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3 人民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6645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3 人民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3 人民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3 人民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3 人民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3 人民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3 人民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3 人民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3 人民版必修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3 人民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3人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3人民版必修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进而了解古代中国就有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并通过深入了解农业耕作工具的改革和演进来明白工具的变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3)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进和发展。

进而知道古代中国的农民因此而承受了沉重的负担。

(4)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问题,并明白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的阶级;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几种典型的土地制度。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并结合课本中的历史图片认识几种有名的古代水利工程。

(5)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

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6)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深入理解古代中国赋税和徭役的内在关系,以及徭役过重在历史更替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8)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并通过深入了解古代有名的水利工程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人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2)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探究,避免“灌输”。

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始终进行及时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天仙配”都反映了人民理想中的一种什么生产生活状态?

(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读史

材料一  (神农氏)“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易•系辞》

材料二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

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

” 

                 ――《白虎通》卷二

材料三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

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       

――《淮南子•修务》

请回答:

(1)据材料二回答“神农氏”这个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2)据材料分析神农氏对古代中国的贡献是什么?

(3)人们对神农氏的态度说明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地位如何?

答案:

(1)“神农氏”的名称得名于他对古代中国农业的贡献,人们认为是他教人们学会种田。

(2)从材料可以看出神农氏对古代中国的贡献有创制农具、教会人们播种五谷,还通过自尝百草开创了中国古代的医药学。

(3)可以看出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占主导地位。

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小结:

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获得的。

【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由于长期采用中种原始的耕作方式,南方地区无法摆脱贫困。

2牛耕技术的推广:

春秋时期,农业发达地区采用牛耕技术;作用:

(秦国)由于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所以富国强民,具有列国难以与之抗衡的实力。

汉代,牛耕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东汉:

一牛挽犁的出现。

并推广到偏远地区。

小结:

农耕技术的进步,使农产品的亩产量有所提高。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二)沉重的赋役与力役

问:

阅读课本,找一找:

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

沉重的赋役和力役,还有土地兼并。

1泰半之赋

古代国家通过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收入,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证。

悯农诗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阅读以上诗歌,说明农夫犹饿死的原因:

泰半之赋。

2沉重的力役

徭役的概念:

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

徭役按用途分:

一是修建大规模的土木工程,包括:

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国防工程,城市建设等公共设施。

二是兵役,如《石壕吏》描写的就是,丁壮都已从军,老弱妇女被迫服役的情形。

影响:

过度征发的徭役,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

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凋残的直接原因。

请举例说明因为过度征发徭役而引起农民起义,改朝换代的史实。

(三)难以抑制的土地兼并现象

1古代社会的基本土地制度

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传统社会的基本土地所有制。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

正是因为这种地主土地所有制,使各朝代的土地兼并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朝代还十分严重。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2土地兼并的危害:

(1)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2)疯狂的土地兼并,使得无数小农破产。

3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努力

(1)许多开明的政治家:

历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

根本原因:

是地主阶级是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

(2)历代的农民起义:

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平均”的口号。

就包含了平均地权的内容

问题:

我们对“平均”这个口号应该如何看待?

小结:

沉重的赋税,徭役负担,和无法从根本上抑制的土地兼并现象,成为中国古代阻碍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也是农民暴动的主要原因。

(四)中国古代水利的兴修

1大禹治水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又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

2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郑国渠

3汉代:

井渠法治理黄河王景

4唐代:

设立了渠堰使一职

5明代:

灌派工具的改进上。

【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演变。

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以生产工具的发展为标志,把它划分为刀耕火种、耜耕(“石器耕锄)和铁犁牛耕三个阶段。

与之相适应,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则有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主贵族国有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也使我国传统农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但是到了近代小农经济也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学案:

1、单项选择题

(1)西汉时的南方地区主要采用的耕作方式是()

A、火耕水耨 B、普遍使用铁农器和牛耕C、荒无人烟而无人耕种  D、使用铧犁垦荒

(2)中国古代朝廷修建大型土木工程主要是通过()

A、动用军队修建工程   B、通过老百姓的服力役的方式

C、花钱招募工人     D、有专门的匠户从事这些大型建筑

(3)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

A、农耕    B、水利   C、畜牧业   D、纺织

(4)历史上的“泰半之赋”指的是()

A、统治者对农民征收的除正常赋税之外的一种赋的名称

B、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C、赋税沉重简直像泰山的大半那么重D、除赋税外农民还要承担的各项力役

(5)基本解除黄河水患的是()

A、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   B、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

C、东汉的王景治河      D、治河专篇《河渠书》的指导作用

2、问答题:

概述古代中国从原始时期至两汉时期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发展过程,这种发展有何作用?

有什么缺陷?

【答案】1、单项选择题

(1)A 

(2)B(3)A (4)B (5)C 

2、问答题传说中神农氏创制了耒耜教导民众耕作,上古时期人们通过刀耕火种拓荒营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开始采用牛耕技术;汉代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曲柄锄和大镰出现;东汉出现二牛抬杠、一牛挽犁等先进的耕作方式;西汉司马迁时代的南方地区还是采用火耕水耨的方式,东汉时牛耕和铁铧犁在原先经济比较的淮河地区和一些边远地区得到推广。

农耕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山地的开垦,也使农产品的产量提高,有利于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其缺陷是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4人民版必修2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认识生产力演进在古代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分析土地兼并现象存在的根源及其严重危害。

3、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认识水利在传统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4、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教学方式

1、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讲授法,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之以师生的交流讨论。

2、辅助手段:

注意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势,搜集图片、文物资料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便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教材分析

1、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重要概念:

小农经济

教学要点

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农业的起源:

“神农”的传说

1、中国式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早在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3、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lei)、耜(si),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二、农业的发展

1、耕作方式的演进: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①原始农业的产生:

“刀耕火种”(“火耕”)

②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2、生产工具的革新

①材质:

石、木→青铜→铁

②工艺:

打制→冶炼、铸造

③牵引动力:

人力→畜力

3、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①奴隶社会(商周):

土地国有制(实质:

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②封建社会(战国以来):

封建土地所有制

4、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1)传说英雄:

大禹治水

(2)著名工程:

①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

②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3)治理黄河:

东汉王景治黄河,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三、古代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

1、“泰半之赋”:

赋税沉重

2、“沉重的力役”:

徭役繁重

3、“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兼并严重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个体经营为基本形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2.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

3.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而食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生产,那么,古代中国的农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它又有哪些自己的特点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知识。

(展示板书)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引导学生打开书本,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这一单元的基本线索;二是学习的要点;三是学习建议。

(展示板书)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引导学生注意分析教材五个子目内容:

一、“神农”的传说——农业的起源和农业的地位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问题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徭役和赋税

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水利事业的发展

(问题设计)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不利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提示)有利:

“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不利: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贫者无立锥之地

(预期效果:

引导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展示板书)一、农业的起源:

“神农”的传说

(问题设计)材料一

打开课本第4页,看“山东武氏祠画像石神农画面”图。

材料二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

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

——《白虎通义》

请回答:

⑴从图中你能得出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答案提示)神农氏创造了原始农具,教导民众耕作。

⑵神农氏在神话传说中的地位说明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地位如何?

(答案提示)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预期效果:

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历史事物,)

(展示板书)二、农业的发展

1、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问题设计)通过多媒体展示水稻的生产环节和过程,让同学找出在这些生产环节中,先民们发明了哪些农具?

(预期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设计)观察图片思考生产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耒(lei)耜(si)(石、骨、木)石犁

青铜犁铁犁

(答案提示)(展示板书)材质变化:

石、骨、木—青铜—铁

人力耕作二牛抬扛(耦犁)一牛挽犁

(问题设计)观察图片思考农业生产在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答案提示)(展示板书)农耕动力的变化:

人力——畜力(牛)

(问题设计)仔细观察上面两幅图片犁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答案提示)(展示板书)结构的变化:

直辕—曲辕

(问题设计)材料

历史上曾有几百年时间,中国在许多方面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领先,最大的优势也许就是它犁。

——罗伯特·坦普尔《中国:

发明与发现的国度》

在生产工具的演进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影响最大是什么?

为什么?

(答案提示)犁;使我国古代耕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展示板书)刀耕火种——(春秋战国开始)铁犁牛耕

(问题设计)材料一

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比较简表

时期

国别与出处

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

前221-前206

中国秦朝

10倍或十几倍

6世纪

中国《齐民要术》

粟:

24-200倍

麦:

44-200倍

前27年-476年

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

4-5倍

13世纪

英国《亨利农书》

3倍

材料二

图一藕耕图二现代山区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给我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为什么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答案提示)影响:

农耕技术的进步,使农产品的亩产量有所提高。

促进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使我国在古代长期领先世界。

然而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发展。

原因:

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展示板书)封建小农经济

1、含义:

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产生的条件:

①生产力的发展: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农民不同程度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3、小农经济有何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土地,精耕细作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③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④长期占主导地位脆弱性

(问题设计)我们该如何评价小农经济呢?

(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最后作总结)

积极性:

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3、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4、封建王朝主要财源;

5、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局限性:

1、分工简单,生产规模狭小,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迟滞不前,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拓展思维)我们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是不是小农经济?

(以学生讨论为主)

(教师总结)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我们今天的农民依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但其性质又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经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下的小农经济。

(展示板书)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主要让学生动手)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奴隶社会

国王为代表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私有制

包括哪些类型呢?

(展示板书)3、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水利事业的发展

(主要以学生阅读自学为主)(多媒体出示表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后填写表格)

(展示板书)三、古代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

(展示板书)1、土地兼并

(多媒体出示图示材料)让学生分析出现土地兼并现象的原因和导致的社会问题?

(问题设计)面对这种情况,请你为统治者想想办法,该如何解决呢?

(预期效果: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板书)2、沉重的赋税和力役——徭役和赋税(主要以学生阅读自学为主)

古代国家通过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收入,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证。

(问题设计)材料

秦代收“泰半之赋”,使“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人民只能,衣牛马之衣,食犬彘(猪)之食。

”你如何解读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

(答案提示)泰半之赋

(思维拓展)关注现实—今天的“三农”问题,党和人民政府是如何对待呢?

(展示板书)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问题设计)根据本课所学内容,谈谈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答案提示)1.以个体经营为基本形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2.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

3.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课堂小结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演变。

伴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男耕女织”式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农村的主要生产方式,它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并且也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因此我国传统农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但是到了近代小农经济也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汉时的南方地区主要采用的耕作方式是()

A、火耕水耨       B、普遍使用铁农器和牛耕

C、荒无人烟而无人耕种  D、使用铧犁垦荒

2.中国古代朝廷修建大型土木工程主要是通过()

A、动用军队修建工程   B、通过老百姓的服力役的方式

C、花钱招募工人     D、有专门的匠户从事这些大型建筑

3.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

A、农耕    B、水利   C、畜牧业   D、纺织

4.历史上的“泰半之赋”指的是()

A、统治者对农民征收的除正常赋税之外的一种赋的名称

B、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C、赋税沉重简直像泰山的大半那么重

D、除赋税外农民还要承担的各项力役

5.基本解除黄河水患的是()

A、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   B、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

C、东汉的王景治河      D、治河专篇《河渠书》的指导作用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

材料二北魏均田制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

——《魏书·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现象,对社会经济有什么消极影响?

(2)为解决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材料二是如何解决的?

上述方案能不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为什么

答案:

ABABC 6.

(1)地主兼并土地,土地高度集中。

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2)根据人口由政府分配土地。

不能。

因为地主阶级是专制主义王朝的统治基础,他们必然要反对、破坏这种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