单调

“渔村一日游”十分火爆

外出打工者多

乡镇企业的就业机会多

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

人均年收入超过11000元

11.导致该乡面貌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①自然条件的改变 ②产业结构的调整 

③劳动力数量的大量增加 ④环境的综合整治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①③

12.该地区在今后发展中应注意(  )。

①大力发展工业,以此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②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减轻本区域环境压力,并促进劳务收入增长

③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保护环境 

④根据环境的承载量合理规划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解析 第11题,读表中信息可知该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的综合治理。

故选B项。

第12题,大力发展工业有些片面,应农业、工业、旅游等全面发展,表中信息可见,该乡的生态农业、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条件很好。

故选C项。

答案 11.B 12.C

(2013·太原期中)近十年来,我国重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增长值长期占工业增长值的60%以上,尤其是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得到了加速发展。

但我国能源利用率较低,单位GDP能源消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下图为“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读图回答13~15题。

13.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主要有(  )。

①环境污染加剧 ②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 

③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大 ④耕地面积减少,劳动力短缺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4.山西省围绕煤炭开发,充分利用本省丰富的铝土、铁矿资源,构建了几

条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但其经济结构单一,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下列符合该省今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是(  )。

①延长生产加工链,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②加大力度开采地下丰富的煤炭、铝土和铁矿等资源,提高矿产资源销售价格 

③封闭矿山,关停所有的重化工业企业,使生态环境迅速转向优良 

④大力发展轻工业和第一、三产业,降低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 第13题,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所带来的主要问题为资源与能源的消耗量大,环境污染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不会造成我国目前劳动力短缺问题。

第14题,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

针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结构单一、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其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为:

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降低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

答案 13.C 14.D

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

读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

①人才缺乏 ②交通落后 

③资源短缺 ④外商投资少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6.下列措施中,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  )。

A.加大铁路建设力度

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D.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解析 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科技人员占全国的比重较低,说明人才缺乏;运输线路占全国的比重较低,说明西部地区交通落后;外资占全国比重较低,说明外商在此投资较少;但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排除③。

第16题,四个选项中,铁路建设、资源开发、人才培养等措施都需要较长时间,不能在短时间内见效,排除A、C、D选项。

答案 15.C 16.B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011·镇江模拟)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

读图,回答17~18题。

17.由甲至丙,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A.自然条件B.市场需求

C.农业技术D.地价高低

18.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B.河网密度变大

C.环境污染加剧

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解析 第17题,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市场的需求促使郊区农业类型发生变化,近郊地价高,宜发展产值高、市场又大量需求的农产品。

第18题,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和工厂集中,排放的废弃物增多,环境污染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答案 17.BD 18.CD

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回答19~20题。

19.下列关于图示发展阶段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阶段Ⅰ,以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B.阶段Ⅱ,人地关系呈现不协调

C.阶段Ⅲ,人地矛盾等问题突出

D.阶段Ⅰ,人地关系的矛盾最激烈

20.要改变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措施正确的是

(  )。

A.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B.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整治污染,美化环境

D.优化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第一产业

解析 图示阶段Ⅰ,人地关系基本协调,主要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较严重,人地矛盾等问题突出,措施之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答案 19.AD 20.AC

三、综合题(共40分)

21.(2013·江苏省苏州市调研)读我国东北部工业区和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图及

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期,其累计采出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这些城市多是中国在工业化初期迅速形成的,随着当地资源的日益枯竭,这些城市面临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正成为这些城市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两工业区的主导因素共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工业区的集聚程度都相当高,请评价工业集聚的利弊。

(2)美国东北部地区乳畜业发达的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4)东北工业区是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集中的地区,你能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解析 

(1)两工业区发展的共同主导因素是有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区域发展中出现高度集聚现象,有利于减低生产成本,获得经济利益,但是也产生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现象,加剧环境污染。

(2)东北部地区乳畜业发达从自然条件利于谷物生长和乳畜产品市场需要量大两个方面回答。

(3)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4)从调整产业结构和治理环境污染两个方面答题。

答案 

(1)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

利:

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费和能耗;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弊:

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2)气候温凉,土壤贫瘠,不利于谷物生长;城市集中,人口稠密,市场消费量大

(3)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4)①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深加工程度。

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多种经营。

③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城市生态。

22.(2013·江苏省镇江市三模)2012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部大开

发“十二五”规划》,“攀西—六盘水”(攀枝花—西昌—六盘水)资源富集区成为国家规划的西部重点开发区之一。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 “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示意图。

材料二 甲河段水文站测绘的2001~2011年输沙量变化图。

材料三 攀枝花钒钛产业多呈中小企业零星分布,产品主要是钛白粉、高钒铁等,以含钒钛材料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同时,一些关键技术瓶颈尚未突破。

2011年攀枝花工业产值统计表

产业

2011年产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钢铁产业

456.32

23.1

化工产业

72.58

41.7

能源产业

236.76

32.5

钒钛产业

66.54

46.7

工业

969.33

34.0

(1)“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共跨我国________个省,其优势能源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

(2)目前,攀枝花工业中主导产业是________产业;________产业发展速度最快,影响其发展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3)描述2001~2011年甲河段年输沙量的总体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主要成因。

(4)攀枝花市正在全力打造“中国钒钛之都”,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1)据图主要是川云贵三省区,优势能源是煤炭和水能丰富。

(2)根据材料攀枝花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

主导产业是钢铁和钒钛。

(3)据图可知呈下降趋势。

主要原因是流域的生态恢复,或者大型工程拦截泥沙,减少了输沙量。

(4)通过材料可以看出该区域属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区域发展需要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中的利弊,合理规划区域发展之路。

答案 

(1)三 煤炭 水能

(2)钢铁 钒钛 原料

(3)变化特征:

呈下降趋势。

主要成因:

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入河泥沙减少;水利工程拦截泥沙作用明显。

(4)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技术创新力;扩大钒钛产业规模;促进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设、完善产业园区,打造企业集群;实施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23.阅读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4分)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先导产业。

经济地理学中的重心理论是借鉴物理学的重心概念发展起来的、研究经济空间格局演进的一种重要方法。

高新技术产业重心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中的某一点,它可以反映一定区域内各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该点所处于的平衡状态。

一般来说,某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高,重心就偏向那个方向。

经济重心亦然。

图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轨迹

图2 我国经济重心轨迹

(1)1995年至2009年期间,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移动分别呈现什么趋向?

(2)概括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3)简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形成的区位条件。

(4)研究发现,2005年至2007年经济重心总体向西移动,高新技术产业重心在其后2007年至2009年总体也呈现出向西移动;2006年至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重心先向北后向南移动,经济重心在其后的2007年至2009年也出现先向北后向南移动。

根据这两个事实分别说明我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牵引关系。

(5)近十年来,经济重心与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空间移动特点与我国推出的重大区域开发战略相关。

列举一项我国重大区域开发战略。

解析 

(1)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移动分别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趋势。

(2)由图1可知,从1995年到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的移动经度不超过1度,故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3)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以及我国东部地区的区位条件,从经济条件、劳动力、交通、环境等方面回答。

注意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较高。

(4)材料中第一句话说明经济重心的移动带动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的移动,第二句话说明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的移动带动经济重心的移动,围绕这两个方面回答问题即可。

(5)解答此题需要了解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决策。

答案 

(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由西向东移动,由北向南移动。

(2)基本特征: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部。

判断依据:

总体而言,自1995年至2009年重心虽有移动,但移动的经度不到1度,重心偏于我国的东部。

(3)区位条件:

我国东部经济基础雄厚;人才众多;交通便捷;环境较好。

(任答两点即可)

(4)经济重心以西区域的经济发展,在其后一、两年可以带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而导致高新技术产业重心西移;同理,高新技术产业重心以南或以北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其后一、两年可以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从而导致经济重心向南或向北移动。

(5)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

(任答一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