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658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docx

《高一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docx

高一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

高一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

高一政治第一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本周教学内容:

1生活与哲学模块学习方法指导

2第一单元综合解说

3第一第一框:

生活处处有哲学

二重点、难点:

1哲学与爱智慧之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三具体内容:

生活与哲学模块学习方法指导

(1)学习哲学的重要性:

有助于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生活与哲学》程的基本性质:

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

明确该门程不是一般的哲学概论。

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3)《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为统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到了社会生活、实践的主题之中。

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主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情境导入等方式,呈现哲学模块的基本内容。

把哲学模块的核心问题确定为:

如何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全书从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探求、生活的方法、生活的选择四个方面展开,即四个单元,每单元突出一个核心问题。

如此层层递进,大问题套小问题,全书形成一个“树”形的问题串。

(4)《生活与哲学》模块四单元之间的逻辑联系:

①哲学生活的智慧:

生活、实践的观点(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

②把握世界的本质:

(唯物论、认识论)如何认识世界: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意识•实践)

③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辩证法)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矛盾分析的方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④拥有更美的人生:

(科学的三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历史的真谛•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我们如何阅读这本教材

单元导语:

告诉我们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我们应该注意,综合探究是单元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由探究活动目标、探究活动建议、探究路径参考和理论评析四部分构成。

综合探究具有体现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联系的功能,具有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功能,是我们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综合解说

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本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全书的起始。

什么是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这些问题的探究与学习,有助于我们在掌握本单元基本理论的同时,为全书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身边的哲学入手,通过对哲学概念和哲学基本问题的体会,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我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主要内容:

根据最新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

第一“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第一框:

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哲学的含义

理解: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分析:

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二)授新:

A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堂探究:

(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P2

(2)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3)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探究提示:

(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不同。

(2)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看待。

片面地看待排名问题,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3)全面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智慧,看待别人、分析自己等都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这说明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

趣味哲学1:

傻儿子

如果客人问你咱们家的桃树怎么没了

——你就说“让我砍了卖了;”

如果他问咱们家的篱笆为什么这么乱

——你就说“兵荒马乱糟踏了;”

如果他问咱们家钱怎么这么多

——你就说“爹妈辛苦挣的;”

如果他问你怎么这样聪明

——你就说“那当然,我们家世代如此。

于是,儿子去招待客人。

客人问:

“你的父亲呢?

——“让我砍了卖了!

“你母亲呢?

——“兵荒马乱糟踏了!

“你们家门前的牛粪怎么这么多呀?

——“爹妈辛辛苦苦挣的”

客人生气地问:

“你怎么这样说!

——“那当然。

我们家世代如此!

趣味哲学2: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

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二个梦:

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打伞。

这二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第二天秀才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

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

“你还是回家吧。

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

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你认为秀才该回家吗?

2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1)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

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

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的。

一句话,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应当提供让人惊异、惊讶、惊醒的创新论断。

国外一本工具书说,哲学家是那些“爱提出令人烦恼的问题,并给出稀奇古怪回答的人”。

人们未必能够同意这个“稀奇古怪”的定义,但它传达出的哲学应当让人“惊讶”的信息,则是人们必须充分注意的。

研究哲学需要惊异。

惊异不同于被事物外部表象所吸引的好奇心,而是为事物深层奥秘所激起的沉思。

柏拉图认为,哲学根于惊异。

亚里士多德说:

“由于惊异,人们不仅现在,而且一开始的时候,就去进行哲学研究。

”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哲学思想起于对问题的“惊异”,进而以让人感到“惊讶”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必然能起到“惊醒”世人的作用。

“惊讶”的核心是思想创新。

面对问题(新问题和老问题),敢想前人之未想,敢做前人之未做,“不以平常眼光看待问题,不以平常思维考虑问题,不以平常语言谈论问题,不以平常方式解决问题”。

哲学让人“惊讶”,但反对故弄玄虚。

使人“惊讶”的深刻的判断内涵,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是不会脱离大众的。

名言题化:

(结合本P2名言,见例1)

3哲学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补充:

哲学上说的世界:

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前两者是客观世界后者是主观世界。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

堂探究:

(1)你在童年时代是否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

P3

(2)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3)你现在经常思考哪些问题?

为什么?

探究提示:

(1)一般人在童年时代都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体会。

(2)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宝贵,它使我们的思想迸发出哲学的火花。

(3)此题非常开放,要根据每个同学具体的情况探讨。

哲理小故事:

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宝贵,它使我们的思想迸发出哲学的火花。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哲学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教材通过两句名言说明了哲学并不是悬浮于高空的思想楼阁,而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

4结论: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名言题化:

(结合本P3名言,见例2)

(三)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本义:

堂探究:

(1)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P4

(2)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探究提示:

(1)第一个同学运用一般的思维方法,第二个同学运用了创造性思维。

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观不同、指导思想不同。

(2)思维方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所以,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生活得更美好。

自然界变化万千,社会错综复杂,有时会使人们感到像走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之中,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处,正确的前行的路在何方?

这时我们需要照亮前进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灯。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在古希腊和英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化的活的灵魂”。

堂练习:

见例3

2哲学的任务:

堂探究:

(1)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

P4

(2)伊壁鸠鲁为什么把学习哲学和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探究提示:

(1)懂得具体科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哲学观念,可以使人变得更加智慧,可以充分地享受快乐。

(2)因为哲学可以使人们找到光明,在人生道路上点起希望的明灯,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从哲学的功能上看,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功能就是教人如何看待世界,即如何对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对待知识和规律,如何对待个人和社会、自己与他人。

在这意义上,我们既可以说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又可以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名言题化:

(结合本P名言,见例4)

 

【典型例题】

[例1]恩格斯说: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

”这句话主要说明()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答案:

A

解析:

引的本义是说人们改变自然界的程度决定人们的智力程度,即说明哲学于实践,即是实践决定认识。

附:

哲学起于()

A对事物的惊讶和迷惑B人们的好奇心

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对生活的总结

答案:

[例2]“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说明

A辩证法是本就客观存在的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考的力量是巨大的D哲学就是辩证法

答案:

B

解析:

A、D两项说法有误,项不能反映题意。

[例3]哲学的本义是指()

A智慧B聪明的人真理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答案:

D

解析:

此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例4]马克思说:

“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这句话主要是强调()

A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B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

答案:

解析:

引强调的是哲学的作用。

A、B两项不能表达哲学的作用。

D项的说法过于绝对。

附:

哲学的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